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RL、RC和低噪声放大器的负群时延电路及其设计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978075发布日期:2018-11-17 00:00阅读:46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是涉及微波工程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用于一种基于rl、rc和低噪声放大器的负群时延电路及其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20世纪早期,美国科学家a.sommerfeld和l.brillouin提出了群时延为负的可能性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负群时延”颇受争议,直到贝尔实验室的chu和wong第一次在激光脉冲穿过gap:n样品的实验中观察到了负群速。此后,在其他光学、量子试验中,群速为负或大于光速也被多次被证实。进入二十世纪后,随着左手材料等新型材料的发展和对通信系统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更多的研究人员开始对群时延展开研究。尤其是近些年来,负群时延电路因其特殊的性能和在前馈放大器、天线阵列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吸引了世界各国研究者的注意,成为又一个研究热点。然而目前负群时延电路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和日本,国内对于这一领域还处在起步阶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rl、rc和低噪声放大器的负群时延电路及其设计方法,负群时延电路的群时延、插入损耗可以任意设置,通过计算得出电路的参数电阻r、电感l、电容c,电路的插损可以为0,可以通过lna来补偿由rl和rc负群时延电路所带来的损耗,提高群时延带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rl和低噪声放大器的负群时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信号源,所述的信号源与网络输入端口连接,所述的网络输入端口与网络输出端口连接,所述的网络输出端口外接负载,信号源的阻抗与负载阻抗均为r0,所述的网络输入端口与网络输出端口之间设置有两组基于rl的谐振电路,两组基于rl的谐振电路之间连接有低噪声放大器,所述的基于rl的谐振电路由电阻r、电感l依次串联组成,所述的基于rl的谐振电路并连在网络输入端口与网络输出端口之间。

一种基于rl和低噪声放大器的负群时延电路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合适的低噪声放大器lna并提出lna的s参数模型;然后,根据s参数理论,推导出群时延电路的s参数矩阵,利用推导出的s参数矩阵中的插入损耗,由公式来求出电路的相位函数,最后由群时延定义来求出群时延函数,同时明确低噪声放大器lna的反射系数和增益,群时延电路的带宽,然后根据负群时延、增益、ngd带宽和匹配水平综合计算出ngd电路的参数电阻r、电感l,具体步骤如下:

首先,定义lna的s参数模型:

式中r、t分别是lna的反射系数和插入增益,

根据s参数理论,推导出电路的s参数:

其中r0是连接在网络输入、输出端口的特性阻抗,

当频率ω=0时,电路的s参数如下:

根据电路系统理论,设jω为电路的角频率,群时延公式为:

其中

由公式(2)、(6)、(7)可得ω=0的电路群时延:

另,ngd电路最重要的特征是用ωc来表示ngd截止频率,且ωc是方程τ(ωc)=0的根,可求得:

当ω=0时,由公式(5)得:

由公式(8)、(10)、(11)得:

根据公式(12)、(13),设置任意大小群时延τ0,插入增益g,进而求得电阻r,电感l。

一种基于rc和低噪声放大器的负群时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信号源,所述的信号源与网络输入端口连接,所述的网络输入端口与网络输出端口连接,所述的网络输出端口外接负载,信号源的阻抗与负载阻抗均为r0,所述的网络输入端口与网络输出端口之间设置有两组基于rc的谐振电路,两组基于rc的谐振电路之间连接有低噪声放大器,所述的基于rc的谐振电路由相互并联的电阻r、电容c组成,所述的基于rc的谐振电路串连在网络输入端口与网络输出端口之间。

一种基于rc和低噪声放大器的负群时延电路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合适的低噪声放大器lna并提出lna的s参数模型;然后,根据s参数理论,推导出群时延电路的s参数矩阵,利用推导出的s参数矩阵中的插入损耗,由公式来求出电路的相位函数,最后由群时延定义来求出群时延函数,同时明确低噪声放大器lna的反射系数和增益,群时延电路的带宽,然后根据负群时延、增益、ngd带宽和匹配水平综合计算出ngd电路的参数电阻r、电容c,具体步骤如下:首先,定义lna的s参数模型:

式中r、t分别是lna的反射系数和插入增益,

根据s参数理论,推导出电路的s参数:

其中r0是连接在网络输入、输出端口的特性阻抗,

当频率ω=0时,电路的s参数如下:

根据电路系统理论,设jω为电路的角频率,群时延公式为:

其中

由公式(15)、(17)、(18)可得ω=0时的电路群时延:

另,ngd电路最重要的特征是用ωc来表示ngd截止频率,且ωc是方程τ(ωc)=0的根,可求得:

当ω=0时,由公式(16)得:

由公式(19)、(21)、(22)得:

根据公式(23)、(24),设置任意大小群时延τ0,插入增益g,进而求得电阻r,电感c。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研究人员可以依据自己需要设置电路的群时延、插入损耗参数,进而计算出所需的电路参数,例如电路中电阻r、电感l、电容c的值。并且电路的插损可以为0,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lna来补偿由rlc负群时延电路所带来的损耗,提高群时延带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基于rl和低噪声放大器的负群时延电路的电路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基于rc和低噪声放大器的负群时延电路的电路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基于rl和低噪声放大器的负群时延电路插入增益的参数仿真结果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基于rl和低噪声放大器的负群时延电路的群时延仿真结果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种基于rc和低噪声放大器的负群时延电路插入增益的参数仿真结果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种基于rc和低噪声放大器的负群时延电路的群时延仿真结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rl和低噪声放大器的负群时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信号源,所述的信号源与网络输入端口连接,所述的网络输入端口与网络输出端口连接,所述的网络输出端口外接负载,信号源的阻抗与负载阻抗均为r0,所述的网络输入端口与网络输出端口之间设置有两组基于rl的谐振电路,两组基于rl的谐振电路之间连接有低噪声放大器,所述的基于rl的谐振电路由电阻r、电感l依次串联组成,所述的基于rl的谐振电路并连在网络输入端口与网络输出端口之间。

一种基于rl和低噪声放大器的负群时延电路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合适的低噪声放大器lna并提出lna的s参数模型;然后,根据s参数理论,推导出群时延电路的s参数矩阵,利用推导出的s参数矩阵中的插入损耗,由公式来求出电路的相位函数,最后由群时延定义来求出群时延函数,同时明确低噪声放大器lna的反射系数和增益,群时延电路的带宽,然后根据负群时延、增益、ngd带宽和匹配水平综合计算出ngd电路的参数电阻r、电感l,具体步骤如下:

首先,定义lna的s参数模型:

式中r、t分别是lna的反射系数和插入增益。本实施例中,t=8.5db,r=-22db,lna选择lee-9+。

根据s参数理论,

将zp(jω)=r+jωl带入中,

推导出电路的s参数:

其中r0是连接在网络输入、输出端口的特性阻抗,本实施例中,r0=50ω。

当频率ω=0时,电路的s参数如下:

根据电路系统理论,设jω为电路的角频率,群时延公式为:

其中

由公式(2)、(6)、(7)可得ω=0的电路群时延:

另,ngd电路最重要的特征是用ωc来表示ngd截止频率,且ωc是方程τ(ωc)=0的根,可

求得:

当ω=0时,由公式(5)得:

由公式(8)、(10)、(11)得:

根据公式(12)、(13),将t=8.5db,r=-22db,r0=50ω带入,设置任意大小群时延τ0,插入增益g,进而求得电阻r,电感l。

当需要插入增益为0db,群时延为-5ns时,计算可得电阻r=42.75ω,电感l=259nh。

当需要插入增益为1db,群时延为-6ns时,计算可得电阻r=49.94ω,电感l=400.2nh。

如图3所示,在电路频率为0ghz时,当电阻r=42.75ω,电感l=259nh时,仿真得到插入增益为0db。

如图3所示,在电路频率为0ghz时,当电阻r=49.94ω,电感l=400.2nh,仿真得到插入增益为1db。

如图4所示,在电路频率为0ghz时,当电阻r=42.75ω,电感l=259nh时,仿真得到群时延为-5ns。

如图4所示,在电路频率为0ghz时,当电阻r=49.94ω,电感l=400.2nh时,仿真得到群时延为-6ns。

由上述可知,仿真结果与计算结果完全相同,证明电路设计方法有效。

一种基于rc和低噪声放大器的负群时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信号源,所述的信号源与网络输入端口连接,所述的网络输入端口与网络输出端口连接,所述的网络输出端口外接负载,信号源的阻抗与负载阻抗均为r0,所述的网络输入端口与网络输出端口之间设置有两组基于rc的谐振电路,两组基于rc的谐振电路之间连接有低噪声放大器,所述的基于rc的谐振电路由相互并联的电阻r、电容c组成,所述的基于rc的谐振电路串连在网络输入端口与网络输出端口之间。

一种基于rc和低噪声放大器的负群时延电路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合适的低噪声放大器lna并提出lna的s参数模型;然后,根据s参数理论,推导出群时延电路的s参数矩阵,利用推导出的s参数矩阵中的插入损耗,由公式来求出电路的相位函数,最后由群时延定义来求出群时延函数,同时明确低噪声放大器lna的反射系数和增益,群时延电路的带宽,然后根据负群时延、增益、ngd带宽和匹配水平综合计算出ngd电路的参数电阻r、电容c,具体步骤如下:首先,定义lna的s参数模型:

式中r、t分别是lna的反射系数和插入增益,本实施例中,t=8.5db,r=-22db,lna选择lee-9+。

根据s参数理论,

带入中,

推导出电路的s参数:

其中r0是连接在网络输入、输出端口的特性阻抗,本实施例中,r0=50ω。

当频率ω=0时,电路的s参数如下:

根据电路系统理论,设jω为电路的角频率,群时延公式为:

其中

由公式(15)、(17)、(18)可得ω=0时的电路群时延:

另,ngd电路最重要的特征是用ωc来表示ngd截止频率,且ωc是方程τ(ωc)=0的根,可求得:

当ω=0时,由公式(16)得:

由公式(19)、(21)、(22)得:

根据公式(23)、(24),将t=8.5db,r=-22db,r0=50ω带入,设置任意大小群时延τ0,插入增益g,进而求得电阻r,电感c。

当需要插入增益为0db,群时延为-5ns时,计算可得电阻r=61.42ω,电感c=98.24pf。

当需要插入增益为1db,群时延为-6ns时,计算可得电阻r=53.13ω,电感c=149.84pf。

如图5所示,在电路频率为0ghz时,当电阻r=61.42ω,电感c=98.24pf时,仿真得到插入增益为0db。

如图5所示,在电路频率为0ghz时,当电阻r=53.13ω,电感c=149.84pf时,仿真得到插入增益为1db。

如图6所示,在电路频率为0ghz时,当电阻r=61.42ω,电感c=98.24pf时,仿真得到群时延为-5ns。

如图6所示,在电路频率为0ghz时,当电阻r=53.13ω,电感c=149.84pf时,仿真得到群时延为-6ns。

由上述可知,仿真结果与计算结果完全相同,证明电路设计方法有效。

需要注意的是,发明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前”、“后”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