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度调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51281阅读:5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角度调整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角度调整器。
(2)背景技术角度调整器目前大致可分为两类普通角度调整器和精密角度调整器。
普通角度调整器又可分为以下两类1)球接头式角度调整器。一般由一个球接头组成,大都用手直接作角度调整。其特点是简单、小巧且成本低廉,并可在一定范围内的任意方向作角度调整,但不能作精密角度调整。比如用于汽车的反光镜,将球接头装在空洞中,通过两根螺杆的相对运动对球头轴作倾斜或旋转角度的调整。这种结构并不罕见,然而此结构由于在一根轴上会相互干扰,因而它只能单独实现倾斜或旋转中一个方向的角度调整,而不能在一根轴上同时实现倾斜和旋转两个方向的角度调整。
2)双轴式角度调整器。由互相垂直错开的两根轴、轴承及支架组成,通过杆用手或直接用手作角度调整。其特点是简单、成本低,可在大范围的任意方向作角度调整,但由于是用手直接调整,故也不能作精密角度调整。主要应用于如照相机的云台,投光灯的支架及轴等场合。
精密角度调整器也可分为以下两类1)蜗轮式双轴角度调整器。互相垂直的两根轴由精密轴承支撑,两轴均通过蜗轮蜗杆作角度调整。由于蜗轮蜗杆的高传动比以及其高传动精度,故可取得很高的角度调整精度。但由于蜗轮式双轴角度调整器结构复杂、成本高且体积大,因此用于精密度要求比较高的仪器或机件,如精密经纬仪等,而在一般场合下很少使用。
2)螺杆式双轴角度调整器。互相垂直的两根轴由精密轴承支撑,轴与连杆相连接,精密螺杆通过连杆对轴的回转角度作调整。其特点是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并且也具有一定的精度,但角度调整范围较小。
(3)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体积小巧并且能同时或分别在一根轴上作倾斜和/或旋转两个方向精密调整的角度调整器。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角度调整器,其特点是它包括一壳体;一支承块,它内置于所述壳体底部,与之固定连接,并设有一开口朝上的凹球面;一调整轴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形成的平面部、轴颈部和长孔部,长孔部末端嵌设一球头,所述球头通过壳体垂直插配在所述支承块的凹球面内;一轴承,它具有一轴承孔和一开口孔,通过轴承孔套设在调整轴的轴颈上;一摇杆,包括一杆部和在杆端形成的凹球面部,凹球面上形成一开口的内穴面,所述杆部横向穿过调整轴的长孔;一回转调整螺杆,包括一杆部和其末端形成的球头,螺杆部螺设壳体壁上而使球头旋入所述摇杆的凹球面;一倾斜调整螺杆,包括一螺杆部和其末端形成的球头,螺杆部螺设在壳体壁上而使球头旋入所述轴承的开口孔。
采用这样的结构,由于利用了一根球头调整轴与两个调整装置在本体中巧妙地结合,因而使其可在一定范围内同时或分别对该调整轴进行调整,使倾斜与回转方向的调整范围可达60°左右。
为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结构特点和效果,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4)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角度调整器的纵向剖视图。
图2是沿图1中A-A线取得的剖视图。
图3是沿图1中B-B线取得的剖视图。
图4是图1中调整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支承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中摇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沿图6中C-C线取得的剖视图。
图8是图1中轴承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沿图8中D-D线取得的视图。
图10是图1中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中云台的结构示意图。
(5)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角度调整器的纵向剖视图,它包括一壳体15,一支承块19置于壳体15底部,所述支承块19底部设有一固定螺孔18,通过螺钉拧入固定螺孔18可使支承块19固定在壳体15底部。在支承块19内的固定螺孔18旁还设有一开口朝上的凹球面17,调整轴9的球头16通过壳体15垂直插入到支承块19的凹球面17内,所述球头16与凹球面17的尺寸相配合。在凹球面17旁还设置一横向的螺孔26(如图5所示),通过一磨擦块14与锁紧螺杆13拧入螺孔26内而使调整轴9的轴向位置被限定,但调整轴9仍可在一定范围内作倾斜与回转运动。
调整轴9球头16上方的轴杆处设有一长孔24(如图4所示),一摇杆12的杆部横向穿过调整轴9的长孔24。摇杆12头部设有一凹球面20(如图7所示),一回转调整螺杆21与固设在壳体15上的螺套33相螺配(如图3所示),其球头22对准摇杆12的凹球面20旋入,并在所述凹球面20上装入V型弹性挡圈23使回转调整杆21的球头22定位。所述摇杆12的凹球面20上设有开缝27(如图6所示),V型弹性挡圈23在压入时开缝27会张开,当V型弹性挡圈23全部压入到位后又靠其弹性收紧,当然凹球面20上可以不设开缝27。这样当通过旋扭回转调整螺杆21进出时,调整轴9便能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绕其本身的轴线作自由回转运动。
一轴承4(如图8所时)通过其轴承孔28装入调整轴9长孔24上方的轴颈25处,所述轴承4的顶部为圆弧面30(如图9所示)并紧贴盖板背面。在所述轴承4下还垫有一碟型弹簧11。一倾斜调整螺杆1的球头3对准轴承4的开口孔29旋入,所述倾斜调整螺杆1的构造与回转调整螺杆21相类似。一盖板10通过小螺钉2固定在壳体15上,所述盖板10上设有一形如键槽的长孔31(如图10所示)将调整轴9作倾斜运动的角度限定在设计范围内。这样当旋转倾斜调整螺杆1时,调整轴9便能在一定角度范围内作倾斜运动。而且,当调整轴9以其球头16为支点作倾斜运动时,因轴承4上的圆弧面30是以调整轴9的球头16为弧心运动,再加上碟型弹簧11的作用,使得盖板10的背面与轴承4的圆弧面30之间始终能够保持一定的压力,这样便能起到消除盖板10与轴承4之间存在间隙的作用。
完成以上的装配,回转调整螺杆21和倾斜调整螺杆1便可同时对调整轴9作倾斜和旋转两个方向的精密角度调整。一般来说,由于回转调整螺杆21和倾斜调整螺杆1对调整轴9有定位作用,因此调整轴9的位置是稳定的,如有必要亦可用锁紧螺钉7对调整轴9锁紧,增其稳定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在调整轴9的上端可安装一云台6(如图11所示),将被调整对象固定,即可对其作角度调整。所述云台6可转过90度,使调整轴9穿过垂直固定孔32,再拧紧锁紧螺钉7。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云台6上可设有一将被调整对象锁紧的螺钉5。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在调整轴9上可设有一防尘皮囊8,允许调整轴9在一定范围内作回转和倾斜运动的同时亦可保持良好的密封。
当然,本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角度调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壳体;一支承块,它内置于所述壳体底部,与之固定连接,并设有一开口朝上的凹球面;一调整轴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形成的平面部、轴颈部和长孔部,长孔部末端嵌设一球头,所述球头通过壳体垂直插配在所述支承块的凹球面内;一轴承,它具有一轴承孔和一开口孔,通过轴承孔套设在调整轴的轴颈上;一摇杆,包括一杆部和在杆端形成的凹球面部,凹球面上形成一开口的内穴面,所述杆部横向穿过调整轴的长孔;一回转调整螺杆,包括一杆部和其末端形成的球头,螺杆部螺设壳体壁上而使球头旋入所述摇杆的凹球面;一倾斜调整螺杆,包括一螺杆部和其末端形成的球头,螺杆部螺设在壳体壁上而使球头旋入所述轴承的开口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角度调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摇杆的凹球面上设有开缝。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角度调整器,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一盖板,所述盖板通过螺钉固定在壳体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角度调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上设有一形如键槽的长孔。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角度调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轴的轴杆上还设有一防尘皮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角度调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轴上还设有一锁紧螺钉。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角度调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螺钉与调整轴球头间设有一摩擦块。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角度调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摇杆的凹球面上的内穴面与回转调整螺杆的球头球面间压配一V型弹性挡圈。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角度调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的顶部为圆弧面并紧贴盖板背面。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角度调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下方与调整周长孔部上方的轴颈间设有一碟型弹簧。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旨在设计一种角度调整器,它主要利用一根球头调整轴通过与两根调整螺杆在一本体中巧妙地结合,使在一定范围内能同时或分别对该调整轴进行倾斜与回转方向的调整。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体积小巧,可在各种场合下需用作角度调整的装置使用。
文档编号G12B5/00GK2515766SQ0128051
公开日2002年10月9日 申请日期2001年12月30日 优先权日2001年12月30日
发明者郑维洁 申请人:郑维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