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记录/重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721533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图像记录/重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根据使用状态对设置在图像记录/重放装置的主体上的各种操作开关进行最佳操作的技术,其中图像记录/重放装置包括相对于主体被折叠和展开地支撑的图像显示部分。
背景技术
一般说来,所涉及的图像记录/重放装置,诸如摄像机,具有使用液晶显示屏的图像显示部分。
图像显示部分的类型包括与摄像机壳体成为一体的图像显示部分(下面称之为“固定式图像显示部分”),以及折叠地、展开地和转动地设置在壳体处的图像显示部分(下面称之为“活动式图像显示部分”)。
如上所述,固定式图像显示部分与主体成为一体。由于它不需要用于折叠、展开和转动图像显示部分的机构,因此可容易地减小整个摄像机的尺寸。但是,由于图像显示部分相对于主体的角度总是不变的,因此,例如图像显示部分在低角度拍摄时难以观察。因而,在拍摄时使用图像显示部分的自由受到限制,从而例如难以进行拍摄操作。
活动式图像显示部分具有使其被单轴或者两轴铰链折叠地、展开地和转动地支撑在主体处的结构,从而可根据各种使用状态,在适合状态下调节图像显示部分的角度。
特别地,具有活动式图像显示部分的摄像机的优点趋于使其使用状态多样化。例如,由于近年来这样一种摄像机趋于与其他各种装置结合使用,因此摄像机与蜂窝式电话类似通过与诸如国际互联网的网络直接相连可具有邮件收/发功能和网络浏览功能。
但是,通常用于执行摄像机的各种操作的操作开关设置在特定区域并且具有在拍摄时握持主体的情况下容易操控它们的形状,从而在除了拍摄状态以外的使用状态下使图像显示部分被接收在主体中,即,其显示屏面向外部,当观察显示屏时进行各种操作的情况下,难以操作各种操作开关。
因此,当摄像机直接与诸如国际互联网的网络相连时,例如仅利用处于不容易操作状态的操作开关或者附加的特定用途操作开关来进行用于收发邮件的字符输入和网络浏览。特定用途操作开关的提供必然导致成本的增加。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能够增强各种操作开关的可操作性以适应图像记录/重放装置,诸如摄像机中的使用状态。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记录/重放装置,所述图像记录/重放装置包括被折叠地、展开地和转动地支撑在包括拍摄镜头的主体处的图像显示部分。所述图像记录/重放装置包括控制开关,所述控制开关包括操作键以及与操作键的端部和中心部分相对应的设置在操作键的十字形部分的端部和相交部处的多个触点,其中通过压按操作键的端部和中心部分的任何一个部分可以接通对应于被压按部分所设置的触点。控制开关还包括方向选择开关,所述方向选择开关是这样的,即,在图像显示部分的显示屏内的特定方向对应于操作键的四个端部的位置的方向。所述方向选择开关是这样的,即,可根据由于图像显示部分的转动而导致的图像显示部分取向变化来改变在图像显示部分的显示屏内使用的并且对应于操作键的四个端部的位置方向的方向。
因此,在由于图像显示部分的折叠、展开和转动而导致的图像记录/重放装置的各种使用状态下,能够使图像显示部分的显示屏中的方向与由控制器开关的方向选择开关所选择的方向相匹配。


图1至图13示出了图像记录/重放装置的一个实施例,其中图1是当图像显示屏被接收时的图像记录/重放装置的透视图。
图2是当图像显示部分处于普通拍摄状态时的图像记录/重放装置的透视图。
图3是当图像显示部分处于翻转接收状态时的图像记录/重放装置的透视图。
图4是当图像显示部分处于正面拍摄状态时的图像记录/重放装置的透视图。
图5示出了在其形状被部分改变的主体的一种变型中在翻转接收状态下的使用状态。
图6是控制开关的正视图。
图7是沿着图6中所示的VII-VII线所截得的垂直截面图。
图8是当从下方观察控制开关时表示方向选择开关已经被按下的状态的平面图。
图9是控制开关的一部分的放大截面图。
图10是表示方向选择开关已经被按下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11是表示方向确定开关已经被按下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12是在没有操作键的情况下的控制开关的左视图。
图13是在没有操作键、弹性件和盖的情况下的控制开关的右视图。
图14至图16是表示当利用控制开关进行操作时所用的屏幕显示的示意图。图14示出了即将执行操作前的屏幕显示。
图15示出了由于图14中所示的功能按钮的选择而导致的屏幕显示的状态。
图16示出了由于图14中所示的功能按钮的选择而导致的屏幕显示的状态。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图像记录/重放装置的一个实施例进行描述。在下面描述的实施例中,本发明用于小型摄像机。
如图1至图4中所示,摄像机1包括主体2,主体2包括垂直方向较长的矩形壳体和图像显示部分3,图像显示部分3被铰链机构(下面将描述)折叠地、展开地和转动地支撑在主体2的一个侧表面处。
拍摄镜头4和EVF(电子取景器)设置在主体2的上部。例如,用于将信息记录在可移除的记录媒体(外装式存储器,诸如所谓的记忆棒、磁带、光盘等)上或者从可移除的记录媒体重放信息的记录/重放机构(未示出)设置在主体2中与支撑图像显示部分3的一侧相对的一侧。用于在图像显示部分3被折叠时接收图像显示部分3的接收凹槽2a形成在图像显示部分3被支撑的侧面处。用于接收用以支撑图像显示部分3的铰链机构的支撑部分的接收凸起2b和2b设置在接收凹槽2a的上方。
下面定义了前后、上下和左右方向。如图1中所示,水平方向(x-x′轴线方向),即,平行于拍摄镜头的光学轴线的方向,是前后方向;在包括x-x′方向的垂直平面中垂直于x-x′轴线的方向(y-y′轴线方向)是上下方向;以及垂直于x-x′轴线方向和y-y′轴线方向的方向(z-z′轴线方向)是左右方向。(x方向是向前方向,x′是向后方向,y方向是向上方向,y′是向下方向,z方向是向左方向,以及z′是向右方向。)如图3和图4中所示,图像显示部分3具有安装和固定在框架5内侧的液晶显示屏(下面称之为“LCD屏”),LCD屏的屏幕尺寸约为2.5英寸,框架5的中心部分具有垂直方向较长的矩形开口5a。LCD屏6被安装在框架5上的盖7覆盖。因此,LCD屏6被设置在由框架5和盖7限定的空间内以使图像显示部分6a从框架5的开口5a中露出。
铰链机构8支撑具有上述结构的图像显示部分3以使图像显示部分3可沿着双头箭头α从图1中所示的图像显示部分3被接收在接收凹槽2中以使图像显示表面6a朝内的状态(下面称之为“接收状态”)自由地折叠和展开到由图2中双点划线所示的使图像显示部分3以沿x-x′方向延伸的折叠-展开轴线8a作为转动中心展开90度角的状态(下面称之为“展开状态”);以及以使图像显示部分3从展开状态沿着图2中所示的双头箭头β以沿z-z′方向延伸的转动轴线8b作为转动中心自由转动270度角,转动到图4中所示的图像显示表面6a朝前的状态(下面称之为“正面拍摄状态”)。图2中所示的图像显示表面从展开状态转过90度后朝后的状态为“普通拍摄状态”。图像显示表面6a转过180度后朝上的状态是“低角度拍摄状态”。图3中所示的图像显示部分3被接收在接收凹槽2a中以便由于在低角度拍摄状态下在没有使图像显示部分3转动的情况下使图像显示部分3折叠而导致的图像显示表面3朝外的状态是“翻转接收状态”。
铰链机构8具有双轴结构,包括如虚线所示的折叠-展开轴线8a和转动轴线8b。如上所述,折叠-展开轴线8a沿着水平方向(即,图1中所示的x-x′方向)延伸,而转动轴线8b沿着垂直于折叠-展开轴线的方向(即,图2中所示的z-z′方向)延伸。没有在结构上对铰链机构8进行限制,只要它具有包括折叠-展开轴线8a和转动轴线8b的双轴结构即可。
如上所述,利用铰链机构8折叠、展开和转动地支撑图像显示部分3可使图像显示部分3被设定在每一个状态,即,接收状态、展开状态、普通拍摄状态、低角度拍摄状态、翻转接收状态和正面拍摄状态。因此,为了检测图像显示部分3处于这些各种状态中的任何一个,以及根据图像显示部分3的状态,为了为LCD屏6提供电力(包括开启背景灯)、反转显示图像和改变操作开关的方向以与图像显示部分3的图像显示表面6a的方向相匹配(后面描述的),如图1至图4中所示,摄像机1具有一种朝向主体2的接收凹槽的下后部设置的检测装置以及一种分别设置在铰链机构8的折叠-展开轴线8a和转动轴线8b周围的检测装置。这些检测装置是用于检测图像显示部分3被折叠或者被展开的折叠-展开状态检测装置11;用于检测图像显示部分3展开到特定角度的折叠-展开角度检测装置12;以及用于检测图像显示部分3已经转动到特定角度的转动检测装置13。折叠-展开状态检测装置11、折叠-展开角度检测装置12和转动检测装置13被设置成这样的形式,即,当图像显示部分3处于特定状态时(后面描述的),例如利用现有的触点开关压按适合的压按部分来接通触点。
如图2和图4中所示,例如通过将固定于壳体内的基底(未示出)的触点开关主体设置在主体2的接收凹槽2a处来形成折叠-展开状态检测装置11。开关主体具有通过受压而使触点接通的操作元件,并且操作元件的端部11a位于形成在接收凹槽2a中的孔2c内。
压按凸起5b设置在框架5的表面的适合位置处,从而当图像显示部分3被折叠和接收时,由于压按操作元件的端部11a而使开关主体的触点被接通。
因此,当图像显示部分3被接收时,折叠-展开状态检测装置11的操作元件的端部11a被压按凸起5b压按以接通开关主体的触点。相反,在通过使图像显示部分3暂时展开、转动180度并使其被接收在接收凹槽2a中而使图像显示部分3处于翻转接收状态的情况下,由于可压按折叠-展开状态检测装置11的操作元件的端部11a的凸起没有被设置在处于与接收凹槽2a接触的一侧处的盖7上,因此由于折叠-展开状态检测装置11的触点被封闭而不能启动折叠-展开状态检测装置11。
折叠-展开角度检测装置12设置在铰链机构8的折叠-展开轴线8a周围。当图像显示部分3从折叠状态以折叠-展开轴线8a为转动中心展开90度角时,例如由于操作能够在图像显示部分3折叠或者展开时转动的压按部分(未示出)而使开关主体内的触点被接通,从而启动折叠-展开角度检测装置12。转动检测装置13被设置成这样的形式,即,除了当图像显示部分3以90度角展开时以外的情况下转动检测装置13都是断开的。
转动检测装置13设置在铰链机构8的转动轴线8b周围。当图像显示部分3从展开状态以转动轴线8b为中心转过特定角度时,例如通过操作随着图像显示部分3的转动而转动的压按部分(未示出)而使开关主体内的触点接通,从而启动转动检测装置13。启动转动检测装置13的角度在摄像机1中被设置为225度。转动检测装置13被设置成这样的形式,即,当图像显示部分3的转动角度在从225至270度的范围内时,转动检测装置13保持启动,同时触点保持接通,而当图像显示部分3的转动角度处于上述范围的角度以外的角度时,转动检测装置13被断开。
主体2具有例如设置在其背面的电源开关和模式转换开关(未示出),以及设置前接收凸起2b处的控制开关14,并且操作键(后面将描述的)的表面朝左。控制开关14主要用于执行各种操作,同时观察图像显示部分3的图像显示表面6a的EVF或者屏幕显示。如图3中所示,当图像显示部分3处于翻转接收状态时,主要在通过将垂直方向较长的矩形主体2水平设置时而使其长边水平设置的情况下使用摄像机1,并且主要利用右手握持该主体。控制开关14设置在当图像显示部分3处于翻转接收状态使便于利用右手拇指进行各种操作的位置处。
图6至13示出了控制开关14的结构。在这些图中所示的方向用作当控制开关14固定在主体2上时的控制开关14的方向。这些方向是向上、向下、向前、向后、向左和向右。
如图6至图8中所示,控制开关14包括结合成一个整体结构的五个开关,并且每一个开关具有一个触点。如后面将描述的,控制开关14包括方向选择开关A、B、C和D以及确定开关E,这些开关分别设置在十字形部分的四个端部和中心部分。方向选择开关A、B、C和D中的任何一个用于通过在图像显示部分3的图像显示表面的显示屏内沿着特定方向移动光标、指针或者逆选项显示来进行选项。确定开关E用于确定由方向选择开关A、B、C和D中的任何一个所执行的选项。控制开关14是由操作键15、弹性件16、触点压按元件17、盖18和基底元件19和触点元件20构成的。
如图6至图8中所示,操作键15的各部分是利用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树脂(ABS树脂)整体形成的以使它们可容易被加工和受到表面处理,诸如印刷,并具有强度。特别是,操作键15包括基本上为盘状的基部15a和键顶15b,键顶15b是在基部15a的左表面处的向左突出的、基本上为十字形的区域。圆柱形支撑轴15c和接合凸起15d设置在基部15a的右表面(后表面)处。支撑轴15c从基部15a的中心向右突出,接合凸起15d在轴向上以90度的间隔设置在外周边部分处,向右突出并具有相应的接合孔。
如后面将描述的,操作键15是这样设置的,即,当对应于方向选择开关A、B、C和D以及确定开关E的基本上为十字形的键顶15b的四个端部,顶端部、底端部、前端部和后端部以及中心部分分别被向右压按时,对应于这些部分的触点元件20的五个不同的活动触点(后面将描述的)弯曲并接通。键顶15b的表面柔和地向上、向下、向前和向后弯曲。当利用指尖触摸这些压按部分中的任何一个时,为了比较容易地区分这些压按部分,在键顶15b的四个端部中形成三角形凹槽15e,在键顶15b的中心部分中形成圆形凹槽15f。如图6中所示,方向选择开关A、B、C和D以及确定开关E设置在操作键15的键顶15b的下方以使对应于开关A设置顶端部、对应于开关B设置底端部、对应于开关C设置前端部、对应于开关D设置后端部以及对应于开关E设置中心部分。
如图7和图9中所示,弹性件16采用平环形,并且例如由硅橡胶制成,硅橡胶是一种弹性材料,弹性件16外装于操作键15的支撑轴15c的基部。在操作控制开关14的情况下(特别是当操作中心确定开关E时),当松开操作键15时,弹性件16迫使操作键15回复到其初始状态,当操作键15被压按时,改善操作键15的感觉,并且当操作操作键15时吸收声音。
例如利用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树脂整体形成触点压按元件17的各部分以使其具有预定的强度和适合的弹性。
特别是,如图7、图9和图13中所示,触点压按元件17包括环形的外周边部分17a和在中心处向左突出的截锥形凸台17b。利用在凸台17b的外边缘处沿着周向以90度的间隔径向延伸的辐条17c使外周边部分17a和凸台17b相连。向左突出的接合凸起17d整体地形成在外周边部分17a和辐条17c的连接部分处。作为向右突出的基本上为环形的区域的压按凸起17e形成在靠近辐条17c的连接部分的部分处。向外突出的接合棘爪17f整体地形成在各个接合凸起17d的左端部处。用于插入操作键15的支撑轴15c的插入孔17g是这样形成的,即,使其穿过触点压按元件17的凸台17b的中心部分。
利用薄钢板(SPTE)使盖18的各个部分成为一体,并且如图7、图9和图12中所示,盖18的外径略微大于触点压按元件17外径并且基本上等于基底元件19的外径。
特别是,盖18包括基本上为正方形的主要部分18a和从主要部分18a的角部径向突出的扇形接触部分18b,并且扇形接触部分18b的端部接触基底元件19。安装孔18c穿过主要部分18a的中心,并且通过将主要部分18a的中心圆形区域加工成朝向中心向左突出的锥形能够根据触点压按元件17的凸台17b的外形形成接合部分18d。接合孔18e在周向上以90度的间隔形成在盖18的主要部分18a中以包围接合部分18d。如图6、图8和图12中所示,定位部分18f从两个接触部分18b(即,向前突出并且向上倾斜的接触部分18b以及向后突出并且向下倾斜的接触部分18b)的端部向右突出。尽管为详细示出,但是定位部分18f和18f的前端基本上以直角弯曲并且向外突出。
如图6至图13中所示,基底元件19是由聚酰胺(PA)/尼龙树脂制成的,特别是由尼龙6制成的以使其吸收震动和具有强度,并且具有向左开放的基本上为圆形插座的形状。基底元件19包括基本上为盘状的底部19a、沿着底部19a的外边缘设置的周壁19b、以及从与底部19a的盖18的接合孔18e的位置相对应的位置向左突出的固定凸起19c。基底元件19的周壁19b的内径基本上等于触点压按元件17的外径。向左边和右边延伸以与盖18的相应的定位部分18f和18f接合的接合沟槽19d和19d分别形成在周壁19b的外周表面的前部和向上倾斜的位置以及后部和向下倾斜的位置处。
具有两种类型的固定触点21a和21b并且是由镀银的铜合金板制成的金属丝21通过夹物模压的方法与基底元件19的底部19a的左表面成为一体。固定触点21a和21b的布置形式是这样的,即,例如将固定触点21a布置成圆形并且将固定触点21b布置成环形以包围固定触点21a。基底元件19的固定凸起19c的设置位置从固定触点21a和21b的位置沿着周向移动90度。
如图7和图9中所示,触点元件20具有对应于操作键15的十字形键顶15b的四个端部,即,顶端部、底端部、前端部和后端部、以及中心部分而设置的活动触点20a。触点元件20包括五个由为弹性材料的不锈钢(SUS)制成的平圆顶形活动触点20a以及由具有耐热性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PET)制成的薄膜20b,活动触点20a固定在薄膜20b上。用于插入基底元件19的各个固定凸起19c的孔20c形成在触点元件20中。
通过将活动触点20a固定在触点元件的薄膜20b上,可利用薄膜20b使活动触点20a定位并且使薄膜20b与活动触点20a成为一体,使活动触点20a与控制开关14的其他结构件隔离,并且如后面描述的,例如当利用操作键15或者触点压按元件17压按活动触点20a和使活动触点20a弯曲时以及当活动触点20a回复到其初始形状时吸收声音。因此,触点元件20整体上为圆片形并且具有五个形成在活动触点20a处的向左凸出的部分,触点元件20可精确地安装在基底元件19的底部。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控制开关14中,是以下列方式组装结构元件的。
首先,将触点元件20放置在基底元件19的底表面上,同时将基底元件19的固定凸起19c插入到触点元件20的各个孔20c中。从而使触点元件20的活动触点20a定位在固定触点21a和21b的左侧,并且活动触点20a的外周边部分与固定触点21b接触。
如图13中所示,将触点压按元件17放置在已经被置于基底元件19的底表面上的触点元件20的左侧上。此时,基底元件19的固定凸起19c从触点压按元件17的辐条17c之间的部分突出。
接着,将盖18放置在触点压按元件17上。特别是,如图9和图12中所示,基底元件19的接合沟槽19d和盖18的定位部分18f对准,盖18的接合部分18d重叠在触点压按元件17的凸台17b上,并且从触点压按元件17的辐条17c之间的部分突出的基底元件19的固定凸起19c被插入到盖18的各个接合孔18e中。从而,在盖18处,固定凸起19c的端部从各个接合孔18e略微向左突出,接合凸起17d从在盖18的两个相邻的接触部分18b之间的部分向左突出,接触部分18b的端部接触基底元件19的周壁19b的左端表面,而定位部分18f与基底元件19的各个接合沟槽19d接合。然后,从盖18的各个接合孔18e向左突出的基底元件19的固定凸起19c的端部被堵缝(焊接),以使盖18被固定在基底元件19上。
如图7中所示,通过将盖18固定在基底元件19上,使触点压按元件17的压按凸起17e和触点元件20的活动触点20a对准。因此,触点压按元件17的压按凸起17e面对在基底元件19处的金属丝21的固定触点21a和21b,并且薄膜20b和触点元件20的活动触点20a被设置在压按凸起17e以及固定触点21a和21b之间。
最后,将操作键15安装到基底元件19上。特别是,如图7和图9中所示,将操作键15的支撑轴15c插入到设置在基底元件19内的触点压按元件17的插入孔17g中,并且从盖18的接触部分18b和限定操作键15的各个接合凸起15d的接合孔的右侧开放的边缘之间的部分突出的在触点压按元件17的接合凸起17d处的接合棘爪17f相互接合。从而使操作键15和基底元件19成为一体。当操作键15的支撑轴15c被插入到触点压按元件17的插入孔17g中时,支撑轴15c的端部从插入孔17g略微向右突出并且仅接触触点元件20的表面。如图12中所示,外装于操作键15的支撑轴15c的基部的弹性件16位于触点压按元件17的凸台17b的左侧,并且在重叠于凸台17b上的盖18的安装孔18c内。
在控制开关14结合在如图1至图4中所示的摄像机1的主体2的壳体中的情况下,当分别对应于方向选择开关A、B、C和D(例如在图10中所示的方向选择开关D)的十字形键顶15b的四个端部中的任何一个被向右压按时,操作键15和触点压按元件17相对于作为支点的操作键15的支撑轴15c的端部和触点元件20的接触部分整体地略微向后倾斜。此时,外装于操作键15的支撑轴15c的基部的弹性件16由于当操作键15的倾斜时而受到支撑轴15c的压迫,从而部分地在盖18的安装孔18c内弯曲。由于触点压按元件17的相应的压按凸起17e将触点元件20压向右,对应于方向选择开关D的位置设置的活动触点20a弯曲和变形为平板形状,从而使活动触点20a的中心部分与金属丝21的相应的固定触点21a接触。这使固定触点21a和21b之间发生短路,从而触点被闭合,接通方向选择开关D。
当对应于方向选择开关D的十字形键顶15b的端部被松开时,弯曲的活动触点20a回复到其初始形状。特别是,触点元件20的活动触点20a与金属丝固定触点21a分离以使固定触点21a和21b断开,从而断开方向选择开关D。此时,弹性件16的回复力加上活动触点20a的回复力能够使操作键15回到其初始状态。尽管上面对于在操作方向选择开关D时的控制开关14的状态进行了描述,但是当操作其他开关A、B和C时的控制开关14的其他部分的操作与当操作开关D时的类似,不同之处在于,操作键15的倾斜方向和金属丝21的固定触点21a和21b的短路位置不同。
如图11中所示,当对应于确定开关E的控制开关14的中心部分被压向右时,触点压按元件17的位置保持相同,操作键15的支撑轴15c在凸台17b的插入孔17g内向右滑动,并且,同时接合凸起17d的接合棘爪17f在操作键15的相应的接合凸起15d的接合孔内向左相对移动,以使操作键15整体向右移动。此时,由于安装在操作键15的支撑轴15c的基部的弹性件16插入在操作键15的右表面和触点压按元件17的凸台17b之间,并且由于操作键15的右表面和凸台17b之间的空间减小而使弹性件16被整体压缩和变形。操作键15的支撑轴15c从触点压按元件17的凸台17b的插入孔17g向右突出的量增大。因此,支撑轴15c的端部将触点元件20压向右,使触点元件20的中心活动触点20a弯曲和变形成平板形状。中心活动触点20a的变形使活动触点20a的中心部分接触金属丝21的相应的固定触点21a,从而使固定触点21a和21b之间发生短路,使触点闭合,从而接通确定开关E。
当对应于确定开关E的开关14的键顶15b的中心部分被松开时,弯曲的活动触点20a回复到其初始状态,即,触点元件20的活动触点20a与金属丝固定触点21a分离以使固定触点21a和21b断开,从而断开确定开关E。此时,弹性件16的回复力加上活动触点20a的回复力使操作键15的支撑轴15c在凸台17b的插入孔17g内向左滑动,并且,同时接合凸起17d的接合棘爪17f在操作键15的相应的接合凸起15d的接合孔内向右相对移动,以使操作键15整体向左移动并且回复其初始状态。
如上所述,当弹性件16外装于操作键15的支撑轴15c的基部上以组装控制开关14时,弹性件16位于触点压按元件17的凸台17b的左侧,并且重叠在凸台17b上。因此,当键顶15b的任何一个部分被压向右边以便接通方向选择开关A、B、C、D和确定开关E中的相应的一个时,设置在操作键15和触点压按元件17的凸台17b之间的弹性件16变形和弯曲。当松开操作键15时,用于返回其初始形状的弹性件16的回复力被加到弯曲的活动触点20a的回复力,以使操作键15快速回复到其初始状态。
接下来将对利用控制开关14进行的各种操作进行详细描述。
可利用模式转换开关(未示出)例如在三种模式,即拍摄模式、网络模式和视频模式之间进行切换来使用摄像机1。拍摄模式用于将拍摄图像记录在记录媒体上。网络模式用于执行网络功能,诸如收发邮件和浏览主页,通过与国际互联网连接来使用该网络模式。视频模式用于重放和编辑被记录在记录媒体上的图像。在网络模式和视频模式下,主要在翻转接收状态下利用控制开关14进行各种操作。
在控制开关14的基本操作下,例如利用手指压按对应于方向选择开关A、B、C、D的操作键15的十字形键顶15b的四个端部的任何一个以接通相应的开关;在图像显示部分3和EVF(未示出)的图像显示表面6a上的光标、指针或者逆选项显示移动到特定的选项;以及压按键顶15d的中心部分以接通确定开关E并且确定选项。
例如,当利用控制开关14调节LCD屏6的亮度时,以下列方式操作控制开关14。
当利用方向选择开关A、B、C、D中的任何一个使显示在图像显示表面6a上的光标、指针或者逆选项显示在图像显示表面6a内水平和垂直移动到总是显示在图像显示部分3的图像显示表面6a上和EVF内的功能按钮22,接着,当压按确定开关E时,确定被选择的功能按钮22,从而将图像显示表面6a的屏幕显示切换到图15中所示的状态。
接下来,由于多个选项24和一个用以调节屏幕亮度的选项23被显示在图像显示表面6a上,当利用方向选择开关A、B、C、D中的任何一个使光标、指针或者逆选项显示移动到选项23时,接着,当压按确定开关E时,图像显示表面6a的屏幕显示被切换到图16中所示的状态。
接着,类似地,利用方向选择开关A、B、C、D中的任何一个根据图像显示表面6a上的屏幕显示在图16中所示的屏幕上适当地进行关于调节图像显示部分3的LCD屏6的亮度的具体操作。接着,利用方向选择开关A、B、C、D中的任何一个使光标、指针或者逆选项显示移动到确定按钮25,并且压按确定开关E以将屏幕的亮度调节到被调节的数值。
在摄像机1中,显示在图像显示部分3的图像显示表面6a上和EVF内并且利用控制开关14可使之用于进行操作的选项例如包括,在拍摄模式下的“菜单”、“供给器”、“自动定时器”、“存储混合”、“拍摄亮度”、“聚焦”、“屏幕亮度”、“音量”、“搜索结束”、“标题”、“数字效果”、“计数器重新设定”和“日期设定”;以及在视频模式下的“菜单”、“音量”、“标题”、“多屏幕搜索”、“重放”、“后退”、“重放/暂停”、“快进”、“屏幕亮度”、“数字效果”、“搜索结束”、“日期编码”、“计数器重新设定”和“记录”。
如上所述,在摄像机1中,图像显示部分3被铰链机构8折叠、展开和转动地支撑,并且图像显示部分3以折叠一展开轴线8a为中心在90度的范围内折叠和展开,以转动轴线8b为中心从90度展开状态在270度的范围内转动以使其被放置在接收状态、展开状态、普通拍摄状态、低角度拍摄状态、翻转接收状态和正面拍摄状态。
在普通拍摄状态和低角度拍摄状态下,如图2和图4中所示,利用右手握持的方式使用包括在垂直方向上较长的矩形壳体的主体2同时使其保持垂直,并且操作控制开关14,同时观察图像显示部分3的图像显示表面6a的图像显示或者EVF的图像显示。在该情况下,例如利用左手的一个手指操作控制开关14。在普通拍摄状态和低角度拍摄状态下,当利用右手握持的方式使用主体2同时使其保持垂直,例如利用右手的一个手指操作控制开关14,同时观察图像显示部分3的图像显示表面6a的图像显示或者EVF的图像显示。
在正面拍摄状态下,利用左手握持的方式使用主体2同时使其保持垂直,例如利用右手的一个手指操作控制开关14,同时观察图像显示部分3的图像显示表面6a的图像显示。即使在正面拍摄状态下,当利用右手握持的方式使用主体2同时使其保持垂直时,例如利用左手的一个手指操作控制开关14,同时观察图像显示部分3的图像显示表面6a的图像显示。
但是,在翻转接收状态下,如图3中所示,由于水平设置而使摄像机1的在垂直方向上较长的矩形主体2主要是以其长边处于水平的状态下被使用。在该情况下,利用右手握持主体2。如图3中所示,由于控制开关14的位置朝向主体2的右侧,因此便于利用右手拇指操作控制开关14。
当由于水平设置而使主体2以其长边处于水平的状态下被使用时,主体2中被右手握持的部分对应于接收主体2的拍摄镜头4的部分。因此,如图5中所示,当摄像机被设置成这样的形式时,即,主体2的顶部形成有对应于拍摄镜头4的透镜筒形状的圆柱形,与图3中所示的主体相比,该主体2更易于用右手握持,这是由于其圆柱形而导致的。因此,摄像机1更容易被握持,并且将右手置于摄像机1上的同时通过简单地伸展右手拇指可更容易地操作控制开关14。
如上所述,在摄像机中,在翻转接收状态下,由于水平设置而使主体2以其长边处于水平的状态下被握持使用。在该情况下,在摄像机1中,主体2从垂直状态顺时针转过90度,并且图像显示部分3的左表面朝上。
因此,由于主体2被转动,在与在垂直状态下使用的图像显示表面6a的显示图像的垂直方向相对应的控制开关14的方向选择开关A、B、C和D在图3中所示的翻转接收状态下被使用的情况下,当使用者试图垂直地移动在图像显示表面6a上的光标、指针或者逆选项显示时,必须使用相对于图像显示表面6a位于右边和左边的开关A和B以使其移动,而,当使用者视图水平地移动光标、指针或者逆选项显示时,必须使用相对于图像显示表面6a位于顶部和底部的开关C和D以使其移动。
让使用者容易地操作控制开关14是很难的。这是由于,在翻转接收状态下,在图像显示部分3的图像显示表面6a的显示屏幕中的垂直和水平方向在感觉上与用于移动图像显示部分3的图像显示表面6a上的光标、指针或者逆选项显示的控制开关14的方向选择开关A、B、C和D相对应的方向不匹配。
为了解决摄像机1中的这个问题,在翻转接收状态下,改变与控制开关14的方向选择开关A、B、C和D相对应的方向。特别是,使与控制开关14的方向选择开关A、B、C和D相对应的方向逆时针转过90度(下面称之为“方向转动”)。与控制开关14的方向选择开关A、B、C和D相对应的在图像显示表面6a上的图像显示方向处于方向没有转动的状态,以使开关A对应于向上、开关B对应于向下、开关C对应于向左、开关D对应于向右,如上所述(初始状态)。
在摄像机1中,在接收状态、展开状态、普通拍摄状态、低角度拍摄状态、翻转接收状态和正面拍摄状态下的三种检测装置11、12和13的开/关状态被输入到系统控制器(未示出),并且通过三种相应的检测装置11、12和13的状态的结合,确定图像显示部分3所处状态(至少将翻转接收状态与其他状态区分开),并且包括图像信号的供给、LCD屏幕6的显示屏的倒置的开/关设定状态以及控制开关14的方向转动的开/关设定状态的供给LCD屏6的电力的开/关设定状态处于相互之间最佳对应的程度。
表1示出了由于图像显示部分3相对于折叠/展开检测装置11、折叠/展开角度检测装置12和转动检测装置13的开/关状态、供给LCD屏6的电力的开/关设定状态、控制开关14的方向转动的开/关设定状态和显示屏的倒置的开/关设定状态的折叠、展开和转动而导致的每一个状态之间的关系。
表1

这里,当根据摄像机1的使用的实际状态考虑图像显示部分3的每一个状态时,需要在除了接收状态以外的状态下为LCD屏6提供电力;以仅在翻转接收状态下转动控制开关14的方向;以及仅在正面拍摄状态下使显示屏倒置。在翻转接收状态下,需要为LCD屏6提供电力并且转动控制开关的方向,但不需要使显示屏倒置。
由于折叠/展开检测装置11是这样设置的,即,仅在接收状态下被接通,因此仅以1比1的比率使折叠/展开检测装置11的状态和LCD屏6的电力提供相对应,从而当接通折叠/展开检测装置11时,使LCD屏6的电力提供的设定处于断开的状态。类似地,由于转动检测装置13是这样设置的,即,当图像显示部分3的转动角度在225至270度的范围内时使转动检测装置13接通,这对应于正面拍摄状态,仅以1比1的比率使转动检测装置13的状态和显示屏的倒置的设定相对应,从而当转动检测装置13接通时,使显示屏的倒置的设定处于接通的状态。
但是,由于折叠/展开角检测装置12是这样设置的,即,当图像显示部分3展开到90度角时使折叠/展开角检测装置12接通,在普通拍摄状态和翻转接收状态下使折叠/展开角检测装置12断开。根据折叠/展开角检测装置12的状态,检测装置12可仅将处于下列四个状态中任何一种,即,展开状态、普通拍摄状态、低角度拍摄状态和正面拍摄状态下的图像显示部分3与处于下列两种状态中的任何一种,即,普通接收状态和翻转接收状态下的图像显示部分3区分开,从而使折叠/展开角检测装置12的开/关状态和控制开关14的转动方向的开/关设定状态可不再以单一的比例相互对应。
例如,在折叠/展开角检测装置12的开/关状态和控制开关14的转动方向的开/关设定状态以单一的比例相互对应的情况下,当图像显示部分3从其90度展开状态轻微折叠时,折叠/展开角检测开关断开,以使控制开关的方向转动设定处于接通的状态。因此,即使在普通接收状态下,控制开关的方向转动设定也处于接通的状态。但是,在普通接收状态下,尽管由于LCD屏的电力供给设定断开并且图像显示表面6a没有朝外而没有使用图像显示部分3,但是可利用EVF等进行拍摄。因此,当控制开关的方向转动设定此时接通时,基于EVF的屏幕显示的垂直和水平方向以及与例如用于移动图像显示部分3的图像显示表面6a上的光标、指针或者逆选项显示相对应的垂直和水平方向在感觉上不匹配。
如表1中所示,翻转接收状态是由仅折叠图像显示部分3导致的,并且图像显示表面6a从低角度拍摄状态朝外。因此,当图像显示部分2从仅折叠/展开角检测装置12接通的低角度拍摄状态折叠时,折叠/展开角检测装置12也断开,以使所有三种检测装置都断开。
这样,由于不能仅根据折叠/展开角检测装置12的开/关状态将接收状态和翻转接收状态区分开,因此在摄像机1中,仅当折叠/展开检测装置11、折叠/展开角检测装置12和转动检测装置13都断开时,进行控制开关14的方向转动。当折叠/展开检测装置11、折叠/展开角检测装置12和转动检测装置13中任何一个接通时,控制开关14的方向不转动。当图像显示部分3的状态从控制开关14的方向转动到其他任何一个状态(这里,折叠/展开角检测装置12接通)的翻转接收状态改变时,控制开关14的方向快速回复到其初始方向。
在控制开关14的方向转动设定接通的翻转接收状态下,对应于控制开关14的方向选择开关A、B、C和D的方向从初始方向逆时针转过90度以使它们与图像显示部分3的图像显示表面6a的屏幕显示的垂直和水平方向匹配。
换言之,如图3和图5中所示,可通过压按位置在感觉上与图像显示部分3的图像显示表面6a的垂直和水平方向相对应的开关A、B、C和D中的任何一个同时观察图像显示部分3的图像显示表面6a可使光标、指针或者逆选项显示在图像显示部分3的图像显示表面6上沿着特定的方向移动。此时,与方向选择开关A、B、C和D相对应的方向是这样的,即,图像显示部分3的图像显示表面6a的向上方向对应于方向选择开关C、图像显示部分3的图像显示表面6a的向下方向对应于方向选择开关D、图像显示部分3的图像显示表面6a的向左方向对应于方向选择开关B、图像显示部分3的图像显示表面6a的向右方向对应于方向选择开关A。因此,例如当图像显示部分3处于翻转接收状态时,在利用网络模式下的网络功能或者在视频模式下重放或者编辑记录在记录媒体上的图像的情况下,能够大大增强上述摄像机1中的可操作性。
因此,在摄像机1中,当视频显示部分3处于由于水平设置而在使其长边水平设置的状态下使用主体2的翻转接收状态下时,控制开关14被设置在可利用握持主体2的右手的拇指容易操作的位置处,并且控制开关14的方向对应于在翻转接收状态下的图像显示部分3的图像显示表面6a的屏幕显示的垂直和水平方向,垂直使用的主体2自动转过90度。因此,当在垂直使用主体2和水平使用主体2时,可根据图像显示部分3的图像显示表面6a的垂直和水平方向在最佳状态下使用主体2。另外,当分别垂直使用在垂直方向上较长的矩形摄像机1时以及水平使用其时,不再需要提供单独的专用开关,从而能够节省成本。
在摄像机1中,主体2具有在普通使用过程中垂直方向上较长的矩形的壳体,并且图像显示部分3可以平行于拍摄镜头的光学轴线水平延伸的折叠-展开轴线8a作为转动中心折叠和展开,沿着主体的侧面以在垂直方向上较长的矩形的形式被接收。因此,在不牺牲图像显示部分3的可视性的情况下,可以在整体上减小摄像机1的尺寸,并且如果主体2具有相同的尺寸,图像显示部分3可具有比水平展开的图像显示部分更大的显示表面6a。
用于摄像机1中的控制开关的结构不限于上述控制开关14的结构。不利用控制开关14,例如可使用这样一种控制开关,其中具有小圆形操作键的四个开关被设置在十字形部分的端部,一个与这些开关类似的开关单独设置在这四个开关的中心处,并且这五个开关用作方向选择开关A、B、C和D以及确定开关E。
尽管,在上述实施例中,以包括可相对于主体以平行于拍摄镜头的光学轴线水平设置的折叠-展开轴线作为中心折叠和展开的图像显示部分的摄像机1作为示例对本发明的记录/重放装置进行描述,但是本发明也可使用更常用的包括以垂直于拍摄镜头的光学轴线水平设置的折叠-展开轴线作为中心折叠和展开的图像显示部分的记录/重放装置。
在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每一个部分的特定形状和结构仅是实现本发明的示例,因此它们不被认为是对本发明的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
从以上描述中可以清楚地看出,本发明的图像记录/重放装置包括被折叠地、展开地和转动地支撑在包括拍摄镜头的主体处的图像显示部分。所述图像记录/重放装置包括控制开关,所述控制开关包括操作键以及与操作键的端部和中心部分相对应的设置在操作键的十字形部分的端部和相交部处的多个触点,其中通过压按操作键的端部和中心部分的任何一个部分可以接通对应于被压按部分所设置的触点。控制开关还包括方向选择开关,所述方向选择开关是这样的,即,在图像显示部分的显示屏内的特定方向对应于操作键的四个端部的位置的方向。所述方向选择开关是这样的,即,可根据由于图像显示部分的转动而导致的图像显示部分取向变化来改变在图像显示部分的显示屏内使用的并且对应于操作键的四个端部的位置方向的方向。
因此,根据本发明,在图像记录/重放装置的各种使用模式下,可根据图像显示部分的取向容易使用控制开关。
在本发明中,所述主体具有在主体的普通使用时具有在垂直方向上较长的矩形的壳体,并且所述图像显示部分以平行于拍摄镜头的光学轴线水平设置的折叠-展开轴线作为中心折叠和展开,并且沿着主体的侧面以在垂直方向上较长的矩形的形式被接收。因此,在不牺牲图像显示部分的可视性的情况下,可以在整体上减小摄像机的尺寸,并且如果主体具有相同的尺寸,图像显示部分可具有比水平展开的图像显示部分更大的显示表面。
在本发明中,当通过以长边为水平设置的方式握持主体并且同时使图像显示部分的图像显示表面以朝外的方式被接收而使用主体时,控制开关被设置在容易利用握持主体的手进行操作的位置处。因此,例如当编辑或者重放被记录在记录媒体上的图像时能够大大增强控制开关的可操作性。
权利要求
1.一种图像记录/重放装置,包括可被折叠地、展开地和转动地支撑在包括拍摄镜头的主体处的图像显示部分,所述图像记录/重放装置包括控制开关,所述控制开关包括操作键以及与操作键的端部和中心部分相对应的设置在操作键的十字形部分的端部和相交部处的多个触点,其中通过压按操作键的端部和中心部分的任何一个部分可以接通对应于被压按部分所设置的触点;其中,控制开关还包括方向选择开关,所述方向选择开关是这样的,即,在图像显示部分的显示屏内的特定方向对应于操作键的四个端部的位置的方向;以及所述方向选择开关是这样的,即,可根据由于图像显示部分的转动而导致的图像显示部分取向变化来改变在图像显示部分的显示屏内使用的并且对应于操作键的四个端部的位置方向的方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记录/重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具有在主体的普通使用时具有在垂直方向上较长的矩形的壳体,并且所述图像显示部分以平行于拍摄镜头的光学轴线水平设置的折叠一展开轴线作为中心折叠和展开,并且沿着主体的侧面以在垂直方向上较长的矩形的形式被接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记录/重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控制开关在主体的普通使用时沿着光学轴线方向被操作时,图像显示部分是这样的,即,在显示屏幕内的特定方向对应于水平方向,而当以与光学轴线成直角的方向操作控制开关时,图像显示部分是这样的,即,在显示屏幕内的其他特定方向对应于垂直方向。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记录/重放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以长边为水平设置的方式握持主体并且同时使图像显示部分的图像显示表面以朝外的方式被接收而使用主体时,控制开关被设置在容易利用握持主体的手进行操作的位置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记录/重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在通过以长边为水平设置的方式握持主体并且同时使图像显示部分的图像显示表面以朝外的方式被接收而使用主体的情况下,当所述控制开关沿着光学轴线方向被操作时,图像显示部分是这样的,即,在显示屏幕内的特定方向对应于垂直方向,而当以与光学轴线成直角的方向操作控制开关时,图像显示部分是这样的,即,在显示屏幕内的其他特定方向对应于水平方向。
全文摘要
一种图像记录/重放装置,具有增强可操作性以适合使用模式的各种操作开关。该图像记录/重放装置包括被折叠地、展开地和转动地支撑内装有拍摄镜头(4)的主体(2)处的图像显示部分(3)。所述图像记录/重放装置包括控制开关(14),所述控制开关包括操作键(15)以及与操作键的端部和中心部分相对应的设置在操作键的十字形部分的端部和相交部处的多个触点,其中通过压按操作键的端部和中心部分的任何一个部分可以接通对应于被压按部分所设置的触点。控制开关还包括方向选择开关,可根据由于图像显示部分的转动而导致的图像显示部分取向变化改变在图像显示部分的显示屏内使用的并且对应于操作键的四个端部的位置方向的方向。
文档编号H04N5/232GK1473427SQ02802966
公开日2004年2月4日 申请日期2002年7月26日 优先权日2001年8月15日
发明者森川正义, 山冈正人, 嘉藤正悟, 盐山芳规, 海老根信人, 人, 信人, 悟, 规 申请人:索尼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