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双轿厢和单对重的电梯的操作方法

文档序号:8198653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双轿厢和单对重的电梯的操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按照独立权利要求的前序部分所述的具有双轿厢和单对重的电 梯的操作方法。
背景技术
例如EP 1 329 412 Al就公开了这类电梯,这里所描述的电梯系统包括在同一个 电梯井中运行的两个轿厢,各有一个驱动装置,并且具有一个共同的对重。尽管采取了所有安全防范措施,但还是会出现乘客被关在轿厢中的情况。当电机 发生故障或者停电使得轿厢停留在井道中的两层之间时,这种情况尤其危险。对于相关轿 厢内的乘客而言,这种意外事件特别令人不爽。通常必须叫来维修人员,而且要采取相当费 时费力的疏散措施,才能将乘客从轿厢中解救出来。因此电梯使用者有可能要等待相当长 的时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进一步改良上述电梯系统。该目的通过独立权利要求所定义的发明实现。本发明所述的操作方法是专为具有至少三个电梯厢体的电梯而设计的,这些电梯 厢体可以沿着至少一个运行轨道行驶,并且通过承重和/或者牵引构件相互连接。利用承 重和/或者牵引构件1 1悬吊第一和第二电梯厢体,利用承重和/或者牵引构件2 1 悬吊第三电梯厢体。可以通过可控式锁止装置锁止三个电梯厢体中的至少一个电梯厢体。 如果在三个电梯厢体中的第一电梯厢体中运送乘客,则锁止第二电梯厢体。如果两个未锁 止的电梯厢体的重量之间存在不平衡,则使得第一电梯厢体运动到疏散位置之中。所述疏散位置优选是被关乘客能够离开电梯厢体的疏散楼层。另一处可能的疏散 位置在井道上端或下端,例如乘客可以通过维护孔、通风口、窗洞或者顶部开口爬出电梯。 疏散位置也可以是井道中的任意一个位置,只要乘客能够从电梯厢体或者从电梯中出来即 可。这种操作方法的优点在于,在电机发生故障之后,可以借助重力使得轿厢及乘客 继续朝向疏散楼层运动。被关乘客因此可以迅速、舒适地抵达能够离开轿厢的疏散楼层,不 需要维修人员将乘客从轿厢中疏散出去,并且可最大程度地避免令人不爽的等待时间。在采用这种操作方法时,有利地在第一和第二电梯厢体中运送乘客。第三电梯厢 体被锁止,并且当两个未锁止的电梯厢体的重量之间存在不平衡时,使得其它电梯厢体中 的某一个按照某种可设定的条件(Kriterium)运动到疏散位置之中。所述条件包括例如至 少以下某一项与疏散位置之间的距离比较短,乘客人数较多,或者有一名已经记录了其身 份特征的乘客在场。电梯具有电梯控制器,该控制器优选与电梯的不同系统元件进行通信,以便能够 设定、检测所述的条件。这些系统元件可以是例如一种能够生成轿厢在电梯井中的位置信
5息的井道信息系统、一种测量当前轿厢荷重的重力测量设备、一种监视轿厢内部空间或入 口的图像采集设备、或者一种比如能识别乘客身份的门禁控制器。这种操作方法的优点在于,能根据情况以最佳方式疏散电梯厢体中的乘客。例如 当要求以特别快的速度疏散电梯厢体中的乘客时,则将与疏散位置距离最短的电梯厢体中 的乘客疏散出去。电梯控制器尤其可以根据井道信息系统的信息、特别是轿厢在井道中的 位置,比较轿厢与疏散位置之间的行驶距离,然后优先疏散能够以最短的行驶距离进入疏 散位置之中的轿厢。也可以优选有针对性地使得其中有较多乘客的电梯厢体首先朝向疏散位置运动, 因为在该电梯厢体中每一名乘客的活动空间比较小,对于乘客而言,在这种电梯厢体中的 等待时间特别不舒服,多半会出现惊恐反应。此外还能够比较迅速地疏散较多乘客。电梯 控制器优选根据重力测量设备测定的荷重、图像采集设备所采集的乘客人数、或者通过门 禁控制器识别乘客身份,按照乘客人数优先疏散某一个轿厢。当具有已知身份特征的乘客使用电梯时,如高层官员、企业负责人或者其它公众 人物,则可能要求首先将这些人疏散到某一个疏散位置之中,为此电梯控制器可以比较门 禁控制器所记录的乘客身份特征,然后优先疏散具有相应身份特征的乘客所在的轿厢。此外由控制单元尤其是电梯控制器设定疏散位置。例如可根据以下条件将沿轿厢 的运行轨道的某一个位置作为疏散位置空间上邻近待疏散的轿厢,与建筑物出口之间的 距离,有离开建筑物的逃生路径可用,安全性问题、如火灾或者肇事者的暴力行为,以及针 对其它情形设定的条件。为了确定疏散楼层,控制单元可以运用与控制单元进行通信的各种电梯系统所提 供的信息将轿厢位置告知控制单元的井道信息系统;监控摄像头;红外传感器;火灾探测 器;或者安装于建筑物之中的其它设备,这些设备能够传输可用逃生路径信息,或者乘客在 某一个楼层可保证安全的信息;或者控制单元的存储单元,用来保存楼层和建筑物出口的 位置。有利的是,上电梯厢体具有可以下降的重块。在这种操作方法中,将可下降的重块 下降到下电梯厢体上,从而在未锁止的第一和第二电梯厢体之间形成重力差异。作为补充 或替代方案,下电梯厢体也可以具有可以下降到井道底部的重块。如此同样也会在未锁止 的第一和第二电梯厢体之间形成重力差异。为了使重块能够下降,电梯厢体、优选轿厢配有 绞盘。该绞盘安装于其中一个电梯厢体的下部区域中。将悬吊重块的承重构件卷绕在绞盘 上。绞盘配有驱动机、优选电机,用以收、放承重构件,从而使悬吊在承重构件上的重块相应 地升高或下降。绞盘的驱动机也可选配可以从轿厢内部操作的手动操作装置。为了使本疏 散方法中的重块在其使用期间紧贴在位于其下方的轿厢或者井道底部上,由控制单元、优 选电梯控制器对绞盘进行控制或调节。为此绞盘具有一些传感器,其可将例如关于承重构 件张力或电机转矩的信息提供给控制单元。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控制单元获取井道信 息系统的信息,包括轿厢的位置和速度数据,然后据此算出应放开的承重构件长度。本操作方法中可下降重块的优点在于,无论不同电梯厢体的重量分布如何,始终 能够形成使得电梯厢体朝向疏散位置行驶所需的不平衡。有利的是,电梯具有应急电源装置,以确保执行本操作方法的用电需要。所述应急 电源装置优选是蓄电池或者应急发电机,可以将电流供应给电梯控制器以及参与执行本操作方法的电梯系统,例如抱闸、轿厢制动器、锁止装置、信息和显示装置、轿厢门与井道门、 以及必要时可下降重块的绞盘电机。安装应急电源装置的优点在于,即使停电也能执行本操作方法。由控制单元、优选电梯控制器对本发明所述的疏散方法进行控制、调节或优选也 监控。例如可通过通信网络将电梯控制器与以下装置相连电梯厢体的锁止装置;驱动装 置、特别是其抱间;可调式轿厢制动器;井道信息系统;重力测量设备;门禁控制装置;图像 采集装置;信息和显示装置;用于检测建筑物状况的装置,例如火灾传感器,安全摄像头或 者红外传感器;轿厢门与井道门的门驱动装置;绞盘、特别是其驱动机;电梯的安全装置以 及本操作方法中所包括的其它装置。


以下将通过相关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其中附图IA 一种具有双轿厢和单对重的电梯的结构;附图IB附图IA所示电梯沿附图IA中的剖切线A-A'的剖面图;附图IC附图IA所示电梯沿附图IA中的剖切线B-B'的剖面图;附图2A在对重与下轿厢之间的第一种重量分布形式下的本发明所述疏散方法第 一种实施例的原理图;附图2B在对重与下轿厢之间的第二种重量分布形式下的本发明所述疏散方法第 二种实施例的原理图;附图3A在对重与下轿厢之间的第一种重量分布形式下的本发明所述疏散方法第 三种实施例的原理图;附图3B在对重与下轿厢之间的第二种重量分布形式下的本发明所述疏散方法第 四种实施例的原理图;附图4A在两个轿厢之间的第二种重力分布形式下的本发明所述疏散方法第五种 实施例的原理图;附图4B在两个轿厢之间的第二种重力分布形式下的本发明所述疏散方法第六种 实施例的原理图;附图5A —种具有双轿厢的电梯的原理图,在上轿厢上具有可下降的重块;附图5B具有附图5A所示电梯结构的本发明所述疏散方法第七种实施例的原理 图;附图6A —种具有双轿厢的电梯的原理图,在下轿厢上具有可下降的重块;以及附图6B在两个轿厢之间的第四种强制形成的重量分布形式下的根据附图6A绘制 的本发明所述疏散方法第八种实施例的原理图。附图和进一步的描述通常遵循以下原则-相关附图并未按照比例绘制。-凡是结构相同或相似或者作用相同或类似的构件,在所有附图中均带有相同的 附图标记。_诸如右、左、上、下之类的说明均相应于附图中的相应布置形式。-换向轮和换向辅助轮以及曳引轮通常均被绘制为垂直于其旋转轴线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附图1A、1B和IC所示为按照本发明的电梯10的一种实施例。所涉及的是用以解 释电梯10的基本构件的侧视图或剖面图。电梯10的上轿厢Kl和下轿厢K2可以在共同的电梯井11中相叠地相互独立地上 下运动。可以用任何一种结构来替代电梯井11,例如可以采用一种钢管结构,可将电梯10 安装于钢管结构上。此外在电梯井11中还有共同的对重GG。以所谓的2 1悬吊方式将对重GG悬吊 在上方的对重换向轮装置12. 1上。所述对重换向轮也可理解成具有多于一个滑轮的滑轮
直ο在电梯井11的上部区域具有用于上轿厢Kl的第一曳引轮Tl以及用于下轿厢K2 的第二曳引轮T2。每个曳引轮Tl、T2均与一个用来驱动对应曳引轮Tl、T2的独立驱动装
置相连。此外还有配设给上轿厢Kl的第一换向轮14. 1和配设给下轿厢K2的第二换向轮 14. 2,这两个换向轮均位于电梯井11的上部区域。上轿厢Kl在其上部区域的左侧具有第一固定点15. 1,并且在右侧具有第二固定 点15. 11。下轿厢K2同样在其上部区域的右侧具有第三固定点15. 2,并且在左侧具有第四 固定点15. 22。以1 1悬吊方式将轿厢Kl和K2悬吊在柔性承重构件TA、TB上,以下还 将对此进行详细描述。承重构件基本上由第一承重绳TA和第二承重绳TB构成,其中每根承重绳均具有 第一端和第二端。通过固定点15. 1,15. 11、15. 2、15. 22将承重绳TA、TB固定在轿厢Kl以 及K2上,使得每个轿厢Kl和K2分别悬吊在承重绳TA和TB上。每根承重绳TA和TB优选 由两根或更多平行的承重构件组成,例如两根皮带或两根钢丝绳。每根承重绳TA和TB也 可以仅仅包括一根皮带或一根钢丝绳。有利地用钢、芳纶或者维克特纶(Vectran)制成承 重绳TA和TB的承重结构。第一承重绳TA的第一端通过第二固定点15. 1固定在上轿厢Kl上,并且从这里向 上朝向第一曳引轮Tl延伸,从而使其以至少180°的包角绕过曳引轮。第二承重绳TB的第一端通过第一固定点15. 11固定在上轿厢Kl上,可从这里向 上朝向第一换向轮14. 1延伸,然后继续向右朝向第一曳引轮Tl延伸,从而使其以至少90° 的包角绕过曳引轮。两根承重绳TA和TB从曳引轮Tl共同平行向下朝向上方的对重换向轮12. 1延伸, 在这里转向180°。两根承重绳TA和TB从上方的对重换向轮12. 1共同向上朝向第二曳引轮T2运动。 第一承重绳TA以至少90°的包角绕过第二曳引轮T2。第二承重绳TB以至少180°的包角 绕过第二曳引轮T2。第一承重绳TA从第二曳引轮T2向左朝向换向轮14. 2延伸,然后朝上 轿厢K2上的第三固定点15. 2延伸,第一承重绳的第二端固定在上轿厢上。第二承重绳TB 同样也从第二曳引轮T2向下朝向下轿厢K2上的第四固定点15. 22延伸,第二承重绳的第 二端固定在下轿厢上。在电梯井11中垂直引导轿厢Kl和K2的导向装置包括两个位置固定的导轨19,这些导轨均沿着电梯井11的相面对的两侧垂直延伸,并且以图中没有绘出的方式得以固定。 导向装置还包括图中没有绘出的导向体。优选在每个轿厢Kl和K2两侧安装两个垂直排列、 与相应导轨19相互配合的导向体。有利地以尽可能大的垂直间距将导向体安装在轿厢Kl 和K2的每一侧上。对重GG安装在其中一个导轨19的区域中,且同样沿着该导轨19在对重导轨20 上垂直运动,所述导轨19安装于轿厢Kl和K2与对重GG之间。两个轿厢Kl、K2以及对重GG各具有一个锁止装置16. 1,16.2和16. 3,这些锁止 装置16. 1,16. 2、16. 3均与控制单元17进行通信。可以如附图Ia所示将控制单元17安装 在中央。但也可以采用一种分布式解决方案,即使用多个相互通信的控制单元,例如可将这 些控制单元定位在轿厢ΚΙ、K2或者对重GG上。锁止装置16. 1、16. 2、16. 3的作用是将对应的轿厢K1、K2或对应的对重GG相对于 其导轨19、20锁定。为此锁止装置16. 1、16. 2、16. 3可以与对应的导轨19、20发生接触。锁 止装置16. 1,16. 2,16. 3优选能识别两种状态,一种是正常运行模式下的打开状态,这时可 允许轿厢ΚΙ、Κ2或对重GG相对于导轨19、20自由运动,另一种是闭合状态,这时锁止装置 16. 1、16. 2、16. 3可防止也就是锁止轿厢ΚΙ、Κ2和/或者对重GG相对于导轨19、20运动。 控制单元17确定锁止装置16. 1,16. 2,16. 3的状态,并且将相应的控制指令发送给锁止装 置 16. 1,16. 2,16. 3。控制单元17还与图中没有绘出的电梯控制器进行通信,或者在一种优选替代实 施方式中,控制单元本身就是电梯控制器或电梯控制器的一部分。电梯控制器控制电梯、尤 其是对应于曳引轮Tl、Τ2的驱动装置,这些驱动装置通常具有电机和抱间。在一种可选实 施方式中,将可调式轿厢制动器安装在轿厢上,作为对抱间的补充或者替代抱间,同样由电 梯控制器对其进行控制或调节。这些可调式轿厢制动器均作用于导轨19上。在一种特别 有益的实施方式中,可调式轿厢制动器也可以作为锁止装置16. 1,16. 2。电梯控制器主要获取关于楼层位置、建筑物状况的信息,尤其是楼层的可用性信 息,例如在火灾情况下的可用性,以及轿厢Κ1、Κ2的位置和重量信息。附图2Α-6Β所示为本发明所述操作方法变型为疏散方法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如图 所示,在上轿厢Kl上方的井道区域中有两个曳引轮Tl、Τ2。第一曳引轮Tl配设给上轿厢 Κ1,第二曳引轮Τ2配设给下轿厢Κ2。每个曳引轮Τ1、Τ2均由独立的驱动装置驱动,该驱动 装置具有一个驱动机和一个抱闸。轿厢Kl、Κ2均通过牵引和固定构件与对重GG相连。如 附图5Α-6Β所示,上轿厢Kl也可选配可下降的重块Μ。这种可下降的重块M通过承重构件 S悬吊在绞盘W上。在附图6Α和6Β所示的另一种有益可选方案中,下轿厢Κ2具有可下降 的重块,该重块利用承重构件悬吊在绞盘上。在一种特别有益的实施方式中,两个轿厢Κ1、 Κ2均配有可下降的重块Μ。在附图2Α和2Β所示的本发明所述的第一种实施例中,当驱动装置发生故障时,至 少有乘客被关在下轿厢Κ2之中。上轿厢Kl这时无人,其乘客与下轿厢Κ2的乘客相比具有 比较小的疏散优先级,或者轿厢ΚΙ、Κ2与对重GG之间的重力比会使得上轿厢Kl锁止。现在为了疏散下轿厢Κ2的乘客,例如可利用锁止装置将上轿厢Kl锁止。在第二 个步骤中松开对应驱动装置的抱间和/或者松开轿厢Κ2的可调式轿厢制动器,从而放开轿 厢Κ2的曳引轮Τ2,并且/或者将轿厢Κ2本身放开。如附图2Α所示,下轿厢Κ2的重量GK2轻于对重GG的重量GGG。因此在下轿厢K2的重量GK2与对重GG的重量GGG之间存在不平 衡。如果这种不平衡足以使得轿厢K2运动,那么轿厢K2就会运动。结果下轿厢K2就会向上朝向疏散位置运动,相应的曳引轮T2则逆时针转动。抱 闸在疏散运动过程中产生与曳引轮T2旋转方向相反的制动力矩,并且/或者轿厢制动器产 生与轿厢K2运动方向相反的制动力,从而控制轿厢K2的运动速度,并且使轿厢K2在电梯 控制器所决定的疏散位置之中停住。附图2B所示为本发明所述的第二种实施例,具有相反的起始位置。这里轿厢K2 的重量GK2大于对重GG的重量GGG,结果使得下轿厢K2向下朝向疏散位置运动。附图3A和3B所示为本发明所述的第三种和第四种实施例,至少在上轿厢Kl之中 有乘客,在驱动机发生故障之后应将其疏散。在第一步骤中利用锁止装置将下轿厢K2锁止。然后在第二步骤中松开对应驱动 装置的抱闸,并且/或者松开上轿厢Kl的可调式轿厢制动器。相应的曳引轮Tl如附图3A 所示逆时针运动,因为轿厢Kl的重量GKl大于对重GG的重量GGG。因此在上轿厢Kl的重量GKl与对重GG的重量GGG之间存在不平衡,可将这种不 平衡用来使得上轿厢Ki运动到下方的疏散位置之中。抱间和/或者可调式轿厢制动器产 生与曳引轮Tl旋转方向相反的制动力矩或者与上轿厢Kl运动方向相反的制动力,从而在 疏散运动过程中将轿厢Kl的运动速度保持在允许的速度范围内,并且使得轿厢Kl运动到 电梯控制器所决定的疏散位置之中。附图3B所示为发明所述的第四种实施例,轿厢Kl的重量GKl轻于对重GG的重量 GGG,因此会使得上轿厢Kl运动到上方的疏散位置之中。附图4A和4B所示为本发明所述的第五种和第六种实施例,对重GG被锁止,两个 轿厢ΚΙ、K2保持未锁止状态,因此可以使得两个轿厢ΚΙ、K2运动到疏散位置之中。例如当 驱动机发生故障时,如果乘客均停留在两个轿厢K1、K2之中,或者上、下轿厢Κ1、Κ2之间的 重力比特别有利于使得轿厢ΚΙ、Κ2运动,那么就会出现这种情况。在利用锁止装置将对重GG锁止之后,松开两个轿厢Κ1、Κ2的抱闸以及/或者可调 式轿厢制动器。在两个轿厢κι、Κ2的疏散运动过程中,抱闸的制动力矩作用方向与曳引轮 Tl、Τ2的旋转方向相反,并且/或者可调式轿厢制动器的制动力作用方向与轿厢ΚΙ、Κ2的 运动方向相反,从而可以控制轿厢Κ1、Κ2的运动速度,并且使得轿厢Κ1、Κ2运动到疏散位置 之中。电梯控制器根据条件K使得轿厢Kl、Κ2中的一个优先运动到疏散位置中。如附图 4Α所示,上轿厢Kl的重量GKl大于下轿厢Κ2的重量GK2。因此在轿厢Κ1、Κ2的重量GK1、 GK2之间存在不平衡,可将其用来使得轿厢Kl和Κ2运动。因此可根据优先疏散较重轿厢或者乘客数较多轿厢的条件K,使得上轿厢Kl运动 到下方的疏散位置之中,而轿厢Κ2则在此期间向上运动。如果在下轿厢Κ2中也有一个或 多个乘客,则在下一个步骤中将其疏散。如果优先疏散下轿厢Kl的乘客,则存在附图4Α所示的第二种情况。例如当下轿 厢Κ2的疏散位置比上轿厢Kl的疏散位置更加靠近时,就会出现这种情况。按照与附图4Α 所示第五种实施例相同的步骤执行疏散方法,区别在于首先使得下轿厢Κ2运动到上方的 疏散位置之中。
10
同样在附图4B所示的疏散方法中,将对重GG锁止。与附图4A所示第五种实施例 的区别在于,这里轿厢K2的重量GK2大于上轿厢Kl的重量GKl,因此在轿厢K1、K2的重量 GK2、GKl之间同样也存在不平衡,可将其用来使得轿厢Κ2、Kl运动。而在第五种实施例中 则相反,轿厢Κ2向下运动,上轿厢Kl向上运动。究竟使两个轿厢Κ2、Κ1中的哪一个首先运 动到疏散位置之中,这里也是取决于轿厢和/或者乘客的疏散优先级。在附图4Α和4Β所示疏散方法的一种特殊情况中,即使在轿厢的驱动机发生故障 的情况下,也能疏散困在建筑物中的人员。在执行疏散方法之前首先使得对重GG运动到井 道中部,这时同样也是利用三个电梯厢体K1、K2、GG之间的不平衡。视三个电梯厢体Κ1、 Κ2、GG的初始位置和重量分布而定,根据附图2Α-5Β所示作用原理的其中一个使得对重GG 运动。例如当对重GG处在井道中部的下方并且下轿厢Κ2的重量GK2大于对重的重量GGG 时,则利用其锁止装置将上轿厢Kl锁止,并且在松开下轿厢Κ2的抱间和/或者可调式轿厢 制动器之后,使得对重GG运动直至进入井道中部。视三个电梯厢体K1、K2、GG的初始位置 和重量分布而定,必要时必须使某一个轿厢ΚΙ、K2的乘客进入疏散位置、优选某一楼层之 中,以使得电梯厢体K1、K2、GG的重量分布足以将对重GG定位在井道中部。当对重GG到达了井道中部位置后,就在第一步骤中将对重GG锁止在该位置之中。 然后松开两个轿厢ΚΙ、K2的抱闸和/或者可调式制动器。当上轿厢Kl的重量GKl和下轿 厢K2的重量GK2之间存在不平衡时,就使两个轿厢ΚΙ、K2在往复模式下运行,即使得上轿 厢Kl在上部的一个楼层与井道中部之间运动,下轿厢在井道中部与下部的一个楼层之间 运动。这样就将停留在上轿厢Kl中的乘客一直运送到井道中部。上轿厢Kl的乘客在这里 换乘到下轿厢K2之中,最终将其运送到下部的一个楼层,使其可以从这里离开建筑物。上轿厢Kl的乘客通常可通过楼梯间换乘到下轿厢K2之中,所述楼梯间将两个相 邻的相叠设置的中间楼层相互连接,轿厢Kl和K2可在换乘过程中在此等待。如果两个轿厢ΚΙ、K2各有一个穿行孔(图中没有绘出),则乘客也可以不经由楼 梯间绕道直接从上轿厢Kl换乘到下轿厢K2之中。上轿厢Kl的穿行孔布置在上轿厢Kl的 下部区域,下轿厢K2的穿行孔布置在下轿厢K2的上部区域,使得乘客很容易且没有危险地 经由穿行孔从上轿厢Kl直接换乘到等待于下面的轿厢K2之中。有利的是,电梯、尤其是轿厢ΚΙ、K2配有信息和显示装置,这些信息和显示装置例 如可利用音频-视频提示协助乘客换乘,形成一种乘客引导系统。信息和显示装置可要求 停留在上轿厢中以及要将其运送到井道中部的乘客进行换乘,并且通过进一步提示引导乘 客进入下轿厢K2。如果通过楼梯间进行换乘,则除了轿厢Kl中的信息和显示装置之外,还 可以在建筑物中安装此类装置作为补充。如果经由穿行孔进行换乘,则信息和显示装置可 指导乘客应如何操作上、下轿厢K1、K2的穿行孔。与以上根据附图2Α-4Β所描述的疏散方法一样,在电机发生故障之后,利用未锁 止的电梯厢体K1、K2、GG的重力差使得轿厢Κ1、Κ2运动。由于重力差并非始终足以让轿厢 Kl和Κ2运动,因此如附图5Α所示,例如上轿厢Kl具有可下降的重块Μ。重块M通过承重 构件S悬吊在绞盘W上。优选将绞盘W安装在上轿厢Kl的下部区域。可通过绞盘W使重 块M适当下降,优选直至紧靠在下轿厢Κ2的上部区域。这样可利用重块M加大下轿厢Kl 的重量,同时上轿厢Kl所减轻的重量就等于重块M的重量。因此在重块M下降之后,重力 差大约为重块M重量的两倍。
为了保证重块M在整个可能的疏散路径范围内紧贴在下轿厢Kl上,应优选如下选 择承重构件S的长度,即使当轿厢ΚΙ、K2的间距最大时,也能使得重块M紧贴在下轿厢Kl 上。因此承重构件S的长度优选等于轿厢ΚΙ、K2在电梯井道11中可驶到的相距最远的楼 层之间的距离。在附图5B所示的第七种实施例中,在第一步骤中利用锁止装置将对重GG锁止。然 后在第二步骤中松开两个轿厢K1、K2的抱间和/或者可调式轿厢制动器。由于在两个轿厢 KU Κ2之间形成了平衡,因此无法使得两个轿厢ΚΙ、Κ2运动。在第三步骤中利用绞盘W使 得重块M从上轿厢Kl下降到下轿厢Κ2上。由于下轿厢Κ2现在具有比上轿厢Κ2高出2Μ 的重量,因此可以使得下轿厢Κ2向下运动进入疏散位置之中。上轿厢Kl则向上运动,两个 对应的曳引轮Tl、Τ2这时顺时针转动。抱闸施加与旋转方向相反的扭矩,并且/或者可调 式轿厢制动器施加与轿厢Κ1、Κ2运动方向相反的制动力,以便控制两个轿厢Κ1、Κ2的运动 速度,并且按照优先条件使得例如轿厢Κ2在疏散楼层上停住。如果轿厢Κ1、Κ2之间的重力差不足以克服电梯的系统摩擦力,则也可以将重块M 下降。附图6Α、6Β所示为本发明的第八种实施例,下轿厢Κ2与附图5Β所示的轿厢Kl 一 样具有可下降的重块Μ。在第一步骤中通过锁止装置将重块GG锁止。如果上轿厢Kl的重 量GKl与下轿厢Κ2的重量GK2之间存在平衡,则利用绞盘W将可下降的重块M下降到井道 底部SG上。这样就能在上、下轿厢Κ1、Κ2的重量GK1、GK2之间强制形成不平衡。下轿厢 K2的重量GK2现在轻于上轿厢Kl的重量GK1,减轻幅度大致就是位于井道底部上的重块M 的重量。在松开轿厢K1、K2的抱间和/或者可调式轿厢制动器之后,上轿厢Kl以及下轿厢 Κ2就会按照强制形成的重力比向下或向上运动,相应的曳引轮Tl和Τ2均逆时针转动。抱 闸和/或者可调式轿厢制动器施加与曳引轮Τ1、Τ2旋转方向相反的扭矩或者与轿厢Κ1、Κ2 运动方向相反的制动力,以便控制两个轿厢ΚΙ、Κ2的运动速度,并且按照某种优先条件将 例如轿厢Kl在下方的疏散楼层上停住。附图5Β和6Β所示的带有可下降的重块M的疏散方法可以应用于附图2Α-4Β中所 示的每个实施例。如果重块GG和未锁止的轿厢ΚΙ、Κ2之间的重力差不足以使得轿厢Κ1、 Κ2运动到疏散楼层之中,则可在一个附加的方法步骤中使得上轿厢或下轿厢Κ1、Κ2的可下 降重块M下降到下轿厢Κ2上或者下降到井道底部SG上,以便在两个未锁止的电梯厢体GG、 Kl或者GG、Κ2之间强制形成不平衡。也可以给两个轿厢Kl和Κ2分别配置一个可下降的 重块Μ。本发明所述疏散方法的上述基本原理也可以转用于其它操作方法,例如装配方法 或维护方法,这时不能提供驱动机所需的电力,或者至少有一个驱动机出现了故障。譬如在 一种装配方法中,可利用电梯使得电梯组件在井道中运动,或者可以利用轿厢将专业维修 人员运送到某一个作业位置之中,以便替换损坏的驱动机或者就地进行维修。
权利要求
一种用于电梯(10)的操作方法,所述电梯具有至少三个电梯厢体(K1,K2,GG),所述电梯厢体可以沿着至少一个运行轨道(19,20)行驶,并且通过承重构件和/或牵引构件(TA,TB)相互连接,其中,利用所述承重构件和/或者牵引构件(TA,TB)1∶1悬吊第一和第二电梯厢体(K1,K2,GG),并且利用承重构件和/或者牵引构件(TA,TB)2∶1悬吊第三电梯厢体(K1,K2,GG),并且可以通过可调式锁止装置(16)将三个电梯厢体(K1,K2,GG)中的一个锁止,其特征在于,在三个电梯厢体(K1,K2,GG)中的第一电梯厢体中运送乘客,锁止第二电梯厢体(K1,K2,GG),当两个未锁止的电梯厢体(K1,K2,GG)的重量之间存在不平衡时,使第一电梯厢体(K1,K2,GG)行驶到某一个位置之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一和第二电梯厢体(K1,K2,GG)中运送乘客,锁止第三电梯厢体(K1,K2,GG),当两 个未锁止的电梯厢体(K1,K2,GG)的重量之间存在不平衡时,则按照可设定的条件(K)使得 另一个电梯厢体(K1,K2,GG)行驶到某一个位置之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条件(K)包括以下多个条件中的至少一个乘客数量更多,有一位已经记录了其 身份特征的乘客在场,与所述位置之间的距离更短。
4.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上电梯厢体(Kl)具有可下降的重块(M),可将所述重块下降到下电梯厢体(K2)上,从 而在未锁止的第一和第二电梯厢体(K1,K2,GG)之间形成重力差。
5.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下电梯厢体(K2)具有可下降的重块(M),可将所述重块下降到井道底部(SG)上,从而 在未锁止的第一和第二电梯厢体(K1,K2,GG)之间形成重力差。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电梯(10)的操作方法,所述电梯具有三个电 梯厢体(K1,K2,GG),其中的两个轿厢(K1,K2)分别具有带抱闸的驱动装置和/或具有可调 式轿厢制动器以及对重(GG),其特征在于,-锁止第一轿厢(Κ1,Κ2);-松开第二轿厢(Kl,Κ2)的抱闸和/或可调式轿厢制动器;并且-当第二轿厢(Kl,Κ2)的重量(GKl,GK2)和对重(GG)的重量(GGG)之间存在不平衡 时,使得第二电梯厢体(Κ1,Κ2)行驶到疏散楼层中。
7.根据权利要求4和5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电梯(10)的操作方法,所述电梯具有三个 电梯厢体(K1,K2,GG),其中的两个轿厢(K1,K2)分别具有带抱闸的驱动装置和/或具有可 调式轿厢制动器以及对重(GG),其特征在于,2-锁止第一轿厢(K1,K2);-松开第二轿厢(Kl,Κ2)的抱闸和/或可控式轿厢制动器;-当第二轿厢(Κ1,Κ2)的重量(GK1,GK2)和对重(GG)的重量(GGG)之间存在平衡时, 将可下降的重块(M)下降到下轿厢(K1,K2)上,或者下降到井道底部(SG)上;并且_利用第二轿厢(Kl,Κ2)的重量和对重(GG)的重量(GGG)之间强制形成的不平衡使 得第二轿厢(Κ1,Κ2)行驶到疏散楼层中。
8.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电梯(10)的操作方法,所述电梯具有三个电 梯厢体(K1,K2,GG),其中的两个轿厢(K1,K2)分别具有带抱闸的驱动装置和/或具有可调 式轿厢制动器以及对重(GG),其特征在于, -锁止对重(GG);-松开两个轿厢(Kl,Κ2)的抱闸和/或可调式轿厢制动器;并且 -当第一轿厢(Κ1,Κ2)的重量(GK1,GK2)和第二轿厢(K1,K2)的重量(GK1,GK2)之间 存在不平衡时,使得第一轿厢(K1,K2)行驶到疏散楼层之中。
9.根据权利要求4和5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电梯(10)的操作方法,所述电梯具有三个 电梯厢体(K1,K2,GG),其中的两个轿厢(K1,K2)分别具有带抱闸的驱动装置和/或具有可 调式轿厢制动器以及对重(GG),其特征在于, -锁止对重(GG);-松开两个轿厢(Kl,Κ2)的抱闸和/或者可调式轿厢制动器; -当第一轿厢(Κ1,Κ2)的重量(GK1,GK2)和第二轿厢(K1,K2)的重量(GK1,GK2)之间 存在平衡时,将可下降的重块(M)下降到下轿厢(K1,K2)上,或者下降到井道底部(SG)上; 并且-利用第一轿厢(Κ1,Κ2)的重量(GK1,GK2)和第二轿厢(K1,K2)的重量(GK1,GK2)之 间强制形成的不平衡使得第一轿厢(K1,K2)行驶到疏散楼层之中。
10.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电梯(10)的操作方法,所述电梯具有三个 电梯厢体(K1,K2,GG),其中的两个轿厢(K1,K2)分别具有带抱闸的驱动装置和/或具有可 调式轿厢制动器以及对重(GG),其特征在于,-将对重(GG)锁止在井道中间;-松开两个轿厢(Kl,Κ2)的抱闸和/或可控式轿厢制动器;-当第一轿厢(Κ1,Κ2)的重量(GK1,GK2)和第二轿厢(K1,K2)的重量(GK1,GK2)之间 存在不平衡时,使两个轿厢(K1,K2)在往复模式下运行,其中,使上轿厢(Kl)在上部的一个 楼层和井道中部之间运动,下轿厢(Κ2)在井道中部和下部的一个楼层之间运动; -将停留在上轿厢(Kl)中的乘客一直运送到井道中部, -乘客从上轿厢(Kl)换乘到下轿厢(Κ2)之中;并且 -将停留在下轿厢(Κ2)中的乘客运送到下部的一个楼层。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用于电梯(10)的操作方法,所述电梯具有两个轿厢(Κ1, Κ2),所述轿厢各有一个穿行孔,上轿厢(Kl)的穿行孔在下部区域中,下轿厢(Κ2)的穿行孔在相应轿厢(K1,K2)的上部区域中, 其特征在于,-将停留在上轿厢(Kl)中的乘客一直运送到井道中部;并且 -停留在上轿厢(Kl)中的乘客经由穿行孔从上轿厢(Kl)换乘到下轿厢(Κ2)中。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电梯(10)的操作方法,所述电梯具有 用于引导乘客的信息装置和显示装置, 其特征在于,-将停留在上轿厢(Kl)中的乘客一直运送到井道中部;并且-利用信息装置和显示装置指示停留在上轿厢(Kl)中的乘客从上轿厢(Kl)换乘到下 轿厢(Κ2)中。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电梯的疏散方法,所述电梯具有至少三个电梯厢体(k1,k2,GG),电梯厢体沿着至少一条运行轨道行驶,并且通过承重牵引构件将其相互连接,利用承重牵引构件1∶1悬吊第一和第二电梯厢体,利用承重牵引构件2∶1悬吊第三电梯厢体。可以分别通过一个可控式锁止装置(16.1,16.2,16.3)锁止这三个电梯厢体。如有乘客停留在这三个电梯厢体中的第一电梯厢体之中,则锁止第二或第三电梯厢体。如果两个未锁止的电梯厢体的重量之间存在不平衡,则使得第一电梯厢体朝向疏散楼层运动。
文档编号B66B5/02GK101918299SQ200880121827
公开日2010年12月15日 申请日期2008年12月8日 优先权日2007年12月21日
发明者汉斯·克歇尔, 珍妮-菲利浦·埃歇尔, 简·安德烈·武茨巴赫尔 申请人: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