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起重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89743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起重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工程领域,特别是涉及ー种起重机。
背景技术
随着起重机的起重能力的不断提高,起重吨位越来越大,起重机的自重也随之越来越重,导致其车桥的载荷超过交通法规规定的车辆单桥的载荷,因此在转场过程需要对起重机进行减重。一般采用的是拆卸副卷扬机构的方式来对起重机进行减重。请參阅图I,图I是现有技术的起重机的结构示意图。如图I所示,现有技术的起重机包括副卷扬机构101、转台102和连接件103。副卷扬机构101上设置有耳板1011,转台102上设置有耳板1021,二者通过连接件103固定连接。耳板1011和1021分别突出设置于副卷扬机构101和转台102上。现有技术的起重机中的副卷扬机构与转台的连接方式虽然能够方便地拆卸副卷扬机构,但使副卷扬机构位置靠后,连接不够紧凑,占用空间相对较大。因此,需要一种起重机,以解决现有技术的起重机中副卷扬机构与转台连接不够紧凑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起重机,能够解决现有技术的起重机中副卷扬机构与转台连接不够紧凑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起重机,该起重机包括副卷扬机构、转台和插销,副卷扬机构在靠近转台ー侧的表面上设置有向副卷扬机构内部凹陷的凹部,凹部内设有连板,连板上设有第一通孔,转台在靠近副卷扬机构ー侧的表面设置有与连板对应的耳板,耳板上设置有第二通孔,耳板插入凹部且使得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对齐,插销设置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以固定连板和耳板。其中,副卷扬机构在靠近转台ー侧的表面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凹部及连板。其中,凹部和连板设置在副卷扬机构靠近转台ー侧的表面上的四个不同位置。其中,耳板成对设置,连板插入到每对耳板之间。其中,插销是弹簧销。其中,耳板上设置有筋板。其中,凹部为角钢。其中,副卷扬机构与转台贴合设置。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副卷扬机构上设置凹部,并在凹部内设置连板,转台的耳板可插入凹部,并固定于连板上,从而使副卷扬机构与转台的连接更加紧凑,在保证副卷扬机构能够方便拆卸的情况下,节省了空间。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ー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图I是现有技术的起重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起重机的转台的主截面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起重机的转台的俯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起重机的副卷扬机构的主截面视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起重机的副卷扬机构的俯视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起重机的转台与副卷扬机构连接时的主截面视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起重机的转台与副卷扬机构连接时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请參阅图2和图3,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起重机的转台的主截面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起重机的转台的俯视图。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转台11在靠近副卷扬机构(未图示)ー侧的表面设置有多个耳板111,每个耳板111上分别设置有通孔1111。在本实施例中,耳板111成对设置,且每对耳板111之间间隔一定距离。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转台11的表面上设置有四对耳板111,且分别位于转台11的表面的四个不同位置。进ー步,在每个耳板111上分別设置有筋板1112,以对耳板111起到加强作用。在其他实施例中,可根据实际需要将耳板111设置成至少两个以上的其他任意数量,且当耳板111的強度足够时,也可以不成对设置。请參阅图4和图5,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起重机的副卷扬机构的主截面视图,图5是起重机的副卷扬机构的俯视图。如图4和图5所示,副卷扬机构12在靠近转台(未图示)ー侧的表面设置有向副卷扬机构12内部凹陷的凹部121,且凹部121内设置有连板122,连板122上设置有通孔1221。在本实施例中,凹部121为角钢,副卷扬机构12的表面上设置有四组凹部121和连板122,且与转台11上的耳板111相对应地设置于副卷扬机构12的表面的四个不同位置。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根据实际需要将凹部121和连板122设置成至少两个以上的其他任意数量。请參阅图6和图7,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起重机的转台与副卷扬机构连接时的主截面视图,图7是起重机的转台与副卷扬机构连接时的俯视图。如图6和图7所示,当转台11与副卷扬机构12连接时,转台11上的姆对耳板111插入到副卷扬机构12上的对应凹部121且使得凹部121内的连板122插入到该对耳板111之间。此时,耳板111上的通孔1111与连板122上的通孔1221对齐,插销13设置于通孔1111和1221内,以固定连接耳板111和连板122,从而实现了转台11与副卷扬机构12的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插销13优选为弹簧销,以避免插销13从通孔1111和1221中滑落。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插销也可以为其他任意形式的插销只要能保证固定连接的效果即可。在 本实施例中,由于耳板111插入到凹部121内,可使得副卷扬机构12与转台11贴合设置,进而尽可能减小占用空间。在其他实施例中,根据实际需要也可以在副卷扬机构12与转台11之间留出空隙,只要保证结构尽可能的紧凑即可。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副卷扬机构上设置凹部,并在凹部内设置连板,转台的耳板可插入凹部,并固定于连板上,从而使副卷扬机构与转台的连接更加紧凑,在保证副卷扬机构能够方便拆卸的情况下,节省了空间。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起重机包括副卷扬机构、转台和插销,所述副卷扬机构在靠近所述转台ー侧的表面上设置有向所述副卷扬机构内部凹陷的凹部,所述凹部内设有连板,所述连板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转台在靠近所述副卷扬机构ー侧的表面设置有与所述连板对应的耳板,所述耳板上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耳板插入所述凹部且使得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对齐,所述插销设置于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以固定所述连板和所述耳板。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副卷扬机构在靠近所述转台ー侧的表面上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凹部及所述连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和所述连板设置在所述副卷扬机构靠近所述转台ー侧的表面上的四个不同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板成对设置,所述连板插入到每对所述耳板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销是弹簧销。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板上设置有筋板。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为角钢。
8.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副卷扬机构与所述转台贴合设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起重机,该起重机包括副卷扬机构、转台和插销。副卷扬机构在靠近转台一侧的表面上设置有向副卷扬机构内部凹陷的凹部,凹部内设有连板,连板上设有第一通孔。转台在靠近副卷扬机构一侧的表面设置有与连板对应的耳板,耳板上设置有第二通孔,耳板插入凹部且使得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对齐。插销设置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以固定连板和耳板。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能够在方便拆卸副卷扬机构同时使得副卷扬机构与转台之间的排布更加紧凑,节省副卷扬机构与转台所占的空间。
文档编号B66C23/84GK202400755SQ201120541719
公开日2012年8月29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21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21日
发明者谭国辉 申请人: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