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984574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便携式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便携式装置,包括一机体以及一受话器,其中机体具有一表面、一主动出声孔以及一被动出声孔,且主动出声孔及该被动出声孔一同设置于机体的表面,而受话器设置于机体内,且受话器发出振幅及频率相同但传递方向相反的一第一声波以及一第二声波,而第一声波由主动出声孔传递出机体之外,且第二声波于机体内被导引至由被动出声孔传递出机体之外。
【专利说明】便携式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便携式装置,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具有良好受话效果的便携式装置。
【背景技术】
[0002]一般便携式装置,例如手持可携式无线电话机,是采用将电信号转换成人类的听觉频率范围的声波的受话器。受话器的设置位置通常位于便携式装置的相对上方,以接近使用者的耳朵,这样使用者才能够接收此被转换成人类的听觉频率的声波。
[0003]而随着便携式装置的发展以及产品设计的考量,造成便携式装置的内部零件无法在宽裕的空间中适当地摆放,而只能拥挤地摆置,这使得用于传递声波的听筒与受话器的对位变得困难。
[0004]此外,目前的受话器只有一个声波传出孔,因此声波是以单一音源的方式传递出便携式装置之外,这会造成使用者使用受话器听取声音时,如果受话器与耳朵的位置没有对准这个单一音源,使用者对于声波的感受度就会变低,容易听不清楚或是听不到。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提供一种便携式装置。当使用者使用此便携式装置受话时,主动出声孔及被动出声孔分别都会有声波传递出来,因此受话的耳朵的听觉声压的所接收到的音源点增力口,提升受话的效果。
[0006]本发明提出一种便携式装置,包括一机体以及一受话器,其中机体具有一表面、一主动出声孔以及一被动出声孔,且主动出声孔及被动出声孔一同设置于机体的表面,而受话器设置于机体内,且受话器发出振幅及频率相同但传递方向相反的一第一声波以及一第二声波,而第一声波由主动出声孔传递出机体之外,且第二声波于机体内被导引至由被动出声孔传递出机体之外。
[0007]基于上述,本发明的便携式装置在其机体的同一表面上设置了主动出声孔以及被动出声孔,因此当使用者使用本便携式装置受话时,会接收到从位置不同的主动出声孔及被动出声孔传递出来的声波,听觉声压的甜蜜点增加,因此增进了受话的效果。
[0008]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便携式装置的示意图;
[0010]图2为沿着图1的A-A剖面线的剖面示意图;
[0011]图3为使用者的耳朵靠近便携式装置时,第一声波及第二声波的传递示意图;
[0012]图4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便携式装置的示意图;
[0013]图5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便携式装置的示意图;[0014]图6为沿着图5的B-B剖面线的示意图。
[0015]附图标记说明:
[0016]100、200、300:便携式装置;
[0017]110:机体;
[0018]110a:表面;
[0019]110b、210b、310b:主动出声孔;
[0020]110c、210c、310c:被动出声孔;
[0021]IlOd:显示区;
[0022]112:导音腔;
[0023]114:导音管;
[0024]120:受话器;
[0025]130:音量调整钮;
[0026]140:缓冲垫片;
[0027]150:第一防尘网;
[0028]160:第二防尘网;
[0029]310d:第一边缘;
[0030]310e:第二边缘;
[0031]Wl:第一声波;
[0032]W2:第二声波。
【具体实施方式】
[0033]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相较于现有的便携式装置具有较佳受话效果的便携式装置,且以下将举几个实施例来说明,其中下文中所记载的有关于"前、后、左、右、上、下"等的相关位置的描述仅是以附图中元件的位置的相对关系来说明,读者应该知道以下所举的实施例及有关于元件之间的相对位置的描述仅为说明之用,并非用以局限本发明。
[0034][第一实施例]
[0035]请同时参考图1及图2,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便携式装置的示意图,而图2为沿着图1的A-A剖面线的剖面示意图。便携式装置100包括一机体110以及一受话器120,其中机体110具有一表面110a、一主动出声孔IlOb以及一被动出声孔110c,且主动出声孔IlOb及被动出声孔IlOc —同设置于机体110的表面IlOa,而受话器120则设置于机体110内,且受话器120可发出振幅及频率相同但传递方向相反的一第一声波Wl以及一第二声波W2(如图3所示),值得注意的是,第一声波Wl由主动出声孔IlOb传递出机体110之外,而第二声波W2于机体110内被导引至且经由被动出声孔IlOc以沿着第二声波W2的传递方向传递出机体110之外。
[0036]在本实施例中,至少部分的主动出声孔IlOb与部分的被动出声孔IlOc重叠,但是主动出声孔IlOb并未与被动出声孔IlOc完全重叠。其中,主动出声孔IlOb的有效辐射面积较小,主动出声孔IlOb的有效辐射面积的范围介于I平方厘米至4平方厘米之间;而被动出声孔IlOc的有效辐射面积较大,被动出声孔IlOc的有效辐射面积的范围介于10平方厘米至20平方厘米之间。主动出声孔IlOb的有效辐射面积与被动出声孔IlOc的有效辐射面积比为小于或等于1:3。此外,主动出声孔IlOb及被动出声孔IlOc的形状不限,可为长方形、方形、圆形或椭圆形的组合,依照工业设计需求而决定。
[0037]另外,机体110更具有一导音腔112,环绕受话器120的至少一侧并与被动出声孔IlOc连通。更详细而言,此导音腔112形成于组成机体110的其中一个结构件上,导音腔112可以是一个腔室,也可以是一个通道,依照需求而设计。而此导音腔112的一末端与受话器120相连接,以接收第二声波W2 ;而导音腔112的另一末端则连接至被动出声孔110c,以使导音腔112中的第二声波W2从被动出声孔IlOc传递出去。
[0038]另外,机体110还具有一对导音管114,设置于导音腔112内并位于被动出声孔IlOc的两侧。导音管114的设置可以将第二声波W2的相位反转以提升及延长第二声波W2的低频响应。
[0039]在本实施例的便携式装置100中,表面IlOa与一使用者输入接口(未示出)一体成型,且表面IlOa具有一显示区110d,而主动出声孔IlOb与被动出声孔IlOc设置于显示区IlOd的上方。上述的表面IlOa与一使用者输入接口一体成型是指表面IlOa也是使用者输入接口的其中一部份,而使用者便是经由碰触表面IlOa的显示区IlOd来键入指令,如执行程序、拨打电话、打字或移动画面等等。
[0040]另外,为了方便使用者接听话时方便调整接听话时的音量,便携式装置100还包括设置于机体110的侧边的音量调整钮130。将音量调整钮130设置在机体110的侧边会方便使用者在接听电话时可以用手指按压音量调整钮130(如图1所示)就可以控制所接听的音量大小。
[0041]另一方面,因为第一声波Wl传递时会有前、后声波之分,这些此前、后声波的互相干扰会变成偶极(dipole),让声音会有互相抵消的效应。而为了避免此现象的发生,便携式装置100还包括设置于受话器120及主动出声孔IlOb之间的缓冲垫片140 (如图2所示),且此缓冲垫片140密封住受话器120的周围,以形成单极(monopole),防止声音会互相抵消。
[0042]请继续参考图1及图2,便携式装置100还包括设置于该机体110并覆盖该主动出声孔IlOb的第一防尘网150。相同的,也可以在被动出声孔IlOc上覆盖一第二防尘网160。第一防尘网150及第二防尘网160的设置,可以防止尘埃经由主动出声孔IlOb或被动出声孔IlOc进入机体110内,影响机体110内的电子元件(未示出)的运作。
[0043]图3为使用者的耳朵靠近便携式装置时,第一声波及第二声波的传递示意图。请同时参考图1、图2及图3,当使用者使用此便携式装置100接受话时,受话器120发出频率及振幅相同但传递方向相反的第一声波Wl及第二声波W2,其中第一声波Wl会直接往前传递而由主动出声孔IlOb传递至机体110之外之后再传递至使用者的耳朵之中。而第二声波W2会往后传递以先进入导音腔112中,然后经由导音腔112的导引,第二声波W2再从被动出声孔IlOc传递至机体110之外。此处所提及的第二声波W2经由导音腔112的导引是指第二声波W2在传递至导音腔112的壁时会被反射而改变其传递方向。进一步说明,这是将受话器120背后发出的第二声波W2的相位倒相后从被动出声孔IlOc传递至机体110之夕卜,那么受话器120前后所发出的第一声波Wl与第二声波W2就不会相互抵消而是相互加强。
[0044]由于第一声波Wl从主动出声孔IlOb传递至机体110外而被使用者的耳朵接收时,从被动出声孔IlOc传递至机体110外的第二声波W2也会被使用者所接收,其中从主动出声孔IlOb的第一声波Wl与从被动出声孔IlOc传递至机体110外的第二声波W2在传递至耳朵的时候,第一声波Wl与第二声波W2之间会相隔一段距离而并未重叠,因此对于耳朵来说就会有两个因为声波所造成的听觉声压的甜蜜点。
[0045]相较于现有的便携式装置只有利用往前方传递的声波并且对应设置一个音源孔,因此在耳朵接收的声波时只有单一个音源的听觉感受,而本实施例的便携式装置100因为主动出声孔IlOb及被动出声孔IlOc两处都会有声波发出,传递至使用者的耳朵的听觉声压甜蜜点增加,因此在与现有的便携式装置相同音量的情况之下,使用本实施例的便携式装置100可以听得清楚。
[0046]再者,因为第一声波Wl与第二声波W2之间相隔一段距离,所以当使用者拿取便携式装置100的手势让耳朵离其中一个出声孔(主动出声孔IlOb或被动出声孔IlOc)较远时,通过另一个出声孔(被动出声孔IlOc或主动出声孔IlOb)传递出机体110之外的声波,还是可以让使用者接收到清楚的声音。
[0047][第二实施例]
[0048]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相似,且相同或相似的兀件标号代表相同或相似的兀件,而以下仅针对不同之处详加说明。
[0049]请参考图4,图4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便携式装置的示意图。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是:便携式装置200的主动出声孔2IOb与被动出声孔210c完全重叠,其中因为主动出声孔210b的有效辐射面积较小而被动出声孔210c的有效辐射面积较大,所以主动出声孔210b位于被动出声孔210c中。
[0050][第三实施例]
[0051 ] 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相似,且相同或相似的兀件标号代表相同或相似的兀件,而以下仅针对不同之处详加说明。
[0052]请参考图5,图5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便携式装置的示意图。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便携式装置300的主动出声孔310b与被动出声孔310c完全不重叠。详细而言,主动出声孔310b具有一第一边缘310d,而被动出声孔310c具有一第二边缘310e,且第一边缘310d及第二边缘310e彼此相邻但相隔一定距离。
[0053]请同时参考图5及图6,图6为沿着图5的B-B剖面线的示意图。通过将主动出声孔310b与被动出声孔310c完全不重叠这一种设置方式,增加了耳朵接收声音的听觉声压甜蜜点的距离,第一声波Wl及第二声波W2进入耳朵的可能范围增加,所以即使使用者拿取便携式装置300的手势让耳朵离其中一个出声孔较远,通过另一个出声孔所传递出机体110之外的声波,使用者还是可以听到清楚的声音,增进受话效果。
[0054]综上所述,本发明的便携式装置在其机体的同一表面上设置了主动出声孔以及被动出声孔,以将原本从受话器发出后会往机体的背侧传递的声波经由导引之后再从便携式装置的前侧传递出来。因此,当使用者使用本便携式装置受话时,会接收到从位置不同的主动出声孔及被动出声孔传递出来的声波,听觉声压的甜蜜点增加,因此增进了受话的效果。
[0055]再者,当使用者在受话时,即使耳朵离其中一个出声孔较远,但也会较为接近另一个出声孔,因此使用者仍是可以接收到清楚的声音。
[0056]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便携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机体,具有一表面; 一主动出声孔; 一被动出声孔,该主动出声孔及该被动出声孔一同设置于该机体的该表面;以及 一受话器,设置于该机体内,该受话器发出一第一声波以及一第二声波,该第一声波及该第二声波的振幅及频率相同但传递方向相反,其中该第一声波由该主动出声孔传递出该机体之外,而该第二声波于该机体内被导弓I且经由该被动出声孔传递出该机体之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主动出声孔与该被动出声孔至少部分重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主动出声孔与该被动出声孔完全不重叠,且该主动出声孔具有一第一边缘而该被动出声孔具有一第二边缘,该第一边缘及该第二边缘相邻且相隔一定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主动出声孔的有效辐射面积的范围介于I平方厘米至4平方厘米之间,而该被动出声孔的有效辐射面积的范围介于10平方厘米至20平方厘米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主动出声孔的有效辐射面积与该被动出声孔的有效辐射面积比为小于或等于1: 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机体还包括: 一导音腔,环绕该受话器的至少一侧并与该被动出声孔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便携式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机体还包括: 一对导音管,设置于该机体的该导音腔内,并位于该被动辐射出声孔的两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表面具有一显示区,而该主动出声孔与该被动出声孔位于该显不区的上方。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一第一防尘网,设置于该机体并覆盖该主动出声孔。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第二防尘网,设置于该机体并覆盖该被动出声孔。
【文档编号】H04M1/03GK103780729SQ201210400780
【公开日】2014年5月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19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19日
【发明者】张嘉仁, 杜博仁, 戴魁廷 申请人: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