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958426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图像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显示装置,尤其涉及一种为观察者提供立体图像等的图像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关于显示3维立体图像的立体显示装置,有例如日本特开平10-161061号公报公开的技术。
在该日本特开平10-161061号公报中,如图18所示,公开了立体图像显示装置500,其具备背光501;液晶面板502,其配置在背光501的光射出侧,并具有遮光部502a及透光部502b;以包夹液晶面板502的方式相对配置的偏光板503及504;柱面镜(lenticule lens)505,其配置在偏光板504的光射出侧,并与液晶面板502相对独立;配置在柱面镜505的光射出侧,并用来显示图像的图像显示液晶面板506。此外,在液晶面板502上,设置有形成在透明基板上的纵向长条状的若干个透明导电膜。此外,对应此透明导电膜,设置上述液晶面板502的遮光部502a及透光部502b。也就是,在日本特开平10-161061号公报中,对应液晶面板502的纵向长条状的1个透明导电膜,设置有1个遮光部502a,并且对应在纵向长条状的1个透明导电膜,设置有1个透光部502b。此外,背光501所射出的、通过对应在此透明导电膜而设置的透光部502b的光线,经由柱面镜505,而聚光到在观察者510所处位置上、具有图18的A方向的长度X的光到达区域520。
在该日本特开平10-161061号公报所公开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500中,将左眼用图像及右眼用图像交替显示在图像显示液晶面板506上,并且以与此显示的切换同步,将施加在透明导电膜的电压加以控制,由此,将液晶面板502的遮光部502a及透光部502b进行切换。因此,在右眼用图像显示在图像显示液晶面板506上的期间,仅右眼用图像被射入观察者510的右眼510a,并且在左眼用图像显示在图像显示液晶面板506上的期间,仅左眼用图像被射入观察者510的左眼510b。重复此切换动作,可以让观察者510观看到立体图像。
然而,在日本特开平10-161061号公报所公开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500中,对应设置在液晶面板502的透明基板的每1个透明导电膜,来设置液晶面板502的各个遮光部502a及透光部502b,因此难以任意将遮光部502a及透光部502b在图18中A方向的长度加以改变。因而难以采用相同的液晶面板502,将由遮光部502a及透光部502b所组成的一组加以细分化或是扩大,因此具有采用相同的液晶面板502,不易使通过液晶面板502的透光部502b的光线所形成的光到达区域520在图18中A方向的长度X增加或缩短。因而不易实现下述功能,即不易,采用相同的液晶面板(发光控制装置)502,将光到达区域520在图18中A方向上的长度X缩短,并且分别使光线射入若干观察者的左右眼,由此对若干观察者提供立体图像,或是使光到达区域520在图18的A方向上的长度X增加,而对位在不同观察位置的若干观察者,提供不同的平面图像(2维图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可以采用相同的发光控制装置,对位在不同观察位置的观察者提供各不相同的平面图像(2维图像),并对若干个观察者提供立体图像的图像显示装置。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涉及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在,其具备显示面板,用来显示图像;光源,用来将光线照射在显示面板;发光控制装置,配置在光源及显示面板之间,并且具有透射部,用来使光源所照射的光线透射,具有遮光部,用来遮光,并且所述透射部以及遮光部在与连结观察者的左右眼的第1方向交叉的第2方向延伸设置,并且可以对所述透射部以及遮光部在第1方向的长度加以改变;透镜,该透镜至少包括1个透镜部,该透镜部使从光源所照射出的、经由发光控制装置的透射部而射出的光线,往预定的方向行进,并且在第2方向延伸形成;发光控制装置,通过对发光控制装置的透射部及遮光部的第1方向上的长度加以改变,来控制从光源所照射出的、经由发光控制装置的透射部而照射出的光线的到达位置,由此实现为位在不同观察位置的观察者提供不同图像的功能、以及对若干个观察者提供立体图像的功能中的至少一项功能。
上述本发明所涉及的图像显示装置,如上所述,可通过对发光控制装置的透射部及遮光部的第1方向的长度加以改变,而对聚光在观察者的位置的光到达区域的第1方向长度加以改变。因此,可缩短发光控制装置的透射部及遮光部的第1方向的长度,并且将由透射部及遮光部所组成的组加以细分化,由此,可缩短将聚光在观察者的位置的光到达区域的第1方向的长度,并加以细分化。因此,在有若干个观察者时,可将来自光源的光线,聚光在若干个观察者各个眼睛的附近。其结果是,可以将具有两眼视差的图像,分别附加在射入若干个观察者的左右眼的光线中,由此,可对若干个观察者提供立体图像。此外,通过增加发光控制装置的透射部及遮光部的第1方向的长度,可以采用相同的发光控制装置,来增加聚光在观察者的位置的光到达区域的第1方向的长度。因此,在有观察位置不同的若干个观察者时,可以采用相同的发光控制装置,将来自光源的光线聚光在观察者个人的两眼的附近。其结果是,可以将不同的图像附加在朝向观察位置不同的观察者的光线内,由此,可以对观察位置不同的若干个观察者,分别提供不同的平面图像(2维图像)。如此,在本发明涉及的图像显示装置中,可以采用相同的发光控制装置,对若干个观察者提供立体图像,并对位在不同观察位置的观察者提供各不相同的平面图像(2维图像)。
上述本发明所涉及的图像显示装置,优选的是,发光控制装置可以将透射部及遮光部予以切换。如果采用这种结构,则可配合透射部及遮光部的切换时序,将显示面板中所显示的右眼用图像及左眼用图像予以切换,这样可更容易地为观察者提供立体图像。此外,可配合透射部及遮光部的切换时序,将显示面板中所显示的平面图像予以切换,这样可更容易地为位在不同观察位置的观察者提供平面图像。
上述本发明所涉及的图像显示装置中,优选的是,透镜包含柱面镜,该柱面镜具有,在第2方向上延伸所形成的、实质上为半圆柱状的透镜部,该柱面镜对应由透射部及遮光部所组成的组而设置。如果采用这种结构,则可通过柱面镜的透镜部,使经由发光控制装置的透射部所照射的光线,朝向预定方向行进。
在上述具备柱面镜的图像显示装置中,优选的是,使柱面镜的1个透镜部对应由发光控制装置的透射部及遮光部所组成的组,这样,可将光线聚光在不同的观察者所处的区域,而为位于不同观察位置的观察者提供不同的图像。如果采用这种结构,则可将不同的图像附加在聚光在各位观察者所处的区域的光线内,这样,可容易地为位于不同观察位置的观察者提供不同图像。
在上述具备柱面镜的图像显示装置中,优选的是,使柱面镜的1个透镜部对应由发光控制装置的透射部及遮光部所组成的若干组,这样,可将光线聚光在观察者的右眼及左眼部分,而为若干个观察者提供立体图像。如果采用这种结构,则可将右眼用图像及左眼用图像附加在聚光在观察者的右眼及左眼部分的各条光线内,这样,可容易地对观察者提供立体图像。
上述本发明所涉及的图像显示装置中,优选的是,发光控制装置具备发光控制液晶面板,使透射光源所照射的光线的透射区域以及遮光的遮光区域,在第2方向延伸且在第1方向交替设置;第1偏光板及第2偏光板,其包夹发光控制液晶面板而相对配置。如果采用这种结构,则可将透射过位于发光控制液晶面板的透射区域的液晶的光线加以射出。此外,也可将透射过位于发光控制液晶面板的遮光区域的液晶的光线予以遮光。
此时优选的是,发光控制液晶面板可以切换透射区域及遮光区域。如果采用这种结构,则可配合透射区域及遮光区域的切换时序,将显示面板中所显示的右眼用图像及左眼用图像予以切换,这样可更容易地为观察者提供立体图像。此外,可配合透射区域及遮光区域的切换时序,将显示面板中所显示的平面图像予以切换,这样可更容易地为位于不同观察位置的观察者提供平面图像。
在上述具备发光控制液晶面板的图像显示装置中,优选的是,在发光控制液晶面板中,以邻接第1方向的方式,设置用来控制发光控制液晶面板的透射区域及遮光区域的若干个电极;发光控制液晶面板,其对发光控制液晶面板的若干个电极的驱动进行控制,这样将透射区域及遮光区域的第1方向的长度加以改变。如果采用这种结构,则在以各个若干条电极结构透射区域及遮光区域时,可通过控制对电极电压的施加状态,来增加或是减少结构透射区域及遮光区域的电极的数目,这样,可容易地将透射区域及遮光区在第1方向的长度加以改变。因此,可采用1个发光控制液晶面板,容易地将光源射出光线所聚光的光到达区域在第1方向的长度加以改变。其结果是,可以采用1个发光控制液晶面板,容易地为位于不同观察位置的观察者提供各不相同的平面图像(2维图像),并为若干个观察者提供立体图像。
在上述发光控制液晶面板中设置电极的结构中,优选的是,发光控制液晶面板的若干个电极,分别沿着第2方向延伸而设置。如果采用这种结构,则可容易地使用以使光线透射的透射部以及遮光用的遮光部沿着第2方向延伸而设置。因此,可通过在第2方向延伸设置的透镜部,容易地使光源所射出的光线,往预定的方向行进。
在上述发光控制液晶面板中设置电极的结构中,优选的是,发光控制液晶面板控制发光控制液晶面板的若干个电极的驱动,这样控制透射区域的第1方向的长度,而限制观察者可以观测的区域。如果采用这种结构,则可以控制经由发光控制液晶面板的透射区域而照射的光线所聚光的光到达区域的第1方向的长度,因此可缩小观察者可以观看显示面板中所显示图像的区域。这样,可以限制观察者可以观看显示面板中所显示的图像的可视角,因此可防止其它观察者观看到观察者所观看的显示面板的图像。
此时优选的是,发光控制液晶面板可以切换透射区域及遮光区域。如果采用这种结构,则可切换光线的到达区域以及未到达区域,因此可容易地切换限制可视角的区域以及未限制可视角的区域。
在上述本发明所涉及的图像显示装置中,优选的是,对发光控制装置的透射部及遮光部,以在显示面板的每隔1/n(n为2以上的自然数)图框期间中进行替换的方式进行控制;显示面板对显示面板所显示的第1图像及第2图像进行切换,该切换与发光控制装置的透射部及遮光部的替换同步。如果采用这种结构,则在1/n图框期间中,可使显示面板所显示的第1图像(例如为右眼用图像)射入观察者的右眼,并且不会使光源所射出的光线射入观察者的左眼。之后,在下一个1/n图框期间中,可使显示面板中所显示的第2图像(例如为左眼用图像)射入观察者的左眼,并且不会使光源所射出的光线射入观察者的右眼。这样,可在1个图框期间中,观察者的右眼可观看到第1图像(右眼用图像),同时观察者的左眼可观看到第2图像(左眼用图像)。其结果是,观察者的右眼及左眼分别同时连续观察显示面板所显示的第1图像(右眼用图像)及第2图像(左眼用图像),因此观察者可观看图像劣化较少的立体图像。此外,在1/n图框期间中,可使显示面板中所显示的第1图像(例如为两眼用平面图像)射入一方的观察者的两眼,并且不会使光源所射出的光线射入另一方的观察者的眼睛。之后,在下一个1/n图框期间中,可使显示面板所显示的第2图像(例如为两眼用平面图像)射入另一方的观察者的眼睛,并且不会使光源所射出的光线射入一方的观察者的眼睛。这样,可以在至少1个图框期间中,一方的观察者可观看到第1图像(平面图像),且另一方的观察者可观看到第2图像(平面图像)。其结果是,一方的观察者及另一方的观察者分别同时连续观察显示面板所显示的第1图像及第2图像,因此,可将图像劣化较少的不同的平面图像(2维图像),分别提供给一方的观察者及另一方的观察者。
此时优选的是,1/n图框期间为1/2图框期间。如果采用这种结构,则在1个图框期间中,可将显示面板所显示的第1图像(例如为右眼用图像)提供给观察者的右眼,并将显示面板所显示的第2图像(例如为左眼用图像)提供给观察者的左眼。此外,在1个图框期间中,可将显示面板所显示的第1图像(两眼用平面图像)提供给一方的观察者,并将显示面板所显示的第2图像(两眼用平面图像)提供给另一方的观察者。
在上述本发明所涉及的图像显示装置中,优选的是,发光控制装置具备发光控制液晶面板,在该发光控制液晶面板中,光源所照射的光线透射的透射区域以及遮光用的遮光区域在第2方向上延伸且在第1方向交替设置;在发光控制液晶面板上一体设置有透镜。如果采用这种结构,则相比个别设置透镜及发光控制液晶面板的情况,可以减少构件的数目。
在上述一体设置有透镜及发光控制液晶面板的结构中,优选的是,还具有第3偏光板及第4偏光板,该第3偏光板及第4偏光板以包夹一体设置的透镜及发光控制液晶面板并相对的方式配置。如果采用这种结构,可容易地通过第4偏光板,透射及遮光透射第3偏光板、透射发光控制液晶面板的遮光区域及透射区域、依据透镜而往预定方向行进的光线。
在上述本发明所涉及的图像显示装置中,优选的是,在显示面板上一体设置有透镜。如果采用这种结构,则相比个别设置透镜及显示面板的情况,可减少构件的数目。
在上述本发明所涉及的图像显示装置中,优选的是,发光控制装置包含发光控制液晶面板,在该发光控制液晶面板中,使光源照射的光线透射的透射区域以及遮光用的遮光区域,在第2方向延伸且在第1方向交替设置;还具有用来检测出观察者位置的位置检测装置;以及依据位置检测装置所检测出的观察者位置,将发光控制液晶面板的透射区域及遮光区域予以移动的控制部。如果采用这种结构,则可通过位置检测装置来检测观察者的移动,并根据该位置信息,将发光控制液晶面板的透射区域以及遮光区域予以移动,因此,即使在观察者移动时,也可为观察者提供适当的图像。
在上述本发明所涉及的图像显示装置中,优选的是,透镜的在第2方向延伸形成的透镜部,在相对像素列呈预定角度倾斜的状态下进行设置,该像素列在实质上与显示面板的第1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延伸。如果采用这种结构,则即使在光源所照射的光线,因透射透镜的透镜部产生干扰而在具有明暗条纹的状态下射入显示面板时,由于在透镜部的延伸方向与显示面板的像素排列方向并不一致,因此可通过显示面板的像素,来抑制具有明暗条纹的光线再次产生干扰。其结果是,可抑制在显示面板上产生明暗的干扰条纹(Moire)。


图1是是本发明第1实施例所涉及的图像显示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是在图11所示的本发明第1实施例所涉及的图像显示装置中,观察者从上方观看显示面板俯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的本发明第1实施例所涉及的图像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板及柱面镜(Lenticular Lens)的放大立体图。
图4是图1所示的本发明第1实施例所涉及的图像显示装置的发光控制液晶面板的部分放大图。
图5是在图1所示的本发明第1实施例所涉及的图像显示装置的双画面显示时,观察者所观察的显示面板及发光控制液晶面板状态附图。
图6是在图1所示的本发明第1实施例所涉及的图像显示装置的双画面显示时,观察者从上方观看显示面板俯视图。
图7是在图1所示的本发明第1实施例所涉及的图像显示装置的双画面显示时,观察者从上方观看显示面板俯视图。
图8是在图1所示的本发明第1实施例所涉及的图像显示装置的立体图像显示时,观察者所观察的显示面板及发光控制液晶面板图。
图9是在图1所示的本发明第1实施例所涉及的图像显示装置的立体图像显示时,观察者从上方观看显示面板的俯视图。
图10是在图1所示的本发明第1实施例所涉及的图像显示装置的立体图像显示时,观察者从上方观看显示面板俯视图。
图11是在图1所示的本发明第1实施例所涉及的图像显示装置的可视角限定时,观察者从上方观看显示面板的俯视图。
图12是在本发明第2实施例所涉及的图像显示装置中,观察者从上方观看显示面板的俯视图。
图13是在本发明第3实施例所涉及的图像显示装置中,观察者从上方观看显示面板的俯视图。
图14是在本发明第4实施例所涉及的图像显示装置中,观察者从上方观看显示面板的俯视图。
图15是用来说明图1所示的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第1变形例所涉及的图像显示装置的结构,观察者从上方观看显示面板的俯视图。
图16是用来说明图1所示的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第2变形例所涉及的图像显示装置的结构,观察者从上方观看显示面板的俯视图。
图17是用来说明图1所示的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第3变形例所涉及的图像显示装置的结构,观察者从上方观看显示面板的俯视图。
图18是用来说明已知例涉及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的原理,观察者从上方观看显示面板的俯视图。
符号说明
1、100、200、300 图像显示装置2、202 显示面板3、7、8、50、308、503、504 偏光板4 背光 5、305 发光控制液晶单元6、306发光控制液晶面板6a、306a 透射区域 6b、306b 遮光区域6c 单位区域 6d电极6e、6f 像素区域 9、69 柱面镜9a、59a、69a、202b、306d 透镜部10、20、510 观察者 10a、20a、501a 右眼10b、20b、501b 左眼 30区域59 棱镜透镜130 位置检测传感器140 控制部 202a、306c 柱面镜部500 立体图像显示装置501 背光502 液晶面板502a 遮光部502b 透光部 505 柱面镜506 图像显示液晶面板520 光到达区域S、R1、L1、R2、L2 图像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

本发明的实施例。
第1实施例接下来参照图1至图4,说明本发明第1实施例所涉及的图像显示装置1的结构。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发明第1实施例所涉及的图像显示装置1系具备用来显示图像的显示面板2、装设在显示面板2靠观察者10及20一侧的偏光板3及用来将光线照射在显示面板2的背光4。
在此,在第1实施例中,在背光4的靠观察者10及20一侧,配置有发光控制液晶单元5。其中,所述发光控制液晶单元5为本发明所涉及的[发光控制装置]的一例。如图2所示,此发光控制液晶单元5包含具有用来使背光4所照射的光线透射的透射区域6a及遮光用的遮光区域6b的发光控制液晶面板6;及包夹发光控制液晶面板6而相对配置的偏光板7及偏光板8。该偏光板7及偏光板8为本发明所涉及的[第1偏光板]及[第2偏光板]的一例。此外,以包夹发光控制液晶面板6方式配置的偏光板7及8,具有互为正交的偏光轴。该偏光板7具备不仅使具有第1偏光轴的光线透射,并且将具有实质上与第1偏光轴正交的第2偏光轴的光线予以吸收的功能。此外,偏光板8具备不仅使具有实质上与第1偏光轴正交的第2偏光轴的光线透射,并且将具有第1偏光轴的光线予以吸收的功能。其中,背光4是本发明的[光源]的一例。
此外,在第1实施例中,发光控制液晶面板6的透射区域6a及遮光区域6b,在与连结观察者10(20)的右眼10a(20a)及左眼10b(20b)之方向(图1中的F方向)实质上正交的方向(图1中的G方向)上延伸,并且交替设置在F方向上。此外,如图4所示,透射区域6a及遮光区域6b由发光控制液晶面板6的若干条(例如4条)单位区域6c(参照图4)结构。此外,在结构发光控制液晶面板6的透射区域6a及遮光区域6b的单位区域6c内,分别以邻接图4中的F方向的方式设置若干个电极6d。在之后所述的双画面显示时,以不将电压施加在对应结构透射区域6a的4条单位区域6c的4个电极6d的方式进行控制,并且以将电压施加在对应结构遮光区域6b的4条单位区域6c之4个电极6d的方式进行控制。也就是,在第1实施例中,由具有未施加电压的电极6d的区域形成使背光4所照射的光线透射的透射区域6a,由具有施加有电压的电极6d的区域形成将背光4所照射的光线遮光的遮光区域6b。
此外,在发光控制液晶面板6的内部密封未图示的液晶。之后,在未对发光控制液晶面板6的电极6d施加电压的状态下,液晶分子维持扭转90°的状态。此外,在对发光控制液晶面板6的电极6d施加电压的状态下,液晶分子扭转状态被消除。在第1实施例中,在背光4及显示面板2之间设置具有上述结构的发光控制液晶面板6,借此,可由对遮光区域6b施加电压,来消除在发光控制液晶面板6的遮光区域6b的液晶分子的扭转,因此,经由偏光板7而从背光4所照射的光线,在其偏光轴不会产生变化的情况下透射发光控制液晶面板6。借此,可由偏光板8,将透射发光控制液晶面板6的遮光区域6b的光线加以吸收。此外,在未对透射区域6a施加电压,因此使位于发光控制液晶面板6的透射区域6a内的液晶分子维持在扭转状态,因此,经由偏光板7而从背光4所照射的光线,其偏光轴实质上会产生90°的变化,透射过发光控制液晶面板6。借此,即使让透射过发光控制液晶面板6的透射区域6a的光线射入偏光板8,也可以直接使之透射。其结果是,可以利用发光控制液晶面板6以及偏光板7及8,容易的将背光4所照射的光线予以遮光或是透射。
在第1实施例中,控制是否对设在单位区域6c的电极6d施加电压,借此可任意改变透射区域6a及遮光区域6b的宽度。例如,在后述的立体图像的显示时,分别通过2条单位区域6c来结构透射区域6a及遮光区域6b,并且,不将电压施加在对应结构透射区域6a的2条单位区域6c的2个电极6d上,并且将电压施加在对应结构遮光区域6b的2条单位区域6c的2个电极6d上,借此,可将透射区域6a及遮光区域6b分别形成相当于2条单位区域6c的宽度。此外,在后述的可视角限定时,分别通过2条及6条单位区域6c来结构透射区域6a及遮光区域6b,并且,未将电压施加在对应结构透射区域6a的2条单位区域6c的2个电极6d,且将电压施加在对应结构遮光区域6b的6条单位区域6c的6个电极6d,借此,可将透射区域6a形成为相当于2条单位区域6c的宽度,同时将遮光区域6b形成为相当于6条单位区域6c的宽度。借此,控制是否对发光控制液晶面板6的电极6d施加电压,而容易对后述的双画面显示模式、立体图像显示模式及可视角限定模式进行切换。
此外,在第1实施例中,如图1及图2所示,在发光控制液晶单元5与显示面板2之间,设置有柱面镜9。在该柱面镜9中,形成有若干个实质上为半圆柱状的透镜部9a。此外,如图3所示,若干个透镜部9a在对沿着显示面板2的G方向延伸的像素列呈θ(约1°至3°)的倾斜的状态下设置。借此,即使背光4所照射的光线在透射设在柱面镜9的透镜部9a时产生干扰,而在具有明暗条纹的状态下射入显示面板2时,由于透镜部9a的延伸方向与显示面板2的像素排列方向(图3的F方向及G方向)并不一致,因此可通过显示面板2的像素,来抑制具有明暗条纹的光线再次产生干扰。其结果是,可抑制在显示面板2产生明暗的干扰条纹(Moire)。此外,如图2所示,包含若干个透镜部9a的柱面镜9具备使透射发光控制液晶面板6的透射区域6a的光线,往观察者10及20的方向行进的功能。其中,柱面镜9为本发明所涉及的[透镜]的一例。此外,如图1及图2所示,包含发光控制液晶面板6、偏光板7及偏光板8的发光控制液晶单元5、以及柱面镜9,配置在显示面板2及背光4之间。
双画面显示模式接下来参照图5至图7,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所涉及的图像显示装置1的双画面的平面图像显示方法。
首先参照图5至图7,说明用来对位于不同观察位置的若干个观察者10及20,提供不同图像的发光控制液晶面板6及显示面板2的结构。如图6及图7所示,在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所涉及的双画面显示时的图像显示装置1中,由发光控制液晶面板6的透射区域6a及遮光区域6b所组成的一组,分别对应柱面镜9的各个透镜部9a而设置1组。也就是说,在双画面显示时,如上所述,控制是否对发光控制液晶面板6的4个电极6d施加电压,借此,分别以4条单位区域6c来结构发光控制液晶面板6的透射区域6a及遮光区域6b。
在此,如图5所示,在第1实施例的显示双画面的平面图像时,发光控制液晶面板6按以下述方式进行控制通过控制电极6d的驱动,在显示面板2的每隔1/2图框期间(1/120秒),进行用以使光线透射的透射区域6a及遮光用的遮光区域6b之间的替换。此外,显示面板2按以下述方式进行控制在显示面板2的每隔1/2图框期间(1/120秒),切换用来供观察者10观看的图像R1(例如车用导航用平面图像)及用来供观察者20观看的图像L1(例如电视用平面图像),该切换同发光控制液晶面板6的透射区域6a及遮光区域6b的替换同步。图像R1为本发明所涉及的[第1图像]的一例,图像L1为本发明所涉及的[第2图像]的一例。
在上述结构中,在显示双画面的平面图像之际,如图6所示,首先,在0/120至1/120秒之间,背光4所照射的光线,通过发光控制液晶单元5的偏光板7,而仅仅让具有第1偏光轴的光线透射,并朝向发光控制液晶面板6行进。在该图6所示的状态下,用来使发光控制液晶面板6的光线透射的透射区域6a,配置在对应观察者10的位置。之后,具有第1偏光轴的光线透射发光控制液晶面板6的透射区域6a及遮光区域6b。此时,射入未施加电压的透射区域6a的光线,其偏光轴实质上产生90°的变化,在具有第2偏光轴的状态下透射,另一方面,射入施加有电压的遮光区域6b的光线,其偏光轴未产生变化而透射。之后,在具有第2偏光轴的状态下从透射区域6a所射出的光线,以及在具有第1偏光轴的状态下从遮光区域6b所射出的光线,射入发光控制液晶单元5的偏光板8。此时,通过发光控制液晶面板6的透射区域6a而射入偏光板8的光线,直接透射偏光板8,并朝向柱面镜9行进。相对于此,通过发光控制液晶面板6的遮光区域6b而射入偏光板8之光线,被偏光板8吸收。也就是说,发光控制液晶面板6的透射区域6a是用来使光线透射而设置,发光控制液晶面板6的遮光区域6b是用来将光线遮光而设置。之后,通过发光控制液晶面板6的透射区域6a而透射偏光板8的光线,经由柱面镜9,以朝向观察者10行进的方式聚光。此时,由于在显示面板2显示出供观察者10观看的图像R1,因此,观察者10的两眼可以观看到供观察者10观看的图像R1。相对于此,背光4所照射的光线并未到达观察者20。
之后,在显示双画面的平面图像时的1/120至2/120秒之间,如图7所示,将图6所示的发光控制液晶面板6的透射区域6a及遮光区域6b的位置加以替换。借此,使用来让光线透射的透射区域6a,配置在对应观察者20的位置。背光4所照射的光线,通过发光控制液晶单元5的偏光板7,而仅让具有第1偏光轴的光线透射,并朝向发光控制液晶面板6行进。之后,具有第1偏光轴的光线,透射发光控制液晶面板6的透射区域6a及遮光区域6b。此时,射入未施加电压的透射区域6a的光线,在该光线的偏光轴实质上产生90°的变化而具有第2偏光轴的状态下透射,另一方面,射入施加有电压的遮光区域6b的光线,在该光线的偏光轴未产生变化的状态下透射。之后,在具有第2偏光轴的状态下从透射区域6a所射出的光线以及在具有第1偏光轴的状态下从遮光区域6b所射出的光线,射入发光控制液晶单元5的偏光板8。此时,通过发光控制液晶面板6的透射区域6a而射入偏光板8的光线,直接透射偏光板8,且朝向柱面镜9行进。相对于此,通过发光控制液晶面板6的遮光区域6b而射入偏光板8的光线被偏光板8吸收。之后,经由发光控制液晶面板6的透射区域6a而透射偏光板8的光线,经由柱面镜9以朝向观察者20行进的方式聚光。此时,由在显示面板2上显示出供观察者20观看的图像L1,因此,观察者20的双目可以观看到供观察者20观看的图像L1。相对于此,背光4所照射的光线并未到达观察者10。
此外,在显示双画面的平面图像时的2/120至3/120秒之间,与图6所示的0/120至1/120秒之间相同,观察者10可以观看到显示面板2所显示的图像R1,并且背光4所照射的光线并未到达观察者20。之后,在显示双画面的平面图像时的3/120至4/120秒之间,与图7所示的1/120至2/120秒之间相同,观察者20可观看到显示面板2所显示的图像L1,并且背光4所照射的光线并未到达观察者10。之后,也每隔1/60秒(2/120秒)就重复相同的动作。借此,在1个图框期间(2/120秒(1/60秒))之间,观察者10可观看到图像R1,且观察者20可观看到图像L1。其结果是,观察者10及观察者20分别同时连续观察出显示面板2所显示的R1图像及L1图像,因此,可将图像劣化较少的不同图像提供给观察者10及20。
立体图像显示模式接下来参照图8至图10,说明本发明第1实施例涉及的图像显示装置1的立体图像显示方法。
首先参照图8至图10,说明用来为位于不同观察位置的若干个观察者10及20,提供立体图像的发光控制液晶面板6及显示面板2的结构。如图9及图10所示,在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立体图像显示时的图像显示装置1中,由发光控制液晶面板6的透射区域6a及遮光区域6b所组成的一组,分别对应柱面镜9的各个透镜部9a而设置2组。也就是说,在立体图像显示时,如上所述,控制是否对发光控制液晶面板6的2个电极6d施加电压,借此,分别以2条单位区域6c(参照图4)来结构发光控制液晶面板6的透射区域6a及遮光区域6b,而从双画面显示模式切换为立体图像显示模式。
在此,如图8所示,在第1实施例的立体图像显示时,发光控制液晶面板6按以下述方式进行控制通过控制电极6d的驱动,在显示面板2的每隔1/2图框期间(1/120秒)切换透射区域6a及遮光区域6b。此外,显示面板2按以下述方式进行控制在显示面板2的每隔1/2图框期间(1/120秒),切换射入观察者10及观察者20的右眼10a及20a的右眼用图像R2及射入观察者10及观察者20的左眼10b及20b左眼用图像L2,该切换与发光控制液晶面板6的透射区域6a及遮光区域6b的替换同步。其中,右眼用图像R2为本发明涉及的[第1图像]的一例,左眼用图像L2为本发明涉及的[第2图像]的一例。
在上述结构中,在显示立体图像时,如图9所示,首先在0/120至1/120秒之间,背光4所照射的光线通过发光控制液晶单元5的偏光板7,而仅使具有第1偏光轴的光线透射,并朝向发光控制液晶面板6行进。在该图9所示的状态下,用来使发光控制液晶面板6的光线透射的透射区域6a,配置在对应观察者10的右眼10a及观察者20的右眼20a的位置。之后,具有第1偏光轴的光线,透射发光控制液晶面板6的透射区域6a及遮光区域6b。此时,射入未施加电压的透射区域6a的光线,在该光线的偏光轴实质上产生90°的变化而具有第2偏光轴的状态下透射,另一方面,射入施加有电压的遮光区域6b的光线,在该光线的偏光轴未产生变化的状态下透射。之后,在具有第2偏光轴的状态下从透射区域6a所射出的光线、以及在具有第1偏光轴的状态下从遮光区域6b所射出的光线,射入发光控制液晶单元5的偏光板8。此时,通过发光控制液晶面板6的透射区域6a而射入偏光板8的光线,直接透射偏光板8,且朝向柱面镜9行进。相对于此,通过发光控制液晶面板6的遮光区域6b而射入偏光板8的光线,被偏光板8吸收。之后,通过发光控制液晶面板6的透射区域6a而透射偏光板8的光线,经由柱面镜9,以朝向观察者10及观察者20的右眼10a及20a行进的方式聚光。此时,由于在显示面板2显示出右眼用图像R2,因此,右眼用图像R2射入观察者10及观察者20的右眼10a及20a。相对于此,背光4所照射的光线并未到达观察者10及观察者20的左眼10b及20b。
之后,在显示立体图像时的1/120至2/120秒之间,如图10所示,将图9所示的发光控制液晶面板6的透射区域6a及遮光区域6b的位置加以替换。借此,使用来让发光控制液晶面板6的光线透射的透射区域6a,配置在对应观察者10的左眼10b及观察者20的左眼20b的位置。而背光4所照射的光线经由发光控制液晶单元5的偏光板7,而仅使具有第1偏光轴的光线透射,并朝向发光控制液晶面板6行进。之后,具有第1偏光轴的光线,透射发光控制液晶面板6的透射区域6a及遮光区域6b。此时,射入未施加电压的透射区域6a的光线,在该光线的偏光轴实质上产生90°的变化而具有第2偏光轴的状态下透射,另一方面,射入施加有电压的遮光区域6b的光线,在该光线的偏光轴未产生变化的状态下透射。之后,在具有第2偏光轴的状态下从透射区域6a所射出的光线、以及在具有第1偏光轴的状态下从遮光区域6b所射出的光线,射入发光控制液晶单元5的偏光板8。此时,通过发光控制液晶面板6的透射区域6a而射入偏光板8的光线,直接透射偏光板8,并朝向柱面镜9行进。相对于此,通过发光控制液晶面板6的遮光区域6b而射入偏光板8的光线,被偏光板8吸收。之后,通过发光控制液晶面板6的透射区域6a而透射偏光板8的光线,经由柱面镜9,以朝向观察者10及观察者20的左眼10b及20b行进的方式聚光。此时,由于在显示面板2显示出左眼用图像L2,因此,左眼用图像L2射入观察者10及观察者20的左眼10b及20b。相对在此,背光4所照射的光线并未到达观察者10及观察者20的右眼10a及20a。
此外,在显示立体图像时的2/120至3/120秒之间,如图9所示,与0/120至1/120秒之间相同,显示面板2所显示的右眼用图像R2,射入观察者10及观察者20的右眼10a及20a,并且背光4所照射的光线并未到达观察者10及观察者20的左眼10b及20b。之后,在显示立体图像时的3/120至4/120秒之间,如图10所示,与1/120至2/120秒之间相同,在显示面板2所显示的左眼用图像L2,射入观察者10及观察者20的左眼10b及20b,并且背光4所照射的光线并未到达观察者10及观察者20的右眼10a及20a。之后,每隔1/60秒(2/120秒)重复相同的动作。借此,在1个图框期间(2/120秒(1/60秒)),观察者10及观察者20的右眼10a及20a可观看到右眼用图像R2,且观察者10及观察者20的左眼10b及20b可观看到左眼用图像L2。结果,观察者10(20)的右眼10a(20a)以及左眼10b(20b)分别同时连续观察显示面板2所显示的右眼用图像R2及左眼用图像L2,因此,观察者10及20可观看到图像劣化较少的立体图像。
可视角限定模式接下来参照图11,说明本发明第1实施例涉及的图像显示装置1的可视角限定方法。
首先参照图11,说明用来仅对观察者10所处区域提供图像的发光控制液晶面板6及显示面板2的结构。如图11所示,由该发光控制液晶面板6、的透射区域6a及遮光区域6b所组成的一组,分别对应在柱面镜9的各个透镜部9a而设置1组。
在此,如上所述,在第1实施例的可视角限定时,以是否对设在发光控制液晶面板6的2个电极6d(参照图4)及6个电极6d施加电压的方式进行控制,借此,分别以2条及6条单位区域6c来结构发光控制液晶面板6的透射区域6a及遮光区域6b,而从双画面显示模式或是立体图像显示模式,切换为可视角限定模式。因此,可使透射区域6a的F方向的长度,形成为相当于2条单位区域6c的宽度,并使遮光区域6b的F方向的长度,形成为相当于6条单位区域6c的宽度。因此可将观察者10可观看的区域予以限制。此外,如图11所示,在显示面板2上显示出提供给观察者10观看的图像S。
在上述结构中,在限定可视角时,背光4所照射的光线经由发光控制液晶单元5的偏光板7,而仅使具有第1偏光轴的光线透射,并朝向发光控制液晶面板6行进。之后,具有第1偏光轴的光线透射发光控制液晶面板6的透射区域6a及遮光区域6b。此时,射入未施加电压的透射区域6a的光线,在该光线的偏光轴实质上产生90°的变化而具有第2偏光轴的状态下透射,另一方面,射入施加有电压的遮光区域6b光线,在该光线的偏光轴未产生变化的状态下透射。之后,在具有第2偏光轴的状态下从透射区域6a所射出的光线、以及在具有第1偏光轴的状态下从遮光区域6b所射出的光线,射入发光控制液晶单元5的偏光板8。此时,通过发光控制液晶面板6的透射区域6a而射入偏光板8的光线,直接透射偏光板8,并朝向柱面镜9行进。相对于此,通过发光控制液晶面板6的遮光区域6b而射入偏光板8的光线,被偏光板8吸收。之后,经由发光控制液晶面板6的透射区域6a而透射偏光板8的光线,经由柱面镜9,以朝向观察者10行进的方式聚光。也就是,由于在通过具有6条单位区域6c份的宽度的遮光区域6b的光线被遮光,因此,背光4所照射的光线仅到达观察者10所处的区域30。
第1实施例的效果在第1实施例中,如上所述,将发光控制液晶面板6的具有4条单位区域6c宽度的透射区域6a及遮光区域6b的F方向的长度予以改变,借此可使聚光在观察者10及20的位置的光到达区域的F方向的长度变化。因此,可将构成发光控制液晶面板6的透射区域6a及遮光区域6b的单位区域6c由4条变为2条,并且通过透射区域6a及遮光区域6b所组成的一组予以细分化,可缩短聚光在观察者10及20的位置的光到达区域的F方向的长度,并予以细分化。因此,可使背光4所照射的光线聚光在观察者10及20的各自双目附近。其结果是,可将左眼用图像L2及右眼用图像R2显示在显示面板2,借此,可对观察者10及20提供立体图像。此外,因为发光控制液晶面板6的透射区域6a及遮光区域6b的单位区域6c是由4条单位区域6c构成的,借此,可采用相同的发光控制液晶面板6,来增加聚光在观察者10及20的位置的光到达区域的F方向的长度。因此,可采用相同的发光控制液晶面板6,使背光4所照射的光线聚光在观察者10及20各自的两眼附近。其结果是,可将图像R1及图像L1显示在显示面板2,借此,可为位于不同观察位置的若干观察者10及20,提供各不相同的图像R1(平面图像)及图像L1(平面图像)。如此,在第1实施例涉及的图像显示装置1中,可采用相同的发光控制液晶面板6,来对若干个观察者10及20提供立体图像,并且可对位于不同观察位置的观察者10及20,提供各不相同的图像R1(平面图像)及图像L1(平面图像)。
此外,在第1实施例的可视角限定模式中,通过控制发光控制液晶面板6的若干个电极6d的驱动,来控制透射区域6a的图1的F方向的长度,借此,可将经由发光控制液晶面板6的透射区域6a而照射的光线所聚光的区域30在图1的F方向上的长度加以缩短,因此可将观察者10可以观看显示面板2所显示的图像S的区域加以缩小。借此,可将观察者10观看显示面板2所显示的图像S之可视角予以限制,因此可防止其它观察者20观看到观察者10所观看的显示面板2的图像S。
第2实施例接下来参照图12,在第2实施例中,与第1实施例不同,对随着观察者观察位置的移动而改变立体图像的显示位置的图像显示装置100加以说明。
如图12所示,此第2实施例所涉及的图像显示装置100具备用来检测观察者10的位置的位置检测传感器130;控制部140,其依据以位置检测传感器130所检测出的观察者10的位置,来驱动发光控制液晶单元5的发光控制液晶面板6的电极6d,而移动使光线透射的透射区域6a以及遮光用的遮光区域6b。其中,位置检测传感器130为本发明涉及的[位置检测装置]的一例。此外,在第2实施例中,发光控制液晶面板6的透射区域6a及遮光区域6b,通过控制发光控制液晶面板6的电极6d(参照图4)的驱动,而以1条单位区域6c(参照图4)构成发光控制液晶面板6的透射区域6a,并以构成透射区域6a的单位区域6c以外的单位区域6c来构成遮光区域6b,切换至随着观察者的观察位置的移动而改变立体图像的显示位置的模式(头部循迹模式(headtracking mode))。此外,透射区域6a包含以对应在观察者10的左眼10b的方式设置的像素区域6e、及以对应观察者20的左眼20b的方式设置的像素区域6f。此外,第2实施例涉及的其它结构系与第1实施例相同。
以下说明,在具有上述结构的第2实施例涉及的图像显示装置100中,观察者10往图12的箭头H方向移动,且观察者20未移动的情况。此时,位置检测传感器130检测出观察者10的观察位置往图12的箭头H方向移动。之后,从位置检测传感器130将移动检测信息传送至控制部140。根据该移动检测信息,为了使控制部140透射透射区域6a中的像素区域6e的光线射入在观察者10的左眼10b,将发光控制液晶面板6的像素区域6e往图12的箭头I方向移动,其中,像素区域6e对应在观察者10的左眼10b而设置。此时,由于观察者20未移动,因此不移动透射区域6a中的像素区域6f,其中像素区域6f并未使对应在观察者20的左眼20b而设置。之后,在每隔1/120秒,将发光控制液晶面板6的透射区域6a及遮光区域6b予以切换,并且该切换于发光控制液晶面板6的透射区域6a及遮光区域6b间的切换动作同步,将显示面板2所显示的左眼用图像及右眼用图像予以切换。
第2实施例的效果在第2实施例中,如上所述,因为设置用来检测观察者10的位置之位置检测传感器130、及依据以位置检测传感器130所检测出的观察者10的位置,使发光控制液晶面板6的透射区域6a及遮光区域6b移动的控制部140,可通过位置检测传感器130来检测观察者10的移动,并根据该移动检测信息,使发光控制液晶面板6的透射区域6a的对应在观察者10的左眼10b而设置的像素区域6e予以移动。因此,即使在观察者10进行移动时,也可对观察者10提供适当的图像。此外,若将上述第2实施例涉及的位置检测传感器130具备由图像辨识等来检测出若干个观察者的移动的结构,并并控制部140可分别移动对应若干个观察者的透射区域6a及遮光区域6b,则即使在若干个观察者产生移动时,也可对各观察者提供适当的立体图像。
第3实施例接下来参照图13来说明在第3实施例,与上述第1实施例不同的将柱面镜部202a一体形成在显示面板202上的例子。其中,显示面板以外的构造与上述第1实施例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如图13所示,本发明第3实施例涉及的图像显示装置200具备用来显示图像的显示面板202、装设在显示面板202的靠观察者10及20一侧的偏光板3、及用来将光线照射在显示面板202的背光4。
在此,在第3实施例中,在显示面板202上一体设置有柱面镜部202a。借此,相比单独设置柱面镜部202a及显示面板202的情况,可以减少构件的数目。在该柱面镜部202a中,形成有若干个实质上为半圆柱状的透镜部202b。其中,柱面镜部202a为本发明涉及的[透镜]及[柱面镜]的一例。
第4实施例接下来参照图14来说明在第4实施例,与上述第3实施例不同系将柱面镜部306c一体形成在发光控制液晶面板306上的例子。其中,发光控制液晶面板以外的构造与上述第1实施例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如图14所示,第4实施例涉及的图像显示装置300具备用来显示图像的显示面板2、装设在显示面板2的靠观察者10及20一侧的偏光板3、及用来将光线照射在显示面板2的背光4。
此外,在背光4的靠观察者10及20一侧,配置有发光控制液晶单元305。其中,发光控制液晶单元305为本发明涉及的[发光控制装置]的一例。该发光控制液晶单元305包含具有用来使背光4所照射的光线透射的透射区域306a及遮光用的遮光区域306b的发光控制液晶面板306、及配置在发光控制液晶面板306的靠背光4一侧的偏光板7。其中,透射区域306a为本发明涉及的[透射部]及[透射区域]的一例,遮光区域306b为本发明涉及的[遮光部]及[遮光区域]的一例。
在此,在第4实施例中,在发光控制液晶面板306上一体形成有柱面镜部306c。借此,相比单独设置柱面镜部306c及发光控制液晶面板306的情况,可减少构件的数目。此外,在柱面镜部306c中,形成有若干个实质上为半圆柱状的透镜部306d。在第4实施例中,由于将柱面镜部306c一体设置在发光控制液晶面板306上,而无法将偏光板设置在发光控制液晶面板306的靠观察者10及20一侧,因此必须在显示面板2的靠背光4侧设置偏光板308。其中,柱面镜部306c为本发明涉及的[透镜]及[柱面镜]的一例。此外,偏光板308为本发明涉及的[第2偏光板]的一例。
以上所公开的实施例,就所有说明内容而言仅是事例,并且不应被视为具有限制涵义。本发明所涉及的范围并非局限于上述实施例的说明内容,而是由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内容来表示此外,包括等同于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内容,以及在本发明所要求保护内容范围之内所做出的所有变化。
例如,在上述第1实施例中,提及的是在发光控制液晶面板6的靠观察者10及20侧设置偏光板8的例子,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在此,也可如图15所示的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的第1变形例那样,在显示面板2的靠背光4侧设置偏光板50。
此外,在上述第1实施例中,提及的是在发光控制液晶单元5及显示面板2之间设置柱面镜9的例子,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在此,也可如图16所示的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的第2变形例那样,在发光控制液晶单元5及显示面板2之间,配置长条状的棱镜透镜59,该长条状的棱镜透镜59由在垂直在图16的纸面方向延伸的若干个透镜部59a组成。
此外,在上述第1实施例中,提及的是在显示面板2及发光控制液晶单元5之间,配置具有若干个透镜部9a的柱面镜9的例子,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在此,也可如图17所示的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第3变形例那样,在显示面板2及发光控制液晶单元5之间,配置具有1个透镜部69a的柱面镜69。
此外,在上述第1实施例中,提及的是以包夹发光控制液晶面板6的方式配置的偏光板7及8具备互为正交的偏光轴的例子,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在此,例如可依据发光控制液晶面板6的液晶模式,以具有相同的偏光轴的偏光板来构成以包夹发光控制液晶面板6的方式配置的偏光板7及8。
此外,在上述第1实施例中,提及的是可使具有第1偏光轴的光线透射发光控制液晶单元5的偏光板7,且将具有第2偏光轴的光线予以吸收的例子,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在此,也可采用可使具有第1偏光轴以外的偏光轴的光线透射偏光板7,且将具有与第1偏光轴以外的偏光轴正交的光线予以吸收。此外,虽然举出可使具有与第1偏光轴实质上正交的第2偏光轴的光线透射发光控制液晶单元5的偏光板8,且将具有第1偏光轴的光线予以吸收的例子,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在此,也可采用,可使具有第2偏光轴以外的偏光轴的光线透射偏光板8,且将具有与第2偏光轴以外的偏光轴实质上正交的偏光轴的光线予以吸收。
此外,在上述第1实施例中,提及的是不将电压施加在透射区域6a,且将电压施加在遮光区域6b,借此使透射过透射区域6a的光线射出,并且将通过遮光区域6b的光线予以遮光的例子,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在此,也可将电压施加在透射区域6a,且不将电压施加在遮光区域6b,借此,使通过透射区域6a的光线射出,并且将通过遮光区域6b的光线予以遮光。
此外,在上述第1实施例的双画面显示模式及立体图像显示模式中,举出以在每隔1/2图框期间,进行发光控制液晶面板6的透射区域6a及遮光区域6b的替换的方式进行控制的例子,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在此,也可以在每隔1/n(例如1/4)图框期间(n为2以上的自然数),进行发光控制液晶面板6的透射区域6a及遮光区域6b的替换的方式进行控制。此外,在双画面显示模式中,当以每隔1/n图框期间进行发光控制液晶面板6的透射区域6a及遮光区域6b的替换的方式进行控制时,必须以每隔1/n图框期间进行显示面板2所显示之图像R1及图像L1的替换的方式进行控制。此外,在立体图像显示模式中,当以每隔1/n图框期间进行发光控制液晶面板6的透射区域6a及遮光区域6b的替换的方式进行控制时,必须以每隔1/n图框期间进行显示面板2所显示的右眼用图像R2及左眼用图像L2的替换的方式进行控制。
权利要求
1.一种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具备显示面板,用来显示图像;光源,用来将光线照射在上述显示面板;发光控制装置,其配置在上述光源及上述显示面板之间,且以用来使上述光源所照射的光线透射的透射部以及遮光用的遮光部,在与连结观察者的左右眼的第1方向交叉的第2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并且,可将上述透射部及上述遮光部的上述第1方向的长度加以改变;及至少1个透镜部,其使来自上述光源的、经由上述发光控制装置的透射部而射出的光线,往预定的方向行进,并且其在上述第2方向延伸而形成;上述发光控制装置,通过将上述发光控制装置的透射部及遮光部的上述第1方向的长度加以改变,来控制来自上述光源的、经由上述发光控制装置的透射部而射出的光线的到达位置,借此而具备对位于不同观察位置的观察者提供不同图像的功能,以及对若干个观察者提供立体图像的功能中的至少一项功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发光控制装置可将上述透射部及上述遮光部予以切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透镜包含柱面镜,在该柱面镜中,在上述第2方向延伸所形成的、实质上为半圆柱状的透镜部,对应由上述透射部及上述遮光部所组成的一组而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柱面镜的1个透镜部,对应由上述发光控制装置的透射部及遮光部所组成的一组,借此,可将光线聚光在不同观察者所处的区域,而为位于不同观察位置的观察者提供不同的图像。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柱面镜的1个透镜部,对应由上述发光控制装置的透射部及遮光部所组成的若干组,借此,可将光线分别聚光在观察者的右眼及左眼部分,而为若干个观察者提供立体图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发光控制装置具备发光控制液晶面板,使上述光源所照射的光线透射的透射区域以及遮光用的遮光区域,在上述第2方向延伸且在上述第1方向上交替设置;第1偏光板及第2偏光板,其包夹上述发光控制液晶面板而相对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发光控制液晶面板可将上述透射区域及上述遮光区域予以切换。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发光控制液晶面板中,以邻接上述第1方向的方式,设置用来控制上述发光控制液晶面板的透射区域及遮光区域的若干个电极;上述发光控制液晶面板通过对上述发光控制液晶面板的若干个电极的驱动进行控制,将上述透射区域及上述遮光区域的上述第1方向上的长度加以改变。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发光控制液晶面板的若干个电极分别沿着第2方向延伸而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发光控制液晶面板通过对上述发光控制液晶面板的若干个电极的驱动进行控制,控制上述透射区域的上述第1方向的长度,而将观察者可以观测的区域予以限制。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发光控制液晶面板可将上述透射区域及上述遮光区域予以切换。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发光控制装置的透射部及遮光部以在上述显示面板的每隔1/n图框期间中进行替换的方式控制,n为大于2的自然数;上述显示面板控制替换上述显示面板所显示的第1图像及第2图像,该替换与上述发光控制装置的透射部及遮光部的替换同步。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1/n图框期间为1/2图框期间。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发光控制装置具备发光控制液晶面板,该发光控制液晶面板使上述光源所照射的光线透射的透射区域以及遮光用的遮光区域,在上述第2方向延伸并且在上述第1方向交替设置;在上述发光控制液晶面板上一体设置有上述透镜。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其还具有第3偏光板及第4偏光板,该第3偏光板及第4偏光板以包夹上述一体设置的上述透镜及上述发光控制液晶面板之势相向配置。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显示面板上一体设置有上述透镜。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发光控制装置,包含发光控制液晶面板,该发光控制液晶面板使上述光源所照射的光线透射的透射区域以及遮光用的遮光区域,在上述第2方向延伸且在上述第1方向交替设置;还包括用来检测观察者位置的位置检测装置;以及依据上述位置检测装置所检测出的上述观察者的位置,将上述发光控制液晶面板的透射区域及遮光区域予以移动的控制部。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透镜在上述第2方向延伸所形成的透镜部,在相对像素列呈预定角度的倾斜状态设置,所述像素列在上述显示面板的实质上与上述第1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显示装置,其具备发光控制装置,使光源所照射的光线透射的透射部以及遮光用的遮光部,在与连结观察者的左右眼的第1方向交叉的第2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并且,可将透射部及遮光部的第1方向的长度加以改变;透镜,至少包含1个透镜部,该透镜部使来从光源的、经由发光控制装置的透射部而照射出的光线,往预定的方向行进,并且该透镜部在第2方向延伸而形成。
文档编号H04N13/04GK1834729SQ20061006534
公开日2006年9月20日 申请日期2006年3月17日 优先权日2005年3月17日
发明者滨岸五郎 申请人:三洋爱普生映像元器件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