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指向驻极体传声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00362发布日期:2018-10-02 20:10阅读:47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传声器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双指向驻极体传声器。



背景技术:

目前,驻极体传声器一般分为全指向、单指向型。全指向型即为全方位收音的特性,也就是其前后左右任何一个方位的收音灵敏度几乎是一样的。单指向型依其反方向180度为其最深的不反应区,也因此从音头后方来的声音讯号最不会被拾取,正对传声器0度时录取声音效果最佳,实现抗噪效果。

在传声器应用领域中,还有一种情况,需要前后两个方向都能录音,而这种情况需要在0度和180度方向都能入音,需要在外壳和PCB上均开下入音孔,这样在0度和180度两个方向都可以拾音。然而,现有行业中的膜片都是设置在外壳的下入音孔0度方向,当180度方向从PCB的上入音孔进去经过内部腔体、背极板后发生了衰减,导致180度方向上拾音小于0度方向上拾音10dB以上,造成使用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指向驻极体传声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双指向驻极体传声器因180度方向上拾音与0度方向上拾音差别较大而导致使用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指向驻极体传声器,包括:

外壳,其底部开设有下入音孔;

振膜部件,设于所述外壳底部且与所述下入音孔相对设置;

绝缘垫片,设于所述振膜部件上;

背极板,设于所述绝缘垫片上;

阻尼网,设于所述背极板上;

极板,设于所述阻尼网上;

金属环,设于所述极板上;

塑环,用于固定所述背极板、所述阻尼网、所述极板和所述金属环且与所述外壳绝缘;以及

线路板,设于所述金属环上且开设有上入音孔。

其中,所述振膜部件包括设于所述外壳底部的金属件以及设于所述金属件上的膜片。

其中,所述绝缘垫片沿所述振膜部件的边沿设置。

其中,所述金属环为铜环。

其中,所述背极板和所述极板上开设的声音通道对齐设置。

其中,所述背极板和所述极板上开设的声音通道交错设置。

其中,所述线路板上贴装有用于高增益和抗噪的集成电路芯片。

其中,所述外壳的顶部边沿向内弯折形成限位部,所述线路板的边沿夹持于所述限位部和所述金属环之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指向驻极体传声器,包括:底部开设有下入音孔的外壳、设于外壳底部且与下入音孔相对设置的振膜部件、设于振膜部件上的绝缘垫片、依次叠罗设于绝缘垫片上的背极板、阻尼网和极板、设于极板上的金属环、用于固定背极板、阻尼网、极板和金属环且与外壳绝缘的塑环、以及设于金属环上且开设有上入音孔的线路板;通过依次叠罗设于绝缘垫片上的背极板、阻尼网和极板,实现0度和180度方向上传入的声音必须经过阻尼网传导而不会漏声。另外,通过调整阻尼网的钼数,使得从下入音孔的0度方向和从上入音孔的180度方向的拾音差别较小,提高使用效果,而且90度和270度方向的声音不会被拾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双指向驻极体传声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双指向驻极体传声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实施例的双指向驻极体传声器10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双指向驻极体传声器10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双指向驻极体传声器10包括:外壳100、振膜部件200、绝缘垫片300、背极板400、阻尼网500、极板600、金属环700、塑环800、以及线路板900。

外壳100可以是一体成型的金属材料,例如不锈钢材料,又如铝合金材料,又如铝镁合金材料。外壳100的底部开设有下入音孔110,外壳100的顶部边沿向内弯折形成限位部120。

振膜部件200设于外壳100底部且与下入音孔110相对设置,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振膜部件200包括设于外壳100底部的金属件210以及设于金属件210上的膜片220,以使膜片220通过金属件210与外壳100电气连接。由于膜片220不需要贮存电荷,膜片220可以选用耐高温且轻薄的PPS材料,有利于提高双指向驻极体传声器10的音质效果。

绝缘垫片300设于振膜部件200上方,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绝缘垫片300沿振膜部件200的边沿设置,绝缘垫片300起到将膜片220与背极板400电气隔离的作用。

背极板400、阻尼网500和极板600依次叠罗设于绝缘垫片300的上方,阻尼网500平整地夹设于背极板400和极板600之间;具体的,背极板400设于绝缘垫片300的上方,阻尼网500设于背极板400的上方,极板600设于阻尼网500的上方。在实际应用中,极化的电位储存在背极板400上,当用烙铁焊接时,因对温度敏感的膜片220上没有储存电荷,改善了焊接温度对双指向驻极体传声器10的影响,能够保证其灵敏度的稳定性。

背极板400通过阻尼网500与极板600电气连接,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背极板400和极板600上开设的声音通道对齐设置,即背极板400上开设的声音通道410与极板600上开设的声音通道610对齐设置。在其他实施例中,背极板400和极板600上开设的声音通道交错设置。

金属环700设于极板600的上方,金属环700沿极板600的边沿设置。线路板900设于金属环700的上方,线路板900开设有上入音孔910。金属环700起到将极板600与线路板900电气连接的作用。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金属环700可以为铜环。金属环700可以根据实际应用的需要设计成不同的高度,通过调整金属环700的高度可以调节不同的频响曲线,提高录音质量。

线路板900上可以贴装有用于起到高增益和抗噪作用的集成电路芯片,可以大幅度提高双指向驻极体传声器10的灵敏度和信噪比。线路板900上也可以设有电子元器件920,根据实际应用的需要,电子元器件920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电阻、电容、场效应管等,从而起到信号进行处理、阻抗变换等作用。

为了提高线路板900装配后的稳定性,线路板900的边沿夹持于限位部120和金属环700之间。需要说明的是,集成电路芯片和/或电子元器件920可以设于线路板900朝向外壳100外部的表面,也可以设于线路板900朝向外壳100内部的表面。当集成电路芯片和电子元器件920设于线路板900朝向外壳100内部的表面时,能够有效降低双指向驻极体传声器10的整体高度,有利于实现体积小型化。

塑环800用于固定背极板400、阻尼网500、极板600和金属环700且与外壳100绝缘。具体的,塑环800抵靠在外壳100的内壁,背极板400、阻尼网500和极板600的边沿抵持于塑环800的内壁,从而避免背极板400、阻尼网500和极板600与外壳100接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指向驻极体传声器10,包括:底部开设有下入音孔110的外壳100、设于外壳100底部且与下入音孔110相对设置的振膜部件200、设于振膜部件200上的绝缘垫片300、依次叠罗设于绝缘垫片300上的背极板400、阻尼网500和极板600、设于背极板400上的金属环700、用于固定背极板400、阻尼网500、极板600和金属环700且与外壳100绝缘的塑环800、以及设于金属环700上且开设有上入音孔910的线路板900;通过依次叠罗设于绝缘垫片300上的背极板400、阻尼网500和极板600,实现0度和180度方向上传入的声音必须经过阻尼网500传导而不会漏声。另外,通过调整阻尼网500的钼数,使得从下入音孔110的0度方向和从上入音孔910的180度方向的拾音差别较小,提高使用效果,而且90度和270度方向的声音不会被拾取。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