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尘的多层电路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11782发布日期:2019-11-12 23:27阅读:399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尘的多层电路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路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尘的多层电路板。



背景技术:

电路板是电子元器件电连接的提供者。它的发展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它的设计主要是版图设计,采用电路板的主要优点是大大减少布线和装配的差错,提高了自动化水平和生产劳动率。电路板从单层发展到双面板、多层板,未来电路板生产制造技术发展趋势是在性能上向高密度、高精度、细孔径、细导线、小间距、高可靠、多层化、高速传输、轻量、薄型方向发展。由于现有技术的电路板大多无防尘结构,电路板长期使用在表面会积累大量粉尘,粉尘堆积在电子元件周围或者堵住过孔,影响了电路板的散热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尘的多层电路板,防尘效果良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解决:

一种防尘的多层电路板,包括电路板,所述电路板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叠设的上层板、第一半固化板、双面板、第二半固化板、下层板,所述电路板内还设有若干上下贯穿的过孔、安装孔,所述第一半固化板内设有防水层,所述第二半固化板内设有阻燃层,所述上层板上侧还设有一个硅胶框,所述硅胶框内设有防尘网。

具体的,所述防尘网一端连接有推板,所述推板位于所述硅胶框外侧,所述硅胶框包括左框、右框、前框、后框,所述左框、前框、后框的内侧面均设有支撑条,所述右框上设有一个开口槽,所述防尘网穿过所述开口槽并且搭设在所述支撑条上侧。

具体的,所述硅胶框上还设有若干散热孔。

具体的,所述双面板与所述上层板之间设有多个第一金属化孔。

具体的,所述双面板与所述下层板之间设有多个第二金属化孔,所述第二金属化孔靠向所述下层板一侧均设有焊盘。

具体的,所述上层板上端设有若干电子元件。

具体的,所述防水层为聚氨酯防水涂料膜。

具体的,所述阻燃层为防火岩棉。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多层电路板,在上层板上侧还设有一个硅胶框,硅胶框为弹性材料,提高了电路板的防撞性能,另外,硅胶框内设有防尘网,防尘网用于防止粉尘落在电路板上表面,且防尘网一端设有推板,可通过推板将防尘网从开口槽中移出,清洗防尘网,结构简单,防尘效果良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尘的多层电路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尘的多层电路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图2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尘的多层电路板的内部结构图。

附图标记为:上层板1、过孔101、安装孔102、第一金属化孔103、第二金属化孔104、焊盘105、电子元件11、第一半固化板2、防水层21、双面板3、第二半固化板4、阻燃层41、下层板5、硅胶框6、支撑条601、散热孔602、左框61、右框62、前框63、后框64、开口槽641、防尘网7、推板7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如图1-4所示:

一种防尘的多层电路板,包括电路板,电路板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叠设的上层板1、第一半固化板2、双面板3、第二半固化板4、下层板5,电路板内还设有若干上下贯穿的过孔101、安装孔102,第一半固化板2内设有防水层21,第二半固化板4内设有阻燃层41,上层板1上侧还设有一个硅胶框6,硅胶框6为弹性材料,提高了电路板的防撞性能,硅胶框6内设有防尘网7,防尘网7用于防止粉尘落在电路板上表面,导致过孔101堵塞等现象。

优选的,防尘网7一端连接有推板71,推板71位于硅胶框6外侧,硅胶框6包括左框61、右框62、前框63、后框64,左框61、前框63、后框64的内侧面均设有支撑条601,右框62上设有一个开口槽641,防尘网7穿过开口槽641并且搭设在支撑条601上侧。

优选的,为了提高电路板的散热性能,硅胶框6上还设有若干散热孔602。

优选的,双面板3与上层板1之间设有多个第一金属化孔103,第一金属化孔103用于连接双面板3与上层板1的电路。

优选的,双面板3与下层板5之间设有多个第二金属化孔104,第二金属化孔104用于连接双面板3与下层板5的电路,第二金属化孔104靠向下层板5一侧均设有焊盘105,焊盘105用于焊接外接线。

优选的,上层板1上端设有若干电容、电阻、芯片等电子元件11。

优选的,为了提高电路板的防水性能,防水层21为聚氨酯防水涂料膜。

优选的,为了提高电路板的阻燃性能,阻燃层41为防火岩棉。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