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20720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平板电脑、手机等移动终端逐渐普及,伴随着移动终端所具有的功能越来越多,小屏幕移动终端已经很难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5寸以上大屏幕已经逐渐成为移动终端的主流配置。同时,为便于用户操作,移动终端上一般都会配置至少一个主控制按键,用户可通过主控制按键进行返回桌面、指纹输入等操作,但现有的主控制按键大多安装于触控面板底端之外的终端本体上,这样就导致移动终端正面除了需要安装触控面板之外,还需要预留安装控制按键的区域,导致移动终端的整体体积增大,而有效使用面积却并未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移动终端正面除了需要安装触控面板之外,还需要预留安装控制按键的区域,导致移动终端的整体体积增大,而有效使用面积却并未增加的缺陷,提供一种移动终端。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终端本体、固设于所述终端本体正面的触控面板、固设于所述终端本体内并伸出至所述触控面板表面的控制按键,所述触控面板上设有供所述控制按键伸出的按键孔。

进一步的,所述触控面板底端设有向所述触控面板底端外侧方向延伸形成的第一“﹀”形面板,所述按键孔设置于所述第一“﹀”形面板中部。

进一步的,所述移动终端内位于所述第一“﹀”形面板第一侧下方位置处固设有第一LED灯,所述移动终端内位于所述第一“﹀”形面板第二侧下方位置处固设有第二LED灯。

进一步的,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固设于所述终端本体内并伸出至所述触控面板表面的听筒,所述触控面板上设有供所述听筒伸出的长条孔。

进一步的,所述触控面板顶端设有向所述触控面板顶端外侧方向延伸形成的第一“︿”形面板,所述长条孔设置于所述第一“︿”形面板中部,所述移动终端内位于所述第一“︿”形面板第一侧下方位置处设有距离传感器,所述移动终端内位于所述第一“︿”形面板第二侧下方位置处固设有前置闪光灯。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按键为指纹按键,所述指纹按键包括用于获取指纹信息的指纹传感组件、用于获取压感信息的压力传感单元、以及用于固定安装所述指纹传感组件和压力传感单元的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底部设有用于将所述安装座固定安装于移动终端上的连接件,所述指纹按键还包括固设于所述安装座内分别与所述指纹传感组件和所述压力传感单元电连接的微型电路板、以及与所述微型电路板电连接并伸出至所述安装座外的柔性电路板,所述指纹传感组件固设于所述安装座顶端表面,所述压力传感单元设置于所述安装座内并与所述指纹传感组件底面直接或间接抵接。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座包括安装件、以及与所述安装件底部连接的固定件,所述安装件顶面设有用于供所述指纹传感组件嵌入连接的嵌入部,所述安装件中部设有贯穿所述安装件的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嵌入部连通,所述压力传感单元及所述微型电路板夹设于所述安装件和固定件之间,所述连接件固设于所述固定件底部。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件外侧壁上设有环绕所述安装件外侧壁的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内套设有凸出于所述安装件外侧壁表面的环形防水垫圈。

进一步的,所述微型电路板固设于所述指纹传感组件和所述压力传感单元之间,所述微型电路板上表面与所述指纹传感组件底面抵接,所述微型电路板下表面与所述压力传感单元顶面抵接;所述微型电路板为双面电路板,所述指纹传感组件与所述微型电路板上表面电连接并抵接,所述压力传感单元与所述微型电路板下表面电连接并抵接。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件底面设有凸出于所述安装件底面、并用于与所述固定件连接的凸台,所述微型电路板及所述压力传感单元设置于由所述凸台及所述固定件形成的容置空间内。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移动终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实施本实用新型的移动终端时,由于将控制按键固设于终端本体内并从触控面板表面伸出,使得移动终端在进行触控面板的安装时,终端本体上不再需要预留用于安装控制按键的安装区域,可直接将控制按键安装于触控面板所覆盖的区域即可,可提高移动终端表面区域的使用率,间接的增大了移动终端表面可安装触控面板的面积。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移动终端的部分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移动终端中控制按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移动终端中控制按键的安装座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移动终端中控制按键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移动终端的部分分解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的移动终端中,该移动终端100包括终端本体101、固设于该终端本体101正面的触控面板102、固设于该终端本体101内并伸出至触控面板102表面的控制按键10,该触控面板102上设有供控制按键10伸出的按键孔103。

具体的,为便于用户操作,该按键孔103设置于触控面板102底端中部位置处,该按键孔103形状及大小均匀控制按键10的形状及大小相当,该控制按键10及按键孔103的形状可以是圆形、多边形、扇面形中的一种,也可以是除上述形状之外的其他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该控制按键10为home按键,该控制按键10可通过螺接、焊接、粘接等固定连接方式固设于终端本体101内。

优选的,在本实施方式中,该触控面板102底端设有向触控面板102底端外侧方向延伸形成的第一“﹀”形面板104,该按键孔103设置于第一“﹀”形面板104中部,该第一“﹀”形面板104与触控面板102为一体成型形成。

进一步的,该移动终端100内位于第一“﹀”形面板104第一侧下方位置处固设有第一LED灯105,该移动终端100内位于第一“﹀”形面板104第二侧下方位置处固设有第二LED灯106。该第一LED灯105和第二LED灯106分别与移动终端100的主电路板电连接,在移动终端100被点亮时,移动终端100控制该第一LED灯105和第二LED灯106同时点亮,用于引导用户进行触控操作,实现触控返回键操作和/或菜单键操作。优选的,该第一LED灯105上方位置处对应的触控面板102位置被设置为虚拟菜单键,该第二LED灯106上方位置处对应的触控面板102位置被设置为虚拟返回键。

进一步的,该移动终端100还包括固设于终端本体101内并伸出至触控面板102表面的听筒107,该触控面板102上设有供听筒107伸出的长条孔108。通过在触控面板102上设置供听筒107伸出的长条孔108,在组装时,可将听筒107伸出至触控面板102表面,减少触控面板102对听筒107的影响。

优选的,在本实施方式中,该触控面板102顶端设有向触控面板102顶端外侧方向延伸形成的第一“︿”形面板109,该长条孔108设置于所述第一“︿”形面板109中部,该移动终端100内位于第一“︿”形面板109第一侧下方位置处设有距离传感器,该移动终端100内位于第一“︿”形面板109第二侧下方位置处固设有前置闪光灯110。

同样的,第一“︿”形面板109与触控面板102为一体成型形成。

该第一“︿”形面板109和第一“﹀”形面板104分别对称设置于触控面板102的两端。该距离传感器固设于终端本体101内并与主电路板电连接,该前置闪光灯110固设于终端本体101内并与主电路板电连接。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使得触控面板102与移动终端100整体形状协调统一,该终端本体101顶端同样被设置为向终端本体101顶端外侧方向延伸形成的第二“︿”形握持部111,该终端本体101底端同样被设置为向终端本体101底端外侧方向延伸形成的第二“﹀”形握持部112,用户在横屏使用移动终端100时,可握持该第二“︿”形握持部111和第二“﹀”形握持部112,可减少用户手指对屏幕的遮挡。在将触控面板102安装于终端本体101正面时,第一“︿”形面板109与第二“︿”形握持部111相对应,第一“﹀”形面板104与第二“﹀”形握持部112相对应。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移动终端100时,由于将控制按键10固设于终端本体101内并从触控面板102表面伸出,使得移动终端100在进行触控面板102的安装时,终端本体101上不再需要预留用于安装控制按键10的安装区域,可直接将控制按键10安装于触控面板102所覆盖的区域即可,提高了移动终端100表面区域的使用率,间接的增大了移动终端100表面可安装触控面板102的面积。

如图2、3、4所示,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移动终端中控制按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移动终端中控制按键的安装座分解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移动终端中控制按键的组合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在第一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基础上,该控制按键10为指纹按键10,该指纹按键10包括用于获取指纹信息的指纹传感组件20、用于获取压感信息的压力传感单元30、以及用于固定安装该指纹传感组件20和压力传感单元30的安装座40,该安装座40底部设有用于将安装座40固定安装于移动终端100上的连接件41,该指纹按键10还包括固设于安装座40内分别与指纹传感组件20和压力传感单元30电连接的微型电路板50、以及与该微型电路板50电连接并伸出至安装座40外的柔性电路板(图未示),指纹传感组件20固设于安装座40顶端表面,压力传感单元30设置于安装座40内并与指纹传感组件20底面直接或间接抵接。

在进行指纹按键10组装时,可先将柔性电路板与微型电路板50电连接,然后将指纹传感组件20、微型电路板50、压力传感单元30按照从上至下的顺序分别固定安装于安装座40上,实现对指纹传感组件20、微型电路板50、压力传感单元30的固定,并使得指纹传感组件20位于安装座40表面、压力传感单元30通过微型电路板50间接与指纹传感组件20抵接,最后将安装座40与移动终端100通过连接件41进行固定连接,即可实现将指纹按键10的快速安装及固定,在实现通过指纹传感组件20对用户指纹信息获取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压力传感单元30与指纹传感组件20的直接或间接抵接,实现获取用户输入的压感信息,从而最终通过指纹信息和压感信息实现对移动终端100的多元化控制。

具体的,压力传感单元30获取用户输入的压感信息的方式为:由于指纹传感组件20与压力传感单元30直接或间接抵接,在用户向下按压指纹传感组件20时,压力被向下直接或间接传递至压力传感单元30,从而实现获取用户输入的压感信息。

进一步的,该连接件41可以是设置于安装座40底部可与移动终端100进行螺接、铆接的固定孔、卡扣等连接结构,也可以是可与移动终端100进行焊接或粘接的其他任意连接结构,只要能实现将安装座40与移动终端100的固定连接即可。

如图3所示,为便于指纹传感组件20、压力传感单元30、微型电路板50等结构的安装及固定,该安装座40包括安装件42、以及与该安装件42底部连接的固定件43,该安装件42顶面设有用于供该指纹传感组件20嵌入连接的嵌入部,该安装件42中部设有贯穿该安装件42的通孔45,该通孔45与该嵌入部连通,该压力传感单元30及该微型电路板50夹设于该安装件42和固定件43之间,该连接件41固设于该固定件43底部。

该嵌入部为向安装件42内凹陷形成的凹陷部44,该凹陷部44底部设有挡止该指纹传感组件20的底壁,该底壁中部设有供微型电路板50穿过的通孔45,该微型电路板50穿过通过之后与指纹传感组件20底面抵接,该指纹传感组件20粘接或焊接于凹陷部44。

在本实施方式中,该微型电路板50固设于该指纹传感组件20和该压力传感单元30之间,该微型电路板50上表面与该指纹传感组件20底面抵接,该微型电路板50下表面与该压力传感单元30顶面抵接。且该微型电路板50为双面电路板,该指纹传感组件20与该微型电路板50上表面电连接并抵接,该压力传感单元30与该微型电路板50下表面电连接并抵接。

该指纹传感组件20所接收的压力通过微型电路板50间接传递至压力传感单元30。为便于微型电路板50穿过该通孔45,该通孔45的长度和宽度均大于该微型电路板50的长度和宽度。为减少压力通过压力传感单元30进一步传递至固定件43及移动终端100内,该压力传感单元30与固定件43之间固定夹设有弹性泡棉。

在本实施方式中,该安装件42与固定件43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该安装件42与固定件43之间还可通过粘接、螺接、卡接的方式进行固定连接。具体的,该连接件41包括至少两个连接柱411、以及设置于该至少两个连接柱411中的每个连接柱411内的内螺纹孔412。

进一步的,该安装件42底面设有凸出于该安装件42底面、并用于与该固定件43连接的凸台48,该微型电路板50及该压力传感单元30设置于由该凸台48及该固定件43形成的容置空间49内。

具体的,该指纹传感组件20包括指纹芯片21、以及设置于该指纹芯片21上表面的指纹盖板22,该压力传感单元30为压力传感器。该指纹芯片21嵌设于凹陷部44内,该指纹芯片21盖设于指纹芯片21上方、并用于供用户进行指纹输入。

在本实施方式中,该安装件42横截面为多边形、圆形或扇面形中的一种,该固定件43为平板状结构。

为防止水、灰尘等杂物从指纹按键10周缘的缝隙进入移动终端100内,该安装件42外侧壁上设有环绕该安装件42外侧壁的环形凹槽46,该环形凹槽46内套设有凸出于该安装件42外侧壁表面的环形防水垫圈47。在进行指纹按键10的安装时,环形防水垫圈47与触控面板102上的按键孔103的内壁弹性抵接,可有效防止水、灰尘等杂物从指纹按键10周缘的缝隙进入移动终端100内。优选的,该环形防水垫圈47为弹性橡胶材料制成的环形防水垫圈47。

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指纹按键10时,通过在指纹按键10表面设置指纹传感组件20、在指纹按键10内设置与指纹传感组件20直接或间接抵接的压力传感单元30,可同时实现对用户指纹信息和压感信息的获取,实现对移动终端100的多元化控制。同时,通过安装座40固定安装指纹传感组件20、压力传感单元30和微型电路板50等,然后通过安装座40底部的连接件41与移动终端100固定连接,可实现对指纹按键10的快速安装,提高了装机效率,节约了生产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