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663216阅读:10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成像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诸如数码像机的成^象装置。
背景技术
已经开发出了能够执行两种自动聚焦(AF)方法(例如,能够 以相对较高速度自动聚焦的相位差AF方法和能够以相对较高津青度 自动聚焦的对比度AF方法)的诸如数码像机的成像装置(见日本 未审查专利7^开申i青第2001-281530号)。
根据曰本未审查专利公开申请第2001-281530号,根据由操作 者所执行的设置操作,来选择执行对比度AF方法的第一模式或主 要执行相位差AF方法的第二模式。随后,以所选择的模式来执行 AF操作。在第一模式中,当快门按钮被按下一半时,运行相位差 AF方法。在第二模式中,当快门按钮被按下一半时,运行相位差 AF方法,然后,当快门按钮^皮完全4安下时,运行对比度AF方法。

发明内容
如上所述,#>据日本未审查专利乂>开申^青第2001-281530号中 所描述的技术,由操作者来切换关于AF方法的设置。
但是,执行切换操作的操作者在当时经常不能够确定适当的
AF方法,因此,才喿作者4艮难快速切:换至适当的AF方法。
日本未审查专利公开申请第10-229516号描述了用于根据通过 温度传感器所检测的温度在两种AF方法之间进行切换的技术。但 是,这种技术不能令人满意地在两种AF方法之间进行切换。
因此,期望提供一种能够执行多种AF方法并能够令人满意地 乂人多种AF方法中选出要4吏用的AF方法的成^f象装置。
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成像装置包括成像器件,用于在预 定成像面上通过成像透镜接收来自对象的光线,并对对象图像执行 光电转换,从而生成拍摄图像;相位差检测装置,用于接收来自对 象的光线,并生成对应于对象图像的聚焦程度的相位差检测信号; 估计值计算装置,用于根据拍摄图像来计算对应于对象图像的对比 度的预定估计值;以及确定装置,用于从选4奪性使用或组合〗吏用由 相位差检测装置获得的相位差检测信号和基于拍摄图像的预定估 计值的多种AF方法中,根据对象的图像拍摄条件来选择最佳的AF 方法。
才艮据本发明的该实施例,成像装置能够冲丸行多种AF方法,并 选择最适合于对象的图像拍摄条件的AF方法。因此,能够从多种 AF方法中满意地选出要使用的AF方法。


图1是成像装置的前面外观图。
图2是该成像装置的背面外观图。
图3是示出该成像装置的功能结构的方框图。
图4是处于OVF模式时该成像装置的剖视图。
图5是处于EVF模式时该成像装置的剖视图。
图6是在该成像装置中执行的整个操作的流程图。
图7是步骤SP11中执行的详细处理的流程图。
图8是步骤SP30中执行的详细处理的流程图。
图9是步骤SP40中执行的详细处理的流程图。
图10是步骤SP12中执行的详细处理的流程图。
图11是步骤SP14中执行的详细处理的流程图。
图12示出的是AF模式选择设置屏幕。
图13示出的是推荐显示设置屏幕。
图14示出的是包括推荐显示和警告显示的显示屏幕。
图15示出的是推荐显示的变型例。
图16示出的是推荐显示的另一个变型例。
图17是用于根据单个图像的对比度来确定聚焦程度的操作的 流程图。
图18是示出数值例的表格。
图19是图18中所示的凝^直例的图示。
图20是示出对应于聚焦程度的高频对比度分量和低频对比度 分量之间的关系的图示。
图21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示意性结构的剖面图。
图22是示出该成像装置的功能结构的方框图。
图23是在该成像装置中执行的整个操作的流程图。
图24是步骤SP80中执行的详细处理的流程图。
图2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示意性结构 的剖一见图。
图26是示出该成像装置的变型例的示意性结构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1.第一实施例
1-1.示意性结构
图l和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成像装置1 (1A) 的外观图。图1是成像装置1的前面外观图。图2是成像装置1的 背面外观图。成像装置1A是具有可更换镜头的单镜头反光数码像机。
如图1所示,成像装置1A包括像机主体(像机体)2。可更换 成像透4竟单元(可更换4竟头)3对于^f象一几主体2可拆卸。
成1象透4竟单元3基本上包括4竟筒36、 i殳置于4竟筒36中的透4竟 组37 (见图3)、孔径光阑等。透镜组37 (成像光学系统)包括沿 光轴移动来改变聚焦位置的聚焦透镜等。
像机主体2的前面的中央位置具有安装成像透镜单元3的环形 安装部Mt。在环形安装部Mt的附近i殳置有用于拆卸成Y象透4竟单元 3的释方文才安4丑89。
l象才几主体2的前面的左上位置具有才莫式i殳置^走4丑82,在其前面 的右上位置具有控制值设置旋钮86。模式设置旋钮82被操作用来 设置(切换)各种操作模式(包括肖像模式、风景模式、及全自动 图像拍摄模式的图像拍摄模式、用于再现所拍摄图像的再现模式、 用于与外部装置通信数据的通信模式等)。控制值设置旋钮86被操
作用来设置在各个图像拍摄模式中使用的控制值。
像机主体2的前面的左端包括能够由用户抓握的把持部14。在 把持部14的顶面设置有用于发布启动曝光的释放按钮11。在4巴持 部14中"i殳有电池容纳室和卡容纳室。电池容纳室容纳例如4节AA 电池,作为像机电源。卡容纳室以可拆卸方式来容纳存储卡90 (见 图3 )。存储卡90存储所拍摄的图像数据。
释放按钮11能够检测出自身的两种状态半按状态(Sl )和 全按状态(S2)。当释放按钮11被按下一半并检测到状态Sl时, 执行用于获取要记录的对象的静态图像(最终拍摄图像)的准备操 作。例如,执行AF控制操作和AE控制操作。当释放按钮ll被进 一步按下并检测到状态S2时,执行用于获取最终拍摄图像的图像 拍摄操作。在图像拍摄操作中,使用成像器件5 (在下面描述)对 对象图像(对象的光学图像)执行曝光操作,并通过曝光操作获得 的图像信号进行图 <象处理。
参照图2,在像机主体2的背面的右下位置处设有AF模式开 关87。开关87是能够选择多种模式(在该例中,指的是三种模式 MD1、 MD2、及MD3 )的其中一种作为AF才莫式的三位置滑动开关。 具体而言,根据开关87中所包括的滑动部所处的位置,从包括相 位差AF才莫式MD1 、对比度AF才莫式MD2、及自动切换才莫式MD3 的三种模式中选择期望的AF模式。在相位差AF模式MD1中持续 使用相位差AF方法,而在对比度AF模式MD2中持续使用对比度 AF方法。在自动切换才莫式MD3中,在相位差AF方法和对比度AF 方法之间自动切换要使用的AF方法。
在图2中,在傳4几主体2的背面的上部中央位置处设有耳又景窗 口 见窗)10。用户可以通过耳又景器窗口 10 乂见察,并通过,人4见觉 上检查由成像透镜单元3所引导的对象的光学图像确定构图。换句 话说,可以使用光学取景器来执行构图确定操作。
在根据本实施例的成像装置1A中,按时间顺序通过成像器件 获得的多幅图像(实时查看图像,live view image )依次显示在背面 监视器12上。操作者也能够使用以运动图^f象方式示出的实时查看 图像来确定构图。
如下面更加详细描述的一样,4艮据当时所^f吏用的AF方法等, 在使用光学取景器的操作和使用实时查看显示的操作之间切换构 图确定才乘作。
参照图2,背面监一见器12设置在像机主体2的背面的中央位置 处。背面监视器12包括例如彩色液晶显示器(LCD)。背面监一见器 12显示用于设置图像拍摄条件等的菜单屏幕。另外,在再现模式中, 背面监视器12显示在存储器90中所存储的拍摄图像的再现显示。 另夕卜,依赖于所选择的AF模式,背面监视器12以运动图像的方式
显示按时间顺序通过成4象器件5所获耳又的多幅图"f象(实时查看图 像)。
在背面监视器12的左上位置处设置有主开关81。主开关81 是两位置滑动开关。当主开关81向左移动至OFF位置时,电源关 闭,而当主开关81向右移动至ON^f立置时,电源打开。
背面监纟见器12的右边设有方向选择键84。方向选一奪键84包括 环形操作纟姿钮,并且能够单独4企测在包括上、下、左、和右位置的 四个位置及包括左上、右上、左下、和右下位置的另外四个位置处 的操作按钮的按下操作。除上述在总共八个位置处的按下操作之 外,方向选择键84也能够检测设置在中央处的按钮的按下操作。
背面监视器12的左侧设有包括用于设置菜单屏幕、删除图像 等的多个按钮的设置按钮组83。
1-2.功能块
现在,将参照图3描述成像装置1A的功能。图3是示出成像 装置1A的功能结构的方框图。
如图3所示,成像装置1A包括相位差AF模块(下文中简称 为AF^^莫块)20、光度计40、操作单元80、整体控制器101、反射 镜机构6、快门4、成像器件5、 A/D转换器电路52、数字信号处 理器电路50、及图4象存储器56。
AF模块20具有相位差检测功能。具体而言,AF模块20接收 来自对象的光线(经过反射4竟才几构6的光线),并生成相应于对象 图像的聚焦程度的相位差检测信号。
光度计40具有测量对象图像的亮度,换句话说,来自对象的 光的强度的功能。根据来自光度计40的输出执行AE控制操作,从 而调节拍摄图像的亮度。
操作单元80包括包含释放4要確丑11的各种开关和按钮(见图1 )。 整体控制器101响应用户使用操作单元80所执行的输入操作执行 各种操作。
整体控制器IOI包括具有CPU、存储器、ROM等的微机。整 体控制器101读取ROM中存储的程序,并使CPU执行程序,从而 运4亍各种功能。
整体控制器101执行上述程序,运行AF控制器120、显示控 制器125、警告控制器126、反射镜控制器127等的功能。
AF控制器120执行AF操作,在该操作中,使用在拍摄对象图 4象的条件下当时最适合的其中一种AF方法来驱动成〗象透4免。AF 控制器120包括相位差AF控制器121、对比度AF控制器122、确 定器123、及驱动控制器124。
相位差AF控制器121通过相位差AF方法纟丸ff自动聚焦(AF ) 操作。具体而言,相位差AF控制器121根据由AF模块20获取的 相位差检测信号,来执行用于确定成像透镜(具体而言,聚焦透镜) 在合焦(对准焦)状态时的位置(合焦透镜位置)的合焦透镜位置 确定操作。另外,相位差AF控制器121与驱动控制器124联合进 行操作,执行用于移动成像透镜(聚焦透镜)至所确定的合焦透镜 位置的AF驱动操作(透镜驱动操作)。
对比度AF控制器122通过对比度AF方法执行自动聚焦(AF ) 操作。具体而言,对比度AF控制器122执行用于获取相应于不同
透镜位置的、对应多幅对象图像的对比度的估计值的估计值计算操
作。然后,对比度AF控制器122执行合焦透镜位置确定操作,确 定估计值一皮最优化(例如,最小化)的透4竟位置为合焦透《竟位置。 另外,对比度AF控制器122与驱动控制器124联合进行操作,执 行用于移动成^象透4竟(聚焦透4竟)至所确定的合焦透4竟位置的AF 驱动操作。
确定器123根据拍摄对象图像的条件来确定最佳的AF方法。 从包括使用相位差检测信号的相位差AF方法和使用拍摄图像的估 计值的对比度AF方法的多种AF方法中选择最佳的AF方法。确定 器123所执行的确定的结果(即,最佳AF方法)被显示在背面监 视器12上的例如"推荐显示"中,使得操作者能够检测确定的结 果。下面,将详细描述由确定器123执行的确定操作。
驱动控制器124控制透镜驱动操作。驱动控制器124使用由确 定器123根据拍摄对象图像的条件从多种AF方法中选出的当时的 最佳AF方法。驱动控制器124与相位差AF控制器121和/或对比 度AF控制器122联合进行操作,实际驱动成像透镜。
相位差AF控制器121和对比度AF控制器122通过驱动控制 器124与在成像透镜单元3中所包括的透镜控制器31进行通信, 并将控制信号传输至透镜控制器31。因此,驱动透镜控制器38, 从而将成像透4免单元3中的透4竟组37中所包括的聚焦透4竟沿光轴 移动。通过在成像透镜单元3中所包括的透镜位置检测器39来检 测聚焦透镜的位置。表示聚焦透镜位置的数据从透镜控制器31传 输至主体中的整体控制器101。
显示控制器125控制在包括背面监一见器12的显示单元上显示 的显示内容。例如,在显示控制器125的控制下,示出上述推荐显示。
当AF方法切换时,警告控制器126发出警告。例如,警告控 制器126与显示控制器125联合进行操作,从而控制警告显示。具 体而言,如果当检测到释放按钮11的半按状态Sl时当前所使用的 AF方法不同于要4吏用的AF方法,则控制背面监一见器12,显示用 于通知操作者(使用者)状况的显示。由于这个警告,操作者识别 出AF方法将一皮切换。另外,当改变AF方法时,意味着由于如上 所述的AF方法和构图确定方法之间的关系,构图确定方法也^皮改 变。因此,AF方法将要改变的警告等^介于构图确定方法将要改变 的警告。
反射4竟控制器127控制在反射镇3几构6 ^人光鴻4皮移走的状态 (反射镜收起状态)和反射镜机构6挡住光路的状态(反射镜放下 状态)之间的切换才喿作。反射镜控制器127通过驱动反射4竟切换电 机(未示出)在反射镜收起状态和反射镜放下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在这个实例中,成像器件5为CCD传感器(下文中,简称为 CCD)。成像器件5在其成像平面处接收对象图像,利用光电转换 效应将对象图像转换成电信号,并生成相应于最终拍摄图像的图像 信号。成像器件5也被称作图像拍摄传感器(图像传感器)。
成像器件5从定时控制电路(没有被示出)接收驱动控制信号 (聚集开始信号和聚集停止信号),并响应所接收的驱动控制信号 对在光4妻收平面(成像平面)上所形成的对象图傳4丸行曝光操作。 在曝光操作中,通过执行光电转换来执行电荷聚集。结果,获得相 应于对象图像的图像信号。
通过A/D转换器电路52将通过成像器件5所获取的图像信号 (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这样所获取的数字图像信号被输入 数字信号处理器电路50。
16数字信号处理器电路50使从A/D转换器电路52输入的图像信 号经受数字信号处理。具体而言,才丸行黑色电平4交正处理、白平4酐 (WB)处理、Y校正处理等。信号处理后,图像信号(图像数据) 被存储在图像存储器56中。
图像存储器56为用于临时存储所生成的图像数据的高速可存 取图像存储器,并具有足够存储多个帧的图像数据的大容量。
在图像拍摄操作中,临时存储在图像存储器56中的图像数据 才艮据需要通过整体处理器101进行图像处理(例如,压缩处理), 并^皮存^f诸在存Y渚卡90中。
1-3.构图确定处理中的部件设置
现在,将描述包括通过成像装置1A执行的构图确定操作的图 像拍摄操作。如上所述,在成像装置1A中,使用包括取景器光学 系统的光学取景器(也被称作光学视野取景器(OVF))能够执行 构图确定操作(取景)。另外,也能够使用在背面监视器12上所显 示的实时查看图〗象执行构图确定操作(如下所述)。因为对象光学 图像被转换成电子数据并随后被可视化,所以通过成像器件5和背 面监视器12所提供的取景器功能也被称作电子取景器(EVF )。
在成像装置1A中,当操作者操作开关87选择AF模式时,设 定选中的AF才莫式,并才艮据选中的AF才莫式自动确定构图确定方法。
具体而言,如果相位差AF模式MD1被选择,则持续地选择 相位差AF方法为AF方法,并且在构图确定才喿作中持续^吏用光学 取景器。在这种情况下,很难使用实时查看显示来执行构图确定操作。
如果选择了对比度AF才莫式MD2,则持续选择对比度AF方法 作为AF方法,并且在构图确定才乘作中持续^f吏用实时查看显示(live view display )。在这种情况下,很难执行使用光学取景器的构图确 定操作。
如果选择了自动切换模式MD3,则成像装置1A根据拍摄对象 图像的条件来选4奪适当的AF方法。才艮据所选4,的AF方法确定构 图确定方法。具体而言,当执行相位差AF操作时,仅能够进行使 用光学取景器的构图确定操作,很难执行使用实时查看显示的构图 确定操作。当执行对比度AF操作时,仅能够进行使用实时查看显 示的构图确定操作,很难执行使用光学取景器的构图确定操作。
在成l象装置1A中,AF方法和构图确定才乘作方法具有上述关系。
图4和图5为成像装置1A的剖^L图。图4示出的是使用光学 取景器(或OVF)的构图确定操作。图5示出的是使用实时查看显 示的构图确定才乘作(或EVF)。
在使用光学取景器的构图确定操作中,将反射镜机构6设置为 反射镜;故下状态(见图4),直至释放4安钮11的状态被改变至全按 ^l犬态S2。
具体而言,如图4所示,反射镜机构6设置在从成像透镜单元 3延伸至成像器件5的光路(成像光路)上。反射镜机构6包括主 反射镜61 (主反射面),用于将来自成像光学系统的光线向上反射。 主反射4竟61是例如允许来自成^象光学系统的光线部分通过的半透 明反射镜(half mirror )。反射镜机构6还包括次反射镜62 (次反射 面),用于将通过主反射4竟61的光线向下反射。通过次反射4竟62 所向下反射的光线被引导至生成相位差检测信号的AF模块20。
参照图4,包含在反射镜机构6中的主反射镜61和次反射镜 62被设置在来自成像透镜单元3的对象图像的光^各上。在这种状态 下,对象图像通过主反射镜61、五面镜65、及目镜67被引导至取 景器窗口 10。因此,包括主反射镜61、五面镜65、及目镜67的取 景器光学系统能够将观察光束引导至取景器窗口 10,观察光束为从 成像光学系统所发射的光束,并被主反射镜61反射。到达放置在 五面镜65和目镜67之间的光学元件68 (半透明反射镜)的部分光 线通过光学元件68被反射,并被引导至光度计40。
在使用实时查看显示的构图确定操作中,反射镜机构6被设置 为反射镜收起状态(见图5),直至释放按钮ll的状态被改变至全 4要状态S2。在这种情况下,来自成〗象透4竟单元3的对象图像,皮输入 至成像器件5。
具体而言,如图5所示,反射镜机构6被从成像光路移开。更 具体来it,主反射4竟61和次反射4竟62纟皮向上移动,乂人而不挡住来 自成像光学系统的光线(对象图像)。来自成像透镜单元3的光线 通过处于打开状态的快门4,到达成像器件5。成像器件5通过执 行光电转换生成基于所接收光的对象图像信号。因此,来自对象的 光线通过成像透镜单元3被引导至成像器件5,使得对象图像(图 像数据)能够被拍摄。
成像器件5以预定的时间间隔来拍才聂基于入射光的对象图像。 使用以时间序列所拍摄的图像来呈现实时查看显示。另外,根据相 应于不同透镜位置的多幅图像执行对比度AF操作。
不管构图确定方法如何,当释放按钮11的状态被改变至全按 状态S2时,反射镜机构6被设置为反射镜收起状态(见图5 ),并 且启动曝光操作。从而,执行获取要记录的对象的静态图像(最终 拍摄图像)的操作。
具体而言,如图5所示,在曝光操作过程中,反射镜机构6被 /人成^象光3各中移开。更具体来i兌,主反射镜61和次反射4竟62 #皮向 上移动,从而不挡住来自成像光学系统的光线(对象图像)。在快 门4被打开时,来自成像透镜单元3的光线到达成像器件5。成像 器件5执行光电转换,从而根据所接收的光束生成对象图像信号。 因此,来自对象的光线通过成像透镜单元3到达成像器件5,使得 对象的拍摄图像(所拍摄的图像数据)能够被获取。
1—4.操作
整体操作
图6 ~图11是成像装置1A执行的操作的流程图。图6是整体 操作的流程图,图7~图11分别是图6中的步骤SP11、SP30、SP40、 SP12 、及SP14中^M亍的详细4喿作的流程图。
首先,将参照图6描述整体操作。
当通过主开关81的操作打开电源并通过模式选择旋钮82的操 作选择"图像拍摄模式"时,执行图6的操作。
同时假设已经通过预定操作确定(更新)了 AF模式选择设置、 推荐模式显示(推荐显示)设置、及警告设置。
如上所述,响应操作者所执行的AF模式选择操作来确定(更 新)AF模式选择设置。
尽管在这个实例中使用开关87选择AF模式,但是本发明不被 限制于此。例如,如图12所示,也可以通过使用显示屏(AF模式 选4奪设置屏)Gl和方向选择键84的AF才莫式选4奪4乘作来更新AF 模式选择设置。在图12所示的屏幕G1中,从包括相位差AF模式
MD1 (图12中的"相位差AF方法,,)、对比度AF模式MD2 (图 12中的"视频AF方法")、及自动切换模式MD3的三种模式中选 择自动切换模式MD3 (在图12中被描述为"自动选择方法")。在 相位差AF才莫式MD1中,始终l吏用相位差AF方法。在对比度AF 模式MD2中,始终使用对比度AF方法。在自动切换模式MD3中, 从包括相位差AF方法和对比度AF方法的多种AF方法中自动选冲奪 AF方法。
另外,在成像装置1A中,根据使用图13中所示的显示屏(推 荐显示设置屏)G2和方向选择键84所执行的推荐显示选择操作, 确定(更新)推荐显示设置。具体而言,首先,在左、右、上、或 下方向上^喿作方向选揮:4建84, 乂人而通过在屏幕G2上移动光标CR 选4奪期望的选项。随后,按下方向选4和睫84中央处的按钮,从而 完成期望选项的选4奪。图13示出了推荐显示^皮打开的状态。
关于警告显示(下面描述)的ON/OFF状态的设置也响应于操 作者所纟丸行的设置4喿作而更新。
在进行上迷设置后,执行图6的操作。
如图6所示,重复步骤SP11-SP16,直至在步骤SP17中确定 释放按钮11的状态被改变至半按状态Sl为止。不启动成像透镜被 驱动的AF驱动操作,直至在步骤SP17中确定释放按钮11的状态 被改变至半按状态S1为止,换句话说,当步骤SP11 SP16被重复 时。当确定释放按钮11的状态被改变至半按状态S1时,在步骤SP18 中执行成像透镜被实际驱动的AF驱动操作。随后,在步骤SP19 中确定释放按钮11的状态是否被改变至全按状态S2。如果确定释 放4姿钮11不处于全按状态S2,则处理返回步-骤SPll,并且重复步 骤SP11 ~ SP18。如果确定释方文4安4丑11处于全4安状态S2,则处理前 进至步骤SP20,其中,涉及曝光操作的图像拍摄操作被启动。AF方法确定处J里
参照图6,在步骤SPll中执行用于确定最佳AF方法的处理。 在步骤SP11中,根据与对象图像被拍摄的条件相对应的各种检测 结果,乂人多种AF方法中选4奪最佳AF方法。下面,^寻i羊细描述该 确定处理。
AF方法一交正处J里
在步骤SP12中,根据通过AF冲莫式选4奪才喿作所预先确定的AF 模式选择设置,校正在步骤SP11中获得的确定结果。从而,确定 将要在步-骤SP18的AF驱动4喿作中实际-使用的AF方法。
具体而言,参照图10,如果根据AF模式选择设置而设定了相 位差AF模式MD1或对比度AF模式MD2,则不管步骤SPll中获 得的确定结果如何,相应的AF方法都被设置为将要在实际的AF 控制操作(步骤SP18)中使用的AF方法。如果设定的是相位差 AF模式MD1,则相位差AF方法被确定为在步骤SP18中的实际 AF控制操作(步骤SP51和SP54 )中要使用的AF方法。如果设定 的是对比度AF模式MD2,则对比度AF方法被确定为在步骤SP18 中的实际AF控制二燥作(步骤SP51和步骤SP55 )中要被使用的AF 方法。
如果根据AF模式选择设置而设定的是自动切换模式MD3,则 使用在步骤SPll中得到的确定结果。具体而言,如果在步骤SPll 中确定相位差AF方法为最佳AF方法,则"相位差AF方法"-波选 冲奪为在步骤SP18中的实际AF控制才喿作(步骤SP51 、 SP52、及SP54 ) 中要#^吏用的AF方法。如果在步4聚SP11中只t比度AF方法4皮确定 为最佳AF方法,则"对比度AF方法"被选择为在步骤SP18中的 实际AF控制操作(步骤SP51、 SP53、及SP55 )中将要使用的AF
方法。如果组合方法(4妻下来描述)在步骤SP11中^皮确定为最佳
AF方法,贝'J "组合AF方法,,#1选择为在步骤SP18中的实际AF 控制操作(步骤SP51和SP56 )中要使用的AF方法。
在"组合方法"中,相位差AF方法和对比度AF方法都净皮用 到。在〗吏用组合方法的AF才喿作的实例中,首先, -使用相位差AF 方法执行AF驱动:澡作(见图4 )。随后,改变反射镜才几构6的i殳置, 使用对比度AF方法执行AF驱动操作(见图5 )。
在"组合方法"中,结合使用通过AF才莫块20获得的相位差冲企 测信号和相应于对比度的估计值。相反,在"相位差AF方法"中, 对于通过AF 一莫块20获得的相位差检测信号和相应于对比度的估计 值,选择使用由AF模块20获得的相位差检测信号。类似地,在"对 比度AF方法"中,对于由AF模块20获得的相位差冲金测信号和相 应于对比度的估计值,选择使用相应于对比度的估计值。
推荐显示
再次参照图6,在步骤SP11和SP12后,如果"推荐显示设置" 蜂皮i殳置为ON,则显示4,荐显示(步-紫SP13和SP14)。如果"4,荐 显示i殳置,, 一皮i殳置为OFF,则不显示4,荐显示。
图ll是推荐显示处理(步骤SP14)中所执行的详细操作的流 程图。在步骤SP14中,在背面监视器12上显示步骤SP11中得到 的确定结果。
参照图11,如果确定最佳AF方法为相4立差AF方法,则在背 面监视器12上示出表示最佳AF方法为"对比度AF方法"的消息 (步骤SP61和SP64 )。 如果确定最佳AF方法为对比度AF方法,则在背面监视器12 上示出表示最佳AF方法为"对比度AF方法"的消息(步骤SP62 和SP65 )。
如果确定最佳AF方法为4吏用相<立差AF方法和乂于比度AF方法 的组合方法,则在背面监视器12上示出表示最佳AF方法为"组合 (相4立差AF +对比度AF )方法"的消息(步-骤SP63和SP66 )。
图14示出了 "推荐显示"的实例。参照图14,在背面监视器 12的顶侧附近的显示区Dl中示出字符串"相位差AF",意味着所 推荐的AF方法为"相位差AF方法"。如果呈现出的是实时查看显 示,则字符串"相位差AF"可以-故叠加在实时查看图l象上。如果 使用光学取景器执行构图确定,则可以在显示区Dl之外的区域显 示各种图像拍摄信息。
^口果4,荐除相4立差AF方法之外的AF方法,则在显示区Dl 中示出所4,荐的AF方法的名称。
"推荐显示,, 一皮示出的方式不限于上述方式。例如,如图15 所示,可以显示所有三种AF方法的名称,并且可以通过在AF方 法名称的左侧所提供的其中一个^r查区中放置4企查标记(例如,红 圏)表示所选择的AF方法。可替换地,如图16所示,可以显示全 部三种AF方法的名称,并且可以通过以最大的符号示出所选AF 方法的名称来表示选中的AF方法。
如果如上所述地提供推荐显示,则操作者能够4企查对应于拍ii 对象图像的当前条件的最佳AF方法。因此,#:作者能够将AF方 法切4灸至最佳AF方法。
例如,在选择了相位差AF模式MD1或对比度AF模式MD2 的情况下,通过确定器123所确定的最佳AF方法可以;故显示在4偉 荐显示上,从而提示操作者切换AF模式。当相位差AF模式MD1 或对比度AF模式MD2被选择时,可能有比相应于当前所选择的 AF模式的AF方法更合适的AF方法。在这种情况下,操作者能够 执行切换操作,来选择该最佳AF方法被持续使用的模式。
另夕卜,当选择自动切换模式MD3时,可以通知操作者在AF 操作中使用最佳AF。因此,操作者能够根据需要切换至相位差AF 才莫式MD1或只于比度AF才莫式MD2。
警告显示
在步骤SP15中,确定警告显示设置是否被设置为ON。如果警 告显示设置被设置为ON,则在步骤SP16中显示警告显示。如果警 告显示i殳置一皮i殳置为OFF,则处理进入步骤SP17,而不显示警告 显示。在步骤SP16中,仅当选择自动切换模式MD3时执行警告操 作。如果选择了其它模式MD1和MD2的其中一种,则不执行警告 操作。
在成像装置1A中,可以通过其他设置操作来设置在自动切换 模式MD3中主要使用实时查看显示还是光学取景器。在下面的说 明中,假设通过由操作者执行的设置操作选择了其中一个构图确定操作。
在成像装置1A中,当要执行实时查看显示时,如图5所示, 反射镜机构6的主反射镜61和次反射镜62祐:从光路上移开,使得 来自对象的光线可以到达成像器件5。另一方面,虽然在图4所示 的状态中AF模块20能够检测到相位差信号,但难以在图5所示的 状态中执行相位差检测信号。因此,在成像装置1A中,很难同时
执行实时查看显示操作和使用相位差AF方法的AF操作。这里, 将考虑的是当在成像装置1A中设置自动切换模式MD3时相位差 AF方法:帔确定为步骤SPll中的最佳AF方法的情况。在这种情况 下,如果当显示实时查看显示时将释放按钮11按下一半并因此启 动AF操作,则显示实时查看显示的状态(图5)被改变成能够执 行相位差AF方法的状态(图4)。因此,实时查看显示被停止。
因此,当显示实时查看显示(图5)时,当设置了自动切换才莫 式MD3时,并且当相^f立差AF方法^皮确定为步-骤SPll中的最4圭 AF方法时,成像装置1A发出警告。该警告表示AF方法将被切换 至相位差AF方法,即,实时查看显示将被停止。由于这个警告, 操作者会想到当释放按钮11被按下一半并且AF操作被启动时实时 查看显示将被停止。因此,能够防止当实时查看显示突然停止时带 给操作者惊讶。
另夕卜,在成像装置1A中,当如图5所示将主反射镜61从光路 中移开时,4艮难通过取景器窗口 10》见看对象图像。在〗吏用光学if又 景器的构图确定操作中,反射镜机构6的主反射镜61和次反射镜 62被;改置在光3各上,从而如图4所示,使来自对象的光线通过五面 镜65到达取景器窗口 10。另一方面,尽管在图5所示的状态下成 像器件5能够捕获对象图像,但因为来自对象的光线没有到达成像 器件5,所以成像器件5很难在图4所示的状态下捕获到对象图像。 因此,在成像装置1A中,很难同时执行使用光学取景器的构图确 定操作和使用对比度AF方法的AF操作。这里,将要考虑的是到 当在成像装置1A中设置了自动切换模式MD3时对比度AF方法被 确定为步骤SPll中的最佳AF方法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当 执行使用光学取景器的构图确定操作时将释放按钮11按下一半并 因此启动AF操作,则执行使用光学取景器的构图确定操作的状态
(图4 )被改变成能够执行对比度AF的状态(图5 )。因此,使用 光学取景器的构图确定操作被停止。
因此,当执行使用光学取景器的构图确定操作(图4)时,当 设置了自动切换模式MD3时,并且当对比度AF方法被确定为步骤 SP11中的最佳AF方法时,成像装置1A发出警告。该警告表示AF 方法将被切换至对比度AF方法,即,使用光学取景器的构图确定 操作将被停止。由于这个警告,操作者会想到当释放按钮11被按 下一半并且AF操作一皮启动时使用光学取景器的构图确定操作将,皮 停止。因此,能够防止当使用光学取景器的构图确定操作被突然停 止时带给操作者惊讶。
图14示出了警告显示的实例。参照图14,在显示区D1的右 侧提供表示点光源的圓形警告区D2。可以通过打开(或闪烁)在 警告区D2中表示的点光源来显示警告显示。
当如图4所示执行使用光学取景器的构图确定操作时,操作者 很难直观检查背面监视器12。因此,优选提供能够通过取景器窗口 10直观^险查的其他警告显示。例如,可以在通过光学耳又景器所显示 的对象图像可视区周围的区域中提供警告显示灯等。可替换地,可 以发布听得见的警告来代替警告显示。
在成像装置1A中,当使用相位差AF方法和对比度AF方法执 行自动聚焦操作(AF操作)时,连续建立图4所示的状态和图5 所示的状态。因此,存在一段时间,其中,不管当前是否设置了图 4所示的状态或图5所示的状态,构图确定才喿作中只有一个能够4丸 行。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当组合方法被确定为最佳AF方法时, 也发出上述警告。
AF驱动操作和图像拍摄操作
当在步骤SP17中确定释放按钮11的状态被改变至半按状态 Sl时,在步骤SP18中执行成像透镜被实际驱动的AF驱动操作。
使用在步骤SP12中被选择为将要实际使用的AF方法的AF方 法来执行AF驱动操作。例如,如果在步骤SP12中选择相位差AF 方法,则在步骤SP18中所执行的AF驱动操作(见图4 )中使用相 位差AF方法。如果在步骤SP12中选择对比度AF方法,则在步骤 SP18中所执行的AF驱动操作(见图5 )中使用对比度AF方法。 如果在步-骤SP12中选4奪组合方法,则在步艰《SP18中所4丸4亍的AF 驱动:捧作中使用组合方法。
因此,根据对象图像被拍摄的条件,使用最佳AF方法执行聚 焦透销::帔驱动的AF驱动#:作。因此,能够令人满意地切换AF方法。
随后,除非在步骤SP19中确定释放按钮ll的状态被改变至全 按状态S2,处理仍将返回步骤SPll,并且重复执行SP11 SP18。 如果在步骤SP19中确定释放按钮11的状态被改变至全按状态S2, 则处理前进至步骤SP20,其中,在图5所示的状态下才丸行曝光才喿 作被执行的主图像拍摄操作。
1-5.确定处理
根据AF方法的分支处理
接下来,将参照图7所示的流程图来描述在步骤SP11中所冲丸 行的确定处理。执行该确定处理,以根据对象图像被拍摄的条件来 确定最佳AF方法。如上所述,在推荐显示纟喿作(步骤SP14)、警
告操作(步骤SP16 )、及AF驱动操作(步骤SP18 )中使用在确定
处理中获得的确定结果。
首先,在步骤SP21和SP22中,分别确定是否能够-使用相位差 AF方法和是否能够使用对比度AF方法。
如上所述,在成像装置1A中,通过操作者所执行的设置操作 来设定在构图确定操作中主要使用光学取景器还是实时查看显示。 直至释放按钮11的状态被改变至半按状态Sl,都根据该设置来执 行使用光学取景器或实时查看显示的构图确定操作。
如果进行设置从而使用光学取景器来执行构图确定操作,则如 图4所示,能够通过使用AF模块20的相位差4企测方法来执行合焦 透4竟位置的确定处理。简而言之,能够4丸行相位差AF方法。 <旦是, 在图4所示的状态(反射镜放下的状态)中,很难使来自对象的光 线入射到成像器件5上。因此,很难使用入射至成像器件5的对象 光线通过对比度方法来冲丸4于合焦透4竟位置的确定处理。简而言之, 4艮3,^iU亍,于比度AF 。
如果进行设置从而使用实时查看显示来执行构图确定操作,则 如图5所示,能够4吏用入射至成4象器件5的对象光线通过对比度方 法来执行合焦透镜位置的确定处理。简而言之,能够执行对比度 AF方法。但是,在图5所示的状态(反射镜收起的状态)中,很 难使来自对象的光线入射到AF模块20上。因此,很难通过使用 AF模块20的相位差检测方法来执行合焦透镜位置的确定处理。简 而言之,4艮^N丸4亍相4立差AF方法。
当成l象装置1A处于图4所示的状态时(例如,当进行i殳置使 得使用光学取景器来执行构图确定才喿作时),确定在步骤SP21中能 够执行相位差AF方法。随后,处理前进至步骤SP30。
当成像装置1A处于图5所示的状态时(例如,当进行设置使 得使用实时查看显示来执行构图确定操作时),确定在步骤SP22中 能够4丸^^寸比度AF。随后,处理前进至步艰《SP40。
当状态在图4所示的状态和图5所示的状态之间;故改变时,存 在一段时间,其中,尽管这段时间非常短,但是不能执行相位差 AF方法,也不能执行对比度AF方法。在这段时间中,在步骤SP23 中确定"不能进4亍AF",并4丸4亍例外处理。例如,如果确定"不能 进4亍AF",则在下面的步專聚中不显示4,荐显示,也不显示警告显示。
在成像装置1A中,如果当自动切换才莫式MD3净皮选冲奪时释方文按 钮11的状态被改变至半按状态Sl,则使用在步骤SP12中所确定 的AF方法。当使用相位差AF方法时,成像装置1A被设置为图4 所示的状态。当使用对比度AF时,成像装置1A被设置为图5所 示的状态。随后,执行AF驱动操作。因此,当释放按钮ll处于半 按状态Sl时,冲艮据在步骤SP12中所确定的AF方法,确定处理前 进至步骤SP30还是前进至步骤SP40。
当取消释放按钮11的半按状态Sl时,重启相应于操作者所进 行的设置的构图确定操作。随后,根据成像装置1A是处于图4所 示的状态还是处于图5所示的状态,来确定处理前进至步骤SP30 还是前进至步骤SP40。
步骤SP30
接下来,将参照图8在下面描述在步骤SP30中所执行的详细操作。
当成^f象装置1A处于图4所示的状态时才丸4亍步骤SP30。确定器 123根据由能够在当前状态下使用的传感器(AF模块20和光度计
40 )获得的检测信息来检查对象图像被拍摄的图像拍摄条件。随后,
确定器123确定对应于该图^象拍才聂条^f牛的最佳AF方法。
在步骤SP31中,确定是否满足条件Cl。当通过AF模块20 接收的光量小于预定阈值TH1并且通过光度计40 4妾收的光量小于 预定阈值TH2时,条件Cl满足。如果条件Cl被满足,则确定对 象处于黑暗场所,并且处理前进至步驶《SP36,其中,相位差AF方 法被确定为最佳AF方法。因此,当对象处于黑暗场所时,适用于 光量4艮小的场合的相位差AF方法能够;故确定为最佳AF方法。特 别地,如果AF模块20和光度计40从对象的不同部分接收光线, 则根据对象不同部分处的亮度来执行确定。因此,能够更准确地确 定是否由于亮度不足而很难执行使用对比度AF方法的聚焦操作。 如果条件C1不被满足,则处理前进至步骤SP32。
在步骤SP32中,确定是否满足条件C2。当存在根据AF模块 20获得的相位差^r测信号所^r测的多个合焦透4免位置时,条件C2 满足。由于相位差AF方法的原理,所以如果对象为网4各状对象, 则由于网格状对象相邻部分的影响,很难令人满意地确定合焦透镜 位置。结果,检测到多个合焦透镜位置。因此,如果条件C2被满 足,则确定这样的状态已经发生,并且处理前进至步骤SP37。在 步骤SP37中,对比度AF方法被确定为最佳AF方法。如果对比度 AF方法;故确定为最佳AF方法,则能够比4吏用相<立差AF方法的情 况更精确地确定合焦透4竟位置。因此,在对象的灰阶值周期性高频 (空间频率)改变的情况下(例如,在对象具有网格形状的情况下), 对比度AF被确定为最佳AF方法。如果条件C2没有被满足,则处 理前进至步驶《SP33。
在步骤SP33中,确定是否满足条件C3。当散焦量DF大于预 定阈值TH3时,条件C3满足。计算散焦量DF,作为通过使用AF 才莫块20的相位差AF方法而确定为合焦透4竟位置的透4竟位置与成4象
透4竟的当前透4竟位置之间的差U立移)。确定这才羊所确定的散焦量
DF是否大于预定阈值TH3。如果条件C3被满足,则考虑散焦量 DF相对较大的图^f象拍才聂条件,并且处理前进至步骤SP36,其中, 提供相对高的AF速度的相位差AF方法被确定为最佳AF方法。因 此,当对象具有相对较大的散焦并且透镜位置要移动较长的距离到 达合焦位置时,冲是供相对高的AF速度的相位差AF方法能够;故确 定为最佳AF方法。结果,能够高速执行AF操作。如果条件C3没 有,皮满足,则处理前进至步4緊SP34。
在步骤SP34中,确定条件C4是否被满足。当通过AF模块20 所接收的对象图像的对比度高于预定阈值TH4时,条件C4被满足。 如果条件C4被满足,则确定通过AF模块20所获取的对象图像相 对4交清晰,并且通过相位差AF方法能够满意地确定合焦透4免位置。 因此,处理前进至步骤SP36,其中,提供相对高的AF速度的相位 差AF方法被确定为最佳AF方法。如果条件C4不被满足,则处理 前进至步-骤SP35。
在步骤SP35中,确定条件C5是否被满足。当通过AF模块20 接收的对象图像的对比度小于预定阈值TH5 (<TH4)时,条件C5 被满足。如果条件C5被满足,则确定通过AF模块20所获取的对 象图像没有清晰到足以使用相位差AF方法确定合焦透镜位置的程 度。因此,处理前进至步骤S37,其中,^是供更高精确度的对比度 AF方法被确定为最佳AF方法。如果条件C5没有被满足,则处理 前进至步骤SP38。
当通过AF才莫块20所获取的对象图像不是不清晰到放弃使用相 位差AF方法的地步,而是没有清晰到能够Y又-使用相位差AF方法 执行合焦确定时,处理前进至步骤SP38。换句话说,当通过AF模 块20所获耳又的对象图l象中等清晰时,处理前进至步-紫SP38。
考虑到上述状态,"组合方法";陂确定为步骤SP38中的最佳 AF方法。
在"组合方法";故用在步4f SP18中的AF驱动4乘作中的情况 下,首先,使用相位差AF方法确定合焦透4竟位置,并且成^f象透销: 一皮移动至所确定的合焦透4竟位置附近的位置。随后,通过对比度 AF方法移动聚焦透4竟。
更具体来说,首先,在图4所示的状态下,聚焦透镜被移动至 通过相位差AF方法所确定的合焦透4免位置附近的位置。随后,反 射销^几构6^皮移动至图5所示的位置。随后,当在不同的透^:位置 处确定对应于对比度AF方法的估计值时,聚焦透镜被连续移动。 相应于通过估计值的曲线峰值的透镜位置(峰值透镜位置)被确定 为最终合焦透镜位置。随后,聚焦透镇3皮移动至这样所确定的峰值 透镜位置。因此,使用相位差AF方法将成像透镜高速移动至合焦 透镜位置附近的位置,并且随后使用对比度AF方法执行透镜位置 的精细调节。结果,能够有效地执行AF操作。
在自动切换模式MD3被设置为AF模式并且将"相位差AF方 法,,确定为步骤SP30中的最佳AF方法(步骤SP36)的情况下, 不需要改变在步骤SP18中执行的AF驱动才喿作中的反射镜机构6 的状态。因此,不需要改变构图确定方法。如果"对比度AF方法" 或"组合方法,,被确定为步骤SP30中的最佳AF方法(步骤SP37 或SP38 ),则在步骤SP18中所执行的AF驱动操作中,反射镜机构 6的状态被从图4所示的状态改变至图5所示的状态。因此,构图 确定方法:帔改变。因此,上述警告操作一皮4丸行, -使得构图确定方法 的这种改变能够 一皮^操作者想到。
步骤SP40
接下来,将参照图9在下面描述步骤SP40中所执行的详细操作。
当成像装置1A处于图5所示的状态时,执行步骤SP40。确定 器123根据由在当前状态下能够被使用的传感器(成像器件5)所 获取的检测信息检查拍摄对象图像的图像拍摄条件。随后,确定器 123确定对应于图f象拍才聂条件的最佳AF方法。
在步骤SP41中,确定条件C6是否被满足。当通过成像器件5 所接收的光量小于预定阈值TH6时,条件C6被满足。如果条件 C6被满足,则确定对象处于黑暗场所并且处理前进至步骤SP36, 其中,相4立差AF方法4皮确定为最4圭AF方法。因此,当乂于象处于 黑暗场所时,适用于光量4交小的相4立差AF方法能够^皮确定为最佳 AF方法。如果条件C6不被满足,则处理前进至步骤SP42。
在步骤SP42中,使用不同空间频率的两种差动滤波器获取关 于在某一时刻通过成像器件5所获取的单个图像(对象图像)的对 比度信息。随后,将通过高频差动滤波器FA获得的对比度信息(高 频对比度分量)与通过低频差动滤波器FB获得的对比度信息(低 频对比度分量)相互比较。随后,根据检测结果检测出对象的聚焦 程度,并确定聚焦程度是否高于预定程度。下面,将描述在这个处 理中所-使用的确定方法。
如果根据比较结果确定聚焦程度高于预定程度,则确定条件 C7被满足,并且处理前进至步骤SP37。在步骤SP37中,对比度 AF方法被确定为最佳AF方法。当使用对比度AF方法时,成像透 镜能够被更精确地移动至合焦透镜位置。
如果条件C7不被满足,则处理前进至步骤SP43,并基本上使 用相位差AF方法。因此,如果聚焦程度低于预定程度,则提供相 对高的AF速度的相位差AF方法^皮基本上确定为最佳AF方法。
在步骤SP43中,确定条件C8是否被满足。当通过成像器件5 接收的对象图像的对比度低于预定阈值TH8时,条件C8被满足。
如果条件C7和C8都不被满足,则处理前进至步骤SP38,其 中,不仅使用相位差AF方法而且使用对比度AF方法的组合方法 -故确定为最佳AF方法。
在条件C7不被满足而条件C8满足的情况下,确定通过成像器 件5所获取的对象图像不够清晰乂人而足以通过使用由成像器件5拍 摄的图^f象的对比度AF方法来确定合焦透4竟位置。因此,处理前进 至步骤SP36,并且相位差AF方法纟皮确定为最佳AF方法。
在自动切换模式MD3被设置为AF模式并且"对比度AF方法" 被确定为步骤SP40中的最佳AF方法(步骤SP37 )的情况下,不 需要改变在步骤SP18中所执行的AF驱动操作中的反射镜机构6 的状态。因此,不需要改变构图确定方法。如果"相位差AF方法" 或"组合方法"被确定为步骤SP40中的最佳AF方法(步骤SP36 或SP38 ),则在步-骤SP18中所冲丸行的AF驱动操作中,反射镜才几构 6的状态净皮^v图5所示的状态改变至图4所示的状态。因此,构图 确定方法被改变。因此,上述警告操作被执行,使得构图确定方法 中的这种改变能够被操作者想到。
基于各种对比度信息的合焦确定操作
现在,将描述用于使用由单个图像获得的两种对比度信息(低 频分量和高频分量)来确定聚焦程度的方法。
图17是通过执行步骤SF70中的确定方法而进行的详细操作的 流程图。图18是示出数值例的表格,而图19是相应于图18中所 示的凄t值例的图示。图20是示出对应于聚焦程度的高频对比度分 量和低频对比度分量之间的关系的图示。
参照图17,在步骤SP71中,拍摄到图像G。随后,在步骤SP72 中,拍摄图像G经受使用具有相对较高的频率的差动滤波器FA(也 被称作高频滤波器)的滤波处理,从而获取数据DA。另外,在步 骤SP73中,拍摄图像G也经受使用具有相对较低的频率的差动滤 波器FB (也一皮称作低频滤波器)的滤波处理,从而获取数据DB。 随后,在步骤SP74中,确定数据DB中的最大值与数据DA中的 最大值的比值RC。
如果比值RC小于阈值THe并且数据DA的代表值(例如,最 大值)大于阈值THd,则确定聚焦程度高于预定值,换句话说,对 象几乎被聚焦(步骤SP75、 SP76、及SP77)。在其它情况下,确 定聚焦程度低于预定程度,换句话说,对象没有对准焦(步骤SP78 )。
图18示出了表示在三个透#:位置处获得的图^(象的状态的#:值 例。这里,为简单起见,示出的是一维像素阵列。
参照图18,最左栏块L1示出的是相应于"合焦状态"的数值。 中央栏块L2示出相应于对象稍微没对准焦的"轻度散焦状态"的 数值。最右栏块L3示出相应于对象进一步没对准焦的"散焦状态" 的数值。
栏块Ll中的左栏包括第一至第十五像素位置处像素的像素值
(灰阶值)30、 45、 68..... 38。处于合焦状态的4象素阵列的像素
值-陂绘成图19所示的图表中的曲线LC1。通过4吏像素阵列的像素 值经受使用高频滤波器FA (1, 0, -1)的滤波处理来获取数据
DA。这样获得的凄欠据DA一皮显示在图18中的栏块L1中的中间栏, 并且^皮绘制成图19中的曲线LH1。通过使相应于曲线LC1的像素 阵列的像素值经受使用低频滤波器FB ( 1, 0, 0, 0, - l)的滤波 处理来获耳又^:据DB。这样获得的^:据DB^皮绘制成图19中的曲线 LL1。在图18中,在栏块L1的倒数第二行中示出在合焦状态中数 据DB的最大值(441 )与数据DA的最大值(285 )的比值RC( 1.44 )。
类似地,栏块L2的左栏包括第一至第十五像素位置处像素的 像素值(灰阶值)。处于"轻度散焦状态"的像素阵列的像素值被 绘成图19所示的视图中的曲线LC2。通过使像素阵列的像素值经 受4吏用高频滤波器FA的滤波处理而获得的教:据DA^皮显示在图18 中的栏块L2中的中间栏,并且#皮《会制成图19中的曲线LH2。通过 4吏相应于曲线LC2的<象素阵列的<象素值经受4吏用<氐频滤波器FB的 滤波处理而获得的数据DB被显示在图18中的栏块L2中的右栏中, 并^皮绘制成图19中的曲线LL2。在图18中,在栏块L2的倒凄t第 二行中示出"轻度散焦状态,,中数据DB的最大值(195)与数据 DA的最大值(129)的比值RC (1.51)。
类似地,栏块L3的左边栏包括第一至第十五像素位置处像素 的像素值(灰阶值)。处于"散焦状态"的像素阵列的像素值被绘 成图19所示的一见图中的曲线LC3。通过橫 像素阵列的^f象素值经受 爿使用高频滤波器FA的滤波处理所获耳又的数据DA被显示在图18中 的栏块L3中的中间栏,并且被绘制成图19中的曲线LH3。通过使 相应于曲线LC3的像素阵列的<象素值经受<吏用4氐频滤波器FB的滤 波处理所获取的数据DB被显示在图18中的栏块L3中的右栏中, 并寻皮绘制成图19中的曲线LL3。在图18中,在栏块L3的倒数第 二行中示出"散焦状态"中数据DB的最大值(82 )与数据DA的 最大值(51)的比值RC (1.60)。
图20是示出数据DA和DB才艮据透4竟位置而改变的方式的初L 图。参照图20,当透^:位置4妾近合焦透^:位置XP时,^t据DA和 DB彼此相对比较接近。随着透镜位置从合焦透镜位置XP被移向 远处,婆史才居DA和DB之间的差也随着增大。因此,随着透4K立置 远离合焦透镜位置XP,低频对比度分量与高频对比度分量的比值 也随之增大。例如,当最大值被用作两个频率对比度分量的每一个 的代表值时,低频对比度分量的最大值MB与高频对比度分量的最 大值MA的比值RC ( = MB/MA )随着透镜位置远离合焦透镜位置 XP而增大。参照图18,在合焦状态下,比值RC为1.44,随着聚 焦程度的降低,比值RC逐渐增力口至1.51和1.60。
这里,使用上述原理,当比值RC低于预定阈值THe (例如, 1.50)时,确定聚焦程度高于预定程度。
在这个实例中,也考虑数据DA的代表值(最大值)是否大于 阈值THd。因此,也能检查拍摄图像是否具有相对较高的对比度。 图20示出了阈值THd可变的情况。但是,也可以将阈值THd设置
为固定值。
在上述实施例中,最大值被用作各个频率对比度分量的代表 值。但是,代表值不限于此。例如,和值也可以被用作各个频率对 比度分量的代表值。在图18中,最下行示出各种状态下所获取的 数据DB的和值与数据DA的和值的比值。当这个比值RD低于预 定阈值THe时,也可以确定获得合焦状态(例如,1.57)。
2.第二实施例
2-1.结构在第一实施例中,成^f象装置1A不能够同步扭一f亍相^f立差AF方 法和对比度AF方法。与此相反,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成像装置1B 能够同步4丸行相位差AF方法和对比度AF方法。在下面的说明中, 将主要说明与第 一 实施例的差异。
图21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成像装置1B的结构的示意性剖 视图。图22是示出成像装置1B的功能结构的方框图。
参照图21和图22,成像装置1B在取景器光学系统中额外包 括成像器件(副图像传感器)7。除作为主图像传感器的成像器件5 之外,还包括成像器件7。通过使用通过成像器件7所拍摄的图像, 能够显示实时查看显示,并且可以执行对比度AF方法。
成像装置1:B处于图21所示的状态,直至释放按钮11的状态 被改变至全按状态S2为止(即,当构图确定操作被执行时)。具体 而言,类似于图4所示的状态,主反射镜61被放置在从成像透镜 单元3延伸至成像器件5的光路(成像光路)上。通过主反射镜61 所反射的光线入射在五面镜65上,五面镜65将光线方向改变至取 景器窗口 10。因此,能够执行使用光学取景器的构图确定操作。
成像装置1B在从五面镜65至取景器窗口 10延伸的光路上进 一步包括光学元件(半透明反射镜)68。通过主反射镜61所反射 的光线入射在改变光线方向的五面4竟65上。随后,通过光学元4牛 68改变来自五面镜65的部分光线的方向,Y吏得这部分光线在与指 向耳又景器窗口 10的方向不同的方向上传播,并通过光学元件(半 透明反射镜)69至成〗象器件7。到达光学元件69的光线部分被光 学元4牛69反射,并到达光度计40。
成像器件7的结构类似于成像器件5,并且例如^皮用于生成显 示实时查看显示的图像信号(运动图像)。但是,成像器件7不需
要与成像器件5具有相同的像素数,并且可以具有比成像器件5更 少的像素数。
通过成像器件7所获取的图像信号经受了与对通过成像器件5 所获耳又的图像信号所执行的那些信号处理类似的信号处理。具体而 言,通过A/D转换器电路将通过成像器件7获得的图像信号转换成 数字^:据,通过l史字信号处理器电路50使其经受预定的图像处理, 并将其存储在图像存储器56中。
以时间序列拍摄并被存储在图像存储器56中的图像被连续从 图像存储器56读取,并在背面监^L器12上一皮依次显示。因此,图 像能够以运动图像(实时查看显示)的方式被显示。因此,操作者 能够使用实时查看显示来执行构图确定操作。
可以通过确定利用成像器件7所拍摄的多幅图像的对比度的估 计值并确定估计值;波最优化的透镜位置为合焦透镜位置来执行合 焦透^i位置确定"t喿作。随后,可以通过将聚焦透4竟移动至所确定的 合焦透镜位置来执行AF驱动操作。因此,成像装置1B能够执行 使用由成像器件7获得的图像的对比度AF。
通过主反射镜61的光线通过次反射镜62净皮向下反射,并入射 在AF模块20上。AF模块20根据入射在其上的光线生成相位差检 测信号。通过〗吏用相4立差4企测信号可以#1行用于确定合焦透4竟位置 的合焦透镜位置确定操作和用于移动聚焦透镜的AF驱动操作。因 此,成像装置1B能够执行使用AF模块20获得的相位差检测信号 的相位差AF方法。
如上所述,能够同步执行使用实时查看显示的构图确定操作和 使用光学取景器的构图确定操作,直至释放按钮11的状态被改变
至全按状态S2为止。另外,可以使用相位差AF方法和对比度AF 方法两种方法,直至释放按钮ll的状态被改变至全按状态S2为止。
当释放按钮11的状态被改变至全按状态S2时,类似于图5所 示的状态,反射镜机构6被设置为反射镜收起状态,使得能够通过 成像器件5执行曝光操作。成像器件5对在快门4被打开时所接收 的对象图像执行光电转换,从而生成对象的图像信号。因此,能够 获取对象的最终拍摄图像(拍摄图像数据)。
2-1.操作
图23和图24是成像装置1B执行的操作的流程图。图23是整 体操作的流程图,图24是在图23的步骤SP80中执行的详细操作 的流程图。
除下面几点之外,图23的操作类似于第一实施例的操作(见 图6)。即,代替步骤SP11的处理来执行步骤SP80的处理,并且 步骤SP15和SP16的处理被省去。
由于成〗象装置1B具有上述结构,所以即〗吏当AF方法^皮改变 时也不需要改变构图确定方法。因此,在第二实施例中,如图23 所示,不执行警告梯:作(步骤SP15和SP16 )。
在才艮据第二实施例的成^f象装置1B中,不管4吏用两种构图确定 方法中的明卩一种,都既能使用来自AF模块20的相位差检测信号, 也能使用图像的对比度估计值。因此,在第二实施例中,为确定最 佳AF方法,执行与步骤SP11的处理不同的步骤SP80的处理。
下面,将参照图24描述步骤SP80中所执行的处理。步骤SP80 的处理是以基本上将相位差AF方法列为优先的扭克念为基础的。在
对比度AF方法中,在包括合焦透镜位置两边的区域的范围内移动 透镜。因此,在使用对比度AF方法的操作中,首先,对象图像看 起来非常清晰,随后有点4莫糊,最后再次变得非常清晰。换句话i兌, 发生过调和回调。当^f吏用相^f立差AF方法时,不会发生这种情况。 因此,相位差AF方法《会才喿作者带来的不适更少。另外,相位差AF 方法提供比对比度AF方法更高的AF速度。
除了考虑由成像器件7接收的光量、并且还考虑到通过AF模 块20和光度计40接收的光量之外,步骤SP81类似于步骤SP31。 具体而言,确定条件Cll是否被满足。如果通过AF模块20所接 收的光量小于预定阈值TH1、通过光度计40所接收的光量小于预 定阈值TH2、并且通过成像器件7所接收的光量小于预定阈值 THll,则条件C11被满足。如果条件C11被满足,则确定对象处 于非常黑暗的场所,并且处理前进至步骤SP88,其中,相位差AF 方法被确定为最佳AF方法。如果条件Cll不^^皮满足,则处理前进 至步艰《SP82。
在步骤SP82中,执行类似于步骤SP32中所执行的处理。具体 而言,如果条件C2被满足,即,如果存在多个冲艮据通过AF才莫块 20所获取的相位差检测信号所检测的合焦透镜位置,则处理前进至 步骤SP89,其中,对比度AF方法^皮确定为最佳AF方法。如果对 比度AF方法被使用,则能够比使用相位差AF方法的情况更精确 地确定合焦透镜位置。如果条件C2不被满足,则处理前进至步骤 SP83。
在步骤SP83中,执行类似于步骤SP33中所执行的处理。具体 而言,确定条件C3是否被满足,即,确定散焦量DF是否大于预 定阈^直TH3。如果条件C3-故满足,则处理前进至步骤SP88,其中,提供相 对高的AF速度的相位差AF方法;故确定为最佳AF方法。因此,当 对象具有4艮大散焦时,4是供相对高的AF速度的相位差AF方法能 够被确定为最佳AF方法。结果,能够高速执行AF操作。
如果条件C3不一皮满足,则处理前进至步骤SP84。
在步骤SP84中,4丸行基于两个条件的确定处理。
当散焦量DF小于预定阈值TH12 (<TH3 )时,第一条件C12 被满足。计算散焦量DF,作为使用AF模块20通过相位差AF方 法被确定为合焦透镜位置的透4免位置与成像透4免的当前透4免位置 之间的差(位移)。可以将条件C12当作用于确定是否通过相位差 AF方法获得了合焦状态的条件。阈值TH12可以等于阈值TH3。
当根据通过上述两种空间频率滤波器FA和FB所获取的对比 度信息确定聚焦程度低于预定程度时,第二条件C13被满足。可以 将条件C13作为用于确定是否根据不同种类的对比度信息(这种情 况下是两种对比度信息)来获得了合焦状态的条件。
在步骤SP84中,确定条件C14是否被满足。如果条件C12和 C13都被满足,则条件C14被满足。如果条件C14被满足,则处理 前进至步骤SP89,其中,对比度AF被确定为最佳AF方法。当条 件C14被满足时,基于由AF模块20执行的相位差检测结果的散 焦量DF小于阈值TH12,并且4艮据通过两种空间频率滤波器FA和 FB获得的对比度信息确定散焦程度低于预定程度。换句话说,根 据两种对比度信息,确定通过相^f立差AF方法获纟寻了合焦a犬态,并 且没有通过聚焦状态确定搡作获得合焦状态。
当使用条件C12时,能够降低对比度AF方法的使用频率。换 句话i兌,能够^是高相位差AF方法的使用频率。例如,当通过相位 差AF方法所计算的散焦量DF大于阈值TH12并且确定没有获得合 焦状态时,在步骤SP84 ~ SP87中基本上使用相位差AF方法。
另夕卜,当附加使用条件C13时,能够进一步降低对比度AF方 法的使用频率。如果确定根据不同种类的对比度信息通过聚焦状态 确定才喿作获得了合焦状态,则对象处于合焦区。因此,不需要^f吏用 对比度AF方法执行AF操作。因此,代替使用对比度AF方法,基 本上4吏用相位差AF方法作为最佳AF方法。如果确定才艮据不同种 类的对比度信息通过聚焦状态确定操作没有获得合焦状态,则通过 使用比相位差AF方法更精确的对比度方法,能够提高聚焦程度。
如果条件C14不#皮满足,则处理前进至步-骤SP85。
在步骤SP85中,执行类似于步骤SP34中所执行的处理。具体 而言,确定条件C4是否被满足,即,确定AF模块20接收的对象 图像的对比度是否高于预定阈值TH4。如果条件C4被满足,则处 理前进至步骤SP88,其中,相位差AF方法^皮确定为最佳AF方法。 如果条件C4不被满足,则处理前进至步骤SP86。
在步骤SP86中,执行类似于步骤SP43中执行的处理。具体而 言,在步骤SP86中,确定条件C16是否被满足。当通过成像器件 7所接收的对象图像的对比度低于预定阈值TH16时,条件C16被 满足。如果条件C16被满足,则确定通过成像器件7所获取的对象 图像没有清晰到能够使用成像器件7获得的图像通过对比度AF方 法来确定合焦透镇:位置。因此,处理前进至步-骤SP88,其中,相 位差AF方法被确定为最佳AF方法。如果条件C16不被满足,则 处理前进至步骤SP87。
在步骤sp87中,执行类似于步骤sp35中4丸行的处理。具体而 言,在步骤sp87中,确定条件c5是否被满足,即,确定通过af 模块20所接收的对象图像的对比度是否《氐于预定阈值th5 (<th4)。如果条件c5被满足,则确定由af模块20获得的对象 图像不够清晰,以至于能够4吏用相位差af方法来确定合焦透4免位 置。因此,处理前进至步骤sp89,其中提供高精确度的对比度af 方法^皮确定为最^f圭af方法。^j果条4牛c5不#1满足,则处理前进 至步-骤sp90。
在步骤sp卯中,不仅使用相位差af方法而且使用对比度af 方法的组合方法:故确定为最佳af方法。步骤sp90中所选择的"组 合方法"类似于步骤sp38中所选择的方法。根据步骤sp38所选择 的组合方法,不同时执行相位差af和对比度af。但是,本发明不 限于此。例如,在如第二实施例中一样能够同时执行相位差af和 对比度af的情况下,可以4吏用如下所述的组合方法。
即,聚焦透4免-故移动至通过相位差af方法所确定的合焦透销》 位置,并且当聚焦透镜被移动时,在每个透4竟位置获耳又用于对比度 af方法的估计值。随后,相应于通过将用于对比度af方法的估计 值绘图所获取的曲线的峰值的透镜位置被确定为最终的合焦透销: 位置,并且聚焦透销3皮移动至所确定的峰值透4竟位置。如果在冲金测 到相应于估计值峰值的峰值透镜位置之前聚焦透镜到达了通过相 位差af方法确定的合焦透镜位置,则继续对比度af操作。具体 而言,af驱动操作被执行,其中,当计算估计值时通过移动透镜 来检测峰值透镜位置。如果在透镜到达通过相位差af方法所确定 的合焦透镜位置之前检测到峰值透镜位置,则透镜被移动至峰值透 镜位置,并且完成af驱动操作。因此,能够更快速地完成af驱 动操作。
可以使用上述组合方法来执行af操作。3.第三实施例
类似于第二实施例,根据第三实施例的成像装置能够同时执行
相《立差AF方法禾口〗寸比度AF方法。在下面的i兌明中, 一寄主要i兌明 与第二实施例的不同。
图25是根据第三实施例的成像装置1C的结构的剖视图。成像 装置1C不具有光学取景器,并且使用实时查看显示确定构图。
成像装置1C处于图25所示的状态,直至释放按钮11的状态 被改变至全按状态S2为止,即,当4丸行构图确定4喿作时。具体而 言,主反射镜61 ^皮放置在从成像透镜单元3至成像器件5延伸的 光路(成像光路)上。通过主反射镜61所反射的光线入射在将光 线方向改变至朝向成^f象器件5的五面4竟65上。与乂人成<象透#;单元3 至成^f象器件5延伸的光^各(成〗象光^各)平行并与通过主反射4竟61 所反射的光线的光轴垂直地放置成像器件5。
在成像装置1C中,在构图确定操作中,通过图像拾取器件5 连续拍摄图像。成像装置1C使用通过成像器件5所拍摄的图像来 显示实时查看显示。
能够通过确定对应于由成像器件5所获取的多幅图像的对比度 的估计值并确定估计值被最优化的透4竟位置为合焦透4竟位置,来#1 行合焦透镜位置确定操作。随后,能够通过将聚焦透镜移动至所确 定的透镜位置来执行AF驱动操作。因此,成像装置1C能够执行 使用通过成像器件5获得的图像的对比度AF。
通过主反射镜61的光线通过次反射镜62被向下反射,并入射 在AF 一莫块20上。AF ,莫块20纟艮据入射在其上的光线生成相位差斗全 测信号。能够通过使用该相位差检测信号来执行用于确定合焦透镜
位置的合焦透镜位置确定操作和用于将聚焦透4竟移动至合焦透4竟 位置的AF驱动操作。因此,成像装置1C能够执行使用由AF模块 20获得的相位差检测信号的相位差AF方法。光学元件(半透明反 射镜)72被放置在次反射镜62和AF模块20之间。入射在光学元 件72上的部分光线通过光学元件72,皮反射,并到达光度计40。 <旦 是,光度计40的结构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设置光度计40,从 而接收从主反射镜61传播至成像器件5的部分光线。
如上所述,相<立差AF方法和乂于比度AF方法都可以^皮Y吏用, 直至释放按钮11的状态被改变至全按状态S2。
当释放按钮11的状态被改变至全按状态S2时,成像器件5对 在当快门4被打开时所接收的对象图像执行光电转换,从而生成对 象的图像信号。因此,能够获得对象的最终所拍摄图像(拍摄图像 数据)。
根据第三实施例的成像装置1C的操作基本上与根据第二实施 例的成像装置1B的操作相同。第三实施例的操作与第二实施例的 操作不同之处在于显示实时查看显示,并使用由成像器件5获得 的图像而不是由成像器件7荻得的图像来执行对比度AF 。
成像装置1C也提供与通过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成像装置1B所 得到的效果类似的效果。
4.变型例
尽管已经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说明。
例如,在第一实施例中,通过成像透镜单元3中设置的透镜驱
动器38驱动成像透镜单元3中所包括的透镜组37。但是,本发明 不限于此。具体而言,如图26所示,可以在成^f象装置1C的主体中 4是供机械驱动器(机械驱动机构)48,并且可以通过机械驱动器48 驱动成像透镜单元3中所包括的透镜组37。
在上述实施例中,如果自动切换模式被选择为AF模式,则通 过确定器123确定最佳AF方法,并在浙i荐显示上表示出来。随后, 在AF控制操作中自动使用最佳AF方法。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 例如,在通过确定器123确定了最佳AF方法之后,可以自动扭^f亍 使用最佳AF方法的AF控制操作,而不在推荐显示上显示确定结 果。可^齐换地,在通过确定器123确定最佳AF方法之后,4又可4丸 4亍在4,荐显示上显示确定结果的处理。
另夕卜,在上述实施例中,从包括"相位差AF方法"(其中,使 用由AF模块20获得的相位差检测信号)、"对比度AF方法"(其 中,使用相应于对比度的估计值)、以及"组合方法"(其中,组合 使用"相位差AF方法"和"对比度AF方法,,)的三种AF方法中 选择最佳AF方法。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从包括 "相位差AF方法,,和"对比度AF方法"的两种AF方法中选4奪最 佳AF方法。可替换地,也可以从包括"相位差AF方法"和"组 合方法"的两种AF方法中或从包括"对比度AF方法"和"组合 方法"的两种AF方法中选择最佳AF方法。
应该了解,对于本领域的才支术人员来i兌,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 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 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成像装置,包括成像器件,用于在预定成像平面处通过成像透镜接收来自对象的光线,并对对象图像执行光电转换以生成拍摄图像;相位差检测装置,用于接收来自所述对象的光线,并生成对应于所述对象图像的聚焦程度的相位差检测信号;估计值计算装置,用于根据所述拍摄图像来计算对应于所述对象图像的对比度的预定估计值;以及确定装置,用于从选择性使用或组合使用由所述相位差检测装置获得的所述相位差检测信号和基于所述拍摄图像的所述预定估计值的多种AF方法中,根据所述对象的图像拍摄条件来选择最佳AF方法。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还包括显示装置,用于显示由所述确定装置才丸4亍的确定的结果。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还包括驱动控制装置,用于通过使用被所述确定装置选择为所 述最佳AF方法的AF方法驱动所述成像透镜来执行AF操作。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还包括光度计,用于测量来自所述对象的光线的强度;其中,当由所述相位差片企测装置4妄收的光量以及由所述 光度计接收的光量小于相应的阈值时,所述确定装置确定使用 所述相位差检测信号的AF方法为所述最佳AF方法。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当所述相位差检测装 置检测到存在多个合焦透镜位置时,所述确定装置确定4吏用所述预定估计值的AF方法为所述最佳AF方法。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当当前透镜位置与通 过所述相位差检测信号确定为合焦透镜位置的透镜位置之间 的差值大于预定阈值时,所述确定装置确定^f吏用所述相位差枱r 测4言号的AF方法为最佳AF方法。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当使用所述拍摄图像 的低频对比度分量与高频对比度分量之间的比较结果而检测 出的聚焦程度大于预定程度时,所述确定装置确定^f吏用所述预 定估计〗直的AF方法为所述最4圭AF方法。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当使用所述拍摄图像 的所述低频对比度分量与所述高频对比度分量之间的所述比 较结果而检测出的所述聚焦程度小于预定程度时,所述确定装 置确定4吏用所述相4立差4企测信号的AF方法为所述最佳AF方 法。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当当前透镜位置与通 过所述相位差4佥测信号确定为合焦透4竟位置的透镜位置之间 的差值小于预定阈值、并且使用所述拍4聂图像的^f氐频对比度分 量和高频对比度分量之间的比较结果而检测出的聚焦程度小 于预定程度时,所述确定装置确定^f吏用所述预定估计^f直的AF 方法为所述最佳AF方法。
10.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所述成l象装置不能同 时执行所述对象图像的实时查看显示操作和使用利用了所述 相位差检测信号的第一 AF方法的AF操作,并且 其中,所述成像装置还包括警告控制装置,用于当执行所述对象图像的所述实时查 看显示才喿作的同时通过所述确定装置确定所述第一 AF方法 为所述最佳AF方法时,发出构图确定方法将被改变的警告。
11.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成像装置,还包括主反射面,可移动地放置在来自所述成像透镜的所述对 象图像的光路上;显示装置,用于当所述主反射面,皮乂人所述光^各上移开时, 依次显示由所述成像器件以时间序列而获取的多幅图像;以及警告控制装置,用于发出构图确定方法将被改变的警告,并且其中,所述相位差才全测装置在所述主反射面^皮乂人所述光 ^各上移开的状态下不一企测所述相位差一企测信号,并且,所述相 位差4全测装置在所述主反射面放置在所述光路上的状态下,使 用通过所述主反射面的光线的一部分来检测所述相位差检测 信号,并且其中,在所述主反射面一皮/人所述光^吝移开的状态下,所 述显示装置依次显示所述多幅图^象时,如果所述确定装置确定 使用所述相位差^r测信号的第一 AF方法为所述最佳AF方 法,则所述警告控制装置发出所述警告。
12.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所述成像装置不能同 时执行基于光学取景器的构图确定操作和基于利用所述预定 估计值的AF方法的AF #:作,并且其中,所述成^f象装置还包括 警告控制装置,用于在使用所述光学取景器的所述构图 确定操作正在4丸行的情况下,如果所述确定装置确定使用所述预定估计^直的AF方法为所述最佳AF方法时,发出构图确定 方法将被改变的警告。
13.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成像装置,还包括主反射面,可移动地》文置在来自所述成<象透镜的所述对 象图像的光路上;取景器光学系统,能够将被放置在所述光路上的所述主 反射面反射并作为观察光束的光束引导至取景器窗口;以及警告控制装置,用于发出以构图确定方法将被改变为内 容的警告,并且其中,当所述主反射面^皮从所迷光^各上移开时,所述取 景器光学系统不能够将所述对象图像引导至所述取景器窗口 ,其中,当所述主反射面^皮放置在所述光^各上时,所述成 像器件能够生成所述拍摄图像,但当所述主反射面被从所述光 路上移开时,所述成像器件不能生成所述拍摄图像,并且其中,在所述主反射面4皮放置在所述光-各上的情况下, 如果所述确定装置确定4吏用所述预定估计值的AF方法为所 述最佳AF方法,则所述警告控制装置发出所述警告。
1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还包括设置装置,用于对从包括第一模式、第二模式和第三模 式的多种模式中选出的AF模式并进行设置,其中,在所述第 一模式中持续使用利用所述相位差检测信号的第一 AF方法, 在所述第二模式中持续使用利用所述预定估计值的第二 AF 方法,在所述第三模式中选择性使用所述多种AF方法中的一 种。
15.—种成像装置,包括成像器件,用于在预定成像平面处通过成像透镜接收来 自对象的光线,并对对象图像执行光电转换以生成拍摄图像;相位差检测器,用于接收来自所述对象的光线,并生成 对应于所述对象图像的聚焦程度的相位差检测信号;估计值计算器,用于根据所述拍摄图像来计算对应于所 述对象图像的对比度的预定估计值;以及确定单元,用于从选择性使用或组合使用由所述相位差 检测器获得的所述相位差检测信号和基于所述拍摄图像的所 述预定估计值的多种AF方法中,根据所述对象的图像拍摄条 件来选择最佳AF方法。
全文摘要
为了提供一种能够执行多种AF方法并能令人满意地从多种AF方法中选出要用的AF方法的成像装置,本发明的成像装置包括成像器件,用于在预定成像平面处通过成像透镜接收来自对象的光线,并对对象图像执行光电转换以生成拍摄图像;相位差检测器,用于接收来自所述对象的光线,并生成相应于所述对象图像的聚焦程度的相位差检测信号;估计值计算器,用于根据所述拍摄图像计算相应于所述对象图像的对比度的预定估计值;以及确定单元,用于从选择性使用或组合使用由所述相位差检测单元获得的所述相位差检测信号和基于所述拍摄图像的所述预定估计值的多种AF方法中,根据所述对象的图像拍摄条件来选择所述最佳AF方法。本发明可应用于数码像机领域。
文档编号H04N5/225GK101184163SQ20071016558
公开日2008年5月21日 申请日期2007年11月19日 优先权日2006年11月17日
发明者山口正人, 片山俊郎, 祖川久茂, 藤井真一, 阴山和实 申请人:索尼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