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视机外壳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01975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视机外壳结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多媒体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视机外壳结构。



背景技术:

电视机外壳结构包括前壳以及扣在前壳后表面的后壳,通常后壳通过多个连接件固设于前壳,而各连接件皆从后壳后表面直接穿设连接,致使后壳的后表面设有多个连接孔。由于多个连接孔的开设,一方面,使后壳的整体强度和刚度皆降低,而且最低点位于各连接孔处,当后壳受到其他物体挤压时,易产生变形或破损;另一方面,降低后壳表面的平整度,致使电视机外壳结构不够整洁、美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视机外壳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后壳于其后表面设有用于将后壳固定于前壳的多个连接孔,造成后壳整体强度和刚度降低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视机外壳结构,包括前壳以及扣设于所述前壳后表面的后壳。所述电视机外壳结构包括第一连接结构件,所述第一连接结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前壳后表面的第一固定板,以及至少一个从所述第一固定板的板边向所述后壳内延伸成型的第一板舌;

所述后壳包括上边板、下边板以及连接所述上边板和所述下边板的中盖板,各所述第一板舌与所述上边板平行设置,且所述上边板通过连接件与各所述第一板舌固定连接,所述下边板固设于所述前壳下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前壳包括壳体以及从所述壳体的后表面凸设的凸起,所述凸起沿左右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一固定板于其前表面中与所述凸起相正对位置处向所述中盖板凹陷形成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一定位槽卡套于所述凸起。

进一步地,所述凸起是从所述前壳前表面向所述中盖板凹陷而形成的凸起。

进一步地,所述电视机外壳结构还包括皆固设于所述壳体后侧面的左连接结构件和右连接结构件,所述左连接结构件设于所述中盖板的左侧边缘处,并与所述中盖板固定连接;所述右连接结构件设于所述中盖板的右侧边缘处,并与所述中盖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电视机外壳结构包括与所述上边板左侧端部连接的第二连接结构件,所述第二连接结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壳体后表面的第二固定板,以及至少一个从所述第二固定板的板边向所述后壳内延伸成型的第二板舌;

各所述第二板舌皆与所述上边板平行设置,且所述上边板的左侧端部通过连接件与各所述第二板舌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固定板于其前表面中与所述凸起相正对位置处向所述中盖板凹陷形成第二定位槽,所述第二定位槽卡套于所述凸起。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结构件还包括从所述第二固定板的左侧板边向所述左连接结构件延伸成型的左延伸板,以及设于所述左延伸板的延伸端后板面的左勾舌,所述左连接结构件于其前表面中与所述左勾舌相正对的位置处开设有左勾口,所述左勾舌插于所述左勾口内。

进一步地,所述电视机外壳结构包括与所述上边板右侧端部连接的第三连接结构件,所述第三连接结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壳体后表面的第三固定板,以及至少一个从所述第三固定板的板边向所述后壳内延伸成型的第三板舌;

各所述第三板舌皆与所述上边板平行设置,且所述上边板的右侧端部通过连接件与各所述第三板舌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固定板于其前表面中与所述凸起相正对位置处向所述中盖板凹陷形成第三定位槽,所述第三定位槽卡套于所述凸起。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连接结构件还包括从所述第三固定板的右侧板边向所述右连接结构件延伸成型的右延伸板,以及设于所述右延伸板的延伸端后板面的右勾舌,所述右连接结构件于其前表面中与所述右勾舌相正对的位置处开设有右勾口,所述右勾舌插于所述右勾口内。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技术效果是:第一连接结构件的第一固定板固设在前壳的后表面,而第一连接结构件的任一第一板舌通过连接件连接于上边板,且上边板与前壳后表面垂直,下边板固定连接于前壳下表面,这样,通过第一连接结构件的设置,使后壳固定在前壳上,且连接件连接于后壳的上边板,使中盖板上无连接孔设置,该连接孔是用于后壳固定于前壳上时开设的连接孔。因此,通过第一连接结构件的设置,可有效提高后壳整体强度和刚度,也使电视机外壳结构整体更加平整、美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视机外壳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沿线A-A的剖视图;

图3是图2中E处的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连接结构件的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连接结构件的立体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左连接结构件的立体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三连接结构件的立体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右连接结构件的立体图。

上述附图所涉及的标号明细如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上,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它可能通过第三部件间接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它可能通过第三部件间接连接于另一个元件上。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按照图1中所建立的XYZ直角坐标系定义:位于X轴正方向的一侧定义为前方,位于X轴负方向的一侧定义为后方;位于Y轴正方向的一侧定义为左方,位于Y轴负方向的一侧定义为右方;位于Z轴正方向的一侧定义为上方,位于Z轴负方向的一侧定义为下方。

以下请同时参阅图1至图8,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视机外壳结构,包括前壳100以及扣设于前壳100后表面的后壳200。电视机外壳结构包括第一连接结构件300,第一连接结构件300包括固定于前壳100后表面的第一固定板 310,以及至少一个从第一固定板310的板边向后壳200内延伸成型的第一板舌320。

后壳200包括上边板210、下边板220以及连接上边板210和下边板220的中盖板230,各第一板舌320与上边板210平行设置,且上边板210通过连接件与各第一板舌320固定连接,下边板220固设于前壳100下表面。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结构件300的第一固定板310固设在前壳100的后表面,而第一连接结构件300的任一第一板舌320通过连接件连接于上边板210,且上边板210与前壳100后表面垂直,下边板220固定连接于前壳100下表面,这样,通过第一连接结构件300的设置,使后壳200固定在前壳100上,且连接件连接于后壳200的上边板210,使中盖板230上无连接孔设置,该连接孔是用于后壳200固定于前壳100上时开设的连接孔。因此,通过第一连接结构件300的设置,可有效提高后壳200整体强度和刚度,也使电视机外壳结构整体更加平整、美观。

在本实施例中,中盖板230的左右两端朝向前壳100方向弯曲设置,与上边板210、下边板220共同合成可包裹电视机主机的后壳200。

具体地,第一板舌320于其上表面开设有上下贯通的第一通孔321,上边板210于其上板面开设有上下贯通的上穿孔211,上穿孔211与第一通孔321连通,上边板210与第一板舌320通过连接件依次穿于上穿孔211、第一通孔321后固定连接在一起。

具体地,上边板210于其上表面向下开设有用于容设连接件头部的沉槽212,上穿孔211是从沉槽212的槽底壁向下开设而成的上穿孔211。这样,使上边板210的上表面始终保持平整。

具体地,第一连接结构件300还包括于第一板舌320的下表面凸伸成型的连接附管330,连接附管330的内径与第一通孔321的孔径相等,且连接附管330的轴线与第一通孔321的轴线重叠。这样,用以提高连接件连接的稳固性,即提高上边板210固定于各第一板舌320上时的牢固性。

具体地,任一两相邻的第一板舌320间隔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板310同样通过连接件固定于前壳100,且该连接件设置至少两个。具体地,第一固定板310于其后表面开设前后贯通的第二通孔311,前壳100于其后表面开设前后贯通的前穿孔101,前穿孔101与第二通孔311连通,第一固定板310通过连接依次穿于第二通孔311、前穿孔101后固定连接在一起。

具体地,前壳100于其前表面凸伸一前附管130前附管130,前附管130的内径与第二通孔311的孔径相等,且前附管130的轴线与第二通孔311的轴线重叠。这样,可以提高该处连接件连接的稳固定,即提高第一固定板310固定于前壳100上时的牢固性。

前壳100于其后表面设有凸台102,第一连接结构件300固设于凸台102的后台面,上边板210与凸台102的上台面相正对设置。这样设置的目的在于,缩短第一板舌320的延伸长度,提高第一板舌320的强度与刚度。

在本实施例中,前壳100于其前表面中与凸台102后台面相背对的位置处设有容纳槽103,前附管130设于容纳槽103内。这样设置,一方面,降低前壳100整体重量;另一方面,为连接件提供足够的安装空间。具体地,前壳100为一钣金件,通过冲压工艺形成容纳槽103、凸台102。

进一步地,前壳100包括壳体110以及从壳体110的后表面凸设的凸起120,凸起120沿左右方向延伸设置,第一固定板310于其前表面中与凸起120相正对位置处向中盖板230凹陷形成第一定位槽312,第一定位槽312卡套于凸起120。这样设置,使第一固定板310实现安装定位,提高其安装效率,缩短安装耗时。

进一步地,凸起120是从前壳100前表面向中盖板230凹陷而形成的凸起120。具体地,该凸起120是于壳体110的前表面采用冲压工艺冲压成型的凸起120。

在本实施例中,凸起120设于凸台102的后台面上,且凸起120的横截面 呈半圆环型。

进一步地,电视机外壳结构还包括皆固设于壳体110后侧面的左连接结构件400和右连接结构件500,左连接结构件400设于中盖板230的左侧边缘处,并与中盖板230固定连接;右连接结构件500设于中盖板230的右侧边缘处,并与中盖板230固定连接。这样,便于后壳200的左上边角处以及右上边角处紧密固定于壳体110上,避免后壳200的左右侧边角翘起,或者活动,影响其他部分的固定连接。

具体地,左连接结构件400与右连接结构件500皆通过连接件固定于壳体110后侧面。

进一步地,电视机外壳结构包括与上边板210左侧端部连接的第二连接结构件600,第二连接结构件600包括固定于壳体110后表面的第二固定板610,以及至少一个从第二固定板610的板边向后壳200内延伸成型的第二板舌620;

各第二板舌620皆与上边板210平行设置,且上边板210的左侧端部通过连接件与各第二板舌620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第二固定板610于其前表面中与凸起120相正对位置处向中盖板230凹陷形成第二定位槽611,第二定位槽611卡套于凸起120,用以实现第二固定板610的定位。

进一步地,第二连接结构件600还包括从第二固定板610的左侧板边向左连接结构件400延伸成型的左延伸板630,以及设于左延伸板630的延伸端后板面的左勾舌640,左连接结构件400于其前表面中与左勾舌640相正对的位置处开设有左勾口401,左勾舌640插于左勾口401内。这样设置,可使左连接结构件400实现初次定位,并实现限位。

在本实施例中,左连接结构件400的一端部开设有左勾口401,另一端部通过单个连接件固定连接,左勾舌640与左勾口401的配合连接以及左连接结构件400的另一端部通过单个连接件的固定连接,实现左连接结构件400固定于壳体110的后表面,结构简单,免去多个连接件逐个安装的繁琐工序,缩短 组装耗时。

具体地,左连接结构件400于其后表面中与左延伸板630的延伸端相正对的位置处向后凹陷形成左插槽402,用以容设左延伸板630的延伸端。

具体地,左连接结构件400为钣金件,通过采用冲压工艺冲压成型。

具体地,左连接结构件400包括左固定板410以及与壳体110左侧面相正对设置并与左固定板410连接的左限位板420。这样,结合左勾舌640与左勾口401配合结构,实现左连接结构件400的快速定位和限位,进而更加提高了左连接结构件400安装效率。

进一步地,电视机外壳结构包括与上边板210右侧端部连接的第三连接结构件700,第三连接结构件700包括固定于壳体110后表面的第三固定板710,以及至少一个从第三固定板710的板边向后壳200内延伸成型的第三板舌720;

各第三板舌720皆与上边板210平行设置,且上边板210的右侧端部通过连接件与各第三板舌720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第三固定板710于其前表面中与凸起120相正对位置处向中盖板230凹陷形成第三定位槽711,第三定位槽711卡套于凸起120,用以实现第三固定板710的定位。

进一步地,第三连接结构件700还包括从第三固定板710的右侧板边向右连接结构件500延伸成型的右延伸板730,以及设于右延伸板730的延伸端后板面的右勾舌740,右连接结构件500于其前表面中与右勾舌740相正对的位置处开设有右勾口501,右勾舌740插于右勾口501内。这样设置,可使右连接结构件500实现初次定位,并实现限位。

在本实施例中,右连接结构件500的一端部开设有右勾口501,另一端部也通过单个连接件固定连接,右勾舌740与右勾口501的配合连接以及右连接结构件500的另一端部通过单个连接件的固定连接,实现右连接结构件500固定于壳体110的后表面,结构简单,免去多个连接件逐个安装的繁琐工序,缩短组装耗时。

具体地,右连接结构件500于其后表面中与右延伸板730的延伸端相正对的位置处向后凹陷形成右插槽502,用以容设右延伸板730的延伸端。

具体地,右连接结构件500为钣金件,通过采用冲压工艺冲压成型。

具体地,右连接结构件500包括右固定板510以及与壳体110右侧面相正对设置并与右固定板510连接的右限位板520。这样,结合右勾舌740与右勾口501配合结构,实现右连接结构件500的快速定位和限位,进而更加提高了右连接结构件500安装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结构件300可设置有至少一个,根据具体安装需求而定。第一连接结构件300设于第二连接结构件600以及第三连接结构件700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板舌620和第三板舌720的结构以及固定形式皆与第一板舌320的结构以及固定形式相同,第二固定板610和第三固定板710的固定结构皆与第一固定板310的固定结构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