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绕线盘组件及电磁加热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45340发布日期:2018-06-19 23:51阅读:433来源:国知局
电磁绕线盘组件及电磁加热器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磁烹饪设备相关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电磁绕线盘组件及电磁加热器具。



背景技术:

电饭煲大多都是底部加热,例如一些电磁电饭煲一般都只设置一个底部绕线盘,因现有技术的电饭煲底部绕线盘结构限制,只能绕线绕制到R角处,故加热效果由R角向内锅上部,逐渐变差。可能造成沸腾不充分,上部无法均匀受热,易出现表面偏干、偏硬、底部偏黄的问题。煮完后米饭品质一般。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一些电饭煲增设了一个或一组侧部绕线盘,对锅体侧部进行加热,一般都是只解决了对锅体侧部加热的问题,而并不能根据锅体的结构特点对不同部位提供不同的加热功率,以保证锅内加热均匀。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使加热更加均匀的电磁绕线盘组件及电磁加热器具。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电磁绕线盘组件,包括第一绕线盘,所述第一绕线盘包括第一绕线基座,所述第一绕线基座呈筒形结构,所述第一绕线基座上绕置有第一线圈,所述第一线圈包括依次串联的多个线圈单元,多个所述线圈单元在所述第一绕线基座的轴向上间隔分布。

优选地,所述第一绕线基座的外壁上设置有多个沿所述第一绕线基座的周向延伸的绕线凸筋,相邻两个所述绕线凸筋之间形成有绕线槽。

优选地,相邻的两个所述线圈单元在所述第一绕线基座的轴向上通过至少两个所述绕线凸筋间隔。

优选地,所述第一绕线基座上设置有固线结构,所述固线结构对所述第一线圈的绕线靠近端部的位置进行固定。

优选地,所述固线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绕线基座上的T型凸块。

优选地,所述T型凸块位于靠近所述第一绕线基座上端的所述绕线凸筋和/或靠近所述第一绕线基座下端的所述绕线凸筋的位置处。

优选地,所述第一线圈通过一根绕线形成多个所述线圈单元。

优选地,还包括第二绕线盘,所述第二绕线盘位于所述第一绕线盘的下方,所述第二绕线盘包括第二绕线基座和绕置在所述第二绕线基座上的第二线圈。

优选地,所述第二绕线基座包括底部绕线部和由所述底部绕线部的边缘向上延伸形成的侧部绕线部,所述第二线圈绕置在所述底部绕线部和侧部绕线部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绕线基座底部与所述第二绕线基座上部抵接或可拆卸地连接;或者,

所述第一绕线基座和所述第二绕线基座一体形成。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电磁加热器具,包括上述电磁绕线盘组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磁绕线盘组件,在筒形结构的第一绕线基座上设置由多个串联的圈单元形成的第一线圈,并使多个线圈单元间隔设置,以提高加热效率,使第一线圈工作时产生的磁感线分布更利于使锅体内各部分的加热均匀,从而提高锅内烹饪食物的口感。多个线圈单元串联设置使得第一线圈的出线简洁。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在附图中:

图1示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磁绕线盘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第一绕线基座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第一绕线基座绕线分布示意图;

图4示出第一绕线盘产生的磁感线初始方向示意图;

图5示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饭煲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第一绕线盘在锅体内部产生的磁感线初始方向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仅仅限于这些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此提供的附图都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且附图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

除非上下文明确要求,否则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包括”、“包含”等类似词语应当解释为包含的含义而不是排他或穷举的含义;也就是说,是“包括但不限于”的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注:本文中提到的“上”、“下”等方位词均为锅体在使用状态时的上下方位。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磁绕线盘组件用于电磁烹饪设备的锅体进行加热,如,对电磁加热器具的锅体进行加热。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磁绕线盘组件包括对锅体侧部进行加热的第一绕线盘100和对锅体的底部进行加热的第二绕线盘200,所述第一绕线盘100位于所述第二绕线盘200的上方。

所述第一绕线盘100包括第一绕线基座110,所述第一绕线基座110的外壁上绕置有第一线圈120。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绕线基座110为与锅体的侧壁轮廓相适配的筒形结构,如,当锅体侧壁为圆筒形结构时,所述第一绕线基座110为圆筒形结构。所述第一绕线基座110的外壁上沿其周向延伸地形成有多个绕线凸筋111,多个所述绕线凸筋111沿所述第一绕线基座110的轴分布,相邻两个所述绕线凸筋111之间形成用于绕置线圈的绕线槽。优选地,多个所述绕线凸筋111在所述第一绕线基座110轴向上可以为均匀分布,或者,也可以根据绕线需要设置成为不均匀分布的结构,如靠近所述第一绕线基座110上端的位置所述绕线凸筋111的数量较多,可形成更多的所述绕线槽,以使该部分的线圈绕置密度更大,位于所述第一绕线基座110的中部和下部的所述绕线凸筋111的数量较少,形成较少的所述绕线槽,以使该部分线圈绕置密度更小(下文详细介绍)。进一步地,所述绕线凸筋111在所述第一绕线基座110的周向上非连续设置,即,所述绕线凸筋111在所述第一绕线基座110的周向上形成有一个或多个间隔区域,在所述间隔区域内不设置所述绕线凸筋111,以方便绕线。

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线圈120包括多个线圈单元121,多个所述线圈单元121依次串联形成所述第一线圈120,或者,优选地,多个所述线圈单元121由同一根绕线形成,减少线与线连接处的电阻损耗,提高了线圈的加热效率及线材的使用寿命,同时有效的减少了线材的使用量,节约成本,并使得所述第一线圈120引出线简洁,只需一个连接端口即可工作。在所述第一绕线基座110的轴向上多个所述第一线圈120间隔设置,即,在所述第一绕线基座110的轴向上,相邻两个所述线圈单元121之间通过所述绕线槽间隔,或者,相邻的两个所述线圈单元121之间至少形成有1个所述绕线凸筋111。所述凸筋111的设计可满足自动化绕线的需要,生产效率高,并且,相邻的两个所述线圈单元121通过所述绕线槽间隔设置可对锅体中的温差梯度进行补偿,保证锅体侧部上下温度均匀。进行优选地,还可以使不同位置的所述线圈单元121的绕线密度不同,例如,位于所述第一绕线基座110上部的位置线圈的密度大,优选地,在该部分可以通过在多个所述线圈槽内绕置线圈,或者,每个线圈槽内绕置多个圈线圈的方式提高线圈的密度,使所述第一绕线基座110上部,即靠近锅口的位置加热量更大。采用上述绕线方式形成的所述第一绕线盘100工作时产生的磁感线的初始方向如图4所示。

优选地,所述第一绕线基座110的外壁上还设置有固线结构112,所述固线结构112用于所述第一线圈120的两端进行固定。所述固线结构112优选设置有两个,其中一个设置在位于上部的所述绕线凸筋111的附近,另一个设置在位于下部的所述绕线凸筋111的附近。所述第一线圈120靠近绕线起始端的位置和靠近末端的位置分别固定在一个所述固线结构112上,起到防止线圈脱落的作用。优选地,所述固线结构112为卡扣或者是其他可以固定线圈的结构,例如,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固线结构112为在所述第一绕线基座110的外壁,沿其径向方向形成T型凸块,所述第一线圈120的靠近两端的位置缠绕在所述T型凸块上可以防止脱落。进一步地,所述T型凸块在所述第一绕线基座110的径向上的高度小于所述绕线凸筋111在的侧壁在该方向上的高度,避免所述T型结构对所述第一绕线盘100的安装造成影响。优选地,所述第一绕线基座110外壁的下部设置有第一限位结构113,所述第一限位结构113用于对所述第一绕线基座110和第二绕线基座210的装配进行限位(下文详细介绍)。

如图1所示,所述第二绕线盘200包括第二绕线基座210和第二线圈(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二绕线基座210包括与锅体底部平行的底部绕线部211和由所述底部绕线部211沿着所述锅体外壁向上延伸形成的侧部绕线部212,所述第二线圈绕置在所述底部绕线部211和侧部绕线部212上。所述第一绕线基座110的底部与所述第二绕线基座210抵接或固定连接,并通过所述第一限位结构113进行限位。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绕线基座110和第二绕线基座210还可以一体形成,以减少零件数量,提高装配效率及装配精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磁加热器具,所述电磁加热器具优选为电磁电饭煲,如图5所示,包括上述电磁绕线盘组件,对锅体进行支撑的支撑座300和锅体400,所述电磁绕线盘组件连接到所述支撑座300上,所述锅体400放置在所述电磁绕线盘组件内部。

具体地,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绕线基座110的上端设置有第二限位结构114,所述第二限位结构114为在所述第一绕线基座110的上端沿其周向分布的多个凸块,所述凸块能够与所述支撑座300上的限位口(图中未示出)配合对所述第一绕线基座110与所述支撑座300的装配起定位及限位作用,所述第二绕线基座210上设置有与所述支撑座300连接的连接部220,所述连接部220通过连接件能够与所述支撑座300连接,同时,所述第二绕线基座210与所述支撑座300连接后,将所述第一绕线基座110夹紧在两者之间,对所述第一绕线基座110起固定作用。优选地,为了提高装配效率,及装配质量,在所述第一绕线基座110和/或第二绕线基座210上设置防呆结构和/或防呆标识,以确保所述支撑座300、第一绕线基座110和第二绕线基座210的装配角度正确。

所述第一绕线盘100在所述锅体400内形成的磁感线走向如图6所示,由于所述第一线圈120的在所述第一绕线基座110轴向上的分布不均,使所述锅体400内的磁感线分布更加合理,进而使锅体400内各部分加热量比较接近。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磁绕线盘组件通过对第一绕线基座110上的第一线圈120进行分段间隔绕置,使第一线圈120在锅内产生分布更为合理的磁感线,使锅内各部分的受热均匀,加热效率更高,热量损失更小。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优选方案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

应当理解,上述的实施方式仅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针对上述细节做出的各种明显的或等同的修改或替换,都将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