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电子控制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85613发布日期:2018-07-07 12:01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开关,尤其涉及一种电力电子控制开关。



背景技术:

开关的词语解释为开启和关闭。它还是指一个可以使电路开路、使电流中断或使其流到其他电路的电子元件。最常见的开关是让人操作的机电设备,其中有一个或数个电子接点。针对于现有技术中的触摸开关,大多只有单个触点,这样就会造成触控不灵敏,为了提高灵敏度,需要不断的改进与创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电力电子控制开关。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包括电池、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一电阻至第七电阻、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一与非门至第四与非门、触摸开关、继电器、二极管和开关,电池的正极与开关的第一端连接,电池的负极同时与第一电容的第一端、第五电阻的第一端、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继电器的第一端和二极管的正极连接,开关的第二端同时与第三电阻的第一端、第六电阻的第一端和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第一电容的第二端同时与第一电阻的第一端和触摸开关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电阻的第二端同时与第一与非门的两个输入端、第二与非门的输出端、第三电阻的第二端、第三与非门的两个输入端和第四与非门的两个输入端连接,第一与非门的输出端与第二电阻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电阻的第二端同时与第二与非门的两个输入端、触摸开关的第二端和第二电容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电容的第二端同时与第三与非门的输出端、第四与非门的输出端和第四电阻的第一端连接,第四电阻的第二端同时与第五电阻的第二端和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七电阻的第一端连接,第七电阻的第二端同时与第六电阻的第二端和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继电器的第二端和二极管的负极连接,继电器的控制端连接在用电器的电源回路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电力电子控制开关,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采用与非门电路与两点触片的触摸开关触发控制,其反应灵敏度高,配合三极管放大和继电器控制,高低压分离控制,安全系数高,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结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电池E、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一电阻R1至第七电阻R7、第一三极管VT1、第二三极管VT2、第一与非门A1至第四与非门A4、触摸开关CM、继电器K、二极管D和开关S,电池E的正极与开关S的第一端连接,电池E的负极同时与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第五电阻R5的第一端、第一三极管VT1的发射极、继电器K的第一端和二极管D的正极连接,开关S的第二端同时与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第六电阻R6的第一端和第二三极管VT2的集电极连接,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同时与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和触摸开关CM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同时与第一与非门A1的两个输入端、第二与非门A2的输出端、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第三与非门A3的两个输入端和第四与非门A4的两个输入端连接,第一与非门A1的输出端与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同时与第二与非门A2的两个输入端、触摸开关CM的第二端和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同时与第三与非门A3的输出端、第四与非门A4的输出端和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连接,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同时与第五电阻R5的第二端和第一三极管VT1的基极连接,第一三极管VT1的集电极与第七电阻R7的第一端连接,第七电阻R7的第二端同时与第六电阻R6的第二端和第二三极管VT2的基极连接,第二三极管VT2的发射极与继电器K的第二端和二极管D的负极连接,继电器K的控制端连接在用电器(图中未示出)的电源回路中。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当用手触摸金属的两个靠近的触片构成的触摸开关CM时,第一电容C1上的充电电荷将通过人体电阻加到第二与非门A2的输入端使其成为高电平,最终导致第三与非门A3、第三与非门A4输出高电平,使第一三极管VT1、第二三极管VT2导通,继电器K吸台,其触点闭合,可控制负载工作。由于第一与非门A1和第二与非门A2之间通过第二电阻R2相连,所以由第一电容Cl提供给第二与非门A2输入端的高电平将保持下去,即使手离开了触摸开关CM,电路仍会保持这一状态,直到触摸开关CM受到再次触摸为止。

当继电器K维持吸台状态时,第一与非门A1的输入端为低电平,第一电容C1将通过第一电阻R1及第一与非门Al放电到0V左右。

当触摸开关CM再次受到触摸时,第一电容C1上的0V电压经人体电阻加到第二与非门A2的输入端,使电路又恢复到原先的状态,即第一三极管VT1、第二三极管VT2截止,继电器K释放,触点断开。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