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装置、状态通知方法以及计算机可读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13841724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通信装置、状态通知方法以及计算机可读介质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信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降噪功能的单向通信装置。



背景技术:

以专业无线设备为代表的声音输入装置在工厂、建设工地、及消防/警察等较高噪音环境下使用的机会较多。因此,要求通过抑制用麦克风录音的声音信号中含有的杂音成分,从而在高噪音环境下也可确保良好的通话。

专利文献1公开了下述声音输入系统:框体上具有声音录音用麦克风(以下称为主麦克风)及杂音录音用麦克风(以下称为副麦克风)这两个麦克风,将由副麦克风录音的信号生成的噪音的反相成分加算到主麦克风的信号,从而抑制主麦克风的杂音成分。该技术称为主动降噪方式,在高噪音环境下也可录音清楚的声音。

并且,专利文献2公开了下述声音收集系统:计算出从多个麦克风输出的信号中去除了杂音的剩余信号的各方向的音量,显示各方向剩余信号的音量,从而可按照各声源确认以麦克风收集的声音被抑制了多少。

并且,专利文献3公开了一种向外部设备进行内容数据发送的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取得与外部设备之间传送的一个以上的内容相关的内容信息,在传送一个以上的内容时,根据上述取得的内容信息,在传送内容的期间内使指示器的发光部开灯或闪烁。通过该构成,可适当向用户报告内容数据的传送情况的交替。

并且,专利文献4公开了一种带声音应答功能的电话装置,是可进行所谓免提通话的电话装置,其具有声音识别部,判断从麦克风输入的声音是否是规定的声音,进一步具有显示单元,显示该声音的识别结果。根据该装置,通过向使用者报告声音识别部的识别结果,可提高声音应答功能的可靠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04-120717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10-028531号公报

专利文献3:特开2010-279043号公报

专利文献4:特开2000-106588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具有主动降噪功能的声音输入装置中,为了有效发挥降噪性能,优选主麦克风以适当的距离朝向发言者的嘴的方向。头戴式近距离讲话型麦克风中,麦克风和嘴的位置关系相对基本固定,而在手持式的用手把持的类型的麦克风中,与嘴的距离、方向根据使用状态而变动。

即,手持式麦克风存在在为便于作业而安装在肩部使用的情况、或麦克风和嘴的距离较远的状态下使用的情况等、用于进行降噪的声音输入条件不佳的情况下的应用。

这种情况下存在以下问题:声音到副麦克风一侧的环绕变大,因此通过降噪效果,主麦克风的信号的声音成分被降噪,无法传送清楚的声音。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降噪功能适当作用并可传送清楚的声音的声音输入装置、通信装置、及状态通知方法。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通信装置具有:录音声音的第1录音部;发送部,将通过第1录音部录音的声音作为声音信号发送到外部;切换部,将自身装置的通信状态从上述发送部不发送上述声音信号的非发送状态切换为上述发送部发送上述声音信号的发送状态;声音质量判断部,判断通过上述发送部发送的上述声音信号的声音质量;发光的发光部;控制上述发光部的发光控制部,上述发光控制部根据上述切换部切换的上述通信状态、和上述声音质量判断部中的上述声音质量的判断结果进行控制,使上述发光部为关灯状态、闪烁状态、开灯状态中的任意一种状态。

并且,上述发光控制部可在上述通信状态是非发送状态时,使上述发光部为关灯状态,在上述通信状态是发送状态、且判断上述声音质量良好时,使上述发光部为闪烁状态,在上述通信状态是发送状态、且判断上述声音质量不佳时,使上述发光部为开灯状态。

并且,上述发光控制部可在上述通信状态是非发送状态时,使上述发光部为关灯状态,在上述通信状态是发送状态、且判断上述声音质量良好时,使上述发光部为开灯状态,在上述通信状态是发送状态、且判断上述声音质量不佳时,使上述发光部为闪烁状态。

并且,上述声音质量判断部可根据通过上述第1录音部录音的声音的音量电平,判断上述声音质量。

并且,可进一步具有:录音声音的第2录音部;降噪处理部,使用从上述第2录音部输入的第2声音信号,进行对从上述第1录音部输入的第1声音信号的降噪,上述发送部将上述降噪处理部中的上述降噪后的声音信号发送到外部,上述声音质量判断部判断上述降噪后的声音信号的声音质量。

并且,可进一步具有声音区间判断部,根据通过第1录音部录音的声音,进行是否是声音区间的判断,上述声音质量判断部在上述声音区间判断部中判断是声音区间时,可判断上述降噪处理部中的降噪后的声音信号的声音质量。

并且,上述声音区间判断部可具有:频率变换部,将从第1录音部输入的第1声音信号以一定长度的单位变换为频率区域;声音判断部,根据上述频率变换部中的变换后的频谱成分,判断是发言形成的声音成分、还是非声音的杂音成分。

并且,上述发光控制部可进行以下控制:在上述通信状态是非发送状态时,使上述发光部为关灯状态,在上述通信状态是发送状态、且不是声音区间时,使上述发光部为开灯状态,在上述通信状态是发送状态、且是声音区间、判断上述声音质量不佳时,使上述发光部为开灯状态,在上述通信状态是发送状态、且是声音区间、判断上述声音质量良好时,使上述发光部为闪烁状态。

并且,上述第1录音部可以是配置在装置主体正面的主麦克风,上述第2录音部可以是配置在装置主体背面的副麦克风。

并且,可进一步具有麦克风方向判断部,根据通过上述第1录音部录音的声音和通过上述第2录音部录音的声音的相位差,判断主麦克风方向,上述声音质量判断部根据上述麦克风方向判断部中的上述主麦克风方向的判断结果,判断上述降噪处理部中的降噪后的声音信号的声音质量。

并且,上述发光部是设置在装置主体上的LED(发光二极管)。

并且,作为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状态通知方法中,使用单向通信装置上设置的发光元件,通知上述单向通信装置的使用状态,其具有以下步骤:通信状态判断步骤,判断上述单向通信装置的通信状态是发送状态还是非发送状态;声音质量判断步骤,判断上述通信状态是上述发送状态时所发送的声音信号的声音质量;控制步骤,根据上述通信状态判断步骤中的判断结果、和上述声音质量判断步骤中的判断结果进行控制,使上述发光元件为关灯状态、开灯状态、闪烁状态中的任意一种状态。

并且,作为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通信装置具有:录音声音的第1录音部;发送部,将通过上述第1录音部录音的声音作为声音信号发送到外部;切换部,切换自身装置的通信状态,从上述发送部不发送上述声音信号的非发送状态切换为上述发送部发送上述声音信号的发送状态;录音状态判断部,判断上述第1录音部中的声音的录音状态;发光的发光部;控制上述发光部的发光控制部,上述发光控制部根据上述切换部切换的上述通信状态、和上述录音状态判断部中的上述第1录音部中的声音的录音状态进行控制,使上述发光部为关灯状态、闪烁状态、开灯状态中的任意一种状态。

其特征可以是,上述发光控制部在上述切换部将上述通信状态切换为发送状态时,使上述发光部为开灯状态,根据通过上述录音状态判断部判断的录音状态,使上述发光部为闪烁状态。

根据本发明,可提供一种在限定的制约下发送质量良好的声音的发送装置和状态通知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涉及的通信装置的构成的框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1涉及的通信装置的动作流程的流程图。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2涉及的通信装置(降噪麦克风)的外观((a)是正面图,(b)是背面图)的图。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2涉及的通信装置的构成的框图。

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2涉及的声音质量的判断处理流程的流程图。

图6是汇总了LED的发光状态和通信状态及声音质量的判断结果的关系的图表。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3涉及的通信装置的构成的框图。

图8是说明相对通信装置(声音输入装置)的使用者的方向和相位的关系的图。

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3涉及的主麦克风方向的判断处理(第1判断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3涉及的降噪效果的判断处理流程的流程图。

图11是表示实施方式3涉及的声音质量相关的综合判断处理的动作流程的流程图。

图12是表示实施方式4涉及的声音输入装置(通信装置)的构成的框图。

图13是表示实施方式4涉及的发光控制部的控制内容的图表。

图14是表示实施方式4涉及的发光控制部控制动作流程的流程图。

图15是表示实施方式4涉及的其他声音输入装置(通信装置)的构成的框图。

图16是表示实施方式5涉及的声音输入装置的构成的框图。

图17是表示实施方式5涉及的声音输入装置的动作流程的流程图。

图18是表示实施方式6涉及的声音输入装置的构成的框图。

图19是表示实施方式6涉及的降噪效果的判断处理流程的流程图。

图20是表示实施方式7涉及的声音输入装置的构成的框图。

图21是说明相对声音输入装置的使用者的方向和相位的关系的图。

图22是表示实施方式7涉及的主麦克风方向的判断处理(第1判断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23是表示实施方式7涉及的降噪效果的判断处理流程的流程图。

图24是表示实施方式7涉及的声音质量相关的综合判断处理的动作流程的流程图。

图25是表示实施方式8涉及的降噪麦克风(声音输入装置)的外观((a)是正面图,(b)是正面图)的图。

图26是表示实施方式8涉及的降噪麦克风(声音输入装置)的构成的框图。

图27是表示实施方式8涉及的LED的状态的图表。

图28是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声音质量判断处理流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以下说明表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范围不限于下述实施方式。在以下说明中,附加了相同附图标记的实质上表示同样的内容。

(实施方式1)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1涉及的通信装置100的构成的框图。通信装置100具有:第1录音部101、发送部102、声音质量判断部103、PTT(Push To Talk/一按通)部104、发光控制部105、发光元件106。

第1录音部101是安装在通信装置100上的麦克风,录音声音。通过第1录音部101录音的声音作为第1声音信号输出到发送部102及声音质量判断部103。

发送部102对从第1录音部101输入的第1声音信号,在根据需要进行声音编码处理的基础上,发送到设置在外部的其他通信装置.发送部102在下述PTT部104被按下、从该PTT部104输入发送模式信号时,将声音信号发送到外部的通信装置。

声音质量判断部103根据从第1录音部101输入的第1声音信号,判断从发送部102发送的声音信号的声音质量。声音质量判断部103将该判断结果作为表示声音质量的声音质量信号输出到发光控制部105。

具体而言,声音质量判断部103通过判断由第1录音部101录音的声音的音量电平,判断从发送部102发送的声音信号的声音质量。即,当由第1录音部101录音的声音的音量电平小于规定的基准值时,判断在接收者一侧无法充分收听,判断声音质量不佳。

PTT部104切换是否通过发送部102发送声音信号。

即,PTT部104是将自身装置100的通信状态(通信模式)切换为发送部102发送声音信号的发送状态(发送模式)、或发送部102不发送声音信号的非发送状态(待机模式)中的任意一种状态的切换部。通过PTT部104被按下,通信装置100的状态从非发送状态切换到发送状态,从而进行声音信号的发送。

此外,非发送状态(待机模式)中包括:未进行外部发送的信号的接收但检测到接收信号的状态的、所谓等待接收状态;及实际接收电波的接收状态。并且,当通信装置100是不具有接收功能的发送专用的发送装置时,非发送状态是不进行任何动作的状态。非发送状态包括该接收状态、或不进行任何动作的状态等,是指发送部102不发送声音信号的状态。此外,当是车载无线设备的麦克风时,将扬声器配置在车载用无线设备上。

PTT部104具体而言是安装在通信装置100的框体上的切换通信状态的切换开关,当使用者进行发言时该PTT部104被按下,从而使通信状态从非发送状态切换为发送状态。即,装置100的通信状态默认为非发送状态,通过想进行发言的使用者按下PTT部104,由使用者手动切换为发送状态。当PTT部104按下时,表示切换为发送状态的发送模式信号输出到发送部102、发光控制部105。

发光控制部105通过控制发光元件106的发光,将装置100的使用状态通知使用者。发光元件106安装在装置100的框体上,具体以LED(发光二极管)为例进行说明。

发光控制部105根据表示从声音质量判断部103输入的声音质量的声音质量信号、和表示从PTT部104输入的当前的通信状态切换为发送状态的发送模式信号,控制发光元件106的发光状态。

图2是表示通信装置100的动作流程的流程图。

发光控制部105判断当前的通信状态是否是发送状态(步骤S101)。PTT部104未被按下、发送模式信号未被输入时,当前的通信状态是非发送状态(步骤S101的“否”),因此发光控制部105不向发光元件106注入驱动电流,使发光元件106为关灯状态(步骤S102)。另一方面,PTT部104被按下、当前的通信状态是发送状态时,在声音质量判断部103中进行声音质量判断处理(步骤S103)。

发光控制部105根据声音质量判断部103中的判断处理,判断从发送部102发送的声音信号的声音质量是否良好(步骤S104)。即,确认在从声音质量判断部103输入的声音质量信号中,该声音质量显示为良好还是不佳。

步骤S104中的判断结果是表示声音质量良好时,发光控制部105使发光元件105闪烁(步骤S105)。另一方面,当表示声音质量不佳时,发光控制部105使发光元件106闪烁(步骤S106)。

因此,发光控制部105根据PTT部104切换的通信状态、和声音质量判断部103中的声音质量的判断结果进行控制,使发光元件106为关灯状态、闪烁状态、开灯状态的任意一种状态。通过发光元件106的3个状态,可将装置100的使用状态通知使用者,视觉上识别到开灯状态的发光元件106的使用者,认识到当前的声音质量不佳,可进行将嘴靠近麦克风101等的改善行动。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1中,在切换通信功能并进行通信的单向通信装置中,使用装置框体上安装的LED等发光元件,将通信方向适当地通知使用者,同时可通知发送的声音信号的声音质量的好坏。

即,本实施方式1的通信装置具有切换部,其将通信状态从非发送状态切换为发送部发送声音信号的发送状态。通过作为该切换部的PTT部被按下,发光控制部控制发光元件,以从表示非发送状态的关灯状态变更为表示发送状态的开灯状态。进一步,发光控制部根据声音质量的判断结果,在可获得良好的声音质量时,通过从开灯状态变更为闪烁状态,对使用者通知装置的使用状态。因此,使用者接受该通知,进行变更装置使用状态的行动,从而可改善发送到听众一侧的声音的质量。

此外,上述通信装置也可具有接收部,其在PTT部104未被按下、装置100的通信状态是非发送状态时,接收从外部通信装置发送的声音信号。由接收部接收的声音信号被适当解码后,由扬声器播放声音。

(实施方式2)

假设在高噪音环境下使用的本发明的发送装置中,即使麦克风录音的声音的音量电平较高,也存在讲话者的发言被埋没在周围的杂音里,声音质量恶化的情况。

在这种环境下,不能说音量电平适当地表现了声音质量。因此,在音量电平超过阈值、发光元件未督促使用者注意的情况下,产生传送到听众一侧的声音质量变差、听众无法适当理解会话内容的问题。

尤其当以数字无线发送的方式发送声音时,在进行声音编码并带域压缩的基础上发送,但因周围的杂音,未进行适当的声音编码、声音溃乱的问题变得明显。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2涉及的通信装置中的特征在于,通过将传送到听众一侧的声音的声音质量切实通知讲话者,促进装置的使用状态的指导及改善,可有助于声音质量的改善。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进行说明。

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2涉及的通信装置200的外观的图。图3(a)表示通信装置200的正面图,图3(b)表示通信装置200的背面图。

通信装置200是降噪麦克风部220和无线通信设备240由电线230相互连接的装置。其中,降噪麦克风部220相当于主要配置麦克风等的声音输入装置。在降噪麦克风部220的框体正面分别配置作为第1录音部的主麦克风201和扬声器212。

并且,在降噪麦克风部220的背面分别配置作为第2录音部的副麦克风202、和用于保持到皮带等上的皮带夹221。

在降噪麦克风部220的上部配置LED210,并且在侧面配置PTT部207。

接着参照图4的框图说明通信装置200的构成。通信装置200具有:主麦克风201、副麦克风202、声音区间判断部203、降噪处理部204、噪音抑制部205、无线发送部206、PTT部207、声音质量判断部208、LED控制部209、LED210、无线接收部211、扬声器212。

主麦克风201是安装在通信装置200的降噪麦克风部220上的麦克风,录音声音。由主麦克风201录音的声音信号(第1声音信号)而输出到声音区间判断部203、降噪处理部204、及声音质量判断部208。

副麦克风202也和主麦克风201一样,是安装在通信装置200的降噪麦克风部220上的麦克风,录音声音。由副麦克风202录音的声音信号(第2声音信号)被输出到降噪处理部204及声音质量判断部208。

其中,主麦克风201和副麦克风202这两个麦克风中,主麦克风201相当于主要录音来自讲话者(使用者)的发言的第1录音部,配置在装置表面。另一方面,副麦克风202相当于主要用于降噪处理的录音周边杂音的第2录音部,配置在装置背面。

此外,副麦克风202的配置位置不限于装置背面,也可配置在装置侧面、装置底面、其他装置的内部。但为了提高下述降噪效果,优选主麦克风201配置在作为使用者一侧的装置正面,副麦克风202配置在作为使用者的相反一侧的装置背面。

声音区间判断部203根据从主麦克风201输入的第1声音信号进行声音区间判断,从而检测出作为进行发言的区间的声音区间。

声音区间判断部203进行的是否是声音区间的判断如下进行:将来自主麦克风201的第1声音信号以一定长度的单位变换为频率区域,通过分析其频谱成分,判断是元音、辅音、还是非声音的杂音成分。

声音区间判断部203将表示是声音区间的信号输出到降噪处理部204及声音质量判断部208。在以下说明中,将表示是该声音区间的信号称为声音区间指示信号进行说明。

降噪处理部204根据从主麦克风201输入的第1声音信号、和从副麦克风202输入的第2声音信号,执行降噪处理(杂音成分抑制处理)。

具体而言,降噪处理部204使用自适应滤波器,根据由副麦克风202录音的声音,生成混入到主麦克风201的杂音成分的反相成分。并且,降噪处理部204通过加算从主麦克风201输入的第1声音信号、和该生成的杂音成分的反相成分形成的降噪信号,抑制混入到主麦克风201的杂音成分。降噪处理部204将该降噪后的声音信号输出到噪音抑制部205和声音质量判断部208。

其中,降噪处理部204对从主麦克风201输入的第1声音信号,按照一定期间(例如256个样本)的各个帧执行降噪处理。

在以下说明中,会将以降噪处理部204进行降噪处理并抑制了杂音成分的降噪后的声音信号,称为降噪处理后信号来说明。

噪音抑制部205进行抑制从降噪处理部204输入的降噪处理后信号的频率轴上出现的声音以外的杂音成分的处理。噪音抑制部205将杂音成分抑制后的信号恢复为时间区域的声音信号后,输出到无线发送部206。

无线发送部206对从噪音抑制部205接收的信号适当进行声音编码后,将该声音编码后的声音信号调制为载波,无线发送到外部的无线通信装置。

此外,在以下说明中,会将以上说明的噪音抑制部205和无线发送部206统一作为通信部处理。

PTT部207切换是否将降噪后的声音信号从无线发送部206发送。

即,PTT部207将自身装置200的通信状态(通信模式)切换为无线发送部206发送声音信号的发送状态(发送模式)、或者作为待机状态的非发送状态中的任意一个通信状态。其中,无线接收部211接收从外部发送的声音信号的接收状态(接收模式)包含在上述非发送状态中,因此使用者想接收信号时,切换为非发送状态。通过PTT部207,作为通信状态选择通信装置200可取得的发送状态或非发送状态中的任意一个。

使用者进行发言时通过按下该PTT部207,通信状态从非发送状态切换为发送状态。当PTT部207被按下时,表示切换为发送状态的发送模式信号被输出到无线发送部206、LED控制部209、无线接收部211。

声音质量判断部208判断作为发送部发送的声音信号的、在降噪处理部204中进行的降噪处理后的声音信号的声音质量。声音质量判断部208将判断结果作为声音质量信号输出到LED控制部209。

其中,声音质量判断部208从外部的杂音环境、或降噪处理部204进行的降噪是否有效地起作用等多个角度出发,判断从发送部发送的声音信号的声音质量的好坏。

例如,声音质量判断部208可根据通过降噪处理部204进行的降噪处理而对来自主麦克风201的第1声音信号产生的衰减量,判断降噪是否在有效地起作用。

具体而言,声音质量判断部208计算出来自主麦克风201的第1声音信号通过上述降噪处理衰减了多少,如衰减量为一定阈值以上,则可判断降噪在有效地起作用。

即,声音质量判断部208比较降噪处理前的第1声音信号的平均功率(平均强度)、和该降噪处理后的信号的平均功率(平均强度),根据该比较结果可判断降噪是否有效地起作用。这是因为,如由主麦克风201录音的声音中混入了讲话者的发言声音和周边杂音、确认了一定量以上的衰减量,则可判断周边杂音被有效抑制。

LED控制部209对应图1的发光控制部105,向作为发光元件的LED210注入驱动电流,控制发光状态。LED控制部209根据从PTT部207输入的表示通信状态的发送模式信号、和从声音质量判断部208输入的表示从发送部发送的声音信号的声音质量的声音质量信号,控制LED。

无线接收部211接收从外部的无线通信装置无线发送的声音信号。无线接收部211在从PTT部207输入发送模式信号时,认为当前的装置的通信状态切换为发送状态,不进行无线接收。无线接收部211在解码了接收的声音信号后,输出到扬声器212。

扬声器212将从无线接收部211输入的声音信号作为声音播放。

接着参照图5的流程图说明通信装置200中的声音质量判断处理的流程。

声音区间判断部203根据来自主麦克风201的第1声音信号,进行讲话者是否正在发言的声音区间判断处理(步骤S201)。该判断结果被判断为并非声音区间时,返回到步骤S201继续进行判断处理。

步骤S201中的判断结果是声音区间时,声音质量判断部208进行信号强度计算处理(步骤S202~步骤S204)。

首先,声音质量判断部208计算出从副麦克风202输入的第2声音信号的1帧区间内的平均功率(步骤S202)。接着,声音质量判断部208计算出从主麦克风201输入的第1声音信号的1帧区间内的平均功率(步骤S203)。接着,声音质量判断部208计算出从降噪处理部204输入的降噪处理后信号的1帧区间内的平均功率(步骤S204)。

接着,声音质量判断部208判断在步骤S202中求出的第2声音信号的平均功率是否超过规定的阈值Pth1(步骤S205)。

第2声音信号的平均功率未超过规定阈值Pth1时,声音质量判断部208判断声音质量良好(步骤S208)。这是因为,由副麦克风202录音的声音主要是周围的环境杂音,因此第2声音信号的平均功率为Pth1以下可视为安静的环境。因此,不会产生讲话者的发言形成的声音被周围杂音埋没的情况,可判断声音质量良好。

另一方面,当第2声音信号的平均功率超过阈值Pth1时,声音质量判断部208进行步骤S203中计算出的降噪处理前的第1声音信号的平均功率、和步骤S204中计算出的降噪处理后的信号的平均功率的比较(步骤S206)。

步骤S206的比较结果如果是相对第1声音信号的降噪处理后信号的功率比超过规定的阈值Pth2,则判断降噪未有效地起作用,声音质量不佳(步骤S209)。

这是因为,在步骤S205的判断中判断环境杂音以规定强度以上存在,这意味着降噪处理前后的功率未发生变化,可认为降噪未有效地起作用。

另一方面,该步骤S206的比较结果是相对第1声音信号的降噪处理后信号的功率比未超过第2阈值Pth2时,判断降噪处理后信号的平均功率是否超过规定的阈值Pth3(步骤S207)。

步骤S207中的判断结果如是降噪处理后信号的平均功率未超过阈值Pth3,则判断声音质量不佳(步骤S209)。

这可看作通过降噪处理删除了本来应剩余的讲话者的发言声,意味着在听众一侧难以听到讲话者的发言内容,因此可判断为声音质量不佳。

另一方面,步骤S207中的判断结果如是降噪处理后信号的平均功率超过阈值Pth3,则可获得良好的声音电平,判断声音质量良好(步骤S208)。

步骤S208或步骤S209中分别获得的声音的质量是良好还是不佳的判断结果,作为表示声音质量的声音质量信号,被传送到LED控制部209。

LED控制部209和实施方式1的图2的处理动作一样,根据从PTT部207输入的发送模式信号,进行当前的通话状态是否是发送状态的判断,进一步根据从声音质量判断部208输入的声音质量信号,判断声音质量良好还是不佳。

LED控制部209根据图6所示的图表的对应关系,在PTT部207被按下、通信状态是发送状态、且判断声音质量良好时,向LED210注入驱动电流,使其变为表示是正常的发送状态的闪烁状态。

另一方面,LED控制部209在PTT部207被按下、通信状态是发送状态、且判断声音质量不佳时,向LED210注入驱动电流,使其变为表示在发送状态下需要改善声音质量的开灯状态。

并且,LED控制部209在PTT部207被按下、通信状态是发送状态、未输入声音质量信号时,向LED210注入驱动电流,使其变为表示发送状态的开灯状态。因此,当未输入声音质量信号时,存在声音区间判断部203未判断为声音区间的情况。此时,在声音质量判断部208中,不进行图5所示的声音质量判断处理,因此声音质量信号不会输出到LED控制部209。LED控制部209从PTT部207输入发送模式信号的同时,从声音质量判断部208未输入声音质量信号时,通信状态是发送状态,另一方面,判断是未检测出发言的非声音区间,使LED210为开灯状态。

因此,如使发送状态下非声音区间中的LED的发光状态、和发送状态下且声音区间中的声音质量差时的LED的发光状态相同,则对使用者而言易于感到声音未适当进入到装置内,因此优选。

进行发言的同时观察到该LED210的开灯未转换为闪烁状态的使用者,认识到使用状态不适当,变更装置(麦克风)的把持方法、方向、到嘴的距离,尝试使LED210从开灯状态恢复到闪烁状态。即,通过对使用者指导装置的使用状态的方法,可改善传送到听众一侧的声音信号的声音质量。

另一方面,LED控制部209在PTT部207未被按下、通信状态不是发送状态、即为非发送状态时,不向LED210注入驱动电流,将LED210保持为关灯状态。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2涉及的通信装置的构成是,具有多个录音部,以使讲话者的发言声不被埋没到周围的噪音中,在进行降噪处理的基础上,发送降噪处理后的声音信号。因此,在周围杂音较多的情况下,也可向听众一侧发送较清楚的声音。

但在搭载了降噪功能的情况下,也会产生降噪未有效地起作用、传送到听众一侧的会话的声音质量仍然较差的情况。此时,在单向通信装置中,无法从听众一侧传达声音质量恶劣的情况,因此会发生讲话者的发言虽未成立但讲话者却未注意到这一情况而继续讲话的情况。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2涉及的通信装置中,为对应这一问题,进行降噪是否有效地起作用的判断,其他判断也根据需要组合,从而推测听众一侧的声音质量。并且,当需要改善声音质量时,可良好地利用通信装置上设置的LED,促使作为讲话者的使用者注意。

(实施方式3)

实施方式2涉及的通信装置以降噪是否有效地起作用为基准,进行声音质量的判断。通过该构成,和以主麦克风音量电平为基准进行声音质量判断的情况相比,可进行更适当的声音质量的判断。

其中,在实施方式2涉及的通信装置200中存在以下情况:虽然降噪未顺利进行,但在声音质量判断部208进行的降噪效果判断中作出了错误判断。

作为发生该错误判断的典型事例,包括通信装置200相对讲话者朝向横向-斜向方向的情况。此时,因装置自身为横向,所以来自使用者(讲话者)的发言声的成分也较多地进入设置在装置背面的副麦克风202一侧。在降噪处理部204进行的降噪处理中,将副麦克风202的信号作为参照信号进行降噪。因此,会将进入到副麦克风202一侧的声音成分判断为噪音,从主麦克风201输入的声音信号中应剩余的声音成分也会被删除。

此时,在横向的装置的正面存在强大的噪音源时,由主麦克风201录音的该噪音源的噪音残存,降噪处理后信号的强度电平超过阈值。因此,图5所示的步骤S205~步骤S207的判断结果最终可能是声音质量良好的错误的判断。

在本实施方式3中,提供一种这种情况下也可适当判断声音质量并对使用者进行适当的通知的通信装置。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此外对在实施方式1、2中已经说明的部分,为使发明明确化而省略部分说明。

图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3涉及的通信装置300的构成的框图。通信装置300具有:主麦克风201、副麦克风202、声音区间判断部303、降噪处理部204、噪音抑制部205、无线发送部206、PTT部207、声音质量判断部308、LED控制部209、LED210、无线接收部211、扬声器212、麦克风方向判断部213。并且,声音质量判断部308内部具有降噪效果判断部314和综合判断部315这两个判断部。并且,通信装置300的外观和图3所示的通信装置200相同。

声音区间判断部303对于是使用者发言的声音区间、还是使用者未发言的非声音区间,在将从主麦克风201输入的第1声音信号以一定长度的单位变换为频率区域的基础上,使用分析频谱成分的方法来判断。声音区间判断部303将是否是声音区间的判断结果输出到降噪处理部204、麦克风方向判断部313、及降噪效果判断部314。

麦克风方向判断部313检测通过主麦克风201和副麦克风202分别录音的声音的相位差,根据该相位差判断主麦克风201的方向。麦克风方向判断部313将与主麦克风方向相关的判断结果作为第1判断结果,输出到综合判断部315。

图8是说明因该麦克风的方向不同而产生的声音的相位差的图。从图8可知,安装了主麦克风201的通信装置300主体与讲话者相对,在正常的使用状态下,进入到主麦克风201的声音、与环绕主体并进入副麦克风202的声音的相位差变大。另一方面,通信装置300主体的方向相对讲话者倾斜时,从嘴到两个麦克风的距离差缩小,进入到主麦克风201的声音和进入到副麦克风202的声音的相位差变小。尤其是,安装在装置正面的主麦克风201的方向相对使用者朝90度方向时,从主麦克风201及副麦克风202分别到嘴的距离基本可视为相等,因此相位差接近0。

因此,麦克风方向判断部313在通过主麦克风201和副麦克风202分别录音的声音的相位差为规定阈值以下时,推测主麦克风的方向未朝向讲话者的嘴的方向,判断使用者未采用适当的使用方法。相反,在通过主麦克风201和副麦克风202分别录音的声音的相位差在超过上述规定阈值的规定范围内时,麦克风方向判断部313可判断使用者采用了适当的使用方法。

降噪效果判断部314判断降噪处理部204进行的降噪是否有效地起作用。降噪效果判断部314将与降噪效果相关的判断结果作为第2判断结果,输出到综合判断部315。

综合判断部315通过综合性判断从副麦克风202输入的第2声音信号的平均功率、或从麦克风方向判断部313输入的第1判断结果、从降噪效果判断部314输入的第2判断结果等,判断由发送部发送的声音信号的声音质量是否良好。通过综合判断部315综合判断的声音质量被输出到LED控制部209,用于LED210的发光控制。

接着说明通信装置300的动作。图9是表示麦克风方向判断部313中的判断处理流程的流程图。

麦克风方向判断部313比较从主麦克风201输入的第1声音信号的相位和从副麦克风202输入的第2声音信号的相位(步骤S301)。接着,麦克风方向判断部313判断来自主麦克风201的第1声音信号和来自副麦克风202的第2声音信号的相位差是否是一定值以下(步骤S302)。如上所述,这是因为,主麦克风201的方向偏移直接体当前该相位差上。

步骤S302中的判断结果是相位差为一定值以上时,麦克风方向判断部313判断主麦克风201和嘴的位置关系良好、采用了适当的使用方法(步骤S303)。另一方面,步骤S302中的判断结果是该相位差在一定值以内时,麦克风方向判断部313判断主麦克风201和嘴的位置关系不佳,采用了不当的使用方法(步骤S304)。

麦克风方向判断部313将在步骤S303或步骤S304中获得的判断结果作为第1判断结果输出到声音质量判断部308的综合判断部315(步骤S305)。其中,该第1判断结果如上所述,是表示主麦克风方向是否适当的信息,从其他角度而言,是表示装置是否在适当的使用状态下被使用的信息。

接着参照图10所示的流程图说明降噪效果判断部314的动作。降噪效果判断部314在声音区间判断部303中判断是声音区间,等待声音区间指示信号的输入(步骤S311)。降噪效果判断部314在输入了该声音区间指示信号时,前进到步骤S312。

降噪效果判断部314在降噪处理部204以帧单位执行降噪处理时,计算出该1帧期间内的来自主麦克风201的第1声音信号的平均功率(平均强度)(步骤S312)。

接着,降噪效果判断部314计算出降噪处理部204中的降噪处理后的信号的平均功率(平均强度)(步骤S313)。

接着,降噪效果判断部314进行上述计算出的降噪处理前的第1声音信号的平均功率、和降噪处理后的信号的平均功率的比较(步骤S314)。

该比较结果如果是相对第1声音信号的降噪处理后信号的功率比为一定电平(阈值Pth2)以上,则判断降噪未有效地起作用(步骤S317)。

另一方面,该比较结果是相对第1声音信号的降噪处理后信号的功率比为一定电平(阈值Pth2)以下,则判断降噪处理后信号的平均功率为一定电平(阈值Pth3)以上(步骤S315)。

步骤S315中的判断结果如是降噪处理后信号的平均功率为一定电平以下,则前进到步骤S317,判断声音质量不佳。

另一方面,步骤S315中的判断结果如是降噪处理后信号的平均功率为一定电平(阈值Pth3)以上,则可获得良好的声音电平,判断降噪有效地起作用(步骤S316)。

通过步骤S316或步骤S317分别获得的降噪是否有效地起作用的判断结果,作为第2判断结果被传送到综合判断部315。

如上所述,降噪效果判断部314对降噪是否有效地起作用,利用降噪处理部204中的降噪处理前后的信号强度进行判断。其中,降噪有效地起作用是指,从讲话者的发言声和周围杂音混合的信号中,去除周围杂音,适当地留存讲话声音部分。

因此,如果通过降噪处理适当去除了周围杂音,则降噪处理后的声音信号的信号强度Pnc和降噪处理前的声音信号的信号强度Pin相比,减去了周围杂音成分的信号强度并变小。因此,通过比较降噪处理前后的声音信号的信号强度Pin和Pnc,可判断降噪是否有效地起作用。

其中,降噪效果判断部314判断:

(1-a) (Pnc/Pin)<Pth2,或

(1-b) (Pin-Pnc)>Pth2’

从而可调查降噪是否有效地起作用。

并且,在进行上述判断的基础上,判断:

(2)Pnc>Pth3

从而可判断通过降噪处理是否删除了应留存的声音部分。降噪效果判断部314根据这些判断可进行降噪是否有效地起作用的判断。

接着参照图11的流程图说明综合判断部315的动作。

综合判断部315计算出从副麦克风202输入的第2声音信号的1帧区间内的平均功率(步骤S321)。

综合判断部315判断在步骤S321中求出的第2声音信号的平均功率是否超过规定的阈值Pth1(步骤S322)。

第2声音信号的平均功率未超过规定的阈值Pth1时,综合判断部315判断声音质量良好(步骤S327)。这是因为,可视为通信装置300在安静的环境下使用,不会产生讲话者的发言被周围杂音埋没的情况,因此可判断声音质量良好。

综合判断部315在步骤S322中的判断结果是第2声音信号的平均功率超过一定电平时,从麦克风方向判断部313输入第1判断结果(步骤S323)。

综合判断部315判断在第1判断结果中是否显示出良好的结果(步骤S324)。当第1判断结果并非良好时,即在第1判断结果中麦克风和讲话者的嘴的位置关系显示为不佳时,综合判断部315判断声音质量不佳(步骤S328)。

另一方面,当第1判断结果良好时,综合判断部315从降噪效果判断部314输入第2判断结果(步骤S325)。

综合判断部315判断在第2判断结果中是否显示出良好的结果(步骤S326)。当第2判断结果并非良好时,即在第2判断结果中显示出降噪未有效地起作用时,判断声音质量不佳(步骤S328)。

另一方面,综合判断部315在第2判断结果良好时,即在第2判断结果中显示出降噪有效地起作用时,判断声音质量良好(步骤S327)。

综合判断部315根据上述处理流程,将在步骤S327或步骤S328中获得的声音质量是否良好的信息,作为声音质量信号输出到LED控制部209(步骤S329)。

此外,也可使降噪效果判断部314仅在进行降噪处理时、或者需要进行降噪时运行。例如,当第2声音信号的功率为一定电平以上时,或者当存在表示正在进行降噪处理的标志时等情况下,使降噪效果判断部314运行。对于是否进行降噪处理,例如除了判断第2声音信号的功率是否为一定电平以上之外,也可通过第1声音信号和第2声音信号的相位差判断声音的到来方向,根据到来方向进行决定。

接着沿用图2所示的流程图说明LED控制部209的动作。

LED控制部209以规定间隔(例如每1/30秒)检查当前的通信状态(步骤S101)。即,确认是否按下PTT部207并切换为发送模式。

确认结果是PTT部207未被按下、装置的通信状态被设定为非发送状态时,LED控制部209进行控制(步骤S102),不向LED210注入驱动电流,使LED210的发光状态为关灯状态。

另一方面,PTT部207被按下、装置的通信状态被设定为发送状态时,LED控制部209从声音质量判断部308的综合判断部315输入声音质量信号(步骤S103),LED控制部209检查该声音质量信号所表示的声音质量(步骤S104)。

LED控制部209在声音质量信号中显示声音质量良好时,进行控制,以注入驱动电流,使LED210的发光状态为闪烁状态(步骤S105)。另一方面,LED控制部209在声音质量信号中显示声音质量不佳时,进行控制,以注入驱动电流,使LED210的发光状态为开灯状态(步骤S106)。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3涉及的通信装置300利用与降噪效果相关的判断结果、和与麦克风方向相关的判断结果,在综合性判断声音信号的声音质量的基础上,控制LED的发光状态。根据该构成,可将较适当的声音质量通知使用者。

(实施方式4)

图1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4涉及的声音输入装置1000的构成的框图。声音输入装置1000具有:录音部1001、发送部1002、录音状态判断部1003、发送指示部1004、发光控制部1005、发光部1006。此外,声音输入装置1000的各部件分别与图1的通信装置100中的第1录音部101、发送部102、声音质量判断部103、PTT部104、发光控制部105、发光部107对应。

录音部1001录音声音,将录音的声音作为声音信号输出到发送部1002及录音状态判断部1003。

发送部1002将从录音部1001输入的声音信号根据来自发送指示部1004的指示,发送到其他通信装置。发送部1002在从发送指示部1004输入发送指示信号时,将声音信号发送到外部的通信装置。

录音状态判断部1003根据从录音部1001输入的声音信号,判断从发送部1002发送的声音信号的录音状态。其中,该录音状态表示声音信号的声音质量、是否是声音区间的判断结果等、从发送部1002发送的声音信号的特征。录音状态判断部1003将录音状态的判断结果作为录音状态信息输出到发光控制部1005。

发送指示部1004进行使发送部1002发送声音信号的指示。

即,发送指示部1004与PTT开关联动,与该PTT开关的按下联动地将发送指示信号输出到发送部1002和发光控制部1005。发送指示部1004通过将该发送指示信号输出到发送部1002,将自身装置1000的通信状态(通信模式),从发送部1002不发送声音信号的非发送状态(待机模式)切换到发送部1002发送声音信号的发送状态(发送模式)。

发光控制部1005通过控制发光部1006的发光,将装置1000的使用状态通知使用者。发光部1006安装在装置1000的框体上,在此以LED为例进行说明。

发光控制部1005根据从发送指示部1004输入的发送指示信号、和从录音状态判断部1003输入的录音状态信息,控制发光部1006的发光状态。

如上所述,声音输入装置1000具有:录音声音的录音部;发送部,将通过上述录音部录音的声音作为声音信号发送到外部;发送指示部,指示上述发送部进行上述声音信号的发送;录音状态判断部,判断通过上述发送部发送的上述声音信号的录音状态;发光的发光部;控制上述发光部的发光控制部。上述发光控制部根据上述发送指示部中的指示状态、和通过上述录音状态判断部判断的录音状态进行控制,使上述发光部为关灯状态、闪烁状态、开灯状态中的任意一种状态。

例如,录音状态判断部1003在内部具有测定音量电平的音量电平测定部,可将通过发送部1002发送的声音信号的音量电平作为录音状态判断。此时,发光控制部1005可如下进行控制:在发送指示部1004未指示声音信号的发送时,使发光部1007为关灯状态,发送指示部1002指示声音信号的发送,且当音量电平小于规定的基准值时,使上述发光部1006为开灯状态,发送指示部1002指示声音信号的发送,且当音量电平为规定的基准值以上时,使发光部1006为闪烁状态。

接着详细说明发光控制部1005进行的控制。其中,录音状态判断部1003对于录音状态进行是否是发言形成的声音区间的判断。并且,录音状态判断部1003对于录音状态判断通过发送部1002发送的声音信号的声音质量。这些判断结果分别作为表示是否是发言形成的声音区间的声音区间信息、和表示声音质量的声音质量信息,输出到发光控制部1005。

图13是汇总了发光控制部1005进行的发光控制的控制内容的图表。发光控制部1005如该图表所示,进行使LED的状态为关灯状态、开灯状态、闪烁状态的控制。与图14所示的表示发光控制部1005进行的发光控制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同时进行说明。

发光控制部1005按照规定的各处理帧,判断是否输入了发送指示信号(步骤S1001)。判断结果是未输入发送指示信号时,发光控制部1005因PTT开关未被按下、从发送指示部1004未输出发送指示信号,所以判断装置的通信装置是非发送状态。此时,发光控制部1005如图13的No1的输入项所示,控制LED使其变为关灯状态(步骤S1002)。

另一方面,步骤S1001的判断结果是判断输入了发送指示信号时,发光控制部1005判断在从录音状态判断部1003输入的声音区间信息中,是否作为声音区间显示(步骤S1003)。判断结果是未判断为声音区间时,发光控制部1005判断为,虽然PTT开关被按下并为发送状态,但使用者未进行发言。此时,发光控制部1005如图13的No2的输入项所示,控制LED使其变为开灯状态(步骤S1004)。

步骤S1003的判断结果是在声音区间信息中显示为声音区间时,同时根据从录音状态判断部1003作为录音状态信息的一部分输入的声音质量信息,判断是否显示为声音质量良好(步骤S1005)。

该判断的结果显示声音质量并非良好时,发光控制部1005判断为,虽然使用者进行了发言,但声音装置的使用状态并不适当,因此声音质量未被保持。此时,发光控制部1005如图13的No3的输入项所示,控制LED使其变为开灯状态(步骤S1006)。

另一方面,步骤1005的判断结果显示声音质量良好时,判断正以适当的使用状态使用装置,如图13的No4的输入项所示,进行使LED为闪烁状态的控制(步骤S1007)。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4涉及的声音输入装置(通信装置)1000中,录音状态判断部1003将是否是发言形成的声音区间的判断结果、和通过发送部1002发送的声音信号的声音质量,作为录音状态来判断。此时,发光控制部1005在发送指示部1004未指示声音信号的发送时,使发光部1006为关灯状态。发送指示部1004指示声音信号的发送、且不是发言形成的声音区间时,使上述发光部1006为开灯状态。发送指示部1004指示上述声音信号的发送、且是发言形成的声音区间、且声音质量小于规定基准值时,使发光部1006为开灯状态。发送指示部1004指示声音信号的发送、且是发言形成的声音区间、且上述声音质量为规定基准值以上时,使发光部1006为闪烁状态。

通过发光控制部1005根据上述处理步骤控制LED的发光状态,可对使用者进行适当的通知。

此外,作为本实施方式4涉及的声音输入装置,也可和图7对应形成图15的构成。该声音输入装置2000进一步配置降噪处理部1007、噪音抑制部1008,通过在时间区域及频率区域分别进行噪音抑制处理,在发送前进行声音信号的声音质量的改善。并且,录音状态判断部1003具体具有:声音区间判断部1009、降噪效果判断部1010、麦克风方向判断部1011、声音质量判断部1012。此外,各个块的功能、动作在其他实施方式的对应的块中已经说明,因此省略说明。

并且,发光控制部1005从录音状态判断部1003接收声音区间、声音质量两种信息,进行发光部1006的控制,但例如也可是:录音状态判断部1003对声音质量不进行判断而仅判断声音区间的信息,输出到发光控制部1005,发光控制部1005仅根据声音区间的信息,进行发光部1006的控制。并且也可是:录音状态判断部1003将通过第1录音部1001录音的声音信号的音量信息输出到发光控制部1005,发光控制部1005根据声音信号的音量信息进行发光部1006的控制。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在切换发送状态和非发送状态的单向通信装置中,通过将当前的通信状态(声音的传送状态)适当地报告使用者,可防止通信状态的错误识别,同时可改善声音质量。

即,在搭载LED的便携麦克风中,传送的声音是否被周围噪音埋没,取决于使用者对麦克风的把持方法、距嘴的距离、声音大小等。因此,为使使用者正确使用便携麦克风,本发明的通信装置具有判断部,其根据降噪处理的信息、声音电平的信息等,判断讲话者的发言声音是否可明确传送。并且具有控制部,其根据是否是发送通过该判断功能判断的声音的状态的信息,使LED闪烁、开灯、关灯。通过该构成,可抑制设置在装置框体上的显示配件个数,同时可将综合性判断结果通过使LED的显示闪烁、开灯、关灯等,与声音联动地通知讲话者。

其中优选:在传送的声音信号的声音质量良好的情况下,如LED控制部使LED高速闪烁,则对使用者通知声音质量良好的通知功能较强。如采用该显示方法,则在声音信号的发送过程中,也可不产生异样地与讲话者的发言声音联动地将信息通知到使用者。并且,在检测出的声音区间中,如声音质量不佳,则LED作为警告灯持续开灯,从而可促进使用者进行适当的装置使用,尝试改善,结果可传送清楚的声音。

并且,通过具有该显示功能,在初次使用降噪麦克风时,作为培训用途也可适用本发明。

并且,在以上说明中,主要说明了搭载了双麦克风式的主动降噪功能的无线通信装置,但不限于此,除了通过有线进行通信的通信装置外,也可作为降噪麦克风这样的声音录音装置。并且,安装在装置框体上的用于降噪的杂音录音用副麦克风的个数也可设置多个。

本发明如上述各实施方式1~4中所述,引导使用者正确使用降噪麦克风,从而可提高降噪性能,将高质量的声音传送到听众。即,将声音质量等判断结果使用LED等判断结果通知部进行通知的目的,不在于显示降噪性能,而在于引导使用者正确使用降噪麦克风。

这是因为,在搭载了双麦克风式的主动降噪功能的无线设备、或者无线设备用外部麦克风中,存在根据使用者把持麦克风的方法、距嘴的距离的不同,降噪效果被大幅左右这一应解决的问题。

即,和头戴式送受话器这样的说话型的麦克风不同,无线设备主体或与主体连接的手持麦克风因把持方法不同,存在麦克风相对讲话者的嘴在90度方向,或过于远离嘴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声音不能充分到达主麦克风,杂音成分也相应增加,因此即使进行降噪处理,也无法获得充分的效果。并且,存在为便于作业、腾空双手,而在将麦克风安放到肩膀、胸部的状态下进行通话的情况,此时的降噪性能和进行正确的把持方法的情况相比下降。

因此,通过以下方法来解决:根据麦克风的输入信号,使用声音/非声音区间信息、降噪处理形成的噪音的衰减量、利用了两个麦克风的相位差的麦克风位置推测信息等,判断使用者是否采用了正确的麦克风的把持方法,通过LED等显示部,引导进行正确的麦克风的把持方法。

即,在具有降噪功能的无线设备用外部麦克风中,加入了推测是否采用了使降噪功能有效地起作用的把持方法的信号处理技术。

并且,根据本发明,在讲话者后方有杂音源时、或杂音的频率特性接近声音特性时等、根据情况不同降噪不能良好进行的情况下,也可进行适当的对应。

即,作为第一判断部,根据麦克风的输入信号推测是否可有效获得降噪效果,当无法充分获得降噪效果时,通过麦克风具有的显示装置向使用者发出警告,促使其采用正确的把持方法。根据输入信号推测降噪效果时,使用判断某个一定区间(帧)是声音还是杂音的声音区间判断信息、及表示对输入信号进行降噪处理的结果、噪音成分衰减了多少程度的噪音降低量等,来进行判断。进一步,作为第二判断部,根据两个麦克风的输入信号的相位差,推测麦克风和讲话者的嘴的位置关系,当麦克风未正确朝向嘴的方向时,向使用者发出警告。

其中,通过第二判断部进行的判断,可通过具有目的声音方向检测部来实现,该检测部使用第1声音信号(目的声音)和第2声音信号(参照声音),对配置了两个以上的麦克风的声音输入装置检测目的声音的到来方向。

并且,在本发明中,通过声音区间判断部未检测出讲话者发言的声音时,即在非声音区间的情况下PTT部被按下时,LED控制部可使LED为开灯状态。

即,LED控制部根据PTT部是否被按下,进行使LED开灯或关灯的控制。换言之,LED控制部在装置的通信状态是发送部发送声音信号的发送状态时,进行使LED为开灯状态的控制,在发送部是不发送声音信号的非发送状态时,进行使LED为关灯状态的控制。其中,在声音区间判断部中判断是声音区间、在声音质量判断部中判断从发送部发送的声音信号的声音质量良好时,LED控制部进行使LED为闪烁状态的控制。

即,该通信装置具有:录音声音的第1录音部;发送部,将通过第1录音部录音的声音作为声音信号发送到外部;声音区间判断部,根据通过第1录音部录音的声音,进行是否是声音区间的判断;接收部,接收从外部发送的声音信号;切换部,将通信状态切换为上述发送部发送上述声音信号的发送状态;声音质量判断部,在上述声音区间判断部中判断是上述声音区间时,判断通过发送部发送的上述声音信号的声音质量;发光的发光部;控制上述发光部的发光控制部,发光控制部在上述通信状态是非发送状态时,进行使上述发光部为关灯状态的控制,通过上述切换部,上述通信状态切换为上述发送状态时,进行使上述发光部为开灯状态的控制,在上述通信状态切换为上述发送状态、在上述声音质量判断部中判断通过上述发送部发送的上述声音信号的声音质量良好时,进行使上述发光部为闪烁状态的控制。

通过这样构成,即使使用者按下PTT部并讲话、而LED为开灯状态时,使用者可感到通信装置对声音未正确反应。即,通信装置对进行发言的使用者可明确传达其未进行适当的声音传送的情况。

因此,优选使PTT部被按下且是发送状态、而非声音区间的情况下的LED显示,与PTT部被按下且是发送状态、是声音区间且声音质量并非良好的情况下的LED显示相同。通过该构成,可对使用者适当通知是否可进行良好的声音质量的声音传送。

此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1~4,在不脱离主旨的范围内可适当变更。

例如,也可将闪烁和开灯相反设置。即,在上述实施方式1~4中,LED控制部在声音发送过程中,使用对声音的判断,如降噪处理良好运行、传送的声音没有问题,则使LED闪烁,而当传送的声音有问题时,则使LED开灯。并且,LED控制部在并非声音发送过程中时,使LED关灯。但不限于此。

其中,LED控制部在PTT部被按下、通信状态被设定为发送状态时,当通过声音质量判断部判断的声音信号的声音质量并非良好时,可进行使LED闪烁的控制。此时,LED控制部在PTT部被按下、通信状态被设定为发送状态时,当通过声音质量判断部判断的声音信号的声音质量良好时,可进行使LED开灯的控制。此时,LED控制部在通信状态不是发送状态时,使LED关灯。也可是上述构成。

并且,上述处理可由主处理器的ROM等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执行。在上述例子中,包括用于使计算机(处理器)进行各处理的命令组的程序,可使用各种类型的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存储,提供到计算机。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各种类型的有形记录介质(tangible storage medium)。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的例子包括:磁记录介质(例如软盘、磁带、硬盘驱动器),光磁记录介质(例如光磁盘)、CD-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CD-R,CD-R/W,半导体存储器(例如掩模ROM、PROM(Programmable ROM/可编程ROM)、EPPROM(Erasable PROM/可擦除PROM)、闪存ROM、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并且,程序也可通过各种类型的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提供到计算机。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的例子包括电子信号、光信号、及电磁波。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可经由电线及光纤等有线通信路径或无线通信路径,将程序提供到计算机。

(实施方式5)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图1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5涉及的声音输入装置1100的构成的框图。声音输入装置1100具有:第1录音部1101、第2录音部1102、降噪处理部1103、声音质量判断部1104、判断结果通知部1105。

第1录音部1101是安装在声音输入装置1100上的麦克风,录音声音。由第1录音部1100录音的声音信号(第1声音信号)输出到降噪处理部1103。

第2录音部110也和第1录音部1101相同,是安装在声音输入装置1100上的麦克风,录音声音。由第2录音部1102录音的声音信号(第2声音信号)输出到降噪处理部1103。

其中,第1录音部1101和第2录音部1102这两个麦克风中,第1录音部1101相当于主要录音来自讲话者(使用者)的发言的主麦克风,配置在装置表面。另一方面,第2录音部1102相当于主要用于降噪处理而设置的录音周边杂音的副麦克风,配置在装置的背面。

此外,作为第2录音部1102的副麦克风的配置位置不限于装置背面,也可配置在装置侧面、装置底面、其他装置的内部。但为了提高下述降噪效果,优选作为主麦克风的第1录音部1101配置在作为使用者一侧的装置正面,作为副麦克风的第2录音部1102配置在作为使用者的相反一侧的装置背面。

在以下说明中,将第1录音部1101记载为主麦克风1101、将第2录音部1102记载为副麦克风1102来进行说明。

降噪处理部1103根据从主麦克风1101输入的第1声音信号、和从副麦克风1102输入的第2声音信号,执行降噪处理(杂音成分抑制处理)。其中,降噪处理部1103对从主麦克风1101输入的第1声音信号,按照一定期间(例如1256个样本)的各个帧执行降噪处理。

具体而言,降噪处理部1103通过自适应滤波器,根据由副麦克风1102录音的声音,生成混入到主麦克风1101的杂音成分的反相成分。并且,降噪处理部1103通过加算从主麦克风1101输入的第1声音信号、和该生成的杂音成分的反相成分形成的降噪信号,抑制混入到主麦克风1101的杂音成分。降噪处理部1103将该降噪后的声音信号输出到声音质量判断部1104。

声音质量判断部1104判断从降噪处理部1103输入的降噪后的声音信号的声音质量,将判断结果输出到判断结果通知部1105。声音质量判断部1104根据降噪处理部1103进行的降噪是否有效地起作用,判断声音质量的好坏。

其中,声音质量判断部1104可根据通过降噪处理部1103进行的降噪处理而对第1声音信号产生的衰减量,判断降噪是否有效地起作用。

具体而言,声音质量判断部1104计算出来自主麦克风1101的第1声音信号通过上述降噪处理衰减了多少,如衰减量为一定阈值以上,则可判断降噪有效地起作用。

即,声音质量判断部1104比较降噪处理前的第1声音信号的平均功率(平均强度)、和该降噪处理后的信号的平均功率(平均强度),根据该比较结果可判断降噪是否有效地起作用。

判断结果通知部1105将从声音质量判断部1104输入的上述判断结果通知使用者。即,判断结果通知部1105通知声音质量是好是坏。

其中,声音质量判断部1104根据降噪是否有效地起作用来判断声音质量,因此判断结果通知部1105对使用者通知在降噪处理部1103中降噪是否有效地起作用。

此外,判断结果通知部1105对于上述声音质量是否良好,可视觉地进行通知,也可从扬声器输出警告声等声音来通知。此外,判断结果通知部1105也可通过使内部具有的振动元件振动,而通知降噪是否有效地起作用。

在此假设在周围杂音较多、并在体力劳动环境下使用的情况,所说明的不是可能被周围杂音消除的声音引起的通知、或使用者剧烈动作时可能难以感觉到的振动引起的通知,而是视觉地进行通知的情况。即,判断结果通知部1105采用了通过显示降噪是否有效地起作用来进行通知的方法。

接着说明声音输入装置1100的动作。图17是表示声音输入装置1100的动作流程的流程图。

降噪处理部1103根据从主麦克风1101输入的第1声音信号和从副麦克风1102输入的第2声音信号,进行降噪处理(步骤S1101)。具体而言,降噪处理部1103进行以下处理:对1个帧,将根据从副麦克风1102输入的第2声音信号生成的混入到主麦克风1101的杂音成分的反相成分,加算到从主麦克风1101输入的第1声音信号的处理。通过该处理,抑制了混入到主麦克风1101的杂音成分。降噪处理后的声音信号被传送到声音质量判断部1104。

接着,声音质量判断部1104判断在步骤S1101中进行的降噪后的声音信号的声音质量(步骤S1102)。

具体而言,声音质量判断部1104比较从主麦克风1101输入的第1声音信号的平均功率(Pin)、和该降噪处理后的信号的平均功率(Pnc),根据该比较结果,判断降噪是否有效地进行。

例如,声音质量判断部1104在通过降噪处理产生的衰减量、即从Pin减去Pnc的[Pin-Pnc]的值超过规定的阈值Pth时,判断降噪有效进行、获得了良好的声音质量。

并且,声音质量判断部1104也可计算上述两个功率比[Pin/Pnc],当该功率比超过规定的阈值Pth’时,判断降噪有效进行、获得了良好的声音质量。

并且,作为声音质量判断部1104进行的判断方法,也可采用其他判断方法。

判断结果通知部1105在声音质量判断部1104中的判断结果是判断降噪未有效进行、无法获得良好的声音质量时(即步骤S1102中“否”),将该降噪未有效进行、无法获得良好的声音质量的情况通知使用者(步骤S1103)。

此外,判断结果通知部1105对使用者通知判断结果的第1目的在于,通过对使用者指导正确的麦克风的把持方法,结果可提高降噪效果,将良好的声音传送到听众。因此,判断结果通知部1105将与声音质量相关的判断结果通知给使用者意味着,对使用者通知装置是否被恰当使用的使用状态。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5涉及的声音输入装置具有可通知(报告)装置是否被适当使用的使用状态的构成。从其他角度来看,根据该声音输入装置,使用者根据从该声音输入装置发出的对应通知,可识别降噪是否有效地起作用。

根据该构成,识别出该降噪未有效地起作用的使用者,进行变更声音输入装置(麦克风)的把持方法、或变更装置和嘴的距离等尝试,可使降噪适当作用,因此可向说话对象传送清楚的声音。

即,通过引导使用者采用麦克风的正确的把持方法,在高噪音环境下也可最大限度地发挥降噪性能,将清楚的声音传送到接收者,使用者自身也可获知自己的声音是否被清楚地传送。

并且,在初次使用本发明所代表的降噪麦克风时,作为培训用途也可适用本发明涉及的声音输入装置。

即,在背景技术涉及的装置(降噪麦克风)中,没有获知距嘴多少距离、怎样的角度是适当的可使用范围的技术。因此发生以下情况:使用者想适当地传送声音,但不必要地过于靠近嘴使用的情况;虽然降噪未有效地起作用、接收者不能适当收听,但仍原样进行讲话的错误交流的情况。另一方面,根据上述实施方式5涉及的声音输入装置,可解决该问题,在实际的使用环境下可大幅提高便利性。

其中,降噪处理部1103如上所述,对通过第1录音部1101录音的声音中含有的杂音成分,根据通过第2录音部1102录音的声音进行抑制,从而进行降噪。具体而言,降噪处理部1103根据通过第2录音部1102录音的声音,生成混入到通过上述第1录音部1101录音的声音的杂音成分的反相成分,将生成的杂音成分的反相成分加算到通过第1录音部1101录音的声音,从而可进行降噪。

并且,声音质量判断部1104判断降噪处理部1103中的降噪效果,判断结果通知部1105通知声音质量判断部1104中的判断结果。

具体而言,声音质量判断部1104判断降噪处理部1103中的降噪是否有效地起作用。并且,判断结果通知部1105在声音质量判断部1104中判断降噪有效地起作用时,通知降噪有效地起作用、是良好的声音质量。声音质量判断部1104通过比较降噪前后的平均功率(平均强度),可判断降噪是否有效地起作用。即,通过第1录音部1101录音的降噪前的声音的平均功率(Pin)、进行降噪处理后的声音的平均功率(Pnc)、和作为降噪是否有效地起作用的基准的第1阈值Pth的关系满足:

(1)Pin-Pnc>Pth时,

或者作为功率比的Pnc/Pin、和作为降噪是否有效地起作用的其他基准的第2阈值Pth’的关系满足:

(2)Pnc/Pin<Pth’时,判断降噪有效地起作用。

此外,在上述说明中,具体假设了以下情况:判断结果通知部1105通过使LED等发光元件开灯或闪烁的显示部进行通知,但不限于此。也可在声音输入装置1100上另行配置液晶显示部等显示部,通过在该显示部上显示降噪是否有效地起作用,对使用者进行通知。

并且,如上所述,该判断结果通知部不限于视觉性的显示部,也可采用通过高噪音环境下也可感知的手段、例如振动器这样的振动元件,使持有麦克风(声音输入装置)的手感知的方法。

并且,判断结果通知部1105也可是以下构成:在声音质量判断部1104中的判断结果是降噪有效进行、判断可获得良好的声音质量时,将该降噪有效进行、获得了良好的声音质量的情况通知使用者。在该构成中,正在讲话的讲话者因未被通知可获得良好的声音质量的情况,从而可认识到装置的使用状态不适当。

(实施方式6)

本实施方式6涉及的声音输入装置1200和实施方式5涉及的声音输入装置1100相比,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具有抑制耗电的功能。在实施方式5涉及的声音输入装置1100中,为了将降噪是否有效地起作用通知给使用者,声音质量判断部1104进行了平均功率计算处理、比较判断处理等。其中,在使用者未使用装置的期间内进行该耗电较大的处理并通知使用者,对不使用装置的使用者而言成为不必要的通知、处理。在本实施方式6中,尤其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新的应对。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但对在实施方式5中已经说明的部分,为使发明明确而省略部分说明。并且在以下说明中,会将在降噪处理部中进行降噪处理后的声音信号称为降噪处理后信号来进行说明。

图1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6涉及的声音输入装置1200的构成的框图。声音输入装置1200具有:第1录音部1101、第2录音部1102、降噪处理部1203、声音质量判断部1204、判断结果通知部1105、声音区间判断部1206、噪音抑制部1207、发送部1208。其中,判断结果通知部1105的构成包括发光控制部1209及发光元件1210,从而进行视觉性通知。

声音区间判断部1206根据从主麦克风1101输入的第1声音信号进行声音区间判断,从而检测声音区间。

声音区间判断部1206进行的是否是声音区间的判断如下进行:将来自主麦克风1101的第1声音信号以一定长度的单位变换为频率区域,通过分析其频谱成分,判断是元音、辅音、还是非声音的杂音成分。

声音区间判断部1206将表示是声音区间的信号输出到降噪处理部1203及声音质量判断部1204。在以下说明中,将表示是该声音区间的信号称为声音区间指示信号进行说明。

降噪处理部1203在从声音区间判断部1206输入声音区间指示信号时,根据来自主麦克风1101的第1声音信号和来自副麦克风1102的第2声音信号,执行降噪处理。此外,具体的降噪处理和上述降噪处理部1103的处理内容相同,因此在此省略说明。降噪处理部1203将降噪处理后信号分别输出到噪音抑制部1207和声音质量判断部1204。

声音质量判断部1204根据从声音区间判断部1206输入的声音区间指示信号、和从降噪处理部1203输入的降噪处理后信号,判断降噪处理后信号的声音质量。

其中,声音质量判断部1204在声音区间判断部1206判断是声音区间的期间内,进行上述声音质量的判断。声音质量判断部1204将作为表示降噪处理后信号的声音质量的信息的判断结果,输出到判断结果通知部1105中含有的发光控制部1209。

并且,声音质量判断部1204判断降噪处理部1203中的降噪是否有效地起作用,进一步同时判断降噪处理后信号的强度电平是否保持规定的阈值。声音质量判断部1204通过驱使该多个判断,可较切实地判断从下述发送部1208发送的降噪处理后信号的声音质量。

发光控制部1209是用于驱动发光元件1210的驱动器,根据从声音质量判断部1204输入的表示降噪处理后信号的声音质量的信息,注入用于驱动发光元件1210的驱动电流。因此,发光控制部1209通过使发光元件1210开灯或闪烁,进行对使用者的声音质量的通知。具体而言,发光元件1210是LED(发光二极管)。例如,发光控制部1209在输入了表示声音质量良好的信号时,或者未输入表示声音质量差的信号时,通过使LED闪烁进行该通知。

噪音抑制部1207进行抑制从降噪处理部1203输入的降噪处理后信号的频率轴上出现的声音以外的杂音成分的处理。噪音抑制部1207将杂音成分抑制后的信号恢复为时间区域的声音信号后,输出到发送部1208。

发送部1208对从噪音抑制部1207接收的信号适当进行声音编码后,向外部的接收装置发送。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6中的声音输入装置1200的动作。图19是表示声音输入装置1200的动作流程的流程图。

声音区间判断部1206根据来自主麦克风1101的第1声音信号进行声音区间判断处理(步骤S1201)。该判断结果是判断为不是声音区间时(步骤S1202的“否”),返回到步骤S1201,继续判断处理。另一方面,该判断结果是判断为声音区间时(步骤S1202的“是”),前进到步骤S1203。

声音质量判断部1204在降噪处理部1203以帧单位进行降噪处理时,计算出该1帧期间内的来自主麦克风1101的第1声音信号的平均功率(平均强度)(步骤S1203)。

接着,声音质量判断部1204计算出降噪处理部1203中的降噪处理后的信号的平均功率(平均强度)(步骤S1204)。

接着,声音质量判断部1204进行上述计算出的降噪处理前的第1声音信号的平均功率、和降噪处理后的信号的平均功率的比较(步骤S1205)。

该比较结果如果是相对第1声音信号的降噪处理后信号的功率比为一定电平(第1阈值)以上(步骤S1205为“否”时),则判断降噪未有效地起作用、声音质量不佳(步骤S1207)。

另一方面,该比较结果如果是相对第1声音信号的降噪处理后信号的功率比为一定电平(第1阈值)以下(步骤S1205为“是”时),则声音质量判断部1204判断降噪处理后信号的平均功率是否为一定电平(第2阈值)以上(步骤S1206)。

步骤S1206中的判断结果如果是降噪处理后信号的平均功率为一定电平(第2阈值)以下(步骤S1206的“否”),则声音质量判断部1204前进到步骤S1207,判断声音质量不佳。

另一方面,步骤S1206中的判断结果如果是降噪处理后信号的平均功率为一定电平(第2阈值)以上(步骤S1206的“是”),则获得了良好的声音电平,判断声音质量良好(步骤S1208)。

步骤S1207或步骤S1208中分别获得的声音的质量是良好还是不佳的判断结果,作为表示声音质量的信息,发送到判断结果通知部1105的发光控制部1209,进行和使用了发光元件1210的声音质量相关的通知。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6涉及的声音输入装置进一步具有声音区间判断部1206,其根据通过第1录音部1101录音的声音进行是否是声音区间的判断。声音质量判断部1204在声音区间判断部1206中判断是声音区间时,判断声音质量。

根据该构成,声音质量判断部1204可防止在讲话者不发言的期间内进行不必要的判断处理而耗电。并且,当判断不是声音区间时,从判断结果通知部1105不会向使用者通知与麦克风的使用状态相关的错误警告(通知),因此可防止使用者错误识别警告的情况。

其中,声音区间判断部1206在内部具有下述部件,从而可进行声音区间判断:频率变换部,将作为通过第1录音部1101录音的声音的信号的第1声音信号,以一定长度的单位变换为频率区域;声音判断部,根据变换后的频谱成分,判断是声音还是非声音的杂音成分。此时,该声音判断部分析上述频谱成分,可判断是元音、辅音、还是非声音的杂音成分。

并且,如上所述,声音质量判断部1204使用以下基准判断声音质量:降噪处理部1203中的降噪是否有效地起作用;降噪后的声音信号的信号强度是否超过规定阈值。因此,可适当表现听众实际感到的声音质量,将该声音质量的好坏适当通知讲话者。

即,声音质量判断部1204通过计算在声音区间内相对由主麦克风1101录音的声音的降噪处理后的声音电平是否是一定值以上,从而可判断嘴是否位于充分靠近主麦克风1101的距离。声音质量判断部1204可将该判断结果通过使LED等显示装置闪烁等方法,与声音联动地通知讲话者。

此外,在以上说明中,说明了声音质量判断部1204根据从降噪处理部1203输出的降噪处理后信号判断降噪是否有效地起作用、最终判断声音质量的情况,但不限于此。例如,声音质量判断部1204也可对通过噪音抑制部1207进行了频率轴上的杂音抑制后的信号,进行声音质量的判断。

(实施方式7)

本实施方式7涉及的声音输入装置1300和实施方式6涉及的声音输入装置1200相比,其特征在于,可较适当地判断并通知声音质量。

在实施方式6涉及的声音输入装置1200中存在以下情况:虽然降噪未良好进行,但声音质量判断部1204进行的降噪效果判断中出现了错误判断。

作为发生该错误判断的典型事例,存在声音输入装置1200对讲话者朝向横向-斜向方向的情况。此时,因装置自身为横向,所以来自使用者(讲话者)的声音的成分也较多地进入设置在装置背面的副麦克风1102一侧。在降噪处理部1203进行的降噪处理中,将副麦克风1102的信号作为参照信号进行降噪。因此,会将进入到副麦克风1102一侧的声音成分判断为噪音,从主麦克风1101的信号应剩余的声音也会被删除。

此时,在横向的装置的正面存在强大的噪音源时,由主麦克风1101录音的该噪音源的噪音残存,降噪处理后信号的强度电平超过阈值,可能最终判断声音质量良好并通知讲话者。

在本实施方式7中,提供一种这种情况下也可适当判断声音质量并对使用者进行适当的通知的声音输入装置。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此外对在实施方式5、6中已经说明的部分,为使发明明确化而省略部分说明。

图2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7涉及的声音输入装置1300的构成的框图。声音输入装置1300具有:第1录音部1101、第2录音部1102、降噪处理部1203、声音质量判断部1304、判断结果通知部1105、声音区间判断部1206、噪音抑制部1207、发送部1208、麦克风方向判断部1311、降噪效果判断部1312。

麦克风方向判断部1311检测通过主麦克风1101和副麦克风1102分别录音的声音的相位差,根据该相位差判断主麦克风1101的方向。麦克风方向判断部1311将与主麦克风方向相关的判断结果输出到声音质量判断部1304。

图21是说明因该麦克风的方向不同而产生的声音的相位差的图。从图21可知,声音输入装置1300主体与讲话者相对,在正常的使用状态下,进入到主麦克风1101的声音、与环绕主体并进入副麦克风1102的声音的相位差变大。另一方面,装置主体的方向相对讲话者倾斜时,从嘴到两个麦克风的距离差缩小,进入到主麦克风1101的声音和进入到副麦克风1102的声音的相位差变小。尤其是,安装在装置正面的主麦克风1101的方向相对使用者朝向90度的方向时,从主麦克风1101及副麦克风1102分别到嘴的距离基本可视为相等,因此相位差接近0。

因此,麦克风方向判断部1311在通过主麦克风1101和副麦克风1102分别录音的声音的相位差为规定阈值以下时,推测主麦克风的方向未朝向讲话者的嘴的方向,判断使用者未采用适当的使用方法。相反,在通过主麦克风1101和副麦克风1102分别录音的声音的相位差在超过上述规定阈值的规定范围内时,麦克风方向判断部1311可判断使用者采用了适当的使用方法。

降噪效果判断部1312根据从降噪处理部1203输入的降噪处理后信号,判断降噪处理部1203进行的降噪是否有效地起作用。

降噪效果判断部1312根据作为降噪处理前的信号的第1声音信号的平均功率Pin、和作为降噪处理后的信号的降噪处理后信号的平均功率Pnc,判断降噪是否有效地起作用。例如,降噪效果判断部1312在认为降噪有效地起作用的衰减量的阈值为Pth、当满足:

Pin-Pnc>Pth的关系时,判断降噪有效地起作用。

并且,降噪效果判断部1312判断降噪后的声音信号的信号强度是否超过规定阈值。降噪效果判断部1312将上述两个判断结果输出到声音质量判断部1304。

声音质量判断部1304根据从麦克风方向判断部1311输出的与麦克风方向相关的判断结果、和从降噪效果判断部1312输出的与降噪效果等相关的判断结果,判断降噪处理后信号的声音质量。

具体而言,声音质量判断部1304,在从麦克风方向判断部1311输入的与麦克风方向相关的判断结果中显示主麦克风朝向使用者方向,且在从降噪效果判断部1312输入的判断结果中降噪有效地起作用、降噪后的声音信号的信号强度超过规定阈值时,判断声音质量良好。声音质量判断部1304将判断结果作为表示声音质量的信息输出到判断结果通知部1105。

接着说明声音输入装置1300的动作。图22是表示麦克风方向判断部1311中的判断动作的流程的流程图。

麦克风方向判断部1311比较从主麦克风1101输入的第1声音信号的相位差、和从副麦克风1102输入的第2声音信号的相位差(步骤S1301)。接着,麦克风方向判断部1311判断来自主麦克风1101的第1声音信号和来自副麦克风1102的第2声音信号的相位差是否是一定值以下(步骤S1302)。这是因为,如上所述,主麦克风1101的方向偏移直接体当前该相位差上。

步骤S1302中的判断结果是相位差为一定值以上时,麦克风方向判断部1311判断主麦克风1101和嘴的位置关系良好、采用了适当的使用方法(步骤S1303)。另一方面,步骤S1302中的判断结果是该相位差在一定值以内时,麦克风方向判断部1313判断主麦克风1101和嘴的位置关系不佳,采用了不当的使用方法(步骤S1304)。

麦克风方向判断部1311将在步骤S1303或步骤S1304中获得的判断结果作为第1判断结果输出到声音质量判断部1304(步骤S1305)。其中,该第1判断结果如上所述,是表示主麦克风方向是否适当的信息,从其他角度而言,是表示装置是否在适当的使用状态下被使用的信息。

接着说明降噪效果判断部1312的动作。图23是表示降噪效果判断部1312的动作流程的流程图。

降噪效果判断部1312在声音区间判断部1206中判断是声音区间,等待声音区间指示信号的输入(步骤S1311)。降噪效果判断部1312在输入了该声音区间指示信号时,前进到步骤S1312。此外,步骤S1312~步骤S1315和图19的步骤S1203~步骤S1206基本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降噪效果判断部1312在步骤S1314中降噪处理前后的信号的功率比为一定电平以上时(步骤S1314的“否”),并且步骤S1315中的降噪处理后的信号的功率为一定电平以下时(步骤S1315的“否”),判断降噪未有效地起作用(步骤S1316)。

另一方面,降噪效果判断部1312在判断降噪处理后的信号的功率为一定电平以上时(步骤S1315的“是”),判断降噪有效地起作用(步骤S1317)。降噪效果判断部1312将在步骤S316或步骤S1317中获得的判断结果作为第2判断结果输出到声音质量判断部1304。其中,该第2判断结果是表示降噪是否有效地起作用的信息。

接着说明声音质量判断部1304的动作。图24是表示声音质量判断部1304的动作流程的流程图。

声音质量判断部1304从麦克风方向判断部1311输入根据图22的处理流程输出的第1判断结果(步骤S1321)。声音质量判断部1304在从麦克风方向判断部1311输入的该第1判断结果中,判断是否显示出主麦克风1101和嘴的位置关系良好(步骤S1322)。

该判断结果是,第1判断结果显示出主麦克风1101和嘴的关系不佳时(步骤S1322的“否”),声音质量判断部1304在判断结果通知部1105上显示警告(步骤S1323)。即,声音质量判断部1304使发光元件1210开灯,以在发光控制部1209中显示警告。

另一方面,该判断结果是,第1判断结果显示出主麦克风1101和嘴的关系良好时(步骤S1322的“是”),声音质量判断部1304从降噪效果判断部1312输入根据图23的处理流程输出的第2判断结果(步骤S1324)。

声音质量判断部1304在从降噪效果判断部1312输入的该第2判断结果中,判断是否显示出降噪有效地起作用(步骤S1325)。

步骤S1325中的判断结果是,第2判断结果显示出降噪未有效地起作用时(步骤S1325的“否”),声音质量判断部1304使判断结果通知部1105显示警告(步骤S1326)。此时的警告方法和步骤S1323一样,可通过使发光元件1210开灯来进行,以在发光控制部1209上显示警告。

另一方面,步骤S1325中的判断结果显示出降噪有效地起作用时(步骤S1325的“是”),判断声音质量良好,使判断结果通知部105显示声音质量良好的情况(步骤S1327)。其中,当声音质量良好被作为默认设定时,判断结果通知部1105可不作任何特别通知。即,在声音发送状态下不进行任何通知时,表示声音质量良好。

此外,在步骤S1323及步骤S1326中,根据发光控制部1209的控制而报告的上述警告是对使用者(讲话者)通知装置的使用状态不当的注意提醒。讲话者接受该注意提醒,意识到未传送清楚的声音,通过尝试变更主麦克风的位置、方向等,可尝试改善声音质量。经过该变更,第1判断结果和第2判断结果均变得良好时,该警告消失,转换到步骤S1327,实现了使用状态的适当化。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7涉及的声音输入装置判断主麦克风是否朝向适当的方向,并且判断降噪是否有效地起作用,从这两个方面判断声音质量。因此,仅通过与降噪效果相关的判断错误判断了声音质量的情况下,也可利用输入到两个麦克风的声音的相位差检查使用状态,可进行适当的声音质量判断。

除了与降噪效果相关的判断部,还使用与麦克风方向相关的判断部,其目的也在于在噪音环境下提高判断精度,但最大目的在于,提高对使用者指导正确的麦克风(装置)把持方法的效果。

即,与降噪效果相关的判断部存在在周边杂音较小、安静的环境等情况下中无法进行正确判断的情况。在对使用者指导正确的麦克风把持方法时,不一定在周边有杂音的环境下进行。并且,也存在即使未正确采用把持方法、但因周围情况不同,降噪也有效地起作用的情况。鉴于这一情况,为实现引导到正确的把持方法的目的,与麦克风方向相关的判断部中的警告在与降噪效果相关的判断部的判断结果中被优先化。

并且,在与麦克风方向相关的判断部或与降噪效果相关的判断部中,当作出了否定性的判断时,在LED等显示部中,督促使用者采用正确的把持方法。其中,反复进行判断的间隔非常短(1/30秒左右),因此在该显示部中,也可具有易于识别的、一定时间内保持相同状态的功能,提高对使用者的报告效果。

(实施方式8)

本实施方式8涉及的声音输入装置是具有单向无线发送功能的降噪麦克风,具有使用配置在装置框体上的开关切换通信方向的功能。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8涉及的声音输入装置搭载了在正面和背面分别各具有一个麦克风的双麦克风式的主动降噪功能。

具体而言,本实施方式8涉及的声音输入装置是下述目的的降噪麦克风:使用从两个麦克风输入的声音信号,消除混入到讲话者的声音中的周边杂音信号,从而发送清晰的声音。在通常的使用方法中,在使用者一侧配置主麦克风,在和使用者相反一侧配置副麦克风,在主麦克风中主要录音讲话者的声音,并且在副麦克风中主要录音周边的杂音。

图25分别表示本实施方式8涉及的降噪麦克风1400的(a)正面图、(b)背面图。

从图25可知,降噪麦克风1400中,框体1420和无线通信装置1440经由自由伸缩的电线1430连接。

框体1420正面配置作为声音录音用的主麦克风1401和扬声器1421,上面配置LED1410,侧面配置PTT(一按通)部1422。

并且,框体1420的背面配置作为噪音录音用的麦克风的副麦克风1402、和由皮带等保持的皮带夹1423。

图26是表示降噪麦克风1400的构成的框图。此外,对图20中已经说明的部分省略说明。

无线发送部1408和接收来自外部的声音信号的无线接收部1413一起被收容在无线通信装置1440中。无线通信部1408对从噪音抑制部1207输入的抑制噪音后的声音信号,根据需要进行声音编码后,进行无线发送。

无线接收部1413无线接收从外部的无线发送装置无线发送的声音信号,将接收的声音信号输出到作为播音部的扬声器1421。扬声器1421根据从无线接收部1413输出的声音信号播放声音。

PTT部1422是配置在框体1420上的开关,将装置的通信模式(通信状态)在发送模式(发送状态)和非发送模式(待机状态)之间切换。使用者发出声音传送消息时,通过按下该PTT部1422,将装置从非发送模式切换为发送模式来使用。在该PTT部1422被按下的期间,装置整体变为发送模式,司职图26所示的发送功能的各部件分别发挥作用。另一方面,PTT部1422被按下的期间,无线接收部1413停止接收功能。

当PTT1422被按下时,从PTT部1422向综合判断处理部1412输入表示是发送模式的信号的发送模式信号。

综合判断处理部1412根据从声音质量判断部1304输入的表示声音质量判断的结果的声音质量判断信号、和从PTT部1422输入的发送模式信号,输出和作为发光控制部的LED驱动器1409对应的信号。即,综合性地判断LED驱动器1409应采用的状态。LED驱动器1409根据来自综合判断处理部1412的信号,驱动LED1410。

图27表示综合判断处理部1412进行的处理和LED1410的状态的对应关系。当PTT部1411被按下、是发送模式、且声音质量良好时,LED驱动器1409使LED闪烁。另一方面,PTT部1422被按下、是发送模式、且声音质量不佳时,LED驱动器1409通过使LED开灯,进行使使用者改善使用状态的注意提醒。并且,PTT部1422被按下、是发送模式、且未输入声音信号时,LED驱动器1409使LED开灯。并且,PTT部1422未被按下、是非发送模式时,LED驱动器1409不向LED注入驱动电流,使LED1410关灯。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8涉及的降噪麦克风(声音输入装置)是单向无线通信装置,具有PTT部1422,用于转换到作为发送声音的模式的发送模式。其中,优选使用者可判断当前的装置的状态是发送模式还是非发送模式(待机状态)。因此,具有发光控制部,其进行控制,使得PTT部1422被按下、变为发送模式时,LED开灯,变为非发送模式时,LED关灯。

其中,在发送模式中,优选可向讲话者(使用者)报告高质量的声音是否被适当发送。即,优选将声音质量是否良好的判断结果报告给使用者。其中,因使用环境的制约、希望减少配件个数这样的成本方面的制约等,存在尽量减少用于显示的LED的个数的要求。因此,优选可共享表示是否是发送模式的LED和表示声音质量是否良好的LED。鉴于这一点,上述发光控制部具有根据声音质量的判断结果将一个LED切换为开灯状态或闪烁状态的控制功能。

其中,在使按下PTT部1422并切换为发送模式时的LED的状态为开灯状态的情况下,LED驱动器1409在判断声音质量良好的区间内使LED闪烁时,讲话者与自己的通话联动,可感到装置的反应,因此作为判断结果通知方法较为良好。

如上述各实施方式5~8所述,根据本发明,引导使用者正确使用降噪麦克风,从而可提高降噪性能,将高质量的声音传送到听众。即,将声音质量等的判断结果使用LED等判断结果通知部进行通知的目的,不在于显示降噪性能,而在于引导使用者正确使用降噪麦克风。

这是因为,在搭载了双麦克风式的主动降噪功能的无线设备、或者无线设备用外部麦克风中,存在根据使用者把持麦克风的方法、距嘴的距离的不同,降噪效果被大幅左右这一应解决的问题。

即,无线设备主体或与主体连接的手持麦克风因把持方法不同,存在麦克风相对讲话者的嘴在90度方向,或过于远离嘴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声音不能充分到达主麦克风,杂音成分也相应增加,因此即使进行降噪处理,也无法获得充分的效果。并且,存在为便于作业、腾空双手,而在将麦克风安放到肩膀、胸部的状态下进行通话的情况,此时的降噪性能和进行正确的把持方法的情况相比下降。

因此,通过以下方法来解决:根据麦克风的输入信号,使用声音/非声音区间信息、降低处理形成的噪音的衰减量、利用了两个麦克风的相位差的麦克风位置推测信息等,判断使用者是否采用了正确的麦克风的把持方法,通过LED等显示部,引导进行正确的麦克风的把持方法。

即,在具有降噪功能的无线设备用外部麦克风中,加入了推测是否采用了使降噪功能有效地起作用的把持方法的信号处理技术。

并且,根据本发明,在讲话者后方有杂音源时、或杂音的频率特性接近声音特性时等、根据情况不同降噪不能良好进行的情况下,也可进行适当的对应。

即,作为第一判断部,根据麦克风的输入信号推测是否可有效获得降噪效果,当无法充分获得降噪效果时,通过麦克风具有的显示装置向使用者发出警告,促使其采用正确的把持方法。根据输入信号推测降噪效果时,使用判断某个一定区间(帧)是声音还是杂音的声音区间判断信息、及表示对输入信号进行降噪处理的结果、噪音成分衰减了多少程度的噪音降低量等,来进行判断。进一步,作为第二判断部,根据两个麦克风的输入信号的相位差,推测麦克风和讲话者的嘴的位置关系,当麦克风未正确朝向嘴的方向时,向使用者发出警告。

其中,通过第二判断部进行的判断,可通过具有目的声音方向检测部来实现,该检测部使用第1声音信号(目的声音)和第2声音信号(参照声音),对配置了两个以上的麦克风的声音输入装置检测目的声音的到来方向。

并且,本发明的声音质量判断部进行的判断处理不限于以上说明的方法。图28表示本发明的声音质量判断部进行的声音质量判断处理的其他流程。

在图28中,步骤S1411~步骤S1413、步骤S1416~步骤S1419和图23所示的步骤S1311~步骤S1313、步骤S1314~步骤S1317基本相同,因此省略说明。在图28中,声音质量判断部计算出从副麦克风输入的第2声音信号的功率(步骤S1414)。在此计算出的第2声音信号的功率可视为表示杂音强度。

接着,声音质量判断部判断在步骤S1414中求出的第2声音信号的功率是否超过规定的阈值(步骤S1415)。步骤S1415中的判断结果是第2声音信号未超过一定电平时,认为周围是寂静的环境,判断声音质量良好(步骤S1418)。另一方面,步骤S1415中的判断结果是第2声音信号的功率为一定电平以上,则周围的杂音较大,需要通过降噪处理使降噪处理后信号的功率相对第1声音信号减少,因此前进到步骤S1416,前进到通过比较第1声音信号和降噪处理后信号的功率来判断降噪处理是否适当进行的处理。

通过这样构成,可进行和考虑到了周围的杂音环境的适当的声音质量相关的判断。

此外,也可是新具有是否需要降噪处理决定部的构成,该是否需要降噪处理决定部决定是否通过降噪处理部进行降噪处理。存在以下情况:在寂静的环境下,不进行降噪处理更可发送质量良好的声音。因此,该是否需要降噪处理决定部计算通过第2录音部录音的声音的功率,如该功率为规定的基准值以上,则周围杂音较大,决定需要进行降噪处理。另一方面,当通过第2录音部录音的声音的功率小于规定的基准值时,决定无需进行降噪处理。降噪处理部根据该是否需要降噪处理决定部中的决定,执行降噪处理。是否需要降噪处理的决定部进行的是否进行降噪的决定结果,作为标志被管理,降噪处理部参照该标志进行降噪处理。也可是以上构成。

并且,这种情况下,声音质量判断部检测是否存在表示正在进行上述降噪处理的标志,进行声音质量是好是坏的判断。即,该标志表示未进行降噪处理时,意味着从第2录音部输入的第2声音信号的功率为一定电平以下,周围是寂静的环境,因此声音质量判断部判断声音质量良好。另一方面,该标志表示正在进行降噪处理时,声音质量判断部进行图23所示的声音质量是否良好的判断处理。通过这一构成,可抑制耗电的同时进行适当的声音质量的判断。此外,上述是否需要降噪处理决定部对于是否需要进行降噪处理的判断,也可根据第2声音信号的功率是一定电平以上之外的基准来进行是否需要的判断。例如,是否需要降噪处理决定部可通过来自第1录音部的第1声音信号和来自第2录音部的第2声音信号的相位差判断声音的到来方向,对应该到来方向决定是否进行降噪处理。

此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5~8,在不脱离主旨的范围内可适当变更。并且,上述处理可由主处理器的ROM等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执行。在上述例子中,包括用于使计算机(处理器)进行各处理的命令组的程序,可使用各种类型的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存储,提供到计算机。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各种类型的有形记录介质(tangible storage medium)。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的例子包括:磁记录介质(例如软盘、磁带、硬盘驱动器),光磁记录介质(例如光磁盘)、CD-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CD-R,CD-R/W,半导体存储器(例如掩模ROM、PROM(Programmable ROM/可编程ROM)、EPPROM(Erasable PROM/可擦除PROM)、闪存ROM、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并且,程序也可通过各种类型的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提供到计算机。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的例子包括电子信号、光信号、及电磁波。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可经由电线及光纤等有线通信路径或无线通信路径,将程序提供到计算机。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声音输入装置具有:第1录音部;第2录音部;降噪处理部,使用从上述第2录音部输入的第2声音信号,进行对从上述第1录音部输入的第1声音信号的降噪;声音质量判断部,判断上述降噪处理部中的降噪后的声音信号的声音质量;判断结果通知部,通知上述声音质量判断部中的判断结果。通过该构成,可促进使用者改善使用状态的注意提醒,传送清楚的声音。

并且,上述声音质量判断部根据上述降噪处理部进行的上述降噪是否有效地起作用,可判断上述降噪后的声音信号的声音质量。

并且,上述声音质量判断部通过比较上述降噪前的上述第1声音信号和上述降噪后的声音信号,判断上述降噪是否有效地起作用,当判断上述降噪有效地起作用时,可判断上述降噪后的声音信号的声音质量良好。

并且,上述声音质量判断部在上述降噪前的上述第1声音信号和上述降噪后的声音信号的比较结果是上述降噪有效地起作用、且上述降噪后的声音信号的平均强度是规定的阈值以上时,可判断上述降噪后的声音信号的声音质量良好。

并且,上述声音质量判断部在上述降噪前的上述第1声音信号的平均强度和上述降噪后的声音信号的平均强度的差为规定阈值以上时,可判断上述降噪后的声音信号的声音质量良好。

并且,上述声音质量判断部在相对上述降噪前的上述第1声音信号的平均强度的、上述降噪后的声音信号的平均强度的比率为规定阈值以下时,可判断上述降噪后的声音信号的声音质量良好。

并且,上述降噪处理部通过根据由上述第2录音部录音的声音抑制由上述第1录音部录音的声音中含有的杂音成分,可进行上述降噪。

并且,上述降噪处理部根据由上述第2录音部录音的声音,生成混入到由上述第1录音部录音的声音中的杂音成分的反相成分,在由上述第1录音部录音的声音中加算上述生成的杂音成分的反相成分,从而可进行上述降噪。

并且优选采用以下构成:上述判断结果通知部具有发光的发光元件、和控制上述发光元件的发光控制部,上述发光控制部根据上述声音质量判断部中的判断结果进行使上述发光元件开灯或闪烁的控制,从而通知上述判断结果。

并且,进一步具有声音区间判断部,根据由第1录音部录音的声音进行是否是声音区间的判断,上述声音质量判断部在上述声音区间判断部中判断是声音区间时,可判断上述降噪处理部中的降噪后的声音信号的声音质量。

并且,上述声音区间判断部的构成可具有:频率变换部,将从第1录音部输入的第1声音信号以一定长度的单位变换为频率区域;声音判断部,根据上述频率变换部中的变换后的频谱成分,判断是声音成分,还是非声音的杂音成分。

并且,上述第1录音部是配置在装置主体正面的主麦克风,上述第2录音部是配置在装置主体背面的副麦克风时,可提高降噪效果。

其中,进一步具有麦克风方向判断部,根据通过上述第1录音部录音的声音和通过上述第2录音部录音的声音的相位差,判断主麦克风方向,上述声音质量判断部根据上述麦克风方向判断部中的上述主麦克风方向的判断结果,判断上述降噪处理部中的降噪处理后的声音信号的声音质量,这样,可进行较适当的声音质量判断。

并且,关于该声音质量判断可采用以下构成:具有:相位差检测部,检测由上述第1录音部录音的声音和由上述第2录音部录音的声音的相位差;相位差判断部,判断上述相位差检测部检测出的相位差是否在作为适当的使用状态时的相位差所设定的范围内,上述声音质量判断部根据上述相位差判断部中的判断结果,判断上述降噪处理部中的降噪后的声音信号的声音质量。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涉及的通知装置具有:第1录音部;第2录音部;降噪处理部,使用从上述第2录音部输入的第2录音信号,进行对从上述第1录音部输入的第1声音信号的降噪处理;声音质量判断部,判断上述降噪处理部中的降噪后的声音信号的声音质量;发送部,发送上述降噪后的声音信号;判断结果通知部,通知上述声音质量判断部中的判断结果;接收部,接收声音信号;播音部,根据由上述接收部接收的上述声音信号播放声音。

其中优选以下构成:进一步具有切换部,该切换部用于在通过上述接收部接收声音信号还是通过上述发送部发送声音信号之间切换,上述判断结果通知部在上述切换部切换为通过上述发送部发送声音信号时,视觉性地通知上述降噪后的声音信号的声音质量并非良好。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涉及的状态通知方法,是在具有第1麦克风和第2麦克风的至少两个麦克风的装置中使用的状态通知方法,具有以下步骤:录音步骤,通过上述第1麦克风和上述第2麦克风分别录音声音;降噪处理步骤,使用通过上述第2麦克风录音的声音,进行对通过上述第1麦克风录音的声音的降噪;声音质量判断步骤,判断上述降噪后的声音信号的声音质量;状态通知步骤,根据上述判断结果通知状态。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