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电灯发光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10433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放电灯发光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诸如汽车前灯之类放电灯的发光装置。
背景技术
在例如日本专利公开公布号8-298190中揭示了所称类型的放电灯发光装置,其中该装置包括控制电源功率从直流电源的功率为放电灯电压的所需功率并将其转变为稳定交流功率的发光电路、产生起动放电灯的所需高压(例如20kV)的起动电路和支承放电灯的灯固定件。
当如此构成的放电灯发光装置在放电灯还未连接的状态中工作时,由于在起动电路上产生的高压(如20kV),会发生放电灯连接的电极之间放电的现象。
在日本专利公开公布号8-41738中揭示了防止上述现象的另一传统例子,其中,灯座1装在外壳中,在灯座部分1a之后,由脉冲变压器2a和在脉冲变压器2a初级绕组上产生脉冲电压的点灯器主电路2b构成起动电路2,发光电路5(包括将直流电源9的源功率转变为交流功率的变换器电路)的一输出线4a被连接至灯座部分1a的外周边电极6,另一输出线4b通过次级绕组2P连接至灯座部分1a中心的中心电极7,点灯器主电路2b是通过把接收供电功率的一对电源一侧端子中的一个连接到发光电路5与脉冲变压器2a次级绕组2P之间的连接点,另一个连接到灯座部分1a的辅助电极8。这种已知装置是如此构成的,当放电灯(未示出)安装于灯座部分1a,辅助电极8通过放电灯的导电部分连接于外周边电极6,将发光电路5的功率提供给点灯器主电路2b,引起起动电路2工作,而当放电灯仍未安装时,功率不提供给点灯器主电路2b,起动电路2将不并激励。
在这种情况中,正如日本专利号2,909,867中揭示的,对发光电路的直流升压电路,提供由变压器起动绕组、整流电路、电阻器和二极管构成的将电力提供给起动电路的高压电路,可能将适合于脉冲发生的高压提供给起动电路(起动脉冲产生电路),可以使起动电路中的脉冲产生变压器等的尺寸减至最小。
虽然根据日本专利公开公布号8-41738的上述放电灯发光装置能够限制起动电路在未安装放电灯的状态中被激励,比根据日本专利公开公布号8-298190的放电灯发光装置更安全,该配置保持提供给起动电路2的点灯器主电路2b的电力是由发光电路5的输出电压直接施加的,所以施加于起动电路2的点灯器主电路2b的电压不能任意选择(例如在如日本专利公开公布号8-349586的图9所示的这种发光电路中,将两倍于发光电路所提供电压的电压施加于脉冲变压器的初级一侧),产生高压脉冲的脉冲变压器2a要求在匝数比上是较大的,结果脉冲变压器2a尺寸放大。否则,在起动电路2中需要提供升压电路,因此电子部件的数目增大,足以占据较大的外壳空间。
此外,仅通过提供升压电路给发光电路中的起动电路而试图使起动电路尺寸减至最小,一直未能实现安全的发光装置,正如日本专利号2,909,867中揭示的,因为在放电灯未安装的情况中,当将电源功率提供给发光装置时将数十kV(如约20kV)的高压施加于灯座的输出端。
在装有起动电路的这种类型灯座中装有很重的脉冲变压器或者灯座尺寸被放大的情况中,会出现一些风险,作为汽车前灯,放电灯的光轴由于在运行中振动而偏离,以致于成为阻碍光轴稳定的一个起因,正如日本专利公开公布号8-315630所说明,或者当放电灯未安装时将高的脉冲电压施加于灯座的输出端,以致于缺少安全性,正如日本专利号2,909,867中说明的。
发明概要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克服上述问题提供使灯座尺寸和重量减至最小、使成本降低而使安全性提高的放电灯发光装置。
根据本发明,以上目的是通过放这样的放电灯发光装置建立,它包括放电灯、使放电灯发光的发光电路、以及用于安装放电灯并包含引起放电灯被发光的起动电路的灯座,其中发光电路有一对供发光输出使用的使放电灯稳定发光的输出线,至少一个通过起动电路被连接至放电灯,以及附加地提供当放电灯被安装于灯座上时为将电力提供给起动电路而配置的的电源装置。
从以下参考附图所示的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和优点将更加清楚。
附图简述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放电灯发光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电路图。
图2是表明图1所示放电灯结构的部分截面图。
图3-6分别是本发明其他实施例的电路图。
图7和8分别是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的电路图。
图9是图8所示实施例中使用的脉冲变压器的部分透视图。
图10和11是分别可使用在图8所示实施例中的滤波器的电路图。
虽然现在将参考附图中所示的各个实施例描述本发明,应当明白,不希望将本发明仅仅局限于这些实施例,而是包括在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内所有可能的改变、改进和等效配置。
实现本发明的最佳方式在图1和2中,图中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放电灯发光装置的实施例,其中使放电灯稳定发光的发光输出的一对输出线4a和4b连接在使放电灯发光的发光电路5与放电灯安装于其的灯座1之间。此外,将电力提供给起动电路2并构成电源装置的电源线10与输出线4a和4b一起连接。另外,点灯器主电路2b的电源一侧一对端子中的一个与电源线10连接,这样安排,使得放电灯在起动时将约300至400V的电压施加于这对输出线4a和4b之间。起动电路2是由脉冲变压器2a和点灯器主电路2b构成的并设置在灯座1内。
对于灯座1的灯座部分1a,还安装图2中所示的放电灯22。正如图2所示,放电灯22具有管座29,管座29的中心电极25与灯座1的中心电极7接触,管座29的外周电极26与灯座1的外周电极6和辅助电极8接触,在管座29的外周上设置定位销27,用于使放电灯22保持在灯座1上,一个周边壁28定位在中心电极25的外周上。
灯座1的辅助电极8与外周电极6结构相同并与外周电极6同轴设置,使得中心电极7在中心,当放电灯22的管座29安装于灯座1上时,外周电极6和辅助电极8将通过管座29的外周电极26相互连接。此外,对灯座1设置安装缝隙19,以致于通过将放电灯22的管座29插入灯座1中并旋转,用定位销27固定,能够使放电灯保持在灯座1上。在放电灯22安装在灯座1的这一状态中,来自发光电路5的输出线4b通过起动电路2中脉冲变压器2a的次级绕组2P和中心电极7与放电灯22连接,来自发光电路5的输出线4a通过外周电极6与放电灯22连接。
既然在放电灯22与灯座1连接的状态中灯座1的外周和辅助电极6和8通过放电灯22的管座29的外周电极26相互连接,直流电压通过发光电路5→电源线10→点灯器主电路2a→辅助电极8→放电灯22的外周电极26→外周电极6→输出线4a→发光电路5的路径提供给起动电路2的点灯器主电路2b,通过脉冲变压器2a在放电灯22的中心与外周电极25与26之间施加高压,以及由此引起放电灯22产生放电。用这种方法,通过发光电路5的输出线4a将直流电压施加到电源线10向起动电路2,这一直流电压将电力提供给脉冲变压器2a,引起在放电灯22中产生高压脉冲。
采用以上配置,在放电灯22不安装在灯座1上的情况中,不能将电压施加于起动电路5的点灯器主电路2b,从而不产生高压脉冲以及在无负载状态中是安全的,而一旦放电灯22安装到灯座1上,如以上已经描述的能够使放电灯22起动。
按照本发明既然在放电灯未接到灯座1之前不对起动电路2施加功率,在灯座1的电极之间也就不产生高压脉冲,故有可能防止灯座1的任何损害和事故的发生。既然对起动电路2的供电线是与输出线4a和4b分开设置的,故在发生电路5中可任意调节对起动电路2的供电。在最佳地调节供电情况下,可调节高压脉冲发生用的脉冲变压器2a的升压比(匝数比)不致太大,从而获得尺寸和重量最小、成本节减的脉冲变压器2a,并可能实现装入该变压器的灯座1的尺寸和重量最小、成本节减。
在图3所示的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用相同参考代码表示与图1实施例相同的构件,以省略重复描述。在图3的这个实施例中,图1的发光电路5的内部配置如下。首先,回扫变压器T1的初级绕组N1与开关元件S0的串联电路连接在直流电源9上,回扫变压器T1的次级绕组N2的一端连接于二极管D1的阴极,另一端连接于回扫变压器T1的第三级绕组N3,电容器C1连接在次级绕组N2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1的阳极之间。此外,对回扫变压器T1的第三级绕组N3的一端不连接到次级绕组N2,而连接二极管D2的阳极,电容器C2连接在第三级绕组N3与二极管D2的阴极之间。这里,直流电压电路11由回扫变压器T1的第三级绕组N3、二极管D2和电容器C2构成。
在电容器C1两端连接开关元件S1和S3的串联电路以及开关元件S2和S4的串联电路,输出线4a从开关元件S1和S3的接点引出并连接至灯座1的外周电极6,输出线4b从开关元件S2和S4的接点引出并连接至起动电路2中脉冲变压器2a的次级绕组2P。这里,桥式电路FB由开关元件S1-S4构成,这些元件的开关由控制部分18控制。
二极管D2和电容器C2的接点连接至电阻器R1的一端,而该电阻器R1的另一端作为电源线10连接至起动电路2的点灯器主电路2b。此外,直流电源9的负极连接于地FG。
参考按照如上所述构成的放电灯发光装置的操作,通过由回扫变压器T1、开关元件S0、二极管D1和电容器C1构成的直流/直流转换器中开关元件S0的开关操作,直流电源9在桥式电路FB上(在电容器C1上)产生预定电压(例如,在起动放电灯时300-500V)。这时,通过回扫变压器T1的第三级绕组N3在电容器C2上也产生一预定电压。
在起动放电灯时,这里桥式电路FB中的开关元件S2和S3是通过控制部分18如此控制为“接通(ON)”的,起动放电灯所需的预定电压施加在灯座1中中心与外周电极7与6之间。在放电灯安装到灯座1的情况中,直流电压通过电容器C2→电阻器R1→起动电路2的点灯器主电路2b→灯座1的辅助电极8→连接至灯座1的辅助和外周电极8和6的放电灯的电极(未示出)→灯座1的外周电极6→输出线4a→开关元件S3→电容器C1→电容器C2的路径施加到起动电路2的点灯器主电路2b,电流流过脉冲变压器2a的初级绕组2Q,在次级绕组2P上产生高压脉冲,以起动放电灯。
另一方面,当如此控制桥式电路FB以转变开关元件S1和S4,起动放电灯的所需电压施加在灯座1的中心与外周电极7与6之间,而施加于起动电路2的点灯器主电路2b的电压将仅仅是电容器C2上的电压。
正如已经描述的,电容器C1的电压(这是桥式电路FB的输出电压)和电容器C2的电压(这是直流电压电路11的输出电压)通过控制桥式电路FB从而使开关元件S2和S3接通,以相加极性的方式施加到起动电路2,即,包括桥式电路FB输出电压的电压提供给起动电路2,以致于电容器C2的电压或者回扫变压器T1的第三级绕组N3的匝数可以减少,能够实现尺寸最小化和成本降低。
在放电灯已经被点亮后,从发光电路5提供给放电灯的电压降低到放电灯稳定发光的电压,提供给起动电路2的电压并不要达到足以产生高压脉冲的电压,由此起动电路2停止,交流电流通过输出线4a和4b提供给放电灯,采用开关操作,其中桥式电路FB中的开关元件S1和S3以及开关元件S2和S4分别交替地接通,而对角位置上的开关元件S1和S4以及开关元件S2和S3分别同时接通,放电灯稳定地发光。
现在,在图3所示的电路中,通过电源线10提供给起动电路2的电压可以通过改变变压器T1的第三级绕组N3、电容器C2或电阻器R1的值而任意地设定,从而通过最佳地设定电源起动电路2能够获得所需电源,不会加大脉冲变压器2a或在灯座中提供任何升压电路、以及可以防止装有起动电路2的灯座的尺寸、重量和成本增大。
在图4所示的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采用相同的参考代码表示与图3所示实施例相同的构件,以省略对重复部分的描述。在图4中,不同于图3实施例的之处在于,构成直流电压电路11,用于产生相对于地FB(这种稳定电位基本上等于外壳的电位)的负电压,点灯器主电路2b具体地由电容器C3、电阻器R2-4、触发器元件D3、晶闸管S5(这是一开关)和半导体元件和二极管D4构成。
即,在直流电压电路11中,形成电路的回扫变压器T1的第三级绕组N3一端连接至二极管D1的阳极,另一端连接至二极管D2的阴极,电容器C2连接在第三级绕组N3一端与二极管D2的阳极之间。电阻器R1的一端连接至二极管D2和电容器C2的接点,电阻器R1的另一端作为电源线10连接至起动电路2的点灯器主电路2b。
在点灯器主电路2b中,电容器C3连接在电源线10与辅助电极8之间,电阻器R2和R3的串联电路连接在电容器C3两端。这些电阻器R2和R3的接点通过触发器元件D3和电阻器R4连接至晶闸管S5的门,晶闸管S5跨接在电容器C3上并与脉冲变压器2a的初级绕组2Q相串联。二极管D4反向并联连接于这一晶闸管S5。
参考按照如上所述构造的本发明放电灯发光装置的操作,通过由回扫变压器T、开关元件S0、二极管D1和电容器C1构成的直流/直流变换器的手段在桥式电路FB上引起产生预定电压,使开关元件S1和S4处于接通状态,将起动放电灯的所需电压施加在灯座1的中心与外周电极7与6之间。
同时,只要放电灯安装到灯座1上,通过回扫变压器T1的第三级绕组N3在电容器C2上也产生该预定电压,电压在电容器C3中充电,用电容器C2→电容器C1→开关元件S1→灯座1的外周电极6→连接于灯座1辅助和外周电极8和6的放电灯的电极(未示出)→灯座1辅助电极8→电容器C3→电阻器R1→电容器C2的电流路径对点灯器主电路2b充电。当通过电阻器R2和R3的方式电容器C3上电压的分压超过触发器元件D3的触发电压时,晶闸管S5导通,引起电流流过脉冲变压器2a的初级绕组2Q,高压脉冲施加到次级绕组2P,使放电灯起动。
正如图4中所示,由于直流电压电路11是如此构成的,产生相对于地电位(基本上等于封装发光电路5的放电灯发光装置的外壳)的负电压等等,让电源线10的电压比图3所示情况小,以及让放电灯发光装置的结构在耐压状态下达到更小从而使尺寸最小化是可能的。
参考图5所示的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在图5中采用相同的参考代码表示与图3所示相同的构件,以省略重复部分。在图5中,不同于图3实施例的之处在于,桥式电路FB的开关元件S1和S2的接点一侧连接到地FG,电位基本上等于封装发光电路5的外壳;起动电路2的点灯器主电路2b是由电容器C4、放电电阻器R5和火花(放电)间隙S6(这是开关元件)构成;以及包括电容器C5和电感器L1的滤波器电路F连接至直流电压电路11的输出。在图5中,给灯座1设置一调节放电灯的光分布的反光镜12,并将其连接至地FG,让其电位等于外壳。
更具体地,滤波器电路F中的电感器L1一端连接至电阻器R1,后者连接至发光电路5中的直流电压电路11,另一端通过电源线10连接至点灯器主电路2b中电容器C4的一端,而电容器C4的另一端连接至灯座1的辅助电极8。电容器C5的一端连接至电阻器R1和电感器L1的接点,其另一端连接至桥式电路FB中开关元件S1和S2之间的接点,连接至地FG。在点灯器主电路2b中,电阻器R5跨接在电容器C4上,火花放电间隙S6与脉冲变压器2a的初级绕组2Q的串联电路跨接在电阻器R5上。
参考按照图5构造的放电灯发光装置的操作,通过由回扫变压器T、开关元件S0、二极管D1和电容器C1构成的直流/直流变换器的手段在桥式电路FB上(即在电容器C1上)产生预定电压,将开关元件S2和S3控制为接通状态,起动放电灯的所需电压施加在灯座1的中心和外周电极7与6之间。
这时,只要放电灯安装到灯座1上,通过回扫变压器T1的第三级绕组N3的手段在电容器C2上还产生预定电压,该电压通过电容器C2→电阻器R1→电感器L1→电容器C4→灯座1的辅助电极8→连接于灯座1辅助和外周电极8和6的放电灯的电极(未示出)→灯座的外周电极6→开关元件S3→电容器C1→电容器C2的路径在点灯器主电路2b的电容器C4中充电。当电容器C4两端的电压超过火化放电间隙S6的触发电压,使得放电间隙接通,引起电流流过脉冲变压器2a的初级绕组2Q,高压脉冲施加于次级绕组2P,使得放电灯起动。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通过将桥式电路FB中各开关元件的接点接地,桥式电路FB的输出电压相对于外壳的电位为负电位,在与外壳(反光镜)相比的负电位下使放电灯发光成为可能,除了在以上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效果外,能够延长放电灯的寿命。
在图6所示的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用相同的参考代码表示与图3所示实施例相同的构件并省略对其描述。在图6中,不同于图3所示实施例的地方在于,给灯座1设置一机构部件13,当放电灯安装到灯座1上时,在放电灯的安装方向(P方向)上推进机构部件13,从而移动到接通位置,在未连接于电源线10的一侧的一端与点灯器主电路2b的输出线4a之间设置一机构开关S7。
为此,一旦放电灯安装到灯座1上,与图3所示实施例(这里直流电压通过电容器C2→电阻器R1→起动电路2的点灯器主电路2b→灯座1的辅助电极8→连接于辅助和外周电极8和6的放电灯的电极(未示出)→灯座1的外周电极6→输出线4a→开关元件S3→电容器C1→电容器C2的路径施加于起动电路2)相反,在图6所示的本实施例中,直流电压通过电容器C2→电阻器R1→起动电路2的点灯器主电路2b→机构开关S7→输出线4a→开关元件S3→电容器C1→电容器C2的路径施加于起动电路2。这里,在图6中,未给灯座1设置辅助电极8。
在图6的实施例中,功率不通过放电灯的电极提供给起动电路2,与图3的实施例一样,但是用设置在灯座1中的开关机构(包括机构开关S7和机构部分13)将功率提供给起动电路2,当放电灯安装于灯座1上时机构被切换到接通。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该配置并不象在图3的实施例中那样通过灯座1的辅助和外周电极8和6将功率提供给起动电路2,可以从发光电路5提供直流电压,它不参与桥式电路FB的输出电压,通过诸如电源线10和从发光电路5引出的连接于外周电极6的输出线4a以外的其他功率线的这两条线的方式。
在这种情况中,在放电灯的管座上可以设置电极以外的任何其他导电物质,通过这种物质将功率提供给起动电路2。
此外,在各个实施例中,发光和起动电路5和2和灯座1可以一体化地形成。
在上述各个实施例中,虽然已经作出描述,发光电路5的变换器部分是由回描系统(回扫变压器T1、开关元件S0、二极管D1和电容器C1)的直流/直流变换器和全桥式变换器(桥式电路FB)构成的,以及直流电压电路11是由回扫变压器T1的第三级绕组N3、二极管D2和电容器C1构成的,当然可以采用任何其他电路配置,因为本发明的要点在于功率馈送装置是如此设置的,只有当放电灯安装于灯座上时直流电压才从发光电路提供到灯座内的起动电路。例如,本实施例的直流电压电路11可以是多级整流电路(如Yuckcroft-Walton电路)连接于变压器T1的次级绕组N2的两端并由电容器和二极管构成。
在图7所示的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回扫变压器T1的初级绕组N1与开关元件S0的串联电路跨接在直流电源9上,回扫变压器T1的次级绕组N2的一端连接至二极管D1的阴极,次级绕组N2的另一端连接至回扫变压器T1的第三级绕组N3的一端,电容器C1连接在次级绕组N2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1的阳极之间。回扫变压器T1的第三级绕组N3的一端(不是连接于次级绕组N2的一端)连接于二极管D2的阳极,电容器C2连接在第三级绕组N3的一端与二极管D2的阴极之间。
开关元件S1和S3的串联电路和开关元件S2和S4的串联电路连接在电容器C1两端上,形成全桥式电路的各个开关元件S1-S4通过控制电路18控制。二极管D2与电容器C2的接点连接于限流电阻器R1的一端,该电阻器R1的另一端通过包括电容器C5和电感器L1的滤波器电路F连接至起动电路2。采用这些开关元件S0-S4、回扫变压.器T1、二极管D1和D2、电容器C1和C2、电阻器R1和控制电路18,构成发光电路5。
开关元件S2和S4的接点通过电感器L11和脉冲变压器2a的次级绕组2P连接至中心电极7,开关元件S1和S3的接点通过电感器L12连接至外周电极6。对电阻器R1的另一端,电感器L15的一端通过滤波器电路F连接至电阻器R1的另一端,电阻器R5和电容器C4的并联电路以及初级绕组2Q和放电间隙S6的串联电路连接在电感器L15的另一端与辅助电极8之间。
电容器C7连接在电感器L11至脉冲变压器的接点与电感器L12至外周电极6的接点之间,电容器C8连接在中心与外周电极7与6的两端之间。采用这些电感器L11、L12和L15和电容器C7,构成滤波器电路20,起动电路2是由这一滤波器电路20、电容器C8和C4、放电间隙S6、脉冲变压器2a和电阻器R5构成。这一起动电路2被装在灯座1中。
参考按照已经描述构成的放电灯发光装置的操作,采用有回扫变压器T1、开关元件S0、二极管D1和电容器C1构成的直流/直流变换器中开关元件S0的开关操作,直流电源9引起在开关元件S1-S4的桥式电路上(电容器C1上)产生预定电压。这时,通过回扫变压器T1的第三级绕组N3,在电容器C2上也产生该预定电压。
这里,在起动放电灯时,开关元件S2和S3通过控制电路18控制为接通,电容器C4由在电容器C1和C2上产生的电压充电,通过以下路径电容器C1→电容器C2→电阻器R1→电感器L1和L15→电容器C4→辅助电极8→放电灯的电极→外周电极6→电感器L12→开关元件S3→电容器C1。当这一充电电压超过放电间隙S6的触发电压时,电流流过脉冲变压器2a的初级绕组2Q,在脉冲变压器上产生高压脉冲,高压脉冲通过脉冲变压器的次级绕组2P→放电灯和电容器C8→电容器C7→脉冲变压器的次级绕组2A的路径提供给放电灯,放电灯被起动。
放电灯起动后,通过形成发光电路5中桥式电路的开关元件S1-S4的开关操作,矩形波形的交流电压从开关元件S1和S3的接点和开关元件S2和S4的接点通过起动电路2提供给放电灯,放电灯稳定地发光。
正如以上所述,设置三条输入线,包括提供功率使放电灯稳定发光的输入线4a和4b,和提供功率以激励起动电路2的附加的电源线10,前者从开关元件S1和S3以及开关元件S2和S4的接点引导到起动电路2,后者从电阻器R1引导到起动电路2。这些输入线和电源线是如此安排的,通过电感器L11、L12和L15将发光电路5连接到起动电路2,以致于各条线具有滤波器效应,在放电灯的极性反转时产生的任何高频电流可以被有效地阻止流入发光电路5,从放电灯发光装置辐射到周围环境的任何电磁波可以被有效地限制。
此外在图7的电路中,电容器C8并联连接于放电灯的两端,以致于在放电灯极性反转时产生的高频电流通过的回路能够被缩短,辐射到周围环境的电磁波能够被限制。
在图8所示的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存在不同于图7所示实施例的地方,没有电容器C8连接于放电灯的两端,电源线10到起动电路2的电感器L15被省略。即使也采用这种电路配置,采纳让脉冲变压器的次级绕组的线间电容变大(如图9所示的扁铜线的镶合绕法或扁立绕法),以致于可以形成放电灯→中心电极→线间悬电容→电容器C7→外周电极→放电灯的高频回路,能够实现对其他没有显著噪声影响的发光装置。
此外,当电感器L15不具有流过放电灯的灯电流的回路时,一旦放电灯发光便没有电流流过。当矩形波电流流过电流的输出线4a和4b到放电灯时,要求电感器L11和L12不把在放电灯周围产生的高频噪声发射到外部,但是矩形波电流不参与的回路的电感器L15可以被省略。此外,在图8的实施例中,除了图7的实施例以外,结合了起动电路2和滤波器电路20的灯座1被设置在放电灯安装部分上的有孔的金属外壳22覆盖。发光电路5也被同样设置的金属外壳21覆盖。连接在发光电路5与灯座1之间的线4a、4b和10被电连接在金属外壳21与22之间的屏蔽线23覆盖。金属外壳22被电连接至反光镜12。采用这一配置,能够提供对外部具有很少辐射噪声影响的发光装置。
此外,虽然这里仅参考电感器L11和L12和电容器C7描述了滤波器电路的构成,但是当然可以采用诸如图10和11所示的这种滤波器电路(虽然在图11中,设置了电容器C32和C33的接点,这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内。
虽然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已经描述了由回扫系统的直流/直流变换器和全桥式变换器构成的发光电路5,但是该电路并不局限于此。至于操作起动电路2的配置,在不偏离本发明要点的范围内也可以采纳任何其他配置。
权利要求
1.一种放电灯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放电灯、使所述放电灯发光的发光电路、起动所述放电灯的起动电路、以及安装所述的放电灯的灯座,其中进一步设置电源装置,该装置包括一对发光输出线,其中至少一个通过起动电路将发光电路连接至放电灯,用于使放电灯稳定地发光;以及将电力提供给起动电路的电源线,如此配置成当放电灯安装于灯座上时将电力提供给起动电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电灯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直流电压通过输出线的任何一个从发光电路向着起动电路施加到电源线。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放电灯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向着起动电路施加到电源线的直流电压被安排为将电力提供给脉冲变压器,用于向着放电灯产生高压脉冲。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放电灯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发光电路包括桥式电路,该桥式电路是如此控制的,即直流电压包括桥式电路的输出电压。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放电灯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是如此安排的,以致于桥式电路的输出电压具有相对于封装电路的外壳的负电位。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电灯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起动电路包括含有半导体元件的开关元件,以及被配置为用开关元件的开关操作在起动电路中产生高压脉冲。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电灯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起动电路包括含有火花放电间隙的开关元件,以及被配置为用开关元件的开关操作在起动电路中产生高压脉冲。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电灯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发光电路、起动电路和灯座是一体化提供的。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电灯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电源装置被配置为通过放电灯的电极之一将电力提供给起动电路。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电灯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电源装置被配置为通过放电灯电极以外的其他导电物质将电力提供给起动电路。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电灯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电源装置被配置为在设置在灯座中开关机构变化时以及在将放电灯安装于灯座上时将电力提供给起动电路。
12.如权利要求8和9所述的放电灯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发光电路的输入一侧上在起动电路中设置一滤波器电路。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电灯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灯座中装有起动电路并用导电外壳覆盖,将装有起动电路的灯座连接于发光电路的输出线和电源线被与导电外壳电连接的导电物质屏蔽。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放电灯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滤波器电路包括电感器和电容器。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放电灯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覆盖起动电路的导电外壳通过包含在滤波器电路中的电容器被连接于起动电路。
16.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放电灯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一导电反光镜,用于调节放电灯的光分布,反光镜被连接于覆盖装有起动电路的灯座的导电外壳。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电灯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起动电路设置有一变压器,通过其次级绕组将高压脉冲提供给放电灯,次级绕组的缠绕使线间电容被放大。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放电灯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变压器的次级绕组具有扁铜线在厚度方向上堆积缠绕的扁立绕法。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放电灯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变压器的次级绕组为复绕组。
20.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放电灯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一电容器与变压器的次级绕组并联连接。
21.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放电灯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一电容器与放电灯并联连接。
22.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放电灯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将发光电路的输入引导到起动电路的输入线设置为三个以上,将起动电路中的滤波器电路设置为对每个输入线提供滤波效应。
全文摘要
提供一种能够使灯座的尺寸和重量减至最小以及能够降低成本的放电灯发光装置。该放电灯发光装置除了用于发光电路的放电灯发光输出的一对输出线外还设置有一条将电力提供给放电灯起动电路的电源线,并将其配置成通过电源线、灯座的辅助电极、外周电极和输出线将来自发光电路的功率提供给起动电路,由此实现尺寸和重量的减小以及成本的降低。
文档编号H05B41/288GK1321406SQ00801898
公开日2001年11月7日 申请日期2000年10月2日 优先权日1999年9月30日
发明者中野智之 申请人: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