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散热结构交换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12269发布日期:2019-11-12 23:31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散热结构交换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交换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带散热结构交换机。



背景技术:

工业以太网交换机是区别于普通以太网交换机的工业级通讯产品,主要应用于工业控制场所和苛刻的使用环境中;对交换机的实时性、稳定性和环境适应性等要求非常高,交换机在工作的时候,一些元器件如电源、交换芯片等会散发出大量的热量,这些热量如果不能及时地传导到机器的外部,将会使机箱内部的温度迅速升高,致使一些元器件的性能下降,导致其不能正常工作,从而使得交换机不能可靠和稳定地运行,因此必须加装散热装置。

传统的交换机一般不带散热结构,大多是靠其他散热装置来散热,占空间大且使用不方便,部分带散热结构的交换机散热性能差,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故而提出一种带散热结构交换机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散热结构交换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传统的交换机一般不带散热结构,大多是靠其他散热装置来散热,占空间大且使用不方便,部分带散热结构的交换机散热性能差,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带散热结构交换机,包括交换机本体,所述交换机本体的顶部开设有抽气孔,所述交换机本体的内部且位于抽气孔的下方固定安装有第一风扇,所述交换机本体的内壁且位于第一风扇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换热管,所述换热管的内部开设有空腔,所述换热管的外壁且位于空腔的左侧和右侧均固定安装有铝盘,所述铝盘的外壁固定安装有第一散热鳍片,所述铝盘的外壁且位于相邻两个第一散热鳍片之间固定安装有第二散热鳍片,所述换热管的底部且位于第一风扇的下方固定安装有进风管,所述交换机本体的内壁且位于进风管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隔板,所述隔板的顶部且位于进风管的下方开设有贯穿并延伸至隔板底部的进风孔,所述隔板的顶部且位于进风孔的右侧固定安装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马达,所述换热管的内壁顶部固定安装有轴承座,所述马达的输出轴上固定安装有贯穿换热管并延伸至轴承座内部的旋转轴,所述旋转轴的外壁且位于换热管的内部套接有旋转叶,所述隔板的顶部且位于固定座的右侧开设有贯穿并延伸至隔板底部的抽风孔,所述隔板的顶部且位于抽风孔的上方固定安装有第二风扇,所述第二风扇的顶部与换热管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换热管的顶部且位于第二风扇的上方固定安装有排风管,所述交换机本体的顶部且位于排风管的上方开设有贯穿并延伸至交换机本体内部的排气孔。

优选的,所述第一散热鳍片的宽度为一点五厘米,所述第二散热鳍片的宽度为三厘米。

优选的,所述空腔左侧的第一散热鳍片和第二散热鳍片的倾斜角度为三十度,所述空腔右侧的第一散热鳍片和第二散热鳍片的倾斜角度为负三十度。

优选的,所述旋转叶的数量为九个,九个所述旋转叶均分为三组,且每组的三个所述旋转叶在旋转轴上呈等角度分布。

优选的,所述换热管为铜管,所述换热管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毛细管,所述换热管的内部填充有丙酮溶液。

优选的,所述进风管和排风管均为喇叭形结构,所述进风管和排风管靠近换热管一端的内径比进风管和排风管远离换热管一端的内径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带散热结构交换机,通过启动第二风扇,第二风扇通过抽风孔将交换机内部的高温气体抽出,再通过换热管、铝盘、第一散热鳍片和第二散热鳍片吸收部分高温空气中的热量,通过排风管和排气孔将交换机本体内部的高温气体部分排出,达到初步降温的效果,通过启动马达,马达带动旋转轴和旋转叶旋转,使得换热管内部的丙酮溶液进快速流动,丙酮溶液将换热管的热量进行热传导,使得换热管受热均衡并快速散热,通过启动第一风扇,第一风扇通过抽气孔将外界低温气体抽入交换机本体的内部,使得换热管二次散热,加快了换热管的散热效果,同时部分外界低温气体通过进风管和进风孔进入交换机本体内部,达到快速降低交换机本体内部温度的效果,简而言之,通过启动第一风扇、第二风扇和马达,使得交换机本体内部的高温气体与外界的低温气体快速循环流动,达到降低交换机内部温度的效果,使得交换机运行更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带散热结构交换机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带散热结构交换机结构图1中A处放大图。

图中:1-交换机本体;2-抽气孔;3-第一风扇;4-换热管;5-空腔;6-铝盘;7-第一散热鳍片;8-第二散热鳍片;9-进风管;10-隔板;11-进风孔;12-固定座;13-马达;14-轴承座;15-旋转轴;16-旋转叶;17-抽风孔;18-第二风扇;19-排风管;20-排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带散热结构交换机,包括交换机本体1,交换机本体1的顶部开设有抽气孔2,交换机本体1的内部且位于抽气孔2的下方固定安装有第一风扇3,交换机本体1的内壁且位于第一风扇3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换热管4,换热管4为铜管,换热管4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毛细管,换热管4的内部填充有丙酮溶液,换热管4的内部开设有空腔5,换热管4的外壁且位于空腔5的左侧和右侧均固定安装有铝盘6,铝盘6的外壁固定安装有第一散热鳍片7,铝盘6的外壁且位于相邻两个第一散热鳍片7之间固定安装有第二散热鳍片8,空腔5左侧的第一散热鳍片7和第二散热鳍片8的倾斜角度为三十度,空腔5右侧的第一散热鳍片7和第二散热鳍片8的倾斜角度为负三十度,第一散热鳍片7的宽度为一点五厘米,第二散热鳍片8的宽度为三厘米,换热管4的底部且位于第一风扇3的下方固定安装有进风管9,交换机本体1的内壁且位于进风管9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隔板10,隔板10的顶部且位于进风管9的下方开设有贯穿并延伸至隔板10底部的进风孔11,隔板10的顶部且位于进风孔11的右侧固定安装有固定座12,固定座1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马达13,马达13的型号为R-FFK10VAV-08130,换热管4的内壁顶部固定安装有轴承座14,马达13的输出轴上固定安装有贯穿换热管4并延伸至轴承座14内部的旋转轴15,旋转轴15的外壁且位于换热管4的内部套接有旋转叶16,旋转叶16的数量为九个,九个旋转叶16均分为三组,且每组的三个旋转叶16在旋转轴15上呈等角度分布,隔板10的顶部且位于固定座12的右侧开设有贯穿并延伸至隔板10底部的抽风孔17,隔板10的顶部且位于抽风孔17的上方固定安装有第二风扇18,第一风扇3和第二风扇18的型号均为Y225S-4,第二风扇18的顶部与换热管4的底部固定连接,换热管4的顶部且位于第二风扇18的上方固定安装有排风管19,进风管9和排风管19均为喇叭形结构,进风管9和排风管19靠近换热管4一端的内径比进风管9和排风管19远离换热管4一端的内径大,交换机本体1的顶部且位于排风管19的上方开设有贯穿并延伸至交换机本体1内部的排气孔20,通过启动第二风扇18,第二风扇18通过抽风孔17将交换机内部的高温气体抽出,再通过换热管4、铝盘6、第一散热鳍片7和第二散热鳍片8吸收部分高温空气中的热量,通过排风管19和排气孔20将交换机本体1内部的高温气体部分排出,达到初步降温的效果,通过启动马达13,马达13带动旋转轴15和旋转叶16旋转,使得换热管4内部的丙酮溶液进快速流动,丙酮溶液将换热管4的热量进行热传导,使得换热管4受热均衡并快速散热,通过启动第一风扇3,第一风扇3通过抽气孔2将外界低温气体抽入交换机本体1的内部,使得换热管4二次散热,加快了换热管4的散热效果,同时部分外界低温气体通过进风管9和进风孔11进入交换机本体1内部,达到快速降低交换机本体1内部温度的效果,简而言之,通过启动第一风扇3、第二风扇18和马达13,使得交换机本体1内部的高温气体与外界的低温气体快速循环流动,达到降低交换机内部温度的效果,使得交换机运行更稳定。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