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复合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576991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数字复合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字复合机,尤其涉及可以存储和取出图像数据的数字复合机。
以往,例如,在特开昭62-219768号公报中所公布的把将纸文件等作为源的图像数据存储在光盘等中的电子文卷编排系统已被提出。
图34是以往的电子文卷编排系统构成的一例。在光盘存储装置205中,预先登录文件信息和图像信息,通过检索装置204能够对在上述光盘存储装置205中的与由以下说明的工作站201所给的检索条件相一致的文件/图像信息进行选择、输出传送等的处理。此处所说的文件信息是指所谓的文本(text)信息,而不是本发明使用的图像化了的文件图像信息。工作站201能够输入文件/图像信息的检索条件、显示所选择的文件图像信息,并发出编辑和印刷等各种指示,作为与本发明相关的处理,上述工作站能够将对应于被登录的指定的文件或图像的地址或指定文件/图像的ID(标识符)变换成条形码等图像数据后合成在文件/图像中,并使用打印机207进行打印。图35示出被打印的文件/图像的例子。
用户使用条形码读出器206读取附加了该条形码的文件/图像中的条形码部分,并且接受该条形码读出器206的输出的工作站将该条形码进行译码后获得相符的文件地址或ID。电子文卷编排系统使用该地址或ID对光盘存储装置内的文件图像进行检索。
由此,用户能够很容易地对作为目的的文件图像数据进行检索。
另外,上述条形码也能像以下那样被利用。即例如在特开平6-233082号公报中提出的从远程使用传真取出存储在图像信息处理装置中的文件图像(此处意味着已图像化了的文件)的方法。
亦即,首先在远程使用读取装置读入附加了上述条形码的文件图像,将上述条形码解码后得到文件ID。然后,将该文件ID通过传真传送到存储了对应于该文件ID的文件图像的图像信息处理装置。并且,从该图像信息处理装置将作为目的的文件送还到最初发送了文件ID的传真装置。
而且,在特开平5-328065号公报中,还记载了对存储在图像信息处理装置中的多个图像文件进行相互连接、或删除的所谓编辑处理。
当使在上述特开昭62-219768号公报中所记载的电子编档装置的构成应用于具有编档功能的数据复合机时,就会将对应于指定文件的地址或ID的条形码合成到文件图像中,并在条形码读出器读取该条形码后,将被编档的图像数据取出。
因此,由于另外需要条形码读出器,因而提高了成本。进而,在取出多个被编档的图像数据时,所使用的条形码读出器的次数与想取出的文件数相等,以将所述识别码(条形码)读取到条形码读出器中,这是一件麻烦的工作。另外,在存储图像时,用户需要赋予用于存储的关键字等,在不能具有像个人计算机那样、充分的用户接口的复合机中,将使操作性变差而不耐用。
此外,在上述特开昭62-219768号公报中所记载的电子编档装置中,上述条形码的印刷位置与所使用的纸无关,平时,规定在固定位置上印刷,在所使用的纸变更时,规定也不得在考虑了纸尺寸的位置上印刷。
另外,在由上述特开平6-233082号公报中所建议的通过远距离的传真得到作为目的的文件图像的方法中,存在着这样的缺点,即,由于远距离的传真装置传送的数据是文件ID,该远距离的系统为了对上述条形码译码,就必须具备解码器,从而提高了装置的价格。
进而,在特开平5-328065号公报中所记载的图像数据的编辑方法是从显示装置中读出作为编辑对象的图像并进行操作,从而存在当图像数据规模大时操作困难的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以往的情况而被提出的,其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在进行文件图像登录的同时,获得能得到附加了文件ID标记的图表(叫做封面原稿)的数字复合机。
另外,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更简单的装置,根据由传真所得到的文件ID(标识符),将作为目的的文件图像以传真方式发送的数字复合机。
进而,本发明之目的是提供一种对应于印刷格式纸尺寸的位置合成文件ID标记,从而减少文件ID标记的解码失误的数字复合机。
另外,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文件的连接和删除操作容易的数字复合机。
此外,本发明之目的是提供能够容易地设定上述封面原稿以及除此以外的文件图像的份数的数字复合机。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装置。首先,本发明是以这样的数字复合机为前提,即,把对应于由至少1种文件图像输入装置所输入的指定的文件的文件图像数据附加上指定该文件图像数据的文件ID之后存储在至少1种存储装置97、100中,同时,能够用文件管理装置3管理包含该文件ID的属性信息,并按照需要能够由输出装置9输出根据上述文件ID所指定的文件图像。
在上述的数字复合机中,首先,设置文件ID编码装置4,并在将对应上述指定文件的文件图像数据存储在上述存储装置97、100中时,生成对应于上述文件ID的文件ID标记。然后,用模式合成装置8将如此生成的上述ID标记和对应于上述指定的文件的文件图像合成。将该合成图像作为附加了文件ID标记的文件图像(封面原稿)进行文件图像的存储处理的同时,印刷输出。
作为上述文件图像输入装置,考虑到有扫描器等图像读取装置13,传真接收装置14,以及来自计算机的打印图像接收装置15等。
上述附有文件ID标记的文件图像(封面原稿)也可以是上述指定文件的指定的页(例如第1页),或者也可以是对应于上述指定文件的属性信息的文件图像。
作为上述文件图像存储时的输出装置9的印刷形态,考虑到了只印刷输出上述封面原稿的情况,或输出包含了上述封面原稿的所有页的情况等各种状态。在传真发送时进行文件图像存储的情况下,只印刷封面原稿。
在本发明中,附加在上述封面原稿中的文件ID标记通过用文件ID解码装置将该文件ID标记解码,就能选择对应于文件ID的文件图像。通过这种选择,就能够进行文件图像的取出、传真发送、多个文件连接、以及指定文件图像的删除等处理。
在格式纸上规定的位置所印刷的文件ID标记用文件ID解码装置很容易解码,并且减少了解码失误。因此,在上述封面原稿上所附加的文件ID标记最好印刷在印刷纸的规定位置上。
当一系列有关联的文件图像存储在存储装置97,100中时,若判明存在相互关联,就很容易进行用户的取出处理等操作等。因此,在存储处理中,当用文件管理装置3所管理的文件ID和以后输入的文件ID相同时,就要将相互连接的符号作为属性保持在两个文件图像中。这样相互连接的文件图像例如在取出处理中,用列表显示,供用户选择。
在使用由上述文件ID标记所得到的文件ID,或者用交互型操作装置10输入的文件ID所进行的操作中,除了将上述文件的取出之外,还有从指定种类的存储装置向其它指定种类的存储装置进行复制、转移处理或者将多个文件图像相互连接起来,及将指定文件图像进行删除的处理。
这些处理是通过在构成交互型操作装置10的控制面板上显示作为目的的文件列表来完成的。
也有可能根据从远程传真装置所得到的上述文件ID标记将对应的文件图像送还到上述传真装置。
通过以上的构成,用户不用特别地执行将原稿图像进行编档的操作,而能够与拷贝动作、FAX(传真)接收、FAX(传真)发送以及远程打印一起自动地编档,同时,能够获得附有文件ID标记的文件图像。该文件ID标记在格式纸上的位置被自动地确定。
另外,通过由扫描器部分读取文件ID被编码的附有文件ID标记的文件图像,能够很容易地取出全部被存储的原有的文件图像数据。而且,即使在有多个想取出的文件图像时,也可以通过将多个附有文件ID标记的原稿放置在ADF上,以批量处理形式取出上述文件图像数据。
进而,通过由扫描器部分读取文件ID被编码的附有文件ID标记的图像,能够很容易地传真发送被存储的原有的文件图像数据,即使有多个要传真发送的文件图像时,通过将多个附有文件ID标记的原稿放置在ADF上,也能够以批量处理形式传真发送多个被存储的图像。而且,即使是从远程传真传送附有上述文件ID标记的文件图像时,也能够返送对应该文件ID的文件图像数据。
像上述那样可以在文件图像登录时,和取出时自由地设定附有必要的文件ID标记的文件图像或者除此以外的文件图像的份数。
此外,本数字复合机能够从HDD向作为可移动的媒体的光磁盘简单地进行转移/拷贝,多个文件的转移/拷贝也能够通过在扫描器部分读取附有文件ID标记的图像批量进行。进而,可以对转移到可移动的媒体上的文件图像数据进行管理。
另外,在取出存储在可移动的媒体上的文件图像数据时,即使在不知道该文件文件存储在哪个媒体上时,由于能够指定该移动媒体的媒体ID,并通知用户,因而也可提高操作性。
此外,本发明的数字复合机,当对已编档的文件原稿添写记录和注释(评论)等,并再次对该文件进行编档时,可以将该变更履历作为连接信息存储起来,并有可能对被编档的文件的版本进行管理。
在使用所述版本管理功能取出文件时,可以参照该连接信息,指定有关联的文件并取出。
另外,也能自由地执行文件图像数据的连接、删除。
图1是本发明的数字复合机主要部分的方框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数字复合机的图像信号系统的方框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数字复合机的大概结构的侧面透视图。
图4是用户确认时的控制面板的状态图。
图5是文件ID标记被合成的复印原稿图像的图。
图6是大尺寸的文件ID标记被合成的复印原稿图像的图。
图7是文件属性表内容的说明图。
图8是方式选择时的控制面板的状态图。
图9是拷贝时的控制面板的状态图。
图10是传真发送时的控制面板的状态图。
图11是1份打印输出时的拷贝处理流程图。
图12是多份打印输出时的流程图。
图13是传真接收、传真返送时的流程图。
图14是确定文件ID时的流程图。
图15是文件取出的流程图。
图16是示出普通的拷贝处理步骤的流程图。
图17是示出文件连接步骤的流程图。
图18是示出文件删除步骤的流程图。
图19是示出有连接信息时的文件履历的显示例的图。
图20是文件取出时的控制面板的状态图。
图21是存储文件处理的方式选择时的控制面板的状态图。
图22是文件转移处理时的控制面板的状态图。
图23是在告警信息的控制面板上显示的状态图。
图24是文件拷贝处理时的控制面板的状态图。
图25是文件取出时的控制面板显示的状态图。
图26是在属性管理表上的文件内部连接信息的结构图。
图28是属性管理表上的文件内部连接信息的结构图。
图29是示出标记位置表的内容的概念图。
图30是示出格式纸尺寸、文件内容方向的概念图。
图31是用于输入文件内容方向的控制面板的状态图。
图32是示出文件ID标记位置的例子的概念图。
图33是示出附加了文件ID标记的文件图像的例子的概念图。
图34是示出以往例子的方框图。
图35是示出以往技术的附加了条形码的概念图。
以下,根据本发明的实施形态进行说明。
图3是示出本发明所适用的数字复合机的概略结构的侧面断面图。在图像扫描器部分A上,放置在自动文档输稿器(以下称作ADF)30上的多份原稿由该ADF30朝下逐张地放置在原稿台31上,并顺序地被扫描。该扫描是通过将来自曝光灯32的光照射在原稿上完成的,并经过各种反射镜和透视使来自原稿的反射光被聚焦在图像传感器33上。
在激光打印机部分B上,通过从激光扫描单元41射出的激光的光,在感光鼓34上形成静电潜像,该静电潜像吸附调色剂,在感光鼓34上形成调色剂像。该调色剂像通过带电器38产生的电场复制在由记录纸盒35、36、37所供给的记录纸上,通过定影器39,上述记录纸上的调色剂被定影在该记录纸上,并输纸到分类器40上。
图2是示出本发明所适用的数字复合机的图像信号系统的方框图。从图3上示出的上述图像扫描器部分A的图像传感器33输出的模拟图像信号D1在A/D转换器72中变换成数字图像信号D2后输入到输入图像处理电路74中。该输入图像处理电路74对于数字图像信号D2执行包括灰度等级修正、MTF修正的多值图像信号处理以及包含模拟中间色调的2值化处理,并将2值图像信号D4输入到压缩电路77中。该压缩电路77通过MH、MR、MMR、JBIG等方式将实时压缩了上述2值图像信号D4的文件图像数据D3输入到存储器79中。另外,上述压缩电路77也有可能将未压缩上述2值图像信号D4(未编码信号)的文件图像数据D3进行输出。
上述存储器79还与CPU总线110连接,存储包含上述文件图像数据以及CPU91的程序的工作数据。扩展电路81对存储在存储器79中的文件图像数据D6进行解码,并作为2值图像信号D6输出。多路调制器76选择上述2值图像信号D4或上述2值图像数据D6的任何一方,并输出2值图像信号D7。输出图像处理电路84,将2值图像信号D7转换为多值图像信号变换以及对输出灰度等级特性的修正灰度系数进行修正,并将多值图像数据D8输入到模式合成电路103。
上述模式合成电路103将存储在该模式合成电路103中所具备的位映像存储器中的,如以下所说明的那样由CPU91生成的文件ID标记等位映像图像数据合成在上述多值图像数据D8中,并输出合成图像数据D9。还有,该模式合成电路103可以根据来自CPU91的设定选择是合成并输出位映像存储器中的图像,还是不合成就输出位映像存储器内的图像。PWM调制电路87将作为多值图像的合成图像数据D9进行脉冲宽度调制,并输出PWM调制信号D10,根据该PWM调制信号D10,激光驱动器89将驱动激光打印机部分B内部的半导体激光。
在上述结构中,多路调制器76通过选择是输入图像处理电路的输出的2值图像数据D4,并同时进行图像扫描部分A的原稿读取处理和激光打印机部分的图像形成处理,从而实时地进行原稿图像的拷贝处理。
连接到CPU总线110的控制面板92具备带有触摸面板的LCD显示器、多个输入键以及磁卡阅读器,成为本数字复合机与用户之间的接口。
连接到CPU总线110的通信控制单元(CPU)93控制与公用线路95相连接的FAX(传真)调制解调器94,在CPU91的控制下进行传真通信。另外,连接到CPU总线110的LAN控制器101,经由局域网(LAN)102,与连接该LAN102的个人计算机等机器进行通信。此外,连接到CPU总线110的IDE控制器96控制硬盘驱动器(HDD),在CPU91的控制下,对HDD97中进行数据的存储/访问。此外,连接到CPU总线110的SCS1控制器98控制光磁盘驱动器99,在CPU91的控制下,对光磁盘100进行数据的存储/访问。
图1主要是示出上述PCU91的功能的功能方框图。文件图像输入装置1是由以下装置所组成,即,由上述图像扫描器A及其控制机构组成的图像读取装置13,由传真装置(CCU+FAX调制解调器)及其控制机构组成的传真接收装置14,由LAN控制器101及其控制机构组成的打印图像接收装置15。此外,上述各控制机构由CPU91担任。
CPU91还具备以下功能。登录/转送装置20将从文件图像输入装置1获得的文件图像数据登录(存储)在HDD97中,或转送到指定存储在HDD97中的文件图像数据的装置(激光打印机B,FAX调制解调器94,光磁盘驱动器99)中。文件ID编码装置4在文件图像输入时生成文件ID,文件ID解码装置5从后面说明的文件ID标记获得文件ID,另外,文件管理装置3对于登录在HDD97中各文件图像进行属性数据的生成和管理。此外,上述模式合成电路103的控制机构、激光打印机部分B的控制机构(激光驱动器89+激光打印机B+上述控制机构=输出装置)也由CPU91担任。此外,CPU91具备显示/输入控制装置92a,构成在控制面板92上显示操作上必要的事项的同时,由用户输入必要事项的交互型操作装置10。下面,在上述构成的数字复合机中就有关与原稿的拷贝处理的同时进行文件图像数据的编档(存储)的情况,根据以下附图进行说明。图1是本发明的数字复合机的主要部分的方框图,图11是拷贝1份放置在ADF30上的多组原稿时的拷贝处理的流程图。
首先,构成上述用户和CPU91的接口的控制面板92例如图4所示那样变成能使用在该控制面板92上所显示的0-9数字键等多个键803、项目输入部分804等,从而输入指定的事项的情况,如上所述,用该控制面板92和CPU91的显示输入控制部分92a构成了交互型操作装置10。
此处,用户以显示在图4所示的上述控制面板92上的画面为媒介,通过输入预先登录的用户ID以及口令,进行用户鉴权。该用户鉴权也可以通过使上述用户ID以及口令预先登录的磁卡读入连接上述控制面板92的磁卡阅读器来进行。用户鉴权的具体方法包含已众所周知的方法,有各式各样,由于不是本发明的要点,故在此略去详细说明。
若上述用户鉴权完成,则图8所示的方式选择画面出现在控制面板92上。此处,用户通过控制面板92选择“拷贝”方式,并将要拷贝的原稿放置在ADF30上,然后,根据图9所示的画面设定文件要否登录的选择(是否存储在HDD中)、文件被登录时的文件图像数据的“存取权”、“拷贝张数(份数)”、“拷贝(纸)的尺寸”、“变焦率”等之后,按一下起动键KS。另外,有关使用图9中的“附加标记封面”或“文件ID输入”的栏目情况将在后面说明。另外,图1所示的图像读取装置13由上述ADF30及其控制装置(CPU91的机械控制部分)所构成。
上述“存取权”,例如对已登录的文件图像文件的存取,可以选择只有登录了文件图像文件的用户才被允许的“OWNER”、已登录的多个用户被允许的“GROUP”,以及任意用户都被允许的“FREE”。
像上述那样,若起动键KS被按下,则构成CPU91的上述图像读取装置13将从放置在ADF30的原稿的最后一页逐张(份)地进给到原稿台31上(图11,步骤S30)。另外,在按了上述起动键KS时,由图1(图9)所示的上述交互型操作装置10所设定的存取权等必要的数据就会被通知给文件管理装置3,形成以下说明的属性管理表T10(参照图7)。此处,若上述起动键KS被按下,则在输出装置9(包含激光打印机B及其控制部分)就会设定输出份数。
另一方面,在上述原稿被输送一张的时刻,起动文件管理装置3,下面就会生成对应于编档的文件图像数据的文件ID,该文件ID是由例如8位数字等组成的装置内ID以及例如6位数字等组成的装置ID所构成的(步骤S31)。将该文件ID,通知文件ID编码装置4,在这里,例如生成是二维图像模式的文件ID标记(步骤S32)。
这样生成的文件ID标记被存储在构成模式合成装置8(模式合成控制部分103a+模式合成电路103)的模式合成电路103(参照图2)中所具备的位映像存储器中,并生成附加了在后面说明的文件ID标记的文件(步骤S33)。
在上述原稿读取处理的同时,使构成图像读取装置13的上述图像扫描器部分A和构成输出装置9的上述激光打印机部分B同步并进行处理,多路调制器76通过选择作为输入图像处理电路74的输出的2值图像数据D4,进行在原稿台上被输送的原稿的拷贝处理,同时,压缩电路77将2值图像数据D4进行实时编码、并存储在存储器79中。
这样,一次存储在存储器79中的被编码的一页文件图像数据,通过登录/转送装置经由IDE控制器96按顺序被存储在HDD97的文件存储区7(步骤S36)。其中可以并行地向上述HDD97存储1页文件图像数据及向存储器79存储下次编码文件图像数据。
上述图像读取装置13顺序地指示对上述ADF30的原稿进行供纸,反复进行直至最后的原稿被读取(图11,步骤S34反复进行N、S36,S37,S38)但是,只是在ADF30将最后被供给的原稿进行复印时,模式合成电路103将存储在上述位映像存储器中的图像,亦即文件ID标记合成到中读取图像(图11、步骤S34Y、步骤S35)。
由此看来,如图5所示那样,在复印文件图像第1页(封面)中,附加了对应文件ID的文件ID标记的文件图像由激光打印机部分B输出(步骤S36)。另外,对应于放置在上述ADF30上的原稿的文件图像数据,将作为例如多页的TIFF(Tagged image File Format-加标记的图像文件格式)形式的文件图像文件被存储在HDD97中。在这时的文件名中,例如可以使用上述文件ID,若上述文件ID是00000001,则文件图像文件的文件名为00000001.tif。再有,像上述那样,以下将加了文件ID标记的文件叫做封面原稿。
像上述那样,执行拷贝处理后,生成包含管理该文件所必需的上述文件ID的属性数据,该属性数据被登录在HDD97的属性管理表T10中。有关该属性管理表T10将在后面叙述。
再者,在以上所述中,虽然就有关由ADF30从最后一页供纸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即使是从最初的页(第一页)开始送纸的结构当然也没关系。任何情况,都要做到在第1页附加文件ID标记。
此外,在图11中,在读取第1页之后不希望生成文件ID,也可以在读取第1页的原稿之前发布文件ID。即,在图11中,也可以使步骤S30和步骤S31互相交换。在上述拷贝处理中,从控制面板92指示多份拷贝时,增加到上述处理中的第2份以后的拷贝处理如图12所示的流程那样处理。进行第1份复印时上述输入处理电路74的输出经过多路调制器76直接从激光打印B输出,但第2份以后将做到用激光打印机B输出存储在HDD97中的文件图像数据。
上述图像读取装置13完成上述第1份最末一页(作为顺序是最后一页,实际上是第1页)的印刷处理(即,若检测出在ADF30上设有剩余的原稿)后,则将结果通知登录/转送装置20。由此,登录/转送装置20像上述那样将存储在HDD97中的文件数据自最后一页依次读出文件图像数据后存储在存储器79中(步骤S41-S42)。然后,在扩展电路81中,存储在存储器79中的1页压缩图像数据与激光打印机部分的记录处理同步并实时地被解码。在多路调制器76中,选择2值图像数据D6,并由输出存储在存储器79中的文件图像数据的输出装置9进行打印处理(步骤S45)。此处,上述打印处理和从HDD97读出下一页文件图像数据后写入到存储器79的处理可以并行处理。
反复将以上处理执行需要的次数直到最后一页(步骤S46N→S42),进而重复必要的份数(步骤S47N→S41)。
但是,只有在打印每份最后一页(第1页)时,模式合成电路103将存储在上述位映像存储器中的文件ID标记像上述那样合成到由HDD97读出的图像中(步骤S43→S44)。由此,在复印文件的各份的第1页(封面)中,就会附加对应于文件ID的文件ID标记。
根据以上处理,用户不用特别地执行用于将原稿图像进行编档的操作,就能够与拷贝处理一起自动地进行编档。有关被编档的文件图像数据的取出,在后面叙述。接下来,就有关在上述数字复合机中与原稿的传真发送处理的同时执行文件图像数据的存储的情况,根据以下附图进行说明。
用户要做的是与上述拷贝处理的情况一样进行用户鉴权。该用户鉴权完成后,在控制面板92上出现与图8所示的方式选择画面。此处,用户使用控制面板92选择“FAX发送”方式,并将要传真发送的原稿放置在ADF30上,从图10的画面,在选择了是否要“文件登录”,设定了了文件登录的文件图像文件的“存取权”、“发送目的地电话号码”等之后,按下起动键KS。
上述ADF30从被放置的原稿的最后1页开始逐张地将原稿输送到原稿台31上,以后,上述文件ID的生成、原稿的读取、将文件图像数据向上述存储器79存储、向上述HDD97的存储等处理与上述拷贝处理的情况一样进行同样的处理。
但是,除最后输送的原稿(原稿第1页)之外,不进行打印,只在该原稿的第1页上,附加上述文件ID被编码的文件ID标记之后进行打印。即,成为与图11所示的处理大致相同的处理,但打印处理(图11,步骤S36)只对最后一页执行。即,图11的实线箭头(a)在传真发送时变成虚线箭头(b)。
其次,对于存储在上述HDD97中的文件图像数据逐页地读出文件图像数据后存储在上述存储器79中,并使用CCU93传真发送该文件图像数据。存储在上述存储器79中的文件图像数据的传真发送和将从上述文件图像文件来的下一页文件图像数据存储到上述存储器79可以进行并行处理。使以上处理反复进行直到传真发送最后1页的文件图像数据。
再有,在被编档的上述文件图像数据中,与上述拷贝处理的情况一样,通过上述文件管理装置3形成上述属性信息,并登录在HDD97的属性管理表T10中。此处,在上述属性信息表中的“登录方法”中登录了表示传真发送的“FAXSEND”、在上述“媒体ID”中登录了对应于HDD97的“0”。
此外,上述第1页的打印处理,像上述那样,也可以使用由输入图像处理电路74得到的多值图像数据D4,或者也可以使用根据上述处理一次存储在HDD97中的图像数据。在使用一次存储在HDD97中的图像数据时,在所有页读取处理完毕后,在传真发送之前,只将最后1页(第1页)附加文件ID标记并印刷,或者在传真发送完毕之后只将最后1页附加文件ID标记并印刷。
据此,用户不用进行特别的操作,就能在传真发送同时,将传真发送原稿自动地存储在HDD97的文件存储区7中。另外,也能得到用来取出被存储的文件图像数据的附加文件ID标记的封面原稿。接下来,就有关在上述数字复合机中进行传真接收处理的同时进行文件图像数据的编档的情况,根据以下附图进行说明。
图13的下半部分(步骤S121以后)是示出传真接收顺序的流程图。但是,由于根据远程传真的发送要求与传真发送有共同的顺序,因此将两者作为1个流程图表示。
通过经由公用电路95、构成传真接收装置14的FAX调制解调器94、由CCU93接收的传真接收文件图像数据,一次一页地存储在上述存储器79中。此处,文件ID的搜索和解码处理(步骤S114)被完成,但由于通常的传真接收发送文件不伴有文件ID,因此,在这里规定不解码。
其次,与上述拷贝处理做法一样,通过文件管理装置3生成上述文件ID,通过文件ID编码装置5生成二维文件标记,通过模式合成装置8将文件ID标记下载到模式合成电路103中(步骤S121→S122→S123)。与此同时,上述登录/转送装置20经由IDE控制器96将存储在存储器79中的每1页文件图像数据存储到HDD97的文件存储区7(步骤S124)。然后,顺序执行将第2页以后的文件图像数据向HDD97存储(步骤S125Y→112N→步骤124)。此外,向上述HDD97进行1页文件图像数据的存储与下一页的文件图像数据向存储器79存储可以是并行处理。
然后,在传真接收的通信结束之后,将这样存储的文件图像数据打印在记录纸上(步骤S126)。
由于该打印处理与图12所示的拷贝处理时大致相同,故省略详细说明,但由于此处只打印1份,因而不需要份数检查处理(图12,步骤S47)。
此外,在传真接收时所建立的文件图像文件中,与上述拷贝处理情况相同,通过上述文件管理装置3上述属性信息被存储到HDD97的属性管理表T10中。此处,在上述“登录方法”中设置了表示传真接收的“FAX.RECEIVED”,在上述“媒体ID”中,设置了对应于HDD97的“0”,在“用户ID”中设置了意味着用户没有指定这一事实的“0”。另外,上述“存取权”是按照利用形态预先设定了的存取权,例如自动设定为GROUP等。
据此,用户不用特别地进行用于将传真接收图像进行编档的操作,就能够在传真接收的同时自动地编档,进而,在该编档同时,有可能获得附加了ID标记的文件。下面,就有关在上述数字复合机中与将连接到LAN102的个人计算机(未图示)等传送来的文件图像数据进行远程打印处理的同时进行文件图像数据的编档情况,根据以下附图进行说明。
连接到LAN102的个人计算机在转送文件图像数据之前,将用户ID,口令以及存取权发送到数字复合机中。数字复合机根据从经过LAN102构成打印图像接收装置15的LAN控制器101接收的用户ID和口令进行用户鉴权。若该用户鉴权被完成,用户就执行打印的指示,从上述个人计算机转送文件图像数据,以后的处理与上述传真接收的情况相同。
再有,在被编档的文件图像数据中,与上述传真接收的情况相同,通过上述文件管理装置3上述属性信息被存储在HDD97的属性管理表T10中。此处,在上述“登录方法”中设置了表示远程打印的“PRINT”,在上述“媒体ID”中设置了对应于HDD97的“0”,在上述“用户ID”中设置了操作了上述个人计算机的用户ID。但是,像上述那样,存取权的设定可能在文件发送之前这一方面与传真接收不同。
如上所述,提出远程打印要求的个人计算机用户不用为编档打印图像而进行特别操作,就能够在进行远程打印处理的同时,自动地进行编挡,同时,有可能同时得到附有文件ID标记的文件。在以上那样的文件存储处理过程中所生成的文件ID等属性数据被登录在分配在HDD97的属性区6的属性管理表T10中。此处,被登录的事项除了如图7所示的文件图像数据的“文件ID”、“页数”、“图像尺寸”、“登录方法”、“登录时间”、“用户ID”、“存取权”、“媒体ID”等之外,还有以下说明的“连接目的地”以及“连接源”等信息。
该属性数据的上述“图像尺寸”表示编档时的文件图像数据的格式纸的对应尺寸(例如A3,A4等),上述“登录方法”表示根据何种方式(拷贝=COPY、传真发送=FAXSEND、传真接收=FAXRECEIVE、个人计算机的打印功能=PRINT)生成了文件图像文件。上述“用户ID”表示登录了该文件的用户的用户ID。
上述“媒体ID”是指定文件图像数据被存储的媒体的标识符,上述HDD97的媒体ID为“0”,以后说明的光磁盘100的媒体ID为“1”。有关将存储在上述HDD97中的文件图像文件转移到光磁盘100的处理,以及为光磁盘100设置媒体ID的处理将在后面叙述。
如后所述,在将文件ID标记合成后打印的文件作为原稿再次登录时,新的文件ID被附加,并编码为对应于该新的文件ID的文件ID标记后,印刷成封面原稿。上述“连接目的地”和“连接源”栏目示出指定上述新文件的文件ID和指定源文件ID的关系。在图7中,文件ID00000005的文件图像数据表示再登录(再编档)了文件ID00000004的文件图像数据,另外,在“登录方法”中登录了表示复印的“COPY”,在“媒体ID”中登录了对应于HDD97的“0”。如上所述那样当取出存储在HDD97中的文件图像数据时(打印),当进行传真发送时,或者,当对指定的文件图像数据进行编辑处理(删除连接)时,必需在各处理之前指定该指定的文件图像数据。图14是示出这种情况下的文件图像数据特定处理的顺序的流程图。
作为指定文件图像数据的方法,有读取上述被印刷的文件ID标记的方法,以及用字符串(或数字串)直接输入文件ID的方法(图14、步骤S131a、S131b)。任何一种情况,由于例如存在着要向用户询问是如图20(文件取出的控制面板的显示)所示那样在各处理方式的开头(图20,第1行、第2行)读取附有标记的封面原稿,还是输入字符串的文件ID。因此,用户通过控制面板92指示是哪种情况,并在指示了字符串的文件ID时在其空间输入文件ID。进而,输入完对应于各处理方式的必要事项后按起动键KS。
在读取带文件ID标记的封面时,在图像读取装置13中读取放置在ADF30上的带文件ID标记的封面原稿后将该图像数据一次存储在存储器79中(图14、步骤S132)。此外,有关这时的文件ID标记部分的读取处理将在以后详细说明。另外,在图像读取装置13中所读取的图像数据这时在压缩电路中未被压缩,而存储在存储器79中。
文件ID解码装置5将如上述那样存储在存储器79中的文件ID标记解码后得到文件ID(图14、步骤S133)。再根据所得到的文件ID,文件管理装置3将参照图7所示的属性管理表T10,确定是否由具有存取权的用户存取对应于该文件ID的文件图像数据,即,在是“OWNER”情况时,必需使属性管理表T10上的用户ID和被输入的用户ID一致,在是“GROUP”情况时,必需使被输入的用户ID与属性管理表T10上的用户是同一个组(GROUP),在是“FREE”情况时,不管谁都允许使用(图14、步骤S134)。
如以下所说明的那样,图像文件数据存储在HDD97之后,由于有可能向光磁盘100等可移动媒体转移,因此,像上述那样文件图像数据通过文件ID被指定之后,就会变成判断该文件图像数据是存储在HDD97中,还是存储在光磁盘100中(图14、步骤S140)。
在登录在光磁盘100情况,再判断具有正规光磁盘ID的光磁盘100是否安装在盘驱动器上,在没有安装正规的光磁盘100时,就显示如图23所示的告警信息以便催促用户安装正规的光磁盘100。这时用户就安装所指示的光磁盘(图14,步骤S141)。
此外,如后面所说明的那样,有时指定的文件图像数据和其它的指定的文件图像数据在内容上具有关联性。这时,如上所述,连接信息被登录在属性管理表T10中。因此,像上述那样,文件管理装置3在获得了指定的文件图像数据的文件ID的时刻,或者,在指定了存储媒体的时刻,在控制面板92上显示对应于该文件的文件图数据和与其相连接的文件图像数据之后,再问用户将选择哪个文件图像数据(图14,步骤S142→S143)。
此处,若用户选择了所希望的文件图像数据,则该被选择的文件图像数据就变成以后被处理的文件图像数据。另外,在没有连接信息时,最初的文件ID中所指定的文件图像数据就变成以后被处理的文件图像数据(图14、步骤S142N)。下面,就有关取出(打印)上述那样存储在HDD97中的文件图像数据的情况,根据以下附图进行说明。
用户与上述各实施例的情况中同样要做的是进行用户鉴权。若该用户鉴权完成,则在控制面板92上显示如图8所示的方式选择画面。此处,若用户使用控制面板92选择文件取出方式,则由于显示了如图20所示的文件取出画面,因此,用户指示在文件ID输入方法(或者根据文件ID标记输入文件ID,或者用字符串输入文件ID),以及已取出的文件中是否附加文件ID标记,再输入打印份数、格式纸尺寸后按起动键KS。这样,在输出装置9中份数被设定。另外,用字符串输入文件ID时,该文件ID被通知文件管理装置3,在使用附加了文件ID标记的封面原稿的情况,起动图像读取装置13后读取上述封面原稿,并按照上述顺序确定文件ID(再根据需要进行媒体检查、连接信息的检查)。
像上述所做的那样,若文件图像数据被指定,就过渡到图15所示的打印处理。
即,在输出文件中没有指示附加文件ID标记时,由于不进行以下的编码处理、文件ID标记的设定处理,就转移到打印处理(图15、步骤S151N→S160)。在指示附加文件ID标记时,首先,在读出设定为目的的文件之前,如上述那样处理而得到的文件ID通过文件管理装置3被输入到文件ID编码装置4中,在这里,被编码成文件ID标记(图15、步骤S151Y→S152)。该文件ID标记被下载到模式合成装置8中(图15、步骤S153)。
如以下图15的步骤S154中所示那样,以与在图15中所说明的打印处理(拷贝处理中的第2份以后的打印处理)相同的步骤执行打印处理。
在打印对象页为最后1页时,就会将文件ID标记和目的文件图像数据合成,进行打印处理。此外,在输出文件中没有指示附加文件ID标记时,由于向模式合成电路103不进行文件ID标记的设定处理,因此,即使执行模式合成处理(图12、步骤S44),文件ID标记也会不被合成。
此时,上述多路调制器76是默认地选择2值图像数据D6,并以实时方式输出通过扩展电路输入的、存储在存储器79中的1页图像数据。另外,存储在存储器79中的1页图像数据的输出和从HDD97向存储器79的写入可以并行处理。
像上述那样,在一个文件图像数据的取出结束之后,在上述ADF30上还有带文件ID标记的原稿时,就通过上述ADF30将下一份原稿输送到原稿台31上。以后的处理与上述处理相同。
这样一来,通过上述图像扫描部分A读取上述带文件ID标记的封面原稿,就能够很容易地取出(打印)被存储的所有页文件图像数据。此外,即使在有多个要取出的文件图像数据时,也能够通过将多个带文件ID标记的封面原稿放置在上述ADF30上,以批处理形式取出。下面根据以下附图就有关传真发送存储在上述HDD97的文件图像数据的情况进行说明。
与上述拷贝处理的情况一样,用户进行用户鉴权,若该用户鉴权被完成,则在控制面板92上显示图8所示的方式选择画面。此处,用户使用控制面板92选择“存储文件FAX”方式,并指定发送目的地FAX号码、文件ID输入方法。
在这种情况下的文件的指定,由于能仍然使用上述文件指定步骤,故在此省略说明。另外,在检查了上述存取权之后(进一步根据需要,进行媒体检查、连接信息的检查)的文件图像数据的传真发送处理,由于是在存储器79中一次读出一页文件图像数据,并按顺序传真发送该图像数据,故此处省略详细说明。
像以上那样,通过上述图像扫描器部分A读取上述带文件ID标记的封面原稿,或者通过由键直接指定文件ID,就能够很容易地发送所存储的文件图像数据。另外,即使在有多个要传真发送的文件图像数据时,也能够通过将多份带有文件ID标记的原稿放置在上述ADF30上,以批处理方式传真发送多个被存储的文件图像数据。下面,根据以下附图就有关将存储在上述HDD97的文件图像数据转移或拷贝到例如光磁盘100等可移动的媒体上的情况的处理进行说明。
同上述拷贝处理情况一样,用户要进行用户鉴权。若该用户鉴权被完成,则在控制面板92上出现图8所示的方式选择画面。此处,若用户选择“存储文件处理”方式,则显示图21中所示的存储文件处理选择画面后,选择“文件转移”或“文件拷贝”。其次,在选择了“文件转移”时,图22所示的“文件转移指示画面”被显示,并且在选择了“文件拷贝”时,图24所示的“文件拷贝指示画面”被显示。在该“文件转移指示画面”或“文件拷贝指示画面”中,选择处理文件的指定方法以及转移目的地或拷贝目的地。在此处,转移目的地或拷贝目的地指定可移动的媒体(RMD)。
另外,关于文件ID的输入方法,与从上述HDD进行文件图像数据取出处理中的文件取出方法相同,用户在用数字串输入文件ID或将带有文件ID标记的封面原稿放置在ADF30上之后,按下起动键KS。
由此,若得到指定的文件ID后,则通过登录/转送装置20从HDD97的文件存储区7读出用该文件ID所指定的文件图像数据,然后转移到光磁盘100。此外,在上述文件ID确定的过程中,与从上述HDD97进行文件图数据取出处理一样也要进行存取权的检查。
在文件转移时,只是在用户鉴权时的用户ID和进行处理的文件图像文件的上述属性信息的“用户ID”一致时,登录/转送装置20才将上述文件图像数据转移到光磁盘100。即,若进行转移处理,就应考虑到在HDD97中不保留原来的文件图像数据。另一方面,在文件拷贝时,对于用户鉴权时用户ID在允许对进行上述处理的文件图像数据进行存取时,上述登录/转送装置20才将上述文件图像数据拷贝到光磁盘100中。
其次,在文件转移时,包括文件拷贝时,上述文件管理装置3根据进行上述处理的文件图像文件的文件ID访问上述HDD97,并从上述属性管理表T10读出属性信息,将属性信息存储在光磁盘100中。
在上述光磁盘100中,媒体ID作为文件(以下,叫做媒体ID文件)预先被存储起来,上述文件管理装置3从上述光磁盘100读出该媒体ID,并将上述媒体ID写入上述属性管理表T10的“媒体ID”字段中。在图7所示的上述属性管理表T10的内容例子中示出文件ID=00000004的文件图像数据被转移到媒体ID=0001的光磁盘100的情况。
当在上述光磁盘100中不存在上述媒体ID文件时,上述文件管理装置3把以新的媒体ID作为文件内容的媒体ID文件制作在该光磁盘100中。在这里,上述文件管理装置3为每个用户管理使用完了的媒体ID,将在最后生成的媒体ID进行增量生成新的媒体ID。
通过进行以上的处理,就能够简单地从HDD97向作为可移动的媒体的光磁盘进行转移/拷贝,多个文件图像文件的转移/拷贝也能够通过用扫描器部分读出带有文件ID标记的图像成批地进行。更能够进行转移到可移动的媒体中的文件图像文件的管理。接下来,根据以下附图就有关取出(打印)在上述光磁盘100等可移动媒体中被编档的文件数据的情况进行说明。
与上述拷贝处理的情况等一样,用户进行用户鉴权。若该用户鉴权被完成,则在控制面板92上出现图8所示的选择画面。在这里,用户使用控制面板92选择文件取出方式。然后从图20的画面指定文件取出方法,是否将文件ID标记合成到取出的文件中,以及打印份数,并将光磁盘100插入光磁盘驱动器99中。
这时也存在使用文件ID标记情况和使用数字串的文件ID情况,但任何一种情况的处理都与上述图14所说明记叙的那样,在此省略详细说明。
与从HDD97取出文件的不同之处是在存取权确认后,确认媒体ID,并需要将正规的光磁盘装入驱动器99中的步骤。
这样确认了媒体ID一致之后,如图15所示,在希望带文件ID标记的文件时,将对应的文件ID标记下载到图像合成电路103,然后转移到印刷(打印)处理。由于该印刷处理与图12所示的印刷处理(从HDD97进行第2份以后的印刷处理)相同,故其说明省略。
如以上那样,若依据本发明,就能够很容易地取出存储在可活动媒体(光磁盘100)的文件图像数据。进而,即使不知道该文件文件存储在哪个光磁盘中时,由于也能够指定该可移动媒体的媒体ID,并通知用户,因而能提高操作性。接下来,在本发明的数字复合机中,存在着登录(或在拷贝的同时进行登录)已经附加了文件ID标记的原稿的情况。例如,是这样的情况,即,将某文件一次登录在HDD97中,并在得到带有文件ID标记的原稿之后,将带有该文件ID标记的原稿中加以修正后再登录。这时,在最初登录的文件和以后登录的文件中若预先使其具有某些关联性,则用户就能够确认该2个(或2个以上的多个)文件的该关联性的同时输出目的文件(包含传真发送)。
以下,图16是拷贝1份时的拷贝处理流程图。另外,这时的输入画面假定使用所述的图9。参照以下


与已附加了文件ID标记的原稿的1份拷贝动作的同时存储读取原稿时的图像信号的流程。
关于用户鉴权、拷贝条件/存取权设定等步骤,由于与上述的通常的拷贝动作相同,故详细说明被省略。使用图9作为输入画面,但在通常的拷贝处理中,使用未加文件ID标记的文件,这时,由于使用带文件ID标记封面(或在用数字串输入文件ID时),故指定“带标记封面”作为文件ID输入方法。
此外,图11所示的文件ID的生成以及打印、存储处理(图11、步骤S29-S36),由于与图16中相同,故在此省略其说明(参照图16、步骤S49-S56)另外,在ADF30中存在有剩余的原稿时的处理(图11、步骤S37→S38)由于与图16步骤S57→S58所示的相同,故此处也省略其说明。
ADF30输送完最后一页后,读入该文件图像数据,则文件ID解码装置5检查是否存在文件ID标记,存在时,将该文件ID标记解码后转移到文件管理装置3。据此,文件管理装置3在图7所示的属性管理表T10中进行以下的写入。即,在对应于当前读入的文件ID的“连接目的地”字段中重新写入被登录的文件ID,在对应于重新登录的文件ID的“连接源”字段中写入源文件(当前正在读入的文件)的文件ID(图16、步骤S57-S60)。
在上述解码处理中,在不能对文件ID标记进行解码时(包含不存在文件ID标记情况),其步骤与上述所说明的通常的拷贝处理相同。因此,在说明时,图11中单独示出通常的拷贝处理,在更一般的情况下,包括通常的拷贝处理、带有文件ID标记原稿的拷贝处理在内,按图16所示的步骤处理。
在图7的文件属性表T10的内容的例子中,将被打印的文件ID=00000004的文件作为原稿,再次拷贝时,在被登录的文件(文件ID=00000005)中,附加“连接源”信息,在文件ID=00000004的文件中附加“连接目的地”信息。
通过以上的处理,原稿的1份拷贝结束。在多份拷贝时,由于与上述的“拷贝处理”的第2份以后相同,故其说明被省略(参照图12)。另外,在FAX发送已被存储的文件(具有文件ID标记的文件)时,同样地也在原有文件文件的“连接目的地”属性中写入重新编档的文件的文件ID,并在重新被编档的文件的“连接源”属性中写入已编档的文件的文件ID。
根据以下的构成,在本发明的数字复合机中,在已经被编档的文件原稿中,添写记录或注释(评论)等,并再次对其文件进行编档后,能够将其变更履历作为文件属性信息,存储起来,并有可能对被编档的文件的版本(方案)进行管理。具有以上那样被登录的连接信息的文件图像数据可以像以下那样被利用。
如图14所说明的那样,从图像读取装置13输入文件ID标记或从控制面板92上用字符串输入文件ID。该文件ID被转移到文件管理装置3,该文件管理装置3对文件属性表进行访问,并提取对应于上述文件ID的“存取权”、“连接目的地”以及“连接源”属性信息。
文件管理装置3,根据上述“连接目的地”、“连接源”信息,当存在与上述输入的文件有关联的文件而且这些文件被用户取出,并可能有“存取权”时,在控制面板92上就显示有关联的文件的一览表(图14、步骤S142Y)。图19示出在控制面板92上的关联文件一览表显示状态。若用户取出了关联文件,则用0-9数字键输入其号码,并按起动键。另外,在想取出对应输入的文件ID的文件时,用0-9数字键输入“0”后,按起动键KS(图14,S143)。
如此取出的文件被指定后,其后的印刷处理,传真发送处理由于与图15、图13中所说明的相同,故其说明被省略。
如以上那样,带有文件ID标记的图像(已经被编档的文件)由于将再登录(编档)时的连接信息存储在文件属性表T10中,因而,在文件取出时,能够参照该连接信息,指定关联的文件后取出。首先,图7所示的属性管理表T10更详细地记录了构成各文件的每页的关联状态。只抽出其中一部分并显示,就变成图26。即,附加了目的是连接文件ID00000001的文件的第1页和第2页的文件内连接符号54a,附加了目的是分别连接文件ID00000003的文件的第1页、第2页、第3页的文件内连接符号54b、54c。
在该状态下,首先,根据图17说明有关要使2个图像数据连接起来可以作为1个图像数据操作的图像数据的连接处理。
首先,用户从控制面板92的图8所示的方式选择画面选择“存储文件处理”,由此,从控制面板上出现的图21的画面选择“文件连接”。据此,指定进行图像数据的连接处理。之后,将已登录的图像数据的第1封面原稿和第2封面原稿放置在ADF30上,读取2维条形码,并用文件ID解码装置5解码后得到文件ID。由于该解码之前的步骤与上述图113中记载的步骤相同,故省略其说明(图17、步骤S141-143)。
得到对应于2个文件的文件ID后,则如图27所示那样文件管理装置3生成连接上述2个文件中的第1文件的最后1页和第2文件的最初1页的新的文件内连接符号54d(图17、步骤S144)。此处,作为在上述2个文件中公用的新的文件ID,若要使用上述第1文件的文件ID,则用文件ID编码装置4生成对应于该新文件ID的文件标记,并用模式合成装置8,将该文件ID标记合成到新文件的第1页后印刷封面原稿(图17、步骤S145-S147)。
这时,在图27中,由于原封不动地保留了存储在文件ID存储区中的第2文件的文件ID00000003的信息,因此,在用文件ID00000003检索时,从上述第2文件的第1页至第3页的图像数据被参照的点,与进行连接处理前相同,但用文件ID00000001检索时,第1文件(文件ID00000001)的第1页、第2页,第2文件(文件ID00000003)的第1-3页共计5页的图像数据就会连续取出。
在以上处理中,结束了连接对应于2个文件的图像数据的处理。在这里,是对连接2个文件的图像数据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连接3个或3个以上的文件的图像数据。
另外,作为进行图像数据的连接处理的其它方法有图28所示的方法。
即,文件管理装置3按指定的顺序将上述2个文件的属性数据分别拷贝到HDD97的空区域中,并获得在该2个文件中共同的新文件ID(在这里是文件ID00000004)。与此同时,生成文件内连接符号54e-54h以便上述第1文件的各页和第2文件的各页连续起来。
在上述中,为了得到用于指定被连接的多个文件的文件ID,使用了在图像读取装置13中读取封面原稿的方法,但与上述其它的处理一样,当然也可以从控制面板92直接输入文件ID。
下面,说明有关使用了封面原稿的图像数据的删除处理。图18示出这时的处理流程。
首先,用户使用控制面板92的数字键803,用图8的方式选择画面选择“存储文件处理”,接着用图21的画面选择“文件删除”。由于成为删除对象的文件图像被指定以前的步骤与上述各方式相同,故其说明被省略。若文件管理装置3收到文件ID,则将该文件ID转移到登录/转送装置20,该登录/转送装置20从文件图像区域7读出作为对象的图像数据,并将其缩小图显示在控制面板92上。或者决定用控制面板92显示文件管理装置3提取的图像数据的属性数据(图18、步骤S151-S153)。通过确认这样显示的缩小图、或属性信息并按用户了解的键(在图4等控制面板92中未示出,但例如可以用起动键KS代替),终止删除处理。
此处,当删除的图像数据有多个时,就多次重复进行以上处理。
用以上处理,对应于实行了删除对象的图像数据的确认的全部文件ID的图像数据的进行删除处理。
在这里,对应于已删除的图像数据的文件ID从属性表T10中被删除,但由于封面原稿已经被印刷,因此要使相同的文件ID不能再利用。因此,保证对应于1个识别码的图像数据只有1个。用户在出差目的地需要存储在自己使用的数字复合机中的文件图像数据时,可以使用该出差目的地的传真给自己使用的数字复合机发指示,得到作为目的的文件图像数据。
这时,为了指定文件图像数据,就会使用附加在上述封面原稿中的文件ID标记。
通常由于传真的分辨率低,若附加在封面原稿上的文件ID标记小,往往不能读出。因此,在用户有可能从远程传真发出传送要求时,必须预先携带附加尺寸大的文件ID标记的封面原稿。
因此,用户在出差之前,从上述图8所示的方式输入画面选择“文件取出”,接着,如图25所示那样显示份数指定画面(图20是顺着图25说明并简化了的图)。此处,与上述各例一样,用户在输入输入方法(或使用带标记的封面,或使用字符串的文件ID)的同时,带标记的栏目选择“附加”在选择了“附加”时在标记大小一栏选择“大”,份数栏输入封面原稿份数栏中所希望的份数。
此外,必要时,输入限制以后说明的存取权例如口令之后按起动键KS。
以后的印刷处理完全与图15(含图12)所示的处理相同,不读出有关除最后1页的页的文件图像数据,只印刷封面原稿的同时,文件ID编码装置4在编码处理(图15、步骤S152)中生成大尺寸的文件ID标记。
图6是用上述程序制成的带有大尺寸的文件ID标记的封面原稿的一例,在该例中,示出具有小尺寸的文件ID标记和大尺寸的文件ID标记的双方的封面原稿,但也可以作为只附加了大尺寸的文件ID标记的封面原稿。
图13是使用传真接收带有文件ID标记的图像数据后返回发送对应的图像数据时的流程图(也包含通常的传真接收步骤)。除了存取权的处理步骤外,文件的指定与图14(步骤S131-133)中所示的步骤大致相同,但需要将通常的传真接收与本实施例的返回发送的情况区别开来。
即,由于通常的传真接收在第1页没有附加文件ID标记,故在文件ID解码装置5中的文件ID解码处理(步骤S114)中就不能解码,而转移到通常的传真接收。若在上述文件ID解码处理中解码成功,则根据该文件ID,登录/转送装置20读出对应的文件图像数据后转送到CCU93并进行传真发送。再有,在图13的例子中预想在所有页附加文件ID标记,并对所有页试一试文件ID解码处理(图13,S112)。
若根据上述方法,由于没有完成在上述拷贝处理等开头被处理的用户的输入,因此,不具有存取权的用户,用某种方法取得上述封面原稿,即使是从远程传真传送时,也能自由地取出指定文件。因此,像以下那样,就能够限制存取权。
即,在上述图25的画面中输入口令。这样输入的口令在文件ID编码装置4中被编码在文件ID标记中,同时,文件管理装置3要将文件ID标记登录在属性管理表T10中。由此,生成也包含该口令的文件ID标记。
若从远程传真传送附加了这样生成的文件ID标记的封面原稿,则如上述图13中说明的那样形成了文件的指定,这时,还进行口令核对,并做到只对具有附加了包含该口令的文件ID标记的封面原稿的用户才允许存取(图13、步骤S115)。
此外,带有口令的封面原稿,不仅要求如上述那样从远程传真取出,即使没有用户鉴权而取出文件时也有效。例如,即使是手头上没有用于输入用户ID的磁卡也能取出文件。
再者,上述例子所使用的原稿假定是1张,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原稿由3张构成时,作为图像数据将3张图像作为1个文件,并存储在存储装置中,作为带有文件ID标记的图像可以只印刷第1页(在图25的输入画面中将主体份数栏设置为0,在封面原稿份数栏中设置所需要的份数。
还有,在本实施形态中,如图6所示带有大尺寸ID标记的图像401作为通常的文件取出时具备文件ID标记402,但若只为了使用远程传真进行文件取出就无此必要。另外,在通常的文件取出中,对于文件ID解码装置5对大尺寸文件ID标记403进行解码的算法来说文件ID标记402也不需要。
在上述实施形态中,对存储在图像数据存储区中的图像数据进行存取权管理,只对指定的用户释放图数据取出等存取权,防止图像数据泄密,同时,在具有带文件ID标记的图像的用户中,只有被允许存取权的用户才能简单地进行文件取出。
另外,在用传真取出文件时,在带有文件ID标记的图像的用户中,只有被允许存取权的用户才能简单地进行文件取出。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在进行文件取出等处理时,文件ID标记用来指定作为对象的文件。因此,若判明文件ID标记在封面原稿上的位置,就能够提高该文件ID标记的读取精度和速度。
以下,以在文件取出的方式中的原稿读取为例说明。
首先,在HDD97中,如图29所示,预先在标记位置表T20中登录印刷规格纸尺寸、原稿内容的方向(肖像或风景1)和文件ID标记印刷位置的关系。此外,图29的数字如图30(a)、(b)所示那样以格式纸(打印纸)的左上方为原点,前一半为X(横)方向、后一半为Y(纵)方向,单位是mm。还有,图30(a)表示肖像原稿601,图30(b)表示风景原稿602。
进一步,在登录原稿文件时(拷贝处理,或仅仅是登录处理时)原稿的方向从图31的画面预先设定为肖像或风景。接着,图像读取装置13工作,则原稿尺寸检测装置204也同时工作,并检测出原稿尺寸。因此,如图30所示那样,原稿尺寸和原稿内容的方向[肖像或风景(在图7中确定为风景时要在尺寸的后面附加R)]就会通过文件管理装置3登录在属性管理表T10中。
在该状态下,在文件取出方式(整个文件或只是封面原稿的取出)中,从带有ID标记的封面原稿或从控制面板92直接用数字串输入文件ID,再如果从图20(或图25)的画面输入打印纸的尺寸,并按起动键KS,文件取出处理开始。
这时,在文件ID编码装置4中设定上述标记位置表T20的内容和格式纸尺寸,同时,在输出装置9中也设定格式纸尺寸。
在文件取出处理的编码处理中,在上述文件ID编码装置4生成文件ID标记的同时,从标记位置表T20取得对应于格式纸尺寸的配置位置。接着,该文件ID编码装置4就会将该文件ID标记和位置信息传给模式合成装置8。由此,作为目的的文件各页就会被印刷,并在封面原稿印刷时,根据印刷纸的尺寸就会将文件ID标记合成到上述标记位置表T20中所设定的位置。当然,也可以从上述图25的画面,只输出仅仅指定封面原稿份(张)数(主体份(张)数栏为0)的封面原稿。
存储图像尺寸(因而是原稿的尺寸)是A4尺寸,印刷纸为A4时的例子与上述图5所示,文件ID标记被合成在标记位置表T20中所指定的位置。另外,图32是存储图像402的尺寸为A4尺寸、印刷纸401是B4时的印刷例子,这时,文件ID标记403也被印刷在标记位置表T20所指定的位置上。
用以上步骤印刷的带文件ID标记的封面原稿,与在进行文件取出等处理时指定作为目的的文件时使用的封面原稿与上述一样。这时,由于文件ID标记的位置被指定,图像读取装置13对不需要的部分加上掩盖并扫描,同时,可以跳过该部分进行读取,就能使读取速度、文件特定处理显著加快。
还应考虑使原稿图像上下倒过来登录,但这时,上述文件ID标记就会位于格式纸的右上方。即使是这样的情况,若将文件ID解码装置的解码位置顺序规定为左下→右上,就能以比全面检索读取图像快得多的速度决定文件ID。
在上述中,假定文件内容的方向(肖像、风景)被登录在属性管理表T10所保持的图像信息数据中,但也能与存储在图像数据存储区7中的图像数据一起记录。
另外,在上述说明中,不限于将文件ID标记的位置设为图像的左下方。例如,在作为装订时空出来的边在左侧留出空白的图像时,若在左上方配置文件ID标记,则能取得减小损失图像信息的概率的效果。
再有,在上述说明中,不限于唯一地规定在标记位置表T20中所指定的文件ID标记的位置。例如,根据原稿的种类,在具备使文件ID标记的位置或位于左上,或位于右下那样的功能的图像信息处理装置中也可以做到使识别码位置映像成多个。
另外,在上述说明中,在图像数据大小和印刷纸尺寸不同时,不限于以印刷纸的左上基准配置图像数据。例如也可以以右上基准或中央基准配置图像数据。
在上述例子中,做到在控制面板92上输入文件方向(肖像、风景画)的差别,但通过以下那样的输入,可以省略该输入。
即,首先,如图30(c)、(d)所示那样,在肖像原稿的情况和风景画原稿的情况要使向ADF30放置原稿的方向成90°差别。接着,根据在原稿读取时,根据原稿尺寸检测装置204检测的横方向、纵方向的尺寸进行文件内容的方向(或肖像或风景画)的判断后输入到文件管理装置13中。根据上述原稿尺寸检测装置204所检测的原稿尺寸和方向,文件管理装置13就会将文件内容的方向登录在属性管理表T10中。
根据以上所述的方法,由于用户只改变纸的放置方向就能将原稿方向保存在属性管理表T10中,因而能提供具有避免从操作该数字复合机的控制面板92输入原稿方向的烦杂性的效果图像信息处理装置。
此外,也能够使从控制面板92输入原稿内容的方向的方法和像上述那样根据原稿内容的方向做到能改变放置在ADF30上的原稿的方向的方法并用。即,在ADF30上无论纵向放置、横向放置的哪一个方向放置的纸尺寸时,输入后者的方法,则纸尺寸就大,在ADF30上,在只用纵向放置、或横向放置中的一个放置方向的情况下,从控制面板92输入原稿内容的方向。因此,对于当原稿尺寸小时,能够进行不麻烦的面板操作的自动识别,当原稿大时使用操作面板确实地输入原稿内容的方向的用户能够提供非常便利地数字复合机。在上述中封面原稿意味着是在全部文件的第1页附加了文件ID标记的页。但是,作为封面原稿的形态,例如,如图33所示,在显示文件属性的格式纸上可以考虑附加了文件ID标记的页。这时,例如,判断图11的流程图的最后1页的步骤和将文件ID标记设定在模式合成电路中的步骤(步骤S34、步骤S35)被省略,并在确认在ADF30上没有放置原稿之后,上述封面原稿被印刷。即,当图11的步骤S37的判断为NO时,文件管理装置3就从属性管理表T10读出属性数据,同时,将文件ID标记设定在模式合成电路103中,并印刷二者的合成图像。另外,即使在图12中步骤S43、S44也被省略,并且上述合成图像的印刷处理就会在步骤S46和S47之间执行。
另外,在上述说明中,若在图20的主体份数设定栏中设定M(M自然数),则封面原稿以及封面原稿以外的组文件图像只示出M组被印刷的例子。但是,关于印刷份数本发明可以考虑以下的形态。
例如,在控制面板92的输入画面如图25所示那样,要做到能设置设定主体(从指定的文件的第1页到最后1页)份数的“主体份数”栏,以及设定封面原稿份数的“封面原稿份数”栏。此处,将封面原稿的取出作为目的时,作为“主体份数”设定“0”,或者如果是确认内容就设定“1”,设定M作为“封面原稿份数”。
在文件取出时,如上所述在用图14的步骤执行文件的特定处理之后,就转移到图15的取出处理。此处,在主体份数是0以外时,就执行图15的步骤S154(即图12的步骤)后进行必要份数的印刷。若“主体份数”的设定数的印刷结束,再只读出1页,或只读出属性数据,并合成为文件ID标记,若要设定指定的份数就可以。在不将文件ID标记合成在主体的第1页时,在图25的“标记附加”栏中选择“否”执行。
由此,用户就能够得到必要份数的文件主体以及封面原稿。
在以上说明中,交互型操作装置(控制面板92+输入控制装置92a)10在本数字复合机中作为备用装备,也可能在通过LAN(局域网)连接的微型计算机中具备该功能而进行远程操作。
权利要求
1.一种数字复合机,该数字复合机能够将对应于从至少1种文件图像输入装置输入的指定文件的文件图像数据加上指定该文件图像数据的文件ID后存储在至少1种存储装置中的同时,用文件管理装置管理包含该文件ID的属性信息,并按照需要由输出装置输出根据上述文件ID所指定的文件图像,其特征在于,具备将对应于上述指定文件的文件图像数据存储在上述存储装置时,生成对应于上述文件的文件ID标记的文件ID编码装置;将由上述文件ID编码装置所生成的文件ID标记和对应于上述指定的文件的文件图像进行合成的模式合成装置;以及在向上述存储装置进行存储处理的同时,印刷输出由上述模式合成装置所生成的带有文件ID标记的文件图像的上述输出装置。
2.权利要求1中记载的数字复合机中,上述文件图像输入装置是图像读取装置。
3.权利要求1中记载的数字复合机,其中,上述文件图像输入装置是传真接收装置。
4.权利要求1中记载的数字复合机,其中,上述文件图像输入装置是来自计算机的打印图像接收装置。
5.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何1项中记载的数字复合机,其中,上述带文件ID标记的文件图像是对应于上述指定文件的指定页的文件图像。
6.权利要求1至4的任何1项中记载的数字复合机,其中,上述带文件ID标记的文件图像是对应于上述指定文件的属性信息的文件图像。
7.权利要求1至6的任何1项中记载的数字复合机,其中,与上述带ID标记的文件图像一起输出上述指定文件的所有页。
8.权利要求1至6的任何1项中记载的数字复合机,只输出上述带ID标记的文件图像。
9.权利要求8中记载的数字复合机,其中在传真发送用图像读取装置所读取的文件图像时,只输出上述带ID标记的文件图像。
10.权利要求2中记载的数字复合机,其中,对应于上述指定文件的文件图像由文件图像输入装置直接输入到模式合成装置后,由输出装置印刷输出。
11.权利要求2至4的任何1项记载的数字复合机中,其中,对应于上述指定文件的文件图像由存储装置输入到模式合成装置后,由输出装置印刷输出。
12.权利要求2记载的数字复合机,其中,第1份文件图像根据由上述图像输入装置得到的文件图像数据生成,第2份以后的文件图像根据已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的文件图像数据被生成。
13.权利要求1至12的任何1项记载的数字复合机,其中具备以下装置与上述文件ID对应,用上述文件管理装置管理原稿的大小和文件内容的方向,在用模式合成装置生成上述带文件ID标记的文件时与该文件ID标记一起将其位置信息输入到模式合成装置的上述文件ID标记编码装置;以及根据上述位置信息确定文件ID标记的位置的上述模式合成装置。
14.权利要求13记载的数字复合机,其中,用上述文件管理装置管理的原稿尺寸和文件内容的方向由检测原稿的大小和方向的原稿尺寸检测装置输入。
15.权利要求13记载的数字复合机,其中,用上述文件管理装置管理的原稿尺寸由检测原稿的大小的原稿尺寸检测装置输入,文件内容的方向由交互型操作装置输入。
16.权利要求1-15记载的数字复合机,还具备通过由文件图像输入装置读取带文件ID标记的封面原稿,解码该文件ID标记并得到文件ID的文件ID解码装置。
17.权利要求16中记载的数字复合机,其中具备在由输出装置输出的文件图像中附加与上述读取的文件ID标记不同的文件ID标记的上述文件ID编码装置。
18.权利要求16中记载的数字复合机,其中具备的上述文件管理装置将对应于由上述文件ID解码装置所得到的文件ID的文件图像和对应于新的文件ID的文件图像相关联的连接信息进行登录。
19.权利要求1记载的数字复合机,其中具备对于由上述输出装置得到的文件图像能够选择是否附加文件ID标记的交互型操作装置。
20.一种数字复合机,该数字复合机将对应于由至少1种文件图像输入装置输入的指定文件的文件图像数据附加指定该文件数据的文件ID后存储到至少1种存储装置中的同时,用文件管理装置管理包含该文件ID的属性信息,并按照需要附加对应于上述文件ID的文件ID标记,由输出装置输出根据上述文件ID所指定的文件图像,其特征在于,具备以下装置,读取在上述带文件ID标记的文件图像中所印刷的ID标记的图像读取装置;将所读取的文件ID标记解码成文件ID的文件ID标记解码装置;以及为进行特定处理指定从上述文件ID标记解码装置所得到的文件ID,或者对应于用字符串直接从交互型操作装置输入的文件ID的文件图像的上述文件管理装置。
21.权利要求1记载的数字复合机中,上述特定处理是输出装置的文件取出处理。
22.权利要求21中记载的数字复合机,其中具备以下装置,对由上述文件取出处理所取出的文件图像,根据上述文件ID生成文件ID标记的文件ID标记编码装置;以及合成上述所生成的文件ID标记和目的文件图像并转送到输出装置的模式合成装置。
23.权利要求22中记载的数字复合机,其中具备以下装置对应于上述文件ID用上述文件管理装置管理原稿的大小和文件内容的方向,并在用模式合成装置生成上述带文件ID标记的文件时,与文件ID标记一起,将其位置信息输入到模式合成装置的上述文件ID标记编码装置;以及根据上述位置信息确定文件ID标记的位置的上述模式合成装置。
24.权利要求20中记载的数字复合机,其中,上述特定处理是指将作为目的的文件图像数据从指定种类的存储装置向其他指定种类的存储装置进行复印或转移的处理。
25.权利要求20中记载的数字复合机,其中在上述文件管理装置管理指定的文件图像和其它的文件图像在内容上具有关联意义的连接信息时,具有在得到对应于指定文件的文件ID时,将与该指定文件相互连接的多个文件的属性信息转送到交互型显示装置的上述文件管理装置;以及将从上述文件管理装置得到的属性信息进行显示以供用户选择,以使用户选择目的文件图像的上述交互型操作装置。
26.权利要求20记载的数字复合机,其中上述特定处理是使文件管理装置的多个文件图像数据相互连接的连接处理。
27.权利要求26记载的数字复合机,上述文件管理装置生成使被连接的多个文件图像数据相互关联的文件内连接信息并将其登录在属性管理表中。
28.权利要求20记载的数字复合机,上述特定处理是删除由文件管理装置所产生的作为目的的文件图像数据的删除处理。
29.权利要求20记载的数字复合机,做到不再使用上述被删除的文件ID。
30.权利要求20中记载的数字复合机,具备作为上述文件图像输入装置的传真接收装置,还具备作为输出装置的传真发送装置,上述文件ID解码装置对附加在由传真接收的文件图像中的文件ID标记进行解码,根据该解码结果所得到的文件ID,文件管理装置通过上述传真发送装置将对应于指定文件的图像数据输出到远程传真中。
31.权利要求30中记载的数字复合机,具备以下装置根据来自交互型显示装置的用户指示读取附加在传真接收的文件图像的文件ID标记,并生成可能的尺寸的文件ID标记的上述ID编码装置;以及将上述所生成的文件ID标记和作为目的的文件图像进行合成后转送到输出装置的模式合成装置。
32.权利要求31中记载的数字复合机,具备对应于包含根据来自交互型显示装置的用户指示输入的口令的文件ID生成文件ID标记的上述文件ID标记编码装置。
33.权利要求1或21中记载的数字复合机,具备能设定对应于指定文件图像的带文件ID标记的文件图像和/或文件图像的所有页的输出份数的交互型操作装置。
34.权利要求15、19、20、25、31、32、33的任何1项记载的数字复合机,上述交互型操作装置被安装在连接到LAN的微型计算机中。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与文件图像登录处理的同时,得到附加了文件ID标记的文件图像的数字复合机。在将文件图像数据存储在存储装置时,生成文件ID。所得到的文件ID标记被输入到模式合成装置,并在存储处理时,附加给指定的文件图像后由激光打印机等输出,利用该文件图象,能够取出文件。另外,也能发送传真。此外,通过从远程传真装置将文件图像发送到数字复合机,就能够从该装置取出对应的图像。
文档编号H04N1/327GK1194531SQ9810601
公开日1998年9月30日 申请日期1998年3月4日 优先权日1997年3月5日
发明者久富健治, 桑野秀之, 高桥直树, 山口岳人, 冈田雄治, 村田和行 申请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