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终端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97354发布日期:2020-05-26 18:31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移动终端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固定支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移动终端支架。



背景技术:

随着个人移动终端的普及,以及个人移动终端的通信、导航、多媒体等功能的日益完善,使得个人移动终端正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用品,尤其是手机,出于安全考虑,当用户在驾车过程中需要使用手机时,如何固定手机,就成为了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目前,手机支架已普遍存在人们的生活当中,市面上常见的手机支架类型一般分为磁吸型和重力夹持型,其中,重力夹持型支架包括设置在壳体底部的支撑臂和设置在壳体两侧的夹臂,主依靠放置在支撑臂上的待夹持物的重力作用实现两侧夹臂的自动夹持。但是,现有的重力夹持型支架通常只有两个夹臂,夹持稳定性不高,而且手机支架的支撑臂和夹臂无法在不支撑手机时改变长度,造成手机支架整体体积较大,导致重力夹持型支架固定在汽车出风口时会遮挡空调出风。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支架,利用左上夹臂、左下夹臂、右上夹臂和右下夹臂夹持移动终端,使得支架在整体体积不增加的情况下,提高夹持的稳定性。

一种移动终端支架,包括支撑座、第一夹臂、第二夹臂和支撑臂;

第一夹臂包括左上夹臂和左下夹臂,左上夹臂和左下夹臂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支撑座内,左上夹臂位于支撑座内的一端设有第一左联动齿条,左下夹臂位于支撑座内的一端设有第二左联动齿条,第一左联动齿条与第二左联动齿条相互啮合;

第二夹臂与第一夹臂相对设置,第二夹臂包括右上夹臂和右下夹臂,右上夹臂和右下夹臂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支撑座内,右上夹臂位于支撑座内的一端设有第一右联动齿条,右下夹臂位于支撑座内的一端设有第二右联动齿条,第一右联动齿条与第二右联动齿条相互啮合;

支撑臂设置在支撑座的下方,支撑臂包括第一连杆结构、第二连杆结构以及用于支撑移动终端的支撑部,第一连杆结构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支撑座内,第一连杆结构的另一端与支撑部连接,第一连杆结构上设有第一连接槽,左上夹臂的一侧设有第一连接轴,第一连接轴沿着第一连接槽的长度方向可移动地连接在第一连接槽内;第二连杆结构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支撑座内,第二连杆结构的另一端与支撑部连接,第二连杆结构上设有第二连接槽,右上夹臂的一侧设有第二连接轴,第二连接轴沿着第二连接槽的长度方向可移动地连接在第二连接槽内;

第一连杆结构与第二连杆结构之间设有弹性复位件,或者第一夹臂、第二夹臂与支撑座之间设有弹性复位件,当支撑部未放置移动终端时,弹性复位件依靠弹力使该支撑部收紧在支撑座的底部以及使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保持张开状态。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上述左上夹臂通过第一转轴可转动地连接在该支撑座内,该左下夹臂通过第二转轴可转动地连接在该支撑座内,该第一转轴与该第二转轴上下相对设置,该右上夹臂通过第三转轴可转动地连接在该支撑座内,该右下夹臂通过第四转轴可转动地连接在该支撑座内,该第三转轴与该第四转轴上下相对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上述左上夹臂的一侧设有第一圆弧部,该第一圆弧部的圆心位于该第一转轴的轴线上,该第一左联动齿条设置在该第一圆弧部上;该左下夹臂的一侧设有第二圆弧部,该第二圆弧部的圆心位于该第二转轴的轴线上,该第二左联动齿条设置在该第二圆弧部上;

该右上夹臂的一侧设有第三圆弧部,该第三圆弧部的圆心位于该第三转轴的轴线上,该第一右联动齿条设置在该第三圆弧部上;该右下夹臂的一侧设有第四圆弧部,该第四圆弧部的圆心位于该第四转轴的轴线上,该第二右联动齿条设置在该第四圆弧部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一连杆结构包括第一驱动臂和第一连接臂,该第一驱动臂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该支撑座内,该第一驱动臂的另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该第一连接臂,该第一连接臂远离该第一驱动臂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该支撑部,该第一连接槽设置在该第一驱动臂上;该第二连杆结构包括第二驱动臂和第二连接臂,该第二驱动臂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该支撑座内,该第二驱动臂的另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该第二连接臂,该第二连接臂远离该第二驱动臂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该支撑部,该第二连接槽设置在该第二驱动臂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一驱动臂远离该第一连接臂的端部设有第三左联动齿条,该第二驱动臂远离该第二连接臂的端部设有第三右联动齿条,该第三左联动齿条与该第三右联动齿条相互啮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一驱动臂通过第五转轴可转动地连接在该支撑座内,该第二驱动臂通过第六转轴可转动地连接在该支撑座内,该第五转轴与该第六转轴左右相对设置,该第一驱动臂的一侧设有第五圆弧部,该第五圆弧部的圆心位于该第五转轴的轴线上,该第三左联动齿条设置在该第五圆弧部上;该第二驱动臂的一侧设有第六圆弧部,该第六圆弧部的圆心位于该第六转轴的轴线上,该第三右联动齿条设置在该第六圆弧部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一连接臂和该第二连接臂呈弯曲的弧形结构,该第一连接臂远离该第一驱动臂的端部设有第四左联动齿条,该第二连接臂远离该第二驱动臂的端部设有第四右联动齿条,该第四左联动齿条与该第四右联动齿条相互啮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上述支撑座内设有第一限位台和第二限位台,该第一限位台与该第二限位台上下相对设置,当该第一夹臂和该第二夹臂夹持移动终端时,该第一限位台的两端分别抵靠在该左上夹臂和该右上夹臂上,该第二限位台的两端分别抵靠在该左下夹臂和该右下夹臂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上述支撑座内设有挡块,该第一驱动臂与该第二驱动臂之间连接有该弹性复位件,该弹性复位件设置于该挡块的上方,当该支撑部放置移动终端时,该挡块用于支撑该弹性复位件,该弹性复位件发生弹性形变。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上述左上夹臂位于该支撑座外的一端设有用于夹持移动终端的第一夹持部,该左下夹臂位于该支撑座外的一端设有用于夹持移动终端的第二夹持部,该第一夹持部与该第二夹持部上下相对设置;该右上夹臂位于该支撑座外的一端设有用于夹持移动终端的第三夹持部,该右下夹臂位于该支撑座外的一端设有用于夹持移动终端的第四夹持部,该第三夹持部与该第四夹持部上下相对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移动终端支架利用左上夹臂、左下夹臂、右上夹臂和右下夹臂夹持移动终端,使得夹持的稳定性大大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移动终端支架处于打开状态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移动终端支架处于夹持状态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的移动终端支架的局部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所示的移动终端支架的局部拆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本实用新型的移动终端支架处于打开状态的后视结构示意图,图2本实用新型的移动终端支架处于夹持状态的后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所示的移动终端支架的局部拆分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2所示的移动终端支架的局部拆分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1至图4,移动终端支架包括支撑座10、第一夹臂20、第二夹臂30和支撑臂40。

第一夹臂20包括左上夹臂21和左下夹臂22,左上夹臂21和左下夹臂22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支撑座10内,左上夹臂21位于支撑座10内的一端设有第一左联动齿条211,左下夹臂22位于支撑座10内的一端设有第二左联动齿条221,第一左联动齿条211与第二左联动齿条221相互啮合。

第二夹臂30与第一夹臂20相对设置,第二夹臂30包括右上夹臂31和右下夹臂32,右上夹臂31和右下夹臂32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支撑座10内,右上夹臂31位于支撑座10内的一端设有第一右联动齿条311,右下夹臂32位于支撑座10内的一端设有第二右联动齿条321,第一右联动齿条311与第二右联动齿条321相互啮合。

支撑臂40设置在支撑座10的下方,支撑臂40包括第一连杆结构41、第二连杆结构42以及用于支撑移动终端的支撑部43,第一连杆结构41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支撑座10内,第一连杆结构41的另一端与支撑部43连接,第一连杆结构41上设有第一连接槽401,左上夹臂21的一侧设有第一连接轴212,第一连接轴212沿着第一连接槽401的长度方向可移动地连接在第一连接槽401内;第二连杆结构42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支撑座10内,第二连杆结构42的另一端与支撑部43连接,第二连杆结构42上设有第二连接槽402,右上夹臂31的一侧设有第二连接轴222,第二连接轴222沿着第二连接槽402的长度方向可移动地连接在第二连接槽402内。

第一连杆结构41与第二连杆结构42之间设有弹性复位件(图未示),或者第一夹臂20、第二夹臂30与支撑座10之间设有弹性复位件(图未示),当支撑部43未放置移动终端时,弹性复位件依靠弹力使支撑部43收紧在支撑座10的底部以及使第一夹臂20和该第二夹臂30保持张开状态,如图1和图3所示。

进一步地,左上夹臂21通过第一转轴11可转动地连接在支撑座10内,左下夹臂22通过第二转轴12可转动地连接在支撑座10内,第一转轴11与第二转轴12上下相对设置,右上夹臂31通过第三转轴13可转动地连接在支撑座10内,右下夹臂32通过第四转轴14可转动地连接在支撑座10内,第三转轴13与第四转轴14上下相对设置。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转轴11、第二转轴12、第三转轴13和第四转轴14固定在支撑座10内,左上夹臂21、左下夹臂22、右上夹臂31和右下夹臂32通过轴孔实现可转动地连接,或者第一转轴11固定在左上夹臂21上,支撑座10内设有安装第一转轴11的轴孔,第二转轴12固定在左下夹臂22上,支撑座10内设有安装第二转轴12的轴孔,第三转轴13固定在右上夹臂31上,支撑座10内设有安装第三转轴13的轴孔,第四转轴14固定在右下夹臂32上,支撑座10内设有安装第四转轴14的轴孔。

进一步地,左上夹臂21的一侧设有第一圆弧部213,第一圆弧部213的圆心位于第一转轴11的轴线上,第一左联动齿条211设置在第一圆弧部213上;左下夹臂22的一侧设有第二圆弧部223,第二圆弧部223的圆心位于第二转轴12的轴线上,第二左联动齿条221设置在第二圆弧部223上;

右上夹臂31的一侧设有第三圆弧部313,第三圆弧部313的圆心位于第三转轴13的轴线上,第一右联动齿条311设置在第三圆弧部313上;右下夹臂32的一侧设有第四圆弧部323,第四圆弧部323的圆心位于第四转轴14的轴线上,第二右联动齿条321设置在第四圆弧部323上。

进一步地,第一连杆结构41包括第一驱动臂411和第一连接臂412,第一驱动臂411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支撑座10内,第一驱动臂411的另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一连接臂412,第一连接臂412远离第一驱动臂411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支撑部43,第一连接槽401设置在第一驱动臂411上;第二连杆结构42包括第二驱动臂421和第二连接臂422,第二驱动臂421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支撑座10内,第二驱动臂421的另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二连接臂422,第二连接臂422远离第二驱动臂421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支撑部43,第二连接槽402设置在第二驱动臂421上。

进一步地,第一驱动臂411远离第一连接臂412的端部设有第三左联动齿条413,第二驱动臂421远离第二连接臂422的端部设有第三右联动齿条423,第三左联动齿条413与第三右联动齿条423相互啮合。

进一步地,第一驱动臂411通过第五转轴15可转动地连接在支撑座10内,第二驱动臂421通过第六转轴16可转动地连接在支撑座10内,第五转轴15与第六转轴16左右相对设置,第一驱动臂411的一侧设有第五圆弧部414,第五圆弧部414的圆心位于第五转轴15的轴线上,第三左联动齿条413设置在第五圆弧部414上;第二驱动臂421的一侧设有第六圆弧部424,第六圆弧部424的圆心位于第六转轴16的轴线上,第三右联动齿条423设置在第六圆弧部424上。在本实施例中,第五转轴15和第六转轴16固定在支撑座10内,第一驱动臂411和第二驱动臂421通过轴孔实现可转动地连接,或者第五转轴15固定在第一驱动臂411上,支撑座10内设有安装第五转轴15的轴孔,第六转轴16固定在第二驱动臂421上,支撑座10内设有安装第六转轴16的轴孔。

进一步地,第一连接臂412和第二连接臂422呈弯曲的弧形结构,第一连接臂412远离第一驱动臂411的端部设有第四左联动齿条415,第二连接臂422远离第二驱动臂421的端部设有第四右联动齿条425,第四左联动齿条415与第四右联动齿条425相互啮合。

进一步地,支撑座10内设有第一限位台17和第二限位台18,第一限位台17与第二限位台18上下相对设置,且第一限位台17位于第二限位台18的上方,当第一夹臂20和第二夹臂30夹持移动终端时,第一限位台17的两端分别抵靠在左上夹臂21和右上夹臂31上,第二限位台18的两端分别抵靠在左下夹臂22和右下夹臂32上。

进一步地,支撑座10内设有挡块19,第一驱动臂411与第二驱动臂421之间连接有弹性复位件,弹性复位件设置于挡块19的上方,当支撑部43放置移动终端时,挡块19用于支撑弹性复位件,弹性复位件发生弹性形变。

在其他实施例中,弹性复位件包括扭簧,扭簧套设在第一转轴11、第二转轴12、第三转轴13、第四转轴14、第五转轴15和第六转轴16中的至少一者上,扭簧的一端与支撑座10连接,扭簧的另一端与铰接在对应转轴上的部件连接,例如,扭簧套设在第一转轴11时,扭簧的一端与支撑座10连接,另一端与铰接在第一转轴11上的左上夹臂21连接。

进一步地,左上夹臂21位于支撑座10外的一端设有用于夹持移动终端的第一夹持部214,左下夹臂22位于支撑座10外的一端设有用于夹持移动终端的第二夹持部224,第一夹持部214与第二夹持部224上下相对设置;右上夹臂31位于支撑座10外的一端设有用于夹持移动终端的第三夹持部314,右下夹臂32位于支撑座10外的一端设有用于夹持移动终端的第四夹持部324,第三夹持部314与第四夹持部324上下相对设置。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夹持部214可转动地连接于左上夹臂21,第一夹持部214夹持移动终端的过程中可转动,减小第一夹持部214与移动终端的摩擦;第二夹持部224可转动地连接于左下夹臂22,第二夹持部224夹持移动终端的过程中可转动,减小第二夹持部224与移动终端的摩擦;第三夹持部314可转动地连接于右上夹臂31,第三夹持部314夹持移动终端的过程中可转动,减小第三夹持部314与移动终端的摩擦;第四夹持部324可转动地连接于右下夹臂32,第四夹持部324夹持移动终端的过程中可转动,减小第四夹持部324与移动终端的摩擦。

本实用新型的移动终端支架利用左上夹臂21、左下夹臂22、右上夹臂31和右下夹臂32夹持移动终端,使得夹持的稳定性大大提高。

而且,本实用新型的移动终端支架的支撑臂40采用连杆结构,支撑臂40的长度可改变,当支撑部43上未放置移动终端时,支撑臂40在弹性复位件的弹力作用下处于收缩状态,此时支撑部43收紧在支撑座10的底部,使得移动终端支架的整体体积较小,因此,将移动终端支架安装在汽车的中控台上时,能避免支撑臂40阻挡出风口。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移动终端支架结构简单,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且操作方便,单手即可完成夹持移动终端的动作。

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发明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