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动起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37342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气动起重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维修及救生救援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动起重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车辆维修或救生救援中普遍使用千斤顶进行起重。通用千斤顶一般为钢质 油压结构,用于大型车辆的千斤顶往往重量比较大,实施作业比较困难;并且,在使用千斤 顶时,需要一定的操作空间,并必须将千斤顶放置于平整坚硬的地面或路面,尤其在路面或 地面有斜度、不平整或松软时根本无法使用。
发明内容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 便、设计合理的气动起重装置,其重量轻、携带方便,能够在松软不平、空间狭窄的情况下使 用不需要专门的操作空间。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气动起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壳和下壳,上壳、下壳的侧壁上下滑动配 合,上壳、下壳组成的空腔内放置有气囊,气囊具有伸出下壳的气嘴。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和特点在于所述上壳、下壳的侧壁设置有由条形孔和定位销组成的上下导向装置。所述气嘴连接有充气装置,所述充气装置为贮压气瓶或脚踏气泵。本实用新型中,上壳、下壳的侧壁上下滑动配合,上壳、下壳组成的空腔内放置有 气囊,上壳、下壳为金属结构,大大增强了气囊的耐压性能;当气体充入气囊时,气囊膨胀, 产生向上的压力,可以顶动上壳上部所压的重物。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结构简单,重量轻、携带方便;设计合 理,可承受较大压力;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可在松软不平、空间狭窄的情况下使用,不需要 专门的操作空间。

下面通过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气动起重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右视图;其中1-上壳;2-下壳;3-气囊;4-气嘴;5-定位销;6-条形孔。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气动起重装置,主要包括钢制的上壳1和下壳2, 以及放置在上壳1、下壳2组成的空腔内的气囊3。上壳1的内侧壁和下壳2的外侧壁上下 滑动配合,也可采用下壳2的内侧壁和上壳1的外侧壁上下滑动配合。上壳1、下壳2的侧壁设置有由条形孔6和定位销5组成的上下导向装置,本实施例采用上壳1侧壁开设条形 孔6,下壳2的侧壁固定定位销5,实现上下导向作用。气囊3具有伸出下壳2的气嘴4,气 嘴4连接有充气装置,其中充气装置可以为贮压气瓶、脚踏气泵或其他充气装置。在本实施例中,充气装置通过气嘴5将气体充入气囊,使气囊3膨胀。当膨胀至和 上壳1完全贴合时,气囊3向上膨胀,产生向上压力顶动上壳1向上运动,达到起重目的;当 气嘴放气时,气囊3收缩,上壳1向下运动。尽管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进行了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 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案和应用领域,上述的具体实施方案仅仅是示意性的、指导性的,而不 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说明书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 所保护的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很多种的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之列。
权利要求1.一种气动起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壳和下壳,上壳、下壳的侧壁上下滑动配合, 上壳、下壳组成的空腔内放置有气囊,气囊具有伸出下壳的气嘴。
2.根据权利要求1气动起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下壳的侧壁设置有由条形孔 和定位销组成的上下导向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气动起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嘴连接有充气装置,所述充气装 置为贮压气瓶或脚踏气泵。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维修及救生救援领域,公开了一种气动起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壳和下壳,上壳、下壳的侧壁上下滑动配合,上壳、下壳组成的空腔内放置有气囊,气囊具有伸出下壳的气嘴。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重量轻、携带方便;设计合理,可承受较大压力;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可在松软不平、空间狭窄的情况下使用,不需要专门的操作空间。
文档编号B66F3/00GK201850108SQ20102054940
公开日2011年6月1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28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28日
发明者张小红, 杨军, 王会斌 申请人:西安新竹防灾救生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