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换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10421发布日期:2019-05-21 21:12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双向换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设备制造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双向换流装置。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双向换流器一般采用IGB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或MOS管(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等热流密度较大并且对散热要求较高的开关管,双向换流器的设计关键在于结构紧凑且散热性能好。相关技术中,双向换流器多采用钣金柜体和热管散热器的设计方式,从而导致双向换流器的内部布局不紧凑,散热效率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双向换流装置,所述双向换流装置散热好。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双向换流装置,包括:壳体、顶盖和散热片,所述顶盖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壳体,所述散热片位于所述壳体的外侧,所述壳体与所述散热片一体成型。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双向换流装置,壳体与散热片之间热量传递的速度更快,从而有助于双向换流装置更快且更有效地散热,进而可以防止壳体内部温度过高以对双向换流装置内部的器件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散热片为多个且间隔分布于所述壳体的底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双向换流装置还包括:透气阀,所述壳体设置有透气孔,所述透气阀设置于所述透气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双向换流装置还包括:挡流件,所述挡流件设置于所述透气阀的外侧以遮挡水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器件,所述壳体的上表面设置有至少一个器件凸起平面,至少一个所述凸起平面用于安装所述器件,所述器件包括:电抗器、散热风扇、MOS管和热管中的至少一个。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散热风扇为两个,两个所述散热风扇间隔有所述电抗器,两个所述散热风扇朝向所述MOS管和所述热管送风。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器件凸起平面包括用于安装所述MOS管的凸起平面,该凸起平面设置有用于埋所述热管的凹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器件和所述凸起平面直接涂设有导热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壳体的周向设置有紧固件,所述壳体的上表面设置有周向分布的紧固件凸起平面,所述紧固件凸起平面用于安装所述紧固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壳体的底壁设置有安装凸台,所述安装凸台的的下表面低于所述散热片的下表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壳体为铝合金件。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双向换流装置的爆炸图,其中图1中未示出PCB板;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壳体的俯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壳体的主视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顶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线A-A处的截面示意图;

图6是图4中线B-B处的截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

双向换流装置100、

壳体1、透气孔11、挡流件12、器件凸起平面13、凹槽131、紧固件凸起平面14、安装凸台15、顶盖2、凸缘21、定位凸起22、散热片3、透气阀4、器件5、电抗器51、散热风扇52、MOS管53、热管5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图6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双向换流装置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双向换流装置100,包括壳体1、顶盖2和散热片3,顶盖2可拆卸地安装于壳体1,散热片3位于壳体1的外侧,壳体1与散热片3一体成型。

如图1所示,顶盖2可以对壳体1起到良好的遮挡效果以达到更好的保护效果,而且散热片3和壳体1一体成型的设计有助于壳体1和散热片3之间的热量传递,热量从壳体1传播至散热片3的速度更快,从而提高双向换流装置100的散热效率。

参照图1,可选地,散热片3可以从壳体1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散热片3可以从壳体1的一端到另一端间隔设置,这样的设置可以为其他部件在散热片3出预留出一定的空间;散热片3的形状可以为平面,这样的结构简单,便于设置在壳体1上;散热片3的形状还可以为曲面,如:波浪形等,这样的结构使得散热片3的散热效果更好。可以理解的是,散热片3的形状、散热片3在壳体1上的排布方式及分布位置等均可以根据设计需求进行调节。

需要说明的是,图1中未示出PCB(Printed Circuit Board,中文名称为印制电路板,又称印刷线路板,是重要的电子部件,是电子元器件的支撑体,是电子元器件电气连接的载体)板以更好地对壳体1的结构更好地展示。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双向换流装置100,壳体1与散热片3之间热量传递的速度更快,从而有助于双向换流装置100更快且更有效地散热,进而可以防止壳体1内部温度过高以对双向换流装置100内部的器件5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

如图1和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散热片3为多个,而且多个散热片3间隔分布于壳体1的底壁。间隔设置的散热片3可以避免散热片3之间相互干扰,而且多个散热片3有助于壳体1快速地散热,提高散热效率。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双向换流装置100还包括透气阀4,壳体1设置有透气孔11,透气阀4设置于透气孔11,从而通过透气阀4可以向壳体1内部与外界大气压连通。

具体地,当壳体1内部温度变化时,可以通过透气阀4与壳体1外界气流交换,从而可以保证壳体1内部气压与外界气压相同,进而有效地保证壳体1内部器件5的工作气压的稳定。

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实施例中,透气阀4设置于壳体1的底壁,至少一个散热片3留有避让透气阀4的避让区域。避让区域处的散热片3的至少一部分在纵向方向上的长度小于其他散热片3的长度,从而便于将透气阀4设置在避让区域处,而且还可以保证避让区域的散热能力。

如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双向换流装置100还包括挡流件12,挡流件12设置于透气阀4的外侧以遮挡水流。挡流件12对透气阀4处具有良好的遮挡效果,从而可以有效地防止水流流至透气阀4处堵塞透气阀4而导致壳体1内和壳体1外界的气压不平衡的问题发生,进而提高双向换流装置100的使用安全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挡流件12构造为圆弧状,圆弧状的结构稳定,而且遮挡效果好,从而更好地对透气阀4遮挡。

可选地,挡流件12与壳体1通过压铸的方式一体成型,从而使得挡流件12与壳体1的配合处的结构强度较高,使得挡流件12更加可靠。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是实施例中,壳体1内设置有器件5,壳体1的上表面设置有至少一个器件凸起平面13,至少一个凸起平面用于安装器件5,从而可以将多个器件5安装固定在壳体1上,而且凸起平面的设置可以便于操作人员在安装器件5时更快速地对器件5定位,提高安装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器件5包括电抗器51、散热风扇52、MOS管53和热管54中的至少一个。由此,可以将电抗器51、散热风扇52、MOS管53和热管54中的至少一个在壳体1上和与其安装位置对应的凸起平面配合,从而便于器件5的安装。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中,散热风扇52为两个,两个散热风扇52间隔有电抗器51,MOS管53和热管54远离电抗器51,两个散热风扇52朝向MOS管53和热管54送风。可以理解的是,壳体1内的主要热量由热管54和MOS管53释放,散热风扇52可以加速壳体1内部空气的流动速度,从而使得壳体1内部的热量分布更加均匀,这样可以在保证壳体1内部器件5工作环境温度稳定的前提下,可以有效地加快散热效率。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器件凸起平面13包括用于安装MOS管53的凸起平面,该凸起平面设置有用于埋热管54的凹槽131。这样的设置便于热管54向壳体1传递热量,而且可以防止热管54处的温度过高而影响其他器件5工作,同时可以节省空间。而且MOS管53均匀间隔排布在凸起平面上,使得壳体1中多个器件5之间的布局更加合理。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器件5和凸起平面之间涂有导热层,导热层有助于器件5与凸起平面之间的热量传递,以便于将热量传递至壳体1,并通过壳体1传递至与壳体1相连的散热片3,从而达到更好的散热效果。

可选地,导热层可以为导热硅脂,导热硅脂是一种高导热绝缘有机硅材料,导热性能好,而且稳定性好。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壳体1的周向设置有紧固件,壳体1的上表面设置有周向分布的紧固件凸起平面14,紧固件凸起平面14用于安装紧固件,通过紧固件可以将壳体1与顶盖2固定连接,从而使得壳体1与顶盖2之间的连接更加可靠。

如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壳体1的底壁设置有安装凸台15,安装凸台15的下表面低于散热片3的下表面。安装凸台15为双向换流装置100的外部安装配合处,可以用于与其他部件相连,这样的设置可以有效地防止双向换流装置100在安装过程中被划伤,从而对壳体1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和顶盖2的边缘处设置有密封圈(图中未示出),从而可以更好地增强双向换流装置100的密封性,可以有效地防止水等流体通过壳体1与顶盖2的配合处流入壳体1内,提高双向换流装置100的安全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顶盖2的边缘设置有凸缘21以遮盖顶盖2和壳体1的连接配合面,从而可以有效地防止水流入壳体1内部而损坏器件5,对器件5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顶盖2还设置有定位凸起22(参照图5),定位凸起22可以在装配顶盖2与壳体1时起到良好的定位作用,从而可以提高装配效率。

在本使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壳体1为铝合金件,从而便于壳体1和散热片3的加工,易于一体成型,而且可以实现轻量化,提高双向换流装置100的品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双向换流装置100,双向换流装置100采用自然散热的方式,而且散热片3和壳体1一体成型,并通过壳体1内的散热风扇52调节以使得壳体1内的热量分布更加均衡。当内部温度发生变化时,可以通过透气阀4将壳体1内部与壳体1外界连通,从而使得壳体1内部气压与外界气压相同。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