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达、终端设备以及终端散热的方法

文档序号:7721869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马达、终端设备以及终端散热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马达、终端设备以及终端散热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终端功能的增多,终端所需要的功耗也随之增大。在终端的应用 中,通话应用的射频功放器件、播放音视频的音频功放器件、以及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称为CPU)在长时间工作时,会散发出大量的热,由于终端的结构比较 小型化,使得终端中的器件摆放比较集中,从而导致终端的散热不畅,极大的影响了用户的 使用。此外,终端散发出大量的热辐射对人体也会产生一定的伤害。因此,终端的散热成为 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目前,可以通过采用低功耗器件、增加印制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简称 为PCB)的面积来增加散热面积,并通过优化PCB布局等技术来达到散热的目的。但是,随 着终端上新功能不断地实现,终端的功耗越来越大,增加PCB面积会增加终端的生产成本、 增加终端的体积、以及重量,此外,优化PCB的布局只能对终端的散热起到很小的作用,并 且PCB与生产工艺关系较大,在实际生产中不易于控制。 为了更好地解决终端散热的问题,在相关技术中,直接在终端结构件的背面上开 槽,装入小风扇,并通过手动来控制风扇的开关。但是,由于结构件阻挡风扇散热,上述技术 方案只能降低终端背面的温度,而终端内部的器件无法通过风扇散热,导致热辐射和热干 扰依然存在,并没有完全解决终端散热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马达终端设备、以及终端散热的方法,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
的终端内部器件无法通过风扇散热而导致的热辐射和热干扰的问题。
本发明方法包括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马达,设置于终端,包括由转子和线圈组成的 直流电机,还包括 设置于转子一端的偏心轮,用于通过直流电机在转子的带动下引起马达的震动;
设置于转子另一端的散热叶片,用于在马达震动时,通过直流电机在转子的带动 下运动散热; 设置于直流电机上的第一引脚,用于连接为直流电机供电的电源。 优选地,上述马达还包括设置于直流电机中的第二引脚,用于连接至终端的中央
处理器,接收中央处理器的控制信号,其中,控制信号用于控制直流电机。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马达,设置于终端,包括由第一转子、第二转
子、以及线圈组成的直流电机,还包括 连接至第一转子的偏心轮,用于通过直流电 在第一转子的带动下引起马达的震 动;
连接至第二转子的散热叶片,用于通过直流电机在第二转子的带动下运动散热;
模拟开关,用于将电源连接至设置于直流电机上的第一引脚或将电源连接至设置 于直流电机上的第二引脚; 第一引脚,连接至模拟开关,用于在模拟开关接通电源时,通过第一转子控制偏心 轮产生震动; 第二引脚,连接至模拟开关,用于在模拟开关接通电源时,通过第二转子控制散热 叶片进行运动散热。 优选地,上述马达还包括设置于直流电机中的第三引脚,用于连接至终端的中央
处理器,接收中央处理器的控制信号,其中,控制信号用于控制直流电机。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马达,设置于终端,包括由齿轮转子、线圈组
成的直流电机,其中,齿轮转子连接有第一驱动轮、以及第二驱动轮,上述马达还包括 连接至第一驱动轮的偏心轮,用于通过直流电机在第一驱动轮的作用下引起马达
的震动; 连接至第二驱动轮的散热叶片,用于通过直流电机在第二驱动轮的作用下运动散 热; 设置于直流电机上的第一引脚,用于在连接至电源时,通过齿轮转子带动第一驱 动轮控制偏心轮产生震动; 设置于直流电机上的第二引脚,用于在接地时,通过齿轮转子带动第二驱动轮控 制散热叶片进行运动散热。 优选地,上述马达还包括设置于直流电机上的第三引脚,用于连接至终端的中央
处理器,接收中央处理器的控制信号,其中,控制信号用于控制直流电机。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包括上述马达,还包括 发热器件,用于在工作时发热; 温度检测模块,用于实时检测发热器件和中央处理器的即时温度,并将即时温度 发送到中央处理器; 中央处理器,用于在确定即时温度大于预设的温度阈值的情况下,根据即时温度
设置马达的工作状态信息,并将携带有工作状态信息的控制信号发送到马达。 优选地,上述终端设备还包括连接至马达的导热通路,用于将发热器件的热量传
导到马达;和/或 设置有导热材料的屏蔽罩,设置于发热器件和中央处理器的上方,并连接至马达, 用于将发热器件和中央处理器的热量传导到马达。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散热的方法,包括 温度检测模块实时检测发热器件和中央处理器的即时温度,并将即时温度发送到 中央处理器; 中央处理器在判断即时温度大于预设的温度阈值时,根据即时温度设置马达的工 作状态信息,并将携带有工作状态信息的控制信号发送到马达;
马达根据控制信号中的工作状态信息进行散热。 优选地,在马达根据控制信号中的工作状态信息进行散热工作之后,上述方法还 包括中央处理器根据即时温度对马达的工作状态信息进行调整,并将携带有调整后工作
5状态信息的控制信号发送到马达。
本发明有益效果如下 借助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在马达中增加散热叶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 的终端内部器件无法通过风扇散热而导致的热辐射和热干扰的问题,使马达能够在运动的 同时具备散热功能,在不增加终端生产成本的前提下,能够减小热辐射对器件的干扰和用 户的身体损害。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 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 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
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装置实施例一的马达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装置实施例二的马达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装置实施例三的马达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装置实施例四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方法实施例的终端散热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在通话功能下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散热的方法的详细处理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
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装置实施例一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马达,设置于终端,图1为本发明装置实施例一 的马达的结构示意图,如图l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马达包括由转子101和线圈(图 中未示出)组成的直流电机10、设置于转子101 —端的偏心轮12、设置于转子101另一端 的散热叶片14、以及设置于直流电机10上的第一引脚16。下面,对本发明装置实施例一的 马达进行详细说明。 具体地,设置于转子101 —端的偏心轮12可以通过直流电机10在转子101的带 动下引起马达的震动;也就是说,在直流电机10的作用下,由于偏心轮12的作用,会引起马 达的振动。其中,高速转动的直流电机提供了原始动力,本发明实施例利用其特性,在转子 101的另一端设置散热叶片14,S卩,类似风扇的有利于散热的叶片,该散热叶片14在马达震 动时,通过直流电机10在转子101的带动下运动散热;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设置于直流电机 10上的第一引脚16用于连接为直流电机10供电的电源。 通过上述处理,在终端不增加任何器件的情况下,在马达转动时,可以起到为终端 降温散热的功能,达到了震动和散热的双重功能。 优选地,根据本发实施例,还可以通过控制马达电流的方式控制转子转动的速度,即降温的速度。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马达还可以包括设置于直流电机10中的第二引脚
18,该第二引脚18连接至终端的中央处理器,接收中央处理器的控制信号,其中,控制信号
用于控制直流电机,也就是说,该马达可以根据终端上中央处理器的控制,进行散热。 根据本发明装置实施例一的马达,可以在终端中央处理器的控制下,在震动的同
时为终端散热。 装置实施例二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马达,设置于终端,图2为本发明装置实施例二 的马达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马达包括由第一转子201、第二转 子202、以及线圈(图中未示出)组成的直流电机20、连接至第一转子201的偏心轮21、连 接至第二转子202的散热叶片22、模拟开关(未示出)、设置于直流电机20上的第一引脚 23、以及设置于直流电机20上的第二引脚24。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马达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单独控制马达的振动和散热。在马达内部,利用同一个线圈,两个转 子201和转子202,分别连接偏心轮21和散热叶片22实现单独控制马达的振动和散热。
具体地,连连接至第一转子201的偏心轮21用于通过直流电机20在第一转子201 的带动下引起马达的震动; 连接至第二转子202的散热叶片22用于通过直流电机20在第二转子202的带动 下运动散热; 模拟开关用于将电源连接至设置于直流电机20上的第一引脚23或者设置于直流 电机20上的第二引脚24 ; 设置于直流电机20上的第一引脚23连接至模拟开关,用于在模拟开关接通电源 时,通过第一转子201控制偏心轮21产生震动; 设置于直流电机20上的第二引脚24连接至模拟开关,用于在模拟开关接通电源 时,通过第二转子202控制散热叶片22进行运动散热。 也就是说,在需要马达振动时,模拟开关把电源接到第一引脚23,在需要马达散热 时,模拟开关把电源接到第二引脚24。通过上述处理,实现了对马达的震动和散热分开控 制,同样达到了震动和散热的双重功能。 优选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为了能够控制马达的震动和散热,上述马达还可以 包括设置于直流电机20中的第三引脚25,用于连接至终端的中央处理器,接收中央处理 器的控制信号,其中,控制信号用于控制直流电机。 也就是说,本发明实施例通过第一引脚23和第三引脚25来控制马达的振动功能, 通过第二引脚24和第三引脚25来控制马达的散热功能。 从上述处理可以看出,本发明装置实施例二的马达,通过终端中央处理器可以对
其震动功能和散热功能分别进行控制。 装置实施例三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马达,设置于终端,图3为本发明装置实施例三 的马达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马达包括由齿轮转子301和线圈 (图中未示出)组成的直流电机30、连接至齿轮转子301的第一驱动轮302、以及第二驱动 轮303,连接至第一驱动轮302的偏心轮31、连接至第二驱动轮303的散热叶片32、设置于 直流电机30上的第一引脚33、以及设置于直流电机30上的第二引脚34。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马达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直流电机的正转和反转来达到单独控制马达散热功能和振动 功能的目的。 具体地,连接至第一驱动轮302的偏心轮31用于通过直流电机30在第一驱动轮 302的作用下引起马达的震动; 连接至第二驱动轮303的散热叶片32用于通过直流电机30在第二驱动轮303的 作用下运动散热; 设置于直流电机30上的第一引脚33用于在连接至电源时,通过齿轮转子301带 动第一驱动轮302控制偏心轮31产生震动; 设置于直流电机30上的第二引脚34用于在接地时,通过齿轮转子301带动第二 驱动轮303控制散热叶片32进行运动散热。 也就是说,通过控制第一引脚33、以及第二引脚34的正反向电压来完成直流电机 的正反转,在直流电机正转的时候,通过齿轮转子301的作用,使得齿轮转子301驱动第一 驱动轮302工作,第二驱动轮303由于齿轮转子301作用,处于静止状态,同理,在直流电机 反转的时候,齿轮转子301驱动第二驱动轮303工作,第一驱动轮302处于静止状态。因此, 第一引脚33接电源时,齿轮转子301正转,轮转子301驱动第一驱动轮302工作,由于偏心 轮31使马达震动;第二引脚34接地时,齿轮转子301反转,齿轮转子301驱动第二驱动轮 303工作,通过散热叶片32进行散热工作。 通过上述处理,在不增加任何器件的情况下,达到了震动和散热的双重功能。
优选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为了能够控制马达的震动和散热,上述马达还包 括 设置于直流电机30上的第三引脚35,用于连接至终端的中央处理器,接收中央处 理器的控制信号,其中,控制信号用于控制直流电机。 也就是说,本发明实施例通过第一引脚33和第三引脚35来控制马达的振动功能, 通过第二引脚34和第三引脚35来控制马达的散热功能。 从上述处理可以看出,在齿轮转子的作用下,终端中央处理器可以对马达的震动
功能和马达的散热功能分别进行控制。 装置实施例四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图4为本发明装置实施例四的终端 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设备包括上述装置实施例一至 装置实施例三中的马达40,还包括发热器件42、温度检测模块44、中央处理器46。下面, 对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设备进行详细说明。其中,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马达可以根据上述实 施例中的描述进行理解,在此不再赘述。
具体地,发热器件42用于在工作时发热;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发热器件主要包括 射频功放电路、音频功放电路、电池连接器、耳机等。在终端进行通话操作时,上述发热器件 由于长时间的使用,均会产生大量的热,此外,终端的中央处理器46也会产生大量的热。
温度检测模块44用于实时检测发热器件42和中央处理器46的即时温度,并将该 即时温度发送到中央处理器46 ; 中央处理器46用于在确定即时温度大于预设的温度阈值的情况下,根据即时温
8度设置马达40的工作状态信息,并将携带有工作状态信息的控制信号发送到马达。在本发 明实施例中,马达的工作状态信息包括马达的开关、马达的输出电流、马达的输出转数等。
具体地,温度检测模块44检测发热器件42的即时温度,并发送到终端中央处理器 46中的检测管脚,中央处理器46的检测管脚根据即时温度调整马达的打开及马达转动轮 数。在发热器件42(例如,射频功放电路、或音频功放电路)长时间工作的情况下,会产生 大量的热,在温度检测模块44检测到即时温度超过预先设置的门限值时,中央处理器46控 制散马达40开始工作。温度检测模块44会实时向中央处理器46反馈当前的即时温度,在 检测到即时温度过高时,终端中央处理器46调整马达40的输出电流,并增大输出转数,以 使终端尽快降温;在检测到即时温度下降时,终端中央处理器46需要减小马达40的输出电 流,并降低输出转数,以此来达到智能控制温度的目的。 优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中,为了走线方便和减少对其他器件的干扰,可以
尽量将发热严重的器件布局在一起,并将马达设置在上述器件的附近。 为了能够使发热器件的热量尽快导出,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设备还包括 连接至马达40的导热通路,用于将发热器件42的热量传导到马达40 ; 设置有导热材料的屏蔽罩,设置于发热器件42和中央处理器46的上方,并连接至
马达40,用于将发热器件42和中央处理器46的热量传导到马达40。 具体地,在终端产品中,会在终端中央处理器46和发热器件42(例如,射频 功放电路、音频功放电路)的上方增加屏蔽罩以有效抑制电磁干扰(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简称为EMI)禾口电磁兼容性(ElectromagneticCompatibility,简称为EMC), 本发明实施例在屏蔽罩上粘贴导热材料,将热量导致马达40的附近,以使终端更快地降温 散热。此外,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需要在马达40和有结构缝隙的地方(例如,电池连接器, 耳机等)设置导热通路,尽快将热量通过马达40转动产生的空气流动导出。
通过上述处理,在不增加终端生产成本的前提下,使终端具备了震动和散热的双 重功能,能够减小热辐射对器件的干扰和对用户的身体损害。 要说明的是,在不背离所附权利要求阐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上述各
个模块进行各种改变以及组合。 方法实施例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散热的方法,图5为本发明方法实施例的 终端散热的方法的流程图,如图5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散热的方法包括
步骤501 ,温度检测模块实时检测发热器件和中央处理器的即时温度,并将即时温 度发送到中央处理器;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发热器件主要包括射频功放电路、音频功放电 路、电池连接器、耳机等。 步骤502,中央处理器在判断即时温度大于预设的温度阈值时,根据即时温度设置 马达的工作状态信息,并将携带有工作状态信息的控制信号发送到马达;其中,马达的工作 状态信息包括马达的开关、马达的输出电流、马达的输出转数等。
步骤503,马达根据控制信号中的工作状态信息进行散热。 在步骤503之后,优选地,中央处理器还可以根据即时温度对马达的工作状态信 息进行调整,并将携带有调整后工作状态信息的控制信号发送到马达。 通过上述处理,在中央处理器的控制下,在终端的温度过热时,能够启动马达为终端中的发热期间散热,在不增加终端生产成本的前提下,能够减小热辐射对器件的干扰和 用户的身体损害。 下面,以在终端使用通话功能时,对终端中的发热器件散热为例,对本发明实施例 的技术方案进行举例说明,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在通话功能时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 6所示,在应用终端进行通话时,为了达到散热的目的,终端需要包括如下模块马达60、射 频功放电路61、音频功放电路62、温度检测模块63、中央处理器64;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 终端散热的方法的详细处理的流程图,基于图6所示的终端,如图7所示,包括如下处理
步骤701,中央处理器64判断用户是否使用终端通话,在判断为是的情况下,执行 步骤702,否则,重复执行步骤701 ; 步骤702,中央处理器64判断是否打开了射频功放电路61和音频功放电路62,在 判断为是的情况下,执行步骤703,否则重复执行步骤702 ; 步骤703,温度检测模块63检测射频功放电路61、音频功放电路62、以及中央处理 器64的即时温度,并发送到中央处理器64 ; 步骤704,中央处理器64判断接收到的即时温度是否大于预先设置的温度门限 值,在判断为是的情况下,执行步骤705,否则,重复执行步骤702 ; 步骤705,中央处理器64根据即时温度设置马达60的工作状态信息,并将携带有 工作状态信息的控制信号发送到马达60 ; 步骤706,马达60根据控制信号中的工作状态信息开始工作,为射频功放电路61、 音频功放电路62、以及中央处理器64降温; 步骤707,温度检测模块63实时检测射频功放电路61、音频功放电路62、以及中央 处理器64的即时温度,并发送到中央处理器64 ; 步骤708,中央处理器64根据温度检测模块63发送的即时温度,对马达60的工作 状态信息进行调整,并将调整后的工作状态信息发送到马达60 ; 优选地,在步骤708中,优选地,可以设置两个调整门限,在中央处理器64确定即
时温度高于第一调整门限时,可以增大马达60的输出电流和输出转数;在中央处理器64确
定即时温度低于第二调整门限时,可以减小马达60的输出电流和输出转数,如果及时温度
低于预先设置的温度阈值,则可以控制马达60停止散热。 步骤709,马达60根据调整后的工作状态信息调整自身的工作状态。 通过上述处理,能够在中央处理器的控制下,实现对终端的散热功能。 综上所述,借助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马达中增加散热叶片,解决了
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终端内部器件无法通过风扇散热而导致的热辐射和热干扰的问题,在不
增加终端生产成本的前提下,能够减小热辐射对器件的干扰和对用户的身体损害。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
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
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权利要求
一种马达,设置于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由转子和线圈组成的直流电机,所述马达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转子一端的偏心轮,用于通过所述直流电机在所述转子的带动下引起所述马达的震动;设置于所述转子另一端的散热叶片,用于在所述马达震动时,通过所述直流电机在所述转子的带动下运动散热;设置于所述直流电机上的第一引脚,用于连接为所述直流电机供电的电源。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达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直流电机中的第二引脚,用于连接至所述终端的中央处理器,接收所述中 央处理器的控制信号,其中,所述控制信号用于控制所述直流电机。
3. —种马达,设置于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由第一转子、第二转子、以及线圈组成的直 流电机,所述马达还包括连接至所述第一转子的偏心轮,用于通过所述直流电机在所述第一转子的带动下引起 所述马达的震动;连接至所述第二转子的散热叶片,用于通过所述直流电机在所述第二转子的带动下运 动散热;模拟开关,用于将电源连接至设置于所述直流电机上的第一引脚或将电源连接至设置 于所述直流电机上的第二引脚;所述第一引脚,连接至所述模拟开关,用于在所述模拟开关接通电源时,通过所述第一 转子控制所述偏心轮产生震动;所述第二引脚,连接至所述模拟开关,用于在所述模拟开关接通电源时,通过所述第二 转子控制所述散热叶片进行运动散热。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达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直流电机中的第三引脚,用于连接至所述终端的中央处理器,接收所述中 央处理器的控制信号,其中,所述控制信号用于控制所述直流电机。
5. —种马达,设置于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由齿轮转子、线圈组成的直流电机,其中, 所述齿轮转子连接有第一驱动轮、以及第二驱动轮,所述马达还包括连接至所述第一驱动轮的偏心轮,用于通过所述直流电机在所述第一驱动轮的作用下 引起所述马达的震动;连接至所述第二驱动轮的散热叶片,用于通过所述直流电机在所述第二驱动轮的作用 下运动散热;设置于所述直流电机上的第一引脚,用于在连接至电源时,通过所述齿轮转子带动所 述第一驱动轮控制所述偏心轮产生震动;设置于所述直流电机上的第二引脚,用于在接地时,通过所述齿轮转子带动所述第二 驱动轮控制所述散热叶片进行运动散热。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达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直流电机上的第三引脚,用于连接至所述终端的中央处理器,接收所述中 央处理器的控制信号,其中,所述控制信号用于控制所述直流电机。
7. —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马达,所述终端还包括发热器件,用于在工作时发热;温度检测模块,用于实时检测所述发热器件和所述中央处理器的即时温度,并将所述 即时温度发送到所述中央处理器;中央处理器,用于在确定所述即时温度大于预设的温度阈值的情况下,根据所述即时 温度设置所述马达的工作状态信息,并将携带有所述工作状态信息的控制信号发送到所述 马达。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还包括 连接至所述马达的导热通路,用于将所述发热器件的热量传导到所述马达;和/或 设置有导热材料的屏蔽罩,设置于所述发热器件和所述中央处理器的上方,并连接至所述马达,用于将所述发热器件和所述中央处理器的热量传导到所述马达。
9. 一种终端散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温度检测模块实时检测发热器件和中央处理器的即时温度,并将所述即时温度发送到 所述中央处理器;所述中央处理器在判断所述即时温度大于预设的温度阈值时,根据所述即时温度设置 马达的工作状态信息,并将携带有所述工作状态信息的控制信号发送到所述马达; 所述马达根据所述控制信号中的所述工作状态信息进行散热。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达根据所述控制信号中的所述工作 状态信息进行散热工作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中央处理器根据所述即时温度对所述马达的工作状态信息进行调整,并将携带有 调整后工作状态信息的控制信号发送到所述马达。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马达、终端设备以及终端散热的方法,该马达设置于终端,包括由转子和线圈组成的直流电机,还包括设置于转子一端的偏心轮,用于通过直流电机在转子的带动下引起马达的震动;设置于转子另一端的散热叶片,用于在马达震动时,通过直流电机在转子的带动下运动散热;设置于直流电机上的第一引脚,用于连接为直流电机供电的电源。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够减小热辐射对器件的干扰和用户的身体损害。
文档编号H04M1/02GK101707411SQ20091024963
公开日2010年5月12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9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9日
发明者佘海波, 戚跃升, 胡卫东, 贾庆辉, 赵恺 申请人: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