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红外灯加热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000769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红外灯加热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热老化试验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汽车红外灯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目前,红外加热技术已经应用到了工艺加工、医学、航天、食品加热和建筑等不同领域,也慢慢地进入产品检测领域,成为检测的一种手段,并逐渐起到显著作用。
[0003]随着汽车行业的蓬勃发展,国内各大车厂对汽车的整车级检测越来越重视。处于设计验证阶段的汽车不再仅限于零部件的检测,成品整车直接进行检测的比重越来越大。整车红外灯车身加热试验作为整车级检测的一个项目,已经被各车厂指定为一个必做的项目,其市场前景是极其可观的。然而现有的整车红外灯车身加热装置在使用时,灯架高度不易调节,灯架难以移动。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灯架高度不易调节、灯架难以移动的缺陷,提供一种灯架高度可调、灯架可移动且易于操作的汽车红外灯加热装置。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汽车红外灯加热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灯架、红外灯阵列、电流控制电路以及多个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与地面垂直,灯架与支撑杆滑动连接并且垂直于支撑杆,所述红外灯阵列设置于灯架上,所述电流控制电路与红外灯阵列电连接。
[0007]在一种优选的方案中,所述装置还包括绞盘,绞盘通过钢索和定滑轮与灯架连接。转动绞盘带动钢索从而牵引灯架即可实现灯架高度的调节。
[0008]在一种优选的方案中,所述支撑杆上安装有限高装置。限高装置用于防止灯架因意外过度升高造成整个装置的冲击、晃动。
[0009]在一种优选的方案中,所述支撑杆上还安装有用于支撑灯架的支撑块。支撑块对灯架起支撑作用,防止因热胀冷缩造成绞盘松动导致灯架滑落的后果。
[0010]在一种优选的方案中,所述支撑杆底部安装有滚轮和支撑脚杯。支撑杆通过支撑脚杯和滚轮立于地面上,需要移动灯架时,将支撑脚杯收起,此时整个装置通过仅通过滚轮与地面接触,因此可轻松推动整个装置移动。
[0011]在一种优选的方案中,所述支撑杆之间设置有加强杆,所述加强杆与支撑杆垂直,加强杆的两端分别卡接在支撑杆上设置的卡槽中。加强杆起到对支撑杆进行固定的作用。
[0012]在一种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灯架包括并排的3个矩形灯架,分别设置于待加热汽车的车头、车身和车尾的上方,灯架上对应的红外灯阵列分别负责对车身发动机罩、车身顶盖、行李箱盖部分照射。
[0013]在一种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红外灯阵列中红外灯等间距分布。保证加热区域能够均匀受热。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汽车红外灯加热装置,灯架与支撑杆滑动连接,灯架的高度易于调节;绞盘通过钢索和定滑轮与灯架连接,转动绞盘带动钢索从而牵引灯架即可实现灯架高度的调节;支撑杆底部安装有滚轮和支撑脚杯,将支撑脚杯收起即可通过滚轮轻松移动整个装置。本实用新型具有灯架高度可调、灯架可移动且易于操作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汽车红外灯加热装置的俯视图。
[0016]图2为本实用新型汽车红外灯加热装置的侧视图。
[0017]图3为本实用新型汽车红外灯加热装置的前视图。
[0018]图4为绞盘通过钢索与灯架连接的示意图。
[0019]图5为滚轮和支撑脚杯的示意图。
[0020]其中:1、灯架;2、红外灯阵列;3、支撑杆;4、绞盘;5、钢索;6、定滑轮;301、滚轮;302、支撑脚杯。
【具体实施方式】
[0021]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0022]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
[0023]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002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
[0025]实施例1
[0026]一种汽车红外灯加热装置,如图1-3所示,所述装置包括灯架1、红外灯阵列2、电流控制电路以及多个支撑杆3,所述支撑杆3与地面垂直,灯架I与支撑杆3滑动连接并且垂直于支撑杆3,所述红外灯阵列2设置于灯架I上,所述电流控制电路与红外灯阵列2电连接。
[0027]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电流控制电路为红外灯阵列供电,电流控制电路通过调节供电电流即可控制红外灯阵列发光强度,发光强度不同加热温度也不同。
[0028]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图4所示,所述装置还包括绞盘4,绞盘4通过钢索5和一个或多个定滑轮6与灯架I连接。转动绞盘4带动钢索5从而牵引灯架I即可实现灯架I高度的调节。
[0029]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支撑杆3上安装有限高装置。本实施例中,限高装置采用缓冲弹簧,用来防止灯架I因意外过度升高造成整个装置的冲击、晃动。
[0030]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支撑杆3上还安装有用于支撑灯架I的支撑块。本实施例中,支撑块采用矩形的塑料导块,塑料导块通过螺丝固定在支撑杆3上,塑料导块位于灯架I下方,对灯架I起支撑作用,防止因热胀冷缩造成绞盘松动导致灯架I滑落的后果。
[0031]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图5所示,所述支撑杆3底部安装有滚轮301和支撑脚杯302。支撑杆3通过支撑脚杯302和滚轮301立于地面上,需要移动灯架I时,将支撑脚杯302收起,此时整个装置通过仅通过滚轮301与地面接触,因此可轻松推动整个装置移动。
[0032]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支撑杆3之间设置有加强杆,所述加强杆与支撑杆3垂直,加强杆的两端分别卡接在支撑杆3上设置的卡槽中。加强杆起到对支撑杆3进行固定的作用。
[0033]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灯架I包括并排的3个矩形灯架,分别设置于待加热汽车的车头、车身和车尾的上方,灯架I上对应的红外灯阵列2分别负责对车身发动机罩、车身顶盖、行李箱盖部分照射。
[0034]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灯架I采用铝合金型材框架结构,依据车型长宽高数据和测温试验空间需求,单个灯架长为4200mm,宽2000mm,3个矩形灯架并排的总长6000mm,总宽4200mm,支撑杆高度为4000mm。
[0035]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红外灯阵列2中红外灯等间距分布。保证加热区域能够均匀受热。
[0036]本实用新型汽车红外灯加热装置,灯架I与支撑杆3滑动连接,灯架I的高度易于调节;绞盘4通过钢索5和定滑轮6与灯架I连接,转动绞盘4带动钢索5从而牵引灯架I即可实现灯架I高度的调节;支撑杆3底部安装有滚轮301和支撑脚杯302,将支撑脚杯302收起即可通过滚轮301轻松移动整个装置。本实用新型具有灯架I高度可调、灯架I可移动且易于操作的优点。
[0037]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
[0038]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0039]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汽车红外灯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灯架、红外灯阵列、电流控制电路以及多个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与地面垂直,灯架与支撑杆滑动连接并且垂直于支撑杆,所述红外灯阵列设置于灯架上,所述电流控制电路与红外灯阵列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红外灯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绞盘,绞盘通过钢索和定滑轮与灯架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红外灯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上安装有限尚装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红外灯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上还安装有用于支撑灯架的支撑块。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红外灯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底部安装有滚轮和支撑脚杯。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红外灯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之间设置有加强杆,所述加强杆与支撑杆垂直,加强杆的两端分别卡接在支撑杆上设置的卡槽中。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红外灯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灯架包括并排的3个矩形灯架,分别设置于待加热汽车的车头、车身和车尾的上方。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汽车红外灯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灯阵列中红外灯等间距分布。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汽车红外灯加热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灯架、红外灯阵列、电流控制电路以及多个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与地面垂直,灯架与支撑杆滑动连接并且垂直于支撑杆,所述红外灯阵列设置于灯架上,所述电流控制电路与红外灯阵列电连接。本实用新型汽车红外灯加热装置,灯架与支撑杆滑动连接,灯架的高度易于调节;绞盘通过钢索和定滑轮与灯架连接,转动绞盘带动钢索从而牵引灯架即可实现灯架高度的调节;支撑杆底部安装有滚轮和支撑脚杯,将支撑脚杯收起即可通过滚轮轻松移动整个装置。本实用新型具有灯架高度可调、灯架可移动且易于操作的优点。
【IPC分类】H05B3/00
【公开号】CN204652680
【申请号】CN201520310374
【发明人】余加毅, 陈旭波, 黄英龄
【申请人】广州广电计量检测股份有限公司, 广电计量检测(武汉)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9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5月14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