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隧道施工的智能灯控方法与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7013770发布日期:2019-03-02 02:21阅读:363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隧道施工的智能灯控方法与系统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施工照明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隧道施工的智能灯控方法与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拉动地方区域间的经济,国家投资修建的基础设施项目越来越多,尤其是多山地带的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进,出现了大量的铁路、公路隧道,并且其“长、大、深”的特点日趋显现。

隧道施工期间的照明至关重要,如果照明不足,会影响洞内作业安全;但如果盲目加大隧道内亮度,又会造成电能的浪费,增加隧道建设成本。并且车辆在进出隧道时,驾驶员受眼睛适应能力的限制,在所处环境的亮度发生剧烈变化时,容易造成视觉认知功能在短时间内发生障碍,出现“黑洞”和“白洞”现象,严重影响行车安全。因此,在隧道建设管理中营造一个视觉良好的、且照明合理的隧道环境,显得尤其重要。

目前隧道施工期间主要采用常规的照明系统,以隧道掘进3公里为例:将电网高压经洞口变电站变压后,以220v电压三相五线制输入洞内,输电线路以不低于2.5m高度固定悬挂在成洞地段一侧洞壁上,成洞地段每间隔10m开口接一照明电灯,电灯功率60w(经验证至少60w才能满足照明要求),则3公里共计需要灯泡300个,合计功率18千瓦,每天24小时用电18*24=432千瓦,按1.0元/千瓦电费计算,每月电费12960元。

可见,对于长且大的施工隧道而言,如果采用常规的一天24小时常亮的照明系统,电费是一项不小的开支,进而导致隧道建设成本居高不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适用于隧道施工的智能灯控方法与系统,能够根据需要对隧道内的照明灯进行智能地开关,在满足隧道内正常施工照明的同时,大大降低照明成本。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适用于隧道施工的智能灯控方法,包括:将施工隧道从洞口至掌子面按照预定距离分段,获取两段以上施工完成段和一段施工作业段;所述施工完成段包括洞口段和一段以上洞身段;所述洞口段为所述施工隧道的第1段,所述施工作业段为所述施工隧道的第n段;n≧3;所述施工作业段的长度不大于所述预定距离;在所述洞口段的起始端安装正常照明灯,所述正常照明灯保持常开状态;从所述施工隧道的第2段至所述施工作业段,每一段的起始端均安装基本照明灯和补充照明灯;所有的所述基本照明灯均保持常开状态;所述施工作业段的补充照明灯保持常开状态;从所述洞口段至所述施工隧道的第n-1段,当第k段的起始端有人和/或车经过时,第k+1段的补充照明灯打开;其中,1≤k≦n-2;当人和/或车通过第k+1段,且无人和/或车经过第k段的起始端,第k+1段的补充照明灯关闭。

优选地,所述预定距离为10m。

优选地,所述正常照明灯为60w;所述基本照明灯为20w;所述补充照明灯为40w。

一种适用于隧道施工的智能灯控系统,包括:正常照明灯,基本照明灯,补充照明灯,红外线传感器,控制器;所述红外线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连接;将施工隧道从洞口至掌子面按照预定距离分段,获取两段以上施工完成段和一段施工作业段;所述施工完成段包括洞口段和一段以上洞身段;所述洞口段为所述施工隧道的第1段,所述施工作业段为所述施工隧道的第n段;n≧3;所述施工作业段的长度不大于所述预定距离;在所述洞口段的起始端安装所述正常照明灯;从所述施工隧道的第2段至所述施工作业段,每一段的起始端均安装所述基本照明灯和补充照明灯;从所述洞口段至所述施工隧道的第n-2段,每一段的起始端均安装所述红外线传感器;从所述施工隧道的第2段至所述施工隧道的第n-1段,每一段的补充照明灯均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进一步地,从所述洞口段至所述施工隧道的第n-2段,每一段的起始端还安装有声控传感器;所述声控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优选地,所述红外线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无线连接;所述声控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无线连接。

优选地,所述预定距离为10m;所述正常照明灯为60w;所述基本照明灯为20w;所述补充照明灯为40w。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适用于隧道施工的智能灯控方法与系统,将施工隧道按照预定距离分成了n段,对洞口段和施工作业段采用常规照明,对洞身段采用智能照明。具体地,在洞口段和洞身段安装红外传感器和声控传感器来检测人和/或车,当有人和/或车经过,由控制器控制下一段的补充照明灯打开;当无人和/或车经过,由控制器控制上述补充照明灯关闭。通过以上方案,使得洞身段的补充照明灯只有在需要照明的时候才打开,不需要照明的时候自动关闭,与现有的常规照明方案相比,大大节约了电能。由于洞口段和施工作业段均采用常规照明,因此能够保证通行和施工安全。可见,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根据需要对隧道内的照明灯进行智能地开关,在满足隧道内正常施工照明的同时,大大降低照明成本,进而降低隧道的整体建设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系统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灯控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流程图,包括:

步骤101,将施工隧道从洞口至掌子面按照预定距离分段,获取两段以上施工完成段和一段施工作业段;所述施工完成段包括洞口段和一段以上洞身段;所述洞口段为所述施工隧道的第1段,所述施工作业段为所述施工隧道的第n段;n≧3;所述施工作业段的长度不大于所述预定距离。

本步骤中,所述一段以上洞身段为施工隧道的第2段至施工隧道的第n-1段。所述预定距离为10m,即从第1段至第n-1段,每一段的长度均为10m;若施工作业段的长度大于10m,则增设一个10m的洞身段。

步骤102,在所述洞口段的起始端安装正常照明灯,所述正常照明灯保持常开状态;从所述施工隧道的第2段至所述施工作业段,每一段的起始端均安装基本照明灯和补充照明灯;所有的所述基本照明灯均保持常开状态;所述施工作业段的补充照明灯保持常开状态。

本步骤中,正常照明灯为60w,基本照明灯为20w,补充照明灯为40w。即保持洞口段60w的正常照明灯常开,并保持施工作业段20w+40w的照明灯常开,以保证通行和施工安全。

步骤103,从所述洞口段至所述施工隧道的第n-1段,当第k段的起始端有人和/或车经过时,第k+1段的补充照明灯打开;其中,1≤k≦n-2。

例如,当第1段的起始端有人和/或车经过时,第2段的40w补充照明灯打开;当第n-2段的起始端有人和/或车经过时,第n-1段的40w补充照明灯打开。

步骤104,当人和/或车通过第k+1段,且无人和/或车经过第k段的起始端,第k+1段的补充照明灯关闭。

为了实现上述智能灯控方法,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智能灯控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正常照明灯,基本照明灯,补充照明灯,红外线传感器,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中集成有计时器;所述红外线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连接;其中,所述正常照明灯有一个,基本照明灯有两个以上,补充照明灯有两个以上,红外线传感器有两个以上,控制器有一个。

本系统按照步骤101中所述的方法对施工隧道进行分段,并按照步骤102中所述的方法对照明设备进行安装。为了实现步骤104和步骤105中所述的方法,本系统从所述洞口段至所述施工隧道的第n-2段,每一段的起始端均安装红外线传感器;从施工隧道的第2段至施工隧道的第n-1段,将每一段的补充照明灯均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控制器通过接收第k段的红外线传感器的检测信号,控制第k+1段的补充照明灯的开关。人和/或车是否通过了第k+1段,通过第k+2段起始端的红外线传感器来检测。

为了使检测过程更加准确,从所述洞口段至所述施工隧道的第n-2段,每一段的起始端还安装有声控传感器;所述声控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连接。声控传感器的作用与红外传感器相同,都是为了检测是否有人和/或车经过本段,以及人和/或车是否通过了上一段。

本系统中,优选地,所述红外线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无线连接;所述声控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无线连接。所述预定距离为10m;所述正常照明灯为60w;所述基本照明灯为20w;所述补充照明灯为40w。

本系统的实施过程为:洞口段60w照明灯和洞身段20w照明灯常开,保证基本照明;当红外线传感器或声控传感器检测到有行人和/或车辆经过时,打开下一段起始端40w的照明灯,保证通行照明;当人和/或车通过了下一段,且无人和/或车经过本段的起始端,关闭上述打开的40w照明灯,保留基本照明。施工作业段的20w和40w照明灯都打开,保证正常的施工照明。当施工作业段的长度大于10m时,增设一个洞身段。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隧道照明能够达到安全、舒适和节能的统一要求;2、引入智能控制技术,减少隧道建设的总投入。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