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声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585354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扬声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各种音响设备和电视接收机所使用的扬声器装置,尤其涉及设有检测来自扬声器单元的再现音的微音器,并根据其检测信号修正上述扬声器单元的再现音的扬声器装置。
背景技术
已知如下构成的一种扬声器装置有利于音响特性的改善,这种扬声器装置在扬声器单元前面开口部结合着矩形形状的喇叭或声管,将扬声器单元发出的声波导至上述声管的开口部,并在该声管内部配置微音器,再经回授电路连接至将输入信号输入到上述扬声器单元的放大器。
利用图8、图9对这种现有技术进行说明。图8为现有声管型声音回授式扬声器装置的平面俯视图,图9所示为上述扬声器装置的音响输出特性图。
如图所示,1为产生声波的扬声器单元,该扬声器单元1结合着声管2。在该声管2的两侧配置有抑制共振用的吸音材料3。在声管2内部,靠近扬声器单元1配置有检测声输出信号的微音器4。信号一旦输入该扬声器单元1,即从扬声器单元1辐射出声输出,声输出通过声管2,从声管2的开口部辐射出来。
此时,为了防止声管2由于内部声管2的长度而产生的驻波及内部产生的驻波,因而作为扬声器装置,具有上升下降急剧的再现声压频率特性,所以用吸音材料3抑制该驻波,但这样的抑制是不够的,对这样抑制不了的驻波即声输出用微音器进行检测,并使其返回到输入扬声器单元1的放大器,从而抑制声管2产生的驻波,实现平坦的再生声压频率特性。
另外,通过将微音器4的位置置于扬声器1附近前面,可以进行扬声器单元1及声管2频率特性的修正,通过将微音器4置于声管2的1次共振的声压最大位置即声管2长度的1/3的点,可以进行声管2特性的修正,通过将微音器4置于声管2的终端附近,可以对从低音区至声管2的1次共振的特性进行控制。
但是,上述现有的扬声器装置,很难用微音器4对声管2产生的2次、3次以上的共振声输出进行检测,此外,也很难为了检测相对声管2长度方向为90度的闭合空间产生的共振并使其回授而保证有充分的振荡余地。另外,为了抑制驻波,声管2的形状变复杂,又因为使用吸音材料3等,成本方面也存在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声管的结构简单,能稳定发挥特性的扬声器装置。
发明的公开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扬声器装置,包括输入输入信号的放大器,再生该放大器输出信号的扬声器单元,对从该扬声器单元辐射出的声输出进行检测的微音器,以及将该微音器测出的声输出信号送回上述放大器的输入侧的回授电路,对于在上述扬声器单元的前面结合引导声波的声管的装置,将进行1次共振修正的上述微音器配置在该声管2的至少2次共振以上的某一声管共振中至少声压大小不足以引起振荡程度的位置,抑制对使用声管的上述扬声器装置的声压频率特性影响最大的1次共振的影响,从而获得作为扬声器装置的稳定特性。
附图简介

图1所示为本发明扬声器装置一实施例的平面剖视图,图2为其方框图,图3为其声输出特性图,图4(a)为其它实施例的平面剖视图,图4(b)为其侧面剖视图,图5(a)为其它实施例的平面剖视图,图5(b)为其侧面剖视图,图6为说明其它实施例的重要部分即声管内微音器的安装手段用的侧面剖视图,图7为说明其它实施例的扬声器装置安装在电视接收机上的安装状态的示意图,图8为传统扬声器装置的平面剖视图,图9为传统扬声器装置的声输出特性图。
实施发明的最佳形态以下根据图1至图7,说明本发明扬声器装置的一实施例。
又,说明时,对与传统技术相同的部分标上相同的编号进行说明。
(实施例1)根据图1至图3,说明本发明第1实施例。
图1为扬声器装置的平面剖视图,示出其主要部分即结合有引导声波的声管的扬声器单元1的构成,图2为使用该装置的音响电路的方框图,图3为其声输出特性图。
首先,用图2说明扬声器装置的总体结构。
图中,1为扬声器单元,2为结合于扬声器单元1前面的声管,4为装在声管2内的微音器,从扬声器单元1辐射出的声波由声管2内的微音器4检测,经过微音器放大器10和加减法器11,在减法器12与来自外部的输入信号混合来修正输入信号,在功率放大器13放大后输入扬声器单元1。
如上所述,扬声器装置是将扬声器单元1辐射出的声波通过回授电路进行反馈来进行声输出的频率修正的,以下对主要部分即声管2内的微音器4的位置进行说明,对本发明的要点即1次共振修正的手段进行说明。
扬声器单元1与声管2的关系是,在安装于扬声器盒(未图示)的扬声器单元1的前侧面结合引导声波的声管2,使声音从开设成窄矩形状的窄缝开口部送出,对于该声管2发生的管共振,从扬声器单元1的开口部至声管2的长度La的共振频率fa由下式算出fa=(n+1)C/4La(式中,fa管共振频率,n2次共振时为2,3次共振时为3,C声速,La;管长度)。
将微音器4设置在用上式算出的2次共振及3次共振的管共振频率的声压分布中声压最小的位置(作为节点的位置)附近(一般情况下,2次、3次共振各自声压最小位置是不同的,因此是各最小位置附近的不足以引起管共振的声压的共同位置)。
利用该微音器4,对结合着上述声管2的扬声器单元1辐射出的声输出信号,用该微音器4仅测出管共振的一次分量,并使该测出的声输出信号返回减法器12。
图2为扬声器装置的方框图,输出、输入的关系如下Vout/Vin=A/(1+A·T(S))(式中,Vout输出电压,Vin输入电压,A放大器综合放大率,T(S)传递函数)即,由于微音器4的特性基本是平坦的,所以,若设T(S)基本为扬声器单元1的传递函数,则由于扬声器单元1及声管2的2次或3次管共振引起的相位变化,T(S)变为负1。
即,分母变为零,变为产生振荡的条件。
但在本发明中,因为并未由微音器4测出声管2发生的2次及3次管共振,故T(S)变为负1的可能性极小,可以保证回授的稳定性。
图3示出了本实施例的声输出特性,在传统技术的图9示出的特性中,测出到了2次及3次共振(图9的a及b部分),在图3的本实施例中,已确认未测出2次及3次的共振。
如上所述,因为用微音器4仅测出声管2发生的管共振的1次共振并使其回授,以此改善特性,所以,根据所要求的音响特性,不使用传统的为抑制管共振而使用的利用赫姆霍兹共振器的共振的吸音室及吸音材料等,就可构成声管2,声管2的设计可以提高效率,并且金属模结构变简单,所以可以提供成本低的扬声器装置。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将微音器4设置在不受2次、3次管共振影响的位置,但根据音响特性,如果是可以忽略某一管共振影响的,则设置在某一管共振频率的声压最小点附近(不足以引起管共振的声压位置)也行。
此外,当然也可以将微音器4设定在使用的声管2的特性也可以忽略2、3次以上管共振的位置。
(实施例2)利用图4(a)、(b),说明本发明第2实施例。
图4(a)为示出主要部分即结合着引导声波的声管2的扬声器单元1的构成的平面剖视图,图4(b)为其侧面剖视图。利用该图仅说明与实施例1的不同点。相对该声管2的长度方向为90度的闭合空间产生的共振频率fa、fb用下式算出fa=(n+1)C/2Lb,fb=(n+1)C/2Lc式中,fa声管长度的90度方向的管共振频率,fbfa的转动90度位置的管共振频率,n2次共振时为2,3次共振时为3,C声速,Lb声管长度的90度方向的管长,LcLb的转动90度方向的管长。
将微音器4设置在这样算出的声管的相对长度方向为90度闭合空间产生的共振频率fa、fb的声压分布中声压最小的位置(成为节点的位置)附近(因为两个方向各自的共振引起的声压最小的位置一般是不同的,因此是各最小位置附近的均不至发生管共振的声压的共同位置),对上述结合着声管2的扬声器单元1辐射出的声输出,以使该微音器4不检测相对声管2的长度方向为90度的闭合空间发生的共振频率分量,使用微音器4的声输出信号进行回授。
在本发明中,因为微音器4不会测出声管2发生的相对声管2长度方向为90度的闭合空间共振,因此T(S)变为负1的可能性极小,可以保证回授的稳定性。这样,因为不再测出声管2的闭合空间发生的共振频率,所以可以保证回授的稳定性。
(实施例3)利用图5(a)、(b),说明本发明的第3实施例。
图5(a)为示出主要部分即结合着引导声波的声管2的扬声器单元1的构成的平面剖视图,图5(b)为其侧面剖视图。实施例3同时具有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特征,将微音器4配置在不受声管2的随管长而异的2次至3次的管共振的影响、且不受管长方向的90度方向的共振的影响(各共振频率的声压分布中最小声压位置(成为节点的位置)附近的不至发生管共振的声压)的位置,仅检测声管2的1次共振分量,且不检测相对声管2长度方向为90度的闭合空间发生的共振频率,从而可以保证回授更稳定。
(实施例4)利用图6、图7,说明本发明的第4实施例。
图6为声管附近的剖视图,图7为将该扬声器装置安装在电视接收机上时的剖视图。本实施例示出了上述各实施例中的微音器4的具体安装手段,5为通过连接手段5a安装在声管2的壁上的托架,利用托架5,上述实施例1至实施例3的微音器4可以极方便地设定在规定的位置。
此外,对于装在电视接收机内并配置在内部的阴极射线管8与电视机壳体6之间的扬声器装置,即使改变电视机壳体6的导音部7的长度,作为扬声器装置的声管的管长变化了,共振频率的条件变化了,通过适当改变托架5,也能方便地改变微音器4的位置,将微音器4的设定位置改变为在实施例1至3说明过的位置,能提高回授电路的稳定性。
另外,当声管2内部为了提高强度而设有加强筋、声管2的共振系增加了时,也可以应用本发明。
产业上应用的可能性如上所述,本发明的扬声器装置,包括输入输入信号的放大器,再生该放大器输出信号的扬声器单元,对从该扬声器单元辐射出的声输出进行检测的微音器,以及将该微音器测出的声输出信号送回上述放大器的输入侧的回授电路,在上述扬声器单元的前面结合引导声波的声管,并将上述微音器配置在该声管的至少2次共振以上的管共振中至少某一声压大小不足以引起振荡程度的位置,从而抑制2次以上管共振的影响,提高回授电路的稳定性,可以增大回授量,能提供音响特性出色的扬声器装置。
此外,对于在上述构成中,构成为将微音器配置在至少2次或3次管共振之一的声压大小不足以引起振荡程度的位置的,抑制了影响大的2次或3次中至少其中之一的管共振的影响,可以提供音响特性更佳的扬声器装置。
此外,对于包括输入输入信号的放大器,再生该放大器输出信号的扬声器单元,对从该扬声器单元辐射出的声输出进行检测的微音器,以及将该微音器测出的声输出信号送回上述放大器的输入侧的回授电路的扬声器装置,当在上述扬声器单元的前面结合引导声波的声管,并将上述微音器配置在该声管的闭合空间发生的共振中至少声压大小不足以引起振荡程度的位置时,在闭合空间也能提高回授电路的稳定性,并增大回授量,能提供音响特性出色的扬声器装置。
此外,对于包括输入输入信号的放大器,再生该放大器输出信号的扬声器单元,对从该扬声器单元辐射出的声输出进行检测的微音器,以及将该微音器测出的声输出信号送回上述放大器的输入侧的回授电路的扬声器装置,在上述扬声器单元的前面结合引导声波的声管,并将上述微音器配置在该声管的至少2次或3次管共振之一中、至少声压大小不足以引起振荡程度的位置,且配置在闭合空间所发生的共振中、也至少声压大小不足以引起振荡程度的位置,通过做成这样的构成,能提供音响特性出色的扬声器装置,该装置可以抑制声管长度方向的至少2次或3次共振之一,并且也能抑制声管的闭合空间引起的管共振的影响。
权利要求
1.一种扬声器装置,包括输入输入信号的放大器,再生该放大器输出信号的扬声器单元,对从该扬声器单元辐射出的声输出进行检测的微音器,以及将该微音器器测出的声输出信号送回上述放大器的输入侧的回授电路,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扬声器单元的前面结合引导声波的声管,并将上述微音器配置在该声管的至少2次共振以上的管共振中至少某一声压大小不足以引起振荡程度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托架将微音器配置安装在声管内部的内部空间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将微音器配置在至少2次或3次管共振之一的声压大小不足以引起振荡程度的位置。
4.一种扬声器装置,包括输入输入信号的放大器,再生该放大器输出信号的扬声器单元,对从该扬声器单元辐射出的声输出进行检测的微音器,以及将该微音器测出的声输出信号送回上述放大器的输入侧的回授电路,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扬声器单元的前面结合引导声波的声管,并将上述微音器配置在该声管的闭合空间发生的共振中至少声压大小不足以引起振荡程度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托架将微音器配置安装在声管内部的内部空间位置。
6.一种扬声器装置,包括输入输入信号的放大器,再生该放大器输出信号的扬声器单元,对从该扬声器单元辐射出的声输出进行检测的微音器,以及将该微音器测出的声输出信号送回上述放大器的输入侧的回授电路,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扬声器单元的前面结合引导声波的声管,并将上述微音器配置在该声管的至少2次或3次管共振之一中、至少声压大小不足以引起振荡程度的位置,且配置在闭合空间所发生的共振中、也至少声压大小不足以引起振荡程度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托架将微音器配置安装在声管内部的内部空间位置。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各种音响设备使用的扬声器装置,其用微音器检测扬声器单元的再生音,用该检测信号校正扬声器单元的再生音,包括再生放大器的输出信号的扬声器单元1,检测该扬声器单元1输出的声输出的微音器4,以及将测出的声输出信号送回上述放大器的输入侧的回授电路,通过将上述微音器4配置在声管2的至少2次以上管共振之一中的、声压为最小的位置附近,抑制2次以上共振的影响,排除其对上述回授电路的影响,提高回授电路的稳定性,改善扬声器装置的音响特性。
文档编号H04R1/30GK1289522SQ99802557
公开日2001年3月28日 申请日期1999年11月29日 优先权日1998年12月1日
发明者田中秀和 申请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