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焦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移动终端与流程

文档序号:11778754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对焦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移动终端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
技术领域
,特别是涉及一种对焦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移动终端的发展,使用智能移动终端拍照越来越频繁,用户对于智能移动终端拍摄效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采用摄像头对物体进行拍摄时,摄像头需要确定能够清晰成像的焦距,再以上述焦距对物体进行拍摄,从而使拍摄的图片成像清晰。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对焦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移动终端,可以使双摄对焦过程更加快捷。一种对焦方法,包括:获取第一摄像头合焦时镜头位置对应的合焦距离;获取所述合焦距离对应的第二摄像头合焦时镜头位置;驱动第二摄像头的镜头到达所述第二摄像头合焦时镜头位置并进行对焦。一种对焦装置,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摄像头合焦时镜头位置对应的合焦距离、获取所述合焦距离对应的第二摄像头合焦时镜头位置;驱动模块,用于驱动第二摄像头的镜头到达所述第二摄像头合焦时镜头位置并进行对焦。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对焦方法。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上所述的对焦方法。附图说明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对焦方法的流程图;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对焦装置的结构框图;图3为另一个实施例中对焦装置的结构框图;图4为另一个实施例中对焦装置的结构框图;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图像处理电路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对焦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一种对焦方法,包括步骤s102至步骤s106。其中:s102,获取第一摄像头合焦时镜头位置对应的合焦距离。具体地,当移动终端后置摄像头为双摄像头时,可采用双摄像头进行对焦。常用的双摄像头可包括普通镜头+景深镜头、彩色镜头+黑白镜头、广角镜头+长焦镜头等。不同的双摄像头可实现不同的拍摄效果。第一摄像头是指移动终端后置摄像头中主摄像头。其中,移动终端后置摄像头为双摄像头时,主副摄像头可通过摄像头id(identification,身份识别号)区分。例如,在移动终端中摄像头id为0代表后置主摄像头、1代表后置副摄像头、2代表前置摄像头。在启动相机程序进行对焦时,移动终端根据摄像头id查找主摄像头,并驱动主摄像头进行对焦。其中,驱动主摄像头镜头进行对焦的步骤包括:主摄像头进行第一扫描获取合焦时镜头位置的区间,在获取到合焦时镜头位置的区间后,主摄像头进入第二扫描获取合焦时镜头位置。在获取到合焦时镜头位置后,移动终端获取合焦时镜头位置对应的合焦距离。其中,移动终端驱动主摄像头镜头到达合焦时镜头位置时,主摄像头镜头获取的画面合焦,即移动终端获取的画面成像清晰,上述合焦距离是指画面焦点与主摄像头镜头之间的直线距离。s104,获取合焦距离对应的第二摄像头合焦时镜头位置。第二摄像头是指移动终端中后置摄像头中副摄像头。其中,主副摄像头通过摄像头id区分,主副摄像头的像素值可为相同值或不同值。移动终端中摄像头镜头位置与合焦距离之间有对应关系,镜头的规格不同,镜头的镜头位置与合焦距离之间的对应关系不同。移动终端中存储摄像头id、摄像头镜头位置、合焦距离三者之间的映射表。在获取主摄像头合焦时摄像头镜头位置对应的合焦距离后,可对应查找获取合焦距离对应的副摄像头合焦时镜头位置。如表1所示,为摄像头镜头位置与合焦距离之间的对应关系。表1镜头位置与合焦距离关系映射表镜头位置(mm)合焦距离(cm)0.1200.2400.3600.61202.5500s106,驱动第二摄像头的镜头到达第二摄像头合焦时镜头位置并进行对焦。在获取到副摄像头合焦时镜头位置时,移动终端通过马达驱动副摄像头到达上述副摄像头合焦时镜头位置,并进行对焦获取合焦区域。其中,驱动副摄像头进行对焦的步骤与驱动主摄像头进行对焦的步骤相同。传统技术中,移动终端双摄像头对焦过程是主副摄像头单独对焦,在两个摄像头对焦完成后再进行拍摄,而两个摄像头单独对焦的方式会出现两个摄像头合焦距离不同、从而导致两个摄像头拍摄出的图像焦点不同、合成的图像效果较差。本发明实施例对焦方法,通过镜头位置与合焦距离之间的对应关系,能够使得主副摄像头对焦区域相同,提高主副摄像头合成图像的效果。在一个实施例中,在获取第一摄像头合焦时镜头位置对应的合焦距离之前,上述对焦方法还包括:驱动第一摄像头进行对焦;检测到当前帧图像合焦时,获取当前帧图像对应的镜头位置作为第一摄像头合焦时镜头位置。在获取移动终端主摄像头合焦时镜头位置对应的合焦距离之前,移动终端会驱动主摄像头进行对焦,检测当前帧图像是否合焦。其中,主摄像头检测当前帧图像是否合焦的方法包括:驱动主摄像头镜头进行预先扫描,获取当前帧图像对应给的fv(focusvalue,聚焦值)值,若检测到当前帧图像对应的fv值小于前一帧图像对应的fv值,停止扫描进入精确扫描。预先扫描过程中,每次驱动主摄像头前进的距离较大,在预先扫描结束后,移动终端驱动主摄像头镜头进行精确扫描,在精确扫描过程中主摄像头后退的距离较小,若检测到连续三帧图像对应的fv值为中间帧的fv值大于前后两帧的fv值,停止精确扫描,根据上述三帧图像对应的fv值拟合抛物线,驱动镜头达到抛物线顶点对应的位置完成对焦。当移动终端检测到主摄像头对焦完成、当前帧图像合焦时,记录当前帧图像对应的镜头位置作为主摄像头合焦时镜头位置。本发明实施例中对焦方法,仅在检测到当前帧画面合焦时,获取当前帧图像对应的镜头位置作为第一摄像头合焦时镜头位置,节省了系统资源,降低了移动终端的耗电量。在一个实施例中,在获取第一摄像头合焦时镜头位置对应的合焦距离之前,上述对焦方法还包括:驱动第一摄像头进行对焦,获取每一帧图像对应的镜头位置;检测到当前帧图像合焦时,将当前帧图像对应的镜头位置作为第一摄像头合焦时镜头位置。在获取移动终端主摄像头合焦时镜头位置对应的合焦距离之前,移动终端会驱动主摄像头进行对焦,并记录当前帧画面对应的镜头位置,若检测到当前帧画面合焦,则查找与当前帧画面对应的镜头位置相对应的合焦距离。在一个实施例中,移动终端中预存有摄像头的设备标识号、镜头位置与合焦距离三者之间的对应关系;获取第一摄像头合焦时镜头位置对应的合焦距离包括:获取第一摄像头的设备标识号,根据第一摄像头的设备标识号查找第一摄像头合焦时镜头位置对应的合焦距离;获取合焦距离对应的第二摄像头合焦时镜头位置包括:获取第二摄像头的设备标识号,根据第二摄像头的设备标识号查找合焦距离对应的第二摄像头合焦时镜头位置。在移动终端预存有摄像头的设备标识号、镜头位置与合焦距离三者之间的对应关系。其中,不同设备标识号的摄像头的镜头位置对应的合焦距离不同。在主摄像头对焦完成后,移动终端获取主摄像头的镜头位置,并根据主摄像头的设备标识号、镜头位置查找对应的合焦距离。在获取到合焦距离后,在查找合焦距离对应的副摄像头的镜头位置。其中,摄像头的设备标识号是用于唯一标识摄像头的字符串,如摄像头id等。如表2所示,为摄像头的设备标识号、镜头位置与合焦距离三者之间的对应关系映射表。表2摄像头的设备标识号、镜头位置与合焦距离关系映射表摄像头的设备标识号镜头位置(mm)合焦距离(cm)00.24000.36000.612002.550010.14010.156010.312011.25500本发明实施例中对焦方法,通过将主摄像头的镜头位置转换为合焦距离,在将合焦距离转换为副摄像头的镜头位置,使得移动终端的两个摄像头对焦区域一致,使得移动终端的双摄对焦更加便捷、双摄对焦获取的图像效果更好。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对焦方法还包括:在第二摄像头对焦完成后,采用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同时进行拍摄。在第二摄像头对焦完成后,移动终端采用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同时进行拍摄。本发明实施例中对焦方法,在双摄像头对焦完成后采用两个摄像头同时进行拍摄,保证了拍摄图像的一致性,提高了图像合成后的质量。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对焦装置的结构框图。如图2所示,一种对焦装置,包括获取模块202和驱动模块204。其中:获取模块202,用于获取第一摄像头合焦时镜头位置对应的合焦距离、获取合焦距离对应的第二摄像头合焦时镜头位置;驱动模块204,用于驱动第二摄像头的镜头到达第二摄像头合焦时镜头位置并进行对焦。图3为另一个实施例中对焦装置的结构框图。如图3所示,一种对焦装置,包括获取模块302、驱动模块304和检测模块306。其中,获取模块302、驱动模块304与图2中对应的模块功能相同。驱动模块304还用于在获取第一摄像头合焦时镜头位置对应的合焦距离之前,驱动第一摄像头进行对焦;检测模块306,用于检测到当前帧图像合焦时,获取当前帧图像对应的镜头位置作为第一摄像头合焦时镜头位置。在一个实施例中,驱动模块304还用于在还用于在获取第一摄像头合焦时镜头位置对应的合焦距离之前,驱动第一摄像头进行对焦,获取每一帧图像对应的镜头位置;所属检测模块306还用于检测到当前帧图像合焦时,将当前帧图像对应的镜头位置作为第一摄像头合焦时镜头位置。在一个实施例中,移动终端中预存有摄像头的设备标识号、镜头位置与合焦距离三者之间的对应关系;获取模块202还用于获取第一摄像头的设备标识号,根据第一摄像头的设备标识号查找第一摄像头合焦时镜头位置对应的合焦距离;获取第二摄像头的设备标识号,根据第二摄像头的设备标识号查找合焦距离对应的第二摄像头合焦时镜头位置。图4为另一个实施例中对焦装置的结构框图。如图4所示,一种对焦装置,包括获取模块402、驱动模块404和拍摄模块406。其中,获取模块402和驱动模块404与图2中对应的模块功能相同。拍摄模块406,用于在第二摄像头对焦完成后,采用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同时进行拍摄。上述对焦装置中各个模块的划分仅用于举例说明,在其他实施例中,可将对焦装置按照需要划分为不同的模块,以完成上述对焦装置的全部或部分功能。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1)至(3):(1)获取第一摄像头合焦时镜头位置对应的合焦距离。具体地,当移动终端后置摄像头为双摄像头时,可采用双摄像头进行对焦。常用的双摄像头可包括普通镜头+景深镜头、彩色镜头+黑白镜头、广角镜头+长焦镜头等。不同的双摄像头可实现不同的拍摄效果。第一摄像头是指移动终端后置摄像头中主摄像头。其中,移动终端后置摄像头为双摄像头时,主副摄像头可通过摄像头id区分。例如,在移动终端中摄像头id为0代表后置主摄像头、1代表后置副摄像头、2代表前置摄像头。在启动相机程序进行对焦时,移动终端根据摄像头id查找主摄像头,并驱动主摄像头进行对焦。其中,驱动主摄像头镜头进行对焦的步骤包括:主摄像头进行第一扫描获取合焦时镜头位置的区间,在获取到合焦时镜头位置的区间后,主摄像头进入第二扫描获取合焦时镜头位置。在获取到合焦时镜头位置后,移动终端获取合焦时镜头位置对应的合焦距离。其中,移动终端驱动主摄像头镜头到达合焦时镜头位置时,主摄像头镜头获取的画面合焦,即移动终端获取的画面成像清晰,上述合焦距离是指画面焦点与主摄像头镜头之间的直线距离。(2)获取合焦距离对应的第二摄像头合焦时镜头位置。第二摄像头是指移动终端中后置摄像头中副摄像头。其中,主副摄像头通过摄像头id区分,主副摄像头的像素值可为相同值或不同值。移动终端中摄像头镜头位置与合焦距离之间有对应关系,镜头的规格不同,镜头的镜头位置与合焦距离之间的对应关系不同。移动终端中存储摄像头id、摄像头镜头位置、合焦距离三者之间的映射表。在获取主摄像头合焦时摄像头镜头位置对应的合焦距离后,可对应查找获取合焦距离对应的副摄像头合焦时镜头位置。如表1所示,为摄像头镜头位置与合焦距离之间的对应关系。(3)驱动第二摄像头的镜头到达第二摄像头合焦时镜头位置并进行对焦。在获取到副摄像头合焦时镜头位置时,移动终端通过马达驱动副摄像头到达上述副摄像头合焦时镜头位置,并进行对焦获取合焦区域。其中,驱动副摄像头进行对焦的步骤与驱动主摄像头进行对焦的步骤相同。在一个实施例中,在获取第一摄像头合焦时镜头位置对应的合焦距离之前,上述对焦方法还包括:驱动第一摄像头进行对焦;检测到当前帧图像合焦时,获取当前帧图像对应的镜头位置作为第一摄像头合焦时镜头位置。在获取移动终端主摄像头合焦时镜头位置对应的合焦距离之前,移动终端会驱动主摄像头进行对焦,检测当前帧图像是否合焦。其中,主摄像头检测当前帧图像是否合焦的方法包括:驱动主摄像头镜头进行预先扫描,获取当前帧图像对应给的fv值,若检测到当前帧图像对应的fv值小于前一帧图像对应的fv值,停止扫描进入精确扫描。预先扫描过程中,每次驱动主摄像头前进的距离较大,在预先扫描结束后,移动终端驱动主摄像头镜头进行精确扫描,在精确扫描过程中主摄像头后退的距离较小,若检测到连续三帧图像对应的fv值为中间帧的fv值大于前后两帧的fv值,停止精确扫描,根据上述三帧图像对应的fv值拟合抛物线,驱动镜头达到抛物线顶点对应的位置完成对焦。当移动终端检测到主摄像头对焦完成、当前帧图像合焦时,记录当前帧图像对应的镜头位置作为主摄像头合焦时镜头位置。在一个实施例中,在获取第一摄像头合焦时镜头位置对应的合焦距离之前,上述对焦方法还包括:驱动第一摄像头进行对焦,获取每一帧图像对应的镜头位置;检测到当前帧图像合焦时,将当前帧图像对应的镜头位置作为第一摄像头合焦时镜头位置。在获取移动终端主摄像头合焦时镜头位置对应的合焦距离之前,移动终端会驱动主摄像头进行对焦,并记录当前帧画面对应的镜头位置,若检测到当前帧画面合焦,则查找与当前帧画面对应的镜头位置相对应的合焦距离,在一个实施例中,移动终端中预存有摄像头的设备标识号、镜头位置与合焦距离三者之间的对应关系;获取第一摄像头合焦时镜头位置对应的合焦距离包括:获取第一摄像头的设备标识号,根据第一摄像头的设备标识号查找第一摄像头合焦时镜头位置对应的合焦距离;获取合焦距离对应的第二摄像头合焦时镜头位置包括:获取第二摄像头的设备标识号,根据第二摄像头的设备标识号查找合焦距离对应的第二摄像头合焦时镜头位置。在移动终端预存有摄像头的设备标识号、镜头位置与合焦距离三者之间的对应关系。其中,不同设备标识号的摄像头的镜头位置对应的合焦距离不同。在主摄像头对焦完成后,移动终端获取主摄像头的镜头位置,并根据主摄像头的设备标识号、镜头位置查找对应的合焦距离。在获取到合焦距离后,在查找合焦距离对应的副摄像头的镜头位置。其中,摄像头的设备标识号是用于唯一标识摄像头的字符串,如摄像头id等。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对焦方法还包括:在第二摄像头对焦完成后,采用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同时进行拍摄。在第二摄像头对焦完成后,移动终端采用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同时进行拍摄。本发明实施例中对焦方法,在双摄像头对焦完成后采用两个摄像头同时进行拍摄,保证了拍摄图像的一致性,提高了图像合成后的质量。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上述移动终端中包括图像处理电路,图像处理电路可以利用硬件和/或软件组件实现,可包括定义isp(imagesignalprocessing,图像信号处理)管线的各种处理单元。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图像处理电路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为便于说明,仅示出与本发明实施例相关的图像处理技术的各个方面。如图5所示,图像处理电路540包括isp前端处理逻辑器542、isp管道处理逻辑器544和控制逻辑器546。成像设备510捕捉的图像数据首先由isp前端处理逻辑器542处理,isp前端处理逻辑器542对图像数据进行分析以捕捉可用于确定isp管道处理逻辑器544和/或成像设备510的一个或多个控制参数的图像统计信息。成像设备510可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透镜512和图像传感器514的照相机。图像传感器514可包括色彩滤镜阵列(如bayer滤镜),图像传感器514可获取用图像传感器514的每个成像像素捕捉的光强度和波长信息,并提供可由isp前端处理逻辑器542处理的一组原始图像数据。例如,传感器520接口接收成像设备510的输出,并基于传感器520接口类型把原始图像数据提供给isp前端处理逻辑器542。传感器520接口可以利用smia(standardmobileimagingarchitecture,标准移动成像架构)接口、其它串行或并行照相机接口、或上述接口的组合。isp前端处理逻辑器542按多种格式逐个像素地处理原始图像数据。例如,每个图像像素可具有8、10、12或14比特的位深度,isp前端处理逻辑器542可对原始图像数据进行一个或多个图像处理操作、收集关于图像数据的统计信息。其中,图像处理操作可按相同或不同的位深度精度进行。isp前端处理逻辑器542还可从图像存储器530接收像素数据。例如,从传感器520接口将原始像素数据发送给图像存储器530,图像存储器530中的原始像素数据再提供给isp前端处理逻辑器542以供处理。图像存储器530可为存储器装置的一部分、存储设备、或电子设备内的独立的专用存储器,并可包括dma(directmemoryaccess,直接直接存储器存取)特征。当接收到来自传感器520接口或来自图像存储器530的原始图像数据时,isp前端处理逻辑器542可进行一个或多个图像处理操作,如时域滤波。处理后的图像数据可发送给isp管道处理逻辑器544或图像存储器530,以便在被显示之前进行另外的处理。isp管道处理逻辑器544还可直接从isp前端处理逻辑器542接收“前端”处理数据,或从图像存储器530接收“前端”处理数据,并对“前端”处理数据进行原始域中以及rgb和ycbcr颜色空间中的图像数据处理。isp管道处理逻辑器544处理后的图像数据可输出给显示器550,以供用户观看和/或由图形引擎或gpu(graphicsprocessingunit,图形处理器)进一步处理。此外,isp管道处理逻辑器544的输出还可发送给图像存储器530,且显示器550可从图像存储器530读取图像数据。在一个实施例中,图像存储器530可被配置为实现一个或多个帧缓冲器。此外,isp管道处理逻辑器544的输出可发送给编码器/解码器560,以便编码/解码图像数据。编码的图像数据可被保存,并在显示与显示器550设备上之前解压缩。isp前端处理逻辑器542确定的统计数据可发送给控制逻辑器546单元。例如,统计数据可包括自动曝光、自动白平衡、自动聚焦、闪烁检测、黑电平补偿、透镜512阴影校正等图像传感器514统计信息。控制逻辑器546可包括执行一个或多个例程(如固件)的处理器和/或微控制器,一个或多个例程可根据接收的统计数据,确定成像设备510的控制参数以及isp管道处理逻辑器544的控制参数。例如,控制参数可包括传感器520控制参数(例如增益、曝光控制的积分时间)、照相机闪光控制参数、透镜512控制参数(例如聚焦或变焦用焦距)、或这些参数的组合。isp控制参数可包括用于自动白平衡和颜色调整(例如,在rgb处理期间)的增益水平和色彩校正矩阵,以及透镜512阴影校正参数。以下为运用图5中图像处理技术实现对焦方法的步骤:(1)获取第一摄像头合焦时镜头位置对应的合焦距离。具体地,当移动终端后置摄像头为双摄像头时,可采用双摄像头进行对焦。常用的双摄像头可包括普通镜头+景深镜头、彩色镜头+黑白镜头、广角镜头+长焦镜头等。不同的双摄像头可实现不同的拍摄效果。第一摄像头是指移动终端后置摄像头中主摄像头。其中,移动终端后置摄像头为双摄像头时,主副摄像头可通过摄像头id区分。例如,在移动终端中摄像头id为0代表后置主摄像头、1代表后置副摄像头、2代表前置摄像头。在启动相机程序进行对焦时,移动终端根据摄像头id查找主摄像头,并驱动主摄像头进行对焦。其中,驱动主摄像头镜头进行对焦的步骤包括:主摄像头进行第一扫描获取合焦时镜头位置的区间,在获取到合焦时镜头位置的区间后,主摄像头进入第二扫描获取合焦时镜头位置。在获取到合焦时镜头位置后,移动终端获取合焦时镜头位置对应的合焦距离。其中,移动终端驱动主摄像头镜头到达合焦时镜头位置时,主摄像头镜头获取的画面合焦,即移动终端获取的画面成像清晰,上述合焦距离是指画面焦点与主摄像头镜头之间的直线距离。(2)获取合焦距离对应的第二摄像头合焦时镜头位置。第二摄像头是指移动终端中后置摄像头中副摄像头。其中,主副摄像头通过摄像头id区分,主副摄像头的像素值可为相同值或不同值。移动终端中摄像头镜头位置与合焦距离之间有对应关系,镜头的规格不同,镜头的镜头位置与合焦距离之间的对应关系不同。移动终端中存储摄像头id、摄像头镜头位置、合焦距离三者之间的映射表。在获取主摄像头合焦时摄像头镜头位置对应的合焦距离后,可对应查找获取合焦距离对应的副摄像头合焦时镜头位置。如表1所示,为摄像头镜头位置与合焦距离之间的对应关系。(3)驱动第二摄像头的镜头到达第二摄像头合焦时镜头位置并进行对焦。在获取到副摄像头合焦时镜头位置时,移动终端通过马达驱动副摄像头到达上述副摄像头合焦时镜头位置,并进行对焦获取合焦区域。其中,驱动副摄像头进行对焦的步骤与驱动主摄像头进行对焦的步骤相同。在一个实施例中,在获取第一摄像头合焦时镜头位置对应的合焦距离之前,上述对焦方法还包括:驱动第一摄像头进行对焦;检测到当前帧图像合焦时,获取当前帧图像对应的镜头位置作为第一摄像头合焦时镜头位置。在获取移动终端主摄像头合焦时镜头位置对应的合焦距离之前,移动终端会驱动主摄像头进行对焦,检测当前帧图像是否合焦。其中,主摄像头检测当前帧图像是否合焦的方法包括:驱动主摄像头镜头进行预先扫描,获取当前帧图像对应给的fv值,若检测到当前帧图像对应的fv值小于前一帧图像对应的fv值,停止扫描进入精确扫描。预先扫描过程中,每次驱动主摄像头前进的距离较大,在预先扫描结束后,移动终端驱动主摄像头镜头进行精确扫描,在精确扫描过程中主摄像头后退的距离较小,若检测到连续三帧图像对应的fv值为中间帧的fv值大于前后两帧的fv值,停止精确扫描,根据上述三帧图像对应的fv值拟合抛物线,驱动镜头达到抛物线顶点对应的位置完成对焦。当移动终端检测到主摄像头对焦完成、当前帧图像合焦时,记录当前帧图像对应的镜头位置作为主摄像头合焦时镜头位置。在一个实施例中,在获取第一摄像头合焦时镜头位置对应的合焦距离之前,上述对焦方法还包括:驱动第一摄像头进行对焦,获取每一帧图像对应的镜头位置;检测到当前帧图像合焦时,将当前帧图像对应的镜头位置作为第一摄像头合焦时镜头位置。在获取移动终端主摄像头合焦时镜头位置对应的合焦距离之前,移动终端会驱动主摄像头进行对焦,并记录当前帧画面对应的镜头位置,若检测到当前帧画面合焦,则查找与当前帧画面对应的镜头位置相对应的合焦距离,在一个实施例中,移动终端中预存有摄像头的设备标识号、镜头位置与合焦距离三者之间的对应关系;获取第一摄像头合焦时镜头位置对应的合焦距离包括:获取第一摄像头的设备标识号,根据第一摄像头的设备标识号查找第一摄像头合焦时镜头位置对应的合焦距离;获取合焦距离对应的第二摄像头合焦时镜头位置包括:获取第二摄像头的设备标识号,根据第二摄像头的设备标识号查找合焦距离对应的第二摄像头合焦时镜头位置。在移动终端预存有摄像头的设备标识号、镜头位置与合焦距离三者之间的对应关系。其中,不同设备标识号的摄像头的镜头位置对应的合焦距离不同。在主摄像头对焦完成后,移动终端获取主摄像头的镜头位置,并根据主摄像头的设备标识号、镜头位置查找对应的合焦距离。在获取到合焦距离后,在查找合焦距离对应的副摄像头的镜头位置。其中,摄像头的设备标识号是用于唯一标识摄像头的字符串,如摄像头id等。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对焦方法还包括:在第二摄像头对焦完成后,采用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同时进行拍摄。在第二摄像头对焦完成后,移动终端采用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同时进行拍摄。本发明实施例中对焦方法,在双摄像头对焦完成后采用两个摄像头同时进行拍摄,保证了拍摄图像的一致性,提高了图像合成后的质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所述的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read-onlymemory,rom)等。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