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CBA搬运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35329发布日期:2018-11-23 21:34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设备搬运工具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PCBA搬运工具。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设备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几乎所有的电子设备都需要印制电路板的支持。PCBA(Printed Circuit Board Assembly)是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制电路板,重要的电子部件,是电子元件的支撑体,是电子元器件线路连接的提供者)空板经过SMT(Surface Mount Technology,表面贴装技术,是目前电子组装行业里最流行的一种技术和工艺)上件后的产物,目前的PCBA 测试全部采用手工取放搬运的方式,取放搬运过程中,手上的静电常常会对PCBA上的一些敏感器件造成致命的伤害,严重时,甚至会导致一块功能完好的PCBA直接报废,存在着工作效率低、人工成本高、不确定因素多等缺点,因此,采用何种工具可简单、方便、安全地完成PCBA的取放搬运,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简单、方便、安全地完成PCBA的取放搬运的PCBA搬运工具。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PCBA搬运工具,包括:

固定件,所述固定件设置有用于插入PCBA固定孔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下部设置有可开合的固定部;

辅助件,所述辅助件设有与所述固定部配合并可控制固定部开合的顶压部。采用连接部插入PCBA固定孔进行定位连接,利用顶压部配合可开合的固定部用于与PCBA固定孔卡接固定,便于进行PCBA 的取放搬运,避免人手直接接触PCBA,确保元件安全。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连接部内开设有可容纳所述顶压部的第一中空部。顶压部可被容纳于第一中空部内,结构简单,便于使用,方便与固定部配合并控制固定部的开合。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固定部包括至少两个可开合的弹性片,及由所述弹性片环绕形成的第二中空部,所述第二中空部的内径小于顶压部的外径。利用弹性片的开合实现与PCBA固定孔的卡接固定,当固定件上的连接部竖直插入PCBA固定孔后,弹性片位于 PCBA的下方,此时利用顶压部控制弹性片打开,卡接于PCBA固定孔下方,提起连接部,即可将PCBA拿起,实现对PCBA的取放搬运;弹性片之间环绕形成内径小于顶压部外径的第二中空部,当顶压部经过第一中空部进入到第二中空部时,第二中空部的内径小于顶压部的外径,因此弹性片受到来自顶压部的压力而打开,实现对PCBA 的卡接,当顶压部缩回到第二中空部之外时,弹性片由于自身的弹性作用而闭合,固定件可抽出PCBA固定孔之外。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固定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连接部上部的第一主体部,所述第一主体部的尺寸大于PCBA固定孔的尺寸,第一主体部中空。尺寸大于PCBA固定孔的第一主体部可维持固定件整体结构稳定性,并从PCBA的上方起到限位作用。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辅助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顶压部上部的第二主体部,所述第二主体部的形状及大小与第一主体部的中空部分相匹配。第二主体部可维持辅助件整体结构稳定性,并且第二主体部的形状及大小与第一主体部的中空部分相匹配,可整体插入到固定件的第一主体部中,便于互相配合。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连接部与第一主体部之间设置有倒圆台形的过渡部,所述顶压部与第二主体部之间对应所述过渡部设置有倒圆台形的第一限位部。在固定件上设置倒圆台形的过渡部,连接更加均匀美观,同时,辅助件上的第一限位部可与过渡部配合对顶压部竖直方向上的位移进行限位,使其能配合固定部打开却又不至突出过多。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第一主体部顶部突出设置有便于手持的第一握持部,所述第二主体部顶部突出设置有便于手持的第二握持部,所述第一握持部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握持部的尺寸。突出设置的握持部便于人手握持调节操作及取放搬运PCBA,固定件上的第一握持部便于固定件的安装操作,以及PCBA的取放搬运操作,而辅助件上的第二握持部便于辅助件的压紧与取出,以实现对固定部开合的控制。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第二主体部与第二握持部之间突出设置有可与所述第一握持部抵接的第二限位部。第二限位部与第一限位部相配合共同实现对顶压部竖直方向上的位移进行限制,并且第二限位部设置于辅助件的外部位置处,便于从外部观察其位置。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连接部、固定部、第一主体部、过渡部与第一握持部均一体设置,所述顶压部、第二主体部、第一限位部、第二握持部与第二限位部均一体设置。固定件与辅助件均采用一体成型设置,便于批量加工制造,并且生产出的零件强度较高,不易断裂,经久耐用。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固定件和辅助件均采用尼龙66 材料制作。尼龙66学名聚己二酰己二胺,是一种热塑性树脂,机械强度高,回弹性好,可用作工程塑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

(1)本实用新型采用固定件上的连接部来与PCBA固定孔定位连接,并通过辅助件上的顶压部配合固定件上的固定部实现与PCBA 固定孔的卡接固定,从而便于对PCBA板进行取放搬运,避免人手直接接触PCBA,确保PCBA上敏感元件的安全。

(2)本实用新型的连接部内开设有可容纳顶压部的第一中空部,而固定部包括至少两个可开合的弹性片,及由所述弹性片环绕形成的第二中空部,第二中空部的内径小于顶压部的外径,固定件上的连接部竖直插入PCBA固定孔后,顶压部经过第一中空部进入到第二中空部时,第二中空部的内径小于顶压部的外径,因此弹性片受到来自顶压部的压力而打开,卡接于PCBA固定孔下方,提起连接部,即可将 PCBA拿起,而当顶压部缩回到第二中空部之外时,弹性片由于自身的弹性作用而闭合,固定件可抽出PCBA固定孔之外,结构简单,便于使用,方便配合并控制固定部的开合。

(3)本实用新型在连接部与第一主体部之间设置有倒圆台形的过渡部,所述顶压部与第二主体部之间对应所述过渡部设置有倒圆台形的第一限位部,在第二主体部与第二握持部之间突出设置有可与所述第一握持部抵接的第二限位部,两个限位部之间配合对顶压部竖直方向上的位移进行限位,使其能配合固定部打开却又不至突出过多,并可从外部观察到第二限位部的位置。

(4)本实用新型在第一主体部顶部突出设置有便于手持的第一握持部,便于固定件的安装操作,以及PCBA的取放搬运操作,在第二主体部顶部突出设置有便于手持的第二握持部,便于辅助件的压紧与取出,以实现对固定部开合的控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辅助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合状态下限位部闭合时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合状态下限位部打开时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合状态下的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工作状态变化示意图。

附图标记:1—固定件,11—连接部,111—第一中空部,12—固定部,121—弹性片,122—第二中空部,13—第一主体部,14—过渡部,15—第一握持部,2—辅助件,21—顶压部,22—第二主体部, 23—第一限位部,24—第二握持部,25—第二限位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参见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 PCBA搬运工具,包括:

固定件1,所述固定件1设置有用于插入PCBA固定孔的连接部 11,所述连接部11下部设置有可开合的固定部12;

辅助件2,所述辅助件2设有与所述固定部12配合并可控制固定部12开合的顶压部21。

本实用新型采用固定件1上的连接部11来与PCBA固定孔定位连接,并通过辅助件2上的顶压部21配合固定件1上的固定部12实现与PCBA固定孔的卡接固定,从而便于对PCBA板进行取放搬运,避免人手直接接触PCBA板,确保PCBA板上敏感元件的安全。

实施例二,参见图5所示,在实施例一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连接部11内开设有可容纳所述顶压部21的第一中空部111。第一中空部111可容纳辅助件2的顶压部21,结构简单,便于使用,方便顶压部21与固定部12的配合并控制固定部12的开合。

实施例三,参见图1至图6所示,在实施例一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固定部12包括至少两个可开合的弹性片121,及由所述弹性片121环绕形成的第二中空部122,所述第二中空部122的内径小于顶压部21的外径。利用弹性片121的开合实现与PCBA固定孔的卡接固定,当固定件1上的连接部11竖直插入PCBA安装孔后,弹性片121位于PCBA的下方,此时利用顶压部21控制弹性片121打开,卡接于PCBA安装孔下方,提起连接部11,即可将PCBA拿起,实现对PCBA的取放搬运;弹性片121之间环绕形成内径小于顶压部 21外径的第二中空部122,当顶压部21经过第一中空部111进入到第二中空部122时,第二中空部122的内径小于顶压部21的外径,因此弹性片121受到来自顶压部21的压力而打开,实现对PCBA的卡接,当顶压部21缩回到第二中空部122之外时,弹性片121由于自身的弹性作用而闭合,固定件1可抽出PCBA安装孔之外。

实施例四,参见图1至图6所示,在实施例一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固定件1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连接部11上部的第一主体部13,所述第一主体部13的尺寸大于PCBA固定孔的尺寸,第一主体部13 中空;进一步,所述辅助件2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顶压部21上部的第二主体部22,所述第二主体部22的形状及大小与第一主体部13的中空部分相匹配。尺寸大于PCBA固定孔的第一主体部13可维持固定件1整体结构稳定性,并从PCBA的上方起到限位作用,第二主体部22可维持辅助件2整体结构稳定性,并且第二主体部22的形状及大小与第一主体部13的中空部分相匹配,可整体插入到固定件1的第一主体部13中,便于互相配合。

实施例五,参见图1至图6所示,在实施例四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连接部11与第一主体部13之间设置有倒圆台形的过渡部 14,所述顶压部21与第二主体部22之间对应所述过渡部14设置有倒圆台形的第一限位部23。在固定件1上设置倒圆台形的过渡部14,连接更加均匀美观,同时,辅助件2上的第一限位部23可与过渡部 14配合对顶压部21竖直方向上的位移进行限位,使其能配合固定部 12打开却又不至突出过多。

实施例六,参见图1至图6所示,在实施例五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第一主体部13顶部突出设置有便于手持的第一握持部15,所述第二主体部22顶部突出设置有便于手持的第二握持部24,所述第一握持部15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握持部24的尺寸。突出设置的握持部便于人手握持调节操作及取放搬运PCBA,固定件1上的第一握持部15便于固定件1的安装操作,以及PCBA的取放搬运操作,而辅助件上2的第二握持部24便于辅助件2的压紧与取出,以实现对固定部12开合的控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进一步的,所述第二主体部22与第二握持部24之间突出设置有可与所述第一握持部15 抵接的第二限位部25。第二限位部25与第一限位部23相配合共同实现对顶压部21竖直方向上的位移进行限制,并且第二限位部25设置于辅助件2的外部位置处,便于从外部观察到第二限位部25的位置。

实施例七,参见图1至图6所示,在实施例六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连接部11、固定部12、第一主体部13、过渡部14与第一握持部15均一体设置,所述顶压部21、第二主体部22、第一限位部23、第二握持部24与第二限位部25均一体设置。固定件1与辅助件 2均采用一体成型设置,便于批量加工制造,并且生产出的零件强度较高,不易断裂,经久耐用。进一步的,所述固定件1和辅助件2均采用尼龙66材料制作。尼龙66学名聚己二酰己二胺,是一种热塑性树脂,机械强度高,回弹性好,可用作工程塑料。

使用时,参见图6所示,先将固定件1上的连接部11插入到PCBA 固定孔中,此时,固定件1的固定部12位于PCBA固定孔下方,其第一主体部13、过渡部14与第一握持部15位于PCBA固定孔上方,随后将辅助件2插入到固定件1的第一主体部13的中空部分内,按压辅助件2,使辅助件2的顶压部21经过第一中空部111进入到第二中空部122,第二中空部122的内径小于顶压部21的外径,因此弹性片121受到来自顶压部21的压力而打开,卡接于PCBA固定孔下方,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设置好顶压部21的长度后,由于受到第一限位部23与过渡部14之间的相互作用,及第二限位部25与第一握持部15之间的相互作用,使顶压部21能配合固定部12打开却又不至突出过多,此时,可通过手持第一握持部15,将固定件1提起,即可拿起PCBA,在实际使用中,可在PCBA上两个位于对角的固定孔内同时安装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的搬运工具,简单、方便、安全地完成PCBA的取放搬运,人手无需直接接触PCBA,不会造成PCBA 上敏感器件的损坏;当需要放下PCBA时,按压住固定件1,手持第二握持部24将辅助件2向上方拔出,此时,顶压部21脱离第二中空部122,弹性片121由于自身弹性恢复到收缩状态,随后将固定件1 从PCBA固定孔取出即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便于批量加工制造,成本低,使用方便,有利于提高PCBA搬运效率,减少其敏感器件的损坏,可简单、方便、安全地完成PCBA的取放搬运,帮助PCBA 加工、使用厂商节省成本。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各种修改和变型,倘若这些修改和变型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这些修改和变型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明书中未详细描述的内容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