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在打印介质上定影调色剂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24155阅读: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在打印介质上定影调色剂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在纸张上定影(fuse)预定调色剂图像的装置。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一种定影装置,其中定影单元的加热体与电源单元电绝缘,并且其中所述加热体使用由变压器产生的感应电流进行加热。
背景技术
传统的图像打印设备包括向调色剂施加预定压力和热量以在纸张上定影预定调色剂图像的定影装置。该定影装置包括向调色剂施加预定热量的定影单元和向调色剂施加预定压力的加压器。该定影单元进一步包括产生用于在纸张上定影调色剂图像的热量的加热体和将由加热体所产生的热量传递到纸张上的定影辊。
图1是沿穿过使用卤素灯作为热源的定影装置的传统定影单元10的侧平面截取的示意截面图。参照图1,定影单元10包括定影辊11和加热体12,该加热体12包括安装在定影单元10中心的卤素灯。由特氟纶制成的涂层11a在定影辊11的表面上形成。加热体12产生热量,并且定影辊11被从加热体12传送来的辐射热量加热。
在使用卤素灯作为热源的传统定影单元中,在向定影单元供电之后需要一预热时间来到达目标定影温度。该预热时间范围从几秒钟到几分钟。从而,当打印图像时,用户需要等待这么长的预热时间。
在使用卤素灯作为热源的传统定影单元中,为了减少预热时间,即使不执行打印操作时,定影辊的温度在预定量时间内也要保持在室温以上。从而造成不必要的能量耗费。
因此,需要能够快速和有效地为定影单元的运转提供热量的系统和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基本上解决了上述和其它问题,并且提供一种用于通过由绝缘单元所产生的涡流来加热加热体以便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在纸张上的装置。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具有薄绝缘层的定影单元,该薄绝缘层用于将电源单元和加热体彼此电绝缘。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在短时间内预热定影单元的定影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在纸张上的定影单元的加热装置,该加热装置包括用于供应预定交流电流的电源单元、用于响应于交流电流产生感应电流的绝缘单元、以及由感应电流进行电阻加热的加热体。
所述绝缘单元可以由响应于交流电流产生感应电流的变压器构成。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为用于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在纸张上的定影单元供电的电源装置,该电源装置包括用于供应预定交流电流的电源单元,以及用于响应于交流电流产生感应电流并将所产生的感应电流供应给定影单元的绝缘单元。
所述绝缘单元可以由响应于交流电流产生感应电流的变压器构成。
该装置进一步包括通过整流交流电流用于产生直流电流的整流器,以及用于从所述直流电流产生交流电流并将所产生的交流电流供应给所述绝缘单元的交流电流发生器。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在纸张上的单元,该单元包括加热器和调色剂定影单元,其中,电阻加热所述加热器的预定感应电流施加给上述加热器,上述调色剂定影单元使用从该加热器接收的热量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在纸张上。
所述单元可以进一步包括将加热体与调色剂定影单元电绝缘的绝缘层,其中第一绝缘层的耐受电压可以等于或小于1kV。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在纸张上的装置,该装置包括电源单元和定影单元,其中预定交流电流输入上述电源单元并且该电源单元响应于输入交流电流产生第一感应电流,上述定影单元由第一感应电流进行电阻加热和感应加热并且使用所产生的热量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在纸张上。
所述定影单元可以包括由第一感应电流进行电阻加热的加热体和通过使用接收自加热体的热量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在纸张上的调色剂定影单元,其中绝缘层的耐受电压可以等于或小于1kV。
所述加热体可以通过第一感应电流进一步在调色剂定影单元内产生第二感应电流,其中所述调色剂定影单元通过由第一感应电流引起的加热体的电阻加热和由第二感应电流引起的调色剂定影单元的感应加热进行加热。


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方面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附图中图1是沿穿过传统的使用卤素灯作为热源的定影装置的定影单元的侧平面截取的横截面图;图2是用于加热定影单元的定影装置的功能框图;图3A是沿穿过图2所示定影单元的侧平面截取的横截面图;图3B是图3A所示定影单元的加热器的详图;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定影装置的功能框图;图5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定影装置的功能框图;图6A是沿穿过图4或5所示定影装置中使用的定影单元的侧平面截取的横截面图;图6B是图6A所示的定影单元的加热器的详图;图7是图4或5所示定影装置中使用的定影单元的详图;图8A和8B是示出如下状态的图片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图4或5所示定影装置中使用的定影单元的加热器、定影辊以及管扩张附着部分彼此紧密附着;以及图9是示出比较使用卤素灯作为热源的定影单元和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其中定影辊和加热器彼此紧密附着的定影单元的预热时间的实验数据的图表。
全部附图中,相同附图标记应理解为指代相同的部件、组件和结构。
具体实施例方式
图2是用于加热定影辊的定影装置的功能框图。参照图2,该定影装置包括电源单元210、线路滤波器(line filter)220、导电开关230和定影单元240。电源单元210供应交流电(AC),线路滤波器220去除AC中引起噪声的谐波。导电开关230供应或切断到定影单元240的电流,其中谐波已经由线路滤波器220去除。定影单元240包括加热器250和定影辊(未示出)。加热器250包括加热线圈(未示出)和用于将定影辊与加热线圈绝缘的绝缘层(未示出)。以下将参照图3A和3B更详细地描述定影单元240。加热线圈通过线路滤波器220供应的AC用电阻热加热。由加热线圈产生的热经由绝缘层传送到定影辊,并且当纸张经过定影辊时,定影辊熔化调色剂并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在纸张上。
图3A是沿穿过定影单元240的侧平面截取的横截面图,其中加热器250紧密附着到定影辊上,图3B是图3A所示的定影单元240的加热器250的详图。参照图3A和图3B,定影单元240包括定影辊320,其上形成表面经特氟纶涂覆的保护层310;管状且具有敞开的端部的管扩张附着部分350,其设置在调色剂定影单元320内部;以及安装在定影辊320和管扩张附着部分350之间的加热器250。加热器250包括加热线圈360,其以螺旋形布置在管扩张附着部分350上,并由来自外部电源单元的电流输入产生热量;以及绝缘层330和340,其围绕加热线圈360并且将管扩张附着部分350和定影辊320与加热线圈360绝缘,使得当电流输入加热线圈360时,不会发生电介质击穿并且没有泄漏电流。
定影辊320由从加热线圈360传送来的热加热,并且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在纸张(未示出)上。定影辊320可以由不锈钢、铝(Al)或铜(Cu)材料构成。
绝缘层包括插入在定影辊320和加热线圈360之间的第一绝缘层330以及插入在加热线圈360和管扩张附着部分350之间的第二绝缘层340。
该第一和第二绝缘层330和340可以由MgO片或玻璃片构成。加热线圈360产生的热分别通过第一绝缘层330和第二绝缘层340到达定影辊320和管扩张附着部分350。
绝缘层330和340优选地应当具有使用该装置的每个国家所认定的制造标准以及其它标准所规定求的耐受电压和抗电击穿特征。耐受电压特征是反映产品或材料能够耐受所施加的预定外部电压的产品或材料特征,而抗电击穿特征是反映产品或材料不产生10mA或更大的泄漏电流并且在最大耐受电压内一分钟里不发生电击穿的特征。不同国家的安全标准要求规定了定影辊320和加热线圈360之间的不同的耐受电压。为了满足所要求的耐受电压,第一绝缘层330和第二绝缘层340优选插入在定影辊320和管扩张附着部分350之间。
图3B是图3A所示的部分A,即定影单元240的加热器250的更详细的示图。当在定影辊320和加热线圈360之间的要求耐受电压是6kV时,第一绝缘层330优选应当包括三个云母片330a、330b和330c,每个具有大约0.18mm的厚度。然而,由于定影辊320和加热线圈360之间插入的绝缘层的厚度增加,传送到定影辊320的热量减少。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定影装置的功能框图。图4的定影装置包括电源单元410、线路滤波器420、整流器430、AC信号发生器440、绝缘单元450和具有加热器470的定影单元460。以下将参照图6A和6B更详细地描述图4所示定影单元460。电源单元410供应具有预定幅度和频率的AC信号。线路滤波器420包括电感L1和电容C1,其去除包括在来自电源单元410的AC信号输入中的谐波分量。在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出于举例说明的目的,线路滤波器420作为一种类型的线路滤波器(LC滤波器)示出。可以使用其它类型的线路滤波器作为线路滤波器420,而并在不背离本发明的范围。
整流器430通过对由线路滤波器420供应的AC信号进行整流而产生DC信号。整流器430是包括四个二极管D1、D2、D3和D4的桥式整流器,其根据四个二极管D1、D2、D3和D4的极性将AC信号整流为DC信号。可以使用其它类型的线整流器作为整流器430,而并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
AC发生器440从来自由整流器430供应的DC信号中产生AC信号。AC发生器440包括两个电容器C2和C3以及两个开关SW1和SW2,并且通过接通和断开开关SW1和SW2闭合而将由整流器430整流得到的DC信号转换为AC信号。AC发生器440根据定影装置的应用场合通过接收由整流器430产生的DC信号而产生高频或低频AC信号。可以使用其它类型的AC发生器作为AC发生器440,而并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
绝缘单元450使用由AC发生器440产生的AC信号来产生感应电流,并且将所产生的感应电流供应给加热器470。加热器470包括由感应电流电阻加热的加热体(未示出)和薄绝缘层(未示出),上述薄绝缘层用于防止定影单元460的加热体和调色剂定影单元(未示出)彼此短路。由电源单元410输入的电流不直接供应给加热体,但是使用绝缘单元450产生的感应电流供应给加热体,使得绝缘单元450将电源单元410与定影单元460的加热体电绝缘。此后,高频变压器将作为绝缘单元450的示例进行描述,其中该高频变压器具有比低频变压器更小的体积。
当AC信号流过变压器450的主线圈452时,副线圈454周围的磁场变化,并且通过变化的磁场在副线圈454内产生感应电流。此后,由变压器450产生的感应电流将会称为第一感应电流。由变压器450产生的第一感应电流供应给加热器470。第一感应电流的大小可以通过主线圈452和副线圈454的缠绕比率来控制。流过变压器450的主线圈452的来自电源单元410的电流通过电磁感应在变压器450的副线圈454内引起感应电流。由于由变压器450产生的第一感应电流而不是电源单元410的电流被供应给副线圈454,所以电源单元410和加热器470的加热体(未示出)彼此电绝缘。
图5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定影装置的功能框图。图5的定影装置包括电源单元510、线路滤波器520、变压器530、导电开关540和具有加热器560的定影单元550、电源单元510、线路滤波器520和定影单元550基本上分别与图4中的电源单元410、线路滤波器420和定影单元460相同。然而图5所示的定影装置不包括整流器430和AC发生器440。
导电开关540通过接通和断开开关而供应或切断到定影单元550的电流,该电流中已经通过线路滤波器520去除了谐波分量。流过变压器530的主线圈532的电源单元510的电流通过电磁感应在变压器530的副线圈534内产生第一感应电流。第一感应电流供应给定影单元550的加热器560。由于由变压器530产生的第一感应电流而不是电源单元510的电流供应给加热器560的加热体(未示出),所以电源单元510和加热器560的加热体彼此电绝缘。
在图4和5的定影装置中,定影单元460和550的加热器470和560分别通过变压器450和530与电源单元410和510电绝缘。从而,在图4和5的定影装置中,定影单元460和550的加热器470和560各自都不需要像图3所示的厚的绝缘层330a、330b和330c,而仅仅需要薄的绝缘层,使得加热器470和560的加热体与调色剂定影单元彼此不短路。薄的绝缘层可以由具有等于或小于1kV的耐受电压的绝缘层构成。
现在将参照图6A和6B更加详细地描述图4和5的定影单元460和550。图6A是沿穿过在图4或5的定影装置中使用的定影单元460或550的侧平面截取的截面图,图6B是图6A所示的定影单元460或550的加热器470或560的详图。
参照图6A,定影单元460或550包括柱形调色剂定影单元620,其上形成经特氟纶涂覆的保护层610;管状且具有敞开的端部的管扩张附着部分650,其设置在调色剂定影单元620内部;以及设置在调色剂定影单元620和管扩张附着部分650之间的加热器470或560。加热器470或560包括加热体660,其以螺旋形围绕管扩张附着部分650并通过外部电源单元供应的电流产生热量;以及绝缘层630和640,其围绕加热体660,使得加热体660不与调色剂定影单元620和管扩张附着单元650短路。
尽管将图6A的定影单元460或550的调色剂定影单元620作为定影辊的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根据定影单元460或550的应用场合也可以使用其它类型的调色剂定影单元620,而这并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以下,将以调色剂定影单元620作为调色剂定影辊的示例进行描述。
加热体660可以由线圈构成。根据定影单元460或550的应用场合也可以使用其它类型的加热体,而这并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
加热体660的线圈通过由变压器450或530产生的第一感应电流进行电阻加热。该由变压器450或530产生的第一感应电流是对应于输入到变压器450或530的AC信号的AC信号。当AC信号的第一感应电流输入到加热体660的线圈时,根据第一感应电流变化的交变磁通在加热体660的线圈内产生。交变磁通横交定影辊620,并且在定影辊620内产生涡流以抵消交变磁通的变化。在定影辊620内产生的涡流将被称为第二感应电流。定影辊620可以由铜合金、铝合金、镍合金、铁合金、铬合金或锰合金构成。因此,定影辊620具有电阻并且从而由第二感应电流进行电阻加热。此后,使用第二感应电流的定影辊620的加热将被称为感应加热。根据定影单元460或550的应用场合,定影辊620可以由不同的材料构成,而这并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
加热体660可以由铜合金、铝合金、镍合金、铁合金或铬合金构成,具有等于或小于大约100Ω的加热体660端对端电阻,使得当电流输入加热体660时通过在加热体660内发生的电阻损耗进行电阻加热。根据定影单元460或550的应用场合,加热体660可以由不同的材料构成,而这并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
绝缘层包括设置在定影辊620和加热体660之间的第一绝缘层630以及设置在加热体660和管扩张附着单元650之间的第二绝缘层640。第一和第二绝缘层630和640可以由从如下构成的组中选择的材料构成云母、聚酰亚胺、陶瓷、硅、聚亚胺酯、玻璃和聚四氟乙烯(PTFE)。根据定影单元460或550的应用场合,绝缘层630和640可以由不同的材料构成,而这并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
图6B是图6A所示的部分B(即定影单元460或550的加热器470或560)的详图。加热器470或560包括设置在加热体660和定影辊620之间的绝缘层630。绝缘层630防止加热体660与定影辊620短路,其由在加热体660和定影辊620之间插入以便防止电短路的绝缘层构成。绝缘层630的耐受电压可以等于或小于1kV。为了满足耐受电压等于或小于1kV的要求,例如,为了防止在加热体660和定影辊620之间的短路,可以使用厚度约为0.1mm的云母片作为加热器470或560的绝缘层630。如果厚度0.1mm的云母片可能会被破坏的话,则可以使用厚度各约为0.1mm的两个云母片,以便防止定影辊620和加热体660彼此短路。
由于在定影辊620和加热体660之间插入的第一绝缘层630的厚度增加,由加热体660产生的少量热传送给定影辊620。从而,如果第一绝缘层630的厚度下降,则由加热体660产生的热量能够更有效地传送给定影辊620。根据定影单元460或550的应用场合,第一绝缘层630可以由不同的材料构成并且具有不同的厚度,而这并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
图7是在图4或5的定影装置中使用的定影单元460或550的详图。参照图7,定影单元460或550包括涂层部分610、定影辊620、第一和第二绝缘层630和640、加热体660以及管扩张附着部分650。端帽724和动力传送端帽730安装在定影单元460和550的相反端。动力传送端帽730的构造类似于端帽724的构造。然而,动力传送端帽730连接到安装在用于支撑定影单元460或550的框架732内的驱动部分738上。设置诸如齿轮系740之类的动力传送单元用于旋转定影单元460或550。
另外,在端帽724内形成气孔726。气孔726的形成方式使得在端帽724安装在定影单元460或550内之后,定影单元460或550的内部空间728经由气孔726良好通风。从而,即使管扩张附着部分650由从加热体660传送来的热量加热,内部空间728也经由气孔726维持在大气压。气孔726可以提供在动力传送端帽730内。另外,气孔726可以设置在端帽724和动力传送端帽730内。
在端帽724和动力传送端帽730内形成电极722。该电极722电连接到引线部分734上。从而从外部电源单元742供应的电流经由电刷736、电极722和引线部分734供应给加热体660。
图8A和8B是示出如下状态的图片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图4或5的定影装置中使用的定影单元460或550的加热器470或560、定影辊620以及管扩张附着部分650彼此进行紧密附着。在图8A和8B示出的定影单元460或550内,加热线圈作为加热体660的示例示出。
为了有效地将由加热器470或560的加热线圈660所产生的热量传送给定影辊620,不应当在加热器470或560的第一和第二绝缘层630和640与加热线圈660之间存在空气间隙。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定影单元460或550的加热线圈660以及第一和第二绝缘层630和640通过使用由管扩张附着部分650施加的管扩张压力塑性变形,并且塑性变形的加热器470或560紧密附着到定影辊620和管扩张附着部分650上。该管扩张附着部分650可以由非磁性材料或管构成。例如,金属管、卷簧、放电尿烷(discharge urethane)或塑料管可以用作管扩张附着部分650。
施加给管扩张附着部分650的优选管扩张压力确定为管扩张附着部分650的圆周管扩张压力到达用作管扩张附着部分650的材料的屈服应力“σ”并且产生永久塑性形变的程度。施加给管扩张附着部分650的管扩张压力“P”使用如下等式1确定P=σt/r(1)其中P是管扩张压力,σ是屈服应力,t是管扩张附着部分的厚度,并且r是管扩张附着部分的半径。
图8A是示出在定影辊部分620和绝缘层630之间以及在加热线圈660和绝缘层630和640之间存在空气间隙的情况的图片。
图8B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在定影辊620、加热线圈660和绝缘层630和640之间不存在空气间隙的情况的图片。取决于加热器470或560中是否存在所示出的空气间隙,即,取决于定影辊620、加热线圈660和绝缘层630和640紧密附着的程度,当将定影单元460或550的定影辊620加热到目标定影温度时,产生大约4-5秒的差值。
图9是示出比较在使用卤素灯作为热源的传统定影单元以及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定影辊620和加热器470或560彼此紧密附着的定影单元(此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示例性定影单元将称作E线圈定影单元)两种情况中用于将定影单元的定影辊加热到目标定影温度所需时间的实验数据的图表。在实验中,云母片用作E线圈定影单元的第一和第二绝缘层,定影辊的半径是32mm,并且定影辊由铝(Al)构成。参照图9,实验示出使用传统卤素灯需要花费75秒来将传统定影单元的定影辊部分从20℃室温加热到180℃目标定影温度。
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E线圈定影单元中,当绝缘层由三个和两个厚度各为0.18mm的云母片形成时,定影辊620和加热体660之间的耐受电压分别是6kV和4.2kV。在这些情况下,分别花费34和24秒来将E线圈定影单元的定影辊620从20℃室温加热到180℃目标定影温度。
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E线圈定影单元中,当绝缘层由三个和两个厚度各为0.15mm的云母片形成时,定影辊620和加热体660之间的耐受电压分别是4.8kV和3kV。在这些情况下,分别花费27和14秒来将定影辊620从20℃室温加热到180℃目标定影温度。
当绝缘层由三个、两个和一个厚度各为0.1mm的云母片形成时,定影辊620和加热体660之间的耐受电压分别是3.3kV、2.3kV和1.4kV。在这些情况下,分别花费16秒、10秒和6秒来将定影辊620从20℃室温加热到180℃目标定影温度。
参照图9,在使用卤素灯作为热源的定影单元中用于将定影辊加热到目标定影温度所花费的预热时间比在E线圈定影单元中将定影辊加热到目标定影温度所花费的预热时间明显更长。随着在E线圈定影单元中的绝缘层的厚度增加,从室温加热到目标定影温度的时间增加。
如上所述,在根据本发明的定影装置中,电源单元和加热线圈通过变压器彼此电绝缘,使得仅仅形成薄的绝缘层用来防止定影辊和加热线圈彼此短路。通过提供薄的绝缘层,由加热线圈所产生的热量有效地传送给定影辊,使得定影辊能够快速从室温加热到目标定影温度。
另外,由于定影辊能够快速从室温加热到目标定影温度,当不执行打印操作时,定影辊的温度不需要在预定量时间内保持恒定,从而能够防止不必要的能源浪费。
尽管已经参照示例性实施例具体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到在不脱离由所附权利要求所界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形式和细节上的各种改变。
本申请要求享有2004年6月29日在美国专利商标局申请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No.60/583423以及2004年8月17日在韩国知识产权局申请的韩国专利申请No.10-2004-0064588的优先权,它们的全文通过引用被结合于此。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定影调色剂图像的定影单元的加热装置,该装置包括用于供应预定交流电流的电源单元;用于响应于所述交流电流产生感应电流的绝缘单元;以及由所述感应电流进行电阻加热的加热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绝缘单元将所述电源单元与所述加热体电绝缘。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绝缘单元由变压器构成。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变压器由高频变压器构成。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加热体由电线圈构成。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进一步包括用于通过对所述交流电流进行整流以产生直流电流的整流器;以及用于从所述直流电流产生交流电流并将所产生的交流电流供应给所述绝缘单元的交流电流发生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交流电流发生器产生高频交流电流。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中,进一步包括用于从输入到所述整流器的交流电流中去除谐波噪声分量的线路滤波器。
9.一种为用于定影调色剂图像的定影单元供电的电源装置,该装置包括用于供应预定交流电流的电源单元;以及用于响应于所述交流电流产生感应电流并将所产生的感应电流供应给定影单元的绝缘单元。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绝缘单元将所述电源单元与所述定影单元电绝缘。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绝缘单元由变压器构成。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变压器由高频变压器构成。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中,进一步包括用于通过对所述交流电流进行整流以产生直流电流的整流器;以及用于从所述直流电流产生交流电流并将所产生的交流电流供应给所述绝缘单元的交流电流发生器。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交流电流发生器产生高频交流电流。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中,进一步包括用于从输入到所述整流器的交流电流中去除谐波噪声分量的线路滤波器。
16.一种用于定影调色剂图像的单元,该单元包括当输入预定感应电流时被电阻加热的加热器;以及使用从所述加热器接收到的热量定影调色剂图像的调色剂定影单元。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单元,其中,所述加热器包括当输入预定感应电流时被电阻加热的加热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加热体和所述调色剂定影单元之间的第一绝缘层。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单元,其中,所述加热体由线圈构成。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单元,其中,所述第一绝缘层的耐受电压等于或小于1kV。
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单元,其中,所述第一绝缘层由从如下构成的组中选择的至少一种材料构成云母、聚酰亚胺、陶瓷、硅、聚亚胺酯、玻璃和聚四氟乙烯。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单元,其中,所述第一绝缘层由厚度等于或小于约0.2mm的云母构成。
22.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单元,其中,所述加热器紧密附着到所述调色剂定影单元上。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单元,其中,进一步包括设置在所述调色剂定影单元的内部并且将所述加热器紧密地附着到所述调色剂定影单元上的附着部分。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单元,其中,所述附着部分由通过利用预定管扩张压力将所述加热器紧密地附着到所述调色剂定影单元上的管扩张附着部分构成。
25.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单元,其中,进一步包括设置在所述附着部分和所述加热体之间的第二绝缘层。
26.一种用于定影调色剂图像的单元,该单元包括当输入预定感应电流时被电阻加热的加热器;以及使用从所述加热器接收到的热量定影调色剂图像的定影辊。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单元,其中,所述加热器包括当输入预定感应电流时被电阻加热的加热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加热体和所述定影辊之间的第一绝缘层。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单元,其中,所述加热体由线圈构成。
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单元,其中,所述第一绝缘层的耐受电压等于或小于1kV。
30.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单元,其中,所述第一绝缘层由从如下构成的组中选择的至少一种材料构成云母、聚酰亚胺、陶瓷、硅、聚亚胺酯、玻璃和聚四氟乙烯。
31.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单元,其中,所述第一绝缘层由厚度等于或小于约0.2mm的云母构成。
32.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单元,其中,所述加热器紧密附着到所述定影辊上。
33.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单元,其中,所述加热器与所述定影辊一起旋转。
34.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单元,其中,进一步包括设置在所述定影辊内部并且将所述加热器紧密地附着到该定影辊上的附着部分。
35.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单元,其中,所述附着部分由用于通过利用预定管扩张压力将所述加热器紧密地附着到所述定影辊上的管扩张附着部分构成。
36.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单元,其中,所述加热器与所述定影辊和所述附着部分一起旋转。
37.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单元,其中,进一步包括设置在所述附着部分和所述加热体之间的第二绝缘层。
38.一种用于定影调色剂图像的装置,该装置包括电源单元,预定交流电流输入该电源单元,并且该电源单元响应于输入的所述交流电流产生第一感应电流;以及定影单元,该定影单元由第一感应电流进行电阻加热和感应加热并且使用所产生的热量来定影调色剂图像。
39.如权利要求38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电源单元包括用于供应预定交流电流的电源单元;用于从所述交流电流产生直流电流的整流器;用于从所述直流电流产生交流电流的交流电流发生器;以及用于响应于所产生的交流电流产生第一感应电流并将该第一感应电流供应给定影单元的绝缘单元。
40.如权利要求39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绝缘单元将所述交流电流发生器与所述定影单元电绝缘。
41.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绝缘单元由变压器构成。
42.如权利要求38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定影单元包括由所述第一感应电流进行电阻加热并且产生根据该第一感应电流变化的交变磁通的加热器;以及用于从所述交变磁通产生第二感应电流并且由该第二感应电流进行电阻加热的调色剂定影单元。
43.如权利要求42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加热器包括由第一感应电流进行电阻加热并且产生根据该第一感应电流变化的交变磁通的线圈;以及设置在所述线圈和所述调色剂定影单元之间的绝缘层。
44.如权利要求43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绝缘层的耐受电压等于或小于1kV。
45.如权利要求43所述的装置,其中,进一步包括设置在所述调色剂定影单元内部并且将所述加热器紧密地附着到该调色剂定影单元上的附着部分。
46.如权利要求45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调色剂定影单元由定影辊构成,并且其中所述加热器与所述定影辊和所述附着部分一起旋转。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过使用由变压器产生的感应电流加热加热体而用于在纸张上定影预定调色剂图像并且将定影单元的加热体与电源单元电绝缘的装置。所述定影装置包括用于响应于交流电流产生感应电流的绝缘单元、由所产生的感应电流加热的加热体、使用从加热体接收的热量在纸张上定影调色剂图像的调色剂定影单元、以及使用预定管扩张压力将所述加热体紧密附着到所述调色剂定影单元上的管扩张附着部分。
文档编号H05B3/00GK1737699SQ20051010982
公开日2006年2月22日 申请日期2005年6月29日 优先权日2004年6月29日
发明者蔡荣敏, 韩相龙, 权重基, 金欢谦, 赵德贤 申请人: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