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折叠的自锁式轿厢裙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38824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折叠的自锁式轿厢裙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的、用于具有轿厢裙板的电梯的安全系统。
背景技术
在电梯轿门之下安装裙板早就是现有技术,所述裙板从轿厢门槛向下竖直延伸。
如果乘客必须撤离一个远离原本规定的停留位置地悬停在楼层厅门区域内的轿厢,则这种具有轿厢裙板的安全系统提供了保护作用。在这样的情况下会看到,在轿厢地板的下沿和楼层板的上表面之间有或大或小的空隙。通常,要疏散的人们坐在轿厢地板上,随后先用腿探出轿厢,直到他们站立到楼层板上。在这里,已经存在人体后仰并经轿厢底面和楼层板上表面之间的空隙掉入电梯井的危险。在此所述类型的安全系统消除了这种危险,其做法是它以其轿厢裙板封闭了轿厢地板和楼层板之间的空隙。
为了能可靠发挥作用,这样的安全系统的轿厢裙板必须在竖直方向上相当长。通常,有关的标准要求长度不短于750毫米。
在现有技术中,采用了各式各样的刚性轿厢裙板。但这就意味着,在电梯井坑处也必须留有足够的地方,以便轿厢裙板在轿厢驶入最低停留位置时不会撞到井道地面。
出现了很多种情况(尤其当旧建筑物修葺时,此时要能应付所碰上的电梯井),其中在电梯井坑的下部区域内没有留下足够的空间供刚性裙板进入。因此,在现有技术中知道了一整套可折叠的或可抽出的、甚至是可卸下的轿厢裙板,该轿厢裙板可选择地安置在所谓的保护位置上或者安置在静止位置上,在该保护位置上,轿厢裙板从轿厢突出伸向电梯井坑,并且如上所述地提供防止夹卡或掉入电梯井所引起的事故的保护作用,而在该静止位置上,轿厢裙板被收起或折到一边去,不用担心会撞到电梯井坑。
因而,例如DE20313911提出了一种按照交叉网形式构成的、在竖直方向上可伸缩的网,其作为轿厢裙板。由于要实现多个拐弯点,因而这样的网不仅昂贵,而且主要从稳定观点考虑是有问题的。由于所述网本身无法在朝向井内方向(从厅门洞看)上向后支撑,网本身必须非常抗弯曲。抗弯性能要非常高是为了,如果有人在朝向井内方向撞到网的最下端,则即使当网的最下端在最糟糕情况下承受大致在水平的朝向井内的方向上作用的猛力时,网也不会弯曲。因此,为了保证足够的稳定性,根据情况,需要重的且形状稳定的结构,所述结构不仅不必要地限制了轿厢的有效载重,而且非常昂贵,存在磨损问题,并且只能很费力地操作,尤其当再次收起网时。
与此相比,US6095288提出了一种本身刚性的轿厢裙板,它被铰接固定在轿厢底面区域里。当轿厢驶入最低停留位置并在那里离井道地面相当近时,轿厢裙板的下端撞到井道地面上的斜面。于是,裙板克服缓冲器或者弹簧件的阻力在朝向井内方向上完全内折到轿厢地板之下。
这种结构有两个缺点。其一,处于保护位置的裙板未被锁住,这意味着,可能无法排除裙板因在朝向井内方向上大致水平作用的强力的作用而被压向一边。这可能是由要从还高高地停留在楼层板之上的轿厢落到楼层板上的乘客引发的状况,此时乘客失去平衡,在朝向井内方向上向后撞到裙板上。
另一方面,这种结构的缺点是,在折叠状态下的裙板“占据”了轿厢下的一块相当大的面积。这样的缺点是因为在该区域内在轿厢地板之下无法安装其它的功能件,例如导向轮或者挡板,它们与安装在电梯井坑里的缓冲器协同工作,或者在自动驱动轿厢的情况下,它们停稳轿厢。这尤其对轿厢相当小且因而在轿厢地板下也没有多少面积供使用的电梯有影响。
EP1118576公开了一种可折叠的轿厢裙板(图3b)。这种轿厢裙板被构造成由两个薄板件构成,所述薄板件在其相互对置的水平边缘的最外端上通过合页相互铰接。最低的第一薄板件配备有下横撑条,它又借助纵撑条与一个四边连杆机构相连。靠近轿厢地板的第二薄板件在轿厢门槛之下的区域内可摆动地铰接在轿厢上。这种结构设计能够使构成真正的轿厢裙板的两个薄板件即便在保护位置上仍然没有完全位于一个平面内或者彼此平行地位于相邻的平面内,也没有几乎处于上述位置。相反,在此采用的四边连杆机构确保了构成真正的轿厢裙板的两个薄板不会相当长,而是总是相对有一定的角度位置,因而保证了这两个薄板在裙板搁置在井坑里时不会折合起来。
这种结构有很多缺点。其一,可能引起穿透的结构开口导致危险。
但首先,这种结构不是完全没有危险的,这是因为它没有被锁定,尤其是自锁。这非常关键,因为否则的话,如果有人可能在紧急落梯时从轿厢中以脚落在楼层板上,瞬间失去平衡并倒霉地向后撞到轿厢裙板上,他就可能并非微不足道地向一边压迫轿厢裙板。
此外,这种结构也在轿厢地板之下占了相当大的自由空间,尽管构成真正的轿厢裙板的薄板是可以折叠的。这是因为,在四边连杆机构和轿厢裙板的最低薄板之间的连杆与轿厢裙板的这两块处于完全展开状态的薄板几乎一样长。所以,这种结构在轿厢地板下方占据了比这两块折合薄板本身所需要的空间大得多的地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是提供一种具有活动的轿厢裙板的安全系统,所述轿厢裙板在保护位置上提供更好的保护作用,并且开创了对于静止位置必定只在轿厢下空出较小面积的可能性。
根据本发明,如此完成该任务,即所述安全系统具有机构,借助所述机构,可折叠的裙板件在保护位置上被锁定,从而裙板件既不会因从外侧朝向井内的大致水平方向作用于一个或多个裙板件上的力而相对运动,也不会一起摆向井内。较小的如由弹性决定的一定相对运动或者整体向井内的运动是无关紧要的,因而是允许的。理想的是,锁定机构是自锁的,就是说,锁定机构锁住一个在打开方向上起作用的力,不让打开,结果,在打开方向上作用的力可以任意高,而不用担心锁定结构松开(只要没有出现零件故障)。
通过这种方式,即便轿厢裙板是由可折叠的并因而省地的裙板件构成,也获得了高的安全性。
一个有利的改进方案规定,引导裙板件的导向机构的折叠运动是这样设计并作用在其中一个裙板件上的,即所述导向机构在保护位置上同时起到锁定机构的作用,其做法是,它们将处于保护位置上的裙板件相对锁定住并同时防止它们一起向井内方向摆动。
这样的设计方案导致明显的简化。不再需要附加的锁定机构。
一个有利的改进方案规定,导向机构或者锁定机构可以绕轴线摆动地安置在其中一个裙板件上,所述轴线从竖直方向上看位于这样两条轴线之间,即最靠近轿厢的裙板件可绕其中一条轴线摆动地铰接在轿厢上,而另一条轴线将这些裙板件相对连接起来。这样的轴向支撑以非常简单的方式允许有效且最好是自锁式的裙板件锁定。
优选的是,这些裙板件如此相对铰接,即在一个裙板件上,共同的铰接轴线远离其最近的水平边缘,从而延伸于该共同的铰接轴线与该水平边缘之间的裙板件部分相对所述共同的铰接轴线构成杠杆臂,导向机构或者锁定机构作用在该杠杆臂上。该杠杆臂允许这两个裙板件自锁式锁定。
所述导向机构和/或锁定机构优选地具有至少一个拉杆或推杆,其本身可以折叠。这种拉杆或推杆减小了在处于静止位置的轿厢下的占据空间,因为裙板以及用于形成该结构的拉杆或推杆都只占据小块地方。出于同样的理由,另一个优选实施形式规定了,导向机构和/或锁定机构具有至少一个可伸缩的操作件。
在另一个优选实施形式的范围里规定了,裙板件在其保护位置上延伸于一个平面内或者尽量相互平行地沿两个紧挨着的平面延伸,寄过,它们构成一个大致平坦的总表面。这样的构造可以将轿厢裙板和各楼层板之间的空隙保持为尽量稳定不变。夹伤的危险性也比采用带有“拐点”的裙板时低,带有“拐点”的裙板是指其裙板件不光是不明显地相对布置成一定角度。
另一个优选设计方案规定,这些裙板件在其静止位置上由另一个锁定机构如此保持在轿厢地板下,即当使所述的另一个锁定机构失效时,它们自动摆入保护位置并被锁定在那里。这样的设计保证了,即便在地区停电并由此造成乘客必须随后紧急落梯的情况下,裙板件仍可靠地被置于其保护位置。
优选设置监测装置,借助该监测装置,可以监测裙板件在使用后是否按规定处于其静止位置,并且只有在已处于静止位置时,才允许行驶,由此防止了裙板撞地。


从以下结合附图对优选实施例的说明中,得到了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特征和细节,其中图1a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它安装在在电梯井中运行的摩擦轮式样电梯上,其中裙板件移入保护位置;图1b是图1a所示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图,确切的说是在两个裙板件10、11之间的铰接点区域的局部放大图;图1c-图1f表示处于打开和折合的不同状态的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图1g和图1h是第一实施例的透视图;图1i是第一实施例所采用的弯杆的局部放大图;图2a-图2d表示处于折合和打开的不同位置的第二实施例;图2e和图2f表示第二实施例的透视图;图3a-图3d表示处于折合和打开的不同位置的第三实施例;图3e和图3f表示第三实施例的斜向上看的透视图;图4a-图4c表示在裙板端部上配备有附加导向轮的第二实施例的变型方案。
具体实施例方式
图1a表示按2∶1悬挂于滑轮组中的摩擦轮式电梯及其最重要的部件,在这里,只是示意性地画出了电梯,而且在所示附图中也只是一个例子,本发明同样也可以用在完全不同类型的电梯中,其中包括液压型电梯。
电梯包括电梯轿厢1,它在未示出的导轨中沿电梯井2移动。在井头中,在轿厢经过的区域或者说其向上的延长部与井壁之间,设有摩擦轮驱动装置3,在这里,摩擦轮驱动装置例如被设计成带有所谓的复式绕辊的驱动装置的形式。从驱动装置开始,曳引绳4在其中一侧延伸向轿厢,借助导向轮5在轿厢1下经过,在另一侧又向上延伸到井头,在这里,曳引绳被固定住(未示出)。在另一侧,曳引绳4从驱动装置开始延伸向对重6,对重或许也可能悬挂在滑轮组中(未示出)。
图1a所示的图表示这样的情况,即轿厢未按计划停留在电梯井中,这可能是由于停电或者摩擦轮驱动装置受损。因此,轿厢1只有一部分位于厅门洞6之前。电梯乘客要这样离开轿厢,即用手打开轿门。乘客本身处于这样的情况,他总是要克服至楼层地面的大高度差,就是说,要越过轿厢门槛,随后沿箭头P用脚先滑落到楼层地面7上。
本身就造成掉入电梯井危险的、在楼层地面7和轿厢门槛8之间的空隙通过安全系统被封闭。该安全系统,如以后要详细描述的那样,包括轿厢裙板9,它具有多个本身尽可能是刚性的裙板件10、11以及引导这些裙板件运动的杆状导向件,其包括两个弯杆12。在这里,这两个裙板件10和11位于其所谓的保护位置上,即它们是悬垂挂放的,或者说尽量从轿厢地板区向下悬垂放置(其中略微偏离垂线是无害的,但希望是完全悬垂的)。
这两个裙板件10、11在其保护位置上被锁定,裙板件既无法因受力而相对移动,也不会一起朝井内方向摆动,所述力是从厅门洞开始在大致水平的朝向井内的方向上作用在这两个裙板件10、11之上或者其中一个裙板件上的。在这里值得注意的是,此时存在自锁式锁定,所述力的作用导致裙板件被更紧固地保持在其保护位置上。为了使裙板件离开其保护位置,所述的在水平的朝向井内的方向上作用的力越大,要施加的朝向另一边的力也越大。
结合图1b就清楚了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图1b示出了图1a所示的安全系统的局部,确切的说是两个裙板件10、11相互铰接并且第二裙板件11被铰接在弯杆12上的区域。
在这里示出了第一裙板件10,它借助合页13a在靠近电梯轿厢门槛的区域内可摆动地被铰接在电梯轿厢上。第一裙板件10本身尽可能是刚性的。该裙板件优选由整块薄板构成,确切的说,它允许有一定的翘曲,但不会明显弯曲,就是说本身是尽量刚性的。或者,该裙板件例如也可以由环绕的、本身尽量刚性的裙板框件构成,裙板框件上盖有适当的材料,或者裙板框件用适当材料被绷紧,可能借助塑料板、凯夫拉织物或者厚的尼龙物质或者玻璃纤维织物。在任何情况下,裙板件采用哪一种可能性都是一样地优选裙板件没有大的开口,当裙板件处于保护位置时,这样的开口允许从厅门洞那侧接近。所有的大开口或者说允许整个躯体部穿过的开口都是潜在的伤害根源。对于第二裙板件11,采取与第一裙板件10一样的设计方案。最好同样地构成这两个裙板件。
裙板件11通过合页13b被铰接在第一裙板件10上。合页13b此时(就保护位置来说)被安装在第一裙板件10的水平取向的下端边缘的附近。同时,该合页安装在另一个裙板件11上,但合页略微离开另一裙板件的水平取向的上端边缘(在保护位置上看)。弯杆12通过另一合页13c铰接在所述另一裙板件11的水平取向的上端边缘的附近,该弯杆在此不仅作为控制折合和打开的导向机构,而且作为长度(在轿厢下的其铰接点和裙板件11之间)可变的锁定机构。由于上述形式的弯杆铰接,弯杆12的铰接点就合页13b轴线来说具有杠杆臂H。杠杆臂H的长度由具体情况而定。
关于自锁,简述如下如果在上裙板件10上例如有一个朝向井内的、基本水平的力Fh1沿井内方向作用,则该力引起上裙板件10顺时针转向井内。依靠合页13b铰接在下裙板件11上的上裙板件10将被阻止做这样的运动,因为它会撞到下裙板件11并进而间接撞到弯杆12。由于被锁定住,弯杆不会缩短。这样,这两个裙板件被相对锁定住,确切的说,它们被锁定住而无法一起向井内摆动。
当有一个基本水平的、在朝向井内方向上作用的力Fh2出现在下裙板件11上时,出现相似的情况。该力造成下裙板件11沿顺时针方向绕合页13c的轴线转向井内。通过合页13b与下裙板件连接的上裙板件10阻止下裙板件11做这种运动,因为上裙板件10贴靠在合页13c(或者一个以适当方式安置在相应位置上的另一侧止挡)上,因此阻止了转动。这进而阻止了下裙板件11的转动。就是说,这两个裙板件又被相对锁定住。它们无法一起摆向井内方向,因为弯杆12阻止它们做这种摆动。
也可以结合图1b看到,当这两个裙板件10、11象在这里那样处于保护位置时,这两个裙板件基本上构成一个平面,在该平面内,这两个裙板件彼此平行地位于两个紧邻的平面内(不包括在下裙板件11的下端上的斜挡14),从而它们基本上构成一个总面,如果电梯继续运动,所述总面不会钩住,而且保证了在裙板表面和每个楼层地面7的上沿之间的几乎不变的间隙。
显然也可以如此相对安装这两个裙板件10、11,即它们完全或者最大程度地位于同一个平面内,该平面在此未示出。
图1c示意表示处于静止位置的上述安全系统。当按规定的运行结束时,优选总是处于该静止位置。
该安全系统包括一个安装在未详细示出的梁上的保持电磁铁16,它(就保护位置来说)作用在弯杆12的下部12b上并且保持弯杆位于大致水平的折叠位置上。此时不需要(并且最好甚至省掉)安全系统被完全平平地折到轿厢地板下面去。确切说,安全系统可以并应该在折叠状态下没有被完全平折起来,而是在竖直方向上有一定的“隆起”。因为尚留有足够的空间,用于将第一裙板件10和弯杆12的两个部分12a、12b放置在轿厢地板的底面和第二裙板件11之间,或许还可以放置一个稳定的承载框即辅助框,所述框承载安全系统的所有单独部件,因而允许简单的预装且尤其是改装安全装置,为此只需要将承载框用螺丝拧固在轿厢地板下的几个位置上,而其本身已经将安全系统的所有部件固定到位。
对照图1c和图1a,就会发现本发明结构的显著优点。基于其可折叠性,整个安全系统可以被安装在轿厢地板下的区域内,其表面占大约三分之一的位置,总是小于整个轿厢底面的一半。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毫无顾虑地在轿厢底面上安置用于曳引绳的导向轮,而不用担心会与安全系统发生冲突,而且不必将导向轮安装在一条经过轿厢重心的假想线之外。
如果现在停电了,则轿厢“悬停”,磁铁16的保持磁力消失。这两个裙板件10、11以及弯杆12依靠其自重落下(图1d),或者可借助弹簧的作用。在各构件相应展开时,它们在落下时会摇摇晃晃,以至它们落入图1e(和图1a)所示的最终位置,并在那里自动锁定,或者自动自锁式锁定。
弯杆12时相应设计的,图1i表示其一个设计例子,图1i表示在上弯杆部12a和下弯杆部12b之间的铰链12c区域内的弯杆12局部。下弯杆部12b此时配备有挡头12d,它限定了这两个弯杆部分12a、12b的相对摆动路程。即,弯杆只能从所示位置弯折这样的程度,即铰接点12c沿箭头方向上移。从该位置开始,弯杆无法再弯折而使铰接轴线12c沿箭头方向的相反方向下移。同时,弯杆12被设计成能使下弯杆部12b的纵轴线12f偏离上弯杆部12a的纵轴线几度。这样一来,从以下意义上讲,弯杆是自锁的,即当在铰接点12c的轴向上出现大的力时,弯杆本身不会造成沿箭头方向朝上移动。
这种自锁最好是明着的,尽管也可以想到不是象在这里那样将弯杆设计成是自锁的,而是借助主动锁定件,就是说可能借助锁销来锁定弯杆。在这种情况下,这样的锁定件/这样的锁销最好这样构成,即它自动发挥作用,其做法可以是,一旦弯杆已经到达弯杆待锁定的位置,锁定件在弹簧预张力的作用下落入一个相应的锁定孔中。
图1f示出了,当电梯在停电且乘客疏散后又要投入运行时该安全系统是如何手动解除锁定的。安全系统例如可以这样解除锁定,在上裙板件10的适当位置上,设有一个小的或许可封闭的孔(可通过塞等封闭),通过借助钩杆或者另一个适当的工具,可以从楼层侧沿箭头方向经所述孔拉动弯杆12,以使弯杆能弯折。随后,两个裙板件和所属的导向机构又可以被置入静止位置,用手或者用适当工具。
显然也可以自动解除锁定。为此,设置一个适当的操作部件(气缸,电机操作式丝杠,线性马达等),其从内侧引起弯杆12的相应弯折运动,在此未示出。
图1g和图1h表示上述第一实施例的结构,但在此用三维视图。
图2a至图2d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在这个实施例中,也象在此所示出的那样,两个裙板件10和11以与图1b所示的用于在先实施例那样的相同方式被相对铰接固定。在这里不同的是,导向锁定机构呈摆杆120的形式,它包括两个部分,即其上部分120b和其下部分120a。摆杆120以其下部分120a以与上述一样的方式被铰接固定在下裙板件11上。摆杆120的上部分120b可水平移动地在直线导向件16中被导向。同时,在具体所示的第二实施例中,在摆杆120的下部分120a上铰接有一个呈线性驱动装置121形式的操作部件。该线性驱动装置21允许裙板件10和11在任何所需时刻从其静止位置进入其保护位置,或者反之。因此,这种变型方案尤其适用于这样的电梯设备,在该电梯设备中,应该完成厅门的在先开启,因此,裙板即使在正常的运行中也必须一直留在保护位置上,直到轿厢进入最低停留位置,在该最低停留位置上,裙板引占地的原因而必须被收起。这种优选的结构是这样设计的,即线性驱动装置的活塞杆要克服弹簧力被收起来,可能因为这个原因,即使在停电时,即当不再有电压供应时,该线性驱动装置也自动将裙板件10、11带入其保护位置,在该保护位置上,裙板件锁定。由于摆杆120的下部分120a在两侧都是铰接的,所以完成了锁定。因此,它不会在水平方向上传递压力。相反,摆杆120的下部分120a还会在竖直方向上跟进,如果它从外侧受到水平作用的力。在相应构成线性导向机构16的情况下,摆杆的上、下部分可以说被楔住,并且自动锁定,或者在理想情况下是自锁。倘若线性导向机构被构造成无法实现自动锁定或者自锁,则采用从外界确保锁定的手段。因此,可能出现线性驱动装置被用于锁定和/或设置其它装置来防止摆杆的上部分120b可能继续在线性导向机构16中运动并移位。
在图2d中示出了,当应该转入正常工作状态时可以如何解除锁定。为此,例如在上裙板件10(或许可以取而代之地在裙板地板中)设置一个小的或许通过塞被封闭的孔,通过该孔,可以借助适当的推杆将摆杆120的上部分120a又置入其水平的线性导向机构中。
显然,这个实施例也可以这样改动,即省略线性驱动装置121,取而代之地设置锁定机构,只要裙板件应该处于其静止位置,所述锁定机构就固定移入线性导向机构中的摆杆120端部120b。在停电的情况下,或者当何时总要启用裙板时,解除锁定。这两个裙板件10和11依靠自重落下,打开并且从线性导向机构中带出摆杆的上部分120b,从而裙板件可以在其自重的作用下自动地经过如图2b(用于带有线性驱动装置的变型方案)所示的中间位置而摆入图2c所示的保护位置,并锁定在保护位置上,最好如上所述地是自动的或者自锁的。
最后,图3a至图3d表示第三实施例。该实施例在两个裙板件10和11的运动方面基本上对应于第一实施例,以下只描述不同之处。在这里,只是导向锁定结构的设计是不同的。代替弯杆12地在此采用了操作部件1200,它在适当位置上向弯杆12一样铰接固定在下裙板件上。同时,两个裙板件10和11在这里借助适当的扭簧1200a相对弹性张紧,从而当线性驱动装置的活塞杆收入时,两个裙板件自动折叠来(图3c和图3d)。这个操作部件1200最好时线性驱动装置,即依靠电动机或者通过流体压力被线性驱动的缸,其具有可进出的活塞或者活塞杆(广义),所述缸用于裙板件的相应操作。优选设置这样一种机构,即它即使在停电时也允许线性驱动装置移出,从而它将裙板件带入保护位置并锁定在那里。为此,线性驱动装置例如对弹簧蓄能器做功,弹簧蓄能器可以在停止电压供应时使线性驱动装置一直移到保护位置。此时,最好设有另一个装置,如果没有电压供应,该装置将线性驱动装置锁定在当时移出的位置上,该位置就对应于保护位置。该装置例如可以借助适当的掣爪来实现,掣爪在正常工作时通过相应的电磁铁保持在脱开位置上,在停止电压供应时,掣爪依靠弹簧张紧力落到活塞杆上,随后当活塞杆已到达相应位置时,掣爪卡入活塞杆的缺口中,就是说锁住了活塞杆。
图4a至图4c示出了基本上对应于上述的第二实施例的另一个例子。在这里,区别在于,下裙板件11的下端(就保护位置而言)配备有轮,它在展开位置上并且主要是在到达保护位置时明确地相对井壁引导裙板件的下端。因此,尤其防止了裙板件11的下端由于在井壁上有某种尺寸误差或者不规则部分(在井道内壁上的水泥凸起等)而相对井壁臂楔住,结果无法摆入其最终的保护位置,进而无法出现自锁。此外,这样的轮主要对轿厢裙板例如因厅门先打开而要长期保持展开是有利的。
权利要求
1.电梯的安全系统,所述电梯保护能在电梯井(2)中移动的电梯轿厢(1),该安全系统包括安置在电梯轿厢(1)门槛区域里的、并包括多个裙板件(10,11)的活动的轿厢裙板(9)以及至少一个引导所述裙板件的运动的导向机构(12;120,121;1200,1200a),其中第一裙板件(10)可摆动地安装在轿厢(1)底面上,并且至少另一个裙板件(11)可摆动地与第一裙板件相连,从而这些裙板件(10,11)能从它们垂直取向地从轿厢(1)地板区起向下悬垂的保护位置移入在轿厢地板下方区域内的静止位置,在该静止位置上,这些裙板件彼此相对折起来并且朝向井内摆向轿厢地板,其特征在于,该安全系统具有机构(12,13b,13c),借助所述机构,可折叠的这些裙板件(10,11)能被锁定在其保护位置上,从而它们既不会通过从外侧沿朝向井内的基本水平方向作用于一个或多个所述裙板件(10,11)上的力而相对运动,也不会一起向井内方向摆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至少一个引导所述裙板件(10,11)的折叠运动的导向机构(12)是这样设计并作用在其中一个所述裙板件上的,即它在保护位置上同时起到锁定机构的作用,其做法是它阻止所述裙板件在其保护位置上相对摆动,同时阻止所述裙板件一起向井内方向摆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安全系统,其特征在于,就按规定的安装状态来说,至少一个锁定机构可绕轴线摆动地安置在其中一个裙板件上,所述轴线位于最靠近轿厢的裙板件可绕其摆动地铰接在该轿厢上的轴线之下并且位于使所述裙板件可相对折叠地连接起来的轴线之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安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锁定机构包括至少一个本身可弯折的拉杆或推杆(12)。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安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锁定机构包括可伸缩的操作部件(121;1200)。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之一所述的安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裙板件(10,11)在其保护位置上近似延伸于一个平面内或者至少近似相互平行地延伸于两个紧邻的平面,从而它们构成一个基本平坦的总面。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之一所述的安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裙板件(10,11)在其静止位置上被另一个锁定机构(16)如此保持在轿厢地板下面,即当所述另一个锁定机构(16)的锁定失效时,所述裙板件自动摆入保护位置并锁定在那里。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之一所述的安全系统,其特征在于,设有监测装置,借助该监测装置,能监测所述裙板件是否按规定处于其保护位置和/或其静止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之一所述的安全系统,其特征在于,最低的裙板件在其就保护位置来说是最低的区域内承载至少一个轮和/或一个滑靴(Gleitschuh),所述轮和/或滑靴在撞到井壁的情况下引导所述最低的裙板件。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可折叠的自锁式轿厢裙板的电梯的安全系统。在该电梯的安全系统中,所述电梯保护能在电梯井(2)中移动的电梯轿厢(1),该安全系统包括安置在电梯轿厢的门槛区域里的、并包括多个裙板件(10,11)的活动的轿厢裙板(9)以及至少一个引导裙板件的运动的导向机构(12),其中第一裙板件(10)可摆动地安装在轿厢底面上,至少另一个裙板件(11)可摆动地与第一裙板件相连,从而这些裙板件(10,11)能从它们垂直取向地从轿厢地板区起向下悬垂的保护位置移入在轿厢地板下方区域内的静止位置,在静止位置上,这些裙板件彼此相对折叠起来并朝向井内摆向轿厢地板,其中,该安全系统具有机构(12),借助所述机构,可折叠的这些裙板件(10,11)能被锁定在其保护位置上,从而它们既不会通过从外侧沿朝向井内的基本水平方向作用于至少其中一个裙板件上的力而相对运动,也不会一起向井内方向摆动。
文档编号B66B11/02GK1982195SQ200610141689
公开日2007年6月20日 申请日期2006年10月8日 优先权日2005年10月4日
发明者福尔克尔·托斯 申请人:维托公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