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控制电路及采用了该控制电路的SIM卡双卡卡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15806阅读:402来源:国知局
一种控制电路及采用了该控制电路的SIM卡双卡卡托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双SIM卡的控制电路,以及采用了该控制电路的用于苹果手机的SIM卡双卡卡托,属于手机通信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面各种流量卡(如腾讯大王卡,阿里蚂蚁宝卡)或者用户希望使用新的号码卡,双卡双待用户可以很方便插在第二SIM卡位置上,这个对苹果iphone用户只能望洋兴叹。

苹果公司出品的苹果手机(5s/6/6p/6s/6sp/7/7p)都只能使用单卡,都是一卡一个号码,如果用户需要用到两个SIM卡号码,就需要手动拔插替换SIM卡才能在同一个手机上使用,给用户使用体验带来极大不便。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出现了两种解决的技术方案。

第一种技术方案是“双享号”和“蓝牙皮”技术,该技术方案主要是购买一个终端用于放置第二张SIM卡,然后通过无线连接(wifi或者蓝牙),经过app控制,达到双卡双待。但前提是必须具有一个终端设备,这样给用户带来极大不便,还要对终端设备的电池进行充电维护,大大增加了使用难度;还有,该种技术方案只能实现第二张SIM卡的语音与短信的待机,通过蓝牙传输手段传输给手机后台运行的配套app软件里,实现语音通讯和收发短信。它不能实现第二张SIM卡数据上网功能的待机,因为数据功能必须是SIM卡安装到手机的本体卡槽里才能让手机使用这个SIM卡的数据通讯能力。

第二种技术方案是“软SIM卡”技术,“软SIM卡”技术主要通过制造薄型的柔性电路板,通过冲压在柔性电路板表面形成凸起,与实体SIM卡的接触面进行接触连接。软SIM卡的芯片管脚与实体SIM卡连接的同时也与手机的卡座进行连接,同时软SIM卡的芯片本身也存储有另外一个SIM卡身份密钥信息,通过芯片的程序按用户要求使用实体SIM卡还是内置的另外一个身份密钥,虽然它实现一个SIM卡的外形两个SIM卡身份,但是只是一机双SIM卡,双号单待机。它的缺点是,柔性电路板通过冲压形成凸起作为的接触点不具备弹性,容易产生接触不良,整体可靠性低。另一个缺陷是软SIM卡需要内置另外一个SIM卡身份密钥,这属于极度敏感的数据,只有运营商才能进行管理与写入,用户无法将自己已有的号码管理进去,大大增加了使用难度。另外一个缺陷是由于没有配套的app软件,无法实现方便管理。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弥补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方便切换两张SIM卡的控制电路,以及采用了该控制电路且结构简单的SIM卡双卡卡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用于双SIM卡的控制电路,包括电路板本体,设于电路板本体一侧且用于与手机卡座电性连接的电性触点,两组设于电路板本体另一侧且分别用于与两张SIM卡电性连接的金属弹片,以及设于电路板本体且与电性触点和金属弹片电性连接的控制芯片;所述控制芯片设有切换电路,使两组金属弹片以择一方式与电性触点进行数据传输。

上述的控制电路,结构简单,控制芯片通过切换电路,使两组金属弹片以择一方式与电性触点进行数据传输,操作非常方便。

进一步的,为了能够便于金属弹片、控制芯片和电性触点之间的电性连接,所述两组金属弹片,每组均包括第一IO管脚;所述电性触点包括第二IO管脚;所述控制芯片设有IO1管脚、IO2管脚和IO3管脚;所述的IO1管脚与第二IO管脚电性连接;所述的IO2管脚与一组金属弹片的第一IO管脚电性连接;所述的IO3管脚与另一组金属弹片的第一IO管脚电性连接;所述的IO2管脚和IO3管脚以择一方式与IO1管脚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为了便于实现两组金属弹片与电性触点之间的数据传输,所述两组金属弹片,每组还包括第一GND管脚、第一VCC管脚、第一RST管脚和第一CLK管脚;所述电性触点还包括第二GND管脚、第二VCC管脚、第二RST管脚和第二CLK管脚;所述控制芯片还设有第三GND管脚、第三VCC管脚、第三RST管脚和第三CLK管脚。所述两个第一GND管脚、第二GND管脚和第三GND管脚均电性连接;所述两个第一VCC管脚、第二VCC管脚和第三VCC管脚均电性连接;所述两个第一RST管脚、第二RST管脚和第三RST管脚均电性连接;所述两个第一CLK管脚、第二CLK管脚和第三CLK管脚均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用于苹果手机的SIM卡双卡卡托,包括卡托本体,以及设于卡托本体的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所述的卡托本体设有安装腔;所述的安装腔内设有上述的用于双SIM卡的控制电路;所述两组金属弹片,一组设于第一卡槽,另一组设于第二卡槽。

上述的SIM卡双卡卡托,结构简单,尤其是在安装腔内设有上述的控制电路,使得两组金属弹片以择一方式与电性触点进行数据传输,非常方便地实现切换设于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内的两张SIM卡与手机卡座的数据传输;同时SIM卡与金属弹片直接接触,长时间的反复使用,也不易出现接触不良的情况。

进一步的,为了简化结构,方便安装,所述卡托本体包括SIM卡安装部和与SIM卡安装部一体成型的推送部;所述安装腔位于所述的SIM卡安装部。

进一步的,为了简化结构,方便安装两张SIM卡,所述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并排设于所述SIM卡安装部,且位于所述安装腔上方。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卡槽靠近推送部;所述第二卡槽远离推送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卡槽的长为11.49~11.51mm,宽为8.79~8.81mm,用于安装标准nano卡;所述第二卡槽的长为8.79~8.81mm,宽为mm5.29~5.31mm,用于安装定制卡或裁剪卡。

当需要在苹果手机上使用双卡时,先在苹果手机上采用设有上述的控制电路的SIM卡双卡卡托,然后将标准的nano卡(下述称卡1)安装在第一卡槽内,接着将经过裁剪的另外一张SIM卡或定制适于尺寸的SIM卡(下述称卡2)安装在第二卡槽即可。

用户根据自己需求,可以设置双卡双待模式,也可以设置成双卡单待模式。

当采用双卡单待模式时,用户选择使用第一卡槽内的卡1的时候,控制芯片选择从IO2管脚读取其数据转发给IO管脚,接着发往手机卡座,此时,手机连接卡1,使用卡1交互通讯登录本地移动网络。第二卡槽内的卡2没有被访问。

当用户选择使用卡2的时候,控制芯片选择从IO3读取数据转发给IO,接着发往手机卡座;此时,手机连接的卡2,使用卡2交互通讯登录本地移动网络,此时卡1没有被访问。

当采用双卡双待模式时,假设用户当前选择使用卡1为登录本地网络,控制芯片访问卡1,转发给手机卡座,手机通过卡1获得运营商提供的语音短信与数据上网功能。在这个条件下,控制芯片通过IO3访问卡2,将卡2的鉴权交互指令打包成数据包的形式,再经由卡1已经入网具备的数据上网能力或WiFi发往云待机服务器,云待机服务器向卡2的运营商网络请求卡2的入网登录,由于提交的请求是真实的来自卡2的,运营商会准许入网,完成卡2的入网待机,此时手机里需要安装配套的APP应用程序,与云待机服务器通讯,当卡2有来电或去电,云待机服务器都会与卡2的运营商服务器进行交互,运营商服务器与云待机服务器将语音信号打包为VOIP网络电话的数据格式进行交互,再与运行在手机里的APP进行交互,最后从听筒里播放和从麦克风里接受语音。当有短信收发时,运营商服务器收到卡2的短信,传递给云待机服务器,再传递给用户的APP,最后呈现为了可视的文字。发送短信时,用户通过APP编写短信后传递给云待机服务器,云待机服务器再提交给运营商服务器,最好发给接收人。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电路板与控制芯片的电控原理图;

图2为手机卡座的电控原理结构图;

图3为SIM卡的电控原理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后面结构示意图。

S1 控制电路 S2 卡托本体

S21 SIM卡安装部 S22 推送部

S3 第一卡槽 S4 第二卡槽

S5 安装腔 10 电路板本体

11 电性触点 111 第二IO管脚

112 第二GND管脚 113 第二VCC管脚

114 第二RST管脚 115 第二CLK管脚

12 金属弹片 121 第一IO管脚

122 第一GND管脚 123 第一VCC管脚

124 第一RST管脚 125 第一CLK管脚

20 手机卡座 30 SIM卡

40 控制芯片 41 IO1管脚

42 IO2管脚 43 IO3管脚

44 第三GND管脚 45 第三VCC管脚

46 第三RST管脚 47 第三CLK管脚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一步介绍和说明,但不局限于此。

实施例1

如图1~图3所示,一种用于双SIM卡的控制电路S1,包括电路板本体10,设于电路板本体10一侧且用于与手机卡座20电性连接的电性触点11,两组设于电路板本体10另一侧且分别用于与两张SIM卡30电性连接的金属弹片12,以及设于电路板本体10且与电性触点11和金属弹片12电性连接的控制芯片40;控制芯片40设有切换电路,使两组金属弹片12以择一方式与电性触点11进行数据传输。

具体的,两组金属弹片12,每组均包括第一IO管脚121;电性触点11包括第二IO管脚111;控制芯片40设有IO1管脚41、IO2管脚42和IO3管脚43;IO1管脚41与第二IO管脚111电性连接;IO2管脚42与一组金属弹片12的第一IO管脚121电性连接;IO3管脚43与另一组金属弹片12的第一IO管脚121电性连接;IO2管脚42和IO3管脚43以择一方式与IO1管脚41电性连接。

具体的,两组金属弹片12,每组还包括第一GND管脚122、第一VCC管脚123、第一RST管脚124和第一CLK管脚125;电性触点还包括第二GND管脚112、第二VCC管脚113、第二RST管脚114和第二CLK管脚115;控制芯片40还设有第三GND管脚44、第三VCC管脚45、第三RST管脚46和第三CLK管脚47。两个第一GND管脚122、第二GND管脚112和第三GND管脚44均电性连接;两个第一VCC管脚123、第二VCC管脚113和第三VCC管脚45均电性连接;两个第一RST管脚124、第二RST管脚114和第三RST管脚46均电性连接;两个第一CLK管脚125、第二CLK管脚115和第三CLK管脚47均电性连接。

综上所述:上述的控制电路,结构简单,控制芯片40切换IO2和IO3与两组金属弹片12的连通,使两组金属弹片12以择一方式与电性触点11进行数据传输,操作非常方便。

实施例2

如图4和图5所示,一种SIM卡双卡卡托,包括卡托本体S2,以及设于卡托本体S2的第一卡槽S3和第二卡槽S4;卡托本体S2设有安装腔S5;安装腔S5内设有实施例1中所述的控制电路S1;两组金属弹片12,一组设于第一卡槽S3,另一组设于第二卡槽S4。

进一步的,卡托本体S2包括SIM卡安装部S21和与SIM卡安装部S21一体成型的推送部S22;安装腔S5位于SIM卡安装部S21;

进一步的,第一卡槽S3和第二卡槽S4并排设于SIM卡安装部S21,且位于安装腔S5上方。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卡槽靠近推送部;所述第二卡槽远离推送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卡槽的长为11.49~11.51mm,宽为8.79~8.81mm,用于安装标准nano卡;所述第二卡槽的长为8.79~8.81mm,宽为mm5.29~5.31mm,用于安装定制卡或裁剪卡。

综上所述:上述的SIM卡双卡卡托,结构简单,尤其是在安装腔S5内设有上述的控制电路S1,使得两组金属弹片12以择一方式与电性触点11进行数据传输,非常方便地实现切换设于第一卡槽S3和第二卡槽S4内的两张SIM卡30与手机卡座20的数据传输。

当需要在苹果手机上使用双卡时,先在苹果手机上采用设有上述的控制电路的SIM卡双卡卡托,然后将卡1安装在第一卡槽内,接着将卡2安装在第二卡槽即可。

上述仅以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以便于读者更容易理解,但不代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仅限于此,任何依本实用新型所做的技术延伸或再创造,均受本实用新型的保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