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I/O双灯控制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54650阅读:36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路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单I/O双灯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发光二极管(英语:Light-Emitting Diode,简称LED)它是半导体二极管的一种,可以把电能转化成光能。发光二极管与普通二极管一样是由一个PN结组成,也具有单向导电性。当给发光二极管加上正向电压后,从P区注入到N区的空穴和由N区注入到P区的电子,在PN结附近数微米内分别与N区的电子和P区的空穴复合,产生自发辐射的荧光。

与白炽灯泡和氖灯相比,发光二极管的特点是:工作电压很低(有的仅一点几伏);工作电流很小(有的仅零点几毫安即可发光);抗冲击和抗震性能好,可靠性高,寿命长;通过调制通过的电流强弱可以方便地调制发光的强弱。由于其优异的性能,LED被广泛地应用于显示器、电视机采光装饰和照明等行业。

LED控制电路原理:用单片机端口即I/O驱动发光二极管LED,多数做法是一个I/O控制一个LED,这种做法的弊端在于需要驱动多路LED时就会存在I/O消耗较多,甚至不够用的情况,使用十分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通过一个I/O口线对两个LED分别进行控制,能够精简电路结构,降低电路消耗的单I/O双灯控制电路。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单I/O双灯控制电路,包括发光二极管LED1、LED2,电阻R1、电阻R2、电阻R3,二极管V1,驱动三极管V2、V3;

发光二极管LED1和LED2的两个同名端相连,发光二极管LED1的另一个端口分别与驱动三极管V2的集电极和二极管V1的阴极相连;驱动三极管V2的基极通过电阻R1连接单片机的I/O端口T1-DIS,驱动三极管V2的发射机接地;

二极管V1的阳极与驱动三极管V3的基极相连,驱动三极管V3的集电极与发光二极管LED2的另一个端口相连,驱动三极管V3的发射极接地;

二极管V1的正极与驱动三极管V3的基极还通过电阻R3连接电源VCC。

进一步地,所述发光二极管LED1和LED2相连的两个同名端还通过电阻R2连接电源V-LED。

进一步地,所述二极管V1为肖特基二极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通过单个I/O端口控制两个LED的控制电路,可以通过一个I/O口线对两个LED分别进行控制,能够精简电路结构,降低电路消耗,符合节能减排的发展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单I/O双灯控制电路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所示,一种单I/O双灯控制电路,包括发光二极管LED1、LED2,电阻R1、电阻R2、电阻R3,二极管V1,驱动三极管V2、V3;

发光二极管LED1和LED2的两个同名端相连,发光二极管LED1的另一个端口分别与驱动三极管V2的集电极和二极管V1的阴极相连;驱动三极管V2的基极通过电阻R1连接单片机的I/O端口T1-DIS,驱动三极管V2的发射机接地;

二极管V1的阳极与驱动三极管V3的基极相连,驱动三极管V3的集电极与发光二极管LED2的另一个端口相连,驱动三极管V3的发射极接地;

二极管V1的正极与驱动三极管V3的基极还通过电阻R3连接电源VCC。

进一步地,所述发光二极管LED1和LED2相连的两个同名端还通过电阻R2连接电源V-LED。

进一步地,所述二极管V1为肖特基二极管。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1、使能LED1灯亮,LED2灯灭。当T1_DIS输出高电平时,V2使能导通,LED1灯亮。V1阴极端为低电平,V1阳极为其管压降,故V3截止,LED1灯灭。

2、使能LED2灯亮,LED1灯灭。当T1_DIS输出低电平时,V2截止,LED1灯灭。通过上拉电阻R3,V1阳极端为高电平,V3使能导通,LED2灯亮。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会意识到,这里所述的实施例是为了帮助读者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应被理解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这样的特别陈述和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这些技术启示做出各种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实质的其它各种具体变形和组合,这些变形和组合仍然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