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GOOSE双网接收机制测试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61219发布日期:2019-06-11 22:52阅读:301来源:国知局
一种GOOSE双网接收机制测试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继电器保护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goose双网接收机制测试系统。



背景技术:

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领域,过程层网络包含sv网络,goose网络。sv网络用来传递模拟量,电压电流等信息。goose网络用来传递开关刀闸位置以及跳闸信号。继电保护装置的goose分为单网接收以及双网接收。goose双网接收机制中,对于是否使用goose信号中的数据有一定的规定。但是,也允许自定义一部分内容。对双网接收机制的测试,也是goose网路测试中的一个重点以及难点。

目前测试为靠人工控制测试仪输出模拟量,在输出模拟量的同时,还要模拟输出goose双网的类型。现有技术缺点为,goose双网输出内容不同,goose双网的输出以及模拟量的输出需要配合操作。此配合操作全靠人工控制,且需多人同时操作配合,配合完成度较低。

因此,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goose双网接收机制测试系统以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甚为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goose双网接收机制测试系统,该goose双网接收机制测试系统能够自动控制goose双网的模拟量以及模拟时间,实现goose双网接收机制的自动测试工作。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手段实现。

提供一种goose双网接收机制测试系统,设置有用于与继电保护测试仪连接的上位机以及用于与被测装置连接的工控机,上位机与工控机连接。

上位机分别发送测试命令于继电保护测试仪、工控机。

继电保护测试仪根据测试命令向被测装置发送相对应的数据信息,并将测试数据反馈至上位机;工控机根据测试命令向被测装置发送相对应的数据信息,工控机同时采集被测装置执行测试命令的执行动作状态反馈至上位机,上位机将工控机反馈的执行动作状态与执行命令进行对比判断并得出所述被测装置的准确测试结果。

优选的,上位机设置有命令组件、执行操作组件、用于接收并解析工控机反馈的执行动作状态文件信息的文件解析组件以及判断组件,

优选的,命令组件分别与执行操作组件、判断组件连接,执行操作组件分别与继电保护测试仪、工控机、判断组件信号连接;

文件解析组件分别与工控机、判断组件连接;

命令组件发布执行命令于执行操作组件,执行操作组件将执行命令处理分解为第一操作命令以及第二操作命令,执行操作组件将第一操作命令发送至继电保护测试仪,执行操作组件将第二操作命令发送至工控机;

将继电保护测试仪根据第一操作命令发送的文件定义为第一文件,将工控机根据第二操作命令发送的被测装置的执行状态信息定义为第二文件;

优选的,文件解析组件将第二文件进行解析,并将解析后的文件发送至判断组件,判断组件通过将第二文件与第二操作命令进行对比判断。

上述,当第二文件与第二操作命令符合时,得到解析后的文件为正确的测试结果;

上述,当第二文件与第二操作命令不符合时,判断组件将判断结果判定为错误结果。

优选的,工控机设置有根据第二操作命令向被测装置发送测试数据的goose双网控制组件,goose双网控制组件分别与执行操作组件、文件解析组件以及被测装置信号连接;

优选的,goose双网控制组件通过接收第二操作命令,并根据第二操作命令向被测装置发送相应测试数据,并将被测装置接收相应测试数据后的执行动作信息反馈至文件解析组件。

优选的,上位机还设置有测例仿真模型,测例仿真模型分别与执行操作组件、文件解析组件、继电保护测试仪以及goose双网控制组件连接;

优选的,测例仿真模型通过接收收集执行操作组件的第一操作命令以及第二操作命令、文件解析组件的解析信息、继电保护测试仪的测试信息以及goose双网控制组件反馈的被测装置执行状态,并形成映射模型。

优选的,工控机还设置有用于与被测装置其中一个goose网连接的第一goose网路以及用于与被测装置另一个goose网连接的第二goose网路,第一goose网路、第二goose网路分别与goose双网控制组件信号连接。

优选的,测试命令包含有goose接收机制类型、输出模拟量时间以及测试模拟量,第一操作命令包含有输出模拟量时间以及测试模拟量,第二操作命令包含有goose接收机制类型、输出模拟量时间。

优选的,上位机还设置有用于与继电保护测试仪连接的第一接口,第一接口与执行操作组件信号连接。

优选的,上位机还设置有第二接口,工控机还设置有第三接口;第二接口与文件解析组件、执行操作组件以及第三接口连接,优选的,第三接口与goose双网控制组件连接。

优选的,第一接口、第二接口以及第三接口分别设置为lan接口。

优选的,第一接口、第二接口以及第三接口设置为rj45接口。

优选的,goose双网控制组件设置为dsp控制组件。

本发明的goose双网接收机制测试系统,设置有用于与继电保护测试仪连接的上位机以及用于与被测装置连接的工控机,上位机与工控机连接,上位机分别发送测试命令于继电保护测试仪、工控机;继电保护测试仪根据测试命令将对应的测试信息发送至被测装置,并将测试数据反馈至上位机;工控机根据测试命令向被测装置发送相对应的数据信息,工控机同时采集测装置执行测试命令的执行动作状态并反馈至上位机,上位机将工控机反馈的被测装置的执行动作状态与执行命令进行对比判断并得出被测装置的准确测试结果。该goose双网接收机制测试系统能够自动控制goose双网的模拟量以及模拟时间,实现goose双网接收机制的自动测试工作。

附图说明

利用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但附图中的内容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在图1至图3中,包括:

上位机100、命令组件101、执行操作组件102、文件解析组件103、判断组件104、测例仿真模型105、第一接口106、第二接口107;

工控机200、goose双网控制组件201、第一goose网路210、第二goose网路220、第三接口230;

继电保护测试仪300、被测装置400。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一种goose双网接收机制测试系统,如图1所示,设置有用于与继电保护测试仪300连接的上位机100以及用于与被测装置400连接的工控机200,上位机100与工控机200连接。

上位机100分别发送测试命令于继电保护测试仪300、工控机200;继电保护测试仪300根据测试命令将对应的测试信息发送至被测装置400,并将测试数据反馈至上位机100;

工控机200根据测试命令向被测装置400发送相对应的数据信息,工控机200同时采集被测装置400执行测试命令的执行动作状态并反馈至上位机100,上位机100将工控机200反馈的被测装置400的执行动作状态进行对比判断测试状态并得出被测装置400的测试结果。

具体的,上位机100设置有命令组件101、执行操作组件102、用于接收并解析工控机200反馈的执行动作状态文件信息的文件解析组件103以及判断组件104,

具体的,命令组件101分别与执行操作组件102、判断组件104连接,执行操作组件102分别与继电保护测试仪300、工控机200、判断组件104信号连接;

文件解析组件103分别与工控机200、判断组件104连接;

命令组件101发布执行命令于执行操作组件102,执行操作组件102将执行命令处理分解为第一操作命令以及第二操作命令,执行操作组件102将第一操作命令发送至继电保护测试仪300,执行操作组件102将第二操作命令发送至工控机200;

将继电保护测试仪300根据第一操作命令发送的文件定义为第一文件,将工控机200根据第二操作命令发送的被测装置400的执行状态信息定义为第二文件;

具体的,文件解析组件103将第二文件进行解析,并将解析后的文件发送至判断组件104,判断组件104通过将第二文件与第二操作命令进行对比判断。

上述,当第二文件与第二操作命令符合时,得到解析后的文件为正确的测试结果;

上述,当第二文件与第二操作命令不符合时,判断组件104将将被测装置400的该项测试结果判断为错。

具体的,工控机200设置有根据第二操作命令对被测装置400进行控制的goose双网控制组件201,goose双网控制组件201分别与执行操作组件102、文件解析组件103以及被测装置400信号连接;

具体的,goose双网控制组件201通过接收第二操作命令,并根据第二操作命令向被测装置400发送相应测试数据,并将被测装置400接收相应测试数据后的执行动作信息反馈至的执行状态反馈至文件解析组件103。

具体的,工控机200还设置有用于与被测装置400其中一个goose网连接的第一goose网路210以及用于与被测装置400另一个goose网连接的第二goose网路220,第一goose网路210、第二goose网路220分别与goose双网控制组件201信号连接。

具体的,测试命令包含有goose接收机制类型、输出模拟量时间以及测试模拟量,第一操作命令包含有输出模拟量时间以及测试模拟量,第二操作命令包含有goose接收机制类型、输出模拟量时间。

具体的,goose双网控制组件201设置为dsp控制组件。

如:当被测装置为母线保护装置,测试内容为测试母线保护装置线路失灵goose双网a1网中断后再恢复,恢复时(st不变,sq变大)被测装置使用情况。

首先上位机发布测试命令,测试命令中的goose接收机制类型为goose双网a1网中断后再恢复,输出模拟量时间为接收到命令时间的30s后,测试模拟量为模拟量为1a。

测试开始时,上位机将测试仪需要用到的“模拟量为1a,输出时间为接收到命令时间的30s后”下发给测试仪。同时将“测试仪输出时间为延时30s,测试内容为a1网中断再恢复”下发给工控机。

测试仪收到命令后,延时30s输出1a的模拟量。工控机收到命令后,模拟a1网中断并恢复。

具体情况如下:工控机收到命令后:首先正常发送goose口1以及goose口2信号。发送2s后,停止发送goose口1内容。正常发送goose口2内容。等到30s时,测试仪输出,此时工控机停止goose口2发送,goose口2此时发送的goose报文(st=m,sq=n),goose口1发送一帧(st=m,sq=n+1),两帧(st=m,sq=n+2),三帧(st=m,sq=n+3),四帧(st=m,sq=n+4)goose变位报文。并收集被测装置动作信息,回传到上位机。上位机记录被测装置动作行为,并通过判断组件进行判断,判断测试的结过是否正确。

其中,st以及sq为goose报文中两个字段内容。被测装置接收时,会解析这两个字段,并根据这两个字段与上一帧goose报文中st,sq的大小关系,来决定是否使用该帧goose报文中的信息。理想情况下,双网接收到的报文信息会完全一致。但因网络延迟,断链等一系列原因,会导致双网接收内容不一致。因此,会采用双网接收机制进行操作,双网接收机制做为本领域内普通技术人员的公知常识,具体操作就不再赘述。

该goose双网接收机制测试系统设置有用于与继电保护测试仪连接的上位机以及用于与被测装置连接的工控机,上位机与工控机连接,上位机分别发送测试命令于继电保护测试仪、工控机;继电保护测试仪根据测试命令将对应的测试信息发送至被测装置,并将测试数据反馈至上位机;工控机根据测试命令向被测装置发送相对应的数据信息,工控机同时采集测装置执行测试命令的执行动作状态并反馈至上位机,上位机将工控机反馈的被测装置的执行动作状态与执行命令进行对比判断并得出被测装置的准确测试结果。

在使用时,通过上位机中的命令组件发布测试命令于执行操作组件,执行操作组件将测试命令分解为命令部分重叠的第一命令以及第二命令,并将第一命令发送至继电保护测试仪、将第二命令发送至工控机,上位机通过双向分别控制继电保护测试仪、工控机,代替现有需要人工进行控制模拟量的传统操作,随后根据工控机反馈的被测装置的执行动作信息通过上位机的文件解析组件进行解析并随后通过判断组件将解析后的执行动作信息与测试命令进行对比判断测试结果,得到准确的测试结果以及测试信息,该goose双网接收机制测试系统能够自动控制goose双网的模拟量以及模拟时间,实现goose双网接收机制的自动测试工作。

实施例2。

一种goose双网接收机制测试系统,其它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如图2所示,该goose双网接收机制测试系统,具体的,上位机100还设置有测例仿真模型105,测例仿真模型105分别与命令组件101、文件解析组件103、继电保护测试仪300以及goose双网控制组件201连接;

具体的,测例仿真模型105通过接收收集命令组件101的测试命令、文件解析组件103的解析信息、继电保护测试仪300的测试信息以及goose双网控制组件201反馈的被测装置400执行状态,并形成映射模型。

通过设置测例仿真模型,上位机当工作一段时间后,测例仿真模型在不断的收集收集记录命令组件的测试命令、文件解析组件的解析信息以及判断组件的判断结果,并形成映射模型,能够提高数据的采集量同时能够对后续的操作进行优化,减少工作计算量,降低使用成本。

实施例3。

一种goose双网接收机制测试系统,其它结构与实施例1或2相同,如图3所示,不同之处在于,具体的,上位机100还设置有用于与继电保护测试仪300连接的第一接口106,第一接口106与执行操作组件102信号连接。

具体的,上位机100还设置有第二接口107,工控机200还设置有第三接口230;第二接口107与文件解析组件103、执行操作组件102以及第三接口230连接,具体的,第三接口230与goose双网控制组件201连接。

具体的,第一接口106、第二接口107以及第三接口230分别设置为lan接口。

通过接口工控机设置单独的sv接口以及goose接口,上位机设置有第一连接接口以及第二连接接口,工控机设置有第三连接接口,能够进一步优化信号传输以及信号采集,提升系统的稳定性。

实施例4。

一种goose双网接收机制测试系统,其它结构与实施例1-3任意一项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第一接口106、第二接口107以及第三接口230设置为rj45接口。

通过设置为rj45接口进一步提高了系统信息传递的稳定性。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