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85573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耳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耳机装置,更详细而言,涉及防止设置于耳机上的耳机线缆相缠的问题减少耳机的体积来容易地保管及携带的耳机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耳机是连接于形成在MP3播放机、移动手机、PDA等音响机器的一侧的端子上,使得将从音响机器上发生的电信号转换成音响来输出的装置。在公共场所使用耳机时即不会影响别人又可以更加清楚地听到提供的音响。

耳机是在音响机器的端子上插入连接耳机塞孔,耳机线缆从耳机塞孔延长规定长度,使得在规定部位分歧两个,在分歧的耳机线缆的端部分别设置输出音响的耳机扬声器。

但现有的耳机是携带时需要卷起耳机线缆后携带或保管,此时,耳机线缆相缠尤其分别连接于一对耳机扬声器上的两条分歧的耳机线缆会更加相缠,因此,若持续地反复耳机线缆相缠时设置于耳机线缆内部的电线会断路。并且,当耳机线缆相缠时为了重新使用解开相缠的耳机线缆时会需要更多的时间及精力,因此,不方便使用。

并且,卷起耳机线缆后保管时需要捆绑线来绑住,因此需要单独的捆绑构件,即便使用捆绑构件,在耳机线缆之间发生间隔,使得无法干净地整理耳机线缆并且由于耳机的体积大,使得降低保管及携带性。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韩国授权专利公报第10-0807703号(2008.02.28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所述诸多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携带及保管耳机时能一体化地结合分歧的耳机线缆,使得防止耳机线缆相缠的问题并能防止耳机线缆断线的耳机装置。

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需要使用其他捆绑构件以螺旋形形态卷起耳机线缆后成一体化地捆绑,使得能减少耳机的体积,从而能容易地保管及携带的耳机装置。

(二)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所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耳机装置,包括:耳机塞孔,连接于音响机器;耳机扬声器,设置为一对,输出音响;耳机线缆,从所述耳机塞孔规定长度延长,在规定部分分歧为第一耳机线缆与第二耳机线缆,并分别连接于所述一对耳机扬声器,在所述第一耳机线缆与所述第二耳机线缆的相对的面形成结合突起与结合凹槽,使得所述第一耳机线缆与所述第二耳机线缆借助所述结合突起与所述结合凹槽的内外结合可分离地结合。

并且,在所述耳机线缆的两侧面形成结合突起与结合凹槽,使得若将所述耳机线缆朝长度方向卷起,则所述耳机线缆借助所述结合突起与所述结合凹槽的内外结合以螺旋形态卷起,从而可以一体形地捆束。

并且,所述结合突起与所述结合凹槽与所述耳机线缆的长度方向并排地竖向形成。

并且,所述耳机线缆具备一面凹凸截面形状,在所述第一耳机线缆的一侧面形成结合突起,在与所述第一耳机线缆的一侧面相对的所述第二耳机线缆的一侧面形成插入所述结合突起的结合凹槽。

并且,所述耳机线缆具备一面凹凸截面形状,在所述第一耳机线缆的一侧面形成结合突起与结合凹槽在与所述第一耳机线缆的一侧面相对的所述第二耳机线缆的一侧面形成分别对应地插入所述结合突起与所述结合凹槽的结合凹槽与结合突起。

并且,所述耳机线缆具备一侧面形成结合突起另一侧面形成结合凹槽的两面凹凸截面形状,当所述耳机线缆朝长度方向以螺旋形态卷起时,形成于所述耳机线缆的一侧面的所述结合突起插入结合于形成在所述耳机线缆的另一侧面的所述结合凹槽上。

并且,所述耳机线缆具备一侧面形成结合突起与结合凹槽,在另一侧面形成结合凹槽与结合突起的两面凹凸截面形状,将所述耳机线缆朝长度方向以螺旋形态卷起时,形成于所述耳机线缆的一侧面的所述结合突起插入结合于形成在所述耳机线缆的另一侧面的所述结合凹槽上,形成于所述耳机线缆的一侧面的所述结合凹槽上插入结合形成在所述耳机线缆的另一侧面的所述结合突起。

并且,所述结合突起与所述结合凹槽朝所述耳机线缆的长度方向垂直地横向形成。

并且,所述结合突起与所述结合凹槽沿着所述耳机线缆的长度方向交替地反复形成。

并且,所述耳机线缆具备一面凹凸截面形状,在第一耳机线缆的一侧面沿着所述第一耳机线缆的长度方向交替地反复形成结合突起与结合凹槽,在与所述第一耳机线缆的一侧面相对的所述第二耳机线缆的一侧面结合凹槽与结合突起沿着所述第二耳机线缆的长度方向交替地反复形成,结合凹槽与结合突起分别与所述结合突起与结合凹槽相对应地插入。

并且,所述耳机线缆的两侧面具备两面凹凸截面形状,使得结合突起与结合凹槽沿着所述耳机线缆的长度方向交替地反复形成,若将所述耳机线缆朝长度方向以螺旋形态卷起,则形成在所述耳机线缆的一侧面的所述结合突起与所述结合凹槽分别对应地与形成在所述耳机线缆的另一侧面的所述结合凹槽与所述结合突起插入结合。

并且,所述耳机装置包括拆装动作部,拆装动作部为,所述第一耳机线缆及第二耳机线缆贯通内部后沿着所述耳机线缆可移动地设置,所述结合突起与所述结合凹槽随着移动所述耳机线缆可进行分离或结合。

并且,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耳机装置,包括:耳机塞孔,连接于音响机器;耳机扬声器,输出音响;挂链线缆,从所述耳机塞孔规定长度延长,形成为挂链形状使得能挂在使用者的颈部上;耳机线缆,从所述挂链线缆分歧与所述耳机扬声器连接,在所述挂链线缆与所述耳机线缆的相对的面形成结合突起与结合凹槽,使得所述挂链线缆与所述耳机线缆根据所述结合突起与所述结合凹槽的内外结合可分离地结合。

并且,所述结合突起与所述结合凹槽与所述挂链线缆及所述耳机线缆的长度方向并排地竖向形成。

并且,所述结合突起与所述结合凹槽与所述挂链线缆及所述耳机线缆的长度方向垂直地横向形成。

并且,所述耳机装置可进一步包括拆装动作部,拆装动作部为,所述挂链线缆与所述耳机线缆贯通内部,并沿着所述挂链线缆及所述耳机线缆可移动地设置,所述结合突起与所述结合凹槽借助所述挂链线缆及所述耳机线缆的移动可分离或结合。

(三)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耳机装置,在分歧的耳机线缆的相对的面形成结合突起与结合凹槽,使得借助结合突起与结合凹槽的内外结合将分歧的耳机线缆一体化地成为一个耳机线缆,从而保管及携带耳机时防止耳机线缆相缠的现象,并能防止耳机线缆断线的问题。

并且,本发明的拆装动作部为,结合突起与结合凹槽随着移动耳机线缆可相互结合或分离,并根据拆装动作部的移动位置可调整分歧的耳机线缆的长度,从而具有使用方便性。

并且,若将耳机线缆以螺旋形态卷起,则形成在耳机线缆的两面的结合突起与结合凹槽借助内外结合成为一体化地捆束,使得不需要其他的捆绑构件也能干净地整理耳机线缆,从而提高保管及携带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优选第一实施例的耳机装置的主视图。

图2a是示出图1的A,B部分的一实施例形状的截面图,A,B部分的分离时的横截面图。

图2b是示出图1的A,B部分的一实施例形状的截面图,A,B部分的结合时的横截面图。

图3a是示出图1的A,B部分的其他实施例的形状的截面图,分离A,B部分时的横截面图。

图3b是图1的A,B部分的其他实施例的形状的截面图,结合A,B部分时的横截面图。

图4a是图1的拆装动作部的立体图。

图4b是示出图1的拆装动作部的动作状态的截面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优选第二实施例的耳机装置的主视图。

图6a是图5的A,B部分的一实施例的形状的截面图,分离A,B部分时的纵截面图。

图6b是图5的A,B部分的一实施例形状的截面图,结合A,B部分时的纵截面图。

图7a是图5的拆装动作部的立体图。

图7b是图5的拆装动作部的动作状态的截面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优选第三实施例的耳机装置的主视图。

图9a是图8的A,B,C部分的一实施例形状的截面图,分离A,B部分时的横截面图。

图9b是图8的A,B,C部分的一实施例形状的截面图,结合A,B部分时的横截面图。

图9C是图8的A,B,C部分的一实施例形状的截面图,C部分的横截面图。

图10a是图8的A,B,C部分的其他实施例形状的截面图,分离A,B部分时的横截面图。

图10b是图8的A,B,C部分的其他实施例形状的截面图,结合A,B部分时的横截面图。

图10C是图8的A,B,C部分的其他实施例形状的截面图,C部分的横截面图。

图11a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优选第三实施例的保管耳机装置时将耳机线缆以螺旋形态卷起后一体形捆束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1b是图11a的D-D`线的截面图。

图11C是示出将耳机线缆以螺旋形态卷起后以一体形捆束的状态的耳机装置的侧视图。

图1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优选第四实施例的耳机装置的主视图。

图13a是示出图12的A,B,C部分的一实施例形状的截面图,分离A,B部分时的纵截面图。

图13b是示出图12的A,B,C部分的一实施例形状的截面图,结合A,B部分时的纵截面图。

图13C是示出图12的A,B,C的一实施例形状的截面图,C部分的纵截面图。

图14a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优选第四实施例的保管耳机装置时将耳机线缆以螺旋形态卷起后一体形捆束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4b是图14a的E-E`线的截面图。

图15是根据本发明的优选第五实施例的耳机装置的立体图。

图16a是图15所示的拆装动作部的动作状态的立体图。

图16b是图16a的纵截面图。

图1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优选第六实施例的耳机装置的立体图。

图18a是示出图17的拆装动作部的动作状态的立体图。

图18b是图18a的纵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特征及方法根据附图与实施例会更加明确。本发明并不被以下公开的实施例而限定可体现为多种形态,为了向本发明的技术人员明确地提供本发明的范围根据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而定。在说明书相同的结构要素具有相同的参照符号。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耳机装置。在说明本发明时,对有关的功能或对结构的具体说明使本发明的要旨不明确时省略详细的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优选第一实施例的耳机装置的主视图,图2a是示出图1的A,B部分的一实施例形状的截面图,A,B部分的分离时的横截面图,图2b是示出图1的A,B部分的一实施例形状的截面图,A,B部分的结合时的横截面图,图3a是示出图1的A,B部分的其他实施例的形状的截面图,分离A,B部分时的横截面图,图3b是图1的A,B部分的其他实施例的形状的截面图,结合A,B部分时的横截面图,图4a是图1的拆装动作部的立体图,图4b是示出图1的拆装动作部的动作状态的截面图。

如图1至图4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耳机装置100可包括耳机塞孔110、耳机扬声器120、耳机线缆130及拆装动作部140。

耳机塞孔110插入于形成在MP3播放机、移动手机、PDA等音响机器(未图示)的一侧的端子上电连接。耳机塞孔110是属于公知的技术,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

耳机扬声器120通过连接于耳机塞孔110的耳机线缆130将从音响机器接受的电信号转换成音响来输出。耳机扬声器120具备一对,分别连接于后述的第一耳机线缆131与第二耳机线缆132的端部。耳机扬声器120形成为插入于使用者的耳朵的形状。在耳机扬声器120的内部具备将电信号转换成音响的结构,例如振动板、磁石、音圈等。该耳机扬声器120属于公知的技术,因此,省略其结构的详细的说明。

耳机线缆130的一端与耳机塞孔110连接,使得将音响机器的电信号传递至连接于另一端的耳机扬声器120。在耳机线缆130的内部设置有传递音响信号的电线1。耳机线缆130由具有柔软性的材料制造并形成为厚度薄的长板形状。耳机线缆130从耳机塞孔110规定长度延长,在规定部位以“Y”字形状分歧为第一耳机线缆131与第二耳机线缆132,使得分别连接于一对耳机扬声器120上。在第一耳机线缆131与第二耳机线缆132的整体长度或局部的相对的面形成结合突起131a与结合凹槽132a,使得第一耳机线缆131与第二耳机线缆132借助结合突起131a与结合凹槽132a的内外结合可分离地结合。结合突起131a与结合凹槽132a朝耳机线缆130的长度方向并排地竖向形成。例如,如图2a及图2b所示,耳机线缆130可具备一面凹凸截面形状,并具备内外区分形态的截面结构,在第一耳机线缆131的一侧面与第一耳机线缆131的长度方向并排地竖向形成结合突起131a,在与第一耳机线缆131的一侧面相对的第二耳机线缆132的一侧面竖向形成结合凹槽132a,结合凹槽132a与第二耳机线缆132的长度方向并排地形成以便插入结合突起131a。并且,如图3a及图3b所示,耳机线缆130具备一面双重凹凸截面形状,此时,作为对称结构具备没有区分内外的截面,在第一耳机线缆131的一侧面竖向形成结合突起131a与结合凹槽131b,结合突起131a与结合凹槽131b与第一耳机线缆131的长度方向并排设置,在与第一耳机线缆131的一侧面相对的第二耳机线缆132的一侧面竖向形成结合凹槽132a与结合突起132b,结合凹槽132a与结合突起132b分别与结合突起131a与结合凹槽131b对应地插入,并与第二耳机线缆132的长度方向并排地设置。此时,将耳机线缆130的截面竖向结合突起131a,131a、132b与结合凹槽132a,131b、132a可分离地结合,使得将分歧为两个的第一耳机线缆131与第二耳机线缆132成为一个耳机线缆,使得保管及携带耳机时能防止耳机线缆130相缠的现象。在耳机线缆130可设置用于限制后述的拆装动作部140的下端移动的止动件135。止动件135优选地设置于第一耳机线缆131与第二耳机线缆132分歧的部位。并且,在耳机线缆130的分歧的第一耳机线缆131与第二耳机线缆132中一侧可具备话筒及调音按钮(未图示)。

拆装动作部140为,第一耳机线缆131及第二耳机线缆132贯通内部孔140a,沿着耳机线缆130的长度方向可移动地设置,结合突起131a与结合凹槽132a随着耳机线缆130的往返移动可相互插入地结合或分离。为了将第一耳机线缆131的结合突起131a与第二耳机线缆132的结合凹槽132a相互插入结合,将拆装动作部140朝耳机扬声器120侧(图1的上部方向)移动,使得成为一体化地结合,此时,第一耳机线缆131及第二耳机线缆132借助拆装动作部140的内面相聚时,结合突起131a与结合凹槽132a相结合。并且,为了相互分离第一耳机线缆131的结合突起131a与第二耳机线缆132的结合凹槽132a,将拆装动作部140朝止动件135侧移动(图1的下部方向),从而分离为两个,此时,若第一耳机线缆131及第二耳机线缆132借助设置于拆装动作部140的动作突起141展开,则结合突起131a与结合凹槽132a相分离。并且,拆装动作部140沿着耳机线缆130往返移动地设置,使得根据拆装动作部140的移动位置调整耳机线缆130的分歧的长度。拆装动作部140由塑胶材料构成,使得根据耳机线缆130往返移动时减少摩擦力。并且,在拆装动作部140的外侧面形成多个防滑突起143,使得增加与手的摩擦力来容易地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第一实施例的耳机装置100为,在第一耳机线缆131与第二耳机线缆132的相对的面形成结合突起131a与结合凹槽132a,结合突起131a与结合凹槽132a内外结合的方式插入结合,并与耳机线缆130的长度方向并排地竖向形成,使得将分歧为两个的第一耳机线缆131及第二耳机线缆132一体化成为一个耳机线缆,从而保管或携带耳机时防止耳机线缆130相缠的问题,并且使用耳机时解开结合突起131a与结合凹槽132a的插入结合分离第一耳机线缆131与第二耳机线缆132来使用耳机。并且,结合突起131a与结合凹槽132a根据拆装动作部140的移动进行结合或分离,结合结合突起131a与结合凹槽132a时,将拆装动作部140朝止动件135侧移动,使得施加小力也能分离。因此,耳机线缆130将分歧的部位可以一体化地结合,使得保管或携带耳机时防止耳机线缆130相缠的问题,防止耳机线缆130的断线的问题的同时能调整耳机线缆130的分歧的长度,从而提高使用方便性。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优选第二实施例的耳机装置的主视图,图6a是图5的A,B部分的一实施例的形状的截面图,分离A,B部分的纵截面图,图6b是图5的A,B部分的一实施例形状的截面图,结合A,B部分的纵截面图,图7a是图5的拆装动作部的立体图,图7b是图5的拆装动作部的动作状态的截面图。

如图5至图7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优选第二实施例的耳机装置200包括耳机塞孔210、耳机扬声器220、耳机线缆230及拆装动作部240,除了所述耳机线缆230与图1至图4的说明的所述第一实施例相同。因此,省略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结构要素的耳机塞孔210、耳机扬声器220以及拆装动作部240的详细说明。

耳机线缆230的一端与耳机塞孔210连接,使得将音响机器的电信号传递至连接于另一端的耳机扬声器220。在耳机线缆230的内部设置有传递音响信号的电线1。耳机线缆230由具有柔软性的材料制造并形成为厚度薄的长板形状。耳机线缆230从耳机塞孔210规定长度延长,在规定部位以“Y”字形状分歧为第一耳机线缆231与第二耳机线缆232,使得分别连接于一对耳机扬声器220上。在第一耳机线缆231与第二耳机线缆232的整体长度或局部的相对的面形成结合突起231a、232b与结合凹槽231b、232a,使得第一耳机线缆231与第二耳机线缆232借助结合突起231a、232b与结合凹槽231b、232a的内外结合可分离地结合。结合突起231a、232b与结合凹槽231b、232a朝耳机线缆230的长度方向垂直地横向形成。结合突起231a、232b与结合凹槽231b、232a可朝耳机线缆230的长度方向交替地反复形成。例如,如图6a及图6b所示,耳机线缆230具备一面凹凸截面形状,在第一耳机线缆231的一侧面形成横向的结合突起231a与结合凹槽231b,结合突起231a与结合凹槽231b与第一耳机线缆231b的长度方向垂直地形成,结合突起231a与结合凹槽231b沿着第一耳机线缆231的长度方向交替地反复形成,在与第一耳机线缆231的一侧面相对的第二耳机线缆232的一侧面沿着第二耳机线缆232的长度方向垂直地形成横向的结合凹槽232a与结合突起232b,结合凹槽232a与结合突起232b分别与第一耳机线缆231的结合突起231a与结合凹槽231b相对应地插入。结合凹槽232a与结合突起232b沿着第二耳机线缆232的长度方向交替地反复形成。尤其,结合突起231a、232b朝外侧截面积逐渐变大,结合凹槽231b、232a朝内侧截面积逐渐变大,使得结合突起231a、232b与结合凹槽231b、232a的结合状态更加坚固。因此耳机线缆230的截面横向结合突起231a、232b与结合凹槽231b、232a可分离地结合,使得将分歧为两个的第一耳机线缆231与第二耳机线缆232一体化成为一个耳机线缆,从而保管或携带耳机时防止耳机线缆230相缠的问题。在耳机线缆230可设置用于限制拆装动作部240的下端移动的止动件235。止动件235优选地设置于第一耳机线缆231与第二耳机线缆232分歧的部位。并且,耳机线缆230为,在分歧的第一耳机线缆231与第二耳机线缆232中任一个可具备话筒及调音按钮(未图示)。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第二实施例的耳机装置200为,在第一耳机线缆231与第二耳机线缆232的相对的面形成结合突起231a、232b与结合凹槽231b、232a,结合突起231a、232b与结合凹槽231b、232a内外结合的方式插入结合,结合突起231a、232b与结合凹槽231b、232a沿着耳机线缆230的长度方向交替地反复形成,结合突起231a、232b与结合凹槽231b、232a沿着耳机线缆230的长度方向垂直地横向形成,从而将分歧为两个的第一耳机线缆231及第二耳机线缆232一体化成为一个耳机线缆,从而保管或携带耳机时防止耳机线缆230相缠的问题,并且使用耳机时解开结合突起231a、232b与结合凹槽231b、232a的插入结合,分离第一耳机线缆231与第二耳机线缆232来使用耳机。并且,结合突起231a、232b与结合凹槽231b、232a根据拆装动作部240的移动进行结合或分离,结合结合突起231a、232b与结合凹槽231b、232a时,将拆装动作部240朝耳机养成器220侧移动,分离时将拆装动作部240朝止动件235侧移动,使得施加小力也能分离。因此,耳机线缆230将分歧的部位成为一体化地结合,使得保管或携带耳机时防止耳机线缆230相缠的问题的同时能调整耳机线缆230的分歧的长度,从而提高使用方便性。

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优选第三实施例的耳机装置的主视图,图9a是图8的A,B,C部分的一实施例形状的截面图,分离A,B部分时的横截面图,图9b是图8的A,B,C部分的一实施例形状的截面图,结合A,B部分时的横截面图,图9C是图8的A,B,C部分的一实施例形状的截面图,C部分的横截面图,图10a是图8的A,B,C部分的其他实施例形状的截面图,分离A,B部分时的横截面图,图10b是图8的A,B,C部分的其他实施例形状的截面图,结合A,B部分时的横截面图,图10C是图8的A,B,C部分的其他实施例形状的截面图,C部分的横截面图,图11a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优选第三实施例的保管耳机装置时将耳机线缆以螺旋形态卷起后一体形捆绑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1b是图11a的D-D`线的截面图,图11C是示出将耳机线缆以螺旋形态卷起后以一体形捆绑的状态的耳机装置的侧视图。

如图8至图1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优选第三实施例的耳机装置300包括耳机塞孔310、耳机扬声器320、耳机线缆330及拆装动作部340,除了所述耳机线缆330与图1至图4的说明的所述第一实施例相同。因此,省略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结构要素的耳机塞孔310、耳机扬声器320以及拆装动作部340的详细说明。

耳机线缆330的一端与耳机塞孔310连接,使得将音响机器的电信号传递至连接于另一端的耳机扬声器320。在耳机线缆330的内部设置有传递音响信号的电线1。耳机线缆330由具有柔软性的材料制造并形成为厚度薄的长板形状。耳机线缆330从耳机塞孔310规定长度延长,在规定部位以“Y”字形状分歧为第一耳机线缆331与第二耳机线缆332,使得分别连接于一对耳机扬声器320上。在第一耳机线缆331与第二耳机线缆332的整体长度或局部的相对的面形成结合突起330a与结合凹槽330b,使得第一耳机线缆331与第二耳机线缆332借助结合突起330a与结合凹槽330b的内外结合可分离地结合。并且,耳机线缆330的整体长度或局部的两侧面形成结合突起330a与结合凹槽330b,使得若将耳机线缆330朝长度方向卷起,则耳机线缆330借助结合突起330a与结合凹槽330b的内外结合以螺旋形态卷起,从而捆束成一体形。结合突起330a与结合凹槽330b朝耳机线缆330的长度方向并排地竖向形成。例如,如图9a、图9b及图9c所示,在耳机线缆330的一侧面与耳机线缆330的长度方向并排地竖向形成结合突起330a,在另一侧面形成有与耳机线缆330的长度方向并排的竖向徐本工程更结合凹槽330b,结合凹槽330b朝竖向长于形成,使得形成为两面凹凸截面形状,从而具备内外区分形态的两面结构,若将耳机线缆330朝长度方向以螺旋形态卷起,则形成在耳机线缆330的一侧面的竖向结合突起330a与形成在耳机线缆330的另一侧的竖向结合凹槽330b插入结合。并且,如图10a、图10b以及图10c所示,在耳机线缆330的一侧面沿着耳机线缆330的长度方向并排地竖向形成结合突起330a与结合凹槽330c,在另一侧沿着耳机线缆330的长度方向并排地竖向形成结合凹槽330b与结合突起330d,使得形成为两面双重凹凸截面形状,从而具备不区分内外的两面结构,若将耳机线缆330朝长度方向以螺旋形态卷起,则形成在耳机线缆330的一侧面的竖向结合突起330a插入结合于形成在耳机线缆330的另一侧的竖向结合凹槽330b,形成在耳机线缆330的一侧面的竖向结合凹槽330c上插入结合形成在耳机线缆330的另一侧的竖向结合突起330d。此时,如图10a的放大部分,在结合突起330a、330d的两侧形成外向突起片3,在结合凹槽330b、330c的两侧形成内向突起片4,使得当结合突起330a、330d插入于结合凹槽330b、330c时,结合突起330a、330d的外向突起片3与结合凹槽330b、330c的内向突起片4相互耦合,从而加强结合突起330a、330d与结合凹槽330b、330c之间的结合力。并且,根据突起片3,4的深度或大小的设计适当地调整结合力与分离的容易性。随着可分离地结合耳机线缆330的两面竖向结合突起330a与结合凹槽330b,将分歧为两个的第一耳机线缆331与第二耳机线缆332一体化成为一个耳机线缆,使得保管或携带耳机时,防止耳机线缆330相缠的问题,若将耳机线缆330朝长度方向卷起,则耳机线缆330借助形成在耳机线缆330的两面的竖向结合突起330a、330d与结合凹槽330b、330c的内外结合以螺旋形态卷起,使得一体形捆束,从而容易保管。在耳机线缆330设置有用于限制拆装动作部340的下端移动的止动件335。止动件335优选地设置于第一耳机线缆331与第二耳机线缆332分歧的部位。并且,耳机线缆330为,在分歧的第一耳机线缆331与第二耳机线缆332中任一个可具备话筒及调音按钮(未图示)。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第三实施例的耳机装置300为,在第一耳机线缆331与第二耳机线缆332的相对的面形成结合突起330a与结合凹槽330b,结合突起330a与结合凹槽330b内外结合的方式插入结合,并与耳机线缆330的长度方向并排地竖向形成,使得将分歧为两个的第一耳机线缆331及第二耳机线缆332一体化成为一个耳机线缆,从而保管或携带耳机时防止耳机线缆330相缠的问题,并且使用耳机时解开结合突起330a与结合凹槽330b的插入结合,分离第一耳机线缆331与第二耳机线缆332来使用耳机。并且,在耳机线缆330的两侧面形成结合突起330a与结合凹槽330b,结合突起330a与结合凹槽330b与耳机线缆330的长度方向并排地竖向形成,使得若将耳机线缆330朝长度方向卷起,则形成在耳机线缆330的一侧的竖向结合突起330a插入于形成在耳机线缆330的另一侧的竖向结合凹槽330b,使得内外结合的同时耳机线缆330以螺旋形态卷起捆束成一体形。因此,将耳机线缆330的分歧的部位一体化地结合,从而保管或携带耳机时防止耳机线缆330相缠的问题的同时,无需单独的捆束构件卷起耳机线缆330时,耳机线缆330借助形成在耳机线缆330的两面的竖向结合突起330a与结合凹槽330b内外结合一体地捆束,从而减少体积容易地保管。

图1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优选第四实施例的耳机装置的主视图,图13a是示出图12的A,B,C部分的一实施例形状的截面图,分离A,B部分时的纵截面图,图13b是示出图12的A,B,C部分的一实施例形状的截面图,结合A,B部分时的纵截面图,图13C是示出图12的A,B,C的一实施例形状的截面图,C部分的纵截面图,图14a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优选第四实施例的保管耳机装置时将耳机线缆以螺旋形态卷起后一体形捆绑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4b是图14a的E-E`线的截面图。

如图12至图14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优选第四实施例的耳机装置400包括耳机塞孔410、耳机扬声器420、耳机线缆430及拆装动作部440,除了所述耳机线缆430与图1至图4的说明的所述第一实施例相同。因此,省略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结构要素的耳机塞孔410、耳机扬声器420以及拆装动作部440的详细说明。

耳机线缆430的一端与耳机塞孔410连接,使得将音响机器的电信号传递至连接于另一端的耳机扬声器420。在耳机线缆430的内部设置有传递音响信号的电线1。耳机线缆430由具有柔软性的材料制造并形成为厚度薄的长板形状。耳机线缆430从耳机塞孔410规定长度延长,在规定部位以“Y”字形状分歧为第一耳机线缆431与第二耳机线缆432,使得分别连接于一对耳机扬声器420上。在第一耳机线缆431与第二耳机线缆432的整体长度或局部的相对的面形成结合突起430a、430d与结合凹槽430b、430c,使得第一耳机线缆431与第二耳机线缆432借助结合突起430a、430d与结合凹槽430b、430c的内外结合可分离地结合。并且,耳机线缆430的整体长度或局部的两侧面形成结合突起430a、430d与结合凹槽430b、430c,使得若将耳机线缆430朝长度方向卷起,则耳机线缆430借助结合突起430a、430d与结合凹槽430b、430的内外结合以螺旋形态卷起,从而捆束成一体形。结合突起430a、430d与结合凹槽430b、430c朝耳机线缆430的长度方向垂直地横向形成。结合突起430a、430d与结合凹槽430b、430c沿着耳机线缆430的长度方向可交替地反复形成。例如,如图13a,图13b及图13c所示,在耳机线缆430的两侧面沿着耳机线缆430的长度方向交替地反复形成有结合突起430a、430d与结合凹槽430b、430c,结合突起430a、430d与结合凹槽430b、430c与耳机线缆430的长度方向垂直地横向形成,使得耳机线缆430的两侧具备两面凹凸截面形状,若将耳机线缆430朝长度方向以螺旋形态卷起,则形成在耳机线缆430的一侧面的结合突起430a与结合凹槽430b分别对应地与形成在耳机线缆430的另一侧面的结合凹槽430c与结合突起430d插入结合。根据可分离地结合耳机线缆430的两面横向结合突起430a、430d与结合凹槽430b、430c将分歧为两个的第一耳机线缆431与第二耳机线缆432一体化地成为一个耳机线缆,使得保管或携带耳机时,防止耳机线缆430相缠的问题,若将耳机线缆430朝长度方向卷起,则耳机线缆430借助形成在耳机线缆430的两面的竖向结合突起430a、430d与结合凹槽430b、430c的内外结合以螺旋形态卷起,使得捆束成一体形,从而容易保管。在耳机线缆430设置有用于限制拆装动作部440的下端移动的止动件435。止动件435优选地设置于第一耳机线缆431与第二耳机线缆432分歧的部位。并且,耳机线缆430为,在分歧的第一耳机线缆431与第二耳机线缆432中任一个可具备话筒及调音按钮(未图示)。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第四实施例的耳机装置400为,在第一耳机线缆431与第二耳机线缆432的相对的面形成结合突起430a、430d与结合凹槽430b、430c,结合突起430a、430d与结合凹槽430b、430c内外结合的方式插入结合,结合突起430a、430d与结合凹槽430b、430c沿着耳机线缆430的长度方向交替地反复形成,结合突起430a、430d与结合凹槽430b、430c沿着耳机线缆430的长度方向垂直地横向形成,从而将分歧为两个的第一耳机线缆431及第二耳机线缆432一体化成为一个耳机线缆,从而保管或携带耳机时防止耳机线缆430相缠的问题,并且使用耳机时解开结合突起430a、430d与结合凹槽430b、430c的插入结合,分离第一耳机线缆431与第二耳机线缆432来使用耳机。并且,在耳机线缆430的两侧面沿着耳机线缆430的长度方向交替地反复形成结合突起430a、430d与结合凹槽430b、430c,结合突起430a、430d与结合凹槽430b、430c与耳机线缆430的长度方向垂直地横向形成,使得若将耳机线缆430朝长度方向卷起,则形成在耳机线缆430的一侧的横向结合突起430a与结合凹槽430b分别对应地插入于形成在耳机线缆430的另一侧的横向结合凹槽430c与结合突起430d,使得内外结合的同时耳机线缆430以螺旋形态卷起捆束成一体形。因此,将耳机线缆430的分歧的部位一体化地结合,从而保管或携带耳机时防止耳机线缆430相缠的问题的同时,无需单独的捆束构件卷起耳机线缆430时,耳机线缆430借助形成在耳机线缆430的两面的横向结合突起430a、430d与结合凹槽430b、430c内外结合一体地捆束,从而减少体积容易地保管。

图15是根据本发明的优选第五实施例的耳机装置的立体图,图16a是图15所示的拆装动作部的动作状态的立体图,图16b是图16a的纵截面图。

如图15及图16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优选第五实施例的耳机装置500作为挂链形耳机包括耳机塞孔510、耳机扬声器520、挂链线缆530、耳机线缆540以及拆装动作部550,除了所述挂链线缆530、耳机线缆540以及拆装动作部550与图1至图4的所述第一实施例相同。因此,省略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功能的结构要素、耳机塞孔510以及耳机扬声器520的详细说明。

挂链线缆530从耳机塞孔510规定长度延长,并形成为环形的挂链形状挂在使用者的颈部。在挂链线缆530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将从连接于音响机器10的耳机塞孔510接受的音响信号传递至耳机线缆540的电线1。

挂链线缆530由具有柔软性的材料制造,并形成为厚度薄的长板形状。

耳机线缆540从挂链线缆530分歧与耳机扬声器520连接。在耳机线缆540的内部设置有电线1,电线1用于将通过挂链线缆530的电线1接受的音响信号传递至耳机扬声器520。耳机线缆540由具有柔软性的材料制造并形成为厚度薄的长板形状。

在挂链线缆530与耳机线缆540的相对的面形成结合突起530a与结合凹槽540a,使得挂链线缆530与耳机线缆540借助结合突起530a与结合凹槽540a的内外结合可分离地结合。结合突起530a与结合凹槽540a与挂链线缆530及耳机线缆540的长度方向并排地竖向形成。例如,如图15所示,在挂链线缆530的一侧面竖向形成结合突起530a,结合突起530a与挂链线缆530的长度方向并排地形成,在与挂链线缆530的一侧面相对的耳机线缆540的一侧面竖向形成有用于插入结合突起530a的结合凹槽540a,从而形成为一面凹凸截面形状,结合凹槽540a与耳机线缆540的长度方向并排地形成。虽未图示,相反地,在挂链线缆530的一侧面形成结合凹槽,在与挂链线缆530的一侧面相对的耳机线缆540的一侧面形成有插入于结合凹槽的结合突起,从而形成为一面凹凸截面形状。

拆装动作部550贯通挂链线缆530与耳机线缆540的内部,沿着挂链线缆530及耳机线缆540可移动地设置,随着挂链线缆530及耳机线缆540移动可分离或结合结合突起530a与结合凹槽540a。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第五实施例的耳机装置500为,在挂链线缆530与耳机线缆540的相对的面形成结合突起530a与结合凹槽540a,结合突起530a与结合凹槽540a与挂链线缆530及耳机线缆540的长度方向并排地竖向形成,借助结合突起530a与结合凹槽540a的内外结合的方式插入结合,使得将分歧的耳机线缆540与挂链线缆530一体地结合,从而保管或携带耳机时防止耳机线缆540相缠的问题,并且使用耳机时解开结合突起530a与结合凹槽540a的插入结合,将耳机线缆540从挂链线缆530分离,从而使用耳机。并且,结合突起530a与结合凹槽540a根据拆装动作部550的移动进行结合或分离,结合结合突起530a与结合凹槽540a时,将拆装动作部550朝止动件520侧移动,分离时将拆装动作部550朝止动件531侧移动,使得借助动作突起551施加小力也能分离。因此,将分歧的耳机线缆540可以与挂链线缆530一体化地结合,使得保管或携带耳机时防止耳机线缆540相缠的问题,防止耳机线缆540的断线的问题的同时能调整耳机线缆540的分歧的长度,从而提高使用方便性。

图1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优选第六实施例的耳机装置的立体图,图18a是示出图17的拆装动作部的动作状态的立体图,图18b是图18a的纵截面图。

如图17及图18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优选第六实施例的耳机装置600包括耳机塞孔610、耳机扬声器620、挂链线缆630、耳机线缆640以及拆装动作部650,除了所述挂链线缆630及所述耳机线缆640与图15至图16的所述第五实施例相同。因此,省略与第五实施例相同功能的结构要素、耳机塞孔610以及耳机扬声器620及拆装动作部650的详细说明。

在挂链线缆630与耳机线缆640的相对的面形成结合突起630a、640b与结合凹槽630b、640a,使得挂链线缆630与耳机线缆640借助结合突起630a、640b与结合凹槽630b、640a的内外结合可分离地结合。结合突起630a、640b与结合凹槽630b、640a与挂链线缆630及耳机线缆640的长度方向垂直地横向形成。例如,如图17所示,在挂链线缆630的一侧面沿着挂链线缆630的长度方向交替地反复形成结合突起630a与结合凹槽630b,结合突起630a与结合凹槽630b与挂链线缆630的长度方向垂直地横向形成,在与挂链线缆630的一侧面相对的耳机线缆640的一侧面形成有横向的结合凹槽640a与结合突起640b,使得分别对应地插入挂链线缆630的结合突起630a与结合凹槽630b,结合凹槽640a与结合突起640b与耳机线缆640的长度方向垂直地形成,结合凹槽640a与结合突起640b沿着耳机线缆640的长度方向交替地反复形成,从而形成为一面凹凸截面形状。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第六实施例的耳机装置600为,在挂链线缆630与耳机线缆640的相对的面形成结合突起630a、640b与结合凹槽630b、640a,结合突起630a、640b与结合凹槽630b、640a与挂链线缆630及耳机线缆640的长度方向垂直地横向形成,并沿着挂链线缆630及耳机线缆640的长度方向交替地反复形成,借助结合突起630a、640b与结合凹槽630b、640a的内外结合的方式插入结合,使得将分歧的耳机线缆640与挂链线缆630一体地结合,从而保管或携带耳机时防止耳机线缆640相缠的问题,并且使用耳机时解开结合突起630a、640b与结合凹槽630b、640a的插入结合,将耳机线缆640从挂链线缆630分离,从而使用耳机。并且,结合突起630a、640b与结合凹槽630b、640a借助拆装动作部650的移动进行结合或分离,结合结合突起630a、640b与结合凹槽630b、640a时将拆装动作部650朝耳机扬声器620侧移动,进行分离时将拆装动作部650朝止动件631侧移动,使得即便施加小力也能进行分离。因此,将分歧的耳机线缆640与挂链线缆630一体化地结合,从而保管或携带耳机时防止耳机线缆640相缠的问题,防止耳机线缆640的断线的问题的同时能调整分歧的耳机线缆640的长度,从而提高使用方便性。

以上参照附图说明的本发明的实施例,在本发明所属的技术范围内技术人员可实施其他具体的形态。以上实施例只是举例说明而已并不被限定。本发明的范围根据后述的权利要求范围明确,权利要求范围的变更或变形的形态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