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面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32275阅读: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面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装置,且特别是涉及一种双面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有机电激发光元件(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evice),与其它平面显示技术相比,拥有自发光、高亮度、广视角、高对比、低耗电、高速应答、操作温度范围广、发光效率高、工艺简易等优异特性,使得其产品技术发展广受全世界注目。传统的有机电激发光元件具有多层结构,主要是在阳极层和阴极层之间置入有机发光层,以产生电激发光(electroluminescence)。在有机发光层和阳极之间,形成空穴注入层和空穴传输层,在有机发光层和阴极之间则形成电子传输层。此种多层结构可利于电子自阴极注入后往阳极方向流动。而有机发光层依照材料的使用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以染料或颜料为主的小分子发光二极管称为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或OELD(organicelectroluminescence device),另一种是以高分子为主的发光二极管称为PLED(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或LEPD(light-emitting polymer device)。
对于双面显示装置,目前普遍的做法为将两个单面显示装置组合在一起。请参照图1,其是展示传统的双面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双面显示装置10包括两个单面显示装置11,每一个单面显示装置11包括玻璃基板12、背盖13、有机电激发光元件15和干燥剂16。背盖13以开口面向玻璃基板12的方式粘接玻璃基板12,以形成密闭空间14。有机电激发光元件15设置在封闭空间14内,并位于玻璃基板12之上。干燥剂16设置在封闭空间14内,并部分覆盖有机电激发光元件15。
在组装此双面显示装置10时,是先将两个独立的单面显示装置11各自作完封装后,再将两个单面显示装置11作背对背组装。也就是说,上下两个单面显示装置11的背盖13面对面相互接触且粘接,以组装成上述的双面显示装置10。
然而,上述组装两个单面显示装置11而成的双面显示装置10,不但其整体厚度较厚,且重量与成本也会因此增加。
此外,由于干燥剂16会吸水而增加其重量和体积,导致变形且增重后的干燥剂16会压坏有机电激发光元件15,进而严重影响双面显示装置10的运行品质。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双面显示装置。相对传统的双面显示装置而言,由于其并非由两个单面显示装置所构成,更能缩小整体厚度,且降低重量和生产成本。此外,本发明设置缓冲层在吸水层和有机电激发光元件之间的设计,其缓冲层具有缓冲防震作用,可以减轻吸水层因吸水变重且膨胀后对于有机电激发光元件所造成的伤害,大大地提高双面显示装置的运行品质。
根据本发明的目的,提出一种双面显示装置,包括第一透明基板、第二透明基板、框胶、第一有机电激发光元件(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evice,OELD)、第二有机电激发光元件、第一缓冲层、第二缓冲层、第一吸水层和第二吸水层。第一透明基板与第二透明基板平行设置。框胶设置在第一透明基板和第二透明基板之间,并与第一透明基板和第二透明基板定义一空间。第一有机电激发光元件、第二有机电激发光元件、第一缓冲层、第二缓冲层、第一吸水层和第二吸水层都设置在空间中。第一有机电激发光元件和第二有机电激发光元件分别位于第一透明基板和第二透明基板上。第一缓冲层和第二缓冲层分别覆盖第一有机电激发光元件和第二有机电激发光元件。第一吸水层和第二吸水层分别覆盖第一缓冲层和第二缓冲层。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优选实施例,并结合附图作详细说明。


图1是展示传统的双面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2是展示依照本发明的实施例一的双面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展示依照本发明的实施例二的双面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展示依照本发明的实施例三的双面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5是展示依照本发明的实施例四的双面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6是展示依照本发明的实施例五的双面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简单符号说明10、20、30、40、50、60双面显示装置11单面显示装置12玻璃基板13背盖14密闭空间15有机电激发光元件16干燥剂21第一透明基板22第二透明基板23框胶24空间25a第一有机电激发光元件25b第二有机电激发光元件26a第一缓冲层26b第二缓冲层27a、37第一吸水层27b、47第二吸水层58第一无机材料层68第二无机材料层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请参照图2,其是展示依照本发明的实施例一的双面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如图2所示,双面显示装置20包括第一透明基板21、第二透明基板22、框胶23、第一有机电激发光元件(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evice,OELD)25a、第二有机电激发光元件25b、第一缓冲层26a、第二缓冲层26b、第一吸水层27a和第二吸水层27b。第二透明基板22与第一透明基板21平行设置而彼此隔开。框胶23设置在第一透明基板21和第二透明基板22之间,并与第一透明基板21和第二透明基板22定义一空间24。第一有机电激发光元件25a设置在空间24中,并位于第一透明基板21上。第二有机电激发光元件25b设置在空间24中,并位于第二透明基板22上。第一缓冲层26a设置在空间24中,并覆盖第一有机电激发光元件25a。第二缓冲层26b设置在空间24中,并覆盖第二有机电激发光元件25a。第一吸水层27a设置在空间24中,并覆盖第一缓冲层26a。第二吸水层27b设置在空间24中,并覆盖第二缓冲层26b。
此外,在第一吸水层27a和第二吸水层27b的厚度设计方面,第一吸水层27a和第二吸水层27b的厚度大小决定了其吸水量的多少。若是第一吸水层27a和第二吸水层27b的厚度太薄,则会因第一吸水层27a和第二吸水层27b的吸水量不足而导致水气损害第一有机电激发光元件25a和第二有机电激发光元件25b。反之,若是第一吸水层27a和第二吸水层27b的厚度太厚,则第一吸水层27a和第二吸水层27b分别与第一缓冲层26a和第二缓冲层26b之间容易产生剥离(peeling)现象,进而造成双面显示装置20结构的损坏。因此,在实施例中,第一吸水层27a和第二吸水层27b的厚度优选各为0.1微米(μm)~3微米(μm),不仅可以维持其吸水量充足,并且不会与第一缓冲层26a和第二缓冲层26b产生剥离现象,确实发挥其功用。其中,第一吸水层27a和第二吸水层27b的厚度可相同或者是相异,第一吸水层27a和第二吸水层27b分别完全覆盖第一缓冲层26a和第二缓冲层26b。
另外,在第一吸水层27a和第二吸水层27b的材料选择方面,只要是能够吸收水气的材料都可适用。第一吸水层27a和第二吸水层27b包括活性金属或活性金属合金,例如钙、锶、钡或其合金等。再者,第一吸水层27a和第二吸水层27b包括金属氧化物或金属硫化物,例如氧化钙、氧化锶、氧化钡、硫化钡、硫化锶、硫化钙或其混合物等。
再者,第一缓冲层26a和第二缓冲层26b包括有机材料或无机材料,而第一缓冲层26a和第二缓冲层26b的材料相同或相异。第一缓冲层26a和第二缓冲层26b的厚度相同或相异,且第一缓冲层26a和第二缓冲层26b分别完全覆盖第一有机电激发光元件25a和第二有机电激发光元件25b。又,第一透明基板21和第二透明基板22包括玻璃基板、塑料基板、绝缘基板或可挠性基板。
本实施例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也可以理解本实施例的技术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在本实施例中,虽然以第一吸水层27a和第二吸水层27b彼此隔开为例作说明,但第一吸水层27a和第二吸水层27b可为整体成型的吸水层结构。此外,第一有机电激发光元件25a和第二有机电激发光元件25b包括阳极、有机发光层和阴极。在阳极和有机发光层之间可增置空穴源,如空穴传输层和空穴注入层。在阴极和有机发光层之间可增置电子源,如电子传输层和电子注入层。而有机发光层依照材料的使用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以染料或颜料为主的小分子发光二极管称为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或OELD(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evice),另一种是以高分子为主的发光二极管称为PLED(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或LEPD(light-emittingpolymer device),本实施例的第一有机电激发光元件25a和第二有机电激发光元件25b都可适用。再者,第一有机电激发光元件25a和第二有机电激发光元件25b可以为无源式或有源式的元件。又,依照驱动电路的设计,双面发光显示装置25可以同时显示相同或不同的画面。
本实施例的双面显示装置相对传统的双面显示装置而言,由于其并非由两个单面显示装置所构成,更能缩小整体厚度,且降低重量和生产成本。
本实施例设置缓冲层在吸水层和有机电激发光元件之间的设计,其缓冲层具有缓冲防震作用,可以减轻吸水层因吸水变重且膨胀后对于有机电激发光元件所造成的伤害,大大地提高双面显示装置的运行品质。
实施例二参照图3,其是展示依照本发明的实施例二的双面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本实施例的双面显示装置30与实施例一的双面显示装置20不同之处在于第一吸水层37,至于其余相同的构成元件继续沿用标号,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3所示,第一吸水层37部分覆盖第一缓冲层26a。第一吸水层37包括活性金属或活性金属合金,例如钙、锶、钡或其合金等。再者,第一吸水层37包括金属氧化物或金属硫化物,例如氧化钙、氧化锶、氧化钡、硫化钡、硫化锶、硫化钙或其混合物等。第一吸水层37的厚度优选各为0.1微米(μm)~3微米(μm)。
实施例三参照图4,其是展示依照本发明的实施例三的双面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本实施例的双面显示装置40与实施例二的双面显示装置30不同之处在于第二吸水层47,至于其余相同的构成元件继续沿用标号,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4所示,第一吸水层47部分覆盖第二缓冲层26b。第二吸水层47包括活性金属或活性金属合金,例如钙、锶、钡或其合金等。再者,第二吸水层47包括金属氧化物或金属硫化物,例如氧化钙、氧化锶、氧化钡、硫化钡、硫化锶、硫化钙或其混合物等。第二吸水层47的厚度优选各为0.1微米(μm)~3微米(μm)。
实施例四参照图5,其是展示依照本发明的实施例四的双面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本实施例的双面显示装置50与实施例一的双面显示装置20不同之处在于多增置了第一无机材料层58,至于其余相同的构成元件继续沿用标号,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5所示,第一无机材料层58设置在空间24中,并覆盖第一吸水层27a。其中,第一无机材料层58可完全覆盖或部分覆盖第一吸水层27a。若第一吸水层27a部分覆盖第一缓冲层26a时,第一无机材料层58也可贯穿第一吸水层27a而覆盖部分的第一缓冲层26a。
实施例五参照图6,其是展示依照本发明的实施例五的双面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本实施例的双面显示装置60与实施例四的双面显示装置50不同之处在于多增置了第二无机材料层68,至于其余相同的构成元件继续沿用标号,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6所示,第二无机材料层68设置在空间24中,并覆盖第二吸水层27B。其中,第二无机材料层68可完全覆盖或部分覆盖第二吸水层27b。若第二吸水层27b部分覆盖第二缓冲层26b时,第二无机材料层68也可贯穿第二吸水层27b而覆盖部分的第二缓冲层26b。
本实施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也可以理解本实施例的技术并不局限于此。例如,第一无机材料层58和第二无机材料层68的材料可相同或相异。此外,第一无机材料层58和第二无机材料层68的厚度可相同或相异。再者,第一无机材料层58和第二无机材料层68可彼此隔开,或者为整体成型的结构。
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所揭示的双面显示装置,相对传统的双面显示装置而言,由于其并非由两个单面显示装置所构成,更能缩小整体厚度,且降低重量和生产成本。此外,本实施例设置缓冲层在吸水层和有机电激发光元件之间的设计,其缓冲层具有缓冲防震作用,可以减轻吸水层因吸水变重且膨胀后对于有机电激发光元件所造成的伤害,大大地提高双面显示装置的运行品质。
综上所述,虽然本发明已以优选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可对其进行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所附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双面显示装置,包括第一透明基板;第二透明基板,与该第一透明基板平行设置;框胶,设置在该第一透明基板和该第二透明基板之间,并与该第一透明基板和该第二透明基板定义一空间;第一有机电激发光元件,设置在该空间中,并位于该第一透明基板上;第二有机电激发光元件,设置在该空间中,并位于该第二透明基板上;第一缓冲层,设置在该空间中,并覆盖该第一有机电激发光元件;第二缓冲层,设置在该空间中,并覆盖该第二有机电激发光元件;第一吸水层,设置在该空间中,并覆盖该第一缓冲层;和第二吸水层,设置在该空间中,并覆盖该第二缓冲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该第一吸水层和该第二吸水层的厚度各为0.1微米~3微米。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中该第一吸水层和该第二吸水层的厚度相同。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中该第一吸水层和该第二吸水层的厚度相异。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该第一吸水层和该第二吸水层包括活性金属或活性金属合金。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中该第一吸水层和该第二吸水层包括钙、锶、钡或其合金。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该第一吸水层和该第二吸水层包括金属氧化物或金属硫化物。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中该第一吸水层和该第二吸水层包括氧化钙、氧化锶、氧化钡、硫化钡、硫化锶、硫化钙或其混合物。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该第一吸水层和该第二吸水层彼此隔开。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该第一吸水层和该第二吸水层整体成型。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该第一吸水层和该第二吸水层分别完全覆盖该第一有机电激发光元件和该第二有机电激发光件。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中该第一吸水层和该第二吸水层分别部分覆盖该第一缓冲层和该第二缓冲层。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还包括第一无机材料层,设置在该空间中,并覆盖该第一吸水层。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还包括第二无机材料层,设置在该空间中,并覆盖该第二吸水层。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中该第一无机材料层和该第二无机材料层的材料相同。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中该第一无机材料层和该第二无机材料层的材料相异。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中该第一无机材料层和该第二无机材料层的厚度相同。
18.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中该第一无机材料层和该第二无机材料层的厚度相异。
1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该第一缓冲层和该第二缓冲层包括有机材料或无机材料。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中该第一缓冲层和该第二缓冲层的材料相同。
21.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中该第一缓冲层和该第二缓冲层的材料相异。
22.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中该第一缓冲层和该第二缓冲层的厚度相同。
23.如权利要求19所述装置,其中该第一缓冲层和该第二缓冲层的厚度相异。
2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该第一透明基板和该第二透明基板包括玻璃基板、塑料基板、绝缘基板或可挠性基板。
全文摘要
一种双面显示装置,包括第一透明基板、第二透明基板、框胶、第一有机电激发光元件、第二有机电激发光元件、第一缓冲层、第二缓冲层、第一吸水层和第二吸水层。第一透明基板与第二透明基板平行设置。框胶设置在第一透明基板和第二透明基板之间,并与第一透明基板和第二透明基板定义一空间。第一有机电激发光元件、第二有机电激发光元件、第一缓冲层、第二缓冲层、第一吸水层和第二吸水层都设置在空间中。第一有机电激发光元件和第二有机电激发光元件分别位于第一透明基板和第二透明基板上。第一缓冲层和第二缓冲层分别覆盖第一有机电激发光元件和第二有机电激发光元件。第一吸水层和第二吸水层分别覆盖第一缓冲层和第二缓冲层。
文档编号H05B33/02GK1905767SQ200610110718
公开日2007年1月31日 申请日期2006年8月7日 优先权日2006年8月7日
发明者洪敏玲, 巫翔裘, 邱圳毅, 胡闵杰 申请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