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声器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830383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发声器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声器件,其包括壳体和收容于所述壳体内的发声单体,所述壳体具有底壁、自所述底壁延伸的若干侧壁以及由所述底壁和侧壁围成的收容空间,所述发声单体包括设于所述收容空间内的盆架、与所述盆架相连并与所述盆架围成容置部的下夹板以及设于所述容置部内且与所述下夹板相连的磁钢组件,所述磁钢组件具有磁间隙,所述下夹板与所述底壁抵接,所述下夹板上开设有至少一个与所述磁间隙连通的通气孔,所述下夹板朝向所述底壁的表面凸出设置有背板,所述背板与所述底壁抵接,且所述下夹板朝向所述底壁的表面、所述背板与所述壳体的底壁共同构成导气槽,所述通气孔与所述导气槽连通。本实用新型的发声器件降低了装腔难度。
【专利说明】发声器件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声器件,尤其涉及一种在便携式通讯装置领域内的发声器件。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电子产品得到大量的普及,这样,发声装置得到了大量的使用,为了使人得到更好的听觉上的享受,故对其性能要求越来越高。
[0003]相关结构的发声器件主要包括发声单体和收容所述发声单体的壳体,所述壳体开设有供所述发声单体发出的声音透出的出声孔,但是,由于所述发声单体的整个底部和侧壁均被所述壳体内壁挡住,导致所述发声单体侧面的空气不能有效连通,影响所述壳体内的气流流通,进而影响声音的传播,使得所述发声单体在装腔入壳体时要特别注意保持所述壳体内的气流流通顺畅,从而提高了装腔难度。
[0004]因此,有必要针对上述发声器件中所述发声单体侧面的空气不能有效连通造成装腔设计难度大的不足进行改良。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发声器件中所述发声单体侧面的空气不能有效连通造成所述发声单体在所述壳体内的装腔设计难度大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发声器件。
[0006]—种发声器件,包括壳体和收容于所述壳体内的发声单体,所述壳体具有底壁、自所述底壁延伸的若干侧壁以及由所述底壁和侧壁围成的收容空间,所述发声单体包括设于所述收容空间内的盆架、与所述盆架相连并与所述盆架围成容置部的下夹板以及设于所述容置部内且与所述下夹板相连的磁钢组件,所述磁钢组件具有磁间隙,所述下夹板与所述底壁抵接,所述下夹板上开设有至少一个与所述磁间隙连通的通气孔,所述下夹板朝向所述底壁的表面凸出设置有背板,所述背板与所述底壁抵接,且所述下夹板朝向所述底壁的表面、所述背板与所述壳体的底壁共同构成导气槽,所述通气孔与所述导气槽连通。
[0007]优选的,所述下夹板具有主体部、自所述主体部两端的中央分别延伸的承载部以及自所述主体部两端分别延伸且位于所述承载部两侧的凸出部,所述背板位于所述主体部朝向所述底壁的表面的中央位置,所述通气孔位于所述凸出部上。
[0008]优选的,所述凸出部朝向所述底壁的表面凹陷形成有凹陷部,所述通气孔位于所述凹陷部内。
[0009]优选的,所述底壁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导气槽相通。
[0010]优选的,所述导气槽与所述收容空间相通。
[0011]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发声器件的下夹板与壳体的底壁之间设有导气槽,所述发声单体侧面的空气可以通过所述导气槽有效连通,因而所述壳体内的气流能够流通自如,为所述发声单体在所述壳体内的装腔设计提供了更大的便利,降低了装腔难度。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实用新型发声器件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分解图;
[0013]图2是图1所示发声器件的立体组装图;
[0014]图3是图2中沿A-A线的剖面示意图;
[0015]图4是本实用新型发声器件的下夹板底部示意图;
[0016]图5是本实用新型发声器件的壳体底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18]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声器件1,包括壳体10、盖接在所述壳体10上的盖板30和收容于所述壳体10内的发声单体20。
[0019]所述壳体10具有底壁11、自所述底壁11延伸的若干侧壁12以及由所述底壁11和侧壁12围成的收容空间13。
[0020]所述盖板30设有供声音透出的发声孔31。
[0021]所述发声单体20包括设于所述收容空间13内的盆架21、与所述盆架21相连并与所述盆架21围成容置部的上盖22和下夹板23、收容于所述容置部内且与下夹板23相连的磁钢组件24和位于所述磁钢组件24上方且与所述盆架21相连的振动系统25。所述磁钢组件24包括主磁钢241、副磁钢242、主极芯243和副极芯244。所述主磁钢241贴设于所述下夹板23上,其与所述下夹板23的背板231相对设置,即所述主磁钢241和所述背板231分别位于所述底板211的二相对表面。所述副磁钢242设有多个,分别环绕于所述主磁钢241对称设置。所述副磁钢242与所述主磁钢241之间的间隙为磁间隙。所述主极芯243贴设于所述主磁钢241上。所述副极芯244贴设于所述副磁钢242上。
[0022]所述盆架21包括一对长边侧壁211和一对短边侧壁212。所述长边侧壁211和短边侧壁212首尾相接围成中空结构。
[0023]所述上盖22盖接在所述盆架21上。所述下夹板23位于所述盆架21底部且与所述底壁11抵接。
[0024]再请结合参阅图4,其是本实用新型发声器件的下夹板底部示意图。所述下夹板23具有主体部232、自主体部232两端的中央分别延伸的承载部233以及自主体部232的两端分别延伸且位于承载部233两侧的凸出部234。主磁钢241设于主体部232远离底壁11的表面上,副磁钢242位于承载部232上。主体部232朝向所述底壁11的表面凸出设置有背板231,凸出部234上朝向底壁11的表面凹陷形成有凹陷部,该凹陷部内开设有与磁钢组件24的磁间隙连通的通气孔235。所述背板231与所述壳体10的底壁11抵接。
[0025]所述下夹板231朝向底壁11的表面、背板231以及底壁11共同构成导气槽40,通气孔235与导气槽40连通。优选的,所述背板231自所述下夹板23朝向所述底壁11的表面的中心处凸出设置,所述导气槽40环绕于所述背板231外周。所述导气槽40与所述收容空间13相通。当所述发声单体20装腔入所述壳体10后,由于所述导气槽40的存在,所述发声单体20内的空气可以通过与导气槽40连通的通气孔235与壳体10的收容空间13内的空气有效连通。
[0026]所述振动系统25包括振膜251、叠设于所述振膜251上的振动板252和驱动所述振膜251振动的音圈253。所述振膜251的边缘架设在所述盆架21上,并且夹设在所述上盖22与所述盆架21之间。所述振动板252粘接于所述振膜251的中间区域,所述振动板252和所述振膜251的中间区域能够相对所述上盖22及盆架21上下振动,所述振动板252可以加强所述振膜251振动。所述音圈253 —端连接所述振膜251,另一端悬置在所述磁路系统24的磁间隙中。当所述音圈253通入交变电流时,处在磁间隙中的音圈253会因为磁场的作用产生运动,随着电流的变化,这种运动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从而带动所述振膜251上下振动,导致声音的产生。声音从所述容置部内传至所述容置部外,即传至所述发声单体20与所述壳体10之间的间隙内,再从所述盖板30的发声孔31透出。由于所述下夹板23与所述壳体10的底壁11之间存在导气槽40,可以使所述发声单体20内的空气通过通气孔235以及所述导气槽40与所述收容空间13内的气流流通自如,因此,所述发声单体20在装腔入所述壳体10时不需要考虑所述发声单体20的底部和侧面是否被挡住,为所述发声单体20装腔入所述壳体10提供了更大的便利。
[0027]所述壳体10的底壁11还开设有通孔111,如图5所示。所述通孔111与所述导气槽40相通。当所述发声单体20装腔入所述壳体10内时,所述发声单体20底部坐落在所述壳体10的底壁11上,由于所述通孔111与所述导气槽40相通,所述导气槽40又与所述收容空间13相通,因此,声音不仅可以从所述盖板30的发声孔31透出,还可以从所述壳体10的通孔111透出,更利于声音从所述壳体10内透出,从而提高所述发声器件I的声学性倉泛。
[0028]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发声器件I的下夹板23与壳体10的底壁11之间设有导气槽40,所述发声单体20内的空气可以通过所述导气槽40与所述壳体10内的气流连通,为所述发声单体20在所述壳体10内的装腔设计提供了更大的便利,降低了装腔难度。
[002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发声器件,其包括壳体和收容于所述壳体内的发声单体,所述壳体具有底壁、自所述底壁延伸的若干侧壁以及由所述底壁和侧壁围成的收容空间,所述发声单体包括设于所述收容空间内的盆架、与所述盆架相连并与所述盆架围成容置部的下夹板以及设于所述容置部内且与所述下夹板相连的磁钢组件,所述磁钢组件具有磁间隙,所述下夹板与所述底壁抵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夹板上开设有至少一个与所述磁间隙连通的通气孔,所述下夹板朝向所述底壁的表面凸出设置有背板,所述背板与所述底壁抵接,且所述下夹板朝向所述底壁的表面、所述背板与所述壳体的底壁共同构成导气槽,所述通气孔与所述导气槽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夹板具有主体部、自所述主体部两端的中央分别延伸的承载部以及自所述主体部两端分别延伸且位于所述承载部两侧的凸出部,所述背板位于所述主体部朝向所述底壁的表面的中央位置,所述通气孔位于所述凸出部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部朝向所述底壁的表面凹陷形成有凹陷部,所述通气孔位于所述凹陷部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壁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导气槽相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槽与所述收容空间相通。
【文档编号】H04R9/06GK204069319SQ201420401846
【公开日】2014年12月31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18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18日
【发明者】蔡斌, 肖波 申请人:瑞声光电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