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热烹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19712发布日期:2019-09-06 22:22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加热烹调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加热烹调器。



背景技术:

以往,例如在日本实开平5-27994号公报(以下,记作“专利文献1”)中已知有各种构造的加热烹调器,该加热烹调器应对了在对食品进行加热烹调时产生的结露水向外部滴下的情况。

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以往的加热烹调器具有:收容水的接盘,其在加热室的开口的周缘的前框上设置于后侧;以及导热板,其将内置于装置主体的高温部的热传导至接盘。

然而,根据高效地去除水这样的观点,以往的加热烹调器还存在改善的余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能够高效地去除水的加热烹调器。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加热烹调器具有:主体,其具有加热室和前框,该前框设于加热室的开口的周围并包含开口;门,其安装于主体,以能够开闭的方式覆盖开口;以及托盘,其能够相对于主体拆装,配置在前框的下方,收容在前框流下的水。前框具有从前框的下端部向后方延伸设置的底部,底部具有使在前框的背面流下的水流向托盘的孔,底部的后端部的上表面设置在比孔高的位置。

由此,能够实现可高效地去除水的加热烹调器。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的前方立体图。

图2是该加热烹调器的打开门的状态下的前方立体图。

图3是该加热烹调器的取下门的状态下的主视图。

图4是该加热烹调器的接水部周边的放大立体图。

图5是该接水部和引导部的立体图。

图6是在宽度方向上剖切该接水部的倾斜部周边得到的纵剖视图。

图7是在前后方向上剖切该接水部的倾斜部周边得到的纵剖视图。

图8是在宽度方向上剖切该接水部的轨道周边得到的纵剖视图。

图9是在前后方向上剖切该加热烹调器的接水部的轨道周边得到的纵剖视图。

图10是图7的接水部和引导部周边的放大剖视图。

图11是图9的接水部和引导部周边的放大剖视图。

图12是图10的接水部和引导部周边的放大剖视图。

图13是该加热烹调器的前框周边的下方立体图。

图14是该加热烹调器的一端部(左侧)的孔周边的上方立体图。

图15是该加热烹调器的中央部的孔周边的上方立体图。

图16是该加热烹调器的另一端部(右侧)的孔周边的上方立体图。

图17是该加热烹调器的接水部和引导部周边的上方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作为本发明的基础的见解)

本发明人为了高效地去除水而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得到以下见解。

在以往的加热烹调器中,导热板的一端部与高压变压器接触,另一端部与接盘接触。由此,将高压变压器的热传导至接盘。因此,导热板具有将对高压变压器进行冷却的来自鼓风机的冷却风引导至接盘的后侧的风道。对高压变压器进行冷却的冷却风通过在主体的底板设置的排气口而向外部排放。

此时,在前框的背面流下的水被收容于在前框的后侧设置的接盘。在接盘中收容的水通过在导热板传导的热而蒸发,与冷却风一起通过排气口而向外部排放。

然而,在以往的加热烹调器中,通过热使接盘中收容的水蒸发,从而从主体去除水。即,到通过蒸发而去除所收容的水为止需要时间。因此,当所收容的水的量多于所去除的水的量时,有时水会从接盘溢出。进而,在水被去除之前,如果在接盘维持积存水的状态,则可能导致加热烹调器不卫生的情况。

因此,深入研究的结果为,本发明人发现如下构造:将收容在前框流下的水的、能够相对于主体拆装的托盘配置在前框的下方,在前框的下端部屈曲而向后方延伸的底部设有使水流向托盘的孔。由此,在前框的背面流下的水被收容于托盘。其结果是,发明人发现,通过由使用者取下托盘而丢弃水,能够高效地去除水。

根据这些新的见解,本发明人得到以下的发明。

以下,根据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另外,本发明不被该实施方式限定。

(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图1和图2详细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的结构。另外,在以下的附图中,将主视观察下的x方向设为加热烹调器1的宽度方向(左右方向)、y方向设为前后方向、z方向设为高度方向而进行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1的前方立体图。图2是加热烹调器1的打开门9的状态下的前方立体图。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加热烹调器1,以带蒸汽产生器的高频加热烹调器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加热烹调器1包含主体3、收容在主体3的内部产生的水的托盘7、以及以能够开闭的方式安装于主体3的门9等。

主体3包含在主体3的内部对被加热物进行加热的加热室31、以及在主体3的前表面设置的前框33等。在加热室31的下方具有作为机械室(未图示)而利用的空间。在机械室配置有对加热烹调器1的各功能进行驱动的驱动机构、产生微波的磁控管、对磁控管供给电力的磁控管驱动电源、以及进行微波产生动作的控制等的控制部等。

加热室31具有用于放射微波的微波放射口(未图示)。而且,加热烹调器1构成为通过从微波放射口放射的微波对载置于加热室31内的被加热物进行介电加热。此外,加热室31具有在上部设置的蒸汽吹出口(未图示)。由此,将通过蒸汽产生器(未图示)产生的蒸汽向加热室31内供给。进而,加热室31具有在前表面设置的取放被加热物的开口31a。另外,前框33包含开口31a,设置在加热室31的开口31a的周围。

托盘7配置在前框33的下方(-z方向),以能够拆装的方式安装于主体3。托盘7收容顺着前框33流下的水。托盘7包含第1托盘71和第2托盘73等。第1托盘71配置于主体3的宽度方向(x方向)的一端侧(左侧)。第2托盘73在宽度方向上并排配置于第1托盘71的另一端侧(右侧)。另外,以后,设为在主视观察加热烹调器1时的宽度方向的一端侧为左侧、另一端侧为右侧来进行说明。

门9以能够开闭的方式覆盖加热室31的开口31a。门9在开口31a的下方侧具有水平方向的旋转中心。由此,门9以旋转中心为转动轴,开闭自如地安装于主体3。门9包含在上部安装的把手91。用户向前下方拉下把手91,从而以使得门9成为水平状态的方式对门9进行旋转操作。由此,加热室31被敞开。此外,用户以使得门9成为垂直状态的方式对门9进行旋转操作,从而关闭加热室31。

门9在主视观察下,具有配置于右侧附近的显示部93和操作部95等。显示部93例如由液晶画面构成,对菜单画面等进行显示。操作部95例如包含按钮、拨盘等的功能。用户能够使用操作部95对加热烹调器1设定各种烹调指示等。

如以上那样构成本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1。

接着,使用图3和图4来说明加热烹调器1的接水部5周边的结构。

图3是加热烹调器1的取下门9的状态下的主视图。图4是加热烹调器1的接水部5周边的放大立体图。

如图3和图4所示,加热烹调器1具有接水部5,该接水部5接住顺着前框33的前表面33a流下的水。接水部5在开口31a的下方沿宽度方向(x方向)延伸设置。

接水部5包含将从前框33的前表面33a向托盘7流下的水引导至前方(-y方向)的倾斜部51;以及在宽度方向上引导水的轨道53等。倾斜部51在前框33从宽度方向的一端侧(左侧)延伸设置到中央部附近。轨道53在前框33从宽度方向的另一端侧(右侧)延伸设置到中央部附近。

接着,使用图5至图9详细说明接水部5和托盘7。

图5是接水部5和后述的引导部6的立体图。图6是在宽度方向上剖切倾斜部51周边得到的纵剖视图。图7是在前后方向上剖切接水部5的倾斜部51周边得到的纵剖视图。图8是在宽度方向上剖切接水部5的轨道53周边得到的纵剖视图。图9是在前后方向上剖切接水部5的轨道53周边得到的纵剖视图。

如图5至图7所示,接水部5的倾斜部51朝向前方被配设成向斜下方倾斜。如图5、图8和图9所示,接水部5的轨道53例如形成为船底形状这样的凹状,被配设成在宽度方向上倾斜。具体而言,本实施方式的轨道53从另一端侧(右侧)朝向中央部而具有向下的倾斜。进而,轨道53具有盖53a,该盖53a覆盖图4所示的第1托盘71和第2托盘73之间的宽度方向的间隙。盖53a从轨道53的一端侧(左侧)的下端部53b朝向前方延伸设置。

此外,如图6至图9所示,托盘7配置在接水部5的下方,收容由接水部5接住的水。如图6所示,第1托盘71具有从主体3的宽度方向的一端侧(左侧)的端部到轨道53的一端侧的下端部53b为止的宽度。第1托盘71收容从前框33的前表面33a经由倾斜部51和轨道53而流下的水。

接着,使用图10至图12更详细地说明接水部5。

图10是图7的接水部5和引导部6的周边的放大剖视图。图11是图9的接水部5和引导部6的周边的放大剖视图。图12是图10的接水部5和引导部6的周边的放大剖视图。

如图10至图12所示,接水部5的倾斜部51和轨道53以至少覆盖前框33的一部分的下缘部335的方式设置在前框33的前表面33a上。具体而言,如图10所示,倾斜部51的上端部51a在整个宽度方向(x方向)上与前表面33a的下缘部335抵接。如图11所示,轨道53在凹状的轨道53的后方(y方向)侧,在整个宽度方向上与前表面33a的下缘部335抵接。此外,如图12所示,接水部5的倾斜部51具有从倾斜部51的前端部51b向下方延伸的突出部511。

接水部5的倾斜部51和轨道53将从前框33的前表面33a流下的水引导至第1托盘71(托盘7)。具体而言,顺着前框33的前表面33a的一端侧(左侧)流下的水沿着倾斜部51的倾斜面朝向前方被引导,从倾斜部51的突出部511流下至第1托盘71。另一方面,顺着前框33的前表面33a的另一端侧(右侧)流下的水沿着轨道53从另一端侧(右)被引导至下端部53b(参照图6),从下端部53b流下至第1托盘71。

接着,使用图7、图10至图13详细说明前框33。图13是前框33的下端部周边的下方立体图。

如图13所示,前框33具有从前框33的下端部向后方(+y方向)延伸的底部331。底部331形成为阶梯状,包含与前端部侧对应的下阶梯部331a和与后端部侧对应的上阶梯部331b(参照图12)。下阶梯部331a从前框33的下端部向后方延伸设置。下阶梯部331a还具有使顺着前框33的背面33b流下的水流向托盘7(参照图4)的孔332a、孔332b和孔332c。孔332a设于底部331的下阶梯部331a的一端部(左侧)附近。孔332b设于底部331的下阶梯部331a的中央部附近。孔332c设于底部331的下阶梯部331a的另一端部(右侧)附近。

此外,如图10至图13所示,底部331的上阶梯部331b的上表面331ba和下表面331bb被配设成位于比下阶梯部331a的孔332a、332b、332c高的位置。具体而言,如图12和图13所示,底部331的上阶梯部331b从下阶梯部331a向上方侧形成为阶梯状。由此,上阶梯部331b在比下阶梯部331a的孔332a、332b、332c高的位置处从下阶梯部331a的后方起延伸设置。在上阶梯部331b的后端附近形成有安装孔333(参照图13),该安装孔333用于在后述的主体3的底板35(参照图7)上安装前框33。

如图7所示,主体3具有在前框33的底部331的上阶梯部331b上安装的底板35。底板35以前方(-y方向)较高的方式形成为阶梯状。前框33在高度方向(z方向)上,在加热室31与托盘7之间借助安装孔333而安装于底板35的前部35a。具体而言,如图12所示,前框33通过底部331的上阶梯部331b而安装于底板35的前部35a。进而,如图10所示,前框33借助安装部31c而安装于加热室31的下表面31b。

接着,使用图5、图12至图17来说明设置在接水部5的后方的引导部6。

图14是底板35的另一端侧(右侧)的孔332a周边的上方立体图。图15是底板35的中央部的孔332b周边的上方立体图。图16是底板35的一端侧(左侧)的孔332c周边的上方立体图。图17是接水部5和引导部6周边的上方立体图。

如图13至图17所示,引导部6配设在底部331的下阶梯部331a的孔332a、332b、332c的下方。引导部6构成接住从前框33的背面33b经由孔332a、332b、332c而流下的水的部件。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引导部6与接水部5形成为一体。具体而言,引导部6和接水部5例如通过abs树脂(将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聚合而得到的热塑性树脂)等树脂而一体成型。

如图12所示,引导部6包含朝向前方(-y方向)而向斜下方倾斜的倾斜面61、以及在倾斜面61的后方延伸设置的安装部63等。倾斜面61在底部331的孔332a、332b、332c(参照图13)的下方沿宽度方向(x方向)延伸设置。在倾斜面61形成有接水部5,该接水部5从倾斜面61的前端部61a的上部向前下方延伸设置。此时,引导部6的安装部63从倾斜面61的后端61b起形成为阶梯状,且形成在比倾斜面61高的位置。

进而,如图5所示,安装部63具有安装孔63a。由此,引导部6借助安装部63的安装孔63a安装于主体3的底板35。

接着,使用图14至图17详细说明用于将在前框33的背面33b流下的水排至托盘7的结构。

如图14至图17所示,引导部6还具有从倾斜面61向上方(+z方向)突出的突起65a、突起65b和突起65c。如图14所示,突起65a设于引导部6的一端侧(左侧)。如图15所示,突起65b设于引导部6的中央部。如图16所示,突起65c设于引导部6的另一端侧(右侧)。而且,突起65a以具有间隙的方式插入于底部331的下阶梯部331a的孔332a。突起65b以具有间隙的方式插入于下阶梯部331a的孔332b。突起65c以具有间隙的方式插入于下阶梯部331a的孔332c。

此时,如图14所示,接水部5的倾斜部51设有与前框33的底部331的孔332a连通的第1排水口513。第1排水口513在倾斜部51中设于突起65a的前方。由此,在前框33的背面33b流下的水在孔332a与突起65a之间的间隙处向下方流下,从第1排水口513排至第1托盘71。

此外,如图15所示,在倾斜部51与轨道53的下端部53b之间,设有与底部331的中央部的孔332b连通的第2排水口515。第2排水口515设于突起65b周边。由此,在前框33的背面33b流下的水在孔332b与突起65b之间向下方流下,从第2排水口515排至第1托盘71。

进而,如图15和图16所示,第2托盘73与第1托盘71的另一端侧并排,延伸设置到比引导部6的另一端侧的端部更靠另一端侧(右侧)的位置。在引导部6的另一端侧(右侧)的端部附近设有第3排水口67,该第3排水口67朝向另一端侧(x方向)向斜下方倾斜,且与底部331的孔332c连通。此外,第2托盘73具有从另一端侧(右侧)的端部的侧面向另一端侧伸出的伸出部73a。伸出部73a配置在第3排水口67的更另一端侧(右侧)。由此,在背面33b流下的水在底部331的孔332c与引导部6的突起65c之间向下方流下,从第3排水口67排至第2托盘73。

此外,如图17所示,引导部6具有止水件69a,该止水件69a设于比一端侧(左侧)的突起65a更靠一端侧(左侧)的位置。通过止水件69a而将水顺畅地引导至第1排水口513。进而,引导部6具有止水件69b,该止水件69b设于另一端侧(右侧)的突起65c的一端侧(左侧)。通过止水件69b而将水顺畅地引导至第3排水口67。

以下,详细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1中产生的水(结露水)的排水路径。一般而言,在加热烹调器1中,从蒸汽产生器(未图示)向加热室31供给的蒸汽、从食品产生的蒸汽会在加热烹调器1内结露而成为水。

此时,如图7和图9所示,在门9的背面(加热室31侧)结露的水从门9与前框33之间的间隙97顺着前框33的前表面33向下方流下。此外,在前框33的前表面33a结露的水也顺着前表面33a向下方流下。

而且,如图4所示,顺着前表面33a的一端侧(左侧)流下的水通过接水部5的倾斜部51而排至第1托盘71。另一方面,顺着前表面33a的另一端侧(右侧)流下的水通过接水部5的轨道53而从另一端侧(右侧)被引导至下端部53b,排至第1托盘71。

此外,如图10所示,在加热室31内结露的水从加热室31的下表面31b和前框33的安装部31c朝向前框33的背面33b流下。此时,如图14所示,顺着背面33b的一端侧(左侧)流下的水通过底部331的下阶梯部331a和孔332a而排至倾斜部51的第1排水口513。如图15所示,顺着背面33b的中央部流下的水通过底部331的下阶梯部331a和孔332b而排至第2排水口515。进而,如图16所示,顺着背面33b的另一端侧(右侧)流下的水通过底部331的下阶梯部331a和孔332c而排至引导部6的第3排水口67。

而且,流入第1排水口513和第2排水口515的水被排至第1托盘71并被第1托盘71收容。同样,流入第3排水口67的水被排至第2托盘73并被第2托盘73收容。由此,用户能够从加热烹调器1的主体3取下第1托盘71和第2托盘73,从而容易地去除第1托盘71和第2托盘73中收容的水。

[效果]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1,能够起到以下的效果。

本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1包含主体3、门9、接水部5、托盘7等。主体3包含加热室31和前框33,该前框33设于加热室31的开口31a的周围,并包含开口31a。门9以能够开闭的方式覆盖开口31a,并安装于主体3。接水部5在开口31a的下方沿宽度方向延伸设置,接住顺着前框33的前表面33a流下的水。托盘7配置在接水部5的下方,收容由接水部5接住的水。托盘7被配设成能够相对于主体3拆装。接水部5被设置成至少覆盖前框33的一部分的下缘部335而抵接在前框33的前表面33a上,将水从前框33的前表面33a引导至托盘7。另外,托盘7包含第1托盘71和第2托盘73。

根据该结构,接水部5以覆盖前框33的至少一部分的下缘部335的方式配设于前框33的前表面33a上。由此,流向前框33的下缘部335未露出的部位的水通过接水部5而落入托盘7。因此,能够抑制水滴由于表面张力不落入托盘7而停留在前框33的下缘部335处。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1的接水部5具有轨道53,轨道53形成为凹状,凹状的内表面在宽度方向上倾斜设置。根据该结构,从前框33的前表面33a向托盘7流下的水经由轨道53而在宽度方向上被引导。

此外,接水部5具有朝向前方而向斜下方倾斜的倾斜部51。根据该结构,能够通过倾斜部51抑制水在接水部5的上表面积存。因此,能够抑制水进入接水部5与前框33的前表面33a之间。

此外,接水部5具有轨道53和朝向前方而向斜下方倾斜的倾斜部51。倾斜部51相对于前框33从宽度方向的一端侧延伸设置到中央部。轨道53相对于前框33从宽度方向的另一端侧延伸设置到中央部。根据该结构,能够通过接水部5在前框33的从一端侧到中央部和从另一端侧到中央部的范围内构成具有不同路径的水的引导部。由此,能够将各个路径的水收容于1个托盘。其结果是,在设置多个托盘的情况下,各个托盘的形状的自由度提高。

此外,接水部5的轨道53具有从另一端侧朝向中央部而向下的倾斜。托盘7具有:第1托盘71,其具有从主体3的宽度方向的一端侧的端部到轨道53的下端部53b为止的宽度;以及第2托盘73,其在宽度方向上与第1托盘71的另一端侧并排配置。第1托盘71收容通过倾斜部51和轨道53而流下的水。

根据该结构,轨道53构成为向一个方向倾斜。由此,与朝向一端侧和另一端侧形成轨道53的倾斜而向两个方向引导水的结构的情况相比,能够增大轨道53的倾斜角度。因此,容易借助轨道53将流下的水引导至接水部5的中央部。此外,能够将利用轨道53引导的水收容于与通过倾斜部51收容水的托盘7相同的第1托盘71。由此,能够将顺着前框33的前表面33a流下的水汇集到一处而进行收容,因此能够容易地排出所汇集的水。此外,例如在提高了主体3的气密性的情况下或使蒸汽量增加的情况下等,加热室31内的蒸汽量增加时,在前框33和门9上结露的水增加。该情况下,收容结露的水的托盘7的结构更为重要。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1配置第1托盘71和第2托盘73,将从前框33的前表面33a流下的水收容于第1托盘71。因此,即使在第2托盘73中设置蒸汽产生用的水箱的情况下,也能够将在主体3的其他部位例如主体3的后部结露的水收容于第2托盘73。

此外,接水部5的轨道53具有盖53a,该盖53a从一端侧的下端部53b朝向前方延伸设置,覆盖第1托盘71与第2托盘73之间的宽度方向的间隙。根据该结构,能够通过盖53a抑制水顺着门9的背面落入间隙。因此,能够更可靠地抑制水落到托盘7外。

此外,接水部5的倾斜部51具有从前端部向下方延伸的突出部511。根据该结构,通过突出部511进一步提高针对倾斜部51的前端部51b中水由于表面张力而滞留的除水效果。其结果是,能够容易地使水从前框33流向托盘7。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1包含主体3、门9、托盘7等。主体3包含加热室31和前框33,该前框33设于加热室31的开口31a的周围,且具有开口31a。门9安装于主体3,以能够开闭的方式覆盖开口31a。托盘7以能够相对于主体3拆装的方式配设于前框33的下方,收容在前框33流下的水。前框33具有从前框33的下端部向后方延伸设置的底部331。底部331具有使顺着前框33的背面33b流下的水流向托盘7的孔332a、332b、332c。而且,底部331的后端部的上表面331ba被配设成位于比孔332a、332b、332c高的位置。

根据该结构,在前框33的背面33b流下的水经由在底部331设置的孔332a、332b、332c而流向托盘7。因此,能够抑制水在底部331积存。此外,底部331的后端部的上表面331ba被配设成位于比孔332a、332b、332c高的位置。由此,能够抑制在前框33的背面33b流下的水顺着底部331的上表面331ba流到后端部。

此外,底部331的后端部的下表面331bb被配设成位于与比孔332a、332b、332c高的位置。根据该结构,能够抑制在前框33的前表面33a流下的水顺着底部331的下表面331bb流到后端部。

此外,主体3具有安装于前框33的底板35,该底板35在高度方向上位于加热室31与托盘7之间。底部331具有:下阶梯部331a,其从前框33的下端部向后方延伸设置,并具有孔332a、332b、332c;以及上阶梯部331b,其从下阶梯部331a起形成为阶梯状,在比孔332a、332b、332c高的位置向后方延伸设置。前框33通过上阶梯部331b安装于底板35的前部。根据该结构,例如即使在不具有接水部5的结构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在前框33的前表面33a流下的水进入前框33与底板35之间。由此,能够更可靠地防止底板35的前部35a等生锈。

此外,在底部331的孔332a、332b、332c的下方具有安装于主体3的引导部6,该引导部6在宽度方向上延伸设置,具有朝向前方而向斜下方倾斜的倾斜面61。根据该结构,能够利用引导部6的倾斜面61将通过孔332a、332b、332c而流下的水引导至前方。由此,能够有效地灵活运用底部331的孔332a、332b、332c的下方空间。

此外,接水部5的引导部6具有安装部63,该安装部63从倾斜面61的后端起形成为阶梯状,在比倾斜面61高的位置向后方延伸设置。引导部6借助安装部63安装于主体3。根据该结构,在安装部63的安装面与引导部6的倾斜面61之间形成空间。由此,能够抑制水从引导部6溢出,从而将更多的水引导至前方。

此外,接水部5的引导部6具有突起65a、65b、65c,该突起65a、65b、65c从倾斜面61向上方突出,以具有间隙的方式插入于底部331的孔332a、332b、332c。根据该结构,从底部331的孔332a、332b、332c流下的水容易通过突起65a、65b、65c而流下至引导部6。进而,能够容易进行引导部6与底部331之间的定位。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1在开口31a的下方具有接水部5,该接水部5在宽度方向上延伸设置,与引导部6形成为一体,接住在前框33的前表面33a流下的水。接水部5以至少覆盖前框33的一部分的下缘部335的方式设置于前框33的前表面33a上,将水从前框33的前表面33a引导至托盘7。根据该结构,能够抑制在前框33的前表面33a流下的水流向前框33的下缘部335。其结果是,能够进一步抑制水从前框33的下缘部335顺着底部331的下表面331bb流至后端部。

此外,接水部5具有朝向前方而向斜下方倾斜的倾斜部51和形成为凹状的轨道53。轨道53的凹状的内表面朝向宽度方向的一端侧倾斜设置。倾斜部51在前框33处从宽度方向的一端侧延伸设置到中央部,轨道53在前框33处从宽度方向的另一端侧延伸设置到中央部。根据该结构,通过接水部5在前框33的从一端侧到中央部和从另一端侧到中央部的范围内构成具有不同路径的水的引导部。由此,能够将各个路径的水收容至1个托盘。其结果是,在设置多个托盘的情况下,各个托盘的形状的自由度提高。

此外,托盘7具有第1托盘71和第2托盘73。第1托盘71具有从主体3的宽度方向的一端侧的端部到轨道53的下端部53b为止的宽度。第2托盘73在宽度方向上与第1托盘71的另一端侧并排地配置至比引导部6的另一端侧的端部更靠另一端侧的位置。底部331在一端部、中央部和另一端部具有孔332a、332b、332c。在倾斜部51设有与一端部的孔332a连通的第1排水口513。在倾斜部51与轨道53的下端部53b之间设有与中央部的孔332b连通的第2排水口515。在引导部6的另一端侧的端部设有第3排水口67,该第3排水口67朝向另一端侧而向斜下方倾斜,并且与另一端部的孔332c连通。

根据该结构,底部331在一端部、中央部和另一端部具有孔332a、332b、332c。由此,能够高效地排放顺着前框33的背面33b流下的水。即,能够使通过一端部的孔332a而流下的水从第1排水口513流向第1托盘71,在第1托盘71中进行收容。此外,能够使通过中央部的孔332b而流下的水从第2排水口515流向第1托盘71,在第1托盘71中进行收容。进而,能够使通过另一端部的孔332c而流下的水从第3排水口67流向第2托盘73,在第2托盘73中进行收容。因此,能够将在前框33的背面33b流下的水分开而排至第1托盘71和第2托盘73,因此能够收容更多的水。

另外,本发明不被上述实施方式限定,能够通过其他各种方式进行实施。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接水部5的轨道53具有从另一端侧朝向中央部而向下的倾斜的结构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只要是接水部5以至少覆盖前框33的一部分的下缘部335的方式配设在前框33的前表面33a上的结构即可,也可以是其他结构。例如,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朝向一端侧和另一端侧这2个方向而形成轨道的倾斜,将水引导至两个方向。根据该结构,能够抑制在前框33的下缘部335处水滴由于表面张力不落入托盘7而停留在轨道的下端部。

此外,参照附图并与优选实施方式关联地充分记载了本发明,但是,作为对该技术熟练的人显然能够进行各种变形和修正。应该理解为,这种变形和修正只要不偏离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发明的范围,就包含在其中。此外,能够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思想而实现实施方式的要素的组合和顺序的变化。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本发明的加热烹调器具有:主体,其具有加热室和前框,该前框设于加热室的开口的周围并包含开口;门,其安装于主体,以能够开闭的方式覆盖开口;以及托盘,其能够相对于主体拆装,配置在前框的下方,收容在前框流下的水。前框具有从前框的下端部向后方延伸设置的底部,底部具有使在前框的背面流下的水流向托盘的孔,底部的后端部的上表面设置在比孔高的位置。

根据该结构,能够抑制在前框的背面流下的水在底部积存。此外,能够抑制在前框的背面流下的水顺着底部的上表面而流至后端部。

此外,优选的是,本发明的加热烹调器将底部的后端部的下表面设置在比孔高的位置。

根据该结构,能够抑制在前框的前表面流下的水顺着底部的下表面流至后端部。

此外,本发明的加热烹调器的主体具有安装于前框的底板,该底板在高度方向上位于加热室与托盘之间。底部具有:下阶梯部,其从前框的下端部向后方延伸设置,并具有孔;以及上阶梯部,其从下阶梯部起形成为阶梯状,在比孔高的位置处向后方延伸设置。前框通过上阶梯部安装于底板的前端部。

根据该结构,例如即使在不具有接水部的结构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在前框的前表面流下的水进入前框与底板之间。由此,能够防止底板的前端部生锈。

此外,优选的是,本发明的加热烹调器在底部的孔的下方具有安装于主体的引导部,该引导部在宽度方向上延伸设置,具有朝向前方而向斜下方倾斜的倾斜面。

根据该结构,引导部将通过孔而流下的水经由倾斜面引导至前方。因此,能够有效地灵活运用孔的下方空间。

此外,优选如下的结构,本发明的加热烹调器的引导部具有安装部,该安装部从倾斜面的后端起形成为阶梯状,在比倾斜面高的位置处向后方延伸设置,引导部借助安装部安装于主体。

根据该结构,能够在安装部的安装面与引导部的倾斜面之间形成空间。由此,能够抑制水从引导部溢出,从而将更多的水引导至前方。

此外,优选的是,本发明的加热烹调器的引导部具有突起,该突起从倾斜面向上方突出,以具有间隙的方式插入于底部的孔。

根据该结构,能够使从底部的孔流下的水容易通过突起而流下到引导部。进而,能够容易地进行引导部与底部之间的定位。

此外,优选如下的结构,在本发明的加热烹调器在开口的下方具有接水部,该接水部在宽度方向上延伸设置,与引导部形成为一体,接住在前框的前表面流下的水。接水部以至少覆盖前框的一部分的下缘部的方式设置在前框的前表面上,将水从前框的前表面引导至托盘。

根据该结构,能够抑制水流向前框的下缘部。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水从前框的下缘部顺着底部的下表面流至后端部。

此外,本发明的加热烹调器的接水部具有朝向前方而向斜下方倾斜的倾斜部和形成为凹状的轨道。优选的是,轨道的凹状的内表面朝向宽度方向的一端侧倾斜设置,倾斜部在前框处从宽度方向的一端侧延伸设置到中央部,轨道在前框处从宽度方向的另一端侧延伸设置到中央部。

根据该结构,在前框的从一端侧到中央部和从另一端侧到中央部的范围内具备具有不同路径的水的引导部。由此,能够将在各个路径流过的水收容于1个托盘。其结果是,在具有多个托盘的结构的情况下,能够提高各个托盘的形状的自由度。

此外,本发明的加热烹调器的托盘具有:第1托盘,其具有从主体的宽度方向的一端侧到轨道的下端部为止的宽度;以及第2托盘,其在宽度方向上与第1托盘的另一端侧并排地配置至比引导部的另一端侧的端部更靠另一端侧的位置。优选的是,底部在一端部、中央部和另一端部附近具有孔,倾斜部具有:第1排水口,其被设置成与一端部的孔连通;以及第2排水口,其在倾斜部与轨道的下端部之间被设置成与中央部的孔连通,在引导部的另一端侧的端部具有第3排水口,该第3排水口被设置成朝向另一端侧向斜下方倾斜,且与另一端部的孔连通。

根据该结构,底部能够通过在一端部、中央部和另一端部形成的孔,高效地排放在前框的背面流下的水。此时,在前框的背面流下的水通过底部的一端部的孔而从第1排水口流向第1托盘。此外,在前框的背面流下的水通过底部的中央部的孔而从第2排水口流向第1托盘。进而,在前框的背面流下的水通过另一端部的孔而从第3排水口流向第2托盘。由此,能够将在前框的背面流下的水分开而排至第1托盘和第2托盘。其结果是,能够在第1托盘和第2托盘中收容更多的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