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发光驱动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45353发布日期:2018-06-19 23:52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LED发光驱动电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半导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LED发光驱动电路。



背景技术:

图1示出了现有的LED显示屏的LED阵列。参见图1,LED阵列由不同的支路相互并联构成。在每个支路上,依次串联有不同的LED。显示的驱动电压由每个支路的第一个LED的阳极输入。当驱动电压为高电平时,相应支路上的LED 被点亮。

现有了LED阵列的驱动方式有如下缺陷,多个支路是通过一个输出端口来控制,每一个支路的多个LED正向压降偏差累加时,流过每一个支路的电流偏差较大,最终导致LED矩阵灯板中LED的亮度不均匀。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LED发光驱动电路,以提高LED显示阵列的亮度一致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LED发光驱动电路,用于驱动LED发光阵列,所述LED发光阵列由多个支路并联构成,每条支路上串联有多个LED,每条支路上串联有用于亮度控制的双极结型三极管BJT,所述BJT的集电极与发射极串联在所述支路上,所述BJT的基极用于驱动信号的输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LED发光驱动电路,通过在各个LED支路上串联 BJT,提高LED显示阵列的亮度一致性。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是现有技术提供的LED发光驱动电路的电路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LED发光驱动电路的电路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LED发光驱动电路的电路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的LED发光驱动电路的电路结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提供的LED发光驱动电路的电路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第一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了LED发光驱动电路的一种技术方案。在该技术方案中,用于亮度控制的双极结型晶体管(Bipolar junction transistor,BJT)为NPN 型BJT,并且,所述BJT的集电极与所述支路上相互串联的LED中最末一个的阴极连接,所述BJT的发射极与所述支路上串联的限流电阻连接,并且,所述限流电阻的另一端接地。

图2示出了本实施例的电路原理图。参见图2,LED发光驱动电路由若干个相互并联的支路构成。每个支路上串联有若干个用于发光显示的LED,用于亮度控制的BJT T21-T25,以及用于限流的限流电阻R21-R25。

在图1示出的LED发光驱动电路中,各个支路上串联的LED的导通与否均通过一个输入端口进行控制。这样一来,每个直流上的瞬时电流的差异较大,最终会导致不同支路上LED的显示亮度的不均匀。

在本实施例提供的LED发光驱动电路中,相互并联的各个支路的直流驱动电压保持不变,均为+15V,并且在每个支路上串联一个用于亮度控制的NPN型 BJT。这个NPN型BJT的集电极与该支路上相互串联的LED中最末一个的阴极连接,其发射极与该支路上对应的限流电阻R21-R25连接。而且,该NPN型BJT 的基极用于驱动信号的输入。

当由NPN型BJT的基极输入有效的驱动信号时,该BJT的集电极与发射极被导通,对应支路上串联的LED也导通,开始发光。由于各支路上串联的限流电阻R21-R25具有相同的阻值,因此各个直流上的导通电流被稳定在固定的电流值上。由于各个LED的导通电流的取值相同,各个支路上的LED之间不会出现明显的亮度差异,从而实现了LED显示模组的显示亮度均匀化。

更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各个支路上串联的BJT的基极还与一个输入二极管连接。连接上述输入二极管时,该输入二极管的阴极直接与BJT的基极连接。该输入二极管的作用在于,保证驱动电压的单向导通。

本实施例通过在不同支路上串联用于亮度控制的BJT,实现了LED显示屏的显示亮度均匀化。

第二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了LED发光驱动电路的另一种技术方案。在该技术方案中,用于亮度控制的BJT同样为NPN型BJT,并且,所述BJT的集电极与所述支路上串联的限流电阻连接,所述BJT的发射极接地。

参见图2,本实施例与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各个支路上不同元件之间的串联次序会发生变化。在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各个支路上元件的串联次序是:LED、BJT T21-T25,限流电阻R21-R25。而在本实施例中,各个支路上元件的串联次序则变为了:LED、限流电阻R31-R35,BJT T31-T35。

与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相同之处在于,各个BJT的类型不变,仍然是NPN 型BJT。另外,仍然是集电极连接各个支路的高压端,而发射极连接各个支路的低压端。

另外,各个BJT的基极仍然用于驱动信号的输入。更进一步的,上述基极同样可以与用来保证单向导通的输入二极管连接。在此情况下,与基极直接连接的是输入二极管的阴极。

本实施例通过在不同支路上串联用于亮度控制的BJT,实现了LED显示屏的显示亮度均匀化。

第三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了LED发光驱动电路的再一种技术方案。在该技术方案中,用于亮度控制的BJT的类型不再是NPN型,而变为了PNP型。同时,所述BJT 的发射极与限流电阻连接,所述BJT的集电极与所述支路上相互串联的LED中首个LED的阳极连接,并且,所述限流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支路的驱动电压输入端连接。

参见图3,本实施例与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BJT的类型由NPN型变为了PNP型。同时,各个支路上不同元件之间的串联次序也发生了变化。在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各个支路上元件的连接次序是:LED、BJT T21-T25,限流电阻R21-R25。而在本实施例中,各个支路上元件的串联次序变更为:限流电阻R41-R45、BJT T41-T45,LED。

在本实施例中,BJT的基极仍然用于驱动信号的输入。不同的是,有效驱动信号的极性发生了变化。

另外,上述基极同样可以连接输入二极管。但是,在本实施例中,与基极直接连接的是输入二极管的阳极。该输入二极管的功能仍然是保证单向导通。

本实施例通过在不同支路上串联用于亮度控制的BJT,实现了LED显示屏的显示亮度均匀化。

第四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了LED发光驱动电路的还一种技术方案。在该技术方案中,用于亮度控制的BJT的类型是PNP型。同时,所述BJT为PNP型BJT,所述BJT 的发射极与所述支路的驱动电压输入端连接,所述BJT的集电极与所述支路上串联的限流电阻连接。

参见图4,本实施例与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BJT的类型有NPN型变为了PNP型。同时,各个支路上不同元件之间的串联次序也发生了变化。在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各个支路上元件的连接次序是:LED、BJT T21-T25,限流电阻R21-R25。而在本实施例中,各个支路上元件的串联次序变更为:BJT T51-T55、限流电阻R51-R55,LED。

在本实施例中,BJT的基极仍然用于驱动信号的输入。不同的是,有效驱动信号的极性发生了变化。

另外,上述基极同样可以连接输入二极管。但是,在本实施例中,与基极直接连接的是输入二极管的阳极。该输入二极管的功能仍然是保证单向导通。

本实施例通过在不同支路上串联用于亮度控制的BJT,实现了LED显示屏的显示亮度均匀化。

本实用新型的电路不仅可以应用于LED显示屏的亮度稳定,还可以应用于 OLED、LCD等其他种类显示屏的亮度稳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改动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