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件供给装置以及表面安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12261阅读:25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元件供给装置以及表面安装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以条带为载体供给IC等元件的元件供给装置,以及装有该元件供给装置的表面安装机。
背景技术
到现在为止,作为装在表面安装机上并用于供给安装用元件的机
构之一,叫做带式送料器(tape feeder)的元件供给装置已是众所周知。一般的元件供给装置, 一边从巻盘中导出每隔一定间隔收容多个元件的元件供给条带, 一边将其送至元件取出位置。
所述的用于元件供给装置的元件供给条带,通常包括用于保持(hold)元件的载带(carrier tape)、以及用于覆盖载带的盖带(covertape)。例如,在日本专利文献1 (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3-188584号)的元件供给装置中, 一边从载带剥离盖带(上封带), 一边将该剥离后的载带送往元件安装用吸附头部能够吸附元件的位置上。另一方面,对于剥离后的盖带,通过回收机构沿规定方向回收,并收容到条带收容箱中。
其中,在采用如上所述的条带收容箱的情况下,需要定期排出盖带。例如,在日本专利文献1的结构中,采用一定容积的条带收容箱,并在盖带(上封带)的收容量增加的情况下,盖子部件因密集的盖带的弹力变为开启状态,使得盖带自动排出。
然而,如果釆用所述条带收容箱,在排出盖带时,需要进行排出作业或者清扫作业等,因此,考虑到工作效率,较为理想的是尽量延长排出周期。为此,较为理想的是,扩大条带收容箱的收容容积,但是,如果采用固定大小大的条带收容箱,不利于实现条带收容箱的紧凑化或者元件供给装置的搬运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所述问题而作,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根据使用状况能够自由设定条带收容箱的大小的结构。
具有有下述结构的本发明的元件供给装置,可以解决所述技术问题。
艮P,本发明的元件供给装置包括送出机构,将具有载带和盖带的元件供给条带向规定的元件取出位置送出,所述载带以一定间隔收容元件,所述盖带粘贴在所述载带上以覆盖所收容的元件;剥离机构,将所述盖带拉向与所述送出机构的送出方向不同的方向,以从所述载带剥离所述盖带;以及条带收容箱,收容通过所述剥离机构剥离的所述盖带;其中,所述条带收容箱的收容容积能够改变。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表面安装机的主视图。图2是图1的表面安装机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在图1的表面安装机中,元件供给装置安装在元件供给装置安装部上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4是表示图3的元件供给装置所采用的元件供给条带的例子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图3的元件供给装置所采用的条带收容箱的例子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在图5的状态下移动了第二壳体部的状态的例子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在图5的状态下拆卸了第二壳体部的状态的例子的立体图。
6图8是图5的条带收容箱的剖视图。
图9是表示在图8的状态下移动了第二壳体部的状态的例子的剖视图。
图10是表示在图3的状态下拆卸了条带收容箱的状态的例子的说明图。
图11是表示条带收容箱的安装结构的例子的立体图。
图12是表示在图3的状态下拆卸了电安装部的状态的例子的说明图。
图13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元件供给装置所采用的条带收容箱的剖视图。
图14是表示在图13的状态下移动了第二壳体部的状态的例子的剖视图。
图15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元件供给装置所采用的条带收容箱的立体图。
图16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元件供给装置的与图15不同的例子的立体图。
图17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元件供给装置所采用的条带收容箱的例子的剖视图。
图18是表示在图17的状态下移动了第二壳体部的状态的例子的剖视图。
图19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涉及的元件供给装置的主视图。
图20是表示图19的元件供给装置的电气结构的方框图。
图21是表示用于控制电动机的控制系统的电气结构的方框图。
图22是表示元件供给条带的安装顺序的图。
图23也是表示元件供给条带的安装顺序的图。
图24是表示盖带的导入操作的图。
图25是表示对图19的元件供给装置的控制顺序的流程图。图26是适用于第六实施方式的、表示对元件供给装置的控制顺序的流程图。
图27是适用于第七实施方式的、表示用于控制电动机的控制系统
7的电气结构的方框图。
图28是适用于第八实施方式的、表示转矩的设定/切换的时间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就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表面安装机迸行说明。
1.整体结构
如图1、图2所示,表面安装机10包括设置在基座ll上且用于搬送印刷基板P的传送带20、 20;设置在该传送带20、 20的两侧的元件供给部30;以及设置在基座11的上方且用于安装电子元件的头部组件40。
头部组件40可在元件供给部30和基板P上的安装位置之间的区域上进行移动,以便从元件供给部30取出电子元件并将其安装到基板P上。具体而言,头部组件40支撑在沿X轴方向(传送带20搬送基板的方向)延伸的头部组件支撑部件42上,并能够沿着X轴方向移动,所述头部组件支撑部件42,在其两端部支撑在沿Y轴方向(在水平面内与X轴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的导轨43、 43上,并能够沿着Y轴方向移动。此外,头部组件40,通过由X轴电动机44转动驱动的滚珠丝杠轴45,沿X轴方向驱动,头部组件支撑部件42,通过由Y轴电动机46转动驱动的滚珠丝杠轴47,沿Y轴方向驱动。
此外,在头部组件40上,安装有沿着X轴方向排列的多个头部41。各头部41,通过以Z轴电动机为驱动源的升降机构,沿上下方向(Z轴方向)进行驱动,并且通过以R轴电动机为驱动源的转动驱动机构,沿转动方向(R轴方向)进行驱动。
在各头部41的前端上,设置有用于吸附电子元件并将该电子元件安装到基板上的吸嘴。各吸嘴,在吸附电子元件时接收由图中没有表示的负压产生装置所供给的负压,并利用该负压产生的吸引力吸附电子元件,从而取出该电子元件。
另外,在图2中,附图标记12表示照相机,该照相机12拍摄头
部组件40所吸附的元件的状态,从而能够检测电子元件相对于吸嘴41
的偏移等。
元件供给部30,共设置在基座11上的4处位置上。具体而言,隔着传送带20,在基座11的前后两侧(+Y侧和+ —Y侦D上,沿着传送带20的搬送方向分别设置有2个元件供给部30。各元件供给部30是,在分别设置于所述4处位置的元件供给装置安装部60上,并列安装所谓带式送料器的多个元件供给装置50来构成的。各元件供给装置50,通过向与其排列方向正交的水平方向进行滑动,能够安装到元件供给装置安装部60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与各元件供给部30对应的基座11的规定位置上,以装卸自如的状态安装有更换用台车39,并且元件供给装置安装部60设置在该更换用台车39上。
2.元件供给装置
接着,对元件供给装置50进行说明。如图3所示,设置在表面安装机10的元件供给装置安装部60具有送料器盘(feeder plate) 61,并在该送料器盘61上,并列安装多个元件供给装置50,各元件供给装置50可装卸地安装在该送料器盘61上。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在元件供给装置50的长边方向上,将安装送出装置80的一侧设定为前侧,将安装条带收容箱200的一侧设定为后侧。
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元件供给装置50为电动式的带式送料器,其中,通过保持(hold)在框架(frame) 59上的送出装置80送出能够以一定间隔保持元件的元件供给条带TP,并从保持在图中没 有表示的巻盘保持架上的巻盘依次拉引出元件供给条带TP。在图2、 图3中省略了巻盘以及巻盘保持架,但是,巻盘可以配置在元件供给
装置50的后侧或下侧等,例如可以保持在元件供给装置50上,也可 以保持在独立于元件供给装置50的巻盘保持架上。
如图4所示,元件供给条带TP包括载带CA以及粘贴在该载带 CA上的盖带CV。载带CA每隔一定间隔设置有朝上开口的空洞状元 件收容部36a,并在各元件收容部36a中收容IC或晶体管等小片状元 件。而且,在载带CA上,沿着其一侧边部以一定间隔设置有上下贯穿 的多个卡合孔36b。
送出装置80 (相当于本发明涉及的送出机构的一个例子),用于 将收容于元件供给条带TP中的元件送往规定的元件供给位置51(头部 41取出元件的位置),其中包括第一电动机81、接收该第一电动机81 的驱动的齿轮83、通过与齿轮83的齿轮传动进行驱动的齿轮84、被 齿轮84驱动的链轮(sprocket) 82。
链轮82设置在元件供给位置51的前部,并且与自巻盘(图中没 有表示)通过引导通道55、 56输送过来的元件供给条带TP的载带CA 卡合,所述链轮82通过第一电动机81的驱动进行转动,由此将载带 CA送往前方。另外,在链轮82的外周部,沿着其外周方向设置有多 个突起,并且该突起插入到设置在载带CA上的卡合孔36b(图4)中, 使得所述链轮82和载带CA彼此卡合。
剥离装置卯(相当于本发明涉及的剥离机构的一个例子)用于将 盖带CV拉向与送出装置80的送出方向不同的方向,从而从载带CA 剥离盖带CV。该剥离装置90包括第二电动机91、接收该第二电动机 91的驱动力的齿轮92、以及通过与该齿轮92的转动相对应的齿轮传 动进行转动的送出辊93。此外,在与该送出辊93相面对的位置上,设置有跟随送出辊93的送出进行从动转动的推压辊95。
送出辊93用于与推压辊95之间夹持盖带CV,并且接收从第二电 动机91经由齿轮92传递过来的驱动力进行转动,由此将盖带CV送往 条带收容箱200侧。盖带CV在元件供给位置51的后部向后方折回, 夹在送出辊93和推压辊95之间,并且通过送出辊93的转动,依次拉 向与载带CA的送出方向不同的方向,由此从载带CA剥离。另外,在 本实施方式中,链轮82送出载带CA的速度和送出辊93送出盖带CA 的速度几乎相同。
如上所述,通过送出装置80和剥离装置卯的启动,依次从载带 CA剥离盖带CV,从而在元件供给位置51上,载带CA所收容的元件 显露在外。并且,该显露的部件被图1、图2所示的头部组件40依次 取出,以供安装。
在元件供给装置50的下部,设置有用于将元件供给装置50固定 在元件供给装置安装部60上的锁定装置70。该锁定装置70包括与 形成在元件供给装置安装部60上的固定用凹部62卡合的卡合辊79、 安装有该卡合辊79的切换操作部件75、以及作用弹簧73。切换操作 部件75侧视呈L字形状,在其弯曲的中间部设置的中间轴74以转动 自如的状态安装在元件供给装置50的框架59上。作用弹簧73巻绕在 切换操作部件75的中间轴74上,其一端固定在元件供给装置50的框 架59上,另一端沿着使卡合辊79推向固定用凹部62的方向(上方), 对切换操作部件75施加作用力。若将设置有所述锁定装置70的元件 供给装置50安装到元件供给装置安装部60上,则卡合辊79通过作用 弹簧73推压固定用凹部62,与该固定用凹部62卡合,从而成为元件 供给装置50固定在元件供给装置安装部60上的固定状态。另一方面, 若使切换操作部件75克服作用弹簧73进行转动,则卡合辊79下降并 从固定用凹部62脱离,从而成为所述元件供给装置安装部60和元件 供给装置50的固定被解除的固定解除状态。在元件供给装置50的上部设置有操作杆71,用作为对元件供给
装置50的固定状态和固定解除状态进行切换的操作装置。操作杆71 的抓持部76的根部77,以转动自如的状态安装在条带收容箱200的突 出部分。此外,在元件供给装置50的一侧部位上,设置有两端分别连 接在操作杆71和锁定装置70的联接板72。该联接板72用于将输入到 操作杆71的操作力传递给锁定装置70,其由金属板构成,该金属板从 侧面看,在长边方向的各个位置上多次弯曲,且在元件供给装置50的 排列方向上具有厚度。在该结构中,如果使操作杆71进行转动,该操 作力经由联接板72传递到切换操作部件75,该切换操作部件75则克 服作用弹簧73的转动作用力进行转动,使得卡合辊79与固定用凹部 62卡合,或者解除所述卡合。
接着,对条带收容箱200进行说明。如图3、图5所示,条带收 容箱200呈以元件供给装置50的排列方向(图2中的X轴方向)作为 宽度方向的扁平形状,并以向后方突出的状态安装在元件供给装置50 的框架59上。该条带收容箱200独立于框架59,且以可装卸的状态安 装在该框架59上。另外,由独立于框架59以及条带收容箱200的部 件构成的电安装部57 (以后进行详细说明),以可装卸的状态安装在 所述框架59和条带收容箱200上。对于装卸这些部件的结构,在将下 面进行详细说明。
所述条带收容箱200用于收容通过剥离装置90剥离的盖带CV, 其能够改变收容容积。更加详细而言,条带收容箱200根据所收容的 盖带CV的收容量的增加,能够改变其收容容积,并且具有固定在框架 59上的第一壳体部210、以及相对于该第一壳体部210能够移动的第 二壳体部220。
如图3、图7所示,第一壳体部210呈在后端部形成有开口部208
的箱形形状,并且包括相互面对的一对侧壁部215、216;上壁部211;与上壁部211面对的下壁部212;以及前壁部213。如图3、图7、图8、 图9所示,在第一壳体部210的内部形成有由所述上壁部211、下壁部 212、 一对侧壁部215、 216围成的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引导路219。并且, 后述的第二壳体部220沿着该引导路219进行移动。
如图3、图5、图6所示,第二壳体部220包括分别与第一壳体部 210的侧壁部215、 216相面对的一对对置壁部223、 224,并在该对置 壁部223、 224的下部,设置有与第一壳体部210的下壁部212面对的 底壁部222。此外,在第二壳体部220的后部,设置有后壁部221。第 二壳体部220,其两侧、后方以及下方被所述对置壁部223、 224、底 壁部222、后壁部221围住,从而呈上侧以及前侧敞开的箱形形状。
如图5、图6、图8、图9所示,第二壳体部220载置在第一壳体 部210的下壁部212上,并被支撑成通过开口部208能够在前后方向 (即,条带收容箱200的长边方向)上进行滑动。
此外,如图3、图8、图9所示,第一壳体部210,在位于第二壳 体部220的滑动方向的一侧的前壁部213上,具有用于导入盖带CV的 导入口 207,并且在位于所述滑动方向的另一侧的后端部上,具有所述 开口部208。在该结构中,从剥离装置卯输送过来的盖带CV,经由导 入口 207进入条带收容箱200内,并且依次推向后方。在条带收容箱 200内,盖带CV逐渐积累,当积累到整个条带收容箱200内时,盖带 CV推压第二壳体部220。并且,通过盖带CV在内部的推压,如图6、 图9所示,第二壳体部220相对于第一壳体部210向后方滑动,由此 扩大条带收容箱200的收容容积。
另外,如图3所示,在框架59的送出辊93的后侧,设置有由上 下壁部97A、 97B和侧壁部围成且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引导路97。导 入口 207与该引导路97连通,从送出辊93经由所述引导路97以及导 入口 207送往后方的盖带CV,依次积累到条带收容箱200内。
13另外,在所述条带收容箱200中,可以使第一壳体部210的至少 一部分内壁表面设为相对于残留在盖带CV上的粘着介质具有非粘着
性的表面。在本实施方式中,使图7、图8所示的一对侧壁部215、 216 的内壁表面215A、 216A以及上壁部211的内壁表面211A、下壁部212 的内壁表面212A设为相对于残留在盖带CV上的粘着介质具有非粘着 性的表面。S卩,对第一壳体部210的整个内壁表面,实施了非粘着性 处理。作为所述非粘着性处理,可以采用在第一壳体部210的内壁表 面上所形成的细微的凹部内固定氟树脂类材料或硅树脂类材料等非粘 着性材料的方法(例如参照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0-158157号)。 此外,也可以实施在条带收容箱200的内壁表面形成细微凹凸的处理 (例如,压花加工处理等),从而使所述内壁表面具有非粘着性。
此外,除了所述第一壳体部210的内壁表面之外,也可以使第二 壳体部220的至少一部分内壁表面设为具有非粘着性的表面。在本实 施方式中,使图6或图8所示的一对对置壁部223、 224的内壁表面 223A、 224A以及后壁部221的内壁表面221A、底壁部222的内壁表 面222A设为具有非粘着性的表面。g卩,对第二壳体部220的整个内壁 表面实施了非粘着性处理。
另外,如上所述,条带收容箱200和保持送出装置80以及剥离装 置90的框架59为互不相同的部件,而且条带收容箱200以可装卸的 状态安装在框架59上,因此,框架59和条带收容箱200可使用不同 的材料。作为其一个例子,在本实施方式中,框架59由金属材料(铝、 铁、各种合金等)构成,条带收容箱200由树脂材料构成,并对其内 壁表面实施了所述的赋予非粘着性的表面处理。除此之外,当然也可 以由金属材料等构成条带收容箱200。
在对所述条带收容箱200的内壁表面实施了赋予非粘着性的表面 处理的情况下,从第一壳体部210的前壁部213上所形成的导入口 207输送过来的盖带CV,不附着于第一壳体部210的内壁表面而顺利地移
动到后方,进入第二壳体部220的内部,因此,所述盖带CV均衡地积 累在被第一壳体部210以及第二壳体部220围住的空间内。
此外,如本实施方式这样,在第二壳体部220相对于第一壳体部 210能够移动的结构中,如果对第一壳体部210的内壁表面不实施所述 的表面处理,由于盖带CV附着在该第一壳体部210的内壁表面上,因 而会阻碍第二壳体部220或盖带CV的移动。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 使第一壳体部210的内壁表面设为具有非粘着性的表面,因而,盖带 CV难以附着在第一壳体部210,其结果,盖带CV顺利地送往第二壳 体部220内。尤其,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使第一壳体部210的内壁 表面中的上壁部211的内壁表面211A设为具有非粘着性的表面,因而, 从第二壳体部220向上方溢出的盖带CV难以附着在上壁部211,可以 顺利地进行图6、图9所示的第二壳体部220的移动。
接着,就用于将条带收容箱200安装到框架59上的结构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条带收容箱200通过作为连接装置的螺栓部件 231,以可装卸的状态安装在保持有送出装置80以及剥离装置90的框 架59上,并且通过解除连接装置,如图10所示,可从框架59拆卸条 带收容箱200。
如图3、图11所示,作为连接装置的螺栓部件231,贯穿形成在 条带收容箱200的前壁部213上的贯穿孔213B、 213C、 213D,螺合于 形成在框架59的后侧壁部IOO上的螺纹槽101、 102、 103中。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装卸条带收容箱200的侧壁部216, 因此,通过打开该侧壁部216,可以对螺栓部件231进行操作。其中, 作为将侧壁部216安装到除该侧壁部216之外的第一壳体部210的主 体部上的结构,可以采用通过螺栓等进行连接的结构,或者还可以釆
15用在侧壁部216上形成卡爪等,并将其卡合在第一壳体部210上的结 构。
此外,在框架59的后侧壁部100上,形成有向后方突出的定位用 突起部105、 106,在条带收容箱200的前壁部213上,形成有用于使 该突起部105、 106插入的贯穿孔213E、 213F。当将条带收容箱200 安装到框架59上时,首先将所述突起部105、 106插入到贯穿孔213E、 213F中,由此确定条带收容箱200相对于框架59的位置。接着,在该 状态下,使螺栓部件231分别螺合于各螺纹槽101、 102、 103,从而能 够容易地将条带收容箱200固定在框架59上。
接着,对电安装部57进行说明。
电安装部57用于对保持在框架59上的电气部件(在本实施方式 中,第一、第二电动机81、 91等)进行电性控制,并且具有对所述电 气部件提供电力的功能,以及对所述电气部件输出各种信号的功能。 其中,电安装部57可以仅具有所述两种功能中的一种功能。此外,对 于电安装部57的具体结构,在后述的其它实施方式中进行说明。
详细而言,电器安装部57以可装卸的状态安装在保持有送出装置 80以及剥离装置90的框架59上,而且,如图3所示,在安装状态下, 位于框架59的下方。在该电安装部57的前部,设置有用于将该电安 装部57与收容于元件供给装置安装部60的壳体64中的控制部63相 电连接的连接器58。该连接器58,通过将元件供给装置50安装在元 件供给装置安装部60上时的滑动操作,插入到元件供给装置安装部60 的连接器68中,从而得以电连接。并且,通过元件供给装置50与元 件供给装置安装部60的电连接,用于驱动第一、第二电动机81、 91 的驱动电力或各种控制信号,从元件供给装置安装部60经由电安装部 57供给到框架59的所述两个电动机81、 91。作为将电安装部57连接在框架59上的连接装置,如图3、图12 所示,采用两个螺栓部件233。具体而言,使两个螺栓部件233贯穿形 成在电安装部57的上壁部240上的贯穿孔241、 242,并使该螺栓部件 233螺合于形成在框架59的下侧壁部120上的螺纹槽121、 122中,从 而连接电安装部57和框架59。
另外,在框架59的下侧壁部120上,设置有向下方突出的定位用 突起部127、 128。当将电安装部57安装到框架59上时,首先,将所 述突起部127、 128插入到形成在电安装部57的上壁部240上的贯穿 孔245、 246中,从而确定电安装部57相对于框架59的位置。接着, 在该状态下,使螺栓部件233与各螺纹槽122、 123螺合,从而能够容 易地将电安装部57固定在框架59上。此外,在将电安装部57安装在 框架59上的状态下,电安装部57的连接器234、 235与框架59的连 接器124、 125卡合,通过所述连接器234、 235以及连接器124、 125, 电力或控制信号从电安装部57传递到框架59的电气部件(第一、第 二电动机81、 91)。
此外,电安装部57,还与条带收容箱200连接。B卩,在以前后排 列状态互相连接的框架59以及条带收容箱200的下方,安装能够装卸 的电安装部57,其中,电安装部57的一部分通过螺栓部件232与条带 收容箱200连接。具体而言,螺栓部件232贯穿形成在上壁部240上 的贯穿孔243,与在条带收容箱200的下部形成的螺纹槽218螺合,由 此,电安装部57,以横跨框架59以及条带收容箱200的边界的状态, 安装在该框架59以及条带收容箱200上。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元件供给装置50中,能够改变条带收 容箱200的收容容积,因此,根据使用状况能够自由设定条带收容箱 200的大小。
尤其,条带收容箱200,根据收容于该条带收容箱200的盖带CV的收容量的增加来改变收容容积,因此,在盖带cv的收容量较少时可 使条带收容箱200紧凑,而在收容量增多时,扩大条带收容箱200的
收容容积以便适当地保持大量的盖带cv。
此外,条带收容箱200包括第一壳体部210以及相对于该第一壳 体部210能够移动的第二壳体部220。采用该结构,通过仅仅使第二壳 体部220相对于第一壳体部210进行移动的简单的结构,能够容易改 变条带收容箱200的收容容积。
而且,第一壳体部210呈其至少一部分上形成有开口部208的箱 形形状,并且,第二壳体部220通过开口部208能够在规定方向上进 行滑动。采用该结构,能够更加顺利地进行条带收容箱200的收容容 积的扩大或缩小。
此外,第一壳体部210,在第二壳体部220的滑动方向的一侧端 部上具有用于导入盖带CV的导入口 207,并在所述滑动方向的另一侧 端部上具有所述开口部208。采用该结构,伴随着盖带CV从导入口 207 侧依次送往开口部208侧,被该盖带CV推压的第二壳体部220通过开 口部208顺利地移动到第一壳体部210的外侧。因此,根据盖带CV的 收容量的增加,能够顺利且自动扩大条带收容箱200的收容容积。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条带收容箱200以可装卸的状态安装在 保持有送出装置80以及剥离装置90的框架59上,因此,当条带收容 箱200和框架59的部件(即,送出装置80或剥离装置90)其中任何 之一出现不良情况时,可以仅对出现不良情况的一方进行维修、更换 等,因此具有优异的维护性、经济性。
此外,电安装部57以可装卸的状态安装在保持有送出装置80以 及剥离装置卯的框架59上,因此,当框架59的部件和电安装部57 其中任何之一出现不良情况时,可以仅对出现不良情况的一方进行维修、更换等,因此具有优异的维护性、经济性。
艮P,采用所述结构,对框架59的部件、电安装部57、条带收容
箱200,能够独立地进行维修、更换等,因此在成本、维护方面更加有利。
此外,由于框架59由金属材料构成,条带收容箱200由树脂材料 构成,因此,能够确保框架59的刚性,并且能够实现条带收容箱200 的轻量化。
(第二实施方式)
下面,就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3、图14是表示第二实施 方式的元件供给装置所采用的条带收容箱的示意图。在所述图中,对 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标上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其详细说明。 这点在后述的其它实施方式中也相同。
如图13、图14所示,在条带收容箱200之内设置有保持机构260。 该保持机构260用于将第二壳体部220保持(hold)在规定位置上,并 且在该第二壳体部220被施加了沿着收容容积扩大方向的推压力时, 解除保持。具体而言,由金属板262和磁铁261构成保持机构260,当 条带收容箱200内的盖带CV的收容量较少时,第二壳体部220通过磁 铁261对金属板262的吸引力保持在图13所示的规定位置上。另一方 面,当盖带CV逐渐积累在条带收容箱200内,并且盖带CV对第二壳 体部220的推压力克服了磁铁261的吸引力时,如图14所示,保持状 态得到解除,第二壳体部220向后侧滑动。
此外,如图13、图14所示,在条带收容箱200的内部,设置有 用于输出与条带收容箱200内的盖带CV的收容量相对应的检测信号的 传感器270、以及用于根据来自传感器270的检测信号进行通知的显示 部LP (相当于本发明涉及的通知机构的一个例子)。传感器207构成为压力传感器,当盖带CV的收容量达到一定程
度,并且盖带CV对传感器270的推压力超过规定值时,输出检测信号。 控制部250由CPU等构成,用于获取来自传感器270的检测信号,向 显示部LP输出驱动信号。
显示部LP,例如由LED等构成,其根据来自控制部250的驱动 信号进行发光。另外,在图14中,省略了控制部250以及信号路径。 总而言之,当盖带CV推压传感器270的力量超过规定值时,显示部 LP进行发光。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具有保持机构260,用于将第二壳体部220 保持在规定位置上,并且在所述第二壳体部220被施加了收容容积扩 大方向的推压力时解除保持,因此,当盖带CV的收容量不够多时,条 带收容箱200适当地维持规定的收容容积,因而经得起振动。另一方 面,如果盖带CV的收容量增加,盖带CV对第二壳体部220的推压力 达到足以解除保持的程度,则收容容积开始扩大。因此,能够防止振 动等引起的收容容积的不当扩大,并且能够适当地向外部通知盖带CV 积累到一定程度。
此外,还具有用于输出与条带收容箱200内的盖带CV的收容量 相对应的检测信号的传感器270、以及用于根据来自传感器270的检测 信号进行通知的显示部LP (通知机构)。因此,该元件供给装置50 的有关操作人员等能够根据所述通知,容易且适当地管理条带收容箱 200。
(第三实施方式)
下面,就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5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元件 供给装置所采用的条带收容箱,图16例示了与图15不同的条带收容 箱。在第三实施方式中,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第二壳体部220的外壁表面采用了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结构,其余结构与第一实施 方式基本相同。其中,在本实施方式的条带收容箱200中,使第二壳
体部220的外壁表面的形状、花纹、颜色以及其组合,不同于第一壳 体部210的外壁表面,以便使之显眼。
在图15的结构中,使第二壳体部220的外壁表面的颜色不同于第 一壳体部210的外壁表面,而且,在条带收容箱200的收容容积最小 的状态下,第二壳体部220的外壁表面的至少一部分被第一壳体部包 围。并且,伴随着第二壳体部220相对于第一壳体部210移动,该第 二壳体部220的外壁表面的外部露出量得到改变。
详细而言,如图15所示,使第二壳体部220的对置壁部223、 224 的外壁表面(在图15中,表示了一侧对置壁部224的外壁表面224B), 设为与第一壳体部210的侧壁部215、 216 (参照图5)的外壁表面不 同的颜色(例如,荧光色等),并且,在条带收容箱200的收容容积 最小的状态下,该颜色不同的外壁表面224B,全部被第一壳体部210 包围,而伴随着第二壳体部220相对于第一壳体部210移动,该第二 壳体部220的外壁表面224B向外部的露出量得到改变。
采用所述结构,该元件供给装置50的有关操作人员等,能够容易 掌握第二壳体部220的外壁表面,并且根据该第二壳体部220的外壁 表面的露出量,能够良好地识别条带收容箱200所处状态。
此外,在图16的结构中,在第二壳体部220的外壁表面上设置规 定的通知标记280,并且,第二壳体部220,可在该通知标记280位于 第一壳体部210之内的第一位置和该通知标记280位于第一壳体部210 外面的第二位置之间进行位移。图16的通知标记280是用于传达已到 盖带CV回收时期的消息,在条带收容箱200的收容容积最小的状态下, 该通知标记280被第一壳体部210包围,因而无法用眼确认,而当第 二壳体部220的滑动量超过规定量时,如图16所示,能够用眼确认该通知标记280。
采用所述结构,能够从外部容易识别第二壳体部220处于第一位 置还是第二位置。因此,该元件供给装置50的有关操作人员等,根据 通知标记280能够适当地掌握第二壳体部220的位置,而且能够良好 地识别条带收容箱200所处状态。尤其,当第二壳体部220的滑动量 超过规定量时,能够通知操作人员已到回收时期,因此,操作人员能 够适当地掌握回收时期,可容易进行维护。
(第四实施方式)
接着,就第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7、图18是表示第四实施 方式的元件供给装置所采用的条带收容箱的示意图。在本实施方式中, 与第二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通过致动器400能够驱动条带收容箱, 以及省略了显示部LP,其余的结构与第二实施方式相同。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同第二实施方式,也设置了用于输出与条带 收容箱200内的盖带CV收容量的增加相对应的检测信号的传感器 270。传感器270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构成为压力传感器,当 盖带CV的收容量达到一定程度,盖带CV推压传感器270的力量超出 规定值时,输出检测信号。控制部2卯(相当于本发明涉及的致动器控 制机构)由CPU等构成,并且获取来自传感器270的检测信号,输出 用于驱动致动器400的信号。致动器400用于使第二壳体部220位移, 在此构成为气缸。
具体而言,如果控制部290输出用于驱动致动器400的驱动信号, 则致动器400通过图中没有表示的驱动电路得以驱动,驱动轴402进 入气缸部401内,随之,如图18所示,与驱动轴402连接的第二壳体 部220进行滑动。如此,控制部2卯根据来自传感器270的检测信号 来控制致动器400的驱动,以使第二壳体部220向收容容积变大的方 向进行位移。另外,在传感器270没有输出检测信号的情况下,通过控制部290的控制,致动器400维持图17所示的状态。总而言之,当 盖带CV推压传感器270的力量超出规定值时,第二壳体部220自动进 行滑动。
采用本实施方式,根据盖带CV的收容量的增加,第二壳体部220 自动进行位移,从而扩大条带收容箱200的收容容积。因此,可以减 轻该元件供给装置50的有关操作人员等的负担,并且能够更加有效地 扩大收容容积。而且,操作人员根据第二壳体部220的滑动动作,能 够掌握盖带CV的收容量程度。
(第五实施方式) 1.元件供给装置
接着,就第五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9表示第五实施方式涉及的 元件供给装置。本图所示的元件供给装置50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基 本相同,其中包括用于输送元件供给条带TP的送出装置80、用于剥离 盖带CV的剥离装置90、保持所述两个装置的框架59、对所述两个装 置提供电力或者输出信号的电安装部57、以及用于收容盖带CV的条 带收容箱200等。
在图19中,附图标记159表示条带保持架。该条带保持架159用 于按压载带CA的上表面以限制元件的脱落,并且维持载带CA和链轮 82的卡合状态。而且,在该条带保持架159的靠后端的位置上,设置 有用于将盖带CV向后方折回的切缝(slit,图中没有表示)。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送出装置80以及剥离装置90的驱 动源的第一、第二电动机81、 91,由无刷DC电动机构成。
在电安装部57的内部,收容有对整个元件供给装置50进行控制、 统管的控制器300 (相当于本发明所涉及的控制机构)。控制器300的 结构,如图20所示,除了用于管理对所述第一、第二电动机81、 91的控制的控制装置301以外,还包括存储部303、输入/输出口 (I/O) 305等。另一方面,如图20所示,在表面安装机10中设置有控制装置 109。该控制装置109用于集中控制表面安装机IO各部的动作,其由 包含设置在元件供给装置安装部60附近的控制部63 (图19)在内的 各种控制用机器构成。
接着,参照图21,说明用于对作为剥离装置90驱动源的第二电 动机91进行控制的控制系统。
图21中所示的附图标记311表示位置检测传感器。该位置检测传 感器311用于检测第二电动机91的转子磁极的位置,其所输出的位置 信号Sc输入到控制器300。控制器300根据位置信号Sc监视第二电动 机91的转动方向(正转/反转),而且还监视转速。
此外,附图标记313表示比较电路,附图标记315表示放大电路, 附图标记317表示电流控制电路,附图标记319表示电流传感器,并 且由所述各电路构成反馈控制系统。
具体而言,在电流传感器319,检测供给到第二电动机91的电动 机电流Im,输出与电流值相对应水平的检测信号Sr,则所输出的检测 信号Sr输入到比较电路313。
在比较电路313中,实施对控制装置301所提供的电流指令值S 和从电流传感器319输出的检测信号Sr进行比较的处理,并且输出与 偏差相对应的控制信号。接着,由比较电路313输出的控制信号在通 过放大电路315放大之后,作为操作量提供到电流控制电路317。
接着,在电流控制电路317进行控制(PWM控制等),以减少控 制装置301所提供的电流指令值S和电动机电流Im之间的偏差,其结 果,第二电动机91的电动机电流Im与电流指令值S—致,由此,第二电动机91以一定转矩进行驱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不采用将回转式编码器(rotary encoder) 等专用传感器作为位置检测传感器311的结构,而代替位置检测传感 器311采用原本就设置在第二电动机91中的霍尔元件(hall device)。 所谓霍尔元件是位于电动机的内部,用于检测转子磁极的转动位置。
2.组装作业以及安装工作
接着,就更换巻绕有元件供给条带TP的巻盘(图中没有表示)时 进行的一系列组装作业进行说明。其中,操作人员通过手动操作进行 的组装作业包括下述的(1) ~ (3)。
(1) 元件供给条带的安装作业
首先,在更换了巻盘的情况下,需要将元件供给条带TP安装在元 件供给装置50的框架59上。为此,要使元件供给条带TP成为从巻盘 (图中没有表示)拉出一定长度的状态。接着,如图22所示,使所拉 出的前端通过设置在框架59的引导通道56中,并从框架59的前部拉 向上方。并且,在该状态下,从元件供给条带TP剥离盖带CV,将载 带CA卡止到链轮82上。之后,安装条带保持架159。由此,完成元 件供给条带TP对框架59的安装作业。
(2) 将元件供给装置固定在元件供给装置安装部的作业 在元件供给条带TP的安装作业之后,如图23所示,进行将元件
供给装置50安装在元件供给装置安装部60上的作业。具体而言,通 过对操作杆71进行手动操作,使锁定装置70启动,将元件供给装置 50固定在元件供给装置安装部60上。由此,完成元件供给装置50的 固定作业。
此外,通过该固定作业,连接器58与安装机的连接器68电连接。 其结果,经由设置在电安装部57内的图中没有表示的电力供给电路等,从表面安装机10的电源电路110 (图20)到元件供给装置50的各电 气部件(第一、第二电动机81、 91)提供电力,并且启动控制器300, 通过该控制器300,从表面安装机10的控制装置109 (图20)到所述 电气部件输入各种控制信号。
(3) 盖带CV的安装作业
在完成固定作业之后,需要进行对剥离装置90安装盖带CV的作 业。在该安装作业中,将推压辊95抬起,使其离开送出辊93,并将盖 带CV的前端插入到两个辊93、 95之间所形成的间隙中。然后,使推 压辊95返回到原位置,由此,如图24所示,将盖带CV的前端夹在两 个辊93、 95之间。由此完成安装作业,成为剥离装置90能够巻取盖 带CV的状态。
而且,在该状态下,如果将盖带CV拉向装置前侧(图24所示的 箭头B方向),如下所述,剥离装置90自动开始运转,去除盖带CV 的松弛。
(4) 通过剥离装置的盖带松弛去除作业
控制器300与表面安装机10的控制装置109协作,对剥离装置 90进行控制。在开始了控制之后,执行如图25所示的SIO、 S20的处 理,成为监视第二电动机是否处于反转状态的控制状态。具体而言, 首先在S10中,根据位置检测传感器311所输出的位置信号Sc检测第 二电动机91的转子磁极的位置。
接着,在S20中,根据所述位置检测结果,由控制器300判断第 二电动机91是否进行反转。所述S10、 S20的两个处理, 一直到检测 出第二电动机91的反转为止,反复进行。
在此,控制器300,在其启动的同时开始对剥离装置90进行控制。 因此,在所述(2)的元件供给装置50的固定作业完成之时,就开始
26对所述剥离装置90进行控制。
如上所述,在操作人员完成安装作业之前,控制器300就开始所 述SIO、 S20的处理(处于检测反转的控制状态)。
因此,在(3)的盖带CV安装作业完成之后,操作人员若将盖带 CV拉向装置前侧,其拉引方向的力量经由送出辊93以及齿轮92传递 到第二电动机91,使第二电动机91反转(向与回收方向相反的方向转 动),此时,电动机的该反转即刻被控制器300检测。接着,通过检 测到电动机的所述反转并在S20的判断处理中判断为"是",控制器 300的控制操作进入S30的处理。
在S30中,由控制器300将转动指令输入到用于管理对电动机的 控制的控制装置301中,使得第二电动机91开始向正转方向进行转动。 如此,对电动机反转的检测是使第二电动机91开始进行正转驱动的契机。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安装作业检测机构用于检 测已进行了盖带CV的安装作业,其中包括位置检测传感器311,用 于检测第二电动机91的转子磁极的位置;以及控制器300,根据来自 所述位置检测传感器311的位置信号Sc检测出第二电动机91进行反 转。而且,本发明的控制机构包括控制器300,其以检测到第二电动机 91的反转为条件,使该第二电动机91进行正转驱动。
当第二电动机91开始驱动导致剥离装置90启动时,送出辊93以 及推压辊95进行转动,通过其转动引起的摩擦力,将盖带CV送往装 置后方(图9中为左侧)。由此,盖带CV成为其松弛被去除而拉紧的 状态,与此同时,第二电动机91被锁定而处于停止状态。在该状态下, 在第二电动机91中还继续进行恒转矩(constanttorque)控制,其结果, 对盖带CV上施加与第二电动机91的设定转矩相同大小的张力。由此,完成第一台元件供给装置50的安装作业。其后,可以按照 所述操作顺序,安装剩余元件供给装置50。
接着,在巻盘更换对象的所有元件供给装置50安装在元件供给装 置安装部60上,且各元件供给装置50的盖带CV的松弛被去除之后, 在各元件供给装置50中,进行将第一个元件送往元件供给位置51的 操作,从而成为能够开始元件的安装作业的状态。
另外,当使第一个元件送往元件供给位置51时,通过剥离装置 90启动,盖带CV从载带CA剥离,但是,由于对第二电动机91上始 终提供电动机电流,因而该第二电动机91其后也能够继续产生一定的 转矩。
因此,当盖带CV产生松弛时,第二电动机91自动进行转动,使 送出辊93以及推压辊95驱动,将夹在所述两个辊93、 95之间的盖带 CV送往装置后方。因此,在第一个元件到达元件供给位置51,剥离装 置90处于停止状态时,盖带CV保持在拉向装置后方的状态(没有松 弛的拉紧状态)。
此外,为了开始表面安装,只要进行规定操作(例如,按压设置 在表面安装机IO上的图中没有表示的开始开关等)即可,由此,按照 以下顺序,对流过传送带20上的印刷基板P开始元件的表面安装。
如果进行所述规定操作,表面安装机10的控制装置109按照程序 启动X轴电动机44以及Y轴电动机46等(参照图2),从而使头部 组件40朝向各元件供给装置50的元件供给位置51移动。当头部组件 40到达元件供给位置51之后,头部41进行升降,从而由头部41取出 (吸附)第一个元件。并且,当头部41吸附完元件之后,由照相机12检查元件吸附位 置的偏移。之后,由头部组件40移送所吸附的元件,并在该移送中,
校正各头部41吸附的元件位置的偏移。然后,当头部41到达基板P 上的规定的元件安装位置上之后,头部41进行升降,并且伴随着该升
降,将元件安装到印刷基板p上。由此,完成第一个元件的安装。
另一方面,表面安装机10的控制装置109,在进行安装所述第一 个元件的处理的同时,使元件供给装置50执行向元件供给位置51送 出第二个元件的动作。即,当头部41取出完第一个元件之后,控制装 置109对元件供给装置50的控制器300发出开始第二个元件的供给的 指令。贝!j,收到该指令的各元件供给装置50的控制器300,对第一电 动机81发出驱动信号,使送出装置80启动。由此,开始元件供给条 带TP的送出,第二个元件搬送到元件供给位置51。
此时,第二电动机虽然处于停止状态,但是接收所提供的电动机 电流Im,产生规定的转矩,因此,在盖带CV上,继续施加有拉引方 向的张力。因此,若送出装置80开始送出元件供给条带TP,盖带CV 随之从载带CA剥离。并且,若盖带CV出现松弛,第二电动机91自 动进行转动以去除该松弛。
如此,当元件供给条带TP的送出开始之后,在输送过程中盖带 CV被剥离,因此,只有载带CA送往装置前方。并且,剥离的盖带CV 通过送出辊93和推压辊95之间,送往条带收容箱200。
接着,当元件供给条带TP的送出量达到规定长度之后,第一电动 机81乃至送出装置80停止动作,从而完成第二个元件朝向元件供给 位置51的搬送。由此,成为能够开始第二个元件的安装作业的状态。
之后,如同第一个元件,由头部组件41取出位于元件供给位置 51的第二个元件,然后,将取出的第二个元件安装到印刷基板P上。并且,在进行将所述第二个元件安装到基板P上的处理的同时, 在元件供给装置50中,进行将第三个元件送往元件供给位置51的动 作。
3.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以检测到第二电动机91的反转为条件,使第二 电动机91进行正转驱动。采用该结构,在更换巻盘之后,操作人员虽 然需要通过手动操作进行将盖带CV安装到剥离装置90上的安装作业 (即,将盖带CV插入送出辊93和推压辊95之间的作业),但是,其 后只要轻轻地拉引盖带CV,就能够使第二电动机91乃至剥离装置90 自动启动,从而去除盖带CV的松弛。因此,不需要通常情况下专门进 行的松弛去除开始操作(例如,通过按压图中没有表示的开始开关, 使第二电动机91开始驱动的操作),因而能够节省相应的时间。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原本就设置在电动机内的霍尔元件 所输出的信号,检测第二电动机91的转动情况(检测反转)。采用该 结构,能够抑制部件数的增加,能够降低装置的成本。
(第六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26,就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第六实 施方式中,通过监视第二电动机91的转速,检测盖带CV的断裂等异 常情况。
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对第二电动机91进行恒转矩控制, 因而,当由于盖带CV发生断裂等而电动机处于无负荷状态时,与通常 的使用状态相比,第二电动机91的转速进行上升。
考虑到该点,在本实施方式中,将通常状态下所观测的第二电动 机91的转速的上限值设定为限制值。并且,按照下述控制流程(在第
30五实施方式的控制流程中增加了 S50 S80的处理)进行处理,由此根 据所述限制值检测出断裂等异常情况,当检测到异常时进行错误 (error)处理。
首先,在S30中,第二电动机91开始正转驱动,接着,进行S50、 S60的处理。在S50、 S60的处理中,根据位置检测传感器311所输出 的位置信号Sc检测第二电动机91的转速,并且由控制器300判断检 测出的转速是否超过所述限制值。
假如出现盖带CV的断裂等异常情况,转速会上升并超出限制值。 其结果,在进行S60的判断处理时判断为"否",并在以后的处理中 进行与异常状态相对应的处理。
首先,在S70中,由控制器300进行使第二电动机91停止的处理, 然后,在S80中,进行通知异常情况的错误处理,例如,由控制器300 和表面安装机10的控制装置109进行使设置在表面安装机10上的图 中没有表示的警告灯等发亮的处理。
采用所述结构,在出现盖带CV断裂等异常的情况下,能够及早 发现该情况,因而能够提高系统的可靠性。此外,采用本实施方式的 结构,无须另行设置专用部件,也能够检测出异常情况,因而,与通 过设置专用设备来检测异常的结构相比,在成本上更为有利。
(第七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27,就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所述的第五实施方式中,通过第二电动机91的反转,检测出完 成了对剥离装置90的盖带CV安装作业,并且,以检测到所述反转为 条件,使第二电动机91驱动。而在第七实施方式中,通过推压辊95 的位移动作,检测出完成了对送出装置80的盖带CV安装作业。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7所示,在推压辊95的上方
位置设置有限位开关320。
当操作人员为了将盖带CV安装到剥离装置90上而抬起推压辊95 时,抬起的推压辊95的上部与限位开关320接触。由此,限位开关320 向控制器300输出检测信号Se。贝i」,控制器300判断为对剥离装置90 己进行了盖带CV的安装作业,并且,该控制器300向第二电动机91 输出驱动信号,第二电动机开始正转驱动。
即使采用所述结构,也能够获得与第五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艮P, 操作人员虽然需要通过手动操作进行将盖带CV安装到剥离装置90上 的安装作业,但是,其后通过限位开关320的动作,能够使第二电动 机91自动开始正转驱动,从而去除盖带CV的松弛。因此,能够省略 为了去除盖带CV的松弛而进行的专门操作。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用于检测推压辊95抬起的限位开关 320、以及根据来自该限位开关320的检测信号Se检测出已进行盖带 CV的安装作业的控制器300,构成本发明的"安装作业检测机构"。
(第八实施方式)
在第八实施方式中,根据情况切换第二电动机91的设定转矩。转 矩的具体设定,如图28所示,在第二电动机91刚开始正转之后,设 定为最高转矩。其后,转矩在电动机的转动途中切换成中级水准,并 在停止时,切换成小转矩。其中,该转矩的切换是通过改变从控制装 置301提供给比较电路313的电流指令值S来实现的(参照图21)。
如此,通过根据情况切换电动机的设定转矩,能够抑制盖带CV 的断裂。具体而言,电动机起动时,需要比较大的转矩,但是,在电 动机开始转动之后,盖带CV上只要施加有一定程度的张力即可,不需要如电动机起动时那么大的转矩。
假如第二电动机91的设定转矩保持在如开始正转时那么大的转 矩,则尤其在电动机处于停止时,在盖带CV上施加过大力量,会出现 断裂。不过,若釆用所述结构,由于在电动机起动之后切换成较小的 转矩,因而事先能够避免所述断裂。而且,采用所述结构,能够抑制 电动机的消耗电流,在此方面也有优势。
此外,转矩的具体切换时机,应根据电动机的转动状况而决定,
其中,可以通过根据位置检测传感器3H的位置信号Sc检测出的电动
机的转速来判断电动机的转动状况。 (其它实施方式)
本发明不只限于通过所述记述以及附图进行说明的实施方式,例 如,下述实施方式也属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而且,除了下述实施方 式以外,在不脱离本发明要点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变更。
(1) 在第一实施方式等中,整个条带收容箱200独立于框架59, 但是,条带收容箱的一部分可以与框架形成为一体。例如,第一壳体 部210与框架59形成为一体。
(2) 所述实施方式的条带收容箱200的至少一部分可以由具有透 明性的树脂材料构成,从而通过具有透明性的树脂材料可以用眼确认 条带收容箱200的内部。采用该结构,操作人员可以通过用眼确认收 容于条带收容箱200内的盖带CV,因而能够适当地掌握条带的回收时 期。尤其,对框架59而言,由于要确保其刚性因而难以用透明性材料 构成,但是,如同本发明,在由不同部件构成框架59和条带收容箱200 的情况下,就可以选择性地由具有透明性的材料构成不需要太大的刚 性的条带收容箱200,所以较为理想。(3) 在第一实施方式等中,条带收容箱200以及电安装部57均 是与框架59不同的部件,但是,也可以仅使其中一个为不同部件。例 如,可以将条带收容箱200和框架59形成为一体,并使电安装部57 和框架59设为不同部件。相反,可以将电安装部57和框架59形成为 一体,并使条带收容箱200和框架59设为不同部件。
(4) 在第一实施方式等中,表示了第二壳体部220相对于第一壳 体部210向后侧移动的例子,但是不只限于该结构,例如,也可以使 第二壳体部220向第一壳体部210的上方或者侧方进行相对移动。
(5) 在第一实施方式等中,表示了第二壳体部220相对于第一壳 体部210进行滑动,从而改变条带收容箱200内的收容容积的例子, 但是,例如,也可以使第二壳体部220相对于第一壳体部210进行转 动,从而改变收容容积。
(6) 在第二实施方式等中,表示了将由LED等发光部件构成的 显示部LP设置为通知机构的例子,但是,也可以由液晶显示器等其它 显示机构构成通知机构。此外,也可以由蜂鸣器等声音产生装置构成 通知机构。
(7) 在第四实施方式中,表示了由气缸构成致动器400的例子, 但是,只要能够使第二壳体部220滑动即可,例如,可以由液压缸或 者各种电动机等构成致动器400。
(8) 在第五实施方式中,通过检测第二电动机91的反转,检测 已完成安装作业,并在第七实施方式中,通过检测推压辊95的位移动 作,检测已完成安装作业,但是,除此之外,例如可以在条带收容箱 200的导入口 207上设置传感器,利用该传感器检测物体(盖带CV) 对导入口 207的出入,从而检测所述安装作业。
34最后,将根据所述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的本发明的结构及其效果 概括如下。
本发明的元件供给装置包括送出机构,将具有载带和盖带的元 件供给条带向规定的元件取出位置送出,所述载带以一定间隔收容元 件,所述盖带粘贴在所述载带上以覆盖所收容的元件;剥离机构,将 所述盖带拉向与所述送出机构的送出方向不同的方向,以从所述载带 剥离所述盖带;以及条带收容箱,收容通过所述剥离机构剥离的所述 盖带;其中,所述条带收容箱的收容容积能够改变。
采用本发明,根据使用状况能够自由设定条带收容箱的大小。
此外,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采用以下结构较为理想。
所述条带收容箱能够根据收容于该条带收容箱内的所述盖带的收 容量的增加来改变所述收容容积。
采用该结构,在盖带收容量较少时可使条带收容箱紧凑,而在收 容量增多时,可以扩大条带收容箱的收容容积以适当地保持大量盖带。
此外,所述条带收容箱可以具有第一壳体部、以及相对于该第一 壳体部能够移动的第二壳体部。
采用该结构,通过只使第二壳体部相对于第一壳体部进行移动这 样一种简单的结构,能够容易改变条带收容箱的收容容积。
所述第一壳体部呈其至少一部分上形成有开口部的箱形形状,而 所述第二壳体部,通过所述开口部能够向规定方向进行滑动。
采用该结构,能够更加顺利地进行条带收容箱的收容容积的扩大或縮小。
所述第一壳体部可以在所述第二壳体部的滑动方向的一侧端部上 具有用于导入所述盖带的导入口,并且在所述滑动方向的另一侧端部 上具有所述开口部。
采用该结构,伴随着盖带从导入口侧依次送往开口部侧,被该盖 带推压的第二壳体部通过开口部,顺利地移动到第一壳体部的外侧。 因此,根据盖带的收容量的增加,能够顺利且自动扩大条带收容箱的 收容容积。
所述元件供给装置还可以包括保持机构,将所述第二壳体部保持 在规定位置上,并且在所述第二壳体部被施加了沿着扩大所述收容容 积的方向的推压力的情况下,解除保持。
采用该结构,当盖带收容量不够多时,条带收容箱适当地维持规 定的收容容积。另一方面,在盖带的收容量增加,盖带对第二壳体部 的推压力达到足以解除保持的程度时,收容容积开始扩大。因此,能 够防止振动等引起的收容容积的不当扩大,并且能够适当地向外部通 知盖带积累到一定程度。
所述第二壳体部可以在其外壁表面上贴有通知标记,并且能够在 该通知标记位于所述第一壳体部内的第一位置和该通知标记位于所述 第一壳体部外面的第二位置之间进行位移。
采用该结构,能够从外部容易识别第二壳体部处于第一位置还是 第二位置。因此,该元件供给装置的有关操作人员等能够根据通知标 记来适当地掌握第二壳体部的位置,能够良好地识别条带收容箱所处 状态。所述第二壳体部的外壁表面可以使其颜色不同于所述第一壳体部 的外壁表面的颜色,并且在所述条带收容箱的所述收容容积最小的状 态下,所述第二壳体部的外壁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可以被所述第一壳体 部包围。而且,伴随着所述第二壳体部相对于所述第一壳体部移动, 该第二壳体部的外壁表面向外部的露出量可以改变。
采用该结构,该元件供给装置的有关操作人员等,能够容易识别 第二壳体部的外壁表面,并且根据该第二壳体部的外壁表面的露出量, 能够良好地识别条带收容箱所处状态。
所述元件供给装置还可以包括传感器,输出与所述条带收容箱 内的所述盖带的收容量相对应的检测信号;以及通知机构,根据来自 所述传感器的检测信号进行通知。
采用该结构,由于根据盖带的收容量进行通知,因此,该元件供 给装置的有关操作人员等,能够根据该通知容易且适当地管理条带收容箱。
而且,所述元件供给装置还可以包括传感器,输出与所述条带
收容箱内的所述盖带的收容量的增加相对应的检测信号;致动器,使 所述第二壳体部位移;致动器控制机构,根据来自所述传感器的检测 信号控制所述致动器,以使所述第二壳体部向所述收容容积扩大的方 向位移。
采用该结构,根据盖带收容量的增加,第二壳体部自动进行位移, 从而扩大条带收容箱的收容容积。因此,能够减轻该元件供给装置的 有关操作人员等的负担,并且能够更加有效地扩大收容容积。
所述条带收容箱以能够装卸的状态安装在保持有所述送出机构以 及所述剥离机构的框架上。
37采用该结构,当条带收容箱和框架的部件其中任何之一出现不良 情况时,可以仅对出现不良情况的一方进行维修、更换等,因此,具 有优异的维护性、经济性。
所述元件供给装置还可以包括电安装部,对所述送出机构以及所 述剥离机构,能够提供电力或者输出信号,其中,所述电安装部以能 够装卸的状态安装在保持有所述送出机构以及所述剥离机构的框架 上。
采用该结构,当框架上的部件和电安装部其中任何之一出现不良 情况时,可以仅对出现不良情况的一方进行维修、更换等,因此,具 有优异的维护性、经济性。
所述条带收容箱以能够装卸的状态安装在所述框架以及所述电安 装部上。
采用该结构,对框架上的部件、电安装部、条带收容箱,能够独 立地进行维修、更换等,因此,在成本、维护方面更加有利。
所述框架可由金属材料构成,所述条带收容箱可由树脂材料构成。
采用该结构,能够确保框架的刚性,并且能够实现条带收容箱的 轻量化。
所述条带收容箱的至少一部分可由具有透明性的树脂材料构成, 通过具有所述透明性的树脂材料能够识别所述条带收容箱的内部。
釆用该结构,操作人员可以用眼确认收容于条带收容箱内的盖带, 因而能够适当地掌握条带的回收时期等。此外,所述元件供给装置可以包括第一电动机,作为所述送出 机构的驱动源;第二电动机,作为所述剥离机构的驱动源;控制机构, 控制所述第一电动机以及第二电动机;以及安装作业检测机构,检测 出已进行了将所述盖带以能够回收的状态保持在所述剥离机构上的安 装作业;其中,所述控制机构以所述安装作业检测机构检测到所述安
装作业为条件,驱动所述第二电动机,使所述剥离机构开始回收所述
生都
采用该结构,无须操作人员亲自进行使剥离机构起动的操作,从 而能够节省相应的时间,因而更为方便。
权利要求
1. 一种元件供给装置,包括送出机构,将具有载带和盖带的元件供给条带向规定的元件取出位置送出,所述载带以一定间隔收容元件,所述盖带粘贴在所述载带上以覆盖所收容的元件;剥离机构,将所述盖带拉向与所述送出机构的送出方向不同的方向,以从所述载带剥离所述盖带;以及条带收容箱,收容通过所述剥离机构剥离的所述盖带,所述元件供给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条带收容箱的收容容积能够改变。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元件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条带 收容箱根据收容于该条带收容箱内的所述盖带的收容量的增加来改变 所述收容容积。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元件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条带收容箱具有第一壳体部、以及相对于该第一壳体部能够移动的第 二壳体部。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元件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部呈其至少一部分上形成有开口部的箱形形状, 所述第二壳体部通过所述开口部能够向规定方向进行滑动。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元件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 壳体部在所述第二壳体部的滑动方向的一侧端部上具有用于导入所述 盖带的导入口,并且在所述滑动方向的另一侧端部上具有所述开口部。
6. 根据权利要求3至5的任一项所述的元件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保持机构,将所述第二壳体部保持在规定位置上,并且在 所述第二壳体部被施加了沿着扩大所述收容容积的方向的推压力的情况下,解除保持。
7. 根据权利要求3至6的任一项所述的元件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部在其外壁表面上贴有通知标记,并且能够在该通 知标记位于所述第一壳体部内的第一位置和该通知标记位于所述第一 壳体部外面的第二位置之间进行位移。
8. 根据权利要求3至6的任一项所述的元件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部的外壁表面的颜色不同于所述第一壳体部的外壁 表面的颜色,并且在所述条带收容箱的所述收容容积最小的状态下, 所述第二壳体部的外壁表面的至少一部分被所述第一壳体部包围,伴随着所述第二壳体部相对于所述第一壳体部移动,该第二壳体 部的外壁表面向外部的露出量得以改变。
9. 根据权利要求1至8的任一项所述的元件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传感器,输出与所述条带收容箱内的所述盖带的收容量相对应的 检测信号;以及通知机构,根据来自所述传感器的检测信号进行通知。
10. 根据权利要求3至8的任一项所述的元件供给装置,其特征 在于还包括传感器,输出与所述条带收容箱内的所述盖带的收容量的增加相对应的检测信号;致动器,使所述第二壳体部位移;以及致动器控制机构,根据来自所述传感器的检测信号控制所述致动 器,以使所述第二壳体部向所述收容容积扩大的方向位移。
11. 根据权利要求1至10的任一项所述的元件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条带收容箱以能够装卸的状态安装在保持有所述送出机构 以及所述剥离机构的框架上。
12. 根据权利要求1至10的任一项所述的元件供给装置,其特征 在于还包括电安装部,对所述送出机构以及所述剥离机构,能够提 供电力或者输出信号,其中,所述电安装部以能够装卸的状态安装在 保持有所述送出机构以及所述剥离机构的框架上。
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元件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条 带收容箱以能够装卸的状态安装在所述框架以及所述电安装部上。
14. 根据权利要求1至13的任一项所述的元件供给装置,其特征 在于所述框架由金属材料构成,所述条带收容箱由树脂材料构成。
15.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元件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条 带收容箱的至少一部分由具有透明性的树脂材料构成,通过具有所述 透明性的树脂材料能够识别所述条带收容箱的内部。
16. 根据权利要求1至15的任一项所述的元件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电动机,作为所述送出机构的驱动源; 第二电动机,作为所述剥离机构的驱动源;控制机构,控制所述第一电动机以及所述第二电动机;以及 安装作业检测机构,检测出已进行了将所述盖带以能够回收的状态保持在所述剥离机构上的安装作业;其中,所述控制机构,以所述安装作业检测机构检测到所述安装作业为条件,驱动所述第二电动机,使所述剥离机构开始回收所述盖带。
17. —种表面安装机,其特征在于通过权利要求1至16的任一 项所述的元件供给装置,进行元件的供给。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根据使用状况能够自由设定条带收容箱的大小的结构。元件供给装置(50)包括送出装置(80),将具有以一定间隔收容元件的载带(CA)和盖带(CV)的元件供给条带(TP)向规定的元件取出位置送出;剥离装置(90),将盖带(CV)拉向与送出装置(80)的送出方向不同的方向,以从载带(CA)剥离盖带(CV);以及条带收容箱(200),收容通过剥离装置(90)剥离的盖带(CV);其中,该条带收容箱(200)的收容容积能够改变。
文档编号H05K13/02GK101524012SQ20078003729
公开日2009年9月2日 申请日期2007年10月3日 优先权日2006年10月3日
发明者塚越和宏, 大贯友和, 米光正典 申请人: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