一种立体钢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15785阅读:1300来源:国知局
一种立体钢网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表面贴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立体钢网。



背景技术:

立体钢网是近年开始兴起的一种新的钢网结构,其钢网本体1′本身根据电路板上的电子元件设置有相应的凸起结构2′,凸起结构2′的背面形成的容纳空间可以容纳相应的电子元件,钢网本体1′覆盖在电路板上时,电子元件位于容纳空间中,钢网本体1′可以紧密的贴合在电路板和电子元件上,印刷锡膏4′或者胶的效果更好。立体钢网的底面是与电路板接触的接触面,在每次印刷完后,需要将底面上的锡膏4′或胶等擦拭去除干净,避免对下次印刷产生影响。现有的立体钢网如图1-5所示,其容纳空间的转折处,即凸起结构2′的顶部21′与侧壁22′的连接处一般是直角结构,在使用擦拭纸3′擦拭时不容易去除干净,导致直角结构处残留有锡膏4′或胶,影响下次印刷的产品的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立体钢网,将凸起结构的顶部与侧壁的直角结构变成钝角或者平角,避免锡膏或胶残留,提高了效率和产品的质量。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立体钢网,包括钢网本体,所述钢网本体的底面向上凸设有凸起结构,所述凸起结构的背面形成用于容置电子元件的容置空间,所述凸起结构包括顶部以及连接于所述顶部和所述钢网本体的侧壁,所述顶部和所述侧壁的连接处的夹角为α角,所述α角为钝角或平角。

其中,所述侧壁与所述顶部的连接处通过上凸的弧形结构过渡,所述弧形结构在与所述顶部的连接点的朝向所述弧形结构的切线与所述顶部的夹角为所述α角。

其中,所述侧壁为上凸的弧形结构,所述弧形结构在与所述顶部的连接点的朝向所述弧形结构的切线与所述顶部的夹角为所述α角。

其中,所述侧壁与所述顶部的连接处通过倾斜的斜面结构过渡,所述斜面结构与所述顶部的夹角为所述α角。

其中,所述侧壁为倾斜的斜面结构,所述斜面结构与所述顶部的夹角为所述α角。

其中,所述α角不小于120°。

其中,所述α角不小于135°。

其中,所述α角位于150°-165°之间。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立体钢网,包括钢网本体,所述钢网本体的底面向上凸设有凸起结构,所述凸起结构的背面形成用于容置电子元件的容置空间,所述凸起结构包括顶部以及连接于所述顶部和所述钢网本体的侧壁,所述顶部和所述侧壁的连接处的夹角为α角,所述α角为钝角或平角。顶部和侧壁的连接处由直角变成钝角或平角后,消除了死角,擦拭纸在擦拭时可以很方便的将残留的锡膏或者胶去除,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印刷产品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立体钢网的俯视图。

图2是图1的A-A向剖视图。

图3是图2的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擦拭纸擦拭现有技术的立体钢网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立体钢网的俯视图。

图7是图6的D-D向剖视图。

图8是图7的E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9是擦拭纸擦拭实施例1的立体钢网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的F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立体钢网的俯视图。

图12是图11的G-G向剖视图。

图13是图12的H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4是擦拭纸擦拭实施例2的立体钢网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14的I处的局部放大图。

其中:

1-钢网本体,2-凸起结构,21-顶部,22-侧壁,3-擦拭纸,1′-钢网本体,2′-凸起结构,21′-顶部,22′-侧壁,3′-擦拭纸,4′-锡膏。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立体钢网,如图6-图10所示,包括钢网本体1,钢网本体1的底面向上凸设有凸起结构2,凸起结构2的背面形成用于容置电子元件的容置空间,凸起结构2包括顶部21以及连接于顶部21和钢网本体1的侧壁22,顶部21和侧壁22的连接处的夹角为α角,α角为钝角或平角。具体而已,本实施例的侧壁22为倾斜的斜面结构,斜面结构与顶部21的夹角为α角,此时α角为钝角。

顶部21和侧壁22的连接处由直角变成钝角或平角后,消除了死角,擦拭纸3在擦拭时可以很方便的将残留的锡膏或者胶去除,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印刷产品的质量。倾斜的侧壁22在制造时也比较简单,减少加工成本。本实施例的侧壁22也不一定全是倾斜的斜面结构,也可以是在侧壁22与顶部21的连接处通过倾斜的斜面结构过渡,斜面结构与顶部21的夹角为α角,此时侧壁22仍然可以保持为与钢网本体1垂直,但是由于侧壁22和顶部21通过斜面结构过渡,因此,仍然可以很好的消除死角,避免锡膏或胶残留。

本实施例中,α角一般不小于120°,否则可能仍然会有一部分锡膏或胶残留,影响除胶效果。更进一步的,可以将α角限定为不小于135°,以更好的避免出现锡膏或胶的残留。当α角位于150°-165°之间时,一般都不会出现锡膏或胶残留,除胶效果很好。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本实施例的立体钢网如图11-15所示,侧壁22为上凸的弧形结构,弧形结构在与顶部21的连接点的朝向弧形结构的切线与顶部21的夹角为α角。侧壁22为弧形结构时,α角为钝角或平角也可以消除死角,避免锡膏或胶残留。当α角为平角时,弧形结构即与顶部21相切。

侧壁22也可以不全是弧形结构,可以是侧壁22与顶部21的连接处通过上凸的弧形结构过渡,弧形结构在与顶部21的连接点的朝向弧形结构的切线与顶部21的夹角为α角。侧壁22可以为其他结构,当侧壁22通过上图的弧形结构过渡时,也可以避免产生死角,从而避免锡膏或胶残留。

α角的取值可以参照实施例1的取值,仍然适用于此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对立体钢网本体的凸出结构2进行改进,使得顶部21和侧壁22的连接处由直角变成钝角或平角后,消除了死角,擦拭纸在擦拭时可以很方便的将残留的锡膏或者胶去除,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印刷产品的质量。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