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冷却系统的吸散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84526阅读:2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液体冷却系统的吸散热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脑结构,特别是指液体冷却系统的吸散热结构。
技术背景二十一世纪起为一电子资讯发达的时代,藉由半导体的特性,各式各样的桌上型电脑、手提电脑、个人数位助理(PDA)、手提电话及智慧型电器用品等商品均 不断地推陈出新,同时亦朝轻、薄、短、小方面做设计,以求人们方便随身携带, 而可随时使用并即时取得资讯,而半导体的特性也使用在许多智慧型机器的自动控 制设备。上述电子资讯化的产品,均须藉助一中央处理器(CPU)及其周边电子元件来 操控运作,该中央处理器及该电子元件在运作时会产生高温,而影响运作效率及产 品使用寿命,故如何有效地将该中央处理器及该电子元件降温, 一直是业者所欲解 决的主要课题之一。吸散热的作法己由空气冷却方式及热管(heat pipe)冷却方式演变到液体冷 却方式,用以应付一中央处理器或一电子元件所产生的热,该中央处理器或该电子 元件外侧通常须设置一吸散热器(heat sink),用以迅速地将热导引出来。一冷却系统的一吸散热器的结构会影响该冷却系统的散热效率,如何更降低该 吸散热器的热阻值(Thermal Resistance Value)系业者所努力的目标,其中,一 液体冷却系统的一吸散热器的内部结构设计,更是影响该冷却系统的散热效率,如 美国第6, 834,711号专利已揭露一种低高度吸散热器结构,其可适用于空气冷却方 式或液体冷却方式。如何有效地导引一冷媒在一液体冷却系统的一吸散热器内部的流动方向,更是 能提升该冷却系统的散热效率。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目的即在提供一种液体冷却系统的吸散热器,其可有效地导引一冷 媒流向并降低一发热体的温度。并提供一种液体冷却系统的吸散热器,其可降低高 度,以适应小空间的设置,达成即时降低该热源的温度的功效。为达成前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一种液体冷却系统的吸散热器,其特征在于,至少包含有一腔体,其至少包含一传导热面及一液体进出面,该传导热面及该液体进出面 彼此互相对应,该液体进出面设有一液体进口及一液体出口;一导引通道,其设于该传导热面及该液体进出面之间,其包含一进口端及一出 口端,该进口端与该液体进口相连通,该出口端对应设于该传导热面的内侧面。其中,还包含一第一散热片及一第二散热片;该第一散热片设于该传导热面及该液体进出面之间,其上设有至少两第一开 孔,及设有至少一朝该传导热面方向延伸的第一凹槽;该第二散热片设于该液体进出面及该第一散热片之间,该第二散热片上设有至 少两第二开孔,及设有至少一朝该传导热面方向延伸并穿套于其中一第一开孔的第二凹槽,其中,一第二开孔对应及连通于该通道的出口端,对应于该第二凹槽的该第一开孔内 缘与该第二凹槽外侧面之间具有一间隔部,另一第一开孔对应于该导引通道的出口 端,该第一凹槽底部外侧面抵接于该该传导热面的内侧面,该第二凹槽底部外侧面 抵接于该该传导热面的内侧面。其中,该导引通道的出口端对应设于该传导热面的内侧面中段部位。其中,还包含一第一散热片及一第二散热片;该第一散热片设于该传导热面及该液体进出面之间,其上设有至少两第一开 孔,及设有至少一朝该传导热面方向延伸的第一凹槽;该第二散热片设于该液体进出面及该第一散热片之间,该第二散热片上设有至 少两第二开孔,及设有至少一朝该传导热面方向延伸并穿套于其中一第一开孔的第 二凹槽,其中,一第二开孔对应及连通于该通道的该出口端,对应该第二凹槽的该第一开孔内 缘与该第二凹槽外侧面之间具有一间隔部,另一第一开孔对应于该导引通道的该出 口端,该第一凹槽底部外侧面抵接于该传导热面的内侧面,该第二凹槽底部外侧面 抵接于该传导热面的内侧面。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可降低高度,适应小空间 的设置,并达成即时降低热源温度的功效。以下,兹举本实用新型的若干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式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一)的分解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一)的立体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二)的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二)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所揭液体冷却系统的吸散热器,其至少包含有 一腔体12及一导引通道14。该腔体12可设为一具内部空间的立方形体或圆柱形体,其至少包含一传导热 面22及一液体进出面24,该传导热面22及该液体进出面24彼此互相对应,该液 体进出面24设有一液体进口241及一液体出口 242,其中,该液体进口241用以 接收一低温冷媒如水或醇类化合物,该低温冷媒被一液体冷却系统的一泵一端所推 送出,该传导热面22的外侧面221抵接一热源如一中央处理器或一电子元件,其 用以传导该热源的热至该冷媒,使该低温冷媒变成一高温冷媒,该高温冷媒再从该 液体出口流出而进行散热。该导引通道14可设为一适当长度的圆管,其设于该传导热面22及该液体进出 面24之间,其包含一进口端42及一出口端44,该进口端42连通该液体进口 241, 该出口端44对应该传导热面22的内侧面222,换言之,该出口端44相邻地设于 该传导热面22的内侧面222但不会抵接该传导热面22。藉由上述结构,该导引通道14可将该低温冷媒直接及迅速地导引至该传导热 面22及全面扩散于该传导热面22,造成有效率吸收该传导热面22所传导该热源 的热量,达成即时降低该热源温度的功效。若该热源系一中央处理器或一电子元件,则高温通常位于该热源的中间部位, 那么进一步者,该导引通道14的该出口端44可对应该传导热面22的内侧面222 中段部位,则可达成更佳吸散热效率。另,申请人对第二实施例说明如后,请参阅图3及图4,前述本实用新型更包 含一第一散热片16及一第二散热片18。该第一散热片16设于该传导热面22及该液体进出面24之间,其上设有至少 两第一开孔62,及设有至少一朝该传导热面22方向延伸适当长度的第一凹槽64。该第二散热片18设于该液体进出面24及该第一散热片16之间,该第二散热 片18上设有至少两第二开孔82,及设有至少一朝该传导热面22方向延伸适当长 度并穿套其中一第一开孔62的第二凹槽84,其中一第二开孔82对应及连通该通道14的该出口端44,对应该第二凹槽84的该 第一开孔62内缘与该第二凹槽84外侧面之间相隔有适当距离,另一第一开孔62 对应该导引通道14的该出口端44,该第一凹槽64底部外侧面抵接该该传导热面 22的内侧面222,该第二凹槽84底部外侧面抵接该该传导热面22的内侧面222藉由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 一方面该导引通道14仍然可将该低温冷媒直接及迅速地导引至该传导热面22及全面扩散于该传导热面22,另 一方面因 该第一及二凹槽64、 84底部外侧面抵接该该传导热面22的内侧面222,其又进一 步吸收该传导热面22所传导该热源的热而传导予该冷媒,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第二 实施例更利于提升吸散热效率。
权利要求1. 一种液体冷却系统的吸散热器,其特征在于,至少包含有一腔体,其至少包含一传导热面及一液体进出面,该传导热面及该液体进出面彼此互相对应,该液体进出面设有一液体进口及一液体出口;一导引通道,其设于该传导热面及该液体进出面之间,其包含一进口端及一出口端,该进口端与该液体进口相连通,该出口端对应设于该传导热面的内侧面。
2. 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液体冷却系统的吸散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第一 散热片及一第二散热片;该第一散热片设于该传导热面及该液体进出面之间,其上设有至少两第一开 孔,及设有至少一朝该传导热面方向延伸的第一凹槽;该第二散热片设于该液体进出面及该第一散热片之间,该第二散热片上设有至 少两第二开孔,及设有至少一朝该传导热面方向延伸并穿套于其中一第一开孔的第二凹槽,其中,一第二开孔对应及连通于该通道的出口端,对应于该第二凹槽的该第一开孔内 缘与该第二凹槽外侧面之间具有一间隔部,另一第一开孔对应于该导引通道的出口 端,该第一凹槽底部外侧面抵接于该该传导热面的内侧面,该第二凹槽底部外侧面 抵接于该该传导热面的内侧面。
3. 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液体冷却系统的吸散热器,其特征在于,该导引通道的 出口端对应设于该传导热面的内侧面中段部位。
4. 依据权利要求3所述液体冷却系统的吸散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第一 散热片及一第二散热片;该第一散热片设于该传导热面及该液体进出面之间,其上设有至少两第一开孔,及设有至少一朝该传导热面方向延伸的第一凹槽;该第二散热片设于该液体进出面及该第一散热片之间,该第二散热片上设有至少两第二开孔,及设有至少一朝该传导热面方向延伸并穿套于其中一第一开孔的第 二凹槽,其中,一第二开孔对应及连通于该通道的该出口端,对应该第二凹槽的该第一开孔内 缘与该第二凹糟外侧面之间具有一间隔部,另一第一开孔对应于该导引通道的该出 口端,该第一凹槽底部外侧面抵接于该传导热面的内侧面,该第二凹槽底部外侧面 抵接于该传导热面的内侧面。
专利摘要一种液体冷却系统的吸散热器,包含有一腔体、一导引通道、一第一散热片及一第二散热片;该腔体包含相对的一传导热面及一液体进出面,该液体进出面设有一液体进口及一液体出口,该导引通道设于该传导热面及该液体进出面之间;该第一及二散热片设于该传导热面及该液体进出面之间,该第一及二散热片分别设有至少两开孔及设有至少一朝该传导热面方向延伸预定长度的凹槽;该第二散热片的凹槽穿套该第一散热片的其中一开孔,该第二散热片的其中一开孔对应及连通该通道的该出口端,该第一散热片的另一开孔对应该导引通道的该出口端,据此,可降低高度,适应小空间的设置,并达成即时降低热源温度的功效。
文档编号H05K7/20GK201115218SQ20072012745
公开日2008年9月10日 申请日期2007年8月15日 优先权日2007年8月15日
发明者刘明华, 简金榜, 陈定福 申请人:陈定福;简金榜;刘明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