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强微波产品散热的工艺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651219发布日期:2018-10-12 23:10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微波产品散热
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增强微波产品散热的工艺方法。
背景技术
:在当今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微波电子通讯设备不断发展,更新换代的速度明显加快,利用微波进行通信具有容量大、质量好并可传至很远的距离,因此是国家通信网的一种重要通信手段,也普遍适用于各种专用通信网。我国微波通信广泛应用l、s、c、x诸频段,k频段的应用尚在开发之中。由于微波的频率极高,波长又很短,在空中的传播特性与光波相近,也就是直线前进,遇到阻挡就被反射或被阻断,因此微波通信的主要方式是视距通信,超过视距以后需要中继转发。现有的微波产品的散热部件常采用铝制材料(alsi12),用以降低其微波产品重量。然而在使用过程中,随着微波产品使用时间的推移,其视距通信会出现异常。究其原因是因为微波产品工作时其热量无法有效的排出,导致内部元器件的损坏而影响工作。技术实现要素:为克服上述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增强微波产品散热的工艺方法,其在主体采用质量材料作为散热主体的情况下增强其散热性能,进而提高微波产品的散热性。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微波产品散热工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设计微波产品的散热部件结构图,并在该结构图上增加放置铜块的避让槽,并设计散热部件的相应模具(模具为铝合金压铸模);2)准备铝制胚料,压铸机驱动模具将铝制胚料压制成具有避让槽的散热部件;3)根据避让槽的形状、深度设计铜块的结构图,并用铜扳机获得相应结构的铜块,上述铜块由纯铜制成;4)在避让槽内涂覆有耐热胶,并将铜块放置在避让槽内并压紧,使得铜块粘合在散热部件上;5)再放置在烘箱内烘干20~40分钟,烘箱的温度为150°~200°;最佳的烘干时间为30分钟,烘箱的温度为180°。优选地,所述铜块的厚度小于避让槽的深度,两者之间的差值范围在0.2mm~0.8mm之间。使得铜块增加后的散热部件的表面能够保持平整性,提高整体的美观性。优选地,所述耐热胶均匀的涂覆在避让槽的底部,所述耐热胶的涂覆厚度范围为0.5mm~1.5mm之间。对耐热胶的厚度进行限定,有利于铜块粘合后的稳定性,防止其因胶水过薄而出现使用时的脱胶问题,而胶水过厚会增加不利于散热部件表面的平整,容易出现胶水过多将铜块的侧边包裹而影响铝材与铜块之间的热量传递。优选地,所述避让槽的数量为两个,分别命名为第一避让槽和第二避让槽,分别设置在散热部件的上端面上;所述第一避让槽、第二避让槽分布在散热部件的中心线的两侧。通过在散热部件上均衡设置两个避让槽,可有效的提高其整体的散热效果。避让槽的位置可根据实际需要放置在散热部件的其它端面上,如下端面上。优选地,所述第一避让槽、第二避让槽所占区域之和为散热部件的上端面区域的30%~45%。通过增加避让槽所占区域的面积,使得不改变散热部件主体为铝制的情况下提高其散热效果。优选地,所述铜块的外侧边均紧贴在避让槽的内侧面上。利于铜块与铝制材料之间的热量传递,提高整体的散热性。本发明通过将散热效果佳的铜块经耐热胶粘合在散热部件上,使得铜块与散热部件充分贴合,便于两者之间的热量传递,进而提高整体散热部件的散热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散热部件的主视示意图。图中:1-散热部件;2-第一避让槽;3-第二避让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实施例一种微波产品散热工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设计微波产品的散热部件结构图,并在该结构图上增加放置铜块的避让槽,并设计散热部件的相应模具,上述模具为铝合金压铸模;2)准备铝制胚料,压铸机驱动模具将铝制胚料压制成具有避让槽的散热部件;3)根据避让槽的形状、深度设计铜块的结构图,并用铜扳机获得相应结构的铜块,上述铜块由纯铜制成;4)在避让槽内涂覆有耐热胶,并将铜块放置在避让槽内并压紧,使得铜块粘合在散热部件上;5)放置在烘箱内烘干20~40分钟,烘箱的温度为150°~200°;最佳的烘干时间为30分钟,烘箱的温度为180°。如图1所示,散热部件1的上端面上设置有第一避让槽2和第二避让槽3,所述第一避让槽2、第二避让槽3分布在散热部件1的中心线的两侧,使得第一避让槽2、第二避让槽3均衡的分布在散热部件1上。相对应的铜块粘接在第一避让槽2、第二避让槽3。这样散热部件1上的热量也方便的传导至铜块上,提高整体的散热效果。避让槽(第一避让槽2、第二避让槽3)的位置可根据实际需要放置在散热部件1的其它端面上,如下端面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避让槽2、第二避让槽3所占区域之和为散热部件1的上端面区域的30%~45%。这样在不改变散热部件主体为铝材的情况下提高其散热效果。其中:铜块的外侧边均紧贴在避让槽(第一避让槽2、第二避让槽3)的内侧面上,使得铝材与铜块全方位的进行热量传递,提高整体的散热性。在本实施例中,铜块的厚度小于避让槽(第一避让槽2、第二避让槽3)的深度,两者之间的差值范围在0.2mm~0.8mm之间。使得铜块增加后的散热部件的表面能够保持平整性,提高整体的美观性。同时耐热胶均匀的涂覆在避让槽的底部,耐热胶的涂覆厚度范围为0.5mm~1.5mm之间。通过对耐热胶的厚度进行限定,有利于铜块粘合后的稳定性,防止其因胶水过薄而出现使用时的脱胶问题,同时也避免胶水过厚会增加不利于散热部件表面的平整,容易出现胶水过多将铜块的侧边包裹而影响铝材与铜块之间的热量传递的问题。对粘合有铜块的散热部件进行取样测试,通过netzsch激光闪射法导热分析仪导热率分别测量。试验材料(压铸产品)导热率平均值w/mk使用寿命alsi12142.310(年)cu395.820(年)通过测量数据,可将粘合有铜块的散热部件的导热率提高到253.5w/mk,使其符合产品设计要求,有效的提高了散热部件的整体使用寿命。本发明通过将散热效果佳的铜块经耐热胶粘合在散热部件上,使得铜块与散热部件充分贴合,便于两者之间的热量传递,进而提高整体散热部件的散热效果。以上实施方式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