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用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24331阅读:9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卡用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携带电话、PC等各种携带信息终端、数字照相机、数字AV设备等的存储器对应设备中使用的小型存储卡的卡用连接装置的构造。
背景技术
作为个人计算机和数字照相机等电子设备的辅助记录装置,一般使用卡用连接装置。作为该卡用连接装置的存储媒体,广泛地使用着PC卡和存储卡。
将该PC卡和存储卡插接到卡用连接装置中来进行必要信息的写入及读取,但近年来,在小型的存储卡中,不断地开发长的、短的、厚的、薄的等形状不同的各式各样种类的存储卡,也不断开发与它们相对应的各种各样的卡用连接装置。
这种情况下,作为卡用连接装置,仅对应于一种存储卡,而且在一个卡用连接装置中仅可以插接特定的一个存储卡。因此,在想使用各式各样种类的存储卡的情况下,需要准备各自的存储卡专用的卡用连接装置。
但是,在上述现有的卡用连接装置的构造中,存在发生以下不良情况的问题在想使用各式各样种类的存储卡的情况下,由于需要准备各自的存储卡专用的卡用连接装置,所以装载卡用连接装置的电子设备变得大型化,此外,在插接存储卡时,可能将种类不同的存储卡弄错而插入到其他的卡用连接器中。

发明内容
因此,在本发明中要解决上述的问题,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卡用连接装置,用一个卡用连接装置可以插接形状不同的各种存储卡。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在本发明中,作为第1方案,包括机壳,配置与插入的卡的接触端子部接触的多个连接器端子;卡插入部,设置于该机壳的前面;以及导向部,引导设置在该卡插入部两侧的所述卡;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由宽度宽而壁薄的第1卡、以及宽度比该第1卡窄而壁厚的第2卡组成,所述卡插入部的最大宽度与所述第1卡的宽度大致相等,所述卡插入部的最大厚度与所述第2卡的厚度大致相等地形成,同时在所述导向部中,形成与所述第1卡的侧面部相接并将所述第1卡引导到插接位置的第1引导面、以及与所述第2卡的侧面部相接并将所述第2卡引导到插接位置的第2引导面。
作为第2方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卡与所述第1卡相比长度形成得长,在所述机壳中,对应于并排设置于所述第1及第2卡的插入侧端部的多个所述接触端子部的形成位置,配置可与各自的所述接触端子部接触的第1及第2连接器端子。
作为第3方案,其特征在于,将配置于所述机壳的所述第2连接器端子的配置位置,配置成与所述第1连接器端子的配置位置相比,靠近卡插入部的内侧,同时将插接到所述机壳中的所述第1卡的后缘部和插入到所述机壳中的所述第2卡的后缘部的突出位置大致相同地形成。


图1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第1卡插接时的卡用连接装置的平面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卡插接时的卡用连接装置的纵剖面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卡插接时的卡用连接装置的平面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卡插接时的卡用连接装置的纵剖面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机壳的卡插入部的剖面图。
图6是表示在本发明的机壳的卡插入部中插接第1卡的状态的剖面图。
图7是表示在本发明的机壳的卡插入部中插接第2卡的状态的剖面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第1卡的平面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卡的正面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第1卡的底面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第2卡的平面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卡的正面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第2卡的底面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机壳的卡插入部的剖面图。
图15是表示在本发明的机壳的卡插入部中插接第1卡的状态的剖面图。
图16是表示在本发明的机壳的卡插入部中插接第2卡的状态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本发明的实施例示于图1至图16。图1是表示第1卡插接时的卡用连接装置的平面图,图2是表示其纵剖面图,图3是表示第2卡插接时的卡用连接装置的平面图,图4是表示其纵剖面图,图5是表示机壳的卡插入部的剖面图,图6是表示第1卡插接时的剖面图,图7是表示第2卡插接时的剖面图,图8是表示第1卡的平面图,图9是表示其正面图,图10是表示其底面图,图11是表示第2卡的平面图,图12是表示其正面图,图13是表示其底面图,图14是表示另一实施例的机壳的卡插入部的剖面图,图15是表示其第1卡插接时的剖面图,图16是表示其第2卡插接时的剖面图。
在图1至图7中,机壳1用合成树脂等绝缘材料形成前方及上方开口的方形状的箱形。在该机壳1的中央设置容纳部1a,此外,在所述机壳1中,形成连接到所述容纳部1a并延伸至机壳1的前面的卡插入部1b。
在所述容纳部1a中,并排设置多个导电性的金属材料构成的第1连接器端子2、及第2连接器端子3。所述第1连接器端子2被配置在所述容纳部1a的大致中央位置,由平板状的基部、以及从该基部向相互对置方向大致Z字状弯曲形成的连接片2a及接触片2b形成。所述连接器端子2在一端侧形成的所述连接片2a从设置于所述容纳部1a的底面部的第1开口部1d向外方向露出配置,该连接片2a通过与电子设备等外部的电路板上的电路图形焊接固定来进行信号的传送。
形成于所述第1连接器端子2的基部的另一端侧的所述接触片2b突出配置在所述容纳部1a内。此外,在所述接触片2b的前端侧中,形成连接到后述的第1卡10的接触端子10a的接点部2c。
所述第2连接器端子3与所述容纳部1a的所述第1连接器端子2的配置位置相比被配置于内侧,由平板状的基部、以及从该基部向相互对置的方向弯曲形成的连接片3a和接触片3b形成。所述第2连接器端子3在一端侧形成的所述连接片3a从设置于所述容纳部1a的底面部的第2开口部1d向外方向露出配置,该连接片3a通过与电子设备等外部的电路板上的电路图形焊接固定来进行信号的传送。
在所述第2连接器端子3的基部的另一端侧大致U字状弯曲形成的所述接触片3b突出配置到所述容纳部1a内。此外,在所述接触片3b的前端侧,形成连接到后述的第2卡11的接触端子部11a的接点部3c。
在所述卡插入部1b中,设置导引后述的第1卡10和第2卡11的平面部的由平面组成的平坦部1e,在夹置该平坦部1e的两侧,形成引导后述的第1卡10及第2卡11的侧面部的一对导向部1f、1f。此外,所述卡插入部1b以最大宽度大致与第1卡10的宽度相等来形成,而最大厚度以大致与第2卡11的厚度大致相等来形成。
在一对所述导向部1f、1f中,形成台阶状的平行面构成的多个引导面,在所述导向部1f的中央,形成与第1卡10的侧面部相接并将第1卡10向插接位置引导的凹状的第1引导面1g。此外,在所述导向部1f的上端,形成比凹状的所述第1引导面1g靠近内侧的、与第2卡11的侧面部相接并将第2卡11向插接位置引导的凸状的第2引导面1h。
在所述机壳1的一侧部中,形成收容对后述的滑动部件6向卡的排出方向赋能的螺旋弹簧构成的复位弹簧4的收容部1i。此外,在与该弹簧收容部1i对置的一端侧,可转动地轴支撑将滑动部件6保持在卡的插接位置的金属线材构成的锁定销钉5。
滑动部件6由合成树脂等绝缘材料大致方形状地形成,在该滑动部件6中形成收容位于前侧的后述的第1卡10的第1卡收容部6a、以及收容与该第1卡收容部6a相比位于后侧的后述的第2卡11的第2卡收容部6b。
此外,在所述第1卡收容部6a的一侧面部中,固定与设置在收容第1卡10的侧面部的用于确定位置的凹部10e配合、具有弹性的金属板等构成的第1配合片7,此外,在所述第2卡收容部6b的一侧面部中,同样地固定与设置在收容第2卡11的侧面部的用于确定位置的凹部11c配合、具有弹性的金属板等构成的第2配合片8。
在所述滑动部件6中,设置收容于所述机壳1的弹簧收容部1i、使所述复位弹簧4的一端部固定停止的弹簧固定停止部6c,而在所述滑动部件6的一端侧中,形成滑接轴支撑于所述机壳1的一端侧的所述锁定销钉5的另一端的心形凸槽6d。通过所述锁定销钉5和所述心形凸槽6d的协同,所述滑动部件6抵抗所述复位弹簧4的赋能并被保持在卡的插接位置。
覆盖部件9由导电性的金属板形成,安装在所述机壳1的上表面侧,以便覆盖所述机壳1的上表面侧的开口部。再有,形成该覆盖部9,以便覆盖所述机壳1的容纳部1a中配置的所述第1及第2连接器端子2、3的上表面,起到防止来自外部的辐射噪声等侵入的屏蔽板的作用。
在图8至图10中,第1卡10在内部容纳集成电路(IC),被广泛用作记录媒体。在该第1卡10的一表面上,在其一端侧形成多个接触端子部10a,通过该接触端子部10a与配置在所述机壳1的容纳部1a中的所述第1连接器端子2的接触片2b接触,可进行与外部连接的电子设备的各种信息处理。
在所述第1卡10中,在所述接触端子部10a的形成侧的一角部中,设置斜面状的切口部10b。在将所述第1卡10插入到所述滑动部件6的第1卡收容部6a时,通过该切口部10b和另一端侧的角部与所述滑动部件6的第1卡收容部6a的内面止动部6e、6f配合,形成所述滑动部件6,以便伴随所述第1卡10的插入可向插入方向移动。
在所述第1卡10的一侧面部上,形成表示卡的写入禁止的识别部的凹槽部10c,在该凹槽部10c中设置可滑动的识别块10d。通过使该识别块10d滑动移动,可以变更所述凹槽10c的位置,根据该位置,可以进行是否变更对卡的读取。
在所述第1卡10的另一端面部上,形成位置确定用的凹部10e。通过在该凹部10e中与设置在所述第1卡收容部6a的一侧面部的具有弹性的所述第1配合片7进行配合,将所述第1卡10保持在所述滑动部件6的第1卡收容部6a中。
再有,在所述第1卡10的下面侧两端部中形成长尺状的切槽部10f,除了该切槽部10f以外的最大宽度尺寸稍稍宽地形成,与之相对,最大厚度尺寸稍稍壁厚地形成。
在图11至图13中,第2卡11在内部容纳集成电路(IC),被广泛用作记录媒体。在该第2卡11的一表面上,在其一端侧形成多个接触端子部11a,通过该接触端子部11a与配置在所述机壳1的容纳部1a中的所述第2连接器端子3的接触片3b接触,可进行与外部连接的电子设备的各种信息处理。
此外,在所述第2卡11的一端部形成倾斜面组成的缺口部11b,在与该缺口部11b隔开一定间隔的所述第2卡11的一侧面部上,形成位置确定用的凹部11c。在将所述第2卡11插入到所述滑动部件6的第2卡容纳部6b时,在该凹部11c中,通过与设置在所述第2卡收容部6b中的具有弹性的所述第2配合片8配合,使第2卡11保持在所述滑动部件6的第2卡收容部6b中。
在将所述第2卡11插入到所述滑动部件6的第2卡收容部6b中时,通过所述第2卡11的前缘部与所述滑动部件6的第2卡收容部6b的前面止动部6g相接,形成所述滑动部件6,以便伴随所述第2卡11的插入可向插入方向移动。
再有,将所述第2卡11大致形成长方体状,与所述第1卡10比较,最大宽度尺寸以稍稍窄的宽度形成,与此相对的最大厚度以稍稍厚的厚壁形成。此外,插入方向的长度比所述第1卡10长,形成长尺状。
如上述结构,在将形状不同的各个所述第1卡10、及所述第2卡11插入到所述机壳1的卡插入部1b中的情况下,在上述实施例的结构中,如图5至图7所示,形成所述卡插入部1b,使得最大宽度与宽度很宽、薄壁的所述第1卡10的宽度大致相等,而最大厚度与宽度窄、壁厚的所述第2卡11的厚度大致相等,所以能够插入各个所述第1、及第2的卡10、11。
这种情况下,在所述卡插入部1b的两侧部形成一对所述导向部1f、1f,在该所述导向部1f中形成与所述第1卡10的侧面部相接并将第1卡10引导到插接位置的凹状的第1引导面1g、以及与所述第2卡11的侧面部相接并将第2卡11引导到插接位置的凸状的第2引导面1h,所以可以将形状不同的多个种类的卡平滑并且可靠地引导到卡的插接位置。
所述第2卡11与所述第1卡10相比,插入方向的长度按长的长尺状来形成,此外,在所述机壳1的容纳部1a中,使与所述第1卡10的接触端子部10a接触的所述第1连接器端子2、以及与与所述第2卡11的接触端子部11a接触的所述第2连接器端子3在卡的插入方向上有所不同,与各自的所述接触端子部10a、11a的形成位置对应配置,所以能够可靠地进行形状不同的多个种类的卡与插接它们的连接器装置的连接器端子的接触。
所述机壳1的容纳部1a中配置的所述第2连接器端子3的配置位置比所述第1连接器端子2的配置位置形成于卡插入部的内侧,插接到所述机壳1中的所述第1卡10的后缘部和插接所述机壳1中的所述第2卡11的后缘部11的突出位置大致相同地形成,所以即使将形状不同的多个种类的卡插接到同一连接器装置的情况下,突出位置也不产生偏差,外表良好。
图14至图16所示的情况表示所述卡插入部1b的另一实施例,这种情况下,与上述图5至图7所示的结构的不同在于,在所述卡插入部1b的两侧部形成的一对所述导向部1f、1f的结构稍有不同。
这种情况下,所述卡插入部1b在最大宽度按与所述第1卡10的宽度大致相等地形成,而将最大厚度按与所述第2卡11的厚度大致相等地形成方面是相同的,但在一对所述导向部1f、1f中,在上端侧形成与所述第卡10的侧面部相接并将所述第1卡10引入到插接位置的凹状的第1引导面1g,而在下端侧形成比凹状的所述第1引导面1g位于内侧、与所述第2卡11的侧面部相接并将所述第2卡11引入到插接位置的凸状的第2引导面1h。
在上述结构中,在将形状不同的各个所述第1卡10、及所述第2卡11插入到所述机壳1的卡插入部1b的情况下,所述卡插入部1b的最大宽度按与宽度宽、壁薄的所述第1卡10的宽度大致相等地形成,而最大厚度按与宽度窄、壁厚的所述第2卡11的厚度大致相等地形成,所以可以进行各自所述第1及第2卡的10、11的插入。
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在所述卡插入部1b的两侧中形成一对所述导向部1f、1f,在该所述导向部1f中形成与所述第1卡10的侧面部相接并将第1卡10引入插接位置的凹状的第1引导面1g、以及与所述第2卡11的侧面部相接并将第2卡11引入插接位置的凸状的第2引导面1h,所以可以将形状不同的多个种类的卡平滑并且可靠地引入到卡的插接位置。
在本发明中,上述卡插入部1b的结构不限于上述实施例的结构,也可以将最大宽度按与宽度宽、壁薄的所述第1卡10的宽度大致相等地形成,此外,最大厚度按与宽度窄、厚度厚的所述第2卡11的厚度大致相等地形成就可以,所述导向部1f中形成的所述第1及第2引入部1g、1h的形状可进行各种变形,即使这种情况下,不用说,也可以获得与上述内容相同的效果。
如以上说明,本发明的卡用连接装置包括机壳,配置与插入的卡的接触端子部接触的多个连接器端子;卡插入部,设置于该机壳的前面;以及导向部,引导设置在该卡插入部两侧的所述卡;其中,卡由宽度宽而壁薄的第1卡、以及宽度比该第1卡窄而壁厚的第2卡组成,卡插入部的最大宽度与第1卡的宽度大致相等,卡插入部的最大厚度与第2卡的厚度大致相等地形成,同时在导向部中,形成与第1卡的侧面部相接并将第1卡引导到插接位置的第1引导面、以及与第2卡的侧面部相接并将第2卡引导到插接位置的第2引导面,所以可进行形状不同的多个种类的卡的插入,并且可以将形状不同的多个种类的卡平滑并且可靠地引入到卡的插接位置。
此外,第2卡的长度比第1卡形成得长,在机壳中,对应于第1及第2卡的插入侧端部中并排设置的多个接触端子部的形成位置,配置可与各个接触端子部接触的多个第1及第2连接器端子,所以能够可靠地进行形状不同的多个种类的卡的接触端子部和插接它们的连接器装置的连接器端子的接触。
此外,与第1连接器端子的配置位置相比,向卡插入部的内侧形成配置于机壳的第2连接器端子的配置位置,同时将插接到机壳中的第1卡的后缘部和插入到机壳中的第2卡的后缘部的突出位置大致相同地形成,所以即使将长度和形状不同的多个种类的卡插接到同一连接器装置的情况下,突出位置也不产生偏差,外表良好。
权利要求
1.一种卡用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配置与插入的卡的接触端子部接触的多个连接器端子;卡插入部,设置于该机壳的前面;以及导向部,引导设置在该卡插入部两侧的所述卡;所述卡由宽度宽而壁薄的第1卡、以及宽度比该第1卡窄而壁厚的第2卡组成,所述卡插入部的最大宽度与所述第1卡的宽度大致相等,所述卡插入部的最大厚度与所述第2卡的厚度大致相等地形成,同时在所述导向部中,形成与所述第1卡的侧面部相接并将所述第1卡引导到插接位置的第1引导面、以及与所述第2卡的侧面部相接并将所述第2卡引导到插接位置的第2引导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用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卡的长度比所述第1卡长,在所述机壳中,对应于并排设置于所述第1及第2卡的插入侧端部的多个所述接触端子部的形成位置,配置可与各自的所述接触端子部接触的第1及第2连接器端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卡用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将配置于所述机壳的所述第2连接器端子的配置位置,配置成与所述第1连接器端子的配置位置相比,靠近卡插入部的内侧,同时将插接到所述机壳中的所述第1卡的后缘部和插入到所述机壳中的所述第2卡的后缘部的突出位置大致相同地形成。
全文摘要
提供一种卡用连接装置,在一个卡用连接装置中,可以插入形状不同的各种类型的存储卡。该卡用连接装置包括在机壳1前面设置的卡插入部1b,以及在该卡插入部1b的两侧设置的引导卡的导向部1f,卡由宽度宽而壁薄的第1卡10、以及宽度比该第1卡窄而壁厚的第2卡11组成,卡插入部1b的最大宽度与第1卡10的宽度大致相等,卡插入部1b的最大厚度与第2卡11的厚度大致相等地形成,同时在导向部1f中,形成与第1卡10的侧面部相接并将第1卡10引导到插接位置的第1引导面1g、以及与第2卡11的侧面部相接并将第2卡11引导到插接位置的第2引导面1h。
文档编号H05K7/14GK1398023SQ0214104
公开日2003年2月19日 申请日期2002年7月11日 优先权日2001年7月12日
发明者黑田嘉成 申请人: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