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轿厢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46689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梯轿厢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梯轿厢,尤其是涉及一种在电梯轿厢室内设置有用于在电梯轿厢内进行各种操作的操作盘的电梯轿厢。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电梯轿厢采用图7至图11所示的结构。具体来说是,在电梯轿厢1中, 由地板2、竖立地设置在该地板2周缘的侧壁3和左右的前壁4A、4B、封闭这些侧壁3和前壁4A、4B的天棚的天棚板5以及用于开闭由地板2和左右的前壁4A、4B以及天棚板5形成的电梯出入口的电梯轿厢门6A、6B来形成电梯轿厢室。在电梯轿厢中,至少在一方的前壁4A的内侧设置有操作盘7,并且在天棚板5的顶部设置有根据该操作盘7的操作信号来控制电梯轿厢1的运行动作的控制箱8。这些操作盘7和控制箱8通过收发信号的电缆9进行电连接。如图11所示,所述操作盘7的内部设置有用于显示电梯轿厢1的运行状态等的显示器7A、用于在发生紧急情况时与外部取得联系的联系装置7B、用于登录目的地楼层和开闭出入口门的操作按钮7C以及设置在于电梯平时使用时上锁的箱子内的供维修检查作业等时操作的开关7D等,所述各个零部件的内部布线9A 9D通过连接器10等与电缆9连接。如图7所示,为了防止滴落到电梯轿厢1上的水滴和因结露而产生的水滴等沿着电缆9侵入到操作盘7的内部,该电缆9从形成在操作盘7下方的电缆引入口 9M朝着下方引出后,进行180度的转向后朝上方延伸,并被引入控制箱8内进行连接。此外,如图8所示,在为了缩短电缆9的布线长度而从操作盘7的上方引出电缆9 并将其连接到控制箱8时,如图9和图10所示,为了堵住设置在天棚板5等的板材上的电缆引入口 9M,或者在电缆引入口 9M中填塞充填物11 (图9),或者在电缆9上套设橡胶衬套 12等(图10),由此在电缆9与电缆引入口 9M之间填塞堵塞用构件。作为相关的在先技术存在有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日本国专利特开昭61-206776号公报。如已在上述背景技术中所说明的那样,在现有技术中,在从操作盘中引出电缆时, 必须采取防止水滴侵入的措施,但由于电梯轿厢的现场组装作业一般都在升降通道内的狭小空间内进行,所以防止水滴侵入的作业非常麻烦,导致电梯轿厢的组装作业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轿厢,该电梯轿厢能够以简便的方法来防止水滴侵入操作盘的电缆引出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本发明的电梯轿厢中,在操作盘的侧壁形成电缆引出用的开口部,并设置向下开口的用于覆盖该电缆引出用的开口部的靠操作盘外侧的上部和侧部的防水罩,并且,将从操作盘出来的电缆从所述电缆引出用的开口部先朝下方引出,然后使该电缆朝上方延伸而连接到电梯轿厢室天棚的控制箱内。通过采用上述结构,由于沿着电缆滴落下来的水滴直接滴落到下方,而沿着控制盘的侧壁滴落下来的水滴从防水罩滴落到下方,所以能够防止水滴从电缆引出用的开口部侵入。发明效果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电梯轿厢,该电梯轿厢能够以简便的方法来防止水滴侵入操作盘的电缆引出部。


图1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电梯轿厢大致结构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在图1的电梯轿厢中使用的防水罩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图2的防水罩的安装方法的安装顺序图。图4是图1的A部的放大立体图。图5是表示图4所示的电缆引出的变形例的立体图。图6是表示从采用了图5所示的电缆引出例的电梯轿厢室内观察到的操作盘的立体图。图7是表示现有的电梯轿厢大致结构的立体图。图8是表示另一个现有的电梯轿厢大致结构的立体图。图9是表示图8的电梯轿厢的电缆引入口的截面图。图10是表示图8的电梯轿厢的另一个电缆引入口的截面图。图11是图7的电梯轿厢的操作盘的内部布线图。符号说明1 电梯轿厢2 地板3 侧壁4A、4B 前壁5天棚板6A、6B 电梯轿厢门7 操作盘8控制箱9、9a、9b 电缆9A 9D 内部布线13、13A、13B 电缆引出用的开口部14、14-1、14-2 防水罩14A 凸缘部14B 顶板14CU4D 侧板14E 前端板
14F 开口14G 卡合部分15 螺钉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图1至图4对本发明所涉及的电梯轿厢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与图7至图11中的符号相同的符号表示相同的构件,并且省略相同构件的重复的详细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来自操作盘7的电缆9的引出部设置在操作盘7的侧壁上。如图4所示,操作盘7将与形成电梯轿厢室的侧壁3相邻的前壁4A作为其构件的一部分,该前壁4A的成为操作盘侧壁的部分上形成有电缆引出用的开口部13。通过在上下方向上增大或者缩小该电缆引出用的开口部13的大小,能够调节该开口部的开口面积。设置了覆盖该电缆引出用的开口部13的外侧(电梯轿厢室的外侧)的上方、侧面以及上方和侧面的延伸端即前端部的防水罩14。如图2所示,该防水罩14由形成在所述电缆引出用的开口部13的上边以及与该上边相连的左右侧边的大致呈倒U字形的凸缘部 14A、从该凸缘部14A的上边以及与该上边相连的左右侧边延伸出的顶板14B和左右的侧板 14CU4D以及在延伸端封闭该顶板14B和左右的侧板14C、14D的前端板14E形成。通过以上述方式形成防水罩14,得到在操作盘7的外侧从操作盘7的内侧朝外侧突出的向下方开口的用于覆盖电缆引出用的开口部13的上部以及侧部的防水罩14。也就是说,防水罩14 的左右的侧板14C、14D的间隔W被形成为至少在所述电缆引出用的开口部13的左右侧边的间隔以上,到前端板14E为止的进深尺寸H在考虑到需要引出的电缆9的根数和弯曲性等因素的基础上设定为具有富裕量的尺寸。通过进深尺寸为H的侧板14C、14D的下端和间隔为W的前端板14E的下端形成开口 14F,该开口 14F成为所述防水罩14的向下开口的部分。此外,防水罩14的大致呈倒U字形的凸缘部14A的下端两侧形成有高低差为S的卡合部分14G。该卡合部分14G在安装时用于定位,具体来说是,如图3(b)所示,使该卡合部分14G从操作盘7的内侧钩住电缆引出用的开口部13的下缘,并在该状态下以该钩住部分为支点使防水罩14如图3(c)所示朝箭头所示方向转动,之后如图3(d)所示,将大致呈倒U字形的凸缘部14A按压在电缆引出用的开口部13的周缘上以进行安装。另外,在防水罩14的凸缘部14A的上边形成有螺纹孔14H,如图3(d)所示,通过该螺纹孔14H将螺钉15拧入前壁4A,以对防水罩14进行固定。在本结构中,由于防水罩14 的下部由卡合部分14G的阶梯部和凸缘部14A夹持,所以只需用一根螺钉15对凸缘部14A 的上部进行紧固就能够将防水罩14固定住。此外,在使用防水罩14时,能够从操作盘7中引出的电缆9的根数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图2的间隔W和进深尺寸H的影响。通过将间隔W和进深尺寸H同时放大,能够增加可以引出的电缆9的数量,但如果间隔W设定得过大,则必须加大收纳操作盘7的前壁4A 的进深尺寸,导致电梯轿厢室的地板面积减小。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增大防水罩14 的进深尺寸H来增加可以引出的电缆9的数量。以下对电缆9从操作盘7中引出的方法进行说明。如图3(a)所示,首先将电缆9从形成在操作盘7的侧壁(前壁4A)的电缆引出用的开口部13引出,然后如上所述,按照图3(b)至图3(d)所示的顺序安装防水罩14。之后, 如图4所示,在防水罩14的下方使引出的电缆9呈U字形状地翻转180度后朝上方延伸。 此后,如图1所示,将延伸到上方的电缆9的端部连接到控制箱8中。根据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只需增设防水罩14,就能够防止水滴侵入到操作盘 7中。也就是说,由于沿着操作盘7外侧的电缆9滴落下来的水滴在图4所示的形成在电缆 9下方的弯曲部分9T处滴落,所以水滴不会到达电缆引出用的开口部13。此外,沿着前壁 4A滴落下来的水滴要流到电缆引出用的开口部13,但由于凸缘部14A的外周端部被形成为大于开口部13的上部和侧部,并在上部被螺钉15紧固并固定,所以水滴在到达开口部13 后不会越过防水罩14的凸缘部14A进入前壁4A的内部,而是沿着顶板14B、侧板14C、14D 和前端板14E等的周围滴落到电梯轿厢室的外侧。另外,在卡合部分14G中,由于侧板14C、 14D的下端部的位置被形成为比与开口部13卡合的卡合部分的位置更靠下方,所以能够更为容易地将沿着侧板14C、14D的周围滴落下来的水滴引导到侧板14C、14D的下端部,从而能够更为切实地防止水滴从开口部13侵入。又,如果将凸缘部14A与前壁4A的开口部13 的靠电梯轿厢内侧的周边部位设置成紧密接触的结构,则能够防止水侵入到电缆引出用的开口部13的内侧侧壁与防水罩14的凸缘部14A之间的部位,从而能够更为切实地防止水滴侵入。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电缆9从操作盘7的上部侧引出,能够缩短电缆到控制箱 8的长度。可是,在本实施方式中,防水罩14的设置位置只要在操作盘7的侧壁即前壁4A 上,则可以设置在任意位置上。可是,因设置在操作盘7上的零部件和设备的种类不同,有时优选将电缆9分散地引出。此时,优选如图5和图6所示地引出电缆9。此夕卜,在图5和图6中,与图1至图4相同的符号表示相同的构件,并且省略其重复的详细说明。具体来说是,在本变形例中,在操作盘7的侧壁即前壁4A的上部和下部设置了多个防水罩14-1、14-2。通过如此设置多个防水罩14-1、14_2,能够解决以下的问题。S卩,在图11所示的现有的电缆引出方法中,由于电缆集中在一个电缆引出部,所以存在容易出现电缆9连接错误以及为了收纳集中在一起的电缆9而必须使操作盘7大幅度地朝电梯轿厢室内侧突出或者使前壁4A大幅度地朝电梯轿厢室外突出的问题。可是,通过采用本变形例,则能够使操作盘7内的布线设计具有自由度。具体来说是,如图6所示,显示器7A和联系装置7B的内部布线9A、9B经由连接器10A、IOB从设置在显示器7A与联系装置7B之间的电缆引出用的开口部13A和防水罩14-1通过,并如图5所示作为电缆9a引出,操作按钮7C和开关7D 的内部布线9C、9D经由连接器10CU0D从设置在操作按钮7C与开关7D之间的电缆引出用的开口部13B和防水罩14-2通过,并如图5所示作为电缆9b引出,由此能够缓和操作盘7 的内部布线集中在一处的现象,从而能够减少电缆连接错误的情况。本变形例除了能够取得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之外,还能够缓和操作盘7的内部布线集中在一处的情况,由此,没有必要因为内部布线过于集中而使操作盘7朝电梯轿厢室内突出或者使前壁4A朝电梯轿厢室外突出。
权利要求
1.一种电梯轿厢,具有竖立地设置在地板周缘的侧壁和左右的前壁、封闭这些侧壁以及前壁的天棚的天棚板以及开闭由所述地板、前壁和天棚板形成的电梯出入口的电梯轿厢门,在所述电梯轿厢中,至少在一方的前壁的内侧设置有操作盘,并且在所述天棚板上设置有根据该操作盘的操作信号来控制电梯轿厢的运行动作的控制箱,所述电梯轿厢的特征在于,所述操作盘的侧壁上形成有电缆引出用的开口部,并且设置有向下开口的用于覆盖该电缆引出用的开口部的靠所述操作盘外侧的上部和侧部的防水罩,从所述操作盘引出的电缆从所述电缆引出用的开口部先朝下方引出,然后朝上方延伸并与所述控制箱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轿厢,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引出用的开口部形成在所述操作盘的侧壁的上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轿厢,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操作盘的侧壁上,沿着上下方向设置有多个所述电缆引出用的开口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轿厢,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罩被安装成从所述操作盘的侧壁的内侧穿过所述电缆引出用的开口部并突出到所述操作盘的外侧。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轿厢,该电梯轿厢能够以简便的方法来防止水滴侵入操作盘的电缆引出部。在本发明的电梯轿厢中,在操作盘(7)的侧壁形成电缆引出用的开口部(13、13A、13B),并且设置向下开口的用于覆盖该电缆引出用的开口部的靠操作盘(7)外侧的上部和侧部的防水罩(14、14-1、14-2),将从操作盘出来的电缆(9、9a、9b)从所述电缆引出用的开口部先朝下方引出,然后使其朝上方延伸而连接到电梯轿厢室天棚板的控制箱(8)内。通过采用上述结构,由于沿着电缆滴落下来的水滴直接滴到下方,沿着控制盘的侧壁滴落下来的水滴从防水罩滴落下去,所以能够防止水滴从电缆引出用的开口部侵入。
文档编号B66B11/02GK102259787SQ201110147029
公开日2011年1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27日 优先权日2010年5月31日
发明者大泽卓也, 岩濑茂树, 永尾章 申请人: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