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终端及其折叠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04100发布日期:2019-12-03 18:40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一种移动终端及其折叠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终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移动终端及其折叠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柔性屏技术的成熟及推广,各大手机厂商也开始布局折叠屏,目前华为,三星等大厂已经发布首款折叠屏手机,开启了折叠屏时代的到来。

折叠手机存在展开和折叠两种状态,手机在展开状态时面向用户的一侧和背向用户的一侧长度相等,然而在折叠状态时,却因移动终端本身的厚度导致原来长度相等的两侧存在差值△l,如图1所示,这就要求可折叠移动终端需要适应不同状态时两侧的长度差异变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及其折叠结构,以解决现有折叠手机折叠状态过程中两侧存在长度差值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折叠结构,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及折叠组件;

所述第一支撑板通过所述折叠组件与所述第二支撑板转动连接;

所述折叠组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板滑动连接或固定连接,所述折叠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板固定连接或滑动连接。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折叠组件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及支撑件;

所述第一连接部及所述第二连接部均与所述支撑件可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传动连接;

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板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板滑动连接。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上设置有空腔的固定块,所述固定块设置有相互平行、且贯通所述固定块的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及所述第二通孔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支撑件的延伸方向相同;

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通孔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二通孔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一齿轮及第一转轴,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第二齿轮及第二转轴;

所述第一齿轮的键与所述第一转轴的键槽装配,所述第二齿轮的键与所述第二转轴的键槽装配;

所述第一转轴装配于所述第一通孔内,所述第二转轴装配于所述第二通孔内;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均位于所述固定块的空腔内,且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相互啮合、以使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传动连接。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还包括:第一连杆及第一连杆滑块;

所述第一连杆滑块与所述第一转轴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一连杆滑块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板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滑块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杆滑块设置有第一滑槽、第一安装孔及第一端轴,所述第一连杆设置有第一轴孔及第一短轴;

所述第一安装孔内壁设置的键与所述第一转轴端部的键槽装配;所述第一滑槽通过固定件与所述第一支撑板滑动连接;

所述第一端轴与所述第一轴孔装配,所述第一短轴与所述第二支撑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板上设置有第一固定孔,所述固定件穿过所述第一滑槽与所述第一固定孔固定;

所述第二支撑板上设置有第一槽孔,所述第一短轴与所述第一槽孔固定装配。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部还包括:第二连杆及第二连杆滑块;

所述第二连杆滑块与所述第二转轴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二连杆滑块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板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滑块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杆滑块设置有第二滑槽、第二安装孔及第二端轴,所述第二连杆设置有第二轴孔及第二短轴;

所述第二安装孔内壁设置的键与所述第二转轴端部的键槽装配;所述第二滑槽通过固定件与所述第二支撑板滑动连接;

所述第二端轴与所述第二轴孔装配,所述第二短轴与所述第一支撑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孔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轴承及第二轴承,所述第二通孔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三轴承及第四轴承;

所述第一转轴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轴承、并通过所述第一轴承与所述第一通孔的一端装配;所述第一转轴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轴承、并通过所述第二轴承与所述第一通孔的另一端装配;

所述第二转轴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三轴承、并通过所述第三轴承与所述第二通孔的一端装配;所述第二转轴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四轴承、并通过所述第四轴承与所述第二通孔的另一端装配。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块的数量与所述折叠组件的数量对应,每个所述固定块用于固定一个所述折叠组件。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的主体为具有弧度的板体,且所述支撑件的主体的两侧边缘设置有补偿凸起结构;

所述第一支撑板及所述第二支撑板相对的侧边处设置有凹槽结构,折叠状态下所述补偿凸起结构与所述凹槽结构适配。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屏幕及所述的折叠结构;

所述屏幕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板及第二支撑板的表面。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及其折叠结构,其中折叠结构通过设置的所述折叠组件,实现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二支撑板的转动连接,因此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二支撑板可以进行折叠,同时由于所述折叠组件的采取任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板滑动连接的形式,当应用于移动终端中进行折叠时,现有技术中,屏幕面向背面折叠时会因为自身厚度、屏幕面折叠过去的长度偏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折叠时,所述折叠组件与所述第一支撑板或所述第二支撑板滑动连接的一端在折叠动力的作用下会发生滑动,使得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之间距离变小,相应的对屏幕面的长度进行有效补偿,消除差值△l。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爆炸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展开状态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局部爆炸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折叠组件的爆炸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局部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展开状态侧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折叠状态图。

附图标记:

1第一支撑板11第一固定孔12第二槽孔

2第二支撑板21第一槽孔22第二固定孔3凹槽结构

4折叠组件

41支撑件411固定块412第一通孔413第二通孔414补偿凸起结构

42第一齿轮421第一齿轮的键43第一转轴431第一转轴的键槽

44第一连杆441第一轴孔442第一短轴

45第一连杆滑块451第一滑槽452第一安装孔453第一端轴

46第二齿轮461第二齿轮的键47第二转轴471第二转轴的键槽

48第二连杆481第二轴孔482第二短轴

49第二连杆滑块491第二滑槽492第二安装孔493第二端轴

410固定件51第一轴承52第二轴承53第三轴承54第四轴承

6屏幕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如图1-7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折叠结构,包括:第一支撑板1、第二支撑板2及折叠组件4;所述第一支撑板1通过所述折叠组件4与所述第二支撑板2转动连接;所述折叠组件4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板1滑动连接或固定连接,所述折叠组件4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板2固定连接或滑动连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折叠结构,其中折叠结构通过设置的所述折叠组件4,实现所述第一支撑板1与所述第二支撑板2的转动连接,因此所述第一支撑板1与所述第二支撑板2可以进行折叠,同时由于所述折叠组件4的采取任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板1滑动连接的形式,当应用于移动终端中进行折叠时,现有技术中,屏幕6面向背面折叠时会因为自身厚度、屏幕6面折叠过去的长度偏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折叠时,所述折叠组件4与所述第一支撑板1或所述第二支撑板2滑动连接的一端在折叠动力的作用下会发生滑动,使得第一支撑板1与第二支撑板2之间距离变小,相应的对屏幕6面的长度进行有效补偿,消除差值△l。

其中,本实用新型的折叠结构用于折叠屏移动终端中,通过折叠组件4,在折叠屏移动终端的折叠和展开过程中,实现支撑板a和支撑板b的连接及尺寸补偿。

其中,如图1-7所示,所述折叠组件4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及支撑件41;所述第一连接部及所述第二连接部均与所述支撑件41可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传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板1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板2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板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板2滑动连接。

其中,如图1-7所示,所述支撑件41上设置有空腔的固定块411,所述固定块411设置有相互平行、且贯通所述固定块411的第一通孔412及第二通孔413,所述第一通孔412及所述第二通孔413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支撑件41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通孔412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二通孔413转动连接。

其中,如图1-7所示,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一齿轮42及第一转轴43,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第二齿轮46及第二转轴47;所述第一齿轮的键421与所述第一转轴的键槽431装配,所述第二齿轮的键461与所述第二转轴的键槽471装配;所述第一转轴43装配于所述第一通孔412内,所述第二转轴47装配于所述第二通孔413内;所述第一齿轮42与所述第二齿轮46均位于所述固定块411的空腔内,且所述第一齿轮42与所述第二齿轮46相互啮合、以使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传动连接。在折叠过程中,第一齿轮42与第二齿轮46啮合运动,实现第一支撑板1与第二支撑板2同步转动。

其中,如图1-6所示,所述第一连接部还包括:第一连杆44及第一连杆滑块45;所述第一连杆滑块45与所述第一转轴43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一连杆滑块45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板1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滑块45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44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44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板2固定连接。

其中,如图1-7所示,所述第一连杆滑块45设置有第一滑槽451、第一安装孔452及第一端轴453,所述第一连杆44设置有第一轴孔441及第一短轴442;所述第一安装孔452内壁设置的键与所述第一转轴43端部的键槽装配;所述第一滑槽451通过固定件410与所述第一支撑板1滑动连接;所述第一端轴453与所述第一轴孔441铰接装配,所述第一短轴442与所述第二支撑板2固定连接。

其中,如图1-7所示,所述第一支撑板1上设置有第一固定孔11,所述固定件410穿过所述第一滑槽451与所述第一固定孔11固定;所述第二支撑板2上设置有第一槽孔21(设置为跑道槽形式),所述第一短轴442与所述第一槽孔21固定装配;以实现在转动过程中可以拖动第二支撑板2进行尺寸补偿。固定件410可为螺钉,通过螺钉与第一支撑板1固定配合、实现第一支撑板1与第一连杆滑块45只能相对滑动。这里只是给出一种滑动方式,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采用设置滑轨等其他可以实现相对滑动的方式。同理,第二连杆滑块49与第二支撑板2通过螺钉与第二支撑板2配合实现相对滑动。

其中,如图1-7所示,所述第二连接部还包括:第二连杆48及第二连杆滑块49;所述第二连杆滑块49与所述第二转轴47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二连杆滑块49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板2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滑块49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48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48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板1固定连接。

其中,如图1-7所示,所述第二连杆滑块49设置有第二滑槽491、第二安装孔492及第二端轴493,所述第二连杆48设置有第二轴孔481及第二短轴482;所述第二安装孔492内壁设置的键与所述第二转轴47端部的键槽装配;所述第二滑槽491通过固定件410与所述第二支撑板2滑动连接;所述第二端轴493与所述第二轴孔481装配,所述第二短轴482与所述第一支撑板1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支撑板2上设置有第二固定孔22,所述固定件410穿过所述第二滑槽491与所述第二固定孔22固定;所述第一支撑板1上设置有第二槽孔12,所述第一短轴442与所述第二槽孔12固定装配。

其中,如图1-7所示,所述第一通孔41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轴承51及第二轴承52,所述第二通孔413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三轴承53及第四轴承54;所述第一转轴43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轴承51、并通过所述第一轴承51与所述第一通孔412的一端装配;所述第一转轴43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轴承52、并通过所述第二轴承52与所述第一通孔412的另一端装配;所述第二转轴47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三轴承53、并通过所述第三轴承53与所述第二通孔413的一端装配;所述第二转轴47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四轴承54、并通过所述第四轴承54与所述第二通孔413的另一端装配。各轴承的外圈分别与对应的通孔的内壁面过紧装配,各轴承的内圈与第一转轴43或第二转轴47过紧装配。通过各轴承与转轴的配合、实现第一转轴43、第二转轴47在支撑件41的中进行自转运动。

其中,如图1-7所示,所述固定块411的数量与所述折叠组件4的数量对应,每个所述固定块411用于固定一个所述折叠组件4。

其中,如图1-7所示,所述支撑件41的主体为具有弧度的板体,且所述支撑件41的主体的两侧边缘设置有补偿凸起结构414;所述第一支撑板1及所述第二支撑板2相对的侧边处设置有凹槽结构3,折叠状态下所述补偿凸起结构414与所述凹槽结构3适配。

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屏幕6及所述的折叠结构;所述屏幕6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板1及第二支撑板2的表面。

在展开状态下,第一支撑板1、第二支撑板2,第一连杆44、第二连杆48,第一连杆滑块45、第二连杆滑块49等组件均处于同一水平线,当折叠时,第二支撑板2带动第二连杆滑块49绕第二转轴47旋转,第二连杆48跟随第二连杆滑块49绕着第二转轴47旋转,从而第二连杆48带动第一支撑板1沿着第一连杆滑块45的第一滑槽451向转轴中心移动。同理,转动过程中,第一连杆滑块45带动第一连杆44拉着第二支撑板2沿着第二连杆滑块49的第二滑槽491向转轴中心移动,从而实现在转动过程中的尺寸补偿。

在转动过程中,第一连杆滑块45带动第一转轴43进行旋转、第二连杆滑块49带动第二第二转轴47进行旋转,而第一转轴43与第二转轴47通过齿轮啮合,从而实现在折叠过程中,第一支撑板1和第二支撑板2的同步转动,最终实现折叠过程中的因厚度产生的尺寸补偿。图7为折叠后的状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等。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