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动激振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51279阅读:104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气动激振器的制作方法
专利说明
一、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属于气动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气动激振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气动激振器,是由大缸筒、上盖和底座组成,其特点是在大缸筒的下部为小缸筒,小缸筒体上设有与外界相通的排气道,排气道的另一开口位于小缸筒上端面并与大缸筒内空腔相通,大缸筒上部和小缸筒中心空腔内设有活塞,活塞中心设有空腔,空腔分为三部分,固定在底座上的定杆伸入到空腔下部内,阀芯伸入到空腔的三部分空腔内,阀芯的下端面设有凹槽,阀芯的中部位于空腔内的部分的直径小于两端的直径,在空腔中部空腔的下部和中部固定有密封圈分别与阀芯的下端和中部紧密结合,在中间密封圈的上下各设有一隔套,下隔套上设有开口与活塞上的气道相通,气道的另一端开口位于活塞上部,空腔的上部空腔内设有控制套,控制套上部设有气孔,使控制套内腔与大缸筒内腔相通,控制套内设有“⊥”形控制活塞,控制活塞的下部与阀芯的上部接触,控制活塞的头部穿出空腔伸到大缸筒上部空腔内,在活塞体上设有另一气道,气道的一端开口在活塞空腔的上隔套上并与空腔相通,另一开口位于活塞下端面与小缸筒上的排气道开口对应,在活塞下部与小缸筒内壁间及上部与大缸筒内壁间设有密封圈,在活塞上部与大缸筒内壁间还设有支撑环,底座上设有进气孔与空腔相通。
为了进一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是在所述的活塞中部空腔的下部密封圈下设有垫片。
本实用新型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显著特点和积极效果活塞内部装有控制活塞和阀芯组成的换向阀,使换向阀和活塞融为一体,使换向阀阀芯的行程和活塞的行程同比化,大大提高了激振性能,由于装置存在两个差动,可在任意方向安装,不受工作环境的限制,大大提高了应用范围。
图2为

图1的A-A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五、具体实施方案实施例1,一种气动激振器,参照图1、图2,是上盖2和底座3固定在大缸筒1的上下两端,形成封闭空腔,在大缸筒1内空腔的下部为小缸筒4,小缸筒4体上设有与外界相通的排气道5,排气道5的另一开口位于小缸筒4上端面并与大缸筒1内空腔相通,大缸筒1上部和小缸筒4中心空腔内设有活塞6,活塞6中心设有空腔7,空腔7分为三部分,固定在底座3上的定杆8伸入到空腔7下部内,阀芯9伸入到空腔7的三部分空腔内,阀芯9的下端面设有凹槽18,阀芯9的中部位于空腔7内的部分的直径小于两端的直径,在空腔7中部空腔的下部和中部固定有密封圈10分别与阀芯9的下端和中部紧密结合,在中间密封圈10的上下各设有一隔套11,下隔套11上设有开口与活塞6上的气道12相通,气道12的另一端开口位于活塞6上部,空腔7的上部空腔内设有控制套13,控制套13上部设有气孔20,使控制套13内腔与大缸筒1内腔相通,控制套13内设有“⊥”形控制活塞14,控制活塞14的下部与阀芯9的上部接触,控制活塞14的头部穿出空腔7伸到大缸筒1上部空腔内,在活塞6体上设有另一气道21,气道21的一端开口在活塞6空腔的上隔套11上并与空腔相通,另一开口位于活塞6下端面与小缸筒4上的排气道5开口对应,在活塞6下部与小缸筒4内壁间及上部与大缸筒1内壁间设有密封圈15,在活塞6上部与大缸筒1内壁间还设有支撑环16,底座3上设有进气孔17与空腔7相通,这构成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静态结构。
实施例2,一种气动激振器,参照图3,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在空腔7中部空腔下部密封圈10下设有垫片19,其他与实施例1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这样的,阀芯9封闭了气道12的隔套11上的开口,打开了气道21的隔套11上的开口,从进气孔17进来的气体先把阀芯9、控制活塞14向上推,并打开气道12的隔套11上的开口,大缸筒1内上部空腔的气体受压通过气道12、活塞6内空腔、气道21、排气道5排出大缸筒1外,而后活赛6在气压的作用下向上运动,首先控制活塞14碰到上盖2静止不动,活塞6继续运动到上端,此时阀芯9完全封闭了气道21的隔套11上的开口,打开了气道12的隔套11上的开口,气体就从气道12进入大缸筒1上部空腔,由于差动原理,在气体压差的作用下,活塞6和控制活塞14向下运动,直到阀芯9封闭了气道12的隔套11上的开口,打开了气道21的隔套11上的开口,由于大缸筒1内的活塞6、阀芯9、控制活塞14不断的运动切换,本装置就不断的运动。
权利要求1.一种气动激振器,是由大缸筒(1)、上盖(2)和底座(3)组成,其特征是在大缸筒(1)的下部为小缸筒(4),小缸筒(4)体上设有与外界相通的排气道(5),排气道(5)的另一开口位于小缸筒(4)上端面并与大缸筒(1)内空腔相通,大缸筒(1)上部和小缸筒(4)中心空腔内设有活塞(6),活塞(6)中心设有空腔(7),空腔(7)分为三部分,固定在底座(3)上的定杆(8)伸入到空腔(7)下部内,阀芯(9)伸入到空腔(7)的三部分空腔内,阀芯(9)的下端面设有凹槽(18),阀芯(9)的中部位于空腔(7)内的部分的直径小于两端的直径,在空腔(7)中部空腔的下部和中部固定有密封圈(10)分别与阀芯(9)的下端和中部紧密结合,在中间密封圈(10)的上下各设有一隔套(11),下隔套(11)上设有开口与活塞(6)上的气道(12)相通,气道(12)的另一端开口位于活塞(6)上部,空腔(7)的上部空腔内设有控制套(13),控制套(13)上部设有气孔(20),使控制套(13)内腔与大缸筒(1)内腔相通,控制套(13)内设有“⊥”形控制活塞(14),控制活塞(14)的下部与阀芯(9)的上部接触,控制活塞(14)的头部穿出空腔(7)伸到大缸筒(1)上部空腔内,在活塞(6)体上设有另一气道(21),气道(21)的一端开口在活塞(6)空腔的上隔套(11)上并与空腔相通,另一开口位于活塞(6)下端面与小缸筒(4)上的排气道(5)开口对应,在活塞(6)下部与小缸筒(4)内壁间及上部与大缸筒(1)内壁间设有密封圈(15),在活塞(6)上部与大缸筒(1)内壁间还设有支撑环(16),底座(3)上设有进气孔(17)与空腔(7)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动激振器,其特征是在所述的空腔(7)中部空腔下部密封圈(10)下设有垫片(19)。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气动激振器,是由大缸筒、上盖和底座组成,其特点是大缸筒内部内有的活塞,阀芯、控制活塞构成换向阀,使换向阀和活塞融为一体,使换向阀阀芯的行程和活塞的行程同比化,本实用新型具有激振力大、噪音小、可在任意方向安装使用的特点,具有广泛的使用范围。
文档编号B06B1/18GK2510180SQ0128016
公开日2002年9月11日 申请日期2001年12月31日 优先权日2001年12月31日
发明者赵克猛 申请人:赵克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