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PCB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29965发布日期:2019-01-25 17:39阅读:421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PCB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PCB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PCB板。



背景技术:

印制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是电子工业的重要部件之一,几乎应用在每一种电子产品中,作为电子元器件电气连接的载体,PCB板的发展也随着电子工业的发展朝着高精度、高密度、小间距、高可靠性等方向发展。

然而,随着电子产品的功能多样化,电子产品的功率不断增加,现有的PCB板长时间使用过程中容易导致散热困难,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PCB板,旨在解决随着电子产品的功能多样化,电子产品的功率不断增加,现有的PCB板长时间使用过程中容易导致散热困难,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新型PCB板,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PCB板、第二PCB板以及第三PCB板;

所述第一PCB板的第一面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一PCB板的第二面上设置有与多个第一连接块;

所述第二PCB板的第一面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定位槽,所述第二PCB板的第二面上设置有多个第二连接块;

所述第三PCB板的第一面上设置有多个第三定位槽,所述第三PCB板的第二面上设置有多个第三连接块;

多个所述第一连接块分别设置于对应的多个所述第二定位槽内,多个所述第二连接块分别设置于对应的多个所述第三定位槽内;

所述第一PCB板与所述第二PCB板之间设置有第一散热风扇,所述第二PCB板与所述第三PCB板之间设置有第二散热风扇。

可选的,所述第一散热风扇通过第一螺钉组固定于所述第一PCB板与所述第二PCB板之间,所述第二散热风扇通过第二螺钉组固定于所述第二PCB板与所述第三PCB板之间。

可选的,所述第一定位槽与所述第一连接块的个数均为四个。

可选的,第一定位槽的深度小于所述第一PCB板的厚度,所述第二定位槽的深度小于所述第二PCB板的厚度,所述第三定位槽的深度小于所述第三PCB板的厚度。

可选的,所述第一连接块与所述第二定位槽的形状适配,所述第二连接块与所述第三定位槽的形状适配。

可选的,所述第一PCB板、所述第二PCB板以及所述第三PCB板的长度相同;所述第一PCB板、所述第二PCB板以及所述第三PCB的宽度相同。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PCB板,包括从上而下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PCB板、第二PCB板以及第三PCB板,其中,所述第一PCB板的第一面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一PCB板的第二面上设置有与多个第一连接块;所述第二PCB板的第一面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定位槽,所述第二PCB板的第二面上设置有多个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三PCB板的第一面上设置有多个第三定位槽,所述第三PCB板的第二面上设置有多个第三连接块;多个所述第一连接块分别设置于对应的多个所述第二定位槽内,多个所述第二连接块分别设置于对应的多个所述第三定位槽内;所述第一PCB板与所述第二PCB板之间设置有第一散热风扇,所述第二PCB板与所述第三PCB板之间设置有第二散热风扇。通过第一散热风扇和第二散热风扇及时将PCB板中的电子器件产生的热量排放出去,使得PCB板内部的热量可以迅速扩散到外部,解决了随着电子产品的功能多样化,电子产品采用的PCB板的层数越来越多,现有的多层PCB板长时间使用过程中容易导致散热困难,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出的一种新型PCB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第一PCB板10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第二PCB板20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同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出的一种新型PCB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新型PCB板包括从上而下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PCB板10、第二PCB板20以及第三PCB板30,其中,第一PCB板10的第一面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定位槽101,第一PCB板10的第二面上设置有与多个第一连接块102;第二PCB板20的第一面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定位槽201,第二PCB板20的第二面上设置有多个第二连接块202;第三PCB板30的第一面上设置有多个第三定位槽301,第三PCB板30的第二面上设置有多个第三连接块302;多个第一连接块102分别设置于对应的多个第二定位槽201内,多个第二连接块202分别设置于对应的多个第三定位槽301内;第一PCB板10与第二PCB板20之间设置有第一散热风扇110,第二PCB板20与第三PCB板30之间设置有第二散热风扇210。

在本实施例中,多个第一定位槽101在第一PCB板10的第一面上的位置与多个第一连接块102在第一PCB板10的第二面上的位置一一对应,多个第二定位槽201的位置与多个第一连接块102的位置一一对应,多个第二定位槽201在第二PCB板20的第一面上的位置与多个第二连接块202在第二PCB板20的第二面上的位置一一对应,多个第三定位槽301的位置与多个第二连接块202的位置一一对应,多个第二定位槽201在第二PCB板20的第一面上的位置与多个第二连接块202在第二PCB板20的第二面上的位置一一对应。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定位槽201的深度小于第一连接块102的长度,第三定位槽301的深度小于第二连接块202的长度,在第一PCB板10与第二PCB板20之间存在预设间隙,该预设的间隙的厚度等于第一连接块102的长度减去第二定位槽201的深度,因此,第一散热风扇110设置于第一PCB板10与第二PCB板20之间,利于及时将第一PCB板10与第二PCB板20散发到第一PCB板10与第二PCB板20之间的间隙的热量排放到PCB板外,同样的,第二散热风扇210设置于第二PCB板20与第三PCB板30之间,可以及时将第二PCB板20与第三PCB板30之间的间隙中的热量排放出去。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散热风扇110小于第一PCB板10与第二PCB板20之间的预设间隙的厚度,第二散热风扇210小于第二PCB板20与第三PCB板30之间的预设间隙的厚度。第一散热风扇10的供电电源与第一PCB板10或者第二PCB板20中的电路的供电电源端连接,当第一PCB板10或者第二PCB板20进入工作状态后,第一散热风扇10同时进入工作,可以及时将第一PCB板10与第二PCB板20之间的热量排出。第二散热风扇210的供电电源与第二PCB板20或者第三PCB板30中的电路的供电电源端连接,当第二PCB板20或者第三PCB板30进入工作状态后,第二散热风扇210同时进入工作。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散热风扇110与第二散热风扇210可以根据用户需要对其大小进行定制。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第一PCB板10的俯视图,如图2所示,第一定位槽101与第一连接块102的个数均为四个。具体的,四个第一定位槽101在第一PCB板10的第一面上呈四角形,四个第一连接块102在第一PCB板10的第二面上呈四角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第一散热风扇110通过第一螺钉组固定于第一PCB板10与第二PCB板20之间,第二散热风扇210通过第二螺钉组固定于第二PCB板20与第三PCB板30之间。图3为本实施例中的第二PCB板20的俯视图,如图3所示,第一螺钉组包括四个螺钉111,四个螺钉111分别位于第一散热风扇110的四个角区域,四个螺钉111将第一散热风扇110固定于第二PCB板20上。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散热风扇210通过第二螺钉组固定于第二PCB板20与第三PCB板30之间,具体的,第二螺钉组将第二散热风扇210固定于第三PCB板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第一定位槽101的深度小于第一PCB板10的厚度,第二定位槽201的深度小于第二PCB板20的厚度,第三定位槽301的深度小于第三PCB板30的厚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第一连接块102与第二定位槽的201形状适配,第二连接块202与第三定位槽301的形状适配。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第一定位槽101、第二定位槽201以及第三定位槽301均为圆形槽。在本实施例中,与第二定位槽201对应的第一连接块102也圆柱,其中,圆柱的半径与圆形槽的半径相同。第一定位槽101、第二定位槽201以及第三定位槽301的半径相同,对应的,第一连接块102、第二连接块202以及第三连接块302均为圆柱,各个圆柱的半径与圆形槽的半径相同。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第一PCB板10、第二PCB板20以及第三PCB板30的长度相同;所述第一PCB板10、所述第二PCB板20以及所述第三PCB板30的宽度相同。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PCB板,包括从上而下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PCB板、第二PCB板以及第三PCB板,其中,所述第一PCB板的第一面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一PCB板的第二面上设置有与多个第一连接块;所述第二PCB板的第一面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定位槽,所述第二PCB板的第二面上设置有多个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三PCB板的第一面上设置有多个第三定位槽,所述第三PCB板的第二面上设置有多个第三连接块;多个所述第一连接块分别设置于对应的多个所述第二定位槽内,多个所述第二连接块分别设置于对应的多个所述第三定位槽内;所述第一PCB板与所述第二PCB板之间设置有第一散热风扇,所述第二PCB板与所述第三PCB板之间设置有第二散热风扇。通过第一散热风扇和第二散热风扇及时将PCB板中的电子器件产生的热量排放出去,使得PCB板内部的热量可以迅速扩散到外部,解决了随着电子产品的功能多样化,电子产品的功率不断增加,现有的PCB板长时间使用过程中容易导致散热困难,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