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家居安全防护系统及防护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141756阅读:482来源:国知局
一种家居安全防护系统及防护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智能家居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家居安全防护系统及防护方法。



背景技术:

智能家居是以住宅为平台,利用综合布线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智能家居一系统设计方案安全防范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音视频技术将家居生活有关的设施集成,构建高效的住宅设施与家庭日程事物的管理系统,提升家居安全性、便利性、舒适性、艺术性,并实现环保节能的居住环境。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社会财富的增长和科技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随之得到了提高,使得人们越来越重视个人的财产安全,门锁,作为财产安全的保障,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至关重要。

然而,在当今社会较快的生活节奏下,人们每天需要处理的日常事务较多,容易出现忘记锁门或者忘记自己已经锁门,走出门好远了突然怀疑自己是否锁门的情况。在上述情况中,前者可能会给用户带来较大的财产损失,后者用户如果不返回查看,心里又比较急,不放心;返回查看又太麻烦,费时费力。

同时当前入室盗窃时有发生,如何在第一时间发现并进行报警处理亦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是一种智能家居控制方案,具体如下: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家居安全防护系统,包括家居安全终端、用户终端、识别卡,其中家居安全终端包括第一检测单元、第二检测单元、第三检测单元、处理单元、通信单元、存储单元,其中:

第一检测单元用于通过对识别卡的识别来检测用户是出门还是回家,同时根据识别卡id识别出用户身份;

第二检测单元用于检测用户出门后距离家门的距离是否超出阈值;

第三检测单元用于检测门锁装置是否锁门成功;

处理单元用于在第一检测单元感测出用户是出门后,触发第二检测单元工作,在第二检测单元检测用户出门后距离家门的距离超出阈值后,触发第三检测单元工作,在第三检测单元检测门锁装置未锁门成功时,触发通信单元工作;

通信单元用于与第一检测单元根据识别卡id识别出的用户所携带的用户终端进行通信,通过用户终端对该用户做出提示;

存储单元用于存储用户、识别卡id、用户终端对应关系以及距离家门的距离阈值。

进一步的,第一检测单元包括射频检测装置以及红外检测装置,其中射频检测装置用于识别识别卡id信息,红外检测装置用于检测用户的进出。

进一步的,家居安全终端还包括采集单元,用于采集进门人员的图像信息,第三检测单元还用于检测门锁装置是否被打开;处理单元还用于在第三检测单元检测到门锁装置被打开时,触发第一检测单元工作,第一检测单元检测门附近的识别卡信息并将检测结果反馈给处理单元,处理单元判断是否识别到识别卡信息以及该识别卡信息是否为认证信息,并在未识别到识别卡信息或识别到的识别卡信息为非认证信息时,触发采集单元工作,采集单元在第一检测单元检测到有人进门时进行对进门人员的图像采集,并将采集结果发送给存储单元进行存储,以用于犯罪调查取证,同时将采集结果通过通信单元发送至家庭用户终端。

进一步的,处理单元通过比对存储单元中的存储用户、识别卡id、用户终端对应关系来判断识别卡信息是否为认证信息。

进一步的,识别卡集成于用户终端中。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实现家居安全防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ss1:检测用户是否出门,同时识别出用户身份,若是则跳转步骤ss2;

ss2:检测用户出门后距离家门的距离是否超出阈值,若是则跳转步骤ss3;

ss3:检测门锁装置是否锁门成功,若否则跳转步骤ss4;

ss4:向步骤ss1中识别出的用户发出提示。

进一步的,在步骤ss1之前还包括设置阈值以及用户与识别卡id的对应关系。

进一步的,步骤ss1中通过射频检测装置识别识别卡id来识别用户身份信息,通过红外检测装置检测用户的进出。

进一步的,方法还包括:

ss5:检测门锁装置是否被打开,若是则跳转步骤ss6;

ss6:检测门附近的用户身份信息,若未检测到用户身份信息则跳转步骤ss8;

ss7:判断步骤ss6识别出的用户身份信息是否为认证用户信息,若否则跳转步骤ss8;

ss8:检测到有人进门时对进门人员进行图像采集;

ss9:将采集结果保存并发送给认证用户。

进一步的,通过比对用户、识别卡id对应关系来判断用户身份信息是否为认证用户信息。

通过本发明的方案,一方面不至于出门忘记自己是否锁门带来的苦恼,方便了用户的使用,另一方面可以掌握门锁的状态,如果有不法分子侵入家中可以第一时间采取相应措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家居安全防护系统结构框图。

图2为本发明家居安全终端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图1为本发明家居安全防护系统结构框图,图2为本发明家居安全终端结构框图。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家居安全防护系统,包括家居安全终端、用户终端、识别卡,其中家居安全终端包括第一检测单元、第二检测单元、第三检测单元、处理单元、通信单元、存储单元,其中:

第一检测单元用于通过对识别卡的识别来检测用户是出门还是回家,同时根据识别卡id识别出用户身份;

第二检测单元用于检测用户出门后距离家门的距离是否超出阈值;

第三检测单元用于检测门锁装置是否锁门成功;

处理单元用于在第一检测单元感测出用户是出门后,触发第二检测单元工作,在第二检测单元检测用户出门后距离家门的距离超出阈值后,触发第三检测单元工作,在第三检测单元检测门锁装置未锁门成功时,触发通信单元工作;

通信单元用于与第一检测单元根据识别卡id识别出的用户所携带的用户终端进行通信,通过用户终端对该用户做出提示;

存储单元用于存储用户、识别卡id、用户终端对应关系以及距离家门的距离阈值。

例如一家庭有三口人:甲、乙、丙,分别携带有识别卡a、b、c,同时拥有用户终端1、2、3,当家居安全终端中的第一检测单元检测到识别卡a以从内向外的方式通过家门时,即表示检测到用户甲出门,此时第二检测单元开始工作,检测识别卡a距离家门的距离,并判断该距离是否超过预先设置的阈值,在超过阈值时,触发第三检测单元开始工作,第三检测单元通过对门锁装置的检测,来判断用户甲在离开家时是否将门锁好,如果检测结果为未锁门成功时,则通过通信单元向用户甲所携带的用户终端1发出提示,已提醒用户甲未锁门,这样可以避免用户出门忘记锁门而导致的家居安全隐患,同时也可以避免用户在离开家一段距离后再回想刚刚离开家的时候是否锁门,又折返回去确认,浪费时间。此外通过设置距离阈值,可以防止因用户开门但未离开家(例如在门口与邻居聊天)等情况造成的无效提示。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第一检测单元包括射频检测装置以及红外检测装置,其中射频检测装置用于识别识别卡id信息,红外检测装置用于检测用户的进出。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家居安全终端还包括采集单元,用于采集进门人员的图像信息,第三检测单元还用于检测门锁装置是否被打开;

处理单元还用于在第三检测单元检测到门锁装置被打开时,触发第一检测单元工作,第一检测单元检测门附近的识别卡信息并将检测结果反馈给处理单元,处理单元判断是否识别到识别卡信息以及该识别卡信息是否为认证信息,并在未识别到识别卡信息或识别到的识别卡信息为非认证信息时,触发采集单元工作,采集单元在第一检测单元检测到有人进门时进行对进门人员的图像采集,并将采集结果发送给存储单元进行存储,以用于犯罪调查取证,同时将采集结果通过通信单元发送至家庭用户终端。

例如当有犯罪分子非法入室时,家居安全终端中的第三检测单元检测到门锁被打开,触发第一检测单元工作,第一检测单元未识别到识别卡信息,处理单元则判断此时有人非法入室,并触发采集单元工作,在犯罪分子入门的瞬间对其进行图像信息采集,采集结果一方面通过存储单元进行存储,已用于后期的犯罪调查取证,另一方面则发送采集信息告知家庭成员,家庭成员可通过查看图像来判断是否真是犯罪分子入室作案,并作出报警选择。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处理单元通过比对存储单元中的存储用户、识别卡id、用户终端对应关系来判断识别卡信息是否为认证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识别卡集成于用户终端中,这样可以避免用户携带东西过多,用户终端可以为手机等移动设备。

对应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实现家居安全防护的方法,包括:

ss1:检测用户是否出门,同时识别出用户身份,若是则跳转步骤ss2;

ss2:检测用户出门后距离家门的距离是否超出阈值,若是则跳转步骤ss3;

ss3:检测门锁装置是否锁门成功,若否则跳转步骤ss4;

ss4:向步骤ss1中识别出的用户发出提示。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在步骤ss1之前还包括设置阈值以及用户与识别卡id的对应关系。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步骤ss1中通过射频检测装置识别识别卡id来识别用户身份信息,通过红外检测装置检测用户的进出。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实现家居安全防护的方法还包括:

ss5:检测门锁装置是否被打开,若是则跳转步骤ss6;

ss6:检测门附近的用户身份信息,若未检测到用户身份信息则跳转步骤ss8;

ss7:判断步骤ss6识别出的用户身份信息是否为认证用户信息,若否则跳转步骤ss8;

ss8:检测到有人进门时对进门人员进行图像采集;

ss9:将采集结果保存并发送给认证用户。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通过比对用户、识别卡id对应关系来判断用户身份信息是否为认证用户信息。

通过本发明的实施,一方面在用户出门后忘记锁门时进行提示,从而使得用户不至于出门忘记自己是否锁门带来的苦恼,方便了用户的使用,另一方面可以掌握门锁的状态,如果有不法分子侵入家中可以第一时间采取相应措施。

尽管在装置的上下文中已描述了一些方面,但明显的是这些方面也表示对应方法的描述,其中块或设备与方法步骤或方法步骤的特征相对应。类似地,在方法步骤的上下文中所描述的各方面也表示对应的块或项目或者对应装置的特征的描述。可以通过(或使用)如微处理器、可编程计算机、或电子电路之类的硬件装置来执行方法步骤中的一些或所有。可以通过此类装置来执行最重要的方法步骤中的某一个或多个。

所述实现可以采用硬件或采用软件或可以使用例如软盘、dvd、蓝光、cd、rom、prom、eprom、eeprom、或闪存之类的具有被存储在其上的电子可读控制信号的数字存储介质来执行,所述电子可读控制信号与可编程计算机系统配合(或能够与其配合)以使得执行相应的方法。可以提供具有电子可读控制信号的数据载体,所述电子可读控制信号能够与可编程计算机系统配合以使得执行本文所描述的方法。

所述实现还可以采用具有程序代码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当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程序代码进行操作以执行该方法。可以在机器可读载体上存储程序代码。

以上所描述的仅是说明性,并且要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布置和细节的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明显的。因此,意在仅由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而不是由通过以上描述和解释的方式所呈现的特定细节来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