谐振电路及高频滤波器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816645阅读:来源:国知局
波形(2)相比,反谐振频率不变,谐振频率较低。
[0029]波形(4)示出在第一串联电路上并联连接有可变电容器Cpl的第二并联电路的阻抗特性。波形(3)是将可变电容器Cpl设为5pF的情况下的波形。将可变电容器Cpl与第一串联电路并联连接,从而第一串联电路的反谐振频率得以降低。在第二并联电路中,谐振频率约为730MHz,反谐振频率约为777MHz。即,波形(4)与波形(3)相比,谐振频率不变,反谐振频率约低178MHz。而且,通过改变可变电容器Cpl的电容值,能对将反谐振频率降低多少进行调整。
[0030]波形(5)示出在第二并联电路上串联连接有可变电容器Csl的电路、即实施方式I所涉及的谐振电路I的阻抗特性。波形(5)是将可变电容器Csl设为5pF的情况下的波形。将电容器与第二并联电路串联连接,从而第二并联电路的谐振频率得以提高。在谐振电路I中,谐振频率约为751MHz,反谐振频率约为777MHz。即,波形(5)与波形(4)相比,反谐振频率不变,谐振频率约高19MHz。而且,通过改变可变电容器Csl的电容值,能对将反谐振频率降低多少进行调整。
[0031 ]若将该波形(5)与波形(I)相比,则谐振频率及反谐振频率两者都较低。即,谐振电路I能使谐振器11的谐振频率及反谐振频率两者可变。其结果是,谐振电路I能对通过特性及衰减特性进行调整。
[0032]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对谐振器11连接电感器Lpl、Lsl以使谐振频率和反谐振频率的间隔变宽之后,如图2的箭头所示,连接可变电容器Cpl、Csl并对其电容值进行调整,从而进行设定,使得在上述变宽的谐振频率和反谐振频率的间隔内谐振电路I成为所希望的谐振频率和反谐振频率。
[0033]假设在谐振器11的谐振频率固定的状态下,S卩,在电感器Lsl未与谐振器11相连接的状态下仅变动反谐振频率的情况下,反谐振频率不会变得比谐振器11的谐振频率775HMZ要低。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连接电感器Lsl来降低谐振器11的谐振频率,从而能将反谐振频率调整成比谐振器11的谐振频率775MHz要低的770MHz。
[0034]另外,通过将电感器Lpl与谐振器11相连接,能增大反谐振频率的可变幅度。具体而言,在未连接电感器LpI的谐振器11中,仅能在从约825MHz到约777MHz的范围内进行调整,与之相对,在连接有电感器Lpl的谐振电路I中,能在从约955MHz到约777MHz的范围内对反谐振频率进行调整。
[0035]由此,能实现仅用谐振器11所无法实现的谐振频率和反谐振频率,作为谐振电路I,能在更宽的频带中实现谐振频率和反谐振频率。
[0036]另外,暂时使谐振器11的谐振频率和反谐振频率的间隔变宽,从而能使由可变电容器Cpl、Csl所实现的谐振频率和反谐振频率的可变幅度变宽。
[0037]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构成可靠地适用于比谐振器单体或现有结构要多的通信信号的谐振电路I。此外,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谐振电路I能使反谐振频率大幅变化,因此,对于使通频带的中心频率或带宽变化、或使衰减特性大幅变化的可变滤波器是有效的。
[0038](实施方式2)
图3是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谐振电路2的电路图。
[0039 ]在谐振电路2的输入输出端子11、102之间,从输入输出端子1I侧起依次串联连接有谐振器12、电感器Ls2及可变电容器Cs2。电感器Ls2相当于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一电感器,可变电容器Cs2相当于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一可变电容器。
[0040]在谐振器12和电感器Ls2的串联电路(以下,在本实施方式中称为第一串联电路)上,并联连接有电感器Lp2。更详细而言,电感器Lp2的一端与输入端子1l相连接,另一端与电感器Ls2和可变电容器Cs2的连接点相连接。电感器Lp2相当于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二电感器。
[0041]在串联连接的第一串联电路和可变电容器Cs2上,并联连接有可变电容器Cp2。可变电容器Cp2相当于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二可变电容器。
[0042]此外,谐振器12、电感器Ls2、Lp2以及可变电容器Cs2、Cp2分别是与实施方式I所涉及的谐振器11、电感器Lsl、Lpl以及可变电容器Csl、Cpl相同的元件。
[0043]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电感器Ls2与谐振器12进行串联连接。利用该结构,能优先将谐振器12的谐振频率调整至低频侧。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电感器Lp2与第一串联电路并联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称为第一并联电路)。利用该结构,能优先将第一串联电路的反谐振频率调整至高频侧。
[0044]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第一并联电路串联连接有可变电容器Cs2(以下,在本实施方式中称为第二串联电路)。利用该结构,能优先将第一并联电路的谐振频率调整至高频侧。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第二串联电路并联连接有可变电容器Cp2 ο利用该结构,能优先将第二串联电路的反谐振频率调整至低频侧。
[0045]以下对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谐振电路2的谐振频率和反谐振频率的调整方法进行说明。在图3所示的谐振电路2中,对谐振器12依次连接电感器Ls2、电感器Lp2、可变电容器Cs2、可变电容器Cp2,对谐振频率及反谐振频率进行调整(使得可变)。
[0046]图4是表示依次将各元件连接于谐振器12时的阻抗特性的图。图4的横轴表示频率[MHz],纵轴表示阻抗[Ω ]。
[0047]图4所示的波形(I)示出在输入输出端子101、102间仅连接有谐振器12的电路的阻抗特性。该谐振器12与实施方式I所涉及的谐振器11相同,谐振频率约为775MHz,反谐振频率约为825MHz。
[0048]波形(2)示出在谐振器12上串联连接有IOnH的电感器Ls 2的第一串联电路的阻抗特性。在该第一串联电路中,谐振频率约为660MHz,反谐振频率约为825MHz。即,波形(2)与波形(I)相比,谐振频率较低,反谐振频率不变。在该实施方式中,与实施方式I相比,能在阻抗值的变动较小的状态下使谐振频率可大幅变动至低频侧。
[0049]波形(3)示出在第一串联电路上串联连接有1nH的电感器Lp2的第一并联电路的阻抗特性。在该第一并联电路中,谐振频率约为660MHz,反谐振频率约为860MHz。即,波形(3)与波形(2)相比,谐振频率不变,反谐振频率较高。
[0050]波形(4)示出在第一并联电路上串联连接有可变电容器Cs2的第二串联电路的阻抗特性。波形(4)是将可变电容器Cs2设为5pF的情况下的波形。在第二串联电路中,谐振频率约为826MHz,反谐振频率约为860MHz。即,波形(4)与波形(3)相比,谐振频率约高166MHz,反谐振频率不变。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实施方式I相比,能在阻抗值的变动较小的状态下对谐振频率进行调整。
[0051]波形(5)示出在第二串联电路上并联连接有可变电容器Cp2的电路、即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谐振电路2的阻抗特性。波形(5)是将可变电容器Cs2设为5pF的情况下的波形。在谐振电路2中,谐振频率约为826MHz,反谐振频率约为840MHz。即,波形(5)与波形(4)相比,谐振频率不变,反谐振频率约低20MHz。
[0052]若将该波形(5)与波形(I)相比,则谐振频率及反谐振频率两者都较低。即,谐振电路2能使谐振器12的谐振频率及反谐振频率两者可变。其结果是,谐振电路2能对通过特性及衰减特性两者进行调整。
[0053]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对谐振器12连接电感器Lp2、Ls2并使谐振频率和反谐振频率的间隔变宽之后,如图4的箭头所示,连接可变电容器Cp2、Cs2并使谐振频率和反谐振频率的间隔变窄。因此,与实施方式I相同,能实现仅用谐振器12所无法实现的谐振频率和反谐振频率,能使作为谐振电路所能实现的谐振频率和反谐振频率多样化。
[0054]另外,暂时使谐振器12的谐振频率和反谐振频率的间隔变宽,从而能使由可变电容器Cp2、Cs2所实现谐振频率和反谐振频率的可变幅度变宽。
[0055]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构成可靠地适用于比谐振器单体或现有结构要多的通信信号的谐振电路2。此外,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谐振电路2与实施方式I相比,能使谐振频率大幅变化。对于使通频带的中心频率或带宽变化、或使衰减特性大幅变化的可变滤波器是有效的。
[0056](实施方式3)
图5是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谐振电路3的电路图。
[0057 ]在谐振电路3的输入输出端子11、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