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段加重扭力铰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31115阅读:25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两段加重扭力铰链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产品的铰链,特别是涉及一种应用在笔记本电脑、个人
数字助理、数字相机、移动电话等需将显示器相对主机本体旋转作动的两段加重扭力铰链。
背景技术
目前有使用显示屏如笔记本电脑、个人数字助理、数字相机、移动电话等电子装
置,主要是将显示器与主机本体相对的一边采用铰链以轴接方式组接,且只要将显示器与主机本体轴接的另一相对边撑开即可使用,若是不使用时,亦只要将显示器下压使其轴转与主机本体盖合即可,如是盖合后即可便于收藏及携出。 而上述显示器在与主机本体盖合时,通常在主机本体需设一开关将显示器勾住,
以避免显示器无法完全与主机本体盖合;请参阅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506549号,是有关于
一种倾斜铰链,其主要特征是为了在倾斜铰链上装设转矩差。该铰链包括一安装件材,其安
装于装置本体侧面的安装金属部上,装设附有朝直角方向弯曲的轴承金属部;一旋转部,其
安装于开关体侧面上且配设有安装部、大径部、变形小径部,并装设于上述安装件材的轴承
金属部上,使可以向轴承孔来回转的旋转轴,且该旋转轴的大径部及轴承金属部的某一侧
面之间,在其中心部分所设置的穿插孔而插置上述旋转轴;一为了与该旋转轴共同回转、或
者轴承金属部停止所设置的第一摩擦垫,其中心部分所设的穿插孔是插入有前述的变形小
径部;一为了与前述轴承金属部固定或与前述旋转轴共同回转所设置的第二摩擦垫,与此
一第二摩擦垫所接触之处,其中心部位是设有变形穿插孔,以将变形小径部插入其内;将单
数或复数的压縮弹簧垫、盘片或波浪板等来形成弹性手段,并藉由将上述变形小径部插入
该弹性手段中心部位所设置的穿插孔而连接;及一可与旋转轴一起回转的按压用垫,其可
被变形小径部所带动,而其紧靠邻接的突出侧所形成的物件中,轴承金属部任一侧的上述
旋转轴的轴向上,会因为该旋转轴的回转角度,而产生出不同的摩擦转矩。 由于上述现有习知技术的铰链专利,在关闭的转动行程中,并无设计转轴旋转至
一预定角度位置时,即令显示器会自动与主机本体完全盖合的铰链结构,故有其缺失存在;
因此,便有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411069号铰链装置的现有习知实用新型专利出现,其主要
技术在于透过调动结构的转动件及定位件相接面具有一旋转行程,仅有一定点会使该转动
件与该定位件卡合达到无段式定位闭合而不需开关就能将屏幕作闭合的动作,而且透过加
装一组阻力产生结构的阻力组件及垫片的设置而增加相互摩擦阻力,藉此使小轴径的铰链
亦具有稳固的无段式定位闭合;虽然,该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411069号的现有习知铰链实
用新型具有自动闭合的功能,但尚存有其不尽理想之处,以下将另绘图式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A 1E并配合图2所示;首先请看图1A,此为说明上述中国台湾专利
公告第411069号现有习知铰链的局部组件展开的连续作动意示图及其所形成的扭力曲线
图,所绘示的组件包含了定位件(5)与转动件(6),以及包含了阻力产生结构(7),最后还包
含了转动件(6)与阻力产生结构(7)之间的复位组件(8),且此图1A中的定位件(5)、转动
件(6)、复位组件(8)、阻力产生结构(7)所形的相对关系位置,等同于未绘示出的显示器完全盖合于该主机本体上的状态,再请看至图2所示,其中现有习知开启曲线(POP)与现有习知关闭曲线(PCL)的起始点,即为所述显示器完全盖合于该主机本体时转轴所旋转的角度为0°的位置,而在此旋转角度为O。时,铰链仍存在有因复位组件(8)的弹性压制转动件(6)所产生自动滑入定位件(5)的限位槽(5a)内的扭力(或内应力,该扭力在l左右);而当显示器开启至与主机本体形成夹角为5。时(即转轴旋转至角度为5。时),请对照图1B所示,此时凸部(6a)开始于限位槽(5a)内的坡面(5b)上滑出,因此限位槽(5a)滑出压縮至复位组件(8),致使扭力会快速增加,如图2中在角度为5。的现有习知开启曲线(POP)所示,可清楚看出当显示器初开启时,在图中所见产生的现有习知开启曲线(POP)相当地陡,此即表示掀开显示器时所施的力必须较重;再当显示器开启至与主机本体形成夹角刚好超过IO。时(即转轴旋转至角度刚好超过IO。时),请对照图lC所示,此时凸部(6a)已于限位槽(5a)内的坡面(5b)上完全滑出,由于凸部(6a)已刚好脱离坡面(5b),因此凸部(6a)滑出压縮至复位组件(8)已越过临界点,致使复位组件(8)会因凸部(6a)过临界点产生最大压縮而形成最大扭力后再急速下降,如图2中在角度为超过10°的现有习知开启曲线(POP)所示,可清楚看出在显示器开启的过程中,现有习知铰链所产生的现有习知开启曲线(POP)中的最大扭力(该扭力在8左右)是相当大的,由此更可证明,为了掀开具有自动闭合的现有习知铰链的显示器时,是需要相当大的力量才可将显示器开启的,此即为该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411069号的现有习知铰链最主要问题的所在,常造成使用者在开启之初,必须以双手分别施力在显示器与主机本体上才得以将显示器掰开,否则主机本体将随显示器被施力扳开时而一同被带动;然而,当显示器持续开启至与主机本体形成夹角超过10°以后(即转轴旋转至角度超过10。以后),请对照图1D及图1E所示,此时凸部(6a)早已维持在脱离坡面(5b)的位置上而不再持续压制复位组件(8),而滑动时形成一稳定扭力,如图2中在角度为超过10。以后的现有习知开启曲线(P0P)所示,可清楚看出此现有习知铰链在显示器开启超过角度为10°以后,产生如现有习知开启曲线(POP)所示的稳定扭力(该扭力在4.5左右);但由于目前及未来的显示器趋势,皆是以具有可手写的面板为主流,故现有习知铰链在此稳定的扭力下,当开启显示器令使用者触碰显示器手写面板时,该现有习知铰链的扭力实为不足,而常发生显示器有震动或角度因此被改变的情况。[0006] 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铰链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产品又没有适切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能创设一种新型的两段加重扭力铰链,实属当前重要研发课题之一,亦成为当前业界极需改进的目标。 有鉴于上述现有的铰链存在的缺陷,本发明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的两段加重扭力铰链,能够改进一般现有的铰链,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过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发明。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铰链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的两段加重扭力铰链,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在显示器的关闭转动行程中,铰链不但可在旋转至一预定角度位置时,即令显示器自动与主机本体完全盖合,且在显示器相对主机本 体开启之初,转轴具有能保持无段定位效果的较小扭力,令使用者开启较为容易,而显示器 相对主机本体开启后在使用者可视的角度范围内,转轴仍保有无段定位的效果并具有加重 的扭力,以达防止使用时触碰显示器面板而产生显示器的震动或其角度的改变,非常适于 实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实 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两段加重扭力铰链,具有一第一接座,该第一接座延伸具有一与该主机 本体接合的组配端及一轴支撑部,而该轴支撑部穿设有一轴穿孔;一转轴,该转轴具有一穿 设上述轴穿孔且轴设其上的轴部及一固接插销;一第二接座,该第二接座具有一供上述固 接插销固设的固接插孔,以及一与该显示器接合的配接端;一扭力转动件,该扭力转动件固 接于该轴部上,且一端面具有一凸块;一扭力定位件,是轴设于该轴部上位于该扭力转动件 一侧而与该第一接座固接,且该扭力定位件具有供该凸块卡接的限位卡槽及供该凸块滑入 或滑出该限位卡槽的第一坡面与第二坡面;一压縮弹片组,该压縮弹片组轴设于该轴部上; 以及,一螺帽,该螺帽固接于该转轴的轴部末端。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以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以采用以下的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 现。 前述的两段加重扭力铰链,其中所述的螺帽旁具有至少一摩擦垫片,该摩擦垫片 与该转轴固接。 前述的两段加重扭力铰链,其中所述的压縮弹片组为复数的弧形垫片所构成,且 复数的该弧形垫片至少二弧面相对设置。 前述的两段加重扭力铰链,其中所述的复数的弧形垫片为四片。 前述的两段加重扭力铰链,其中所述的扭力定位件具有一定位销。 前述的两段加重扭力铰链,其中所述的第一接座的轴支撑部具有一供该定位销穿
插固接的定位孔。 前述的两段加重扭力铰链,其中所述的轴支撑部具有一定位点。 前述的两段加重扭力铰链,其中所述的转轴延伸设有一角度定位块。 前述的两段加重扭力铰链,其中所述的转轴的轴部末端具有一螺纹部。 前述的两段加重扭力铰链,其中所述的螺帽与该转轴的螺纹部螺接。 前述的两段加重扭力铰链,其中所述的扭力定位件具有一定位销。 前述的两段加重扭力铰链,其中所述的第一接座的轴支撑部具有一供该定位销穿
插固接的定位孔。 前述的两段加重扭力铰链,其中所述的轴支撑部具有一定位点。 前述的两段加重扭力铰链,其中所述的转轴延伸设有一角度定位块。 前述的两段加重扭力铰链,其中所述的转轴的轴部末端具有一螺纹部。 前述的两段加重扭力铰链,其中所述的螺帽与该转轴的螺纹部螺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经由以上可知,为了达
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两段加重扭力铰链,是提供一显示器相对一主机本体
的一侧边旋转作动,包含有一第一接座,该第一接座延伸具有一与该主机本体接合的组配
端及一轴支撑部,而该轴支撑部穿设有一轴穿孔;一转轴,该转轴具有一穿设上述轴穿孔且轴设其上的轴部及一固接插销;一第二接座,该第二接座具有一供上述固接插销固设的固 接插孔,以及一与该显示器接合的配接端;一扭力转动件,该扭力转动件是固接于该轴部 上,且一端面具有一凸块;一扭力定位件,轴设于该轴部上位于该扭力转动件一侧而与该第 一接座固接,且该扭力定位件则具有供该凸块卡接的限位卡槽及供该凸块滑入或滑出该限 位卡槽的第一坡面与第二坡面;一压縮弹片组,该压縮弹片组是轴设于该轴部上;以及,一 螺帽,该螺帽是固接于该转轴的轴部末端。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两段加重扭力铰链至少具有下列优点及有益效 果本实用新型该主扭力定位件与该扭力转动件受该压縮弹片组的回复力压制,在该转轴 旋转至一预定角度位置时,该扭力转动件的凸块即由该扭力定位件的第一坡面快速滑入该 限位卡槽内,令该显示器自动与该主机本体完全盖合;且在显示器相对主机本体开启之初, 该扭力转动件的凸块即先滑出该第一坡面,令该压縮弹片组在开启之初的回复力压制产生 的摩擦阻力较小,而在显示器相对主机本体开启后,该扭力转动件的凸块再经由该第二坡 面滑出该限位卡槽,并受该压縮弹片组的回复力压制产生更大的摩擦阻力,令转轴的扭力 具有加重的效果;故本实用新型如此的加重扭力设计,当使用者开启显示器在可运用的角 度范围内而接触显示器手写面板使用时,即可达防止使用时触碰显示器面板而产生显示器 的震动或其角度的改变。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两段加重扭力铰链,使显示器相对主机旋转 作动。其包含有第一接座、转轴、第二接座、扭力定位件、扭力转动件、压縮弹片组及螺帽;俾 藉,主扭力定位件与扭力转动件受压縮弹片组的回复力压制,在转轴旋转至一预定角度位 置时,扭力转动件的凸块即由扭力定位件的第一坡面快速滑入限位卡槽内,令显示器自动 与主机本体完全盖合;且在显示器相对主机本体开启之初,该扭力转动件的凸块即先滑出
该第一坡面,令该压縮弹片组在开启之初的回复力压制产生的摩擦阻力较小,而在显示器
相对主机本体开启之后,该扭力转动件的凸块再经由该第二坡面滑出该限位卡槽,并受该
压縮弹片组的回复力压制产生更大的摩擦阻力,令转轴的扭力具有加重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技术上有显著的进步,并具有明显的积极效果,诚为一新颖、进步、
实用的新设计。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 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 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图1A 1E为现有习知铰链局部组件展开的连续作动示意图。 图2为现有习知图1A 1E形成的扭力曲线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两段加重扭力铰链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3的俯视平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3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图3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图5及图6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8A 8F为本实用新型两段加重扭力铰链局部组件展开的连续作动示意图。[0039] 图9为本实用新型图8A 8F形成的扭力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 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两段加重扭力铰链其具体实施方式
、结 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及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的较 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为了方便说明,在以下的实施例中,相同的元件以 相同的编号表示。 请配合参阅图3 图7,如图所示可清楚看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两段加重扭力铰 链IO,是提供一显示器相对一主机本体的一侧边旋转作动(此为熟悉该技术领域者所能理 解,故不在此加以绘示该显示器及该主机本体与本实用新型两段加重扭力铰链的结构组合 图),该两段加重扭力铰链10包含有一第一接座20,该第一接座20延伸具有一与该主机本 体接合的组配端21及一轴支撑部22,而该轴支撑部22穿设有一轴穿孔221,其中该轴支撑 部22具有一定位点223 ;—转轴40,该转轴40具有一穿设上述轴穿孔221且轴设其上的轴 部41及一固接插销42,其中该转轴40延伸设有一角度定位块43,该转轴40在旋转中藉由 该角度定位块43触及该定位点223或一定位销52而可限制该转轴40的轴转行程,另外,在 该转轴40的轴部41末端具有一螺纹部411 ;一第二接座30,该第二接座30具有一供上述 固接插销42固设的固接插孔31,以及一与该显示器接合的配接端32 ;—扭力转动件60,该 扭力转动件60是固接于该转轴40上,且一端面具有一凸块61 ;—扭力定位件50,轴设于该 转轴40上位于该扭力转动件60 —侧而与该第一接座20固接,且该扭力定位件50则具有 供该凸块61卡接的限位卡槽51及供该凸块61滑入或滑出该限位卡槽51的第一坡面511 与第二坡面512 ;—压縮弹片组80,该压縮弹片组80是轴设于该转轴40上,且为复数的弧 形垫片81所构成,用以提供该扭力转动件60对该扭力定位件50旋转作动所需的摩擦力, 其中复数的该弧形垫片81至少二弧面相对设置,而该弧形垫片81较佳的数量为四片,且分 为二组各二弧面相对设置的四片弧形垫片81为佳;以及,一螺帽70,该螺帽70是固接于该 转轴40的轴部41末端,其中该螺帽70与该转轴40的螺纹部411螺接;最后,该螺帽70旁 具有至少一摩擦垫片90,该摩擦垫片90与该转轴40固接,以增加该转轴40于轴转行程中 的摩擦力,令无段定位的效果更佳。 该扭力定位件50与该扭力转动件60受该压縮弹片组的回复力压制,在该转轴40 旋转至一预定角度位置时,该扭力转动件60的凸块61即由该扭力定位件50的第一坡面 511快速滑入该限位卡槽51内,令该显示器自动与该主机本体完全盖合;且在显示器相对 主机本体开启之初,该扭力转动件60的凸块61即先滑出该第一坡面511,令该压縮弹片组 80在开启之初的回复力压制产生的摩擦阻力较小,令开启之初较为容易且能保有无段定位 的效果,而在显示器相对主机本体开启之后,该扭力转动件60的凸块61再经由该第二坡面 512滑出该限位卡槽51,并受该压縮弹片组80的回复力压制产生更大的摩擦阻力,令转轴 40的扭力具有加重且能保有无段定位的效果;然而,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虽是以转 轴40的旋转角度在45。 145°的范围内具有加重扭力的效果,但不以此范围为限;本实 用新型以此第二坡面512来加重扭力的目的,在于因目前及未来的显示器趋势,皆是以具
8有可手写的面板为主流,故本实用新型如此的加重扭力设计,当开启显示器手写面板在使 用者可视的角度范围内,使用者触碰显示器手写面板时,即可防止显示器产生震动或其角 度的改变。 请再参阅图8A 8F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两段加重扭力铰链局部组件展开的连续 作动示意图,并请配合图9所示,为图8A 8F形成的扭力曲线图;首先请看图8A,此局部组 件展开图所绘示的组件,包含了扭力定位件50及其上的限位卡槽51、第一坡面511与第二 坡面512,与包含了扭力转动件60及其上的凸块61,最后还包含了螺帽70及设于该扭力转 动件60与螺帽70之间的压縮弹片组80,且此图8A中该扭力定位件50、扭力转动件60、压 縮弹片组80及螺帽70所形的相对关系位置,等同于未绘示出的显示器完全盖合于该主机 本体上的状态,再请看至图9所示,开启曲线0P与关闭曲线CL的起始点,即为上述显示器 完全盖合于该主机本体时转轴40所旋转的角度为0。的位置,而在此旋转角度为O。时,该 两段加重扭力铰链10仍存在有因压縮弹片组80的弹性,而压制该扭力转动件60的凸块61 自动滑入该扭力定位件50的限位卡槽51内所产生的扭力(或内应力,该扭力在l左右); 而当显示器开启至与主机本体形成夹角为10°时(即转轴40旋转至角度为10°时),请 对照图8B所示,此时凸块61已于限位卡槽51内的第一坡面511上完全滑出,由于凸块61 已刚好脱离第一坡面511,因此凸块61滑出压縮至压縮弹片组80已越过临界点,致使压縮 弹片组80会因凸块61过临界点而形成较高扭力(该扭力约在6左右)后急速下降至正常 压縮量的第一段稳定扭力(该扭力约在3. 5左右),由于本实用新型已将限位卡槽51内分 成第一坡面511与第二坡面512的两段坡面,因此凸块61滑出第一坡面511而压縮至压縮 弹片组80的距离要比现有习知技术完全压縮的距离来得小,如图9中在角度为超过10° 的开启曲线OP所示,可清楚看出在显示器开启的过程中,本实用新型两段加重扭力铰链10 所产生的开启曲线0P中的较高扭力(约6左右)相较于现有习知开启曲线POP(如图2所 示)开启之初的最大扭力(约7.5左右)实在是小了很多,此即为在掀开显示器之初,转轴 40在仍保有无段定位效果的情况下,具有令使用者较为容易开启效果的较小扭力;而当显 示器持续开启至与主机本体形成夹角约在30。时(即转轴40旋转至角度约在30。时),请 对照图8C所示,此时凸块61早已维持在脱离第一坡面511的位置上不再增加压制压縮弹 片组80而滑动(该扭力约在3. 5左右),如图9中在角度鳖在30°的开启曲线OP所示,可 清楚看出本实用新型两段加重扭力铰链10在显示器开启约在角度为30°时,所产生如开 启曲线OP所示的第一段稳定扭力(该扭力约在3.5左右);而当显示器持续开启至与主机 本体形成夹角刚好超过45。时(即转轴40旋转至角度刚好超过45。时),请对照图8D所 示,此时凸块61已开始进入第二坡面512的位置上,而开始要再度压制压縮弹片组80 ;而 当显示器持续开启至与主机本体形成夹角刚好超过60。时(即转轴40旋转至角度刚好超 过60°时),请对照图8E所示,此时凸块61已于限位卡槽51内的第二坡面512上完全滑 出,由于凸块61已刚好脱离第二坡面512,因此凸块61滑出压縮至压縮弹片组80已越过临 界点,致使压縮弹片组80会因凸块61过临界点而形成最高扭力(该扭力约在7左右)后 急速下降至正常压縮量的第二段稳定扭力(该扭力约在5. 5左右),此即为显示器持续开启 至与主机本体形成夹角超过60。以后(即转轴40旋转至角度超过60。以后)至最大角度 时的稳定扭力,在此本实用新型以转轴40旋转角度约在90°的图8F所示的位置,转轴40 的扭力皆具有加重的效果,如图9中在角度为超过60°的开启曲线OP所示,可清楚看出本实用新型两段加重扭力铰链10在显示器开启刚好超过角度为60。以后,所产生如开启曲 线OP所示的第二段稳定扭力(该扭力约在5. 5左右),实可大于现有习知开启曲线POP (如 图2所示)的稳定扭力(该扭力约在4.5左右);故本实用新型不但可在旋转至一预定角 度位置时,即令显示器自动与主机本体完全盖合,且在显示器相对主机本体开启之初,转轴 40具有能保持无段定位效果的较小扭力,令使用者开启较为容易,而显示器相对主机本体 开启后在使用者可视的角度范围内,转轴40仍保有无段定位并具有加重扭力的效果,以达 防止使用时触碰显示器面板而产生显示器的震动或其角度的改变,然而,上述本实用新型 的较佳实施例,虽是以转轴40的旋转角度在45。 145°的范围内具有加重扭力的效果, 但不以此范围为限。 相反地,当显示器开始反向关闭至与主机本体形成夹角刚好超过60°时(即转轴 40旋转至角度刚好超过60°时),请对照图8E所示,此时凸块61刚好越过临界点进入第 二坡面512上急速滑动,致使压縮弹片组80会因越过临界点而开始被急速地释放而形成扭 力急速下降,如图9中在角度为超过60。的关闭曲线CL所示,可清楚看出本实用新型两段 加重扭力铰链10在显示器关闭刚好超过角度为60°时,所产生的关闭曲线CL中在角度为 60° 躬°范围的的急降扭力(该扭力约为5.5急降至3.5左右);再当显示器关闭至与 主机本体形成夹角刚好超过IO。时(即转轴40旋转至角度刚好超过1(T时),请对照图 8B所示,此时凸块61因压縮弹片组80回复力的压制,即开始要落入限位卡槽51的第一坡 面511上,由于凸块61已刚好越过临界点而在第一坡面511上滑动,因凸块61受压縮弹片 组80回复力的压制而藉第一坡面511快速滑入限位卡槽51内,且快速释放压縮弹片组80 的压制力,而快速回到如图8A所示的相关位置,令图9中转轴40在角度为10。 0°范围 取得又一次急降扭力(该扭力约为3. 5急降至1左右)的关闭曲线CL,此急降扭力即可将 显示器盖合于主机本体上;由此可知本实用新型于实施时,当关闭显示器到达一预定角度 位置时(在此仅是以角度为IO。的位置举例说明),即会令显示器自动与主机本体完全盖合。 惟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之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的范围,即大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 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 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 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 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 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 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一种两段加重扭力铰链,其特征在于具有一第一接座(20),该第一接座(20)延伸具有一与该主机本体接合的组配端(21)及一轴支撑部(22),而该轴支撑部(22)穿设有一轴穿孔(221);一转轴(40),该转轴(40)具有一穿设上述轴穿孔(221)且轴设其上的轴部(41)及一固接插销(42);一第二接座(30),该第二接座(30)具有一供上述固接插销(42)固设的固接插孔(31),以及一与该显示器接合的配接端(32);一扭力转动件(60),该扭力转动件(60)固接于该轴部(41)上,且一端面具有一凸块(61);一扭力定位件(50),是轴设于该轴部(41)上位于该扭力转动件(60)一侧而与该第一接座(20)固接,且该扭力定位件(50)具有供该凸块(61)卡接的限位卡槽(51)及供该凸块(61)滑入或滑出该限位卡槽(51)的第一坡面(511)与第二坡面(512);一压缩弹片组(80),该压缩弹片组(80)轴设于该轴部(41)上;以及,一螺帽(70),该螺帽(70)固接于该转轴(40)的轴部(41)末端。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两段加重扭力铰链,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螺帽(70)旁具有 至少一摩擦垫片(90),该摩擦垫片(90)与该转轴(40)固接。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两段加重扭力铰链,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压縮弹片组(80) 为复数的弧形垫片(81)所构成,且复数的该弧形垫片(81)至少二弧面相对设置。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两段加重扭力铰链,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复数的弧形垫片(81) 为四片。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两段加重扭力铰链,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扭力定位件(50) 具有一定位销(52)。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两段加重扭力铰链,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一接座(20)的 轴支撑部(22)具有一供该定位销(52)穿插固接的定位孔(222)。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两段加重扭力铰链,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轴支撑部(22)具 有一定位点(223)。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两段加重扭力铰链,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转轴(40)延伸设 有一角度定位块(43)。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两段加重扭力铰链,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转轴(40)的轴部 (41)末端具有一螺纹部(411)。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两段加重扭力铰链,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螺帽(70)与该 转轴(40)的螺纹部(411)螺接。
11.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两段加重扭力铰链,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扭力定位件 (50)具有一定位销(52)。
12. 根据权利要求ll所述的两段加重扭力铰链,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一接座(20) 的轴支撑部(22)具有一供该定位销(52)穿插固接的定位孔(222)。
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两段加重扭力铰链,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轴支撑部(22) 具有一定位点(223)。
14.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两段加重扭力铰链,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转轴(40)延伸 设有一角度定位块(43)。
15.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两段加重扭力铰链,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转轴(40) 的轴部(41)末端具有一螺纹部(411)。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两段加重扭力铰链,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螺帽(70)与该 转轴(40)的螺纹部(411)螺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两段加重扭力铰链,使显示器相对主机旋转作动。其包含有第一接座、转轴、第二接座、扭力定位件、扭力转动件、压缩弹片组及螺帽;俾藉,主扭力定位件与扭力转动件受压缩弹片组的回复力压制,在转轴旋转至一预定角度位置时,扭力转动件的凸块即由扭力定位件的第一坡面快速滑入限位卡槽内,令显示器自动与主机本体完全盖合;且在显示器相对主机本体开启之初,该扭力转动件的凸块即先滑出该第一坡面,令该压缩弹片组在开启之初的回复力压制产生的摩擦阻力较小,而在显示器相对主机本体开启之后,该扭力转动件的凸块再经由该第二坡面滑出该限位卡槽,并受该压缩弹片组的回复力压制产生更大的摩擦阻力,令转轴的扭力具有加重的效果。
文档编号H05K5/03GK201439800SQ20092015661
公开日2010年4月21日 申请日期2009年6月1日 优先权日2009年6月1日
发明者江永璋 申请人:昆山万禾精密电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