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738740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数据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与多个区域中配置的多个仪器连接并从各仪器收集数据的技术。更具体而言,是涉及从多个区域中配置的设备仪器(空调设备、照明设备、配电盘设备、各种传感器等)收集数据(运转信息、测量信息、设定信息等)时的收集调度的设定方式的技术, 涉及在从大量的设备仪器取得信息时高效地收集的方式。
背景技术
本来,设备仪器的场网络的主要用途在于设备仪器的控制、警报的发报等,多数情况下没有设想高频度地进行数据收集。因此,一般是低速。另外,作为综合了位于多个设备仪器的场网络的上位的空调、照明、配电盘设备等的网络的设备LAN (Local Area Network,局域网),根据安全的观点多数构成为与业务LAN 分离。设备LAN与业务LAN相比多数情况下是低速的网络。一般在从具有低速的网络的设备仪器收集信息的情况下,需要高效地调度,而收
集fe息。作为与本技术相关的技术,有专利文献1所示的方式。专利文献1的技术公开了以多个设备仪器的高效的监视为目的,根据设备仪器的重要度设定设备的监视调度的方法。由此,可以从重要的设备仪器高频度地收集信息。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平10-032885号公报

发明内容
专利文献1的技术根据预先判断的设备仪器的重要度来设定来自设备仪器的信息的收集调度,所以只要用户等不变更重要度,则收集调度是固定的。但是,设备仪器的重要度有时根据状况而变化。例如,在办公室中在会议室中职员举行会议的情况下,会议室的设备仪器是重要的,但在职员不在的座位附近的设备仪器不那么重要。相反,如果会议结束而职员返回到自己的座位,则会议室的设备仪器的重要度降低,职员自己的座位附近的设备仪器的重要度提高。在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存在在根据这样的环境的变化而设备仪器的重要度交替的情况下,无法变更收集调度这样的课题。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这样的课题,以根据设置了仪器的环境的变化灵活地决定数据的收集条件并从仪器高效地收集信息为主要目的。本发明的数据收集装置,与配置于多个区域的多个仪器连接,并从各仪器收集数据,该数据收集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区域测定值取得部,针对每个区域,取得对仪器的动作环境造成影响的环境影响因子的测定值;收集条件决定部,与由所述区域测定值取得部取得的每个区域的测定值对应地,
4针对每个区域决定数据收集条件;以及数据收集部,按照由所述收集条件决定部决定的数据收集条件,针对每个区域,从各仪器收集数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条件决定部在某一个区域的测定值变化了的情况下,与新的测定值对应地更新该区域的数据收集条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区域测定值取得部取得测定值越大,对仪器的动作环境造成的影响越大的环境影响因子的测定值,所述收集条件决定部决定越是测定值大的区域,单位时间中的由所述数据收集部进行的数据收集量越多的数据收集条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条件决定部决定如下条件中的至少某一个越是测定值大的区域,由所述数据收集部进行的数据收集频度越高的数据收集条件;以及越是测定值大的区域,由所述数据收集部进行数据收集的仪器的数量越多的数据收集条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区域测定值取得部取得越是从规定的基准值的偏离大的测定值,对仪器的动作环境造成的影响越大的环境影响因子的测定值,所述收集条件决定部决定越是测定值大幅偏离所述基准值的区域,单位时间中的由所述数据收集部进行的数据收集量越多的数据收集条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区域测定值取得部取得各区域的所在人数来作为所述环境影响因子的测定值。其特征在于,所述区域测定值取得部取得各区域中的音量来作为所述环境影响因子的测定值。其特征在于,所述区域测定值取得部取得各区域的地面受到的压力值来作为所述环境影响因子的测定值。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收集装置将分别设置了门的多个区域作为数据收集的对象区域,所述区域测定值取得部取得各区域中的门的开闭次数来作为所述环境影响因子的测定值。其特征在于,所述区域测定值取得部取得配置于各区域的特定种类的仪器的操作次数来作为所述环境影响因子的测定值。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收集装置将分别设置了计算机的多个区域作为数据收集的对象区域,所述区域测定值取得部取得各区域中的计算机的工作台数来作为所述环境影响因子的测定值。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收集装置将配置了通信网络的多个区域作为数据收集的对象区域,所述区域测定值取得部取得各区域中的网络负荷值来作为所述环境影响因子的测定值。其特征在于,所述区域测定值取得部取得各区域的照度来作为所述环境影响因子的测定值。其特征在于,所述区域测定值取得部取得各区域的空气流量来作为所述环境影响因子的测定值。其特征在于,所述区域测定值取得部取得各区域的电波强度来作为所述环境影响因子的测定值。根据本发明,与每个区域的环境影响因子的测定值对应地针对每个区域决定数据收集条件,所以可以根据每个区域的动作环境高效地从仪器收集数据。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1 6的系统结构例的图。
图2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娄据收集装置的结构例的图。
图3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区域环境变化探测部的动作例的流程图。
图4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调度生成部的动作例的流程图。
图5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娄t据收集部的动作例的流程图。
图6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娄据收集装置的结构例的图。
图7是示出实施方式3的娄据收集装置的结构例的图。
图8是示出实施方式4的娄据收集装置的结构例的图。
图9是示出实施方式5的娄据收集装置的结构例的图。
图10是示出实施方式6的:数据收集装置的结构例的图。
图11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基准信息的例子的图。
图12是示出实施方式1 6的数据收集装置的硬件结构例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数据收集装置;21 区域环境变化探测部;22 调度生成部;23 数据收集部
24 调度信息;25 环境变化量信息;26 信息存储部;134 调度信息;135 环境变化量信息;145 环境变化量信息;155 环境变化量信息;165 环境变化量信息;175 环境变化量 fn息ο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方式1.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数据收集装置1进行动作的系统的结构图。数据收集装置1具有数据收集功能。数据收集装置1经由设备LAN3与照明场网络(field network) 6、空调场网络8等设备仪器的网络连接,与照明71 照明79、空调仪器91 空调仪器99(以下,将“空调仪器”还记载为“空调”)等设备仪器连接。在设备LAN3与照明场网络6、空调场网络8之间,配置了照明网关装置5、空调网关装置4。照明网关装置5具有在设备LAN3与照明场网络6之间变换不同的通信协议的作用。空调网关装置4具有在设备LAN3与空调场网络6之间变换不同的通信协议的作用。数据收集装置1可以通过如上所述说明的结构,控制照明71 照明79、空调91
6空调99等设备仪器、或者取得信息。另外,在图1中省略了记述,但也可以对设备LAN3连接对区域的温湿度进行测量的设备仪器、对区域的功耗量进行测量的设备仪器等。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照明71 照明79、空调91 空调99等设备仪器定义为属于某个区域。即,照明71 照明79、空调91 空调99等设备仪器配置于多个区域中。区域的定义是任意的。例如,可以在各层中分别定义一个区域、在办公室中在各部中分别定义一个区域。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照明71、照明72、空调91、空调92被定义为属于区域A10,照明73、照明74、照明75、空调93、空调94、空调95被定义为属于区域Bl 1,照明76、 照明77、照明78、照明79、空调96、空调97、空调98、空调99被定义为属于区域C12。图2是示出数据收集装置1的详细结构的图。数据收集装置1由区域环境变化探测部21、调度生成部22、数据收集部23以及信息存储部沈构成。在信息存储部沈中,对调度信息M和环境变化量信息25的信息进行管理。以下,使用图2,详细说明区域环境变化探测部21、调度生成部22、数据收集部23 的各要素的动作。最初,说明区域环境变化探测部21。区域环境变化探测部21判断各区域的温度、湿度的状态、设备仪器的接通/断开、 设定、运转输出等状态、以及功耗量的变化的状态等这样的区域内的环境是何种程度地易
于变化。然后,区域环境变化探测部21生成表示所判断的环境的变化的容易度的环境变里^[曰息25 οS卩,区域环境变化探测部21定义对仪器的动作环境造成影响的环境影响因子,针对每个区域,取得环境影响因子的测定值。区域环境变化探测部21可以定义测定值越大对仪器的动作环境造成的影响越大的性质的因子,而作为环境影响因子。区域环境变化探测部21是区域测定值取得部的例子。例如,本实施方式的区域环境变化探测部21将区域内的人数作为环境影响因子, 在区域内的人数多的情况下判断为区域内的环境易于变化。因此,在图2的环境变化量信息25中,示出了作为环境影响因子的各区域内的在室内者的人数。一般在人多的区域中,“人发热”、“人用遥控器等操作空调等”等因素增加,所以环
境易于变化。本实施方式的区域环境变化探测部21考虑了这些因素。在图2中,示出了在区域A中在室内者存在2人、在区域B中在室内者存在0人、 在区域C中在室内者存在25人、在区域D中在室内者存在30人、在区域E中在室内者存在 1人的情况。本实施方式的区域环境变化探测部21的动作如图3的流程图所示。首先,区域环境变化探测部21探测区域内的人的出入(Sll)。
作为探测区域内的人的出入的方法,利用人感传感器的信息、入出室管理装置的
fn息ο如果探测到区域内的人的出入,则区域环境变化探测部21更新环境变化量信息 25(S12)。之后,回到Sll。接下来,说明调度生成部22。本实施方式的调度生成部22决定在收集各区域内的设备仪器的运转状态、设定值等设备仪器的数据时的数据收集条件。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数据收集条件,调度生成部22决定数据收集的时间间隔, 生成表示数据收集的时间间隔的调度信息对。调度生成部22在生成调度信息M时,作为参考生成环境变化量信息25。即,调度生成部22与由区域环境变化探测部21取得的每个区域的测定值对应地,针对每个区域决定数据收集的调度(数据收集条件)。调度生成部22是数据收集条件决定部的例子。本实施方式的调度生成部22以从环境易于变化的区域的设备仪器是以细致的间隔进行数据收集、从环境不易变化的区域的设备仪器是以较粗的间隔进行数据收集的方式,生成调度信息M。S卩,调度生成部22决定越是区域环境变化探测部21的测定值大的区域,数据收集频度越是高频度的数据收集条件。从而增加单位时间中的数据收集量。在图2中,以从属于区域A的设备仪器是以5分钟间隔、从属于区域B的设备仪器是以15分钟间隔、从属于区域C的设备仪器是以30秒间隔、从属于区域D的设备仪器是以20秒间隔、从属于区域E的设备仪器是以10分钟间隔进行收集的方式,定义了调度信息 24。S卩,在环境易于变化的在室内者多的区域(区域C和区域D)中设定成以细致的间隔收集数据,在环境不易变化的在室内者少的区域(区域A、B、E)中设定成以较粗的间隔收集数据。调度生成部22根据例如图11所示的基准信息生成调度信息24。在图11的基准信息中,针对每个在室内者的人数等级,示出了数据收集的时间间隔,调度生成部22从基准信息取得与区域环境变化探测部21的测定值对应的数据收集时间间隔,生成调度信息M。本实施方式的调度生成部22的动作如图4的流程图所示。首先,调度生成部22等待环境变化量信息25的更新(S21)。如果探测到环境变化量信息25的更新,则调度生成部22更新调度信息M (S22), 即在某一个区域的测定值变化了的情况下,与新的测定值对应地更新该区域的数据收集调度。最后,说明数据收集部23。本实施方式的数据收集部23以用调度信息M定义的频度,从各区域的设备仪器收集数据。另外,设备仪器的数据针对每个设备仪器而不同,例如,在空调中是运转状态(接通/断开)、运转模式、设定温度等信息,在照明中是运转状态(接通/断开)、调光率等信息,如果是测量区域的功耗量的设备仪器,则是功耗量的信息等。在图2中,区域A的调度信息M是5分钟,所以数据收集部23从属于区域A的设备仪器(图1的照明71、照明72、空调91、空调92)以5分钟间隔收集数据。本实施方式的数据收集部23的动作如图5的流程图所示。首先,数据收集部23从区域内的所有设备仪器收集数据(S31)。接下来,数据收集部23参照调度信息M,等待所指定的时间(S32)。之后,回到S31。另外,本流程图示出数据收集部23对单一的区域进行的操作。在本实施方式中,定义了多个区域,所以针对每个区域平行地执行同样的流程。这样,数据收集装置1针对每个区域取得关于对仪器的动作环境造成影响的参数的测定值,与测定值对应地针对每个区域决定数据收集调度,依照数据收集调度从各区域的各设备仪器收集数据,所以可以根据每个区域的动作环境高效地从仪器收集数据。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探测人的多少的单元,区域环境变化探测部21还可以利用探测声音的大小的传感器、探测对区域内的地面施加的压力的传感器。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从设备仪器收集数据的调度是根据设置了设备仪器的区域的环境的变化的容易度而自动地变化。通常,在区域的环境易于变化的情况下,考虑空调、照明等设备仪器的模式、输出被自动地变更而运转状态易于变化、测量功耗量的设备仪器的值易于变化等。S卩,区域的环境的变化的容易度对设备仪器的动作、设定值的变化的容易度造成影响。因此,通过如本实施方式所示,与区域环境的变化的容易度连动地改变设备仪器的收集调度,可以高效地进行数据收集。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以从环境易于变化的区域的设备仪器频繁地收集数据的方式动作,所以可以细致地监视环境易于变化的区域的设备仪器的状态变化。进而,以不从环境不易变化的区域的设备仪器频繁地收集数据的方式动作,所以不会从环境不易变化的区域的设备仪器浪费地进行数据收集,而可以抑制对场网络的负荷造成的影响。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从人多的区域的设备仪器高频度地收集数据,从人少的区域内的设备仪器低频度地收集数据。通常,在人多的区域中,进行身边操作、频繁地引起出入等而环境易于变化。相反,在人少的区域中,环境不易变化。因此,可以细致地监视环境易于变化的区域的设备仪器的状态变化。进而,不会从环境不易变化的区域的设备仪器浪费地进行数据收集,而可以抑制对场网络的负荷造成的影响。以上,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一种数据收集装置,具备区域环境变化探测部、调度生成部、以及数据收集部,该数据收集装置以如下方式进行动作所述区域环境变化探测部探测区域的环境变化而生成作为表示区域的环境的变化容易度的尺度的环境变化量信息,所述调度生成部根据所述环境变化量信息生成定义各区域的各设备仪器的数据
9收集的时间间隔的调度信息,所述数据收集部根据所述调度信息实施各区域的各设备仪器的数据收集。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如下数据收集装置具备调度生成部,该调度生成部参照所述环境变化量信息,针对环境易于变化的区域以缩短该区域内的设备仪器的数据收集的时间间隔的方式生成调度信息,针对环境不易变化的区域以延长该区域内的设备仪器的数据收集的时间间隔的方式生成调度信息。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如下数据收集装置具备区域环境变化探测部,该区域环境变化探测部探测区域内的人的出入,将在室内者多的区域判断为易于引起环境的变化的区域而生成环境变化量信息。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如下数据收集装置具备区域环境变化探测部,该区域环境变化探测部探测区域内的声音的大小,将声音大的区域判断为易于引起环境的变化的区域而生成环境变化量信息。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如下数据收集装置具备区域环境变化探测部,该区域环境变化探测部探测区域内的地面受到的压力,将压力大的区域判断为易于引起环境的变化的区域而生成环境变化量信息。实施方式2.以下,说明实施方式2的数据收集装置。实施方式2与实施方式1相比,调度生成部的动作、数据收集部的动作以及调度信息的内容不同。图6示出实施方式2的数据收集装置1的结构例,以下详细说明。另外,区域环境变化探测部21的动作与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动作相同,所以省略说明。首先,说明调度生成部22。本实施方式的调度生成部22生成定义了在各区域内应从哪个设备仪器收集数据的调度信息134。调度生成部22在生成调度信息134时,作为参考生成环境变化量信息135。本实施方式的调度生成部22以在环境易于变化的区域中从大量的设备仪器进行数据收集、在环境不易变化的区域中从少量的设备仪器进行数据收集的方式,生成调度信息 134。S卩,本实施方式的调度生成部22决定越是区域环境变化探测部21的测定值大的区域,进行数据收集的仪器的数量越多的数据收集条件。从而增加单位时间中的数据收集量。具体而言,在图6中,定义了如下调度信息134 针对区域A以空调No. 1_2和照明 No. 1-10为数据收集对象,针对区域B以空调No. 6和照明No. 101-105为数据收集对象,针对区域C以空调No. 21- 和照明No. 201-240为数据收集对象,针对区域D以空调No. 31-50 和照明No. 251-300为数据收集对象,针对区域E以空调No. 51和照明No. 301-305为数据收集对象。这样,在环境易于变化的在室内者多的区域(区域C和区域D)中设定成从大量的设备仪器收集数据,在环境不易变化的在室内者少的区域(区域A、B、E)中设定成从少量的设备仪器收集数据。另外,本实施方式的调度生成部22的动作自身与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图4的流程图相同,所以省略说明。最后,说明数据收集部23。本实施方式的数据收集部23从由调度信息134定义的设备仪器,以预定的周期收集数据。在图6中,区域A的调度信息134是空调No. 1-2和照明No. 1_10,所以数据收集部 23从这些仪器收集数据。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数据收集部23的动作自身与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图5的流程图相同,所以省略说明。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在环境易于变化的区域中以从大量的设备仪器收集数据的方式动作,所以可以细致地监视环境易于变化的区域的状态变化。进而,在环境不易变化的区域中以从少量的设备仪器收集数据的方式动作,所以可以收集区域内的设备仪器的代表性的数据,并且不会从环境不易变化的区域的设备仪器浪费地进行数据收集,而可以抑制对场网络的负荷造成的影响。以上,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具备如下调度生成部的数据收集装置参照环境变化量信息,针对环境易于变化的区域以在该区域内使实施数据收集的设备仪器增加的方式动作,针对环境不易变化的区域以在该区域内使实施数据收集的设备仪器减少的方式动作。实施方式3.以下,说明实施方式3的数据收集装置。实施方式3与实施方式1相比,区域环境变化探测部的动作、和环境变化量信息的结构不同。图7示出实施方式3的区域环境变化探测部21和环境变化量信息145,以下进行说明。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存在调度生成部22、数据收集部23以及信息存储部沈, 但在图7中省略了图示。另外,同样地,在本实施方式中,图2所示的调度信息M或者图6所示的调度信息 134也与区域编号以及环境变化量信息145对应起来存储在信息存储部沈中,但在图7中省略了图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分别设置了门的区域作为数据收集的对象区域,区域环境变化探测部21将区域内的门的开闭次数定义为环境影响因子,在区域内的门的开闭次数多的情况下判断为区域内的环境易于变化。因此,环境变化量信息145是各区域内的门的开闭次数。一般在门的开闭多的区域中,“热的出入剧烈”等因素增加,所以环境易于变化。本实施方式的区域环境变化探测部21考虑了这些因素。在图7中,示出了每分钟的门开闭次数在区域A是约1. 2次、在区域B中是约6. 5 次、在区域C中是约3. 5次、在区域D中是约0. 1次、在区域E中是约1. 0次的情况。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的调度生成部22、数据收集部23的动作与实施方式1或者实施方式2所示的动作相同。S卩,调度生成部22生成越是门的开闭次数多的区域,数据收集的频度越是高频度的调度信息M ;或者越是门的开闭次数多的区域,数据收集的对象仪器越多的调度信息 134。数据收集部23按照调度信息M或者调度信息134从设备仪器收集数据。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从门的开闭多的区域的设备仪器高频度地收集数据, 从门的开闭少的区域内的设备仪器低频度地收集数据。通常,在门的开闭多的区域中,热的出入剧烈,所以环境易于变化。相反,在门的开闭少的区域中,环境不易变化。因此,可以细致地监视环境易于变化的区域的设备仪器的状态变化。进而,不会从环境不易变化的区域的设备仪器浪费地进行数据收集,而可以抑制对场网络的负荷造成的影响。以上,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具备如下区域环境变化探测部的数据收集装置对区域内设置的门的开闭进行探测,将开闭次数多的区域判断为易于引起环境的变化的区域而生成环境变化量信息。实施方式4.以下,说明实施方式4的数据收集装置。实施方式4与实施方式1相比,区域环境变化探测部的动作、和环境变化量信息的结构不同。图8示出实施方式4的区域环境变化探测部21和环境变化量信息155,以下进行说明。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存在调度生成部22、数据收集部23以及信息存储部26, 但在图8中省略了图示。另外,同样地,在本实施方式中,图2所示的调度信息M或者图6所示的调度信息 134也与区域编号以及环境变化量信息155对应起来存储到信息存储部沈中,但在图8中省略了图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分别设置了空调仪器的区域作为数据收集的对象区域,区域环境变化探测部21将空调仪器的操作次数定义为环境影响因子,在空调仪器的操作次数多的情况下判断为区域内的环境易于变化。因此,环境变化量信息155是各区域内的空调的操作次数。一般在空调的操作次数多的区域中,“空调的接通/断开被频繁地变更而功耗易于变化”、“受到空调的影响而温度、湿度易于变化”等因素增加,所以环境易于变化。本实施方式的区域环境变化探测部21考虑了这些因素。在图8中,示出了每分钟的空调的操作次数在区域A中是约0. 01次、在区域B中是约0. 02次、在区域C中是约0. 50次、在区域D中是约0. 12次、在区域E中是约0. 04次的情况。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的调度生成部22、数据收集部23的动作与实施方式1或者实施方式2所示的动作相同。即,调度生成部22生成越是空调仪器的操作次数多的区域,数据收集的频度越是高频度的调度信息M ;或者越是空调仪器的操作次数多的区域,数据收集的对象仪器越多的调度信息134。数据收集部23按照调度信息M或者调度信息134从设备仪器收集数据。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了空调的操作次数,但还可以利用照明的操作次数。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从空调的操作次数多的区域的设备仪器高频度地收集数据,从操作次数少的区域内的设备仪器低频度地收集数据。通常,在操作次数多的区域中,受到空调的影响而功耗 温度 湿度等环境易于变化。相反,在操作次数少的区域中,环境不易变化。因此,可以细致地监视环境易于变化的区域的设备仪器的状态变化。进而,不会从环境不易变化的区域的设备仪器浪费地进行数据收集,而可以抑制对场网络的负荷造成的影响。以上,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具备如下区域环境变化探测部的数据收集装置对区域内设置的空调的操作进行探测,将操作次数多的区域判断为易于引起环境的变化的区域而生成环境变化量信息。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具备如下区域环境变化探测部的数据收集装置对区域内设置的照明的操作进行探测,将操作次数多的区域判断为易于引起环境的变化的区域而生成环境变化量信息。实施方式5.以下,说明实施方式5的数据收集装置。实施方式5与实施方式1相比,区域环境变化探测部的动作、和环境变化量信息的结构不同。图9示出实施方式5的区域环境变化探测部21和环境变化量信息165,以下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分别设置了个人计算机(以下,记载为PC)的区域作为数据收集的对象区域,区域环境变化探测部21将PC的工作台数定义为环境影响因子,判断为电源接通的PC台数多的区域内的环境易于变化。因此,环境变化量信息165是各区域内的电源接通的PC的台数。一般在电源成为接通的PC多的区域中,“受到PC的热的影响而温度、湿度易于变化”等因素增加,所以环境易于变化。本实施方式的区域环境变化探测部21考虑了这些因素。在图9中,示出了成为电源接通的PC的台数在区域A是15台、在区域B中是10 台、在区域C中是8台、在区域D中是30台、在区域E是150台的情况。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的调度生成部22、数据收集部23的动作与实施方式1或者实施方式2所示的动作相同。S卩,调度生成部22生成越是PC的工作台数多的区域,数据收集的频度越是高频度的调度信息M ;或者越是PC的工作台数多的区域,数据收集的对象仪器越多的调度信息 134。数据收集部23按照调度信息M或者调度信息134从设备仪器收集数据。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了电源接通的PC台数,但还可以关注于网络装置的传送数据量,在网络负荷高的情况下判断为PC的台数多。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从电源接通的PC台数多的区域的设备仪器高频度地收集数据,从电源接通的PC台数少的区域内的设备仪器低频度地收集数据。通常,在电源接通的PC台数多的区域中,受到PC的热的影响而功耗 温度 湿度等环境易于变化。相反,在电源接通的PC台数少的区域中,环境不易变化。因此,可以细致地监视环境易于变化的区域的设备仪器的状态变化。进而,不会从环境不易变化的区域的设备仪器浪费地进行数据收集,而可以抑制对场网络的负荷造成的影响。以上,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具备如下区域环境变化探测部的数据收集装置对区域内设置的计算机的电源接通/断开进行探测,将电源接通台数多的区域判断为易于引起环境的变化的区域而生成环境变化量信息。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具备如下区域环境变化探测部的数据收集装置对区域内的网络负荷进行探测,将网络负荷高的区域判断为易于引起环境的变化的区域而生成环境变化量信息。实施方式6.以下,说明实施方式6的数据收集装置。实施方式6与实施方式1相比,区域环境变化探测部的动作、和环境变化量信息的结构不同。图10示出实施方式6的区域环境变化探测部21和环境变化量信息175,以下说明。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存在调度生成部22、数据收集部23以及信息存储部26, 但在图10中省略了图示。另外,同样地,在本实施方式中,图2所示的调度信息M或者图6所示的调度信息 134也与区域编号以及环境变化量信息155对应起来而存储到信息存储部沈中,但在图10 中省略了图示。本实施方式的区域环境变化探测部21将各区域的明亮度定义为环境影响因子, 判断为由照度传感器探测到的照度比预定的基准的照度高/低的情况下的区域内的环境易于变化。因此,环境变化量信息175是各区域内的照度(单位是勒克司)。一般在照度高的区域中,“受到大量的阳光而温度、湿度易于提高”,在照度低的区域中,“由于不易受到阳光而需要提高照明的输出”等因素增加,所以环境易于变化。本实施方式的区域环境变化探测部21考虑了这些因素。在图10中,示出了照度在区域A中是200勒克司、在区域B中是150勒克司、在区域C中是500勒克司、在区域D中是800勒克司、在区域E中是400勒克司的情况。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区域环境变化探测部21可以将具有如下性质的因子定义为环境影响因子越是从规定的基准值的偏离大的测定值,对仪器的动作环境造成的影响越大。而且,调度生成部22生成越是测定值大幅偏离基准值的区域,数据收集的频度越是高频度的调度信息M ;或者越是测定值大幅偏离基准值的区域,数据收集的对象仪器越多的调度信息134。数据收集部23按照调度信息M或者调度信息134从设备仪器收集数据。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了照度传感器,但还可以利用对空气流过的速度进行探测的空气流量传感器、对电波强度的强弱进行探测的传感器等传感器。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从照度比预定的照度高/低的区域的设备仪器高频度地收集数据,从其他区域内的设备仪器低频度地收集数据。通常,在照度高的区域中,受到阳光的影响而温度·湿度等环境易于变化。相反,在照度低的区域中,照明的输出增强,所以功耗易于增加。因此,可以细致地监视环境易于变化的区域的设备仪器的状态变化。进而,不会从环境不易变化的区域的设备仪器浪费地进行数据收集,可以抑制对场网络的负荷造成的影响。以上,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具备如下区域环境变化探测部的数据收集装置对区域内的照度进行探测,将照度比预定的基准高或者低的区域判断为易于引起环境的变化的区域而生成环境变化量信息。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具备如下区域环境变化探测部的数据收集装置对区域内的空气流过的速度进行探测,将速度快的区域判断为易于引起环境的变化的区域而生成环境变化量信息。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具备如下区域环境变化探测部的数据收集装置对区域内的电波强度进行探测,将电波强度强的区域判断为易于引起环境的变化的区域而生成环境变化量信息。最后,说明实施方式1 6所示的数据收集装置1的硬件结构例。图12是示出实施方式1 6所示的数据收集装置1的硬件资源的一个例子的图。另外,图12的结构仅示出数据收集装置1的硬件结构的一个例子,数据收集装置 1的硬件结构不限于图12记载的结构,也可以是其他结构。在图12中,数据收集装置1具备执行程序的CPU911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还称为中央处理装置、处理装置、运算装置、微处理器、微型计算机、处理器)。CPU911 经由总线 912,例如与 ROM (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913、 RAM (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访问存储器)914、通信板915、显示装置901、键盘902、鼠标903、磁盘装置920连接,控制这些硬件装备。进而,CPU911也可以与FDD904 (Flexible Disk Drive,软盘驱动器)、高密度盘装置905 (OTD)、打印机装置906、扫描仪装置907连接。另外,也可以代替磁盘装置920,而使
用光盘装置、存储卡(注册商报)读写装置等存储装置。RAM914是易失性存储器的一个例子。R0M913、FDD904、⑶D905、磁盘装置920的存储介质是非易失性存储器的一个例子。它们是存储装置的一个例子。通信板915、键盘902、鼠标903、扫描仪装置907、FDD904等是输入装置的一个例子。另外,通信板915、显示装置901、打印机装置906等是输出装置的一个例子。通信板915如图1所示,与网络连接。例如,通信板915除了设备LAN以外,也可以与因特网、WAN(广域网)、SAN(存储区域网络)等连接。
15
在磁盘装置920中,存储了操作系统921 (OS)、视窗系统922、程序群923、文件群 924。CPU911 一边利用操作系统921、视窗系统922,一边执行程序群923的程序。另外,在RAM914中,暂时保存使CPU911执行的操作系统921的程序、应用程序的至少一部分。另外,在RAM914中,保存了由CPU911执行的处理所需的各种数据。另外,在R0M913 中,保存了 BIOS (Basic Input Output System,基础输入输出系统)程序,在磁盘装置920中保存了引导程序。在数据收集装置1起动时,执行R0M913的BIOS程序以及磁盘装置920的引导程序,通过BIOS程序以及引导程序起动操作系统921。在上述程序群923中,存储了执行在实施方式1 6的说明中说明为“ 部”的功能的程序。程序由CPU911读出并执行。在文件群924中,将表示在实施方式1 6的说明中说明为“ 的判断”、“ 的计算”、“ 的比较”、“ 的探测”、“ 的测定”、“ 的更新”、“ 的设定”、“ 的登记”、“ 的选
择”等的处理的结果的信息、数据、信号值、变量值、参数存储为“ 文件”、“ 数据库”的各项目。“ 文件”、“ 数据库”存储在盘、存储器等记录介质中。盘、存储器等存储介质中存储的信息、数据、信号值、变量值、参数经由读写电路通过CPU911读出到主存储器、高速缓存存储器中,而用于抽出·检索·参照·比较·运算·计算·处理·编辑 输出 印刷·显示等CPU的动作。在抽出·检索·参照·比较·运算·计算·处理·编辑·输出·印刷·显示的CPU 的动作的期间,信息、数据、信号值、变量值、参数被暂时存储在主存储器、寄存器、高速缓存存储器、缓冲存储器等中。另外,在实施方式1 6中说明的流程图的箭头的部分主要表示数据、信号的输入输出,数据、信号值记录在RAM914的存储器、FDD904的软盘、⑶D905的高密度盘、磁盘装置 920的磁盘、其他光盘、迷你盘、DVD等记录介质中。另外,数据、信号通过总线912、信号线、 电缆、其他传送介质而在线传送。另外,在实施方式1 6的说明中说明为“ 部”的部分既可以是“ 电路”、“ 装置”、“ 仪器”,另外,也可以是“ 阶段”、“ 步骤”、“ 处理”。即,说明为“ 部”的部分也可以通过R0M913中存储的固件实现。或者,也可以仅通过软件、或者仅通过元件 器件 基板 布线等硬件、或者通过软件和硬件的组合、进而通过与固件的组合来实施。固件和软件作为程序而存储到磁盘、软盘、光盘、高密度盘、迷你盘、DVD等记录介质中。程序由CPU911 读出,由CPU911执行。即,程序使计算机作为实施方式1 6的“ 部”发挥功能。或者, 使计算机执行实施方式1 6的“ 部”的步骤、方法。这样,实施方式1 6所示的数据收集装置1是具备作为处理装置的CPU、作为存储装置的存储器、磁盘等、作为输入装置的键盘、鼠标、通信板等、作为输出装置的显示装置、通信板等的计算机,使用这些处理装置、存储装置、输入装置、输出装置来实现如上所述表示为“ 部”的功能。
权利要求
1.一种数据收集装置,与配置于多个区域的多个仪器连接,并从各仪器收集数据,该数据收集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区域测定值取得部,针对每个区域,取得对仪器的动作环境造成影响的环境影响因子的测定值;收集条件决定部,与由所述区域测定值取得部取得的每个区域的测定值对应地,针对每个区域决定数据收集条件;以及数据收集部,按照由所述收集条件决定部决定的数据收集条件,针对每个区域,从各仪器收集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条件决定部在某一个区域的测定值变化了的情况下,与新的测定值对应地更新该区域的数据收集条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区域测定值取得部取得测定值越大,对仪器的动作环境造成的影响越大的环境影响因子的测定值,所述收集条件决定部决定越是测定值大的区域,单位时间中的由所述数据收集部进行的数据收集量越多的数据收集条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数据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条件决定部决定如下条件中的至少某一个越是测定值大的区域,由所述数据收集部进行的数据收集频度越高的数据收集条件;以及越是测定值大的区域,由所述数据收集部进行数据收集的仪器的数量越多的数据收集条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区域测定值取得部取得越是从规定的基准值的偏离大的测定值,对仪器的动作环境造成的影响越大的环境影响因子的测定值,所述收集条件决定部决定越是测定值大幅偏离所述基准值的区域,单位时间中的由所述数据收集部进行的数据收集量越多的数据收集条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区域测定值取得部取得各区域的所在人数来作为所述环境影响因子的测定值。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区域测定值取得部取得各区域中的音量来作为所述环境影响因子的测定值。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区域测定值取得部取得各区域的地面受到的压力值来作为所述环境影响因子的测定值。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收集装置将分别设置了门的多个区域作为数据收集的对象区域,所述区域测定值取得部取得各区域中的门的开闭次数来作为所述环境影响因子的测定值。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区域测定值取得部取得配置于各区域的特定种类的仪器的操作次数来作为所述环境影响因子的测定值。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收集装置将分别设置了计算机的多个区域作为数据收集的对象区域, 所述区域测定值取得部取得各区域中的计算机的工作台数来作为所述环境影响因子的测定值。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收集装置将配置了通信网络的多个区域作为数据收集的对象区域, 所述区域测定值取得部取得各区域中的网络负荷值来作为所述环境影响因子的测定值。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区域测定值取得部取得各区域的照度来作为所述环境影响因子的测定值。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区域测定值取得部取得各区域的空气流量来作为所述环境影响因子的测定值。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区域测定值取得部取得各区域的电波强度来作为所述环境影响因子的测定值。
全文摘要
在各区域中配置了多个设备仪器(71~79、91~99),数据收集装置(1)经由设备LAN(3)与各设备仪器连接,并且,数据收集装置(1)针对每个区域取得关于对仪器的动作环境造成影响的参数的测定值,与测定值对应地针对每个区域决定数据收集调度,按照数据收集调度从各区域的各设备仪器收集数据,所以可以根据每个区域的动作环境高效地从仪器收集数据。
文档编号H04Q9/00GK102356645SQ200980158108
公开日2012年2月15日 申请日期2009年3月16日 优先权日2009年3月16日
发明者金子洋介 申请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